① 在21世纪,坦克如何改进才能留在战争舞台
近年来,美军发动的几次局部战争再次引发了关于坦克命运的大争论。一些军事专家及发烧友认为,现代战争是非接触高科技战争,高精武器将解决一切问题,坦克在20世纪末就已走到尽头,在二十一世纪的空天高科技非接触战争中,坦克已没有用武之地,只能被淘汰出战争舞台。事实果真如此吗?
坦克退出战争舞台为时尚早
近十年来的海湾战争、南斯拉夫战争、车臣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都无一例外地再次证明了一个战争公理:步兵不涉足就无法占领对方领土,不占领就无法进行统治。两次伊拉克战争就是鲜明的例证。如果真如一些人所说,坦克、战车等地面装甲设备没有用武之地,那么,美国只向波斯湾地区派遣5支航母战斗群就能解决问题的话,也就不会向伊拉克运送机械化师和坦克装甲师了。
根据俄军事专家最新统计资料,1998年美英对伊拉克发动“沙漠之狐”行动时,使用空基和海基高精武器系统的攻击效率仅为10-17%,美军专家统计数据更低。如果说二战时期航空兵和炮兵的杀伤效率为15-20%的话,那么,在近年来的军事冲突中,这一比例并没有激增到可以让机械化部队和坦克部队不费吹灰之力、以阅兵姿态占领敌方领土的地步。“沙漠风暴”行动、阿富汗反恐战争、第二次伊拉克战争的事实表明,最后取得胜利还是要靠诸兵种合成部队在坦克火力支持下进行占领,如果没有装甲设备,步兵部队将遭受较大伤亡。因此,现代高精杀伤武器将使人们彻底忘记装甲设备的结论显然有些武断。
如果说在20世纪,坦克是解决陆地战场战斗任务的主要手段的话,那么,在21世纪,它仍将成为陆地战争武器装备的基础,没有什么武器能够替代。坦克就此退出战争舞台显然为时过早。
坦克改进市场前景广阔
但是,坦克在现代化高精武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毕竟在不断降低,战场生存能力也随着各种各样反坦克武器的出现而急剧下降,要想适应21世纪的现代化战争,必须进行实质性的变革。21世纪的坦克应当与此前的坦克有较大的区别,至于坦克外形及其自机动化的实质性改变则是一个远景问题,近期,坦克外形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事实上,坦克并不是什么廉价武器装备,特别是现代化坦克,价值不菲。近十年来,坦克生产国数量明显增多,大部分是许可生产,不过,有了许可生产和维修的基础,国产坦克的制造只是个时间问题。坦克出口赚汇也是推动坦克市场兴旺的一个重要原因,英、德、俄、乌(乌克兰)、美、法等坦克生产大国,根据现代化需求,不断制造或改进出更先进、更复杂的坦克来。但是,并非所有国家都有能力装备昂贵的新型坦克,一些军队受资金限制较大,同时又装备了大量老化但仍有战斗力的坦克,基本上是二战后生产的第一代和第二代坦克,大部分是苏联制造,也有美国的M60、德国的“豹-1”、法国的AMX30,因此,坦克的现代化改进是保持并提高坦克部队实力惟一经济可行的途径。
通常情况下,按照现代标准,西方国家生产的老式坦克已经没有多少战斗实力,改进前景并不理想,苏制坦克则拥有较大的现代化改进空间,特别是T-72坦克。近年来,许多国家都在竞相争取苏制坦克的改进合同,除研制国俄罗斯、乌克兰外,另外还有23家外国公司参与竞争。原因很简单,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据最保守的统计,当今世界上约有1万辆T-72坦克,数万辆T-55、T-62坦克,装备这些坦克的国家都有改进装备的愿望和动力,改进市场总价值约50-70亿美元,仅印度一国就宣布要改进700辆T-55、1900辆T-72M1坦克。
