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实验创新

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实验创新

发布时间:2024-07-15 21:47:18

『壹』 初三化学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

初三化学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主要有微热法(热胀冷缩法)、注水法(液差法)、打气与抽气法(针筒+长颈漏斗)等,检查原理为:改变内部压强大小,形成内外压强差,产生水柱。具体方法如下:

一、微热法(热胀冷缩法)

原理:通过微热使装置内部的气体受热膨胀,溢出一部分气体,冷却后,装置内的气体冷缩后压强减小,外界气压大,将水压入导管内,形成水柱。

『贰』 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必须检查装置密闭性对吗

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必须检查装置密闭性对吗?是对的。对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的研究一、使用教材北京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二、实验器材导管、塑料吸管、细铜管、集气瓶、玻璃片、火柴、酒精灯、木棍、塑料袋、气球、蜡烛、燃烧匙、注射器、胶塞、锥形瓶、小烧杯、铁架台、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红磷、白磷、氯化钴试纸、氧气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相对湿度传感器、数据显示模块、数据采集器、气液相密封器三、实验改进、创新要点1. 实验内容创新用探究身边真实的问题“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不同”复习学过的知识,改善学生对复习课枯燥乏味的认识,提高复习的兴趣和效果。2.实验装置创新(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图1.探究吸入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研究1方法:实验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在玻璃注射器中放入一块白磷,将活塞推到一定的刻度,将注射器针头插到橡皮塞上密封,然后将注射器和胶塞一起放到热水中,白磷燃烧后取出注射器,放置到室温,观察注射器活塞移动的距离。优点:测定氧气含量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环保误差小。(2)吸入和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测定方案图2.探究吸入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方法1.在铜管上套上一段玻璃管,观察比较玻璃管内壁水雾的变化。铜的导热性保证了吸入和呼出气体的温度相同,实验后能看到呼出气体的玻璃管内壁水雾明显。图3数字化实验仪器探究吸入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方法2.用气液相密封器收集等体积的吸入和呼出气体,将数据显示模块连与相对湿度传感器连接,将传感器插入密封器上孔,打开数据显示模块开关读取数据。优点便捷、快速、适合学生分组实验。(3)吸入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水蒸气一体化装置方法:实验前向两个锥形瓶中加入等量的石灰水,用手捏住左侧橡皮管,从细铜管端吸气,观察到右侧锥形瓶中长导管下冒气泡,石灰水没有明显变化,进气玻璃导管中的蓝色氯化钴试纸无明显变化;呼气时手捏住右
图4吸入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水蒸气探究侧橡皮管,观察左侧锥形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出气的短导管中的氯化钴试纸由蓝色变为粉色。(氯化钴试纸使用前先稍稍加热使其为蓝色 )优点:对比实验现象明显,氯化钴检测水的存在现象明显。(4)数字化一体实验运用氧气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相对湿度传感器、气液相密封器、数据采集器,同时快捷准确直观的测定吸入和呼出气体中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的不同。图5.数字化实验研究吸入和呼出气体四、实验设计思路和创新点进入初三化学复习阶段,知识的梳理和大量的习题训练课,会让学生感到复习课的枯燥乏味。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我设计了本节实验复习课。我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基本理念,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走进课堂设计和创新实验,将学过的知识灵活的运用迁移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巩固气体的收集方法、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的检验方法,氧气含量的测定原理,深化运用对比实验方法和控制变量的思想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字化实验仪器的运用使实验结果更加快速,直观,准确。学生可以体验到从定性到定量研究问题的便捷和高效,启迪学生思维,拓展学生实验探究的新思路。五、实验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校的资源、具体的学情,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气体收集方法;(2)巩固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水的鉴别方法,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原理的迁移和运用。(3)体验从定性到定量设计对比实验进行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4)学生在实验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观察、分析、表述,合作交流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感受学习化学的乐趣和价值。六、实验教学内容1.探究吸入和呼出气体的收集方法,复习氧气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
2.探究吸入和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的不同,复习氧气的助燃性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3.探究吸入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复习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和两种碱的反应。4.探究吸入和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复习水蒸气鉴别方法5.吸入和呼出气体检验的综合实验。七、实验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上课时教师先提出问题:我们教室里为什么要经常开窗通风呢?学生回答后追问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它们的成分含量有什么变化?设计意图:从身边熟悉的情景中发现问题,点燃学生的探究热情,引领学生进入化学探究的课堂。交流讨论,做出猜想:学生会通过生物课学习的呼吸作用对呼出的气体做出有二氧化碳的猜想,有的同学还错认为呼出气体全是二氧化碳;有的学生会根据人工呼吸推断出呼出的气体中有氧气;有的学生会根据冬天人呼出的气体出现白雾,推测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变多;对于氮气,做适当的引导,因为它的化学性质稳定,不参与呼吸作用,在吸入和呼出气体中应该是不变的,在本节课不做研究。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梳理出以下的猜想模型:
空气的成分 变化 呼出气体的成分
氧气 > 氧气
二氧化碳 < 二氧化碳
水蒸气 < 水蒸气
氮气 = 氮气
设计意图:培养根据生活经验和学习过的知识做出合理的猜想,建构出呼出气体中各成分的含量变化模型,为实验探究做好准备。设计实验,探究对比教师启发学生,探究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首先要收集气体,然后再根据学习过的物质的性质进行研究。活动一、探究收集吸入和呼出的气体的方法小组交流讨论:由于要检验水蒸气,所以检验水蒸气存在的气体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为了减小误差用排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方法收集或用排空气法收集。小结:呼入空气的收集的方法:(1)直接将集气瓶敞口放置在室外的空气中(2)在室外用打气筒打气用气球收集,然后用塑料袋密封气球。呼出气体的收集方法:1.探究氧气含量的可以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法收集;2.探究二氧化碳含量的气体用排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方法或向上排空气的方法;
