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测量与反馈装置的作用是为了

测量与反馈装置的作用是为了

发布时间:2021-01-28 13:33:22

① 婴幼儿情绪反应能力测定中的阳性情绪性反应测定和阴性情绪性反应测定是什么样的技术具体操作如何进行

这只能帮你在网上找找 ,希望对你有用 第一节 儿童神经系统发育 一、神经系统的发生与分化 我们对大脑发育和功能还知之甚少,但可通过检查神经反射活动和其他神经行为活动,间接地了解脑的功能,早期发现婴儿脑损伤。 胚胎在第二周发育成3层,即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神经系统起源于外胚层。 (一)胚胎期神经系...统发生与分化 1.神经板 神经外胚层背侧中线的被复上皮细胞增殖增厚,形成神经板。 2.神经褶与神经沟 神经板两侧边缘逐渐隆起、卷曲形成神经褶,中央下陷成神经沟。 3.神经管 神经褶向中间靠拢,神经沟成管状,在受精后第4周,神经管两端的神经孔闭合。神经管头端较阔,将来发育成脑;尾端较细,将来发育成脊髓;中央管腔发育成脊髓中央管。到第4周末,神经管头端形成前、中、后3个脑泡。第5周开始,出现头曲、颈曲和脑桥曲。第6周,出现左右两个脑泡(端脑)、间脑、中脑和菱脑。到第7~8周,大脑半球、基底节、丘脑、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眼、脑血管等均已分化。 4.神经管上皮的分化 第6周末,神经管上皮细胞分为室管膜层(发育成脑室管膜胶质)、中层新生细胞(发育成神经元和胶质细胞)、边缘层(形成脑脊膜)。 5.脑细胞的发育 第7周,脑细胞向外周移行,早分化的细胞在内部,晚分化的新细胞通过深层转到外层,形成脑皮质的各分层。受孕后的10~18周为大脑皮质细胞分化的旺盛阶段,20~25周脑细胞数已接近成人,25周细胞基本结构完整。 (二)脑细胞发育的特点 1.数量 成熟的脑细胞称之为神经元,神经元包括多边形的胞体、突起(树突和轴突)。人脑中神经元(neuron)不少于100亿个。 2.一次性完成 脑细胞形成主要在妊娠6个月内,妊娠7~9月脑细胞数量稳定。 3.出生后的发育 表现为神经细胞的体积增大,神经纤维增多、增长、增粗;神经纤维的髓鞘化,在6岁前速度最快,以后减慢,30岁左右全部完成;6岁以后以轴突和树突间的联系加强、神经环路的增加为主。 4.神经纤维的髓鞘化 不同的神经纤维髓鞘化不一致,所有主要感觉束髓鞘化在出生时已相当充分。听神经出生时几乎所有纤维均含有较多的髓鞘,整个听觉通路的髓鞘化在2岁时已完成;视神经以外的视觉通路神经髓鞘化在出生时已相当充分,而视神经仅在眼眶一段有少量髓鞘。运动神经纤维的髓鞘化在出生时才开始,但与吞咽、吸吮动作有关的脑神经纤维的髓鞘在出生前已经形成。大脑皮层神经纤维的髓鞘化则一直持续到成年。 5.婴幼儿期神经发育特征 婴幼儿期髓鞘化程度低,分化差,兴奋易泛化。神经元数量与纤维的复杂程度与儿童智商呈正相关。 (三)神经发育异常 神经系统不同的发育时期受到生物(包括遗传因素)、物理和化学等有害因素刺激,其发育异常的表现不同。 1.胚胎4周以前有害因素作用 有害因素作用于胚胎发育4周以前,可导致神经管闭合不全伴椎管闭合障碍,表现为无脑儿、脑脊髓膨出、脊膜膨出、先天性脊髓纵裂等。 2.胚胎4周以后有害因素作用 有害因素作用于胚胎发育第4周到7个月之前,主要影响神经细胞的分化和移行。细胞分化障碍引起结节性硬化、神经纤维瘤、面神经血管瘤等;细胞移行障碍使细胞结构紊乱、数量减少、灰质移位,表现为裂脑畸形、小脑回、大脑回、胼胝体不发育、小头畸形、巨脑症、脑积水等。 二、神经反射检查及其意义 神经系统对刺激所引起的反应过程称之为反射。早期神经反射分为两个部分,即原始反射(primitive reflex)和姿势反应(postural reaction)。而通过后天学习与强化的反射,称之为条件反射(conditional reflex),如出生后2周,当婴儿被母亲抱起时,婴儿出现反射性的吸吮动作。 (一)原始反射 1.原始反射研究历史 早在1896年,Sherrington在研究肌张力的基础上,建立了“经典的外展肌强直动物模型”,他观察到姿势性紧张模式随不同的身体姿势变化而改变。这些皮层下反应以及其他的原始反射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首先得到描述。近一个世纪以来,原始反射被神经生理学家、神经病学家、儿科学家、物理和职业治疗师以及其他对婴儿反射感兴趣的人详尽研究。早期研究者不遗余力地把反射解释为返祖现象(atavisms),即一种从进化早期保留下来的生存性运动。20世纪60年代后期及70年代早期,Capute及其合作者在巴尔的莫的John F. Kennedy研究所对原始反射临床应用及潜在基础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强调这种模式化运动方式作为脑功能障碍尤其是脑瘫的“神经发育标志物(neruodevelopmental markers)”。 Capute及其合作者倡导使用统一的名词,澄清概念,看不起对原始反射不一致和无序的描叙,如简单的用“存在(present)”、“缺失(absent)”和“出现(appearance)”、“消失(disappearance)”来描述原始反射的有或无。还有一些研究报道显示,原始反射的出现和消失时间不一致,例如,Magnus等第一次描述了不对称性颈紧张反射(asymmetric tonic neck reflex, ATNR),否认这一反射在正常新生儿及婴儿中存在。然而,Gesell运用录制胶片进行分析,确定ATNR出现于所有的新生儿中,同时还发现在很多5、6个月正常的婴儿中依然存在。 2.原始反射意义与检查 近20年来,神经发育学家开始明确原始反射的持续存在和姿势反应发生延迟的临床意义,进行了更为精细的定性和定量研究,Capute等强调把原始反射从姿势反应中区分开来。原始反射和姿势反应都代表了运动模式,但原始反射的运动呈高度模式化,需要通过特定的感觉刺激才能诱导,因此,原始反射是真正意义上的反射活动。原始反射的神经学定位是脑干及其脑干以下水平。大脑皮质发育成熟才能控制着脑干原始反射,改变原始反射强度,随年龄增长原始反射消失(有人更喜欢称之为整合)。当婴儿头部在空间位置改变或头与躯干的相对位置改变时,经迷路感受器、颈本体感受器或躯干、四肢的皮肤、肌肉感受器传入脑干反射中枢,引起头、躯干、四肢的肌张力反射性改变,产生相应的运动。因此,去脑猫或无脑畸形儿表现为过强的原始反射,理论上原始反射不会消失。当皮质整合推迟或处于胎儿或婴儿状态时,原始反射会超出通常消失的年龄而存在,也就是相对于正常状态而言,出现量的增加。脑损伤可引起病理性的过度反射姿势,可用强直(obligatory)这一概念描述。强直是指当刺激出现时,婴儿好象固定于或“卡在”特定的反射姿势,直至刺激的移去。 原始反射可追溯到孕25周,持续到出生后3~6个月。6个月几乎所有的原始反射都消失,只有STNR和Galant反射除外。Galant反射持续存在时间最长,仍有50%的12~18个月幼儿可检查出,STNR在少部分满周岁的儿童中存在。 临床应用最多的原始反射有Moro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tone labyrithine relex)、不对称性颈紧张反射(ATNR)和被动支持反射(positive support reflex)等。每种原始反射都有其特定的检查方法。例如,Moro反射检查时,让婴儿的头被动地转动一侧,由于颈椎上的本体感受器作用,脸偏向的那一侧的上下肢伸展,而位于对侧的上下肢收缩,脊柱旁肌肉轻度收缩,躯干轻度弯曲。紧张性迷路反射检查时,让婴儿仰卧,检查者轻轻地托起小儿颈背部,躯干与水平线成45°,婴儿头后仰,引起相应的肩回缩和腿伸展,即所谓的“投降姿势(surrender posture)”。检查者也可轻托婴儿顶枕部,头屈曲45°,引起小儿手收拢前伸,肩轻度伸展,腿收缩。被动支持反射检查时,检查者双手从腋下抱起婴儿,然后轻轻地把婴儿足底碰在水平的检查台上,这一刺激可导致婴儿反射性地伸展臀、膝和踝部,以致于婴儿站立,完全或部分支持体重。婴儿一开始可能踮起脚尖,但最后会放平足底,20~30秒内松软下来成坐位姿势。 原始反射这种模式化的姿势在正常新生儿和婴儿中短暂且易变(有时检查不出),但在神经损伤的婴儿

