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隔舱传动装置安装

隔舱传动装置安装

发布时间:2021-02-03 05:42:58

A. 在21世纪,坦克如何改进才能留在战争舞台

近年来,美军发动的几次局部战争再次引发了关于坦克命运的大争论。一些军事专家及发烧友认为,现代战争是非接触高科技战争,高精武器将解决一切问题,坦克在20世纪末就已走到尽头,在二十一世纪的空天高科技非接触战争中,坦克已没有用武之地,只能被淘汰出战争舞台。事实果真如此吗?

坦克退出战争舞台为时尚早

近十年来的海湾战争、南斯拉夫战争、车臣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都无一例外地再次证明了一个战争公理:步兵不涉足就无法占领对方领土,不占领就无法进行统治。两次伊拉克战争就是鲜明的例证。如果真如一些人所说,坦克、战车等地面装甲设备没有用武之地,那么,美国只向波斯湾地区派遣5支航母战斗群就能解决问题的话,也就不会向伊拉克运送机械化师和坦克装甲师了。

根据俄军事专家最新统计资料,1998年美英对伊拉克发动“沙漠之狐”行动时,使用空基和海基高精武器系统的攻击效率仅为10-17%,美军专家统计数据更低。如果说二战时期航空兵和炮兵的杀伤效率为15-20%的话,那么,在近年来的军事冲突中,这一比例并没有激增到可以让机械化部队和坦克部队不费吹灰之力、以阅兵姿态占领敌方领土的地步。“沙漠风暴”行动、阿富汗反恐战争、第二次伊拉克战争的事实表明,最后取得胜利还是要靠诸兵种合成部队在坦克火力支持下进行占领,如果没有装甲设备,步兵部队将遭受较大伤亡。因此,现代高精杀伤武器将使人们彻底忘记装甲设备的结论显然有些武断。

如果说在20世纪,坦克是解决陆地战场战斗任务的主要手段的话,那么,在21世纪,它仍将成为陆地战争武器装备的基础,没有什么武器能够替代。坦克就此退出战争舞台显然为时过早。

坦克改进市场前景广阔

但是,坦克在现代化高精武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毕竟在不断降低,战场生存能力也随着各种各样反坦克武器的出现而急剧下降,要想适应21世纪的现代化战争,必须进行实质性的变革。21世纪的坦克应当与此前的坦克有较大的区别,至于坦克外形及其自机动化的实质性改变则是一个远景问题,近期,坦克外形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事实上,坦克并不是什么廉价武器装备,特别是现代化坦克,价值不菲。近十年来,坦克生产国数量明显增多,大部分是许可生产,不过,有了许可生产和维修的基础,国产坦克的制造只是个时间问题。坦克出口赚汇也是推动坦克市场兴旺的一个重要原因,英、德、俄、乌(乌克兰)、美、法等坦克生产大国,根据现代化需求,不断制造或改进出更先进、更复杂的坦克来。但是,并非所有国家都有能力装备昂贵的新型坦克,一些军队受资金限制较大,同时又装备了大量老化但仍有战斗力的坦克,基本上是二战后生产的第一代和第二代坦克,大部分是苏联制造,也有美国的M60、德国的“豹-1”、法国的AMX30,因此,坦克的现代化改进是保持并提高坦克部队实力惟一经济可行的途径。

通常情况下,按照现代标准,西方国家生产的老式坦克已经没有多少战斗实力,改进前景并不理想,苏制坦克则拥有较大的现代化改进空间,特别是T-72坦克。近年来,许多国家都在竞相争取苏制坦克的改进合同,除研制国俄罗斯、乌克兰外,另外还有23家外国公司参与竞争。原因很简单,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据最保守的统计,当今世界上约有1万辆T-72坦克,数万辆T-55、T-62坦克,装备这些坦克的国家都有改进装备的愿望和动力,改进市场总价值约50-70亿美元,仅印度一国就宣布要改进700辆T-55、1900辆T-72M1坦克。

坦克现代化改进的主要任务是在提高其基本战斗性能,如火力威力、防护性能、移动性能、指挥控制性能等,同时还要保障其非战斗性能的提高,特别是使用可靠性能。现在的问题是,坦克改进市场比较混乱,标准不一,改进效果差别较大。由于坦克类型较多,限于篇幅,下面仅以T-72M1坦克为例,对各种改进方案进行简单的介绍。

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对T-72的改进

坦克改进既要提高单项战斗性能,也要提高系统整体性能。一些国家,如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都曾许可生产过T-72,计划全部改进现役T-72坦克,一些国家已经装备改进后的T-72坦克,只是名称有了变化:PT-91(波兰)、T-72M4CZ(捷克)、T-72M2(斯洛伐克)。

在火控系统改进方面,从热视瞄准仪对夜视瞄准仪的简单替代到在炮塔上安装最新型火控系统,各种改进方案应有尽有,同时配合弹药的改进,以增强威力和破甲能力。但是,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改进后的T-72坦克,仍然有许多缺陷。首先是火力威力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主要原因是火控系统改进方案受到了2Э28М武器装备稳定器的限制,稳定器性能没有提高,射击精度自然不会大幅提高;其次,所有火控系统都使用ТПД-К1制式瞄准仪,新型瞄准仪只是与其共轭使用,改进后的最好效果是能增加夜间或能见度较低时的目标发现距离,但在射击时仍然遵循ТПД-К1的瞄准线路,不能极大地提高射击精度;另外,装配新型弹药而不更换火炮,结果是要么无法使用,要么威力未能得到显著增强。问题在于T-72坦克上装配的2A26、2A46型125毫米火炮无法保障提高新型弹药的飞行初速,也无法在增加弹药重量的同时保持原有初速。波兰改进型PT-91坦克正是沿用了T-72的2A26型火炮,旧炮装新药,效果不理想。当然,也可在改进型坦克上安装北约标准的120毫米滑膛炮,但为此需要重新安装炮塔,同时也要更换新型自动装弹机,如果不更换的话,T-72坦克战斗隔舱中没有预留装弹员位置,装弹将成为一个大难题,如果装配新型自动装弹机,则会大幅增加改进成本,而且,上述三国改进的火控系统在所有弹道计算方面全部按照北约120毫米火炮标准设计,没有充分考虑T-72坦克125毫米火炮的弹道特点。

在坦克防护性能的改进方面,主要是装配动力防护系统,安装能在坦克被激光测距仪或目标指示仪照射时进行攻击警告的预警系统,更换由动力防护装置保障的新型车载显示器。为降低坦克雷达反射截面,一些公司还提出装配可吸收辐射波的防护涂层。主要不足是由于装配附加防护装置,坦克重量分布产生较大变化,行进中容易发生故障。

为提高T-72M1坦克的机动性能,需要对B-46制式发动机进行改进,要么把其功率加大至850马力(如PT-91、T-72M2),要么更换功率为1000马力的“秃鹰”CV-12新型柴油机(T-72M4CZ)。不过,更换CV-12型发动机需要对坦克发动机隔舱进行大的改动,需要不少费用。另外,坦克采用的北约标准的传动装置故障率较高,2002年5-6月,法国“勒克莱尔”主战坦克在乌克兰进行联合演习时的使用经验表明,在进行50公里冲刺科目的演练时,10%的“勒克莱尔”坦克传动装置出了故障。