坦克现代化改进的主要任务是在提高其基本战斗性能,如火力威力、防护性能、移动性能、指挥控制性能等,同时还要保障其非战斗性能的提高,特别是使用可靠性能。现在的问题是,坦克改进市场比较混乱,标准不一,改进效果差别较大。由于坦克类型较多,限于篇幅,下面仅以T-72M1坦克为例,对各种改进方案进行简单的介绍。
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对T-72的改进
坦克改进既要提高单项战斗性能,也要提高系统整体性能。一些国家,如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都曾许可生产过T-72,计划全部改进现役T-72坦克,一些国家已经装备改进后的T-72坦克,只是名称有了变化:PT-91(波兰)、T-72M4CZ(捷克)、T-72M2(斯洛伐克)。
在火控系统改进方面,从热视瞄准仪对夜视瞄准仪的简单替代到在炮塔上安装最新型火控系统,各种改进方案应有尽有,同时配合弹药的改进,以增强威力和破甲能力。但是,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改进后的T-72坦克,仍然有许多缺陷。首先是火力威力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主要原因是火控系统改进方案受到了2Э28М武器装备稳定器的限制,稳定器性能没有提高,射击精度自然不会大幅提高;其次,所有火控系统都使用ТПД-К1制式瞄准仪,新型瞄准仪只是与其共轭使用,改进后的最好效果是能增加夜间或能见度较低时的目标发现距离,但在射击时仍然遵循ТПД-К1的瞄准线路,不能极大地提高射击精度;另外,装配新型弹药而不更换火炮,结果是要么无法使用,要么威力未能得到显著增强。问题在于T-72坦克上装配的2A26、2A46型125毫米火炮无法保障提高新型弹药的飞行初速,也无法在增加弹药重量的同时保持原有初速。波兰改进型PT-91坦克正是沿用了T-72的2A26型火炮,旧炮装新药,效果不理想。当然,也可在改进型坦克上安装北约标准的120毫米滑膛炮,但为此需要重新安装炮塔,同时也要更换新型自动装弹机,如果不更换的话,T-72坦克战斗隔舱中没有预留装弹员位置,装弹将成为一个大难题,如果装配新型自动装弹机,则会大幅增加改进成本,而且,上述三国改进的火控系统在所有弹道计算方面全部按照北约120毫米火炮标准设计,没有充分考虑T-72坦克125毫米火炮的弹道特点。
在坦克防护性能的改进方面,主要是装配动力防护系统,安装能在坦克被激光测距仪或目标指示仪照射时进行攻击警告的预警系统,更换由动力防护装置保障的新型车载显示器。为降低坦克雷达反射截面,一些公司还提出装配可吸收辐射波的防护涂层。主要不足是由于装配附加防护装置,坦克重量分布产生较大变化,行进中容易发生故障。
为提高T-72M1坦克的机动性能,需要对B-46制式发动机进行改进,要么把其功率加大至850马力(如PT-91、T-72M2),要么更换功率为1000马力的“秃鹰”CV-12新型柴油机(T-72M4CZ)。不过,更换CV-12型发动机需要对坦克发动机隔舱进行大的改动,需要不少费用。另外,坦克采用的北约标准的传动装置故障率较高,2002年5-6月,法国“勒克莱尔”主战坦克在乌克兰进行联合演习时的使用经验表明,在进行50公里冲刺科目的演练时,10%的“勒克莱尔”坦克传动装置出了故障。
俄罗斯对T-72的改进
