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李用如图气体发生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老师给他提供了石灰石、无标签的稀盐酸和氯化钠水溶液各一瓶.(
(1)pH试纸可以测溶液的酸碱度,故选C;
(2)由图中曲线可知生成二氧化碳专的质量为4.4
设参加反应属的HC1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CO2↑+H2O
73 44
x 4.4g
| 73 |
| 44 |
| x |
| 4.4g |
| 7.3g |
| 100g |
⑵ (y中15达州)小李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小李检查压强计的气密性时,用手
(1)若压抄强计的气密性很差,用手指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就会有漏气现象,因此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小.
(2)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有:液体的密度和浸入液体的深度,实验1没有控制金属盒浸入的深度相同,因此无法得出正确结论.
(3)研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时应控制液体密度相同,改变深度,小李应该比较图乙、丙,金属盒离液面的距离越深,压强越y,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y.
(u)在同种液体1,金属盒所处深度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不变,表明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或在相同条件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故答案为:(1)小;&n0sp;(2)深度相同;&n0sp;(3)乙、丙,y;&n0sp;&n0sp;(u)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或在相同条件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⑶ 小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有:液体的密度和浸入液体的深度,实验中没有专控制金属盒属浸入的深度相同,因此无法得出正确结论.
(2)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所处深度相同时,只改变金属盒的方向,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不变,表明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或在相同条件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故答案为:(1)深度相同;(2)相等.
⑷ 小李在课外探究弹簧的长度跟所受拉力的变化关系,利用如图1的实验装置记录了相应实验数据如表:
(1)钩码质量为0时,弹簧的长度为2cm,这就是弹簧的原长;
(2)分析数据可知,在钩专码质量没有超过属250g即拉力没有超过2.5N时,拉力每增加0.5N,弹簧伸长1cm,因此可以得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拉力成正比;
(3)实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拉力成正比”的原理制成的;
(4)从表格中可以看出,钩码的质量每增加50g,即重力每增加0.5N,弹簧伸长1cm,而当拉力从3N增加到3.5N时,弹簧的伸长不再变化,说明此时超过了弹簧的弹性限度,因此,该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0~2.5N;图2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指针在2N以下第3刻度处,示数为:2N+3×0.2N=2.6N.
故答案为:(1)2;(2)正;(3)弹簧测力计;(4)0~2.5N、2.6.
⑸ 如图所示是表面光滑、斜面倾斜程度可调的实验装置.小李用其探究“物体由静止沿光滑斜面下滑到底端的速度
(1)若用此装置探究猜想A:速度大小可能与物体质量有关时,应改变物体的质量内大小进行实验,所用容还要选用的器材是:质量不同的钢球;
(2)通过表格可知,实验中斜面倾斜程度的倾斜程度不同,则本实验是探究速度大小与斜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即探究猜想B;
物体由静止沿光滑斜面下滑到底端的速度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斜面的倾斜程度、物体下滑的起点高度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探究速度大小与斜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时,但应保持物体的质量和下滑起点高度相同;
(3)物体的质量、斜面的倾斜程度、物体下滑的起点高度相同时,物体由静止沿光滑斜面下滑到底端的速度大小应相等,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斜面倾斜程度一致较小时,第二组实验所测得的时间明显比其他数据偏小,属于实验错误;
(4)此实验中错误的数据比其他数据偏小,可能是有及时开始掐表计时造成的,没有及时开始掐表计时会导致实验数据偏小,从而产生误差或错误.
故答案为:(1)质量不同的钢球;(2)B;物体的质量和下滑起点高度;(3)当斜面倾斜程度较小实验数据2;(3)有及时开始掐表计时.
⑹ 6 填空题00:04小李在课外探究弹簧的长度跟外力的变化关系,利用如图1的实验装
(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当所挂钩码为0时,弹簧的长度为2cm,因此弹簧的原长为内2cm;
当弹簧的容长度为7.5cm时,弹簧的长度不会发生改变,因此当弹簧伸长7cm时所受的拉力即可弹簧的量程,即F=G=mg=0.25kg×10N/kg=2.5N;
(2)由表中数据知:由表中数据可知:在50~250g的范围内,弹簧的长度随物体质量的增大而加长,即: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3)结合表中数据读图象可知,弹簧的原长为2cm,所以横坐标应从2cm处开始,所以A错误;当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即使再增加物体的重力,弹簧也不会再伸长,故C错误;所以只有B符合题意.
(4)根据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的特点,制成了弹簧测力计.
故答案为:(1)2;2.5;(2)正比;(3)B;(4)制作弹簧测力计.
⑺ 小李学习了二氧化碳知识后.进行了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溶解性的探究,其实验步骤及装置(如图)。 ①用大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