俄罗斯对T-72的改进

俄罗斯乌拉尔运输机械制造设计局以总设计师多姆宁为首的专家小组提出的改进方案,充分考虑到了T-72坦克在海湾战争“沙漠风暴”行动、车臣战争、阿富汗战争中的战斗使用经验,可使T-72改进型坦克的性能达到第4代坦克的水平。T-72M1改进型坦克的战斗性能是其前身的2倍,接近T-90C的水平,具体战争环境下杀伤具体目标的火力威力也得到了保障。主要改进项目是安装新型武器系统、完善弹药基数组成、配备自动化火控系统、更换高效武器装备稳定器、完善附加制导传动装置、装配新型制导武器系统。

T-72M1坦克上老化的2A46型火炮更换为完善型2A46M火炮,射击密度显著提高,炮筒寿命也比较长,可在战场条件下及时(2-3小时)更换。改进型坦克还可安装采用曲率自动计算系统的完善型125毫米滑膛炮,也可安装北约标准的120毫米滑膛炮。在装配新型火炮的同时,增加了坦克弹药基数,增添了一些威力更大的弹药,从而使摧毁目标所需要的耗弹量缩减1倍,火力任务完成时间缩短1倍。同时装配制导武器弹药,特别是射程分别为3500米(夜间)和5000米(日间)的制导导弹,装配串联聚合战斗部,能够摧毁射程内敌方所有类型的现代化坦克及前景坦克。

T-72M1改进型坦克装配新型自动化火控系统,增设数字弹道计算仪和虚拟射击传感器,“松树-Y”新型瞄准仪有光学、热视波道和2个激光波道,装配自动化目标跟踪系统和内装校准系统,保障发现、跟踪并准确瞄准目标,分别为瞄准手和车长单独装配一个监视器可以减轻乘员战斗负担,ПНК-4С车长瞄准观察系统既能保障完成传统任务,也能保障火炮、机枪、高射机枪同时瞄准射击。为提高射击精度,装配了T-90坦克采用的2Э42-4新型武器装备稳定器。

T-72M1改进型坦克防护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接触-V”型新一代通用内装动力防护系统大大提高了坦克的正部防护能力,可保障坦克基本不受聚合弹药和次口径破甲弹药的危害。战场条件下动力防护系统装配时间为3.5小时,保障使用期限至少10年。改进型坦克也可装配“竞技场-Э”主动防护系统,从而使便携式反坦克火箭筒和各种类型反坦克导弹对坦克的杀伤概率急剧降低,几乎为零。同时还可采取措施,提高坦克防地雷稳定性能,新型电磁防护系统可提前引爆使用无线电和磁测引信的反坦克地雷。防护幕施放系统可对反坦克导弹及装配激光自导弹头的校正弹药实施干扰,这种系统在发现坦克受到激光束照射的时候会向光速来向发射一种特制榴弹,形成气溶胶雾幕,削弱并部分反射激光辐射,破坏来袭弹药自导弹头工作方式,使敌方火炮系统瞄准手难以准确锁定目标。各种防护设备的使用,可以使T-72M1改进型坦克在遭受反坦克导弹攻击时的毁灭性损失概率急剧降低。

由于增配了多种设备,坦克重量大大增加,机动性能自然会下降,为保障并提高机动性能,改进型坦克装配了功率为1000马力的В-92С2新型多燃料4程柴油发动机,由于安装尺寸与制式В-46发动机完全相同,因此,不需对动力隔舱结构进行改动。另外,也可安装1200马力В-99新型柴油发动机。T-72M1改进型坦克可装配带自动化传动转换系统的适应性传动装置,新型履带链上有橡胶金属铰链接头,能安装履带瓦,保障坦克在柏油路面上平稳行驶,外挂上装配能耗更大的减震器和超强硬度的扭转轴。上述改进可以保障坦克在混凝土道路上的平均速度、最大速度、追逐性能提高20%。

T-72M1改进型坦克还安装了新一代无线电设备,具有较强的通信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地形连测设备和导航设备能保障坦克与NAVSTAR和GLONA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保持实时联系。

小 结

坦克短期内不会退出战争舞台,为寻求更好的发展,必须进行实质性变革,提高攻击、防护和机动性能,在革命性新型坦克问世之前,现役坦克的改进为重中之重。通过对一些国家T-72坦克改进方案的对比分析表明,坦克的所有改进都要与设计特点有机结合,充分考虑到现代化战争要求,使其整体性能得到系统性提升,同时保障其使用可靠性能,尽量减少改进费用,根据效费比标准,寻求最佳改进方案。

B. 日本90式坦克的资料

日本90式主战坦克
车 全 长:.7米(炮向前)

车 体 长:9.45米

车 宽:3.4米

车 高:2.3米

乘 员:3人

战斗全重:50吨

武器装备:一门德国莱茵金属公司授权生产120毫米44倍口径滑膛炮,配自动装弹器,弹药基数40发,最大射速11发/分。主要使用两种弹药:分别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多用途破甲弹。使用穿甲弹时,主炮初速为1650/秒。

一挺7.62毫米并列机枪

一挺12.7毫米高平两用机枪

两侧各装三具烟幕弹发射器

发 动 机:三菱重工10ZG型10缸二冲程水冷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功率1100千瓦(1500马力)。

最高时速:70千米/小时(公路)

最大行程:300千米(公路)

爬坡能力:31度

越障高度:一米高垂直墙

越壕宽度:2.7米

简 介:是1990年定型的日本第三代主战坦克,同年开始装备日本陆上自卫

队,拟装备数量不超过400辆。

整个90式坦克的研制计划历时约15年,耗费350亿日元。最初单价为12亿日元,约合850万美元,后有所下降。

车体和炮塔采用复合装甲由轧制钢板焊接而成,两侧各装有六对负重轮。驾驶舱在车体的左前方;中间是战斗舱,有一座双人炮塔;车后部是动力舱。

火控系统为指挥仪式,包括数字式弹道计算机、激光测距仪、热像仪等。

90式主战坦克采用液力机械传动装置、液气与扭杆混合式悬挂装置,

其车底距地高度在0.2-0.6米的范围内可调节,能使坦克车体向前或向后倾斜。

装有自动灭火抑爆装置、三防装置,炮塔上配备一具激光侦测装置。

涉水深无准备时1.0米,有准备时2.0米

C. 坦克的资料

是现代陆上作战的主要武器之一,具有直射火力、越野能力和装甲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是陆地武器中重要性唯一高于轮式装甲车的存在,主要用来与对方坦克或其他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摧毁工事、歼灭敌方陆上力量。

坦克一般装备数挺防空(高射)或同轴(并列)机枪和一门中口径或大口径火炮(有些现代坦克的火炮甚至可以发射反坦克/防空导弹),是凭火力进行作战的经典体现。坦克大多使用旋转式炮塔,但也有少数使用固定式主炮。坦

其实坦克也是天敌最多的陆战武器,甚至有的坦克制造厂也同时研发反坦克武器,反坦克成了各国陆军的重要能力。虽然坦克在发展,但坦克自身的发展速度实在是追不上反坦克武器的发展速度,而且坦克会陷入防护性和越野能力不能兼得的二悖论难题中。