俄罗斯乌拉尔运输机械制造设计局以总设计师多姆宁为首的专家小组提出的改进方案,充分考虑到了T-72坦克在海湾战争“沙漠风暴”行动、车臣战争、阿富汗战争中的战斗使用经验,可使T-72改进型坦克的性能达到第4代坦克的水平。T-72M1改进型坦克的战斗性能是其前身的2倍,接近T-90C的水平,具体战争环境下杀伤具体目标的火力威力也得到了保障。主要改进项目是安装新型武器系统、完善弹药基数组成、配备自动化火控系统、更换高效武器装备稳定器、完善附加制导传动装置、装配新型制导武器系统。
T-72M1坦克上老化的2A46型火炮更换为完善型2A46M火炮,射击密度显著提高,炮筒寿命也比较长,可在战场条件下及时(2-3小时)更换。改进型坦克还可安装采用曲率自动计算系统的完善型125毫米滑膛炮,也可安装北约标准的120毫米滑膛炮。在装配新型火炮的同时,增加了坦克弹药基数,增添了一些威力更大的弹药,从而使摧毁目标所需要的耗弹量缩减1倍,火力任务完成时间缩短1倍。同时装配制导武器弹药,特别是射程分别为3500米(夜间)和5000米(日间)的制导导弹,装配串联聚合战斗部,能够摧毁射程内敌方所有类型的现代化坦克及前景坦克。
T-72M1改进型坦克装配新型自动化火控系统,增设数字弹道计算仪和虚拟射击传感器,“松树-Y”新型瞄准仪有光学、热视波道和2个激光波道,装配自动化目标跟踪系统和内装校准系统,保障发现、跟踪并准确瞄准目标,分别为瞄准手和车长单独装配一个监视器可以减轻乘员战斗负担,ПНК-4С车长瞄准观察系统既能保障完成传统任务,也能保障火炮、机枪、高射机枪同时瞄准射击。为提高射击精度,装配了T-90坦克采用的2Э42-4新型武器装备稳定器。
T-72M1改进型坦克防护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接触-V”型新一代通用内装动力防护系统大大提高了坦克的正部防护能力,可保障坦克基本不受聚合弹药和次口径破甲弹药的危害。战场条件下动力防护系统装配时间为3.5小时,保障使用期限至少10年。改进型坦克也可装配“竞技场-Э”主动防护系统,从而使便携式反坦克火箭筒和各种类型反坦克导弹对坦克的杀伤概率急剧降低,几乎为零。同时还可采取措施,提高坦克防地雷稳定性能,新型电磁防护系统可提前引爆使用无线电和磁测引信的反坦克地雷。防护幕施放系统可对反坦克导弹及装配激光自导弹头的校正弹药实施干扰,这种系统在发现坦克受到激光束照射的时候会向光速来向发射一种特制榴弹,形成气溶胶雾幕,削弱并部分反射激光辐射,破坏来袭弹药自导弹头工作方式,使敌方火炮系统瞄准手难以准确锁定目标。各种防护设备的使用,可以使T-72M1改进型坦克在遭受反坦克导弹攻击时的毁灭性损失概率急剧降低。
由于增配了多种设备,坦克重量大大增加,机动性能自然会下降,为保障并提高机动性能,改进型坦克装配了功率为1000马力的В-92С2新型多燃料4程柴油发动机,由于安装尺寸与制式В-46发动机完全相同,因此,不需对动力隔舱结构进行改动。另外,也可安装1200马力В-99新型柴油发动机。T-72M1改进型坦克可装配带自动化传动转换系统的适应性传动装置,新型履带链上有橡胶金属铰链接头,能安装履带瓦,保障坦克在柏油路面上平稳行驶,外挂上装配能耗更大的减震器和超强硬度的扭转轴。上述改进可以保障坦克在混凝土道路上的平均速度、最大速度、追逐性能提高20%。
T-72M1改进型坦克还安装了新一代无线电设备,具有较强的通信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地形连测设备和导航设备能保障坦克与NAVSTAR和GLONA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保持实时联系。
小 结