② 由最高管理者就质量方针和目标,对质量体系的现状和适应性进行的正式评价是( )。

多了解相关的规范,只要你说出的话叫人家一听是内行就成功了。
质 量 目 标

 各种标准与规范齐全与有效率达100%;
 在用检测仪器设备已检率达100%,合格率100%;
 检测报告首次无差错率98%,经复核后检测报告无差错率100%;
 检测报告及时编制与提交客户实现率达99%(客户原因除外);
 预拌混凝土出站合格率100%;
 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
 顾客满意程度、满意率达90%以上。逐步建立,健全质量体系,重视质量体系的运行,做好管理评审,不断改善质量体系运行水平。
本试验室对影响检测质量诸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对在用检测仪器设备检定合格率100%,严格按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规程进行质量检测和结果判定,使检测报告无差错率100%,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出站合格率100%。

术 语

试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与本手册引用相关术语参照《实验室资质认定工作指南》第十八章 常用术语和定义及其他有关法令法规、行业有关标准文件。
1. 标准术语
质量方针:由组织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的质量宗旨与质量方向。
质量管理: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管理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全部职能的所有活动。
质量控制: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质量保证:为提供足够的信任声明实体能够满足质量要求,而在质量体系中实施并根据需要进行证实的全部有计划和的系统的活动。
质量体系: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要的组织机构、程序、过程的资源。
管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就质量方针与目标,对质量体系的现状和适应性进行的正式评价。
质量手册:阐述一个组织的质量方针并描述其质量体系的文件。
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与活动。
规范:阐明要求的文件。
技术规范:规定产品或服务规范的文件。
标准:为促进最佳的共同利益,在科学,技术,经验成果的基础上,由各由关方面合作起草并协商一致或基本同意而制定的适于公用并经标准化机构批准的技术规范和其他文件。
预防措施:为了防止潜在的不合格,缺陷或其他不希望情况发生,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纠正措施:为防止已出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希望的情况的再次发生,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合格:满足规定的要求。
不合格:没有满足某个规定的要求。
缺陷:没有满足某个预期的使用要求或合理的期望,包括与安全性有关的要求。
2.行业术语
水泥标准稠度:是指水泥加水充分搅拌后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6±1mm时的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
水泥凝结时间:分为初凝和终凝。
初凝:水泥加水拌合起到水泥浆开始失去塑性所需的时间。
终凝:从水泥加水拌合到水泥浆完全失去塑性的时间。
水泥安定性:水泥浆体硬化后体积变化的稳定性。
颗粒级配:小不同颗粒相混合时,其混合的比率。
流动性:砼拌合物产生流动并且均匀密实的填满模板各个角落的性能。
3. 其他术语
测量: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 组操作。
标准物质:具有一种或多种足够均匀和很好的确定了的特性,用以校准测量装置,评价测量方法或给材料赋值的材料或物质。
测量不确定度: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误差:测量结果减去被测量的真值。
偏差:一个值去减其参考值。
修正值:用代数方法与未修正测量结果相加,以补偿其系统误差的值。

管 理 体 系
实验室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建立和保持能够保证其公正性、独立性并与其检测和/或校准活动相适应的管理体系。管理体系应形成文件,阐明与质量有关的政策,包括质量方针、目标和承诺,使所有相关人员理解并有效实施。
1总则
本试验室为了保证检测数据真实可靠、准确公正、满足社会需求,必须加强内部管理,建立质量体系(包括组织机构、程序过程和资源),使各项检测工作能有效协调进行,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2建立质量体系应具备的几个功能
(1)试验室为实施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体系能够对所有影响试验室质量的活动进行有效和连续的控制。
(2)质量体系能够注重,并能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或避免问题的发生。
(3)质量体系具有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做出反应并加以纠正的能力。
3检测人员值班制度
为了实现预拌混凝土出站合格率为100%;顾客满足程度、满意率达到90%以上,特制订检测人员值班制度如下:
(1)值班时间为12小时制,值班人必须和其他混凝土生产人员一致,按时上下班。值班人换班时必须把工作交接清楚,填好值班记录方可离开。
(2)上班后应马上检查所进砂、石的级配状况及含泥量。并应每天做砂石含水率试验。
(3)检查主机操作人员所用配比是否与试验室开出的配比一致。监督开机后前几盘混凝土的捣制(坍落度、和易性等)直至混凝土生产稳定、正常。
(4)在生产过程中,可由搅拌站到工地进行跟踪观察,从而确定混凝土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5)如发现生产中有异常情况且不好处理时,应马上向试验室领导反映,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6)要求抽取混凝土试样并制作试块,并按规范要求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及时填写原始台帐,作好试块编号。
(7)完成试验室的各项工作并认真作好各项记录。