(3)隔舱传动装置安装扩展阅读: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坦克是英国人在1915年研制的“小游民”坦克。

世界上最重的坦克是德国人研制的“鼠”式重型坦克,该坦克全重188吨。

世界上最早的既用履带行驶又用负重轮行驶的坦克是美国在1928年研制的T3“克里斯缔”中型坦克。

世界上单价最昂贵的主战坦克是法国的勒克莱尔主战坦克,单价为1000万美元。

世界上速度最快坦克是英国“蝎”式轻型坦克,最高时速81km/小时。

世界上装甲最好的坦克是美国M1A2 SEP TUSK II。造价450万美元。

世界上火力最强的坦克是俄国的T14阿玛塔,该坦克可以安装125mm及140mm的主炮。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坦克

D. 现代化兵器有哪些

介绍三种中国独创的现代化武器,让大家充分了解中国国防事业的非凡成就:

1、中国巡飞弹:让敌人头顶一片中国炸弹

2014年11月,一款作战理念新奇的武器吸引了国际媒体的注意,它不仅外形独特,而且作战理念先进,让人眼前一亮。这款武器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WS-43巡飞火箭弹。WS-43巡飞火箭弹和普通的火箭弹差别非常大。

2、用陆基火箭炮打敌方潜艇

2014年9月,保利集团首次对外展出了一款国产新型“岸基反潜火箭助推鱼雷”,保利推出的这款反潜导弹奇特之处在于,它不是部署在军舰上,而是作为地面卫士3(WS-3)远程火箭炮的一个弹种,为WS-3火箭炮增添了反潜功能。

根据保利集团资料,这款反潜导弹射程达到100公里,战斗部为一枚轻型反潜鱼雷,采用惯性制导+GPS制导作为中段制导,具有可靠的攻击精度。由于WS-3发射车本身不可能具备对潜艇的探测能力,WS-3火箭炮要进行反潜作战时,必须依靠数据链,获得反潜直升机、水面军舰、岸基水下声纳阵列等的目标指示。

3、可以打雷达的地地导弹

珠海航展上,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首次展出了B611MR反辐射地地导弹武器系统,这款改进型导弹引起了不少西方媒体的关注,因为用火箭炮发射反辐射地地导弹,这在人类历史上尚属首次。

B611MR导弹全程都在大气层内沿高弹道、高速、机动飞行,在弹道末段会俯冲打击敌方雷达阵地。首先,B611M的固体火箭发动机采用了单室双推设计,既满足的助推段的高速爬升需求,也为后续的长距离压低弹道机动飞行提供了巡航动力。其全程大部分在大气层内飞行,压缩了敌方雷达的发现时间。

E. 坦克的样子,组成,作用,种类

坦克由坦克武器系统、坦克推进系统、坦克防护系统、坦克通信设备、坦克电气设备及其它特种设备和装置组成。
总体结构
现代坦克大多是传统车体与单个旋转炮塔的组合体。按主要部件的安装部位,通常划分为操纵、战斗、动力-传动和行动4个部分。
操纵部分(驾驶室)通常位于坦克前部,内有操纵机构、检测仪表、驾驶椅等;战斗部分(战斗室)位于坦克中部,一般包括炮塔、炮塔座圈及其下方的车内空间,内有坦克武器、火控系统、通信设备、三防装置、灭火抑爆装置和乘员座椅,炮塔上装有高射机枪、抛射式烟幕装置等;动力传动部分(动力室)通常位于坦克后部,内有发动机及其辅助系统、传动装置及其控制机构、进排气百叶窗等;行动部分位于车体两侧翼板下方,有履带推进装置和悬挂装置等。
在总体布置上,大多数坦克是是驾驶室在前,战斗室居中,动力-传动室在车体后部且发动机纵置。有的坦克将发动机横置,有的坦克将动力-传动装置布置在车体前部。
坦克乘员多为4人,分别担负指挥、射击、装弹、驾驶等任务。有些坦克采用了坦克炮自动装弹机,这样就不需要装填手,通常为3名乘员。
武器系统
主武器多采用120毫米或125毫米口径的高压滑膛炮。炮弹基数一般为40~50发,主要弹种有尾翼稳定的长杆式脱壳穿甲弹和多用途弹。脱壳穿甲弹采用高密度的钨合金或贫铀合金弹芯,初速达1650~1800米/秒,在通常的射击距离内,可击穿500余毫米厚的均质钢装甲。多用途弹对钢质装甲的破甲深度可达600毫米左右,而且兼备杀伤爆破弹功能。各种炮弹多采用带钢底托的半可燃药筒。有的坦克炮有自动装弹机,有的坦克炮可发射反坦克导弹(也称炮射导弹)。
辅助武器多采用7.62毫米并列机枪、12.7毫米或7.62毫米高射机枪,有的装有榴弹发射器。
现代坦克普遍装备了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的火控系统,包括数字式火控计算机及各种传感器、炮长和车长瞄准镜、激光测距仪、微光夜视仪或热像仪、火炮双向稳定器和瞄准线稳定装置、车长和炮长控制装置等。火控计算机用微处理机作中心处理装置;测距仪多用掺钕钇铝石榴石或钕玻璃激光器、二氧化碳激光器;传感器可自动输入多种信息,供计算火炮瞄准角和方位提前角;炮长主瞄准镜多为可昼夜测距、瞄准的组合体装置,并配有瞄准线稳定装置,车长主瞄准镜一般为周视潜望式。
现代新型主战坦克,火炮俯仰范围-6°~+20°,火炮和炮塔为电液或全电式驱动,炮塔最大回转速度0.393~0.995弧度/秒,射击反应时间6~12秒,首发命中率65%~90%。
履带
履带用来缓解重型穿甲弹的破坏力,分散了穿甲弹的破坏力,而且可以自如行驶,但是如果履带脱落就难以安装。国外已研发了6轮无履带坦克。
推进系统
坦克推进系统由动力、传动、行动和操纵等装置组成。动力装置由发动机及冷却、润滑、燃料供给、进气、排气、起动、加温等辅助系统构成,是坦克的动力源。传动装置用以将发动机产生的机械能传给主动轮(或水上推进器),并改变坦克的速度、牵引力和行驶方向,由主离合器或动液变矩器,以及前传动、变速、转向、停车制动和侧传动等机构组成。行动装置用以支承车辆,保障坦克平稳行驶和克服障碍,它包括由弹性元件、减震器等组成的悬挂装置和由履带、主动轮、负重轮、托带轮等组成的履带推进装置。操纵装置用以控制坦克推进系统各机构动作,并保障发挥技术性能,通常由泵及压气机等能源件和控制、传导、执行件等构成。
多采用废气涡轮增压、中冷、多种燃料发动机,有的采用了电子控制技术,M1和T-80坦克安装了燃气轮机。发动机功率多为883~1103千瓦,转速2300~2600转/分,单位体积功率达543~794千瓦/米,燃油消耗率231~271克/千瓦小时。
传动装置多采用电液操纵、静液转向的双功率流动液行星式,将动液变矩器、行星变速箱、静液或动静液转向机构、减速制动器等部件综合成一体,功率密度有的高达811千瓦/米。T-72、T-80坦克传动装置,采用了两个与侧传动器相组合的机械行星式变速箱。
坦克行动装置多采用带液压减震器的扭杆式悬挂装置,有托带轮的小直径负重轮式和销耳挂胶的橡胶金属履带式履带推进装置。90式和“挑战者”等坦克采用了液气式或液气-扭杆混合式悬挂装置。
坦克单位功率多为20千瓦/吨左右,最大速度55~72千米/时,越野速度30~55千米/时,最大行程300~650千米。
坦克通行能力:最大爬坡度约30°越壕宽2.7~3.15米,过垂直墙高0.9~1.2米,涉水深1~1.4米。多数坦克装有导航装置和随车携带有可拆卸的潜渡装置。
分类
①坦克动力装置,主要采用往复活塞式发动机,少数采用了燃气轮机。往复活塞式发动机,按使用燃料种类分,有汽油机、柴油机和多种燃料发动机。按工作循环方式分,有二冲程、四冲程发动机。按进气方式分,有非增压、增压发动机。按冷却方式分,有液冷式、风冷式发动机。按气缸排列形式分,有直列式、对置气缸式、对置活塞式、V形、X形和星形发动机等。
②坦克传动装置,按能量传递形式,可分为机械传动装置、液体传动装置和电力传动装置三类。机械传动装置又分定轴式和行星式。液体传动装置又分动液式和动液机械式、静液式和静液机械式。按功率传递路线,又分单功率流和双功率流传动装置。前者功率经变速机构、转向机构,单路传至两侧主动轮;后者功率经变速机构和转向机构两条并联路线传递,在两侧汇流行星排汇合后再传至主动轮。
③坦克行动装置,主要按悬挂方式,即负重轮与车体连接的方式区分,有各轮单独与车体相联的独立式、多轮组合后与车体相联的平衡式和二者兼有的混合式三种。按弹性元件,可分为机械弹簧式(包括螺旋弹簧、钢板弹簧、碟片弹簧、扭杆弹簧等)、液气弹簧式和二者兼有的复合式三种。
④坦克操纵装置,按作用力的方式分为完全由驾驶员体力承担的直接作用式和利用机械能、液压能、气压能、电能等的助力作用式。按变档的自动化程度分为手动、半自动和全自动三种。
防护系统
车体和炮塔前部多采用金属与非金属复合装甲,车体两侧挂装屏蔽装甲,有的坦克在钢装甲表面挂装了反应装甲,有效地提高了抗弹能力,特别是防破甲弹穿透能力。坦克正面通常可防御垂直穿甲能力为500~600毫米的反坦克弹丸攻击。后来,出现了主动防护系统如俄罗斯“窗帘”1 主动防护系统
为扑灭车内火灾和防止破甲弹穿透装甲后引起车内油气混合气爆炸,车内多装有自动灭火抑爆装置。为减轻核、化学、生物武器的杀伤破坏,车内安装有三防装置,有的在乘员室的装甲内表面附设有削减中子流贯穿的防护衬层。此外,还配有烟幕装置及其它伪装器材和光电对抗设备,并采取进一步降低车高,合理布置油料和弹药,设置隔舱等措施,使坦克的综合防护能力显著提高。
通信设备
一般装有一部短波或超短波调频电台和一套坦克车内通话器,车外有用于步坦联络的通话盒,指挥坦克通常装备两部电台。现代坦克电台多采用集成电路,带有保密机、抗干扰装置和微处理机控制器,最大通信距离可达25~35千米。
电气设备
电源采用低压直流供电体制,多装有一台功率为10~20千瓦的硅整流交流发电机和4~10块容量达300~600安培小时的蓄电池,T-72坦克采用了直流的起动-发电两用电机。坦克各控制系统引入了大量电气、电子部件,有的用电装置采用了自动程序控制,并开始形成一个信息传输、功率控制、数据处理和故障自检的多路传输的统一控制体系。

