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㈡ 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右图所示的装置
(1)10 (2)h先大于20cm,后逐渐减小,直到h约等于16cm时保持不变 (3)
[(20—h)/20]×100% (4)小
㈢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其中A是底面积为50c
图呢?
㈣ (2004无锡)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其中A是底面积为50cm2
(1)在操作a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由B装置中玻璃管的敞口出加入专水,并调整B的高属度,使A中的液面至刻度15cm处,静置一会儿后观察A中液面若仍然在15cm处,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选项中只有木炭与氧气反应能产生气体,因此不能用木炭代替铜粉.故选B.
(3)液面至A装置的15cm刻度处后,A装置内气体的高度为15cm,其中氧气约占15cm×
=3cm.因此反应完成后,A中液面应上升至15cm-3cm=12cm处.
若液面升至11cm处,则15cm-11cm=4cm>3cm.说明实验结果比理论值偏大.
(4)由于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2+2NaOH=Na
2CO
3+H
2O.
故答案为:
(1)由B装置中玻璃管的敞口出加入水,并调整B的高度,使A中的液面至刻度15cm处,静置一会儿后观察A中液面若仍然在15cm处,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B.
(3)12;偏大.
(4)氢氧化钠溶液;CO
2+2NaOH=Na
2CO
3+H
2O.
㈤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1)甲组同学用如图装置制取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请回答下
(1)①颈比较长的仪器是长颈漏斗;关闭活塞,向X中加入水使中液面高于试管中的液面,一段时间后液面保持不变说明A装置不漏气,在制取气体前必须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否则由于漏气收集不到气体;
②气体通过B装置时发生反应的反应物是碳酸氢钠和盐酸,生成物是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后面标上上升符号;
③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要得到干燥的CO2,通过浓硫酸即可;
④若将气体干燥后再通过饱和NaHCO3溶液,由于碳酸氢钠溶液中含有水,所以又有水蒸气带出了;
(2)猜想Ⅰ:红色固体可能是Cu,可能是Cu2O,再有一种可能就是二者都有;
【实验探究】步骤Ⅰ:反应物是铜和氧气,生成物是氧化亚铜,用观察法配平,反应条件是加热写在等号的上边;
(1)①由于Cu2O性质稳定加热质量不变,铜加热后变为氧化亚铜,质量发生了变化,所以若a=b说明固体质量不变,固体是氧化亚铜;
②若b>a说明固体质量增加了,一定含有铜,因为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亚铜,固体质量变大;
(2)取少量红色固体投入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蓝色,说明红色固体能与硫酸反应,铜与硫酸不反应,所以说明此红色固体中含有氧化亚铜;
设氧化亚铜质量为X:
Cu2O+H2SO4=Cu+CuSO4+H2O
144 64 固体质量减少80
X 质量减少1.6g
根据:
=
解得X=2.88g.
故答案为:(1)①长颈漏斗;A装置的气密性良好;②NaHCO
3+HCl=NaCl+CO
2↑+H
2O;③浓硫酸;④若将气体干燥后再通过饱和NaHCO
3溶液,则又有水蒸气带出;(2)【提出猜想】Cu
2O和Cu的混合物;【实验探究】4Cu+O
2△ | .
㈥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如图装置制取氯气并以氯气为原料进行实验.(1)装置A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MnO 2 +4HCl(浓) MnCl 2 +Cl 2 ↑+2H 2 O ,注意稀盐酸和二氧化锰不反应. 故答案为:MnO 2 +4HCl(浓) MnCl 2 +Cl 2 ↑+2H 2 O; (2)制取的氯气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氯气也能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水除去氯化氢气体;氯气和 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食盐水中含有氯离子,能抑制氯气的溶解,所以要想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应饱和食盐水;浓硫酸常常干燥能和碱反应气体,故选浓硫酸. 故答案为:除去HCl;吸收水蒸气; (3)实验开始需要先生成氯气充满装置后,再加热D处铁和氯气发生反应,氯气有强氧化性,能把二价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Cl 2 =2FeCl 3 ;尾气吸收需要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 2 +2OH - =Cl - +ClO - +H 2 O; 故答案为:A;D;2Fe+3Cl 2 =2FeCl 3 ;Cl 2 +2OH - =Cl - +ClO - +H 2 O; (4)反应过程中浓盐酸是易挥发性酸,随反应进行盐酸浓度减小,稀盐酸和二氧化锰不能生成氯气;若实验中用12mol?L -1 浓盐酸10mL与足量的MnO 2 反应,生成Cl 2 的物质的量总是小于0.03mol,原因是HCl挥发,浓盐酸变稀不再反应;欲使反应生成Cl 2 的物质的量最大程度的接近0.03mol,反应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反应为损失,缓慢加热减少氯化氢的挥发; 故答案为:HCl挥发,浓盐酸变稀不再反应;慢慢滴加浓盐酸,缓缓加热; |
㈦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种测定风力的装置,其原理如图1甲所示.迎风板与轻质弹簧一端连接,穿在光滑的
(1)要使电抄压表示数随风力的袭增大而增大,电压表应与定值电阻R并联,如下图甲所示; (2)无风时,定值电阻R与金属杆串联,此时金属杆接入电路中的电阻Rx为3.5Ω 电路总电流I= = =1A, R两端电压就是电压表的示数,U R=IR=1A×1Ω=1V. 故电流表示数是1A,电压表示数为1V. 故此时的功率是P=UI=1V×1A=1W; 见下图. 1.5V | 3A | | =0.5Ω. 分析图象可知最大风力为720N. 故答案为:(1)如上图 (2)当无风时,电流表的示数是1A,电压表的示数是1V,R所消耗的功率是1W; (3)如果电压表的量程为0~3V,求该装置所受的最大风力是720N.