合 同 评 审

1、总则
试验室应建立并保持评审客户要求、标书和合同的程序,明确客户的要求。
2、控制要求
2.1本公司合同的特殊性
由于本试验室不能单独对外承担试验检测业务,(除公司内部以外)故不可能单独与客户签订试验项目承担合同。由于本试验室主要负责公司内部混凝土生产及检测相关业务,故体现在本试验室合同的内容主要体现在混凝土试验相关信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混凝土配合比相关信息:要求每次在混凝土生产前,混凝土检测组及时与公司销售部门取得沟通。
 混凝土生产原材料信息:主要指甲方提供材料。
2.2合同评审要求与内容
 生产能力:本试验室是否有能力实现客户所要求的混凝土技术要求;
 技术能力:对混凝土相应技术要求是否合理并满足生产\运输与浇灌要求;
 对甲方提供的材料是否进行适宜控制与检测,是否满足混凝土生产需求。
2.3评审组织
试验室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合同评审。

申 诉 和 投 诉

1、总则
试验室应建立完善的申诉和投诉处理机制,处理相关方对其检测和/或校准结论提出的异议。应保存所有申诉和投诉及处理结果的记录。
2、控制要求
2.1职责
1、对检测工作有关的抱怨,由办公室工作人员接待,并做好记录交主任处理,使顾客满意。
2、对检验质量有关的抱怨,由主任及时处理,主任根据客户抱怨程度,召开内审会议,提出改进措施,使顾客满意。
2.2 抱怨期限
对检验质量有关的抱怨期限最长为三个月(从发出检验报告之日算起),特殊项目有效期限,双方以协议书确定,若超过有效期,抱怨概不受理。
2.3本试验室应记录各类抱怨,保存所有抱怨和处理意见。

记 录

1、总则
试验室应有适合自身具体情况并符合现行质量体系的记录制度。所有的记录以文件或表格形式而进行控制,包括质量体系能有效的运行记录。并有足够的信息以保证其能够再现,利于追溯,提供验证,为纠正措施,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2、控制要求
记录的编制、填写、更改、识别、收集、索引、存档、维护和清理等应当按照适当程序规范进行。
所有工作应当时予以记录。对电子存储的记录也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原始信息或数据的丢失或改动。
2.1记录内容
所有的原始观察记录,计算和导出数据、记录以及证书副本,检验证书副本,检验报告副本,有关仪器设备校准使用记录,以及参与抽样、样品准备,检验人员的标识等。
2.2对原始记录的有关规定:
 原始记录采用规范格式填写。
 原始记录是检测结果的纪实,不允许涂改、删减。
 记录须用碳素钢笔书写,所有项目均应填写完整,并有测试人和校核人签名。
 校核人应认真校核所有记录数据,计算结果,查对是否符合填写要求。
 更改原始记录,须在原始记录旁注明原因;更改错误数据时,应在原数据上划二横,并在上方写上正确数字,同时加盖修改人章。
 原始记录在发出检验报告后,由资料室集中保管,保管期限为长期性保存。
2.3对检测数据处理有关规定:
 检测数据有效位数一般取小数点后一位;检测标准有特殊要求的按要求进行。
 检测数据中有超出规定条件误差的,该数据必须剔除。
 数据运算中,近似数按“四舍六入五单双”的规则截取;近似运算时,其计算结果有效数字位数,应与原数中有效数字较少的数相同。
对试件进行等精度直接测量时,其测量值可能同时包含有系统误差、随机误差与粗大误差,为得到合理准确的测量结果,应按下列步骤进行测量数据处理:
①修正值方法或其它方法消除系统误差。
②求算术平均值。
③求剩余误差Vi=Xi-X。
④核算剩余差值是否正确。
⑤求测量单次测量标准差。
⑥判断粗大误差并将其剔除。
⑦求算术值的标准差。
⑧求测量的不确定度(极限误差)给出最后测量结果。
2.4所有质量记录和原始观测记录、计算和导出数据、记录、以及证书 /证书副本等技术记录均应归档并按适当的期限保存。每次检测和/或校准的记录应包含足够的信息以保证其能够再现。记录应包括参与抽样、样品准备、检测和/校准人员的标识。
2.5所有记录、证书和报告都应安全储存、妥善保管并为客户保密。

设 备 和 标 准 物 质
1、总则
本试验室正确配备进行检测的全部计量仪器设备(包括标准物质),是本试验室正常开展检验工作,取得准确可靠测量数据的重要资源之一,因此对设备的购置、验收、流转、使用、维护等应受控制。
2、职责
2.1主任应编制采购计划,报领导批准,进行采购并和供销商签订购销合同。
2.2对采购仪器设备应开箱验收,收集有关资料,并记录、保管存档。
2.3设备管理员(计量员)负责仪器设备的管理。
2.4监督员负责对在用的检测仪器进行监督,使之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3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管理
3.1如果仪器设备有过载或错误操作、或显示的结果可疑、或通过其他方式表明有缺陷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加以明显标识,如可能应将其储存在规定的地方直至修复;修复的仪器设备必须经检定、校准等方式证明其功能指标已恢复。试验室应检查这种缺陷对过去进行的检测和/或校准所造成的影响。仪器设备都应正常维护,并对以下情况作好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
 过载或错误操作。
 显示结果可疑。
 通过检定,设备仪表有缺陷,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加以明显标明。
 修复后的仪器设备必须校准;检定(验证)其功能指标已恢复,才准许使用。
3.2标志管理
为避免误用不合格仪器而造成的差错,本室所有检测仪器设备均进行标志管理。
标志均贴于设备明显位置,其应用范围如下:
 合格证(绿色)贴于:计量检定合格者准用证(黄色)贴于:
①设备不必检定,经对比鉴定适用者。
②设备无法鉴定,经检查其功能正常者。
③多功能检测设备,某些功能已丧失,但检测工作所用功能正常,且经批准合格者。
④检测设备某一量程精度不准确,但检验工作所用量程合格者。
⑤降级使用者。
3、停用证(红色)贴于:
①检测仪器、设备损坏者。
②检测仪器、设备性能无法确定者。
3、试验室应配备正确进行检测和/或校准(包括抽样、样品制备、数据处理与分析)所需的抽样、测量和检测设备(包括软件)及标准物质,并对所有仪器设备进行正常维护。
4、如果要使用试验室永久控制范围以外的仪器设备(租用、借用、使用客户的设备),限于某些使用频次低、价格昂贵或特定的检测设施设备,且应保证符合本准则的相关要求。
5、 设备应由经过授权的人员操作。设备使用和维护的有关技术资料应便于有关人员取用。
6、试验室应保存对检测和/或校准具有重要影响的设备及其软件的档案。该档案至少应包括:
a) 设备及其软件的名称;
b) 制造商名称、型式标识、系列号或其他唯一性标识;
c) 对设备符合规范的核查记录(如果适用);
d) 当前的位置(如果适用);
e) 制造商的说明书(如果有),或指明其地点;
f) 所有检定/校准报告或证书;
g) 设备接收/启用日期和验收记录;
h) 设备使用和维护记录(适当时);
i) 设备的任何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记录。
7、所有仪器设备(包括标准物质)都应有明显的标识来表明其状态。
8、若设备脱离了试验室的直接控制,试验室应确保该设备返回后,在使用前对其功能和校准状态进行检查并能显示满意结果。
9、当需要利用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时,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10、 当校准产生了一组修正因子时,试验室应确保其得到正确应用。
11、未经定型的专用检测仪器设备需提供相关技术单位的验证证明。