F. 谁知道关于现代兵器的资料

坦克是具有强大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性和坚固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它是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和装甲兵的基本装备,主要用于与敌方坦克和其它装甲车辆作战,也可以压制、消灭反坦克武器,摧毁野战工事,歼灭有生力量。坦克的研制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当时为了突破敌方由壕沟、铁丝网、机枪火力点等组成的防御阵地,迫切需要一种集火力、机动力和防护力为一体的新式武器。于是,英国于1915年开始研制坦克,第二年就投入生产,并参与了1916年9月15日的对德作战。这种称为游民I型的坦克靠履带行走,能驰骋疆场,越障跨壕,不怕枪弹,无所阻挡,很快就突破德军防线,从此开辟了陆军机械化的新时代。从那时起到现在,世界上已经建造了十几万辆坦克,成为各国陆军、海军陆战队和空降兵的主战武器。

一种集火力、机动力和防护力为一体的新式武器。于是,英国于1915年开始研制坦克,第二年就投入生产,并参与了1916年9月15日的对德作战。这种称为游民I型的坦克靠履带行走,能驰骋疆场,越障跨壕,不怕枪弹,无所阻挡,很快就突破德军防线,从此开辟了陆军机械化的新时代。从那时起到现在,世界上已经建造了十几万辆坦克,成为各国陆军、海军陆战队和

空降兵的主战武器。

过去,人们习惯上按照坦克的重量将坦克分为重、中、轻三类,最重的坦克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建造的鼠式坦克。它比现代坦克重三、四倍,达188吨,车长9米,高3.66米,宽3.67米,正面装甲厚达200毫米,能爬30度斜坡,跨越4.5米壕沟,攀登072米的垂直障碍,并能涉2米深的水,有8名乘员。坦克上装有150毫米火炮和两挺机枪。轻型坦克只有10-20吨,多为水陆两用坦克,装有85毫米口径的火炮,主要是用于空降或陆战队使用。60年代以后,由于二战时期的坦克逐步退役,新建坦克的现代化程度大大提高,所以习惯上把在战场

上执行主要作战任务的坦克统称为主战坦克。现在世界上最先进的主战坦克是助年代以后研制的俄国的T—80、美国的MIAI、德国的豹11、英国的挑战者、以色列的梅卡瓦和日本的细式等。这些坦克的战斗全重一般为40-60吨,越野速度35-55公里每小时,最大速度72公里每小时,载有3-4名乘员。坦克的主要武器是105-125毫米口径火炮,直射距离一般在2000米左右,射速每分钟6-9发,弹药基数为39-60发。

火力、机动力和防护力是现代坦克战斗力的三大要素。火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坦克的观瞄系统、火炮威力和弹药的威力。现代坦克一般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红外、微光、夜视、热成像等设备对目标进行观察、瞄准和射击。坦克炮可以发射穿甲、破甲、碎甲和榴弹等多种类型的炮弹,还可发射炮射导弹。不同类型的穿甲弹对目标的破坏程度有所不同,一般在2000米距离上能够穿透400毫米厚的装甲,在1000米距离上可穿透660毫米厚的装甲,破甲厚度可达700毫米。除具有较大的破坏威力外,坦克炮的命中精度也很高,2000米原地对固定目标射击可达80%,1500米行进间对活动目标射击能达到60%以上。如果再配合使用激光半生动制导炮弹,命中精度还会大大提高。不难看出,坦克炮的命中精度和导弹相差不大,且穿甲、破甲和碎甲威力大大优于导弹,所以各国主战坦克仍以火炮为主要攻击武器。

