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V2高达的光之翼推进装置
米诺夫斯基技术的最新种类、在UC 0152年11月开始研发,而在0153年初完成研发。唯一有装备这种装置的V2 Gundam则在4月投入战场。虽然研发速度非常快,但其实是因为之前在UC 0133年时的战舰Mother Vanguard就已经装备有类似的推进器,所以这只是小型化成功。
这个装置放出大量的米诺夫斯基粒子来取得推进的反作用力。主要是先放出一个大范围的光束薄膜(像光束盾一样)然后那个力场里面放出大量的米氏粒子以那个力场的能量向后喷射。虽然因为米诺夫斯基粒子静止是有近乎零的质量、而使得这个装置好像违反物理原则(牛顿第二定律),但是实际上这个装置的原理和光子推进装置非常相似。
米诺夫斯基推进装置是在中期宇宙世纪里面最强力的推进器,可以令V2 Gundam达到20G (196.2 m/s^2)的加速度,即使机体达到光速的80%。米诺夫斯基核融炉产生的米氏粒子使得此系统能够自给自足。据计算,V2 Gundam的发电炉可以维持这种推进约14天。(因为以20G的加速度需要14天才能达到光速的80%)
而米诺夫斯基推进装置的外观有两道巨大的等离子喷流在机体后面,常被称为光之翼,长度各达1公里。因为推进装置和光束盾一样,因此光之翼有着和光束剑一样的破坏能力 ,只是并没有完全被I-Field所拘束。所以任何碰触到光之翼的东西都会被破坏,而且亦难以用一般的光束盾和光束剑来防御,因为光之翼并没有被一个固定的I-Field所拘束,而是一直喷射出来的喷流,所以挡下小部分的等离子并不能防止其他喷流伤害到机体。
② 军舰都有哪些推进装置
发动机有核动力蒸汽轮机,燃油蒸汽轮机,燃气轮机,柴油机,曾经有过蒸汽机
现在正在发展全电力驱动系统
驱动装置有螺旋桨、喷水推进器、泵动推进器
③ 船舶动力装置由那些部分组成啊其中推进装置指的是什么
还有就是蒸汽轮机和燃气轮机结合的方式,这在大型水面舰艇上应用很广泛版,因为蒸汽轮机单机功率很大权,但机动性差,而燃气轮机机动性强,但燃油系统复杂.两者结合起来正好发挥各自的优势.但蒸汽轮机和燃气轮机的动力系统都过于复杂,且两者的燃料完全不能共享.所以现在一般都用大功率的柴油机(常常是低速机)来代替燃气轮机. 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就是电动机和柴油机的结合方式,这种方式在潜艇中应用较广泛.但电动机在水下维持时间短,且功率过小导致潜艇机动性能过差,特别是对现代的大型潜艇,这个问题非常严重.随着核动力技术的发展,这种动力系统已经逐步为单一的核动力系统所取代. 值得注意的是核动力联合常规动力从本质上说是蒸汽轮机和柴油机的联合,不是新的联合动力系统.\ 推进装置一般是螺旋桨或是喷水推进装置!
④ 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的目录
前言?
上篇 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
第1章 绪论??
1.1 高超声速飞行器??
1.2 国外高超声速飞行器总体方案研究??
1.2.1 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
1.2.2 高超声速飞机??
1.2.3 高超声速巡航导弹??
1.3 国外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发展历程??
1.3.1 国外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发展简史??
1.3.2 国外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飞行试验发展动态??
1.3.3 其他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发展计划??
1.4 本书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2章 高超声速飞行器关键技术分解研究??
2.1 高超声速飞行器关键技术分解??
2.1.1 技术层面与技术分类??
2.1.2 基于技术分类的关键技术分解??
2.2 发展战略研究中定量分析的必要性??
2.3 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关键度分析??
2.4 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成熟度分析??
2.4.1 技术成熟度分析模型??
2.4.2 技术成熟度在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上的应用分析??
2.5 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第3章 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
3.1 引言??
3.2 超声速燃烧概念及关键技术??
3.2.1 超声速燃烧问题的提出及概念??
3.2.2 超声速燃烧关键技术??
3.3 超然冲压发动机部件技术??
3.3.1 进气道??
3.3.2 隔离段??
3.3.3 燃烧室??