抽 样 和 样 品 处 置

1、总则
为确保检测和/或校准样品的完整性,试验室应有用于检测和/或校准样品的抽取、运输、接收、处置、保护、存储、保留和/或清理的程序。检验样品的处置是本试验室整个检验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样品应具有代表性、有效性和完整性,样品的真实将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对样品处置的全过程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
2、控制要求
试验室应按照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实施样品的抽取、制备、传送、贮存、处置等。没有相关的技术规范或者标准的,试验室应根据适当的统计方法制定抽样计划。抽样过程应注意需要控制的因素,以确保检测和/或校准结果的有效性。
2.1试验室应具有检测和/或校准样品的标识系统,避免样品或记录中的混淆。本试验室应建立对比样品的唯一识别系统,以保证在任何时候对样品识别不发生混淆。
2.2应有专人负责接收样品,应作必要的详细记录,包括接收时的状态是否异常,或与相应的检测方法中所描述的标准状态有无偏离。
试验室抽样记录应包括所用的抽样计划、抽样人、环境条件、必要时有抽样位置的图示或其他等效方法,如可能,还应包括抽样计划所依据的统计方法。
2.3样品的确认
检测人员对样品检测前,应对样品进行确认如有可疑或样品与提供的说明不符,应及时与委托方联系,澄清有关内容。试验室应详细记录客户对抽样计划的偏离、添加或删节的要求,并告知相关人员。记录接收检测或校准样品的状态,包括与正常(或规定)条件的偏离。
2.4样品的制备
 试验室应有适当的设备设施贮存、处理样品,确保样品不受损坏。试验室应保持样品的流转记录。检测人员对样品确认后,应对样品进行必要的准备:按委托方要求进行相应制备。
 按试验方法要求进行相应制备。
2.5样品的贮存与保管
 贵重样品,收样人应登记。对贮存有特殊要求时,对环境条件应予以维持、监控记录,以防止在贮存、处理和检验过程中变质和损坏。
 在检测完毕后,对其样品检测的结果有争议、顾客有抱怨或判定“不合格”的应予保管。确保其状态的完好性。
2.6本试验室检测人员应对委托人提供的样品、样品附件及有关资料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做出承诺,自觉地严格按照程序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3、对本单位样品检验内容如下规定:
3.1水泥:细度、安定性、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和强度。
3.2砂:颗粒级配、泥含量及泥块含量。
3.3石:颗粒级配、泥含量及泥块含量、针片状含量。
3.4粉煤灰:细度、含水量、需水量比、三氧化硫含量、烧失量。
3.5外加剂:匀质性试验。
3.6混凝土各龄期强度、抗渗等级、抗冻等级。
3.7磨细矿粉:含水量、需水量比、活性指数。

原材料采购供应的质量保证措施

一、采购原材料时,必须事先经试验室对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测合格后,再由质量检验部门审核同意,方可签订购货合同;
二、在采购合同中,要有明确质量指标的具体内容、违约责任,保证质量的供应方式;
三、进站原材料,必须有生产厂质量保证书,证、货相符,方可验收;
四、原材料进站后,试验室按规定进行复检,经复检合格后出具证明,方可使用;试验室复检不合格,应提出处理意见,质检部门审核监督执行或退货;
五、质检人员应经常对进站原材料的质量、储存、复检进行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应及时提出,并协同有关部门制定本月应整改措施,贯彻实施;
六、各种原材料质量保证具体措施规定如下:
1、胶凝材料—水泥;
⑴采购水泥的品种、厂家,应按上次主管部门和技术业务管理部门审定的几家大水泥厂生产的旋窖水泥品种范围内选取,同时要派有关专业人员到水泥生产厂家考察其生产工艺,有关技术资料和质量管理情况后再确定采购方案。
⑵根据混凝土工程技术和质量要求,确定采购的水泥品种,每批水泥到库后,试验室必须按GB175-2007要求的规定,取样复检,复检合格后,方能投入生产使用。
⑶水泥要求在生产前十天开始进厂,以便给试验室充足的时间进行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等的复检以及混凝土配合比的试拌工作。
⑷水泥进库时,必须有生产厂《出厂水泥质量报告单》,按批号存放,并由试验室取样复检、验收;存放时间超过三个月以上的水泥,试验室必须定期按批号复检,合格的方可投入使用;
⑸严禁不同厂家,不同品种,不同标号的水泥进同一水泥库内。
2、粗骨料—碎石、卵石
⑴订立粗骨料购货合同前,需供方提供质量合格的品质证书,应派有关专业人员到生产区考察粗骨料的质量,然后在现场按规定取样,对粗骨料的颗粒级配等技术指标测试合格后,方可签订购货合同,在合同中应明确规定颗粒级配,含泥量,强度,有害杂质含量指标要符合JGJ52-2006标准的要求。
⑵进场的粗骨料必须做到每车验收把关,试验室按规定检查其颗粒级配,含泥量,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不符合技术指标的,予以拒收。
⑶堆料高度不宜超过5米,堆放时防止颗粒离析;对于颗粒级配的量最大粒径不超过20mm的连续级配的粗骨料,堆料高度可放宽到10米,堆场应平整,排水系统要畅通。
⑷堆料场中应设有明显标志,不同产地,种类,颗粒级配的粗骨料应分开堆放。
3、细骨料—砂
⑴在选定细骨料供应点之前,应派有关专业人员到供应点考察其质量的稳定性,然后在现场按规定取样,经检验符合JGJ52-2006标准要求的细骨料,方可签订采购合同。
⑵在签订的购货合同中,应明确规定砂的细度模数,含泥量,有害物质含量等质量指标,且指标不低于JGJ52-2006标准的要求。
⑶进场的细骨料必须做到车车验收把关,试验室按规定检测细骨料的细度模数,含泥量,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不符合技术指标的,予以拒收;
⑷严禁在进站的细骨料中含有砖瓦等杂质,若有少量杂质,应派人捡出,否则一律拒收。
4、外加剂
⑴本公司使用的外加剂必须是经过国家部委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有关部门鉴定批准生产的产品;减水剂的质量应符合GB8076-2008的技术要求,膨胀剂应符合GB23439-2009要求,其应用符合GB50119-2003规范规定。
⑵由试验室对厂家提供的样品进行测试,在绝对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前提下,能提高混凝土施工性能,经过系统试验确定合格后方可订购,按需量进货。
⑶外加剂进站时,必须附有生产厂的质量检定证书,仓管员验收时应认真验对厂名、品种、重量、出厂日期、质量检验结果等,然后由试验室按规定取样,试验合格后方可入库使用。
⑷ 外加剂在运输与存储中不得混入杂物,进场后应设专库存储,不同品种的外加剂,应分类存放,做好标志,不得混杂受潮和污染,粉剂库内要保持干燥、整洁;过期,失效的外加剂一律不予使用。
5、掺合料
⑴采用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生产混凝土时,在绝对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前提下,为提高混凝土的某些性能,降低成本,掺入适量的矿物掺合料:其质量必须符合GB/T1596-2005,GB/T18046-2000技术要求。
⑵经试验,符合上述所规定的质量标准的掺合料,方可认购,按需量进货。
⑶对进站后的掺合料,仓管员必须按规定验收,由试验室按规定取样,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使用。
⑷掺合料在运输与存储不得混入杂质(如煅烧白云石,石灰,化工原料等),不同品种、不同等次的掺合料应分别运输与存储。
6、水
本公司凡用于拌合商品混凝土的水,必须符合JGJ63-2006的标准规定,不符合规范规定的一律不准投入使用。
试验室配合比设计的质量保证与措施