组成

坦克由坦克武器系统、坦克推进系统、坦克防护系统、坦克通信设备、坦克电气设备及其它特种设备和装置组成。

总体结构

现代坦克大多是传统车体与单个旋转炮塔的组合体。按主要部件的安装部位,通常划分为操纵、战斗、动力-传动和行动4个部分。

操纵部分(驾驶室)通常位于坦克前部,内有操纵机构、检测仪表、驾驶椅等;战斗部分(战斗室)位于坦克中部,一般包括炮塔、炮塔座圈及其下方的车内空间,内有坦克武器、火控系统、通信设备、三防装置、灭火抑爆装置和乘员座椅,炮塔上装有高射机枪、抛射式烟幕装置等;动力传动部分(动力室)通常位于坦克后部,内有发动机及其辅助系统、传动装置及其控制机构、进排气百叶窗等;行动部分位于车体两侧翼板下方,有履带推进装置和悬挂装置等。

在总体布置上,大多数坦克是是驾驶室在前,战斗室居中,动力-传动室在车体后部且发动机纵置。有的坦克将发动机横置,有的坦克将动力-传动装置布置在车体前部。

坦克乘员多为4人,分别担负指挥、射击、装弹、驾驶等任务。有些坦克采用了坦克炮自动装弹机,这样就不需要装填手,通常为3名乘员。

武器系统 主武器多采用120毫米或125毫米口径的高压滑膛炮。炮弹基数一般为40~50发,主要弹种有尾翼稳定的长杆式脱壳穿甲弹和多用途弹。脱壳穿甲弹采用高密度的钨合金或贫铀合金弹芯,初速达1650~1800米/秒,在通常的射击距离内,可击穿500余毫米厚的均质钢装甲。多用途弹对钢质装甲的破甲深度可达600毫米左右,而且兼备杀伤爆破弹功能。各种炮弹多采用带钢底托的半可燃药筒。有的坦克炮有自动装弹机,有的坦克炮可发射反坦克导弹(也称炮射导弹)。

辅助武器多采用7.62毫米并列机枪、12.7毫米或7.62毫米高射机枪,有的装有榴弹发射器。

现代坦克普遍装备了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的火控系统,包括数字式火控计算机及各种传感器、炮长和车长瞄准镜、激光测距仪、微光夜视仪或热像仪、火炮双向稳定器和瞄准线稳定装置、车长和炮长控制装置等。火控计算机用微处理机作中心处理装置;测距仪多用掺钕钇铝石榴石或钕玻璃激光器、二氧化碳激光器;传感器可自动输入多种信息,供计算火炮瞄准角和方位提前角;炮长主瞄准镜多为可昼夜测距、瞄准的组合体装置,并配有瞄准线稳定装置,车长主瞄准镜一般为周视潜望式。

现代新型主战坦克,火炮俯仰范围-6°~+20°,火炮和炮塔为电液或全电式驱动,炮塔最大回转速度0.393~0.995弧度/秒,射击反应时间6~12秒,首发命中率65%~90%。

推进系统

多采用废气涡轮增压、中冷、多种燃料发动机,有的采用了电子控制技术,M1和T-80坦克安装了燃气轮机。发动机功率多为883~1103千瓦,转速2300~2600转/分,单位体积功率达543~794千瓦/米,燃油消耗率231~271克/千瓦小时。

传动装置多采用电液操纵、静液转向的双功率流动液行星式,将动液变矩器、行星变速箱、静液或动静液转向机构、减速制动器等部件综合成一体,功率密度有的高达811千瓦/米。T-72、T-80坦克传动装置,采用了两个与侧传动器相组合的机械行星式变速箱。

坦克行动装置多采用带液压减震器的扭杆式悬挂装置,有托带轮的小直径负重轮式和销耳挂胶的橡胶金属履带式履带推进装置。90式和“挑战者”等坦克采用了液气式或液气-扭杆混合式悬挂装置。

坦克单位功率多为20千瓦/吨左右,最大速度55~72千米/时,越野速度30~55千米/时,最大行程300~650千米。

坦克通行能力:最大爬坡度约30°越壕宽2.7~3.15米,过垂直墙高0.9~1.2米,涉水深1~1.4米。多数坦克装有导航装置和随车携带有可拆卸的潜渡装置。

防护系统

车体和炮塔前部多采用金属与非金属复合装甲,车体两侧挂装屏蔽装甲,有的坦克在钢装甲表面挂装了反应装甲,有效地提高了抗弹能力,特别是防破甲弹穿透能力。坦克正面通常可防御垂直穿甲能力为500~600毫米的反坦克弹丸攻击。

为扑灭车内火灾和防止破甲弹穿透装甲后引起车内油气混合气爆炸,车内多装有自动灭火抑爆装置。为减轻核、化学、生物武器的杀伤破坏,车内安装有三防装置,有的在乘员室的装甲内表面附设有削减中子流贯穿的防护衬层。此外,还配有烟幕装置及其它伪装器材和光电对抗设备,并采取进一步降低车高,合理布置油料和弹药,设置隔舱等措施,使坦克的综合防护能力显著提高。

通信设备

一般装有一部短波或超短波调频电台和一套坦克车内通话器,车外有用于步坦联络的通话盒,指挥坦克通常装备两部电台。现代坦克电台多采用集成电路,带有保密机、抗干扰装置和微处理机控制器,最大通信距离可达25~35千米。

电气设备

电源采用低压直流供电体制,多装有一台功率为10~20千瓦的硅整流交流发电机和4~10块容量达300~600安培小时的蓄电池,T-72坦克采用了直流的起动-发电两用电机。坦克各控制系统引入了大量电气、电子部件,有的用电装置采用了自动程序控制,并开始形成一个信息传输、功率控制、数据处理和故障自检的多路传输的统一控制体系。

分类

20世纪60年代以前,坦克多按战斗全重和火炮口径分为轻、中、重型。通常轻型坦克重10~20吨,火炮口径不超过85毫米,主要用于侦察、警戒,也可用于特定条件下作战。中型坦克重20~40吨,火炮口径最大为105毫米,用于遂行装甲兵的主要作战任务。重型坦克重40~60吨,火炮口径最大为122 毫米,主要用于支援中型坦克战斗。英国曾一度将坦克分为步兵坦克和巡洋坦克。步兵坦克装甲较厚,机动性能较差,用于伴随步兵作战。巡洋坦克装甲较薄,机动性能较强,用于机动作战。

60年代以来,多数国家将坦克按用途分为主战坦克和特种坦克。现在,主战坦克已经取代了传统的中型和重型坦克,是现代装甲兵的主要战斗兵器,用于完成多种作战任务。特种坦克是装有特殊设备、担负专门任务的坦克,如侦察坦克、空降坦克、水陆坦克、喷火坦克等,多为轻型坦克。

