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2莱芜)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比较不同液体的吸热能力.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初温、质
(1)温度计的一大格制是10℃,一大格分成十小格,故分度值是1℃,而液柱上表面此时在90℃上面8个小格,故读作98℃.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故此时的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
(2)规格相同的酒精灯,在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的热量是相同的,那么加热时间的长短就代表了液体吸热的多少,植物油比水吸热时间长,故吸收更多的热量.
(3)比较不同液体的吸热能力,要控制好变量,一般有两种方法:①加热相同时间,比较升高的温度;②或升高相同温度比较加热时间.
故答案为:(1)98;小于;(2)多;(3)加热相同时间,比较升高的温度(或升高相同温度比较加热时间).
2. 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其中C1、C2均是石墨电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甲池中,Cu极上有气
A.甲池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属于原电池,锌作负极,铜作正极,正极上版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权氢气,故A正确;
B.滤纸有外接电源,所以属于电解池,a是阴极,b是阳极,阴极上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同时a极附近有氢氧根离子生成,所以呈碱性,酚酞遇碱变红色,故B正确;
C.锌作负极失电子,电子从Zn到a,电子不能在溶液中移动,所以电子不能从a流向b,故C错误;
D.乙池中实际上电解的是水,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但溶剂的量减少,所以物质的量浓度增大,溶液的pH减小,故D正确;
故选C.
3. 如图所示,按如图甲装置进行实验,若图乙的x轴表示流入电极的电子的量,则y轴不可能表示的是()A.c
由图甲可知,Ag连接电源的正极,则为阳极,电解质溶液为硝酸银溶液,
则该装置实际上是在铁的表面电镀银,电解质溶液的浓度不变,即Ag+、NO3-的浓度不变,溶液的浓度及pH不变,故A、B、C都可能;
而图乙中,Y轴表示某个量不变,
阳极上Ag溶解,阴极上Ag析出,则铁棒质量增大,银棒质量减小,故D不可能,
故选D.
4. 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探究活动.请回答相关问题:(1)甲同学按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浓氨水具有很强的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分子在不断的运动,运动到A烧杯中与水结合版成氨水,使权A杯中的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因为有一个大烧杯罩着,外面的B烧杯中的无色酚酞试液不会变色;故填:A烧杯中的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B烧杯中的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因为氨气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当遇到酚酞试液时,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故答案为:滤纸上的酚酞试液由外向里依次变红.
(3)这种现象说明了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填: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5. 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比较不同液体的吸热能力.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初温、质量相同的水和植
(1)温度计的一大格是10℃,一大格分成十小格,故分度值是1℃,而液柱上表回面答此时在90℃上面8个小格,故读作98℃.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故此时的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 (2)规格相同的酒精灯,在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的热量是相同的,那么加热时间的长短就代表了液体吸热的多少,植物油比水吸热时间长,故吸收更多的热量. (3)比较不同液体的吸热能力,要控制好变量,一般有两种方法:①加热相同时间,比较升高的温度;②或升高相同温度比较加热时间. 故答案为:(1)98;小于;(2)多;(3)加热相同时间,比较升高的温度(或升高相同温度比较加热时间). |
6.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按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
(1)15; (2)缩小;照相机(此空答案不唯一,答案合乎题意均得1 分); (3)减小。 |
7. (2013潍坊模拟)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铁架台等仪器均已略去).先在试管Ⅱ中加入试剂乙,然后
A、I中NaHCO3和稀HCl反应会来生成气体二氧化源碳、氯化钠和水,气体排不出去,气压增大,将I中的氯化钠、或者未反应的盐酸压入Ⅱ中NaOH溶液,盐酸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氯化钠和水,氯化钠与氢氧化钠不反应,看不到浑浊,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I中Al和稀H2SO4反应会生成气体氢气,试管内气压增大,将生成的硫酸铝和稀H2SO4压入Ⅱ中,二者均会与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符合实验现象,故B正确;
C、I中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无气体生成,所以I中液体不会进入Ⅱ中,故无白色沉淀生成,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
D、I中铜和稀硫酸不会反应不会有液体被压入Ⅱ中,溶液不会变浑浊,不符合实验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8. 分别按下图甲、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两个烧杯里的溶液为同浓度的稀硫酸,乙中G为电流计.请回答下列
(来1)A.没有形成闭合回路,自不能形成原电池,故A错误;
B.铜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H元素之后的金属,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甲烧杯中铜片表面没有气泡产生,故B错误;
C.两烧杯中硫酸都参加反应,氢离子浓度减小,溶液的pH均增大,故C正确;
D.乙能形成原电池反应,较一般化学反应速率更大,所以产生气泡的速率甲中比乙中慢,故D正确;
E.原电池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乙形成原电池,Zn为负极,Cu为正极,则电流方向Cu→Zn,故E错误.
故答案为:C、D;
(2)甲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不能形成原电池,反应放热,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乙形成闭合回路,形成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故答案为: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在乙实验中,某同学发现不仅在铜片上有气泡产生,而且在锌片上也产生了气体,是由于锌片不纯,在锌片上形成原电池导致,
故答案为:锌片不纯,在锌片上形成原电池;
(4)在乙实验中,如果把硫酸换成硫酸铜溶液,Cu2+在正极上得电子被还原产生Cu,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
故答案为:Cu2++2e-=Cu;
9. 如图所示,按A图装置进行实验,若图B的x轴表示流入电极的电子的量,则y轴不可能表示的是() A.A
由A图可知,Ag连接电源的正极,则为阳极,电解质溶液为硝酸银溶液, 则该装置实际上是在铁的表面电镀银,电解质溶液的浓度不变,即Ag + 、NO 3 - 的浓度不变,故A、B都可能; 阳极上Ag溶解,阴极上Ag析出,则铁棒质量增大,银棒质量减小,故C、D都不可能, 故选CD. |
10. (1)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比较不同液体的吸热能力.A、B、C是三个相同的烧杯,A杯装有100ml水,B
(1)因为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应保证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所以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初温相同、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选用相同电加热器的目的是:使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
煤油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吸收相同的热量煤油升温快,图丙中曲线a表示煤油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温度计的示数是98℃;
(2)①在调整烛焰、光屏、凸透镜的中心在同一高度时,最好的方法是把蜡烛,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移到一起,调整“三心”在同一高度,然后再分开,C正确,AB操作比较麻烦,并且不准确;
②由乙图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能成实像,条件是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若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当物距增大时,像距会变小,像点向前移,这就是近视眼的成因,若凸透镜和光屏不动,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必须利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对其矫正;
故答案为:(1)AB;a;98;(2)C;近视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