1、 试验室对原材料的复检,认真按照各种原材料的国标、行标规定的质量标准和试验方法执行。
2、 试验设备仪器经常检查维护保养,按规定定期请计量局校正精度。
3、 试验室按规定配备专业技术和试验人员,试验操作人员须取得上级技术管理部门发给的上岗证;配合比设计、试拌、校核的专业技术人员,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试验时严格按照国家颁发的各种试验标准规范进行操作。
4、 根据混凝土销售合同中的技术要求以及复检后原材料的技术数据,按照JGJ55-2000规程进行初步配合比设计,泵送混凝土配合比符合JGJ/T10-95规程规定。
5、 配合比初步设计后,由试验室人员进行试拌、调整,并综合考虑大批量生产和试验条件的差异,确定满足合同中的技术指标要求。适合实际生产的混凝土生产配合比,然后将实际生产的配合比以书面通知单形式发给搅拌站控制室。
6、 生产过程中,原材料质量或现场混凝土质量有显著变化时,应及时调整配合比,每次调整配合比都必须认真做好记录。
搅拌站生产的质量保证措施

1、 生产前,搅拌站操作员必须对所有的生产设备进行检查、校正,确保计量精确无误;
2、 搅拌站控制室操作员必须根据试验室配合比通知单规定使用骨料品种、规格,并通知铲车驾驶员准确地将骨料装入料斗;当骨料改换时,控制台工作人员应确认料斗没有前一种骨料的情况下,方可改换骨料,严防人为造成混料现象。
3、 控制室维修人员必须经常对电子秤精确度进行检查、校正,确保计量精确无误。坚持做到每月校正一次,每年必须请计量管理部门年审校正一次,确实把好计量关。
4、 操作人员根据配合比,准确输入该等级各材料生产数据,验证无误后再计量生产,生产同时要密切注视各材料计量偏差,其严格控制在下表的允许范围内,若发现累计计量不准,有权停止生产并立即报告站长进行处理,以免影响产品质量。
混凝土原材料计量允许偏差(GB/T14902-2003)
原 材 料 品 种 水泥 集料 水 外加剂 掺和料
每盘计量允许偏差 % ±2 ±3 ±2 ±2 ±2
累计计量允许偏差 % ±1 ±2 ±1 ±1 ±1
5、 已准确计量的各种原材料进入搅拌机拌合时,搅拌时间要严格按规范GB/T14902-2003第7.5.2条规定,同时要认真观察放出的混凝土坍落度,确保混凝土的和易性。
6、 当放出的混凝土拌和物有异常时,应立即停止卸料,质检员、带班领导及相关人员应及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补救。禁止不合格的拌合物出厂。
7、 对于本班开始生产的每批次或每批次配料比有较大调整的混凝土,拌和第一车要在试验员监督下,取样做试验、并及时制作试块,待检验合格后,质检员方能让搅拌车放行出站。
8、 在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试验室的配合比生产,质检员应把好混凝土出厂质量关。
混凝土运输和交货时的质量保证措施
1、 混凝土运输必须按合同规定执行,合同设有规定的必须按GB/T14902-2003第7.6规定运送到浇筑现场,并保证混凝土施工的连续性,驾驶员确保运输过程中混凝土的质量。
2、 因施工原因造成超出开始卸料时间的,宜在1.5h内卸料,当最高气温低于25℃时间,可延长0.5h,质检员或驾驶员应要求用户在交货回单上注明,在运输和待卸过程中严禁往运输车筒体内任意加水。
3、 搅拌车到现场,驾驶员要主动向验收员提供交货单,同时必须尊重用户的验收,验收员验收签字后,按指定的地方卸料,严禁在未验收签字和未按指定地点就擅自卸料。
4、 质检部门要派有经验,责任心强的质检员到浇筑现场监管,要认真检查浇筑现场的模板湿润程度、协助工地取样、试验,混凝土卸到浇筑工作面的延续时间,以及施工振捣是否规范等,监督施工方是否按供需双方技术合同的规定条文去做,确不具备条件,拒绝供应,并做好记录,及时向调度室和公司分管领导汇报。
5、 用户现场验收时取样做坍落度的整个过程,质检员必须在场,并认真观察是否按GB/T50080-2002的规定标准进行检测,做好记录,若是因整个操作过程中有违法规定,而造成坍落度值不到要求的,质检员有权代表公司向需方提出重做的要求,同时要详细记录当时的情况。
6、 如果混凝土运到现场,坍落度小于规定值,且影响施工时,质检员应按有关规定,调整坍落度并作二次搅拌,用户对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混凝土拒收,而现场又无法调整时,质检员有权决定,会站处理,并做好质量信息反馈。
7、 运输车到达浇筑现场后,直至开始卸料,产品质量由现场质检员或驾驶员负责,而验收后浇灌养护,用户必须按我们公司《预拌混凝土产品说明书》执行,则由施工单位负责。
8、用于出厂检验的试样,严格按GB50204-2002取样。

③ 研究教学评价与测量的方法有什么意义

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育科学体系中极其重要的学科之一。这是因为,教育测量与评价科学理论不仅在教育教学及教育管理等实际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且在社会各个领域的人才选拔与评价过程中也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所以,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地位和作用,反思我国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建设和学科地位之现状,对学习教育测量与评价这门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教育测量与评价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