坦克短期内不会退出战争舞台,为寻求更好的发展,必须进行实质性变革,提高攻击、防护和机动性能,在革命性新型坦克问世之前,现役坦克的改进为重中之重。通过对一些国家T-72坦克改进方案的对比分析表明,坦克的所有改进都要与设计特点有机结合,充分考虑到现代化战争要求,使其整体性能得到系统性提升,同时保障其使用可靠性能,尽量减少改进费用,根据效费比标准,寻求最佳改进方案。
② 支努干直升机是那个国家的
CH-47“支努干”直升机来 美国陆军的自H—47,是标准的中型运输直升机,它开发于1958年,设计要求能将2.7吨物资运到185千米处,并重新搭载1.35吨物资不补加燃油飞回原出发点。或应能在机外吊挂7吨物资飞到37千米外的地方卸下,并不加油飞返原地。经竞争,波音伏托直升机公司的伏托114型方案中标,并以HC—1的旧称号投入试制。1961年9月原型机YHC—1B试飞(后改称CH—47A)。1962年8月服役,至今仍在生产、改进和使用中。估计总产量为800架左右,其中有58架出口英国、加拿大和西班牙。日本仿制的型号尚未包括在内。H—47是一种纵列双旋翼直升机,近短形截面的机身头部是驾驶舱,中段是长9.15米、高1.98米的大型主舱,可容44名士兵或27名伞兵或24副担架,地板上设系留点91个,可一次运输一套战术地对地导弹或2辆吉普车。为此,机尾是兼作跳板的向下翻的货舱门,装卸极为方便。
③ 坦克由什么组成
坦克由坦克武器系统、坦克推进系统、坦克防护系统、坦克通信设备、坦克电气设备及其它特种设备和装置组成。
总体结构
现代坦克大多是传统车体与单个旋转炮塔的组合体。按主要部件的安装部位,通常划分为操纵、战斗、动力-传动和行动4个部分。
操纵部分(驾驶室)通常位于坦克前部,内有操纵机构、检测仪表、驾驶椅等;战斗部分(战斗室)位于坦克中部,一般包括炮塔、炮塔座圈及其下方的车内空间,内有坦克武器、火控系统、通信设备、三防装置、灭火抑爆装置和乘员座椅,炮塔上装有高射机枪、抛射式烟幕装置等;动力传动部分(动力室)通常位于坦克后部,内有发动机及其辅助系统、传动装置及其控制机构、进排气百叶窗等;行动部分位于车体两侧翼板下方,有履带推进装置和悬挂装置等。
在总体布置上,大多数坦克是是驾驶室在前,战斗室居中,动力-传动室在车体后部且发动机纵置。有的坦克将发动机横置,有的坦克将动力-传动装置布置在车体前部。
坦克乘员多为4人,分别担负指挥、射击、装弹、驾驶等任务。有些坦克采用了坦克炮自动装弹机,这样就不需要装填手,通常为3名乘员。
武器系统 主武器多采用120毫米或125毫米口径的高压滑膛炮。炮弹基数一般为40~50发,主要弹种有尾翼稳定的长杆式脱壳穿甲弹和多用途弹。脱壳穿甲弹采用高密度的钨合金或贫铀合金弹芯,初速达1650~1800米/秒,在通常的射击距离内,可击穿500余毫米厚的均质钢装甲。多用途弹对钢质装甲的破甲深度可达600毫米左右,而且兼备杀伤爆破弹功能。各种炮弹多采用带钢底托的半可燃药筒。有的坦克炮有自动装弹机,有的坦克炮可发射反坦克导弹(也称炮射导弹)。
辅助武器多采用7.62毫米并列机枪、12.7毫米或7.62毫米高射机枪,有的装有榴弹发射器。
现代坦克普遍装备了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的火控系统,包括数字式火控计算机及各种传感器、炮长和车长瞄准镜、激光测距仪、微光夜视仪或热像仪、火炮双向稳定器和瞄准线稳定装置、车长和炮长控制装置等。火控计算机用微处理机作中心处理装置;测距仪多用掺钕钇铝石榴石或钕玻璃激光器、二氧化碳激光器;传感器可自动输入多种信息,供计算火炮瞄准角和方位提前角;炮长主瞄准镜多为可昼夜测距、瞄准的组合体装置,并配有瞄准线稳定装置,车长主瞄准镜一般为周视潜望式。
现代新型主战坦克,火炮俯仰范围-6°~+20°,火炮和炮塔为电液或全电式驱动,炮塔最大回转速度0.393~0.995弧度/秒,射击反应时间6~12秒,首发命中率65%~90%。
