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例3. (2004年重庆市)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定量测定装置,其...
答案:(1)C (2)氧化 (3)AC
解析:本题与传统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不同,专要求学生在新情景属下理解实验原理的基础上,运用已有的知识综合解决问题,较好地完成了从以前“紧扣教材”到现在“活用教材”的转变,体现了在教学过程中“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课改理念。
根据设计的实验装置可知,采用双手握住B容器,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不能观察到明显的现象,所以可以利用大气压强,通过调整A的高度,观察A、B中液体是否出现液面差,且保持不变来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通电加热铁粉,铁与B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属于氧化反应。铁粉反应后生成了固体,使容器B内压强减小,这样大气压就将水从A容器压到B容器,从而测定进入B容器中水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木炭、硫反应虽消耗氧气,但反应生成的 和 都是气体,容器B内气压变化较小,水不能从A容器压到B容器,故不能用木炭或硫来代替铁粉进行实验。红磷和铜粉和氧气反应分别生成 和 都是固体,能使B容器内压强变小,所以可以用红磷和铜粉代替铁粉进行该实验。
2.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了装置,探究空气中氧气了体积分数,其中A是底面积为l0qm2、高20qm了圆筒
(1)铜和氧来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源应生成氧化铜,反应现象是红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u+O2
&地bsp;&地bsp;△&地bsp;&地bsp; | .
3. 探究2组的同学为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由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得多,因此反
①白磷燃烧发出黄光、放出热量、冒出大量的白烟. ②装置冷却到室温时,管内左侧压回强减小,可观察到U形管内左侧答液面上升至约1刻度处; ③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④由于液面只是上升了五分之一,而不是全部,由此可以得出剩余的气体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又由于U型管内有水,说明剩余的气体难溶于水. ⑤蜡烛燃烧消耗氧气,但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气体,故水面没有上升到理论位置,由此可总结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反应物所满足的条件是:反应物是固体且只和氧气反应,且反应后不能生成气体. 故填:①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热;②水位上升至1处;③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④难溶于水;不燃烧,不支持燃烧;⑤石蜡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只与氧气反应;不生成气体.
4. (2004无锡)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其中A是底面积为50cm2
(1)在操作a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由B装置中玻璃管的敞口出加入专水,并调整B的高属度,使A中的液面至刻度15cm处,静置一会儿后观察A中液面若仍然在15cm处,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选项中只有木炭与氧气反应能产生气体,因此不能用木炭代替铜粉.故选B. (3)液面至A装置的15cm刻度处后,A装置内气体的高度为15cm,其中氧气约占15cm× =3cm.因此反应完成后,A中液面应上升至15cm-3cm=12cm处. 若液面升至11cm处,则15cm-11cm=4cm>3cm.说明实验结果比理论值偏大. (4)由于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2+2NaOH=Na 2CO 3+H 2O. 故答案为: (1)由B装置中玻璃管的敞口出加入水,并调整B的高度,使A中的液面至刻度15cm处,静置一会儿后观察A中液面若仍然在15cm处,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B. (3)12;偏大. (4)氢氧化钠溶液;CO 2+2NaOH=Na 2CO 3+H 2O.
5. 2、(2004无锡)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其中A是底面积为50
只有熟悉用铜粉、铁粉和红磷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操作、现象、结论和注意事项,才能正确解答本题. 解答:解:(1)在操作a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由B装置中玻璃管的敞口出加入水,并调整B的高度,使A中的液面至刻度15cm处,静置一会儿后观察A中液面若仍然在15cm处,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选项中只有木炭与氧气反应能产生气体,因此不能用木炭代替铜粉.故选B. (3)液面至A装置的15cm刻度处后,A装置内气体的高度为15cm,其中氧气约占15cm× 1 5 =3cm.因此反应完成后,A中液面应上升至15cm-3cm=12cm处. 若液面升至11cm处,则15cm-11cm=4cm>3cm.说明实验结果比理论值偏大. (4)由于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2NaOH=Na2CO3 H2O. 故答案为: (1)由B装置中玻璃管的敞口出加入水,并调整B的高度,使A中的液面至刻度15cm处,静置一会儿后观察A中液面若仍然在15cm处,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B. (3)12;偏大. (4)氢氧化钠溶液;CO2 2NaOH=Na2CO3 H2O.