简史

乘车战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早在夏代就有了从狩猎用的田车演变而来的马拉战车。但坦克的诞生,则是近代战争的要求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

问世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为突破由堑壕、铁丝网、机枪火力点组成的防御阵地,打破阵地战的僵局,迫切需要研制一种火力、机动、防护三者有机结合的新式武器。1915年,英国政府采纳了E.D.斯文顿的建议,利用汽车、拖拉机、枪炮制造和冶金技术,试制了坦克的样车。1916年生产了Ⅰ型坦克(图2),外廓呈菱形,刚性悬挂,车体两侧履带架上有突出的炮座,两条履带从顶上绕过车体,车后伸出一对转向轮。该坦克乘员8人,有“雄性”和“雌性”两种。“雄性”装有2门57毫米火炮和4挺机枪,“雌性”仅装5挺机枪。1916年9月15日,有49辆Ⅰ型坦克首次投入索姆河战役。当时为了保密,英国将这种新式武器说成是为前线送水的“水箱”(英文“tank”)。结果这一名称被沿用至今,“坦克”就是这个单词的音译。

一战期间,英、法和德国共制造了近万辆坦克,主要有:英Ⅳ型、A型,法“圣沙蒙”、“雷诺”FT-17(图3),德A7Ⅴ坦克等。其中,法国的“雷诺”FT-17坦克数量最多(3000多辆),性能较好,装有单个旋转炮塔和弹性悬挂装置,战后曾为其它国家所仿效。

这些早期坦克,结构形式多样,有固定的顶置炮塔或侧置炮座,也有旋转式炮塔或无炮塔结构,装有37~75毫米口径的短身管、低初速火炮和数挺机枪,或仅装机枪。坦克转向,有的靠离合器和制动器系统,有的靠与两条履带分别联动的辅助变速箱或电动机,有的由两套发动机变速箱组分别驱动两条履带,靠变换两履带速比转向。坦克战斗全重7~28吨,单位功率2.6~4.8千瓦/吨,最大行程35~64千米,装甲厚度5~30毫米。

由于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和生产设备简陋,坦克性能较低,其火力主要用于歼灭有生力量,装甲只能防御枪弹和炮弹破片,没有无线电通信设备和光学观察瞄准仪器,行驶颠簸、速度缓慢,机械故障频繁,乘员工作条件恶劣。早期的坦克只能用于引导步兵完成战术突破,不能向纵深扩张战果。但坦克的问世,开始了陆军机械化的新时期,对军队作战行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发展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是坦克战术与技术发展思想的探索和实验时期,各国研制装备了多种类型的坦克。轻型、超轻型坦克曾盛行一时,在结构上还出现了能用履带和车轮互换行驶的轮胎-履带式轻型坦克、水陆两用超轻型坦克和多炮塔的中型、重型坦克。这一时期的坦克主要有:英“马蒂尔达”步兵坦克和“十字军”巡洋坦克,法“雷诺”R-35轻型、“索玛”S-35中型坦克,苏Т-26轻型、Т-28中型坦克,德PzKpfwⅡ轻型、Ⅳ中型坦克等。

这些坦克与早期的坦克相比,战术技术性能有了明显提高。战斗全重9~28吨,单位功率5.1~13.2千瓦/吨,最大速度20~43千米/时,最大装甲厚度25~90毫米。火炮口径多为37~47毫米,炮弹初速610~850米/秒,发射穿甲弹能穿透40~50毫米厚的钢装甲;有的坦克为增强支援火力,安装了75或76毫米口径的短身管榴弹炮,直至发展将小口径加农炮、中口径榴弹炮和数挺机枪集于一车的多武器、多炮塔坦克;开始采用望远式和潜望式光学观察瞄准仪器、炮塔电力或液力驱动装置和坦克电台,出现了火炮高低向稳定器;推进系统多采用民用或航空用汽油机,固定轴式机械变速箱,转向离合器或简单差速器式转向机构和平衡式悬挂装置。反坦克炮出现后,一些国家为增强坦克的装甲防护,设计了倾斜布置的装甲,并按照各部位中弹的概率分配装甲厚度。

成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生产了约30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大战初期,法西斯德国首先集中使用大量坦克,实施闪击战。大战中、后期,在苏德战场上曾多次出现有数千辆坦克参加的大会战;在北非战场、诺曼底战役以及远东战役中,也有大量坦克参战。与坦克作战,已成为坦克的首要任务。

坦克与坦克、坦克与反坦克武器的激烈对抗,促进了中型、重型坦克技术的迅速发展,坦克的结构形式趋于成熟,火力、机动、防护三大性能全面提高。这一时期的坦克主要有:苏T-34中型(图4)、IS-2重型坦克,德PzKpfwⅤ“黑豹”式中型坦克、PzKpfwⅥ“虎”式重型坦克,美M4中型坦克,英 “邱吉尔”步兵坦克、“克伦威尔”巡洋坦克,日本97式中型坦克等。这些坦克普遍采用安装一门火炮的单个旋转炮塔。

中型、重型坦克的火炮口径分别为57~85和88~122毫米,炮弹初速781~935米/秒,主要弹种是尖头或钝头穿甲弹、榴弹,并出现了次口径穿甲弹和空心装药破甲弹,射距 500米的最大穿甲厚度约150毫米;装有与火炮并列的机枪,并多装有高射机枪和前机枪;普遍安装了昼用光学观察瞄准仪器和坦克电台、坦克车内通话器,有的坦克采用了火炮高低向稳定器;发动机多为257~515千瓦的汽油机,苏联采用了坦克专用高速柴油机;开始采用双功率流传动装置和扭杆式独立悬挂装置;为提高车体和炮塔的抗弹能力,改进了外形,增大了装甲倾角(装甲板与垂直面夹角),炮塔和车体分别采取装甲钢整体铸造和轧制装甲钢板焊接结构,车首上装甲厚度多为45~100毫米,有的达152毫米,炮塔的最厚部位达185毫米;车内有手提式灭火器,车外装有抛射式烟幕装置或烟幕筒。坦克战斗全重 27~55吨(德国后期的PzKpfwⅥ“虎”Ⅱ式重型坦克达69.4吨),单位功率6.4~15千瓦/吨,最大速度25~64千米/时,最大行程 100~300千米。

轻型坦克仅在战争的初期有所发展,主要作为应急装备和在特种战斗条件下使用。

战争后半期,苏、德双方都利用坦克底盘生产了大量的自行火炮(实质上是无旋转炮塔的坦克),与相同底盘的坦克比较,火炮威力大,外形低矮,结构较简单,适于大量生产,但因其方向射界小,火力机动受限制,仅用于伴随坦克作战,以火力支援坦克行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坦克经受了各种复杂条件下的战斗考验,成为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

战后发展

战后至50年代,苏、美、英、法等国借鉴大战使用坦克的经验,设计制造了新一代坦克,主要有:苏Т-54中型、Т-55中型坦克、Т-10重型坦克和PT -76水陆坦克,美M48中型坦克、M103重型坦克和M41轻型坦克;英“百人队长”中型坦克和“征服者”重型坦克,法AMX-13轻型坦克等。