3.3.4 尾喷管??
3.4 超燃冲压发动机总性能评估指标??
3.4.1 燃烧效率??
3.4.2 内推力??
3.4.3 净推力??
3.4.4 推力增益??
3.4.5 性能指标的选择??
3.5 超燃冲压发动机的燃料技术??
3.6 超燃冲压发动机地面试验技术??
3.6.1 地面试验系统??
3.6.2 直连式试验??
3.6.3 自由射流试验??
3.6.4 试验气流参数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4章 高超声速飞行器组合推进系统技术??
4.1 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推进系统??
4.1.1 RBCC基本概念及工作原理??
4.1.2 支板引射RBCC结构与原理??
4.1.3 引射火箭工作性能的影响因素??
4.1.4 RBCC发动机性能分析模型研究??
4.1.5 RBCC系统循环方案??
4.2 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推进系统??
4.2.1 TBCC系统方案??
4.2.2 TBCC涡轮发动机数学模型??
4.2.3 TBCC进排气系统??
4.2.4 TBCC推进系统与高超声速飞行器机身的一体化??
4.3 其他类型的组合循环发动机??
4.3.1 预冷却涡轮基组合循环发动机??
4.3.2 深冷涡喷火箭组合循环发动机??
4.3.3 液化空气组合循环发动机??
参考文献??
第5章 高超声速飞行器机身推进一体化设计技术??
5.1 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
5.1.1 高超声速流动??
5.1.2 高超声速气动力工程计算方法??
5.1.3 高超声速流动的数值模拟技术??
5.2 高超声速飞行器“乘波体”气动外形设计??
5.2.1 “乘波体”气动外形的概念与气动特性??
5.2.2 “乘波体”气动的生成??
5.2.3 “乘波体”飞行器设计??
5.3 高超声速飞行器机身与推进一体化设计??
5.3.1 高超声速飞行器机身推进一体化算力体系??
5.3.2 高超声速飞行器前体进气道一体化设计??
5.3.3 高超声速飞行器后体喷管一体化设计??
5.3.4 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推进一体化数值计算??
5.3.5 高超声速飞行器一体化几何外形的参数化建模方法??
5.4 高超声速飞行器一体化气动特性分析??
5.4.1 一体化气动特性计算建模??
5.4.2 发动机工作状态对一体化气动特性的影响??
5.4.3 发动机工作状态对飞行器稳定性和配平特性的影响??
5.4.4 后体喷管设计对一体化气动特性的影响??
5.5 超燃冲压发动机与“乘波体”气动外形的一体化??
5.5.1 主要问题??
5.5.2 考虑进气道入口条件的“乘波体”气动外形设计??
5.5.3 “乘波体”气动外形尾喷管的设计??
5.6 “圆截面”推进系统与高超声速飞行器机身的一体化??
5.6.1 推进系统“圆?二维?圆”的演化??
5.6.2 “圆截面”推进系统与高超声速飞行器机身的一体化??
参考文献??
第6章 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技术??
6.1 高超声速飞行器热环境与热走廊??
6.1.1 高超声速飞行器热环境??
6.1.2 高超声速飞行器热走廊??
6.1.3 高超声速气动热环境工程预测方法??
6.2 高超声速气动?热?弹性力学基础研究问题??
6.2.1 高温反应气体的热化学反应机制??
6.2.2 高超声速边界层转捩??
6.2.3 高超声速流动的激波/激波相互作用??
6.2.4 高超声速热环境下的气动弹性??
6.3 航天热防护技术与典型热防护系统方案??
6.3.1 航天热防护技术??
6.3.2 典型航天/空天飞机热防护系统方案??
6.4 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金属热防护系统??
6.4.1 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对热防护系统的要求??
6.4.2 金属热防护系统??
6.4.3 金属热防护系统的隔热材料??
6.4.4 金属热防护系统热分析方法??
6.4.5 热防护系统健康监测技术??
6.5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热防护系统与结构部件??
6.5.1 热结构的技术难点??
6.5.2 前缘??
6.5.3 控制面板??
参考文献??
第7章 高超声速飞行器导航制导与控制技术??
7.1 高超声速飞行器导航系统技术??
7.1.1 导航系统的作用与意义??
7.1.2 组合导航技术??
7.1.3 导引头等任务设备在导航系统中的应用??