推进系统
多采用废气涡轮增压、中冷、多种燃料发动机,有的采用了电子控制技术,M1和T-80坦克安装了燃气轮机。发动机功率多为883~1103千瓦,转速2300~2600转/分,单位体积功率达543~794千瓦/米,燃油消耗率231~271克/千瓦小时。
传动装置多采用电液操纵、静液转向的双功率流动液行星式,将动液变矩器、行星变速箱、静液或动静液转向机构、减速制动器等部件综合成一体,功率密度有的高达811千瓦/米。T-72、T-80坦克传动装置,采用了两个与侧传动器相组合的机械行星式变速箱。
坦克行动装置多采用带液压减震器的扭杆式悬挂装置,有托带轮的小直径负重轮式和销耳挂胶的橡胶金属履带式履带推进装置。90式和“挑战者”等坦克采用了液气式或液气-扭杆混合式悬挂装置。
坦克单位功率多为20千瓦/吨左右,最大速度55~72千米/时,越野速度30~55千米/时,最大行程300~650千米。
坦克通行能力:最大爬坡度约30°越壕宽2.7~3.15米,过垂直墙高0.9~1.2米,涉水深1~1.4米。多数坦克装有导航装置和随车携带有可拆卸的潜渡装置。
防护系统
车体和炮塔前部多采用金属与非金属复合装甲,车体两侧挂装屏蔽装甲,有的坦克在钢装甲表面挂装了反应装甲,有效地提高了抗弹能力,特别是防破甲弹穿透能力。坦克正面通常可防御垂直穿甲能力为500~600毫米的反坦克弹丸攻击。
为扑灭车内火灾和防止破甲弹穿透装甲后引起车内油气混合气爆炸,车内多装有自动灭火抑爆装置。为减轻核、化学、生物武器的杀伤破坏,车内安装有三防装置,有的在乘员室的装甲内表面附设有削减中子流贯穿的防护衬层。此外,还配有烟幕装置及其它伪装器材和光电对抗设备,并采取进一步降低车高,合理布置油料和弹药,设置隔舱等措施,使坦克的综合防护能力显著提高。
通信设备
一般装有一部短波或超短波调频电台和一套坦克车内通话器,车外有用于步坦联络的通话盒,指挥坦克通常装备两部电台。现代坦克电台多采用集成电路,带有保密机、抗干扰装置和微处理机控制器,最大通信距离可达25~35千米。
电气设备
电源采用低压直流供电体制,多装有一台功率为10~20千瓦的硅整流交流发电机和4~10块容量达300~600安培小时的蓄电池,T-72坦克采用了直流的起动-发电两用电机。坦克各控制系统引入了大量电气、电子部件,有的用电装置采用了自动程序控制,并开始形成一个信息传输、功率控制、数据处理和故障自检的多路传输的统一控制体系。
④ 坦克的行走动力是液压试的还是机械试
坦克由坦克武器系统、坦克推进系统、坦克防护系统、坦克通信设备、坦克电气设备及其它特种设备和装置组成。
总体结构
现代坦克大多是传统车体与单个旋转炮塔的组合体。按主要部件的安装部位,通常划分为操纵、战斗、动力-传动和行动4个部分。
操纵部分(驾驶室)通常位于坦克前部,内有操纵机构、检测仪表、驾驶椅等;战斗部分(战斗室)位于坦克中部,一般包括炮塔、炮塔座圈及其下方的车内空间,内有坦克武器、火控系统、通信设备、三防装置、灭火抑爆装置和乘员座椅,炮塔上装有高射机枪、抛射式烟幕装置等;动力传动部分(动力室)通常位于坦克后部,内有发动机及其辅助系统、传动装置及其控制机构、进排气百叶窗等;行动部分位于车体两侧翼板下方,有履带推进装置和悬挂装置等。
在总体布置上,大多数坦克是是驾驶室在前,战斗室居中,动力-传动室在车体后部且发动机纵置。有的坦克将发动机横置,有的坦克将动力-传动装置布置在车体前部。
坦克乘员多为4人,分别担负指挥、射击、装弹、驾驶等任务。有些坦克采用了坦克炮自动装弹机,这样就不需要装填手,通常为3名乘员。
