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超前校正装置和滞后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有何不同他们多利用校正装置的什么特性对系统进行校正
1、校正作用的作用因素不同。
超前校正:Gc(s)=(a*Td*s+1)/(a*(Td*s+1)).其中a>1, a越大,校正作用越强
滞后校正:Gc(s)=(B*T*s+1)/(T*s+1),其中B<1。
2、利用的原理不一样。
超前校正:利用相角超前特性增大相角裕量,利用正斜率幅频特性提高幅穿(截止)频率,从而改善暂态性能。应选择装置的最大超前角频率等于系统的幅穿频率。
滞后校正:利用幅值衰减特性,使截止频率下降,从而增大稳定裕量,改善响应的平稳性,但快速性降低。
超前校正装置利用相角超前特性,滞后校正装置利用幅值衰减特性。
(1)简述滞后超前校正装置的作用扩展阅读:
超前校正的校正装置:
传递函数为的一类串联校正在超前校正装置上输人入一个正弦信号,则其输出量也是一个正弦信号,但在相位上超前于输入信号一个角度,超前校正之名即源于此.。
在复平面上,超前校正装置的特点是其传递函数的零点总是位于极点的右方。超前校正装置基本上是一个高通滤波器,主要作用是能使控制系统的瞬态响应得到显著改善,但不能显著改善稳态精度。同时,如果存在噪声,则引入超前校正的结果会降低控制系统的信噪比,图中为用电阻、电容元件构成的一个超前校正网络.
㈡ 超前校正装置和滞后校正装置各利用校正装置的什么特性对系统进行校正
超前校正复装置利用控制系统中制的超前校正方法的装置,使用时需要获得校正指标,一般用电阻和电容就可连接而成,即通过对系统引入相位超前校正环节来改变系统的频率特性。
滞后校正装置利用校正装置的滞后相位特性(即相频特性小于零)对系统进行校正。
(2)简述滞后超前校正装置的作用扩展阅读:
滞后校正对系统的影响:
1、系统的幅值穿越频率减小;
2、幅频特性在附近的斜率减小了,即曲线平坦了;
3、改善了系统的相位裕量和增益裕量,提高了系统的相对稳定性;
4、减小了系统的最大超调量,但上升时间等增大;
5、本身对系统的稳态误差没有影响,但由于对中高频段幅值的衰减,所以可以提高低频段的幅值,提高稳态性能。
参考资料:网络——超前校正装置
网络——滞后校正
㈢ 分析比较超前校正和滞后校正在频域和时域性能上的区别,以及各自的适用场合
超前校正和滞后校正的区别:
1、频域上的区别。超前校正会提高开环截止频率,滞后校正会降低开环截止频率。
2、时域上的区别。超前校正可改善动态性能,比如提高响应速度,但是由于对高频噪声的抑制能力减小了,所以抗干扰能力下降。滞后校正可以改善稳态性能,但是相对的也会使响应速度变慢。
3、适用场合上的区别。超前校正可以在稳态性能足够的情况下,用来改善动态性能。滞后校正可以在待校正系统的截止频率比要求的截止频率高时使用。
4、超前校正的 作用相当于PD,滞后校正的作用相当于PI。
㈣ 滞后校正装置是如何改善系统性能的
超前校正的是来利用超前校源正网络的相位超前特性来增大系统的相位裕量,以达到改善系统瞬态响应的目的。为此,要求校正网络最大的相位超前角出现在系统的截止频率(剪切频率)处。由于RC组成的超前网络具有衰减特性,因此,应采用带放大器的无源网。
㈤ 超前校正,滞后校正,超前滞后校正三种校正方法的比较
1、超前校正的目的是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实现在系统静态性能不受损的前提下,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通过加入超前校正环节,利用其相位超前特性来增大系统的相位裕度,改变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一般使校正环节的最大相位超前角出现在系统新的穿越频率点。
特点:增益和型次未改变,稳态精度变化不大,加快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即改善系统的瞬态性能。
2、滞后校正通过加入滞后校正环节,使系统的开环增益有较大幅度增加,同时又使校正后的系统动态指标保持原系统的良好状态。它利用滞后校正环节的低通滤波特性,在不影响校正后系统低频特性的情况下,使校正后系统中高频段增益降低,从而使其穿越频率前移,达到增加系统相位裕度的目的。
特点:幅频特性小于或等于0dB,是一个低通滤波器;
3、滞后-超前校正适用于对校正后系统的动态和静态性能有更多更高要求的场合。施加滞后-超前校正环节,主要是利用其超前部分增大系统的相位裕度,以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利用其滞后部分改善系统的静态性能。