(3)测定水蒸气含量的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实验方案如下:用气球收集气体后用塑料袋密封,方便用注射器收集气体用气液相密封装置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排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收集呼出的气体图6.吸入和呼出气体的收集方法设计意图:学会根据研究的问题和气体的性质选择对实验误差小的气体的收集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收集完气体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该如何进行对气体进行研究呢?启发学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对吸入和呼出气体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分步进行研究。活动二.探究吸入和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学生实验方法如下:方法1:将足量的红磷引燃同时放入盛有等量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燃烧时间的长短,红磷熄灭快的,说明氧气含量比呼入气体总氧气含量低。方法2:将材质相同大小相同的木条同时引燃,同时放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在吸入和呼出气体中熄灭的快慢。方法3.将两个大小相同的蜡烛同时引燃后,将收集好的两瓶大小相同的吸入和呼出的气体同时倒扣到火焰上方,观察火焰熄灭的快慢。方法4.用两个带支嘴的锥形瓶收集吸入和呼出的气体,在锥形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加入适量的红磷,支嘴用气球密封,用于调节气压,盖上胶塞,将注射气活塞推到一定的刻度,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热锥形瓶底部红磷,泠却后比较活塞移动的距离。方法5.将注射器与带刻度的试管连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红磷,实验前注射器先推到一定的刻度,加热红磷,冷却后观察比较用吸入和呼出气体试验时活塞移动的距离。教师演示实验:见图1的装置结论1:吸入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高。设计意图:复习氧气的助燃性,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原理的理解,训练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迁移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三.探究吸入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学生实验方法如下:
方法1.用注射器吸取相同量的吸入和呼出气体中分别同时注入装有等量的石灰水的烧杯中,观察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方法2.分别用注射器吸入相同量的吸入和呼出的气体,然后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石灰水,振荡观察变浑浊的程度。教师引导:能否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石灰水呢?如果没有实验现象,该怎么把实验结果外显出来呢?同学们商讨后设计如下方案:方法3:用两个带刻度的体积大小相同的试管收集吸入和呼出的气体,同时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液面上升的高度。方法4:用两个体积相同的软塑料瓶收集吸入和呼出的气体,然后分别加入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振荡观察变瘪的程度。这时有的同学提出,呼出和呼入气体中水分含量不同,是不是也会影响实验结果呢?如何排除吸入和呼出气体中水分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呢?学生提出收集检验二氧化碳含量的气体时可以先通过盛浓硫酸的洗瓶再进行实验。商讨后我们选用在收集吸入和呼出气体的装置中先加入适量的氯化钙,这样再检验二氧化碳多少时就排除了水分的影响。教师演示实验:用注射器吸入等量的用氯化钙干燥后的吸入和呼出的气体,再吸入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迅速将注射器针头插入橡皮塞,观察注射器活塞移动的距离。图7.吸入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测定结论2.吸入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小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设计意图:复习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以及与两碱反应的差异性,启发学生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如何将实验结果外显化。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实验证明水蒸气的含量呢?活动四.探究吸入和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学生实验方法如下:方法1.直接向玻璃片上呼气,观察比较玻璃片两面水雾的多少。方法2.用玻璃导管呼气,观察玻璃管内壁水雾的变化。这时,有的同学就提出了异议,这种方法并不能说明呼出气体中水分含量高,因为呼出气体的温度高,遇冷后就会有水蒸气冷凝现象。为了保证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是相同的温度,我们该如何做呢?交流讨论后我们在此基础上做了改进。
方法3.把一小段玻璃管上方连接一段长的铜管,由于铜能迅速散热,然后在观察连接的玻璃管和空气中的玻璃管的内壁水蒸气的变化。实验如图2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更快捷直观的测量方法呢?指导学生利用相对湿度传感器比较吸入和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多少。如图3.结论3.吸入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小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设计意图:复习水蒸气的鉴别方法,干燥剂的种类,进一步巩固对比实验的设计原则,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体验数字化实验仪器的快捷直观。启发学生思考:有没有同时检验几种气体的实验方法呢?教师演示:测定水和二氧化碳的装置。如图4如何更直观的用数据来说明吸入和呼出气体中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的含量不同呢?教师演示:数字化实验仪器同时测定吸入和呼出气体中氧气、二氧化碳、相对湿度的实验。如图5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实验装置一体化设计,可以更加快捷高效的解决问题;实验方式由传统到数字化,定性到定量的转变,使实验结果更加直观,准确。启发学生思维,拓展学生实验探究的新思路。梳理总结,得出结论(1)呼入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含量高;(2)呼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比呼出气体的含量高;(3)呼入的空气中水蒸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含量高;我们的猜想成立!又因为氧气供呼吸,二氧化碳不供呼吸,为了保持教室内空气含氧气量高,所以要经常开窗通风。设计意图:前后呼应,得出实验结论,解决了前面探究提出的问题。八、实验效果评价(1)本节课基于真实的问题情境展开科学探究,不拘泥于课本,学生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经历了一个完成的实验探究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交流讨论、解决问题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复习课因为有了实验而变得生动有趣。(2)设计多种实验方案,师生一起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激发了学生的潜力,启迪了学生的思维,让知识和实验技能得到了深化和运用。(3)数字化实验仪器可以快速准确直观的获得数据,使实验结果更加快速,直观,准确,让实验由定性向定量发生转变,拓展了学生实验探究的新思路。