7.2 高超声速飞行器动力学建模技术??
7.2.1 轴对称飞行器动力学建模??
7.2.2 高超声速飞行器机身推进一体化动力学建模??
7.2.3 基于参数化外形的高超声速飞行器控制建模??
7.2.4 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推进/气动耦合问题??
7.3 高超声速飞行器操控与姿态测量技术??
7.3.1 操控技术??
7.3.2 嵌入式大气数据传感系统??
7.4 高超声速飞行器制导与控制技术??
7.4.1 主要问题??
7.4.2 飞行控制方法??
7.5 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的飞行控制技术??
7.5.1 可重复使用航天运载器飞控系统特点??
7.5.2 可重复使用的飞控系统设计要求??
7.5.3 可重复使用的飞控系统关键技术??
参考文献??
第8章 高超声速飞行器风洞试验技术??
8.1 高超声速飞行器风洞试验的任务与要求??
8.1.1 高超声速飞行器风洞试验的任务??
8.1.2 高超声速飞行器风洞试验的要求??
8.2 高超声速风洞设备种类??
8.2.1 风洞设备概况??
8.2.2 高超声速风洞设备种类??
8.3 高超声速风洞试验形式??
8.3.1 全模测力试验??
8.3.2 压力分布测量试验??
8.3.3 喷流干扰试验??
8.3.4 高超声速进气道试验??
8.3.5 铰链力矩试验??
8.3.6 级间分离及多体分离试验??
8.4 国外高超声速试验风洞情况??
8.4.1 国外高超声速风洞概况??
8.4.2 美国LENS系列激波风洞??
8.4.3 俄罗斯ITAM高超声速风洞AT?303??
8.4.4 法国S4高超声速风洞??
8.4.5 日本JAXA高超声速风洞??
参考文献??
下篇 各国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发展?
第9章 美国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研究??
9?1 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兴起(20世纪50年代)??
9?2 超燃冲压发动机初期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
9?3 SCRAM导弹计划(1961~1977)??
9?4 高超声速研究发动机计划(1964~1974)??
9?5 国家空天飞机计划(1986~1995)??
9?5?1 NASP计划的提出??
9?5?2 NASP X?30试验飞行器的概念设计??
9?5?3 NASP计划中的关键技术研究??
9?5?4 NASP计划的调整??
9?5?5 NASP计划的结束??
9?6 高超声速技术计划(1995~2003)??
9?6?1 HyTech计划概览??
9?6?2 技术的挑战??
9?6?3 主要研究成果??
9?7 ARRMD计划(1998~2001)??
9?7?1 战场对快速响应导弹的需求??
9?7?2 设计要求与概念方案??
9?7?3 技术的挑战??
9?7?4 ARRMD计划的后续发展??
9?8 Hyper?X计划与X?43A飞行试验??
9?8?1 Hyper?X计划概览??
9?8?2 X?43A试验飞行器总体设计??
9?8?3 X?43A设计与制造上的挑战??
9?8?4 X?43A飞行试验??
9?9 NASA先进空天运输高超声速计划??
9?9?1 ASTP计划??
9?9?2 技术途径??
9?9?3 系统分析项目??
9?9?4 推进技术项目??
9?9?5 机身技术项目??
9?9?6 飞行演示项目??
9?10 HyFly计划??
9?10?1 飞行器的概念/结构??
9?10?2 飞行试验过程和试验目标??
9?10?3 面临的技术挑战??
9?11 X?51A飞行试验计划(2005~ )??
9?11?1 战略背景??
9?11?2 计划由来??
9?11?3 研究团队??
9?11?4 计划路径??
9?11?5 试验飞行器系统组成??
9?11?6 发动机研制与试验??
9?11?7 飞行试验计划安排??
9?11?8 飞行试验的开展情况??
9?12 Falcon计划??
9?12?1 计划背景??
9?12?2 涡轮基组合循环推进系统??
9?12?3 TBCC相关技术的发展??
9?12?4 HTV?2飞行试验??
参考文献??
第10章 俄罗斯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研究??
10?1 “冷”计划??
10?1?1 轴对称亚/超燃冲压发动机试验模型??
10?1?2 试飞器??
10?1?3 飞行试验??
10?2 “鹰”计划??
10?2?1 “鹰”试验飞行器??