武器系统 主武器多采用120毫米或125毫米口径的高压滑膛炮。炮弹基数一般为40~50发,主要弹种有尾翼稳定的长杆式脱壳穿甲弹和多用途弹。脱壳穿甲弹采用高密度的钨合金或贫铀合金弹芯,初速达1650~1800米/秒,在通常的射击距离内,可击穿500余毫米厚的均质钢装甲。多用途弹对钢质装甲的破甲深度可达600毫米左右,而且兼备杀伤爆破弹功能。各种炮弹多采用带钢底托的半可燃药筒。有的坦克炮有自动装弹机,有的坦克炮可发射反坦克导弹(也称炮射导弹)。
辅助武器多采用7.62毫米并列机枪、12.7毫米或7.62毫米高射机枪,有的装有榴弹发射器。
现代坦克普遍装备了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的火控系统,包括数字式火控计算机及各种传感器、炮长和车长瞄准镜、激光测距仪、微光夜视仪或热像仪、火炮双向稳定器和瞄准线稳定装置、车长和炮长控制装置等。火控计算机用微处理机作中心处理装置;测距仪多用掺钕钇铝石榴石或钕玻璃激光器、二氧化碳激光器;传感器可自动输入多种信息,供计算火炮瞄准角和方位提前角;炮长主瞄准镜多为可昼夜测距、瞄准的组合体装置,并配有瞄准线稳定装置,车长主瞄准镜一般为周视潜望式。
现代新型主战坦克,火炮俯仰范围-6°~+20°,火炮和炮塔为电液或全电式驱动,炮塔最大回转速度0.393~0.995弧度/秒,射击反应时间6~12秒,首发命中率65%~90%。
推进系统
多采用废气涡轮增压、中冷、多种燃料发动机,有的采用了电子控制技术,M1和T-80坦克安装了燃气轮机。发动机功率多为883~1103千瓦,转速2300~2600转/分,单位体积功率达543~794千瓦/米,燃油消耗率231~271克/千瓦小时。
传动装置多采用电液操纵、静液转向的双功率流动液行星式,将动液变矩器、行星变速箱、静液或动静液转向机构、减速制动器等部件综合成一体,功率密度有的高达811千瓦/米。T-72、T-80坦克传动装置,采用了两个与侧传动器相组合的机械行星式变速箱。
坦克行动装置多采用带液压减震器的扭杆式悬挂装置,有托带轮的小直径负重轮式和销耳挂胶的橡胶金属履带式履带推进装置。90式和“挑战者”等坦克采用了液气式或液气-扭杆混合式悬挂装置。
坦克单位功率多为20千瓦/吨左右,最大速度55~72千米/时,越野速度30~55千米/时,最大行程300~650千米。
坦克通行能力:最大爬坡度约30°越壕宽2.7~3.15米,过垂直墙高0.9~1.2米,涉水深1~1.4米。多数坦克装有导航装置和随车携带有可拆卸的潜渡装置。
防护系统
车体和炮塔前部多采用金属与非金属复合装甲,车体两侧挂装屏蔽装甲,有的坦克在钢装甲表面挂装了反应装甲,有效地提高了抗弹能力,特别是防破甲弹穿透能力。坦克正面通常可防御垂直穿甲能力为500~600毫米的反坦克弹丸攻击。
为扑灭车内火灾和防止破甲弹穿透装甲后引起车内油气混合气爆炸,车内多装有自动灭火抑爆装置。为减轻核、化学、生物武器的杀伤破坏,车内安装有三防装置,有的在乘员室的装甲内表面附设有削减中子流贯穿的防护衬层。此外,还配有烟幕装置及其它伪装器材和光电对抗设备,并采取进一步降低车高,合理布置油料和弹药,设置隔舱等措施,使坦克的综合防护能力显著提高。
通信设备
一般装有一部短波或超短波调频电台和一套坦克车内通话器,车外有用于步坦联络的通话盒,指挥坦克通常装备两部电台。现代坦克电台多采用集成电路,带有保密机、抗干扰装置和微处理机控制器,最大通信距离可达25~35千米。
电气设备
电源采用低压直流供电体制,多装有一台功率为10~20千瓦的硅整流交流发电机和4~10块容量达300~600安培小时的蓄电池,T-72坦克采用了直流的起动-发电两用电机。坦克各控制系统引入了大量电气、电子部件,有的用电装置采用了自动程序控制,并开始形成一个信息传输、功率控制、数据处理和故障自检的多路传输的统一控制体系。