这一时期的中型和重型坦克,战斗全重36~65吨,火炮口径分别为90~105和120~122毫米,车首上装甲厚度76~127毫米,倾角55~60 度,铸造炮塔多呈半球形,前部装甲厚度110~200毫米,发动机功率382~596千瓦,单位功率为9~13千瓦/吨,最大速度34~50千米/时,最大行程100~500千米。有的坦克配备了旋转稳定式超速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碎甲弹,开始采用火炮双向稳定器、红外夜视仪、合像式或体视式光学测距仪、机械模拟式弹道计算机、三防装置、自动灭火装置和潜渡装置。

轻型坦克重14~23.5吨,乘员3~4人,火炮口径为75或76毫米,炮塔装甲最大厚度20~40毫米,发动机功率176~368千瓦,单位功率12.6~16千瓦/吨,最大速度44~65千米/时,最大行程260~350千米。 PT-76坦克在水上使用喷水式推进装置,最大航行速度为10.2千米/时。AMX-13坦克采用了结构新颖的“摇摆式”炮塔,首次安装了坦克炮自动装弹机,炮塔上加装有反坦克导弹发射架,可发射4枚反坦克导弹。

现代坦克

60年代出现的一批战斗坦克,火力和综合防护能力达到或超过以往重型坦克的水平,同时克服了重型坦克机动性能差的弱点,从而停止了传统意义的重型坦克的发展,形成一种具有现代特征的战斗坦克,即主战坦克。主要有:美M60A1、苏T-62、英“酋长”、法AMX-30、联邦德国“豹”Ⅰ、瑞典Strv103B(简称“S”)坦克(图5)等。

这些主战坦克,战斗全重36~54吨,火炮口径105~120毫米,发动机功率427~610千瓦,单位功率 9~15.4千瓦/吨,最大速度48~65千米/时,最大行程300~600千米。主要技术特征是:普遍采用了脱壳穿甲弹、空心装药破甲弹和碎甲弹,火炮双向稳定器、光学测距仪、红外夜视夜瞄仪器,大功率柴油机或多种燃料发动机、双功率流传动装置、扭杆式独立悬挂装置,三防装置和潜渡装置;降低了车高,改善了防弹外形;有的安装了激光测距仪和机电模拟式弹道计算机。T-62坦克开始采用滑膛炮,发射尾翼稳定炮弹;“酋长”坦克为了控制车高,驾驶员呈半仰卧状态操纵车辆;“S”坦克去掉了传统的旋转炮塔,火炮与车体刚性固定,并采用自动装弹机和自动抛壳机,以及柴油机与燃气轮机组合的动力装置和可以调节车高、车姿的液气式悬挂装置。

各国发展的主战坦克,都优先增强火力,但在处理机动和防护性能的关系上,反映了设计思想的差异。如法AMX-30坦克偏重于提高机动性能;英“酋长”坦克偏重于提高防护性能;而苏、美等国的坦克,则同时相应提高机动和防护性能。

这一时期新出现的轻型坦克主要是美M551式,装有口径为152毫米的短身管两用炮,可发射普通炮弹和“橡树棍”反坦克导弹,采用铝合金装甲车体,战斗全重16吨,能空投、空运和利用折叠式围帐浮渡。

现状

70年代以来,现代光学、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的技术成就,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坦克的设计和制造,使坦克的总体性能有了显著提高,更加适应现代战争要求。主要的新型主战坦克有:苏T-72、T-80、德国“豹”Ⅱ、美M1A2,英“挑战者”2型,法AMX“勒克莱尔”,日本74式、90式和以色列“梅卡瓦”3型、韩国88式、巴西“奥索里奥”、意大利“公羊”、印度“阿琼”。这些坦克仍优先增强火力,同时较均衡地提高机动和防护性能。

70年代以来的主战坦克,其火力性能、机动性能、防护性能虽有显著提高,但重量和车宽已接近铁路运输和桥梁承载的允许极限,且受地形条件限制大,使之对工程、技术、后勤保障的依赖性增大。由于新部件日益增多,坦克的结构日趋复杂,成本和保障费用也大幅度提高。为了更好地发挥坦克的战斗效能,降低成本,在研制中越来越重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进行设计,努力控制坦克重量,并提高整车的可靠性、有效性、维修性和耐久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些局部战争大量使用坦克的战例和许多国家的军事演习表明,坦克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于50年代后期开始生产59式中型坦克),60年代初定型并投产了62式轻型坦克和63式水陆坦克,70年代以来研制和生产了69式、80式和88式主战坦克。88式坦克战斗全重 38吨,安装有口径为105毫米的线膛炮,火炮双向稳定器、火控计算机、激光测距和昼夜合一观瞄装置组成的新型火控系统,灭火抑爆装置,三防和潜渡装置及新型电台,采用了复合装甲和功率为537千瓦的废气涡轮增压柴油机,单位功率14.1千瓦/吨,最大速度55千米/时,最大行程500千米。