6. CO具有还原性,某化学研究小组为证明CO具有还原性,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已知:C+H 2 O
装置A是CO 2 气体的发生装置,使用的白色固体应是CaCO 3 (通常不用Na 2 CO 3 固体,一方面是因为碳酸钠易溶于水,另一方面是因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过于剧烈,不便于产生平稳的CO 2 气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 2 气体.因为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在制得的CO 2 气体中会混有一定量的HCl气体,要除去杂质HCl气体,B瓶中应盛饱和NaHCO 3 溶液(特别指出,B瓶中不能盛饱和Na 2 CO 3 溶液,因为会发生反应Na 2 CO 3 +CO 2 +H 2 O=2NaHCO 3 ).C瓶中的浓硫酸是用来除去混在CO 2 气体中的水蒸气的,如果水蒸气不除去,就会与D管中的单质碳发生反应(俗称水煤气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C+H 2 O CO+H 2 ,CO+H 2 O CO 2 +H 2 ),反应生成的H 2 也能还原CuO,H 2 的存在对验证CO具有还原性的实验有严重的干扰.如果要想根据装置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来确认CO具有还原性,就必须除去D管中导出的CO气体中混有的CO 2 (来自装置A的未参加反应的CO 2 ),应该在D和E之间增加一个装置,这个装置内所盛的试剂既要能吸收CO 2 (浓硫酸不能吸收CO 2 ,可排除③),又不能带入水蒸气(因为冷的湿润的气体导入后面E中红热的玻璃管中,可能会导致玻璃管炸裂),据此可以排除①和②,选④; ①装置A是制备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装置,生成的二氧化碳含有氯化氢和水蒸气,通入D装置中前需要把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除去,B中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C中浓硫酸除去水蒸气;防止水进入D中反应生成氢气干扰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检验,故答案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防止水蒸气与炭反应生成的氢气对实验现象产生干扰; ②证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通入装置E氧化铜中反应生成红色铜,证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不表现还原性,故答案为:E装置中黑色CuO变红色; ③若要根据装置P中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准确确认CO具有还原性,必须通入E装置中的气体不能含有二氧化碳,所以在DE之间需要加上盛碱石灰的U形管,把二氧化碳气体除去; 故答案为:DE,④; |
7. 以下是有关SO 2 、Cl 2 的性质实验。(1)某小组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图(图中夹持和加热装置略去),分别
(1) ①相同, Cu粉红热,并产生棕黄色烟 2SO 2 + O 2 2SO 3 ②SO 2 + I 2 + 2H 2 O = 4H + + 2I - + SO 4 2 - ③NaOH (2) A C (3) 4Cl 2 + S 2 O 3 2 - + 5H 2 O = 2SO 4 2 - + 8Cl - + 10H + (4) 负 SO 2 – 2e - + 2H 2 O = 4H + + SO 4 2 - 2SO 2 + O 2 + 2H 2 O = 2H 2 SO 4
8. (1)铁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钢铁的腐蚀和防护.在
(1))①装置为原电池铁为负极被腐蚀;②装置为原电池锌做负极被腐内蚀,铁做正极被保护;容③装置为电解池,铁做阴极被保护;①组装置中铁电极腐蚀最快;正极反应是氧气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②③装置中铁被保护,但装置③中发生的是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反应,阳极是氯离子失电子生成氯气,阴极是氢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 通电 | .
9. 为研究酵母菌发酵的产物,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图.①号、②号试管中均加入3mI蒸馏水和少许0.1
(1)②号试管没有与含酵母菌的装置相连,可以作为对照组 (正常情况下该试管中的版溶液不会呈现黄权色 ). (2)由于酵母菌在呼吸过程中产生了CO2,使①号试管中的溶液呈酸性,所以该试管中的BTB 水溶液就会由蓝变绿再变黄. (3)煮沸葡萄糖溶液的目的是排除其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但煮沸以后不能立即加入酵母菌,否则会因高温导致酵母菌失活.. (4)分析气泡释放的速率时不仅要考虑酵母菌的呼吸过程,还要考虑呼吸底物的量的变化,当底物被大量消耗后,气泡释放的速率逐渐减慢,甚至停止. (5)因为锥形瓶中是含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不能排除葡萄糖溶液本身会产生气泡的可能,所以要设置对照组,对照组中除了不加酵母菌外,其他操作和图甲中的一致. 故答案为:(1)不可以因为②号试管起对照作用 (2)由蓝绿色变成黄色检验CO2的生成 (3)防止高温杀死酵母菌 (4)曲线B (5)不加酵母菌,其余操作与实验组相同
10. (12分)某研究小组拟用定量的方法测量Al和Fe分别与酸反应的快慢,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1)检查图所示
(1)用手捂住锥形瓶,观察乙中长导管内液面是否上升 (2)产生相同体积的气体内所需时间 (3)反应放热,溶液温度容升高使反应速率加快
与研究小组2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方形阀门怎么开
发布:2025-01-23 01:59:17
浏览:742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