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小明利用右图实验装置来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小明利用右图实验装置来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发布时间:2021-02-04 17:35:00

1. 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调节杠杆的平衡时,如果杠杆右侧高左侧低,应将两端

(1)调节
杠杆的平衡
时,杠杆右侧高左侧低,应将两端的
平衡螺母
向右调节,使内杠容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好处是方便测量
力臂

(2)根据
杠杆平衡
条件:F1L1=F2L2,结合图象可知,在支点右侧的B点,用
弹簧测力计
拉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根据杠杆平衡条件3cmF=4.5cm×2N,解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3N;持B点不动,弹簧测力计的方向向右倾斜,这时杠杆右侧的力臂变短,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大.
故答案为:(1)右;方便测量力臂;(2)3;大;
(3)
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
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2
3

2. 小明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左端下倾,应将杠杆右端

右、在杠抄杆右侧位置“6”处应挂的钩码数是2个、防止实验的偶然性、变大

3.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实验时,应先调节平衡螺母,若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

(1)杠杆右端下沉,应将杠杆重心向左移,所以应将两端的平衡螺母(左端和版右端的均可)向左调节,直至重心权移到支点处,使杠杆重力的力臂为零,这样就减小了杠杆的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力臂可以从杠杆标尺刻度上直接读出来.
(2)设杠杆的一个小格为L,一个钩码重为G,
图甲中,由杠杆平衡条件得,3G×4L=nG×3L,
所以n=4(个),所以应在杠杆左边B处挂4个相同的钩码;
(3)力臂是指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当弹簧测力计倾斜时L1不是F1的力臂,因此,不满足杠杆平衡的条件.
故答案为:(1)左;便于测量力臂;(2)4;(3)误将图中的L1看作是F1的力臂(或F1的力臂测量错误).

4. (2013山西)小明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在杠杆两侧挂上不同个数的钩码,移动钩

“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是在杠杆内在水平位置容平衡且动力和阻力的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条件下得出的,此时的力臂正是支点到力作用点的距离.为得出普遍结论,应改变力的方向使力臂不等于支点到力作用点的距离,多做几次实验,得出实验结论,故正确的实验操作应该是B、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斜向下拉.
故选B.

5. 1.小红和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 若实验前杠杆如图甲

(1)杠杆静止,所以杠杆处于平衡状态.由图知,杠杆的右端偏高,所以需将平版衡螺母向右权调节;
(2)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设杠杆一个小格代表L,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 1 L 1 =F 2 L 2 可得:
3G×4L=nG×3L,
解得:n=4;
当杠杆平衡后,将B、D两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向支点O靠近1个格,
则杠杆左端:F 1 L 1 =3G×3L=9GL,
杠杆右端:F 2 L 2 =4G×2L=8GL,
则F 1 L 1 ≠F 2 L 2 ,即杠杆不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右端将上翘.
(3)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 1 L 1 =F 2 L 2 可知:在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时,由图可知:在杠杆的A点或C点的力臂长端,还取决于拉力的方向,故作用在A点时的动力臂可能比作用在C点时的动力臂小,所以在A点弹簧测力计示数一定比在C点小是不正确的.
故答案为:(1)平衡;右;(2)4;右;(3)不正确;作用在A点时的动力臂可能比作用在C点时的动力臂小.

6. 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左端下倾,应将杠杆右


(1)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杠杆的左端下倾,平衡螺母向右端版移动;实验前调节横权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好处是可避免杠杆自重的影响.
(2)在甲图中杠杆的B处挂钩码,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得,F1×2L=2G×4L,∴F1=4G,即应挂4个钩码;
(3)实验时用同样的方法做三次,得到三组数据并进行分析,得到的规律说服性强.
故答案为:(1)右;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2)4;(3)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7. 小明和小红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在杠杆支点的两边分别挂上钩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如图乙,为使

(1)如图乙杠杆右端上翘,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右端移动.
杠杆在水平位置平专衡,力臂在杠杆上属,便于测量力臂大小.
(2)实验2和3,符合F1L1=F2L2,实验1不符合F1L1=F2L2,所以实验1数据是错误的.
(3)若在杠杆的支点两侧上挂上钩码后,杠杆不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不能再移动平衡螺母,改变钩码的数量或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
(4)改变力的方向,使力不竖直作用在杠杆上,力臂不在杠杆上进行探究实验推翻“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
故答案为:(1)右;力臂大小;(2)1;F1L1=F2L2;(3)杠杆上挂钩码后,小红又调节了平衡螺母;(4)B.

8. 小明用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左端下倾,应将杠杆右

(1)由杠杆左端下倾,说明杠杆左端偏重,所以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移动;版
故答案为:右权.
(2)由图可知,杠杆左边钩码个数与格数的乘积为12,由杠杆平衡条件知,杠杆右边钩码个数与格数的乘积为12,但由于钩码总数为8,A点已挂4个,故杠杆右边钩码个数不能超过4,所以应在杠杆右侧3处挂4个钩码或右侧4处挂3个钩码.
故答案为:右侧3处挂4个钩码(或右侧4处挂3个钩码).
(3)实验时用同样的方法做三次,得到三组数据并进行分析,得到的规律说服性强;
故答案为:避免偶然性,得到普遍规律.
(4)弹簧测力计改为斜向下拉后,其力臂小于竖直向下拉的力臂,力臂变小,拉力就会大,因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大;
故答案为:变大.

9. 小明所在的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在杠杆两侧挂上不同个数的钩码,移动钩码使

“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是在杠杆在水平位置版平衡且动力和阻力的权方向都是竖直向下的条件下得出的,此时的力臂正是支点到力作用点的距离.为得出普遍结论,应改变力的方向使力臂不等于支点到力作用点的距离,多做几次实验,得出实验结论,即去掉一侧钩码,换用弹簧测力计斜向下拉,故B选项正确.
故选B.

与小明利用右图实验装置来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单车搬运装置的设计 浏览:331
通风设备chm什么意思 浏览:513
什么叫制冷交换器 浏览:66
烟台富仕通五金机电市场 浏览:475
轴承内套碎裂是什么情况 浏览:859
如何修复机械人元气 浏览:210
萃取需要的玻璃仪器是什么 浏览:672
沈阳东北五金机电城动迁 浏览:343
粘电动车仪表壳用什么胶 浏览:6
江苏维修阀门厂李 浏览:466
制取二氧化碳得实验中怎么检查装置气密性 浏览:757
模拟人生先锋工具箱 浏览:748
广东冷凝设备安全阀哪个好 浏览:272
HG是什么阀门 浏览:707
暖气三爪磁力阀门扳手怎么用 浏览:682
化学实验搅拌装置 浏览:206
欧曼仪表机油指示线路是什么颜色 浏览:909
ph传感器用到哪些仪器 浏览:123
佛山盛致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浏览:531
苏州市五金日杂批发市场 浏览:94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