㈧ 例3. (2004年重庆市)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定量测定装置,其...
答案:(1)C (2)氧化 (3)AC 解析:本题与传统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不同,专要求学生在新情景属下理解实验原理的基础上,运用已有的知识综合解决问题,较好地完成了从以前“紧扣教材”到现在“活用教材”的转变,体现了在教学过程中“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课改理念。 根据设计的实验装置可知,采用双手握住B容器,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不能观察到明显的现象,所以可以利用大气压强,通过调整A的高度,观察A、B中液体是否出现液面差,且保持不变来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通电加热铁粉,铁与B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属于氧化反应。铁粉反应后生成了固体,使容器B内压强减小,这样大气压就将水从A容器压到B容器,从而测定进入B容器中水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木炭、硫反应虽消耗氧气,但反应生成的 和 都是气体,容器B内气压变化较小,水不能从A容器压到B容器,故不能用木炭或硫来代替铁粉进行实验。红磷和铜粉和氧气反应分别生成 和 都是固体,能使B容器内压强变小,所以可以用红磷和铜粉代替铁粉进行该实验。
㈨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种测定风力的装置,其原理如图甲所示.迎风板与一压敏电阻Rx连接,工作时迎风板
由图甲可知,定值电阻与压敏电阻是串联. (1)由图乙可知,压敏电阻的阻值随风力增大而减小, 则当风力增大时,压敏电阻的阻值在减小,此时压敏电阻和定值电阻的总电阻在减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在增大.由于定值电阻阻值一定,通过它的电流在增大,则它两端的电压在增大,所以电压表应该并联在定值电阻两端. (2)由图乙可知,当无风时,压敏电阻的阻值为3.5Ω, 则压敏电阻和定值电阻串联时的总电阻:R总=3.5Ω+1.0Ω=4.5Ω, 电路中的电流:I= ==1A, 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R=IR=1A×1.0Ω=1V, 定值电阻消耗的电功率:P=URI=1V×1A=1W. (3)当电压表示数为3V时,此时是该装置所能测量的最大风力, 则压敏电阻两端的电压:UX=U-UR=4.5V-3V=1.5V, 电路中的电流:I′===3A, 压敏电阻的阻值:RX===0.5Ω, 由图乙可知,当压敏电阻的阻值为0.5Ω时,风力为720N. 答:(1)
(2)无风时,电压表的示数是1V,定值电阻消耗的电功率是1W. (3)如果电压表的量程为0~3V,该装置所能测量的最大风力是720N.
㈩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定量装置,其中B是底面积为100cm、高为20cm的圆筒状玻璃容器(带密封盖
(1)在操作①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盖紧B的盖子,向A中加水,使A中的水面高内于容器B中的水面,放置一段容时间,若A中的液面不下降,则证明其气密性良好.故填:盖紧B的盖子,向A中加水,使A中的水面高于容器B中的水面,放置一段时间,若A中的液面不下降,则证明其气密性良好. (2)红磷、铜和氧气反应不能生成气体,可以代替铁粉;木炭和氧气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用于代替铁粉.故填:B. (3)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圆筒状玻璃容器中的空气的体积是:100cm2×15.0cm=1500cm3,氧气的体积是:1500cm3× =300cm3,氧气耗尽后,B中剩余气体的体积是: 1500cm3-300cm3=1200cm3,则操作④结束时,与装置B中液面最接近的刻度是:1200cm3÷100cm2=12cm.故填:12.
与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射流装置的作用
发布:2025-01-19 16:48:17
浏览:5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