10?2?2 超燃冲压发动机试验模型??
10?2?3 “鹰”试验运载器??
10?2?4 “鹰”试验??
10?3 彩虹?D2计划??
10?3?1 彩虹?D2试飞器??
10?3?2 实验型超燃冲压发动机模型??
10?3?3 飞行试验??
10?4 “鹰?31”计划??
10?4?1 试飞器??
10?4?2 亚/超燃冲压发动机试验模型??
10?4?3 飞行试验??
10?5 高超声速飞机“图2000”的研究??
参考文献??
第11章 法国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研究??
11?1 PREPHA计划(1992~1998)??
11?1?1 PREPHA计划简介??
11?1?2 试验装置的建立??
11?1?3 CFD数值计算研究??
11?1?4 超燃冲压发动机部件研究??
11?1?5 材料与冷却结构研究??
11?1?6 高超声速飞行器总体系统研究??
11?2 JAPHAR计划(1997~2002)??
11?2?1 JAPHAR计划简介??
11?2?2 JAPHAR计划的研究途径??
11?2?3 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研究??
11?2?4 超声速燃烧基础研究??
11?3 PROMETHEE计划(1999~2002)??
11?3?1 PROMETHEE计划简介??
11?3?2 PROMETHEE计划的主要目标??
11?3?3 PROMETHEE计划的技术途径??
11?4 LEA飞行试验计划(2003~ )??
11?4?1 LEA飞行试验计划的背景??
11?4?2 LEA飞行试验计划的试验原理??
11?4?3 LEA飞行器研发状况??
参考文献??
第12章 德国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研究??
12?1 S?nger计划(1988~1995)??
12?2 FESTIP TSTO方案研究(1994~1998)??
12?3 SHEFEXⅠ飞行试验(2005)??
12?4 SHEFEXⅡ飞行试验(2008)??
12?4?1 研制背景??
12?4?2 试飞器介绍??
12?4?3 分系统介绍??
12?4?4 气动力学问题??
参考文献??
第13章 日本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研究??
13?1 日本的超燃冲压发动机研究??
13?2 空天飞机方案研究??
13?3 HOPE飞行试验研究计划??
13?3?1 OREX轨道再入试验??
13?3?2 HFLEX高超声速飞行试验??
13?3?3 ALFLEX自动着陆试验??
13?3?4 HSFD高速飞行演示试验??
13?4 高超声速试验设备与研究机构??
13?4?1 冲压发动机自由射流试车台??
13?4?2 自由活塞式激波风洞??
13?4?3 相关研究机构??
参考文献??
第14章 澳大利亚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研究??
14?1 HyShot计划??
14?2 HyCAUSE飞行试验??
14?3 HIFiRE飞行试验计划??
参考文献??
第15章 其他国家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研究??
15?1 英国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研究概况??
15?1?1 HOTOL计划??
15?1?2 SHyFE飞行试验计划??
15?1?3 SKYLON可重复使用运载器??
15?1?4 高超声速客机??
15?2 意大利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研究概况??
15?3 印度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研究概况??
15?3?1 HSTDV飞行器结构与组成??
15?3?2 印度高超声速试验设备??
参考文献??
第16章 总结与展望??
16?1 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的研究总结??