20世纪教育科学研究发展迅速,形成一个庞大的教育科学体系。在教育科学体系中,有许多已经形成研究对象相对明确、研究内容相对独立、研究成果已相对完整的学科分支。这些学科分支主要有教育学、教学论、课程论、教育心理学、 教育史、比较教育、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学、 教育评价学、 教育管理学、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实验设计、教育技术学、教育评估与督导、教育生态学等。在课程设置与学科建设中,教育测量与评价既可看成是教育测量学与教育评价学内容的整合并侧重于教育测量的一门综合性教育课程,又可以看成是一个兼容了教育统计、教育测量、心理测量、教育评价、教育评估、教育督导甚至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在内容的学科群。因此,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科学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教育科学体系中带有综合性、技术性、实践性、应用性等特征的应用性学科,是人们依据教育基础理论和教育规律来指导教育实践通常所依赖的技艺与方法,它对体现教育科学学科的价值在许多方面起着“代言人”的特殊作用。
综观当今世界许多发达国家,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教育测量与评价科学研究以及教育发展理论研究已成为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研究和实践也取得一定的进展。教育统计、教育测量、心理测量、教育评价等课程得到恢复和一定的重视。 为了尽快缩短与国外的差距,我国有关部门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了解国外的科学发展动态,翻译与编写了一些教科书,以适应高校教学与科研的迫切需要。与此时,在老一辈专家的带领下以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国内一批教学与科研人员大力开展考试学、教育测量、心理测量、教育评估、教育评价、教育统计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成立了全国性的教育统计与测量、心理测验、教育评价、考试学、人才测评等学术团体;国家及地方政府纷纷建立有关考试机构;创办多种期刊杂志, 如《中国考试》、《中国高校招生考试》、 《考试、目标、评价》、 《考试研究》、《教育评价》、《中国高等教育评估》、《教育督导与评估》、《教育统计与测验》、《考试报》、《自学考试杂志》等;促进我国教育测量、教育评价、教育评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的发展,体现了“教育测量与评价”学科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应用领域。
然而,从我国教育科学学科专业建设、学位点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应该说,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理论研究还不能适应我国教育实践的需要。许多人对教育测量与评价学科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特别在教育学科分类和有关学位专业目录中,找不到教育测量与评价学科的名称。这与国外的情况很不一致,值得人们深思。

二、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一)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系统中的作用

教育本身是一个系统。所谓系统,指的是具有一定目的、有输入和输出的、且具有反馈功能的有秩序的整体结构。在教育系统中,学校、教师、学生、教育方案、课程、教材、教学训练、考试评价等都是这个系统的组成部分。显然,我们期待教育方案、课程、教学等都能给学生带来某种变化,但不是说所有的教育方案、课程、教学都同样有效地改变学生,也不是所有的学习者会按同样的方式发生变化或有同样的变化程度。因此,当我们根据教育目标和计划, 把教育方案、课程、教学等因素(输入条件)作用于学生身上后,需参照教育目标和计划,对教育效果(输出)及其输入条件的妥当性予以测量评估、价值分析和判断。然后,把这一测量与评价过程所获得的信息反馈给教育者、学习者以及有关教育决策者,以便改进教育的策略与方案,更有效地达到教育目的。可以想见,在教育系统运转过程中,除了对教育效果(输出)要进行测量与评价外,还要针对影响教育效果的诸因素(输入)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系统中对实现教育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育改革常常以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改革作为突破口

学校教育考试制度和评价制度是教育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教育考试和教育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俗话说,考试是根指挥棒,就是这个意思。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与教育改革行动中,因考试指挥不当使教育教 学走上不健康之路继而引发教育改革运动的典型例子不少。例如,20世纪初的英国在建立了“11岁”考试制度后,竞争异常激烈,导致英国的小学教育为考而学,内容窄化,“应试教育”倾向严重。更甚者,有些地方的教育当局还根据“11岁”考试成绩来评价学校和教师的教学水平,造成许多不良影响,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担忧和指责,同时也引发许多教育论争及其后的教育改革行动。到20世纪70年代末催生了 “英国国家课程改革” 计划的实施与推广。类似地,20世纪初期澳大利亚国家的学校中考试之风非常盛行,“周考、月考、学期考”等正规考试次数频繁,学校根据考试成绩作出关于学生升留级或奖励的决策;有关教育当局则根据各校各科的考试成绩,给学校和教师发奖金,甚至以明确的技术标准把考试分数同教师的薪金联系起来定量发放。这种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教师与学校的工作积极性,但也导致“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的教育局面,使教育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因此,也引发了澳大利亚政府当局对基础教育进行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其他一些国家,如美国、日本、印度等国也有类似的经历。而我们中国本来就是“考试制度”的发源地,重视考试本来就是无可厚非。“因为,作为一种手段来说,我国的考试,确实是最'古'的,也是'最好'”的(孙中山是山语)。“但由于考试特别是像高考这样的关键性考试具有指挥棒的导向作用,因此,在升学竞争激烈、教育观念落后的情况下,”应试教育“倾向就会出现,教育就会偏离正确轨道,这对培养跨世纪人才和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来讲,显然是不利的。正是在这种教育与社会发展背景下,我国政府要求所有学校都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且启动了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把课程改革、教与学的方式改革以及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等统整起来。
总之,从英国国家考试制度及其课程改革、澳大利亚国家考试制度及教育改革、美国的教育测量运动及”八年研究“中的课程与教育评价制度改革、还有我国解放以来考试制度改革来看,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不仅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有时还作为教育改革甚至政治体制改革或政治运动的突破口。因此,教育测量与评价在教育改革中常常处于突出的位置,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教育改革要求教育测量与评价更加科学化

教育目标的多样性,必然要求教育测量与评价方法、手段的多样化和科学化。中共中央、国务院1999年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多处讲到考试、评估、 评价等改革问题。例如,针对高等教育,该决定中指出,要”加强对高等学校的监督和办学质量检查,逐步形成对学校办学行为和教育质量的社会监督机制以及评价体系,完善高等学校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机制。“再如,针对招生考试和评价制度,该决定的第13条中指出,”改革高考制度是推进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按照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 中小学实施 素质教育和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原则,积极推进高考改革……逐步建立具有多种选择的、更加科学和公正的高等学校招生选拔制度……鼓励各地中小学自行组织毕业考试,采取多种形式改革高中阶段学校的招生办法,改革高中会考制度。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不得下达升学指标,不得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工作的标准。鼓励社会各界、 家长和学生以适当方式参与对学校工作的评价。“可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需要加快考试制度、考试方法、考试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制度方面的改革,提高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科学化水平。
由于基础教育 在整 个教育结构和提高国民素质中具有的特殊作用,因此,基础教育课程及其考试评价改革尤加紧迫。如同2001年国务院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所强调的那样:”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保持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必须把基础教育摆在优先地位并作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切实予以保障。“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决定要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6月7日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这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和具体的目标。其具体目标用”六个改变“加以表述,其中第五个”改变“指的是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此外,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第14条中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的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水平。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还提出要”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考试内容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的现象“;”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考试情况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等一系列要求。
总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呼唤教育测量与评价科学化。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教育部颁布的这些重要文件,是指导我们搞好教育教学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我们开展教育测量与评价改革的指导性文件。