展望

坦克仍然是未来地面作战的重要突击兵器,许多国家正依据各自的作战思想,积极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发展21世纪初使用的新型主战坦克。坦克的总体结构可能有突破性的变化,出现如外置火炮式、无人炮塔式等布置形式。火炮口径有进一步增大趋势,火控系统将更加先进、完善;动力传动装置的功率密度将进一步提高;各种主动与被动防护技术、光电对抗技术以及战场信息自动管理技术,将逐步在坦克上推广应用。各国在研制中,十分重视减轻坦克重量,减小形体尺寸,控制费用增长。可以预料,新型主战坦克的摧毁力、生存力和适应性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G. 坦克是由哪国发明的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德国组成坦克由坦克武器系统、坦克推进系统、坦克防护系统、坦克通信设备、坦克电气设备及其它特种设备和装置组成。总体结构现代坦克大多是传统车体与单个旋转炮塔的组合体。按主要部件的安装部位,通常划分为操纵、战斗、动力-传动和行动4个部分。操纵部分(驾驶室)通常位于坦克前部,内有操纵机构、检测仪表、驾驶椅等;战斗部分(战斗室)位于坦克中部,一般包括炮塔、炮塔座圈及其下方的车内空间,内有坦克武器、火控系统、通信设备、三防装置、灭火抑爆装置和乘员座椅,炮塔上装有高射机枪、抛射式烟幕装置等;动力传动部分(动力室)通常位于坦克后部,内有发动机及其辅助系统、传动装置及其控制机构、进排气百叶窗等;行动部分位于车体两侧翼板下方,有履带推进装置和悬挂装置等。在总体布置上,大多数坦克是是驾驶室在前,战斗室居中,动力-传动室在车体后部且发动机纵置。有的坦克将发动机横置,有的坦克将动力-传动装置布置在车体前部。坦克乘员多为4人,分别担负指挥、射击、装弹、驾驶等任务。有些坦克采用了坦克炮自动装弹机,这样就不需要装填手,通常为3名乘员。武器系统 主武器多采用120毫米或125毫米口径的高压滑膛炮。炮弹基数一般为40~50发,主要弹种有尾翼稳定的长杆式脱壳穿甲弹和多用途弹。脱壳穿甲弹采用高密度的钨合金或贫铀合金弹芯,初速达1650~1800米/秒,在通常的射击距离内,可击穿500余毫米厚的均质钢装甲。多用途弹对钢质装甲的破甲深度可达600毫米左右,而且兼备杀伤爆破弹功能。各种炮弹多采用带钢底托的半可燃药筒。有的坦克炮有自动装弹机,有的坦克炮可发射反坦克导弹(也称炮射导弹)。辅助武器多采用7.62毫米并列机枪、12.7毫米或7.62毫米高射机枪,有的装有榴弹发射器。现代坦克普遍装备了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的火控系统,包括数字式火控计算机及各种传感器、炮长和车长瞄准镜、激光测距仪、微光夜视仪或热像仪、火炮双向稳定器和瞄准线稳定装置、车长和炮长控制装置等。火控计算机用微处理机作中心处理装置;测距仪多用掺钕钇铝石榴石或钕玻璃激光器、二氧化碳激光器;传感器可自动输入多种信息,供计算火炮瞄准角和方位提前角;炮长主瞄准镜多为可昼夜测距、瞄准的组合体装置,并配有瞄准线稳定装置,车长主瞄准镜一般为周视潜望式。现代新型主战坦克,火炮俯仰范围-6°~+20°,火炮和炮塔为电液或全电式驱动,炮塔最大回转速度0.393~0.995弧度/秒,射击反应时间6~12秒,首发命中率65%~90%。履带履带履带用来缓解重型穿甲弹的破坏力,分散了穿甲弹的破坏力,而且可以自如行驶,但是如果履带脱落就难以安装.国外已研发了6轮无履带坦克。推进系统多采用废气涡轮增压、中冷、多种燃料发动机,有的采用了电子控制技术,M1和T-80坦克安装了燃气轮机。发动机功率多为883~1103千瓦,转速2300~2600转/分,单位体积功率达543~794千瓦/米,燃油消耗率231~271克/千瓦小时。传动装置多采用电液操纵、静液转向的双功率流动液行星式,将动液变矩器、行星变速箱、静液或动静液转向机构、减速制动器等部件综合成一体,功率密度有的高达811千瓦/米。T-72、T-80坦克传动装置,采用了两个与侧传动器相组合的机械行星式变速箱。坦克行动装置多采用带液压减震器的扭杆式悬挂装置,有托带轮的小直径负重轮式和销耳挂胶的橡胶金属履带式履带推进装置。90式和“挑战者”等坦克采用了液气式或液气-扭杆混合式悬挂装置。坦克单位功率多为20千瓦/吨左右,最大速度55~72千米/时,越野速度30~55千米/时,最大行程300~650千米。坦克通行能力:最大爬坡度约30°越壕宽2.7~3.15米,过垂直墙高0.9~1.2米,涉水深1~1.4米。多数坦克装有导航装置和随车携带有可拆卸的潜渡装置。防护系统车体和炮塔前部多采用金属与非金属复合装甲,车体两侧挂装屏蔽装甲,有的坦克在钢装甲表面挂装了反应装甲,有效地提高了抗弹能力,特别是防破甲弹穿透能力。坦克正面通常可防御垂直穿甲能力为500~600毫米的反坦克弹丸攻击。为扑灭车内火灾和防止破甲弹穿透装甲后引起车内油气混合气爆炸,车内多装有自动灭火抑爆装置。为减轻核相仪、化学、生物武器的杀伤破坏,车内安装有三防装置,有的在乘员室的装甲内表面附设有削减中子流贯穿的防护衬层。此外,还配有烟幕装置及其它伪装器材和光电对抗设备,并采取进一步降低车高,合理布置油料和弹药,设置隔舱等措施,使坦克的综合防护能力显著提高。
满意请采纳

H. 什么是隔舱传动装置

隔舱传动装置适用于运送原油、石油及化学液体的船舶的泵轴以及其它通过机舱水密舱壁处的轴系。
1、隔舱壁隔舱壁密封装置为一圆环状设备,主要由两组填料函和端面密封型式组合而成。通过填料函(1)(2)、壳体(3)、哈夫式密封环(5)(6)(8)、O型圈(4)、填料函之间有效的机械顺序结合,能够通用使用在江河和海洋上各种中、小型船舶上,经套装在船舶主轴上并固定在舱壁上,可作为船舶轴系贯穿舱与舱之间的密封,特别在特殊情况下通过O型圈与哈夫式密封作用,在任一舱内进水一定程度后,可以实行舱之间的自动补偿密封。
2、主船体在设计和建造时按要求设置了若干的横向和纵向舱壁,这些舱壁所起的作用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将船体内部分隔成若干个舱室,以便安装各种机械设备及装载货物、燃油、淡水、备品和压载水等;横舱壁对保证船体的横向强度和刚性起很大作用,它是船底、舷侧和甲板等结构的支座,可使船体各部位构件之间的作用力相互传递,其中水密横舱壁是保证船舶抗沉性能的重要结构;纵舱壁可减少自由液面对船舶稳性的影响,较长的纵舱壁还可增强船舶的总纵强度;某些舱壁采用了防火结构,可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蔓延。舱壁的分类舱壁一般按用途和结构形式的不同分两大类。

I. 现代武器资料

1951年式7.62mm中国手枪
外贸改型54式7.62mm手枪
59式9mm手枪
64式7.62mm手枪
67式7.62mm手枪
67式7.62mm微声手枪
77式7.62mm手枪
80式7.62mm手枪(又叫80式冲锋手枪)
84式7.62mm微型手枪
QSZ92式5.8mm手枪
中国新型9mm警用转轮手枪
AC-130上则有25mm机炮,40mm机炮和105mm火炮
我们的导弹是东风-4号,配有12个专业班,其中有托架,发射台,舵机,瞄准,电源,发动机,地面推进加注,地面燃烧加注,消防,垂检等专业.另有技术,警卫,通讯等司直分队保障.
长度29.053米,直径2.025米,重量80余吨(加注后)射程1500-4900公里,飞行高度700.031公里,飞行速度18964.386公里每小时.精度500米,弹头重2吨(核弹),是两级地地弹道式导弹.我们是中国最后一支东风-4导弹旅,预计明年五月在东北靖宇县训练发射,估计导弹的破坏力能使中国任何一个大中型城市夷为平地.

阅读全文

与隔舱传动装置安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绿源蜜豆仪表盘上的数字代表什么 浏览:898
液力传动装置为哪两种 浏览:405
预算设备指什么意思 浏览:561
生产警用器材需要哪些设备 浏览:93
山东易撕线设备哪里有卖的 浏览:487
浓度检测装置 浏览:953
女机械堆什么属性 浏览:432
ngf带您认识什么是外球面轴承 浏览:765
机械革命bios如何设置中文 浏览:951
什么工作能代替超声波 浏览:203
美的热水器热水管上面装什么阀门 浏览:505
18款威朗仪表盘什么样子 浏览:603
月子期间仪器按摩为什么特别热 浏览:152
qq如何不显示使用设备 浏览:42
蒸发装置中石棉网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浏览:96
排气阀门震动 浏览:415
仪表盘螺丝刀符号什么意思 浏览:443
一键启动按钮在仪表右边是什么车 浏览:949
佛山偏心skf轴承怎么样 浏览:550
2rz是什么轴承 浏览: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