16?2 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的发展趋势
⑤ 莫迪砸5亿美元推进高超音速武器研究,是否会引发灾难性的印巴冲突
莫迪此举很可能会加剧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冲突,也可以说完全就是挑衅。印度在高超音速武器的研发上花费了超过5亿美元(4.08亿英镑)。项目包括“舒亚”、印度与俄罗斯合作开发布拉莫斯-II和高超音速技术演示飞行器。由于印度高超音速武器项目仍处于研发和测试阶段,预计该项目的资金将会增加。
印度已经在边境部署了“布拉莫斯- i”超音速巡航导弹,这种导弹可以在潜艇、舰船、飞机或陆地发射,最大速度接近3马赫,射程近300公里,一般常规武器是无法拦截的。布拉莫斯的威力和穿透性,明显超过了美国和日本的普通反舰导弹水平。由于高超音速武器可以为新德里提供一种手段,不仅可以消除巴基斯坦的核武器,还可以破坏其核指挥和控制设备。
⑥ 声速的测量实验的课后思考题 测声速的实验装置可以做温度计使用吗如果距离L精确到0.002mm,在
理论声速的实验装置抄可以做温度计使用。
因为声速与温度有关,我们可以根据速度的变化和大小来测定温度。
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与乙在一条直线上,则铜铃离甲越远,液晶显示屏的数值不变。验证温度越高,声速越大,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然后加热甲乙之间的空气。
⑦ 鲍文的科学研究
一直以高超声速推进技术为中心开展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包括:
发动机控制与检测,主要涉及建模、控制理论、故障检测和诊断技术等;有化学反应的发动机主动热防护研究,主要涉及流动、传热学、化学反应动力学等;超声速燃烧理论,主要涉及燃烧、超声速流动、等离子流动等;
新概念推进理论,包括磁流体发动机、变结构发动机等方面。 所有的研究都涉及到理论和试验,具备较为完备的试验装置和计算手段。 超燃冲压发动机是高超声速巡航导弹、跨大气层飞行器和可重复使用空间发射器的推进装置,是航空航天动力装置的技术制高点,对于国防建设和发展空间技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得到了如下创新性的成果:
在高超声速推进新型循环理论研究方面,提出了一种可解决低温热源有限的新型冷却方法—冷却循环,为解决燃料热沉不足的世界性难题,提供了一种新的重复使用燃油热沉的研究思路,它包含了开式冷却循环和闭式冷却循环两种类型。研究了超燃冲压发动机主动冷却系统作为发动机的废热回收利用的回热过程,研究发现考虑回热后发动机性能参数最大可提高10%以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磁流体发电能量旁路和电弧能量注入的高超声速推进新概念:MHD-ARC-RAMJET联合循环。
针对有化学裂解的发动机主动热防护通道设计开展研究,提出了一套发动机主动热防护结构设计方法,解决了热防护系统设计中燃料释热与燃料吸热匹配问题;提出了一种记忆合金自适应强化换热概念,拓展了强化换热理论及技术范畴;提出了一种低热流的中心燃烧的燃烧室结构。依照上述设计思路研制了地面长时间工作的超燃冲压发动机模型样机,通过了试验考核。
在冲压发动机控制和检测方面,提出了高超声速飞行器/发动机一体化的调节/保护切换控制方法,能保证飞行器和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均远离安全边界。提出了一种气动式高温调节阀结构,可应用于超燃冲压发动机高温燃油流量调节和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的高温燃气调节,两种都通过了长时间工作考核试验,填补了国内空白。
所进行的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重大专项、国防基础科研、航天科工集团、航天科技集团等的支持,获得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90篇,其中SCI论文43篇,EI收录85篇,申请发明专利25项,已经授权9项。
⑧ 履带推进装置是怎么产生牵引力来推动坦克前进的
由传动装置传给发动机的动力带动主动轮旋转
⑨ 测声速的实验装置可以做温度计使用吗若能,则距离精确到0.002mm,在频率不变的条件,能够测量的最小温度变
个人认为理论上,当声波在某种介质中传播的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因专为在介质中声波的属波速会受介质温度变化影响,精确得到波速变化的量值,可以反映出介质温度变化;或者已知该介质的声速与其温度之间的精确关系,精确测定声速,应该可以对照出当时介质的温度值,也就是测量到该介质当时的温度。不过,这样绕圈子的测量温度可能中间环节干扰参数太多,况且长度测量较大的距离而精度达要到0.002mm本身就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装置,不如直接用温度计测量来的便利、精确。
⑩ 中国人发明的一种及其高效的船舶推进装置叫什么
和早期的船舶利用风力、人力拉纤(内河流域的小型船舶)等相比,现代船舶常见的推进专装置都是反应式属推进器,即利用机械产生的能量来时船舶前进。按照其推进原理不同,可分为:内燃机又分为柴油机、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推进、螺旋桨推进、电力推进(常规潜艇使用)、喷水推进、AIP(常规潜艇使用的最新型)推进。
最新研制的超导磁流体推进装置目前正处于研发阶段,但是这项最新型的技术中国已经掌握,并将其运用于未来的潜艇上,由于其推进装置不需要常规的螺旋桨。因此几乎不会产生噪声,这就使在大洋深处的潜艇能更好的规避声呐探测。而且速度比常规螺旋桨推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