特点:可同时改善系统的瞬态性能和稳态性能,即兼有快速响应特性和良好稳态精度。
(5)简述滞后超前校正装置的作用扩展阅读
滞后校正主要适用于以下场合:
1、在系统响应速度要求不高而抑制噪声电平性能要求较高或需提高相位裕度的情况下,可考虑采用串联滞后校正;
2、保持原有的已知要求的动态性能不变,而用以提高系统的开环增益,减小系统的稳态误差,可考虑采用串联滞后校正;
3、若原系统已经不稳定或相对稳定裕度很小时,不能采用滞后校正。
㈥ 超前校正,滞后校正,超前滞后校正三种校正方法的比较 这三种方法对比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1.超前校正的目的是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实现在系统静态性能不受损的前提下,提高系统的回动态性答能.通过加入超前校正环节,利用其相位超前特性来增大系统的相位裕度,改变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一般使校正环节的最大相位超前角出现在系统新的穿越频率点.
2.滞后校正通过加入滞后校正环节,使系统的开环增益有较大幅度增加,同时又使校正后的系统动态指标保持原系统的良好状态.它利用滞后校正环节的低通滤波特性,在不影响校正后系统低频特性的情况下,使校正后系统中高频段增益降低,从而使其穿越频率前移,达到增加系统相位裕度的目的.
3.滞后-超前校正适用于对校正后系统的动态和静态性能有更多更高要求的场合.施加滞后-超前校正环节,主要是利用其超前部分增大系统的相位裕度,以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利用其滞后部分改善系统的静态性能.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敬请及时采纳,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
~~手机提问的朋友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
~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
~~O(∩_∩)O,记得好评和采纳,互相帮助.
㈦ 什么是相位超前校正、滞后校正、滞后超前校正,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超前校正的目的是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实现在系统静态性能不受损的前提下,提高系统的动态性能。通过加入超前校正环节,利用其相位超前特性来增大系统的相位裕度,改变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一般使校正环节的最大相位超前角出现在系统新的穿越频率点。
CPU的主频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并没有直接关系,因为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流水线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标(缓存、指令集,CPU的位数等等),虽然CPU的主频不代表CPU的速度,但提高主频对于提高CPU运算速度却是至关重要的。
(7)简述滞后超前校正装置的作用扩展阅读:
常用方法:
时钟频率
即主频(也就是常听到CPU主频2.81GHz等),通常主频越高,速度越快。但只能够在相同体系结构的机器上进行比较。对于异构系统而言,很难保证其有效性。
指令执行速度
在早期,我们经常使用每次执行的加法指令(由于当时各种指令的速度大致相同或等比例)总数作为衡量其性能的重要指标,其单位为KIPS(每秒千条指令)、MIPS(每秒百万条指令)。
等效指令法
随着时间指令系统的发展,使用单种指令的MIPS值的局限性日益暴露,后来就出现了改进的吉普森混合指令速度法。它通过统计各类指令在程序中所占的比例,进行折算。
㈧ 如何充分发挥滞后--超前校正装置的作用
也在自考吧……
㈨ 超前校正和滞后校正对自动控制系统有什么影响
具体可查看自动控制原理第六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