⑤ XK-2主战坦克的信息参数
韩国Rotem集团表示,原型车的国产化率能达到77 % ,投产后还将提高到98%左右.如今看来,XK2坦克的设计风格已摆脱了M1系列的影子,其总体性能指标也会全面超越日本90式、俄罗斯T-80U等潜在对手,并将接近或达到法国的“勒克莱尔”坦克的水平,成为东亚地区不可小视的猛虎。
XK2坦克采用自动装弹机,乘员数为车长,炮手,操纵手三名。XK2的自动装弹机占据了炮塔尾舱的大部分空间,外观上类似“勒克莱尔”的设计,装弹机弹舱内的待发弹药约16 发,可快速选择弹种进行装填,战斗射速至少能达到6发/分。乘员位置也针对自动装弹机进行了布置,炮长位置从早期的炮塔右侧改到了炮塔左侧,一旦装弹机出现故障,炮长可方便地操作排除,或进行人工装填。由于弹药布局的变化, XK2的主炮弹药基数增加到了40发,与T-72(39发)、日本90坦克(40发)基本相当,炮塔弹药也实现了隔舱化。此外,自动装弹机极大地减轻了乘员的体力消耗,炮塔内部空间也相对宽裕。
XK-2曾经考虑采用140mm的滑腔炮,不过最终XK2坦克将采用莱茵金属集团生产的Rhl20-L55滑膛炮作为主炮。该炮与“豹”2A6的主炮一样,如今亚洲还没有第二个国家采用。这种55倍口径长身管火炮比M256火炮身管长1.3米,膛压高,初速高,配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多用途弹。在使用德国最新的DM53穿甲弹情况下,可在 2000米处穿透800毫米厚的钢装甲板。采用这种新型火炮的XK2坦克,在火力上将超越日本90坦克,接近“勒克莱尔”和德国“豹”ZA6T的水平。如今,XK-2能否顺利装备Rh120-L55火炮及配套新型弹药尚无定论。因为迄今为止K1A1也只装备了德国老式的 DM23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这种弹药早在1983年就已定型。因此,韩国也留了一手打算,独立为K1A1和XK2坦克开发一种120毫米新型钨芯穿甲弹,型号为K276,尺寸参数与DM53穿甲弹接近,使用M256火炮发射时.可在1000 米击穿700毫米的均质钢装甲,威力虽逊于DM53穿甲弹,但已超过美军早期贫铀弹的水平。作为补充,韩国还开发了 K277 多用途弹。除了各种坦克炮弹以外,XK-2还准备采用炮射导弹系统。炮射导弹采用毫米波雷达制导,能有效地攻击装甲车辆薄弱的顶部和隐藏在遮蔽物后面的目标。特别是该炮射导弹能够对空中的直升飞机目标给予致命打击。其他武器包括7.62毫米并列机枪和12.7毫米车长用机枪。
XK-2坦克的电子设备的信息技术向美国的M1A2SEP靠拢,大量安装数字化信息设备。XK-2采用的是K1A1坦克的电子火控系统的发展型,具有“猎-歼”能力。
K1A1坦克上安装了第三代坦克最先进的火控系统,主要由数字式弹道计算机、瞄准系统、传感器和伺服机构等组成,具有不论在静止间还是在行进间打击静止和活动目标的能力及夜间作战能力。
火控弹道计算机为加拿大计算机设备公司生产的16位数字式电子计算机,对各种传感器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炮长瞄准镜是休斯公司生产的,与M1A1坦克相同,内装有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测距仪和热成像夜视仪。瞄准镜为双向稳定式,在海湾战争中已经过考验,证明具有很强的夜间战斗能力和行进间射击能力。但休斯公司的这种炮长单目主瞄准镜仅安装在初期生产型的88式坦克上,以后的生产型坦克换装成更先进的得克萨斯仪器公司的热成像瞄准镜。热成像瞄准境采用了性能更好的热成像仪、二氧化碳型激光测距仪和双向稳定的主瞄准镜。该瞄准境采用了广角双目式,从而增大了视场,提高了图像的清晰度。辅助瞄准镜是1具8倍倍率的望远镜,与主炮并列安装。