5.9
网络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
立即获取
对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的研究
对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的研究
一、使用教材
北京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
二、实验器材
导管、塑料吸管、细铜管、集气瓶、玻璃片、火柴、酒精灯、木棍、塑料袋、气球、蜡烛、燃烧匙、注射器、胶塞、锥形瓶、小烧杯、铁架台、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红磷、白磷、氯化

『叁』 初三化学设计实验

这里是步骤Flsh——直接下载
http://www.pep.com.cn/czhx/jshzhx/kejian/200801/P020080107584445307931.zip

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题归类解析

一、实验药品选择型
例1.小军根据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认为可用木炭替代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按左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依据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军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盛有足量红热木炭的燃烧匙迅速伸入广口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热的木炭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就打开弹簧夹,并未发现倒吸现象。经过认真分析,小军发现实验失败的原因是(答一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军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和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是(答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是:选择某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不与空气中其他气体反应的固体物质(如红磷,白磷等),利用过量的该物质将空气中的氧气完全消耗,生成新的固体物质,使密闭容器内气体积减小(减小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气体的压强减小,引起水面变化,从而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在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选择不同的药品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现象。解此题的关键是判断可然物在空气中燃烧能否使密闭容器内气体体积减小,气体压强变小。(1)木炭在空气中燃烧过程中虽然消耗了氧气,但同时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而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会弥补所消耗的氧气体积,反应前后广口瓶内气体压强并无明显的变化,因此烧杯中的水不会倒吸到广口瓶内,造成实验失败。(2)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选择药品的条件是:①药品能在空气中燃烧,燃烧时只消耗氧气,不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②药品在空气中燃烧后的生成物不是气体(若生成物为气体,可将水换成易吸收该气体的液体)。

答案 (1)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木炭在空气中燃烧虽然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但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致使广口瓶内气体压强未减小。

(2)药品要能在空气中燃烧,燃烧时只消耗氧气(或生成物不能是气体)