四、科学运用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一)正确评价学生的发展是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测量与评价对于教师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在教 书育人过程中,教师需要作出一系列决策和判断,需要对学生的性向、能倾、成就、态度、兴趣、潜能及发展等进行较全面的了解,这就需要采用教育测量与评价多种方法,以弥补教师非正式观察之不足。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技术手段不再是唯一的书面考试,而是涉及到测量与非测量的一整套评价技术。测量与评价的内容,不再是应该牢记和不该死记硬背的内容,而是涉及更广泛的教育目标。既然学生的发展是生动活泼、多样性的,那么,测量与评价的方法及其结论也应当是丰富多彩、多样化的、个别化的;测量与评价的目的,不再局限于给学生分等级排名次,而是对学生的发展和潜能进行系统的调查,发现学生的优点与长处,指出学生的缺点与不足,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学生确立信心,认识自己的相对优势与弱势,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测量与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为了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而不仅仅是为了选拔适合精英教育的学生。因此,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思想方法对于教师创造性地教学、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知识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修养;评价学生的能力是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科学运用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有关技术方法,是所有成功教学的基础。

(二)国外教师教育普遍开设”教育测量与评价“类课程

在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虽然教师教育模式不一定相同,但对所有想当教师的学生至少要学习十门左右的教育理论课程,这一点却是相同的。教育理论课程的学分比重,约占总学分的15~25%之间不等。其中包括”教育统计与测量“、”教育评价“等类型的课程。我国教师教育进入转型期。教师专业化是国际教师教育的必然趋势。为了培养能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优秀教师, 教师教育模式、 课程设置、教育理念等都要进行改革。,包括要适当加大教育理论课程的比重,要开设教育测量与评价之类具有教育专业性、教育技术性的课程。这是顺应国际教师教育的趋势,也是实现教师教育目标的必要措施。
在我国,早在20世纪30年代几乎所有的师范学生都要学习教育统计与测验。后来由于战争和国际政治斗争等因素影响,师范院校停止开设这类课程。直到改革开放后,国内才首先在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系和心理系等少数专业中恢复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学等课程。而教育评价的课程则更落后,不但教材建设不尽人意,而且到目前为止许多学校还只列为选修课,甚至没开设。与国外相比,我国师范教育课程结构中不仅教育理论课程比重偏小,而且除了教育系与心理系等少数专业外,绝大多数师范专业的学生没有学习教育统计、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是不符合国际师范教育的发展趋势,也不利于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因此,这种现象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不过,在我国台湾地区的情况则不一样。台湾地区的教师教育在理念、课程设置等方面与大陆有所差异。他们在教师教育过程中重视教育理论课程的教学,教育理论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25 %左右。目前,台湾地区也在进行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比如, 对小学和初中阶段,他们准备用四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九年一贯“新课程改革计划。新课程改革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理论,把课程内容改革、教与学方式改革、考试评价改革作为实施”九年一贯“课程改革的三个支撑点,并把多元评价与教材内容及教学活动有机地加以统整。这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④ 负反馈放大电路中为什么测量的开环和闭环电阻之间不满足1+AF的关

负反抄馈放大电路中反馈信息采集点,一般教科书称为取样点,而不是信息采集点。
取样点,也就是获取负反馈需要的电压或电流,并回送到输入端。
在负反馈中有电压采样与电流采样两种。例如,稳压电路中就需要对输出电压进行采样,采样的电压信号反应了输出电压的变化情况。将一个系统的输出信号的一部分或全部以一定方式和路径送回到系统的输入端作为输入信号的一部分,这个作用过程叫——反馈。
按反馈的信号极性分类,反馈可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 。
正反馈:若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极性相同或同相,则两种信号混合的结果将使放大器的净输入信号大于输出信号,这种反馈叫正反馈 。正反馈主要用于信号产生电路。
负反馈: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极性相反或变化方向相反(反相),则叠加的结果将使净输入信号减弱,这种反馈叫负反馈放大电路和自动控制系统通常采用负反馈技术以稳定系统的工作状态。从放大器的输出端看,反馈网络要从放大器的输出信号中取 回反馈信号,通常有两种取样方式。按取样方 式的不同,反馈分为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