车长瞄准镜为独立式周视潜望镜。此瞄准镜采用了由韩国研制的新型车长瞄准镜型,不与炮塔随动,可独立于炮长瞄准镜使用,车长在射击中可实施全周观察,一旦发现新的威胁目标,可超越炮长操作,通过一个按扭就可使主炮实施跟踪瞄准射击。采用垂直向和水平向的双向稳定器,放大倍率可变换为3倍或10倍。
K1A1坦克采用的炮长热成像瞄准镜和车长独立潜望式瞄准镜,属于美国最新式M1A2坦克上首次使用的高技术设备。故而有人说,K1A1坦克的火控系统是比M1A1更先进的火控系统。而在此基础上开发的XK2火控系统无疑具有更高的性能。XK-2坦克首次安装了车际信息系统和旅级部队战斗指挥系统。指挥机关随时能掌握每辆坦克的动态,而每辆坦克又能实时传送己方、敌方坦克的位置和行动数据,在车长的显示器上,能看到敌友各方的配置和行动。
XK-2的装甲类似于法国的“勒克莱尔”一样的模块化的复合装甲,可以方便的更换受损的装甲模块。XK-2对炮塔装甲的形状进行了重新设计,但其技术仍受美国制约。根据其重量分析,XK2的装甲防护能力不会超过“勒克莱尔”或日本90式。这使得韩国方面更看重主动防护技术。XK2除采用模块化装甲结构外,还引入了软杀伤和硬杀伤结合的主动防御机制。XK-2的主动防御系统类似于德国的AWISS主动防御系统,用毫米波雷达引导gurenedo系统迎击来袭的反坦克导弹和火箭弹。
如今试制样车采用的是输出1,500hp的德国制MTU柴油机和伦克公司生产的带5个前进档和3个倒档的自动传动装置以及本国生产的全液压气动悬挂系统。,批量生产型将采用DOOSAN(斗山)公司生产的1,500hp发动机。最大行驶速度70千米/小时,涉水深4.1米。 成员:4名
乘员舱温度:35℃以下
发动机输出功率:1103千瓦
传动装置:自动式(5个前进档,3个倒档)
悬挂系统:全液压气动式
附加车载系统:惯性导航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三防系统;软杀伤主动式防御系统;敌我识别应答器
辅助仪器:L55式120毫米滑膛炮;自动装弹机
辅助武器:7.62毫米并列机枪一挺;12.7毫米车长用机枪一挺
主炮弹药基数:50发
主炮发射弹药种类:120毫米钨合金穿甲弹;反坦克导弹;反直升机导弹
配备弹药:拉哈特(LAHAT)激光制导导弹(重:13公斤;射程:8公里)
⑥ 苏联甲虫战术导弹有哪些基本数据
苏联“甲虫”短程地对地战术导弹的武器系统由1辆发射车和1辆弹药车组成,两内种车都有较高机容动能力。车上6个轮胎的气压可以随时调节,以便在各种崎岖不平的地形行驶。最大行程650千米,行驶速度70千米/小时。车上装备核、生、化防护装置,此外还有喷水式推进器,具有一定的两栖作战能力,可用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在水中行驶。
发射车上备有准备射击的各种设备,导弹发射时不用对发射阵地进行测地和气象准备、只用16分钟就可以从行军状态转入战斗状态。发射完毕后,1.5分钟内撤出阵地,以避免遭到对方火力破坏。
弹药车上部有两个密封式隔舱,里面装有2枚装配好的导弹供随时使用。车上还有吊杆式起重机和液压传动装置,可在20分钟内为发射军装填好导弹,据称偏差不到10米。
据西方情报部门估计,苏联自1976年起装备了“甲虫”导弹,每年生产200枚,总库存量可达到2500枚。除供本国使用外,还出口到波兰、匈牙利、叙利亚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