二、实验误差分析型

例2. 某班同学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 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 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的红磷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空气受热逸出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 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误差分析,要根据实验原理进行推断,关键看操作的结果是导致密闭体系内气体的压强变大还是减小。甲同学的实验结果比实际偏低,原因可能有:(1)红磷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耗完;(2)未塞紧瓶塞,外界空气进入瓶内;(3)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乙同学的实验结果比实际偏高,原因可能是广口瓶内的部分空气受热逸出,致使广口瓶内气体的体积减小更多。

答案:D

三、实验装置创新型

例3.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40 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 mL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右图的实验装置。

假设此实验能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请回答

下列问题:

((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的活塞前沿从20 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

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按小华的设想进行实验,实际可能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失败。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的创新性在于实验装置始终密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通过活塞的移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准确度。(1)实验操作前后装置内气体压强不变,证明该装置的气密性好。(2)白磷在空气燃烧时消耗氧气,产生白烟(生成五氧化二磷),导致密闭体系内气体压强减小,由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而试管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为:40 mL×1/5=8 mL,且过量的白磷燃烧能将试管内空气中的氧气耗尽,因此最终活塞的前沿在约12 mL(20 mL-8 mL=12 mL)的刻度线上。(3)白磷在空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会使密闭体系内的空气受热膨胀,气体压强增大,活塞就会向右移动,当过量的白磷燃烧耗尽密闭体系内的氧气,试管冷却后,密闭体系内气体的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就会推动活塞会向左移动,而密闭体系内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为:(40 mL+20 mL)×1/5=12 mL,因此最终活塞的前沿在约8mL(20mL-12mL=8mL)的刻度线上。(4)因为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会使密闭体系内气体压强增大,所以该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橡胶塞弹出、试管爆裂、注射器活塞弹出等。

答案 (1)装置的气密性好(2)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活塞前沿在约12 mL的刻度线上

(3)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活塞先向右移动,最终稳定在约8 mL的刻度线上

(4)橡胶塞弹出、试管爆裂、注射器活塞弹出等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延伸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通过挖掘实验内涵 ,拓展知识 。达到完成一个实验教学,理清一批问题。现将该实验教学延伸总结如下:

一、实验准备上应更充分

1、放入燃烧匙内的红磷需说明是足量的,让其燃烧时更多的消耗广口瓶内的O2,使测量更准确。

2、在集气瓶内加少量的水,做上记号,并在水面以上部分分出五等份来,以便更准确的观察实验结束后,水上升约为1/5处。

3、点燃红磷时应用酒精灯,有的红磷潮湿后火柴难于点燃,用酒精灯则容易点燃。

二、实验结论延伸

该实验除证明空气中O2的体积量约为空气体积的1/5外,还可得到以下结论。

1、红磷燃烧条件:红磷不点时不燃——需要温度(达到燃烧时最低温度)。瓶内红磷燃烧一会就熄灭了——瓶内没有O2或O2含量太少(红磷燃烧需要氧气)。结合起来,说明红磷燃烧的条件是:需要一定的温度和一定含量的氧气。

2、氮气体积含量约占空气体积的4/5:空气主要由O2和N2组成的,因为实验测得空气中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则剩余气体体积基本为N2。

3、氮气不支持红磷燃烧:红磷在瓶内燃烧消耗大部分O2后熄灭,剩下N2并不能支持红磷继续燃烧。

4、氮气本身也不能燃烧:燃着的红磷伸入瓶中,若N2也能燃烧,则可能出现瓶内水上升超过1/5。

5、氮气不易溶于水:实验中开始红磷燃烧时,瓶内压强增大,实验结束后瓶内压强降低,水被吸入瓶内。这中间,N2都充分与水接触,若N2易溶于水,则瓶内水上升可能超过1/5。

三、对做完实验后吸入瓶内水太少的原因分析

1、红磷量太少,消耗O2太少。

2、气密性差,漏气。

3、实验前弹簧夹没夹上。

4、必须是完全冷却后观察。

四、若用别的物质代替红磷来完成该实验,有哪些要求?

1、在瓶内燃烧的物质只能与O2反应。如Mg除与O2反应外也能与N2反应,Mg就不能代替红磷来做实验。

2、在瓶内燃烧的物质与O2反应后,生成物中不能有气体,因为消耗了O2又产生了别的气体,使瓶内压强变化不大,实验现象不明显,如用蜡烛代替红磷则不行。

五、问题讨论

1、实验开始弹簧夹不夹住橡皮管,会出现什么结论?

2、实验中利用了哪些物理知识?