⑤ 如何进行幼儿形态及生理功能指标的测量和评价

幼儿园师资队伍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是保持幼儿园优势和创新生命力的基石。尤其是近几年来,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国十条及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出台,办园条件、师资队伍、内部管理、保教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教师是幼儿园管理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在幼儿园管理活动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的素质、才能的调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幼儿园在教师评价中的标准与方法。教师评价在幼儿园管理中起着导向和监控作用。目前,教师评价主要有两种方式:业绩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业绩评价倾向于在某个时间段内给教师的业绩和能力作一个结论,对于教学质量的监控有重要作用。传统的教师评价,用某种统一、外在的标准来衡量每一名教师的工作绩效有点牵强。新一轮教育改革所倡导的教师评价是发展性评价。对教师单纯地进行业绩评价或发展性评价都是片面的,对教师的评价必须采取“两条腿走路”、“等级+评语”的方式进行,这就是本文中所说的教师评价的整合。 关键词:发展性评价;“两条腿走路”;“等级+评语”;评价的整合 一、构建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意义 教师评价在幼儿园管理中起着导向和监控作用。因此,幼儿园建立促进教师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是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教师评价应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既要重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也要重视师德修养等方面的提高。新《纲要》强调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这些要求都清晰地凸现了当今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发展性目的,尤其是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实施能促进教师的反思性成长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目前对教师工作的评价指标体系中,主要是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对教师“德”和“能”方面的评价属于素质评价,对教师“勤”方面的评价属于教学行为评价,对教师“绩”方面的评价属于教学效果评价。教师的素质行为决定着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自身的发展应当成为教育发展的前提。基于以上几点以及教师本身专业发展的需要,应积极构建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 二、构建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的要求与内容 寻求有利于教师成长的、科学有效的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彻底排除传统评价体系中不利于教师发展的种种因素,全面促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不断完善自我,进而提高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发展水平。 (一)构建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通过发展性评价,提高教师道德修养、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以促进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 2、通过发展性评价,记录教师的成长过程,注重自我评价和过程评价,突出反馈调节功能; 3、通过发展性评价,使教师的专业技术得到发展,从而促进幼儿园可持续发展。 (二)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的内容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敬业守德(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教育广大教师,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幼儿,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处处为人师表,树立起良好的人民教师形象。 2、知识积累(专业知识、教育理论):教育广大教师进行业务进修,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新的教育思想、掌握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 3、能力提高(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研究能力):教育广大教师积极投身课改,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 4、身心健康(心理健康、身体健康):教育广大教师,积极参加身心素质的锻炼与培养,用健康的身心去教育幼儿、感染幼儿、影响幼儿。 三、构建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的实施方法 目前,教师评价主要有两种方式:业绩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业绩评价倾向于在某个时间段内给教师的业绩和能力作一个结论,对于教学质量的监控有重要作用。但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中所经历的评价大多应是发展性评价,它所关注的不是给教师当前的能力和水平下一个结论,而在于帮助教师诊断问题并改进问题。我们的教师评价不能只是让教师知道自己的教学成绩与综合考核成绩及位次,而更重要的是在下一步教学中注意哪些问题,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进而完善自我。 我们应对教师发展性评价进行深入细致地探讨,在坚持评价的基本框架不变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丰富、发展。 (一)要构建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首先应对被评教师进行专项评价。 所谓专项评价是指对教师在自己制定的自我发展计划中确立的发展方向上所取得的成果或成效的评价。我们应先按照这样的评价思路完成初评、定位、收集信息、评价面谈和阶段性评价等工作。 (二)统一认识,明确研究的方向。 1、首先要有明确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教师才能有目的地收集、分析有关自己教学资料,体现评价的导向作用。因此,必须先有幼儿园制定出统一的评价要求,教师在明确要求后,再制定出自己的切实可行的自我发展计划。 2、教师的业绩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问题。 教师发展性评价的根本目的不是给教师排序、分等,而是促进教师的不断发展,它在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标准等方面与我们平常进行的业绩评价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我们对教师发展性评价研究的结果,只作为教师发展水平的依据,一般不记入教师的业绩评价档案。教师在参与发展性评价的同时,还需要完成一些必要的任务,评价小组要对教师就这些工作做出评价,这种评价应该属于业绩评价范畴,现在的问题是让这两条看似平行的线在某一点上相交。我们的结论是,发展性评价与业绩评价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有可能部分是相同的,二者可以相互参考对方的评价资料和评价结论;发展性评价的一部分目标可能朝向业绩评价,业绩评价的最终目的也是为发展性评价提供有说服力的数据。因此,无论是从教师评价理论上来看,还是从教师的心理学角度来讲,我们必须采用“两条腿走路”“等级+评语”的方法,既要把它们进行适当分离,又要密切注意两者之间的联系。【需要说明的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对于我们现行的业绩评价这种评价机制紧抓不放;另一方面,在发展性评价进行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等级+评语”的评价方式:不是终结性评价,而是不断认识和改进教师自身学习方式和态度的有效手段。就象我们在中、小学阶段推广的对学生作业实行“等级+评语”的评价方式,如:“A!再接再厉”,“B!继续努力”,“C!表现不错”。】 3、发展性评价的周期长与加强幼儿园管理并不存在矛盾。 教师发展性评价是基于人文管理思想,促进教师的发展,评价是一种平等之间的对话。教师的积极性高,是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前提。没有高涨积极的思想状态,教师素质水平不可能得到迅速提高。教师发展性评价不是精英式的教师教育,而是面向每一位教师发展的“素质教育”,因此幼儿园在开展教师发展性评价的同时还必须制定出发展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一系列监控措施。这并非是对被评教师缺乏信任,而是使评价者有机会定期地肯定被评教师已经取得的成绩,并且给予被评教师必要的帮助,共同克服阻碍实现发展目标的困难。这一阶段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范围内进行了尝试,如常规管理中的常规落实、教学效果检测、教师考勤等,取得了一些认识,发展性评价与幼儿园管理不但不会存在矛盾的问题,恰恰相反的是,她更加体现了幼儿园领导对教师的尊重、信任、理解、形成了情感的沟通,思想的交流、人格的碰撞,在领导与教师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的桥梁,从而为下一步的深入研究积累了经验。 (三)注重全面整合、形成体系与信息收集。 不仅要重新确立教师发展基础层次,而且要对整个教师发展性评价材料进行整合,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师评价体系,以达到完善教师发展与提高的目的。探索传统评价与发展性评价有力结合的可

⑥ 思想品德测量与评价有何意义

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采取量化测评的方式,对学生的道德素养、公民素养、审美与表现等思想品德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并纳入学分奖励,这种考核评价方式是对落实立德树人理念的积极探索。

它体现了学校对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培养的高度重视,能激励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认真践行核心价值观,对进一步弘扬社会正气、传递正能量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不过,鉴于对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评价存在偏主观、随意性高等问题,操作过程中如果缺乏相应的制度作保障,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评价结果可能就会缺乏公信力,得不到学生本人以及家庭和社会的广泛认可。为了提升学生思想品德素质量化考核结果的公信力,真正促使学生在人生发展过程中立好德、树好人,学校必须建立健全和完善相应的评价制度,确保整个评价过程公平、公正、公开。

一是建立公示制度。学生思想品德素质评价的内容、方法、程序及评价结果的使用等,在经过家长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和评价仲裁委员会等组织审议通过后,要事先向学生及家长做出明确的解释并公示,接受社会的广泛监督。

二是完善诚信制度。考核评价工作小组应通过公开选举来组建,其成员应签订诚信协议,建立诚信档案,并采取有效措施督促他们切实履行诚信责任和义务,规范操作程序,使评价过程和结果真实可信。

三是强化监督制度。为保证评价过程的客观、公正、公平和评价结果的有效性,要建立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监督和仲裁委员会,对整个评价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对评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严格审查。

四是严肃问责制度。考核监督委员会要对考核评价工作实施全过程监督,仲裁委员会要及时纠正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并追究违纪违规者的责任。

⑦ 管理学,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的区别,说得简单易懂

1、控制方式不同

前馈控制属于开环控制,反馈控制属于负反馈的闭环回控制。

2、测量对答象不同

前馈控制系统中测量干扰量,反馈控制系统中测量被控变量。在单纯的前馈控制系统中,不测量被控变量,而单纯的反馈控制系统中不测量干扰量。



3、调节器不同

前馈控制需要专用调节器,根据被控对象的特点来确定调节规律的前馈调节器。反馈控制一般采用通用PID调节器DCS等或PLC控制系统实现。

4、调节方式不同

前馈控制是按照干扰作用来进行调节的,将干扰测量出来并直接引入调节装置,对于干扰的克服比反馈控制及时。

反馈控制是是在被控变量出现偏差后才进行调节,如果干扰已经发生而没有产生偏差,调节器不会进行工作。

阅读全文

与测量与反馈装置的作用是为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陕西铝塑分离设备多少钱 浏览:696
齿科仪器进口的都有什么牌子 浏览:636
空调上三个火苗怎么调制冷 浏览:655
电流表仪表阻尼是什么 浏览:448
空调真空泵排空气阀门 浏览:318
机械表里的轴承怎么取出来 浏览:47
迈锐宝制冷剂是什么规格 浏览:267
现在直播哪个设备高清 浏览:628
福克斯车仪表盘的灯怎么开 浏览:141
高尔夫排气阀门管装哪 浏览:400
部队训练辅助器材有哪些 浏览:927
在实验室可用如右图所示装置 浏览:439
自动找平装置原理 浏览:422
黑水选用什么阀门 浏览:857
宏大机械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239
直径37的轴承是什么型号 浏览:942
社区健身器材怎么玩 浏览:468
红旗h7怎么调空调制冷 浏览:648
奥铃分离轴承为什么烧坏 浏览:780
迷你世界刷怪塔自动杀怪装置 浏览: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