『肆』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

答:有三种方法。
一.将实验仪器组装好后,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加热试管,若内过一会儿,导管口有连续的容气泡冒出时,说明装置的气密性好。若没有上述现象,则气密性不好,这时要一段一段的仔细用上述方法检验。
二.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一会儿,若导管口有连续的气泡冒出时,则气密性好.
三.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若导管的另一端插在组装仪器上,连成的仪器中最前面的是有插孔的空反应瓶时,先用分液漏斗向瓶中滴加半瓶水,将分液漏斗的下端插入液面以下,再滴加水.若瓶中液面上升,则气密性不好.
总结:前两种方法是利用了热胀冷缩的特性,而第三种方法是利用了压强的缘故,一般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就从这两方面因素考虑

『伍』 检查化学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及其原理

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在实验前,确保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是实验成功的基础。气密性检查主要分为:微热法(热胀冷缩法)、注水法(液差法)、打气与抽气法(针筒+长颈漏斗)等,检查原理为:改变内部压强大小,形成内外压强差,产生水柱。具体方法如下:
一、微热法(热胀冷缩法)
原理:通过微热使装置内部的气体受热膨胀,溢出一部分气体,冷却后,装置内的气体冷缩后压强减小,外界气压大,将水压入导管内,形成水柱。
实例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试管+导管)的气密性检查
组装好设备,导管一端放入水中,构成密闭系统,用双手捂住试管,观察到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手后,导管中进入一段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实例2、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分液漏斗+锥形瓶)的气密性检查
组装好设备,导管一端放入水中,关闭分液漏斗中的旋塞,构成密闭系统,用双手捂住锥形瓶(或用酒精灯隔着石棉网加热锥形瓶,加热片刻即可),观察到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手后,导管中进入一段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二、注水法(液差法)
原理:用分液漏斗向密封的装置中注水,水压缩装置内的气体使内部气压上升,大于外部气压,再注水时,水会留在长颈漏斗中,与装置内的液面形成液面差。
实例1、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长颈漏斗+锥形瓶)的气密性检查
组装好设备,夹紧弹簧夹,向长颈漏斗中不断注入水,使长颈漏斗中的水高出装置内部水面一段距离,形成液面差,观察液面差稳定无下降,说明气密性良好。
实例2、启普发生器的气密性检查
关闭启普发生器下面活塞,从球形漏斗上口不断注入水,直至球形漏斗的底端浸没在水面以下。再关闭启普发生器上面活塞后,继续注入水,使球形漏斗中的液面高于反应器中的液面,停止注入后,观察一段时间,如果液面差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
实例3、U型管的气密性检查
将U型管的一端的弹簧夹关紧,在另一端注入水,直至左右形成液面差,静置一段时间,液面差无变化,说明气密性良好。
三、打气与抽气法(针筒+长颈漏斗)
原理:利用针筒的打气与抽气使装置内部的气压变大变小。抽气时,内部气压变小时,外部气压大,外界气压大,外界气体进入形成气泡。打气时,装置内部的气压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形成一段水柱。
实例1、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装置(长颈漏斗+锥形瓶)气密性检查
组装好设备,锥形瓶的双孔塞,一个放长颈漏斗,另一孔与针筒相连。向长颈漏斗中注水直至长颈漏斗的底端浸没在水面以下。利用针筒向锥形瓶中打气或抽气。
向外抽气时,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冒出,向内打气时,装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成一段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

阅读全文

与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实验创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奇瑞a5怎么拆仪表盘 浏览:114
国标管道阀门规范 浏览:721
建筑机械海丰电缆怎么样 浏览:153
带式运输机传动装置设计的开题报告 浏览:397
全不手锈钢工具箱 浏览:464
吉利缤越仪表盘如何看 浏览:419
暖气室外阀门在哪呀 浏览:760
化工装置实用工艺设计第1卷 浏览:815
毒蛇工具箱停止运行 浏览:512
万向传动装置故障毕业论文 浏览:277
设备类技术标标准是什么 浏览:603
惠州高级物理教学器材哪里有卖 浏览:1000
用仪器做线雕怎么样百度达人帖子 浏览:400
怎么关上暖气片的阀门 浏览:868
某综合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浏览:581
侧置式自动充电装置 浏览:78
制冷怎么形容 浏览:578
数控机床哪个部分是核心设备 浏览:279
新沂五金件 浏览:186
双盘压力机压力轴承如何更换 浏览: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