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梁的弯曲正应力试验中的平均值问题,详见说明。
在实测中前后2枚应变片是没办法直接测得平均值的,因为如果将前后2枚应变片组成半桥测量的话,其应变值刚好互相抵消了。只有上下2枚应变片是可以组成半桥来直接测量的,一个受拉,一个受压,更改下方式或系数就可以直接得到其平均值。
弯曲正应力公式是在纯弯曲情况下推导的。当梁受到横向力作用时,在横截面上,一般既有弯矩又有剪力,这种弯曲称为横力弯曲。由于剪力的存在,在横截面上将存在切应力τ,从而存在切应变γ=τ/G。
静力学关系
令横截面纵向对称轴为y轴,中性轴为x轴,梁轴线为x轴,在坐标(y,a)处取一微面积dA,法向微内力为ρdA,横截面各微面积上的法向微内力ρdA组成一空间平行力系,而且横截面上不存在轴力,仅存在位于x-y平面内的弯矩M。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弯曲应力
❷ 弯曲正应力验证实验步骤
关于弯曲正应力验证实验步骤如下:
实验步骤:打开实验台电源并启动静态电阻应变仪。按1/4电桥法接线。加载要缓慢,以实现静载。应变仪调零。设计加载方案并开始测试。数据处理。实验结束后,将载荷卸为零。工具复原,经指导教师检查后关伺服,关实验机电源,关应变仪电源。根据各测点应变增量的平均值△ε实,计算测量的应力值△σ实=E△ε实,绘制应力与应变曲线图。
实验原理:试样的制备,用矩形截面钢梁,在其横截面高度上等距离地沿梁的轴线方向粘贴5枚电阻应变片。弯曲正应力的测量原理,梁纯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σ在理论上沿梁的高度成线性分布,其计算公式为
❸ 材料力学横力弯曲梁的正应力分布示意图怎么画
垂直于截面的应力分量称为正应力(或法向应力),用σ表示;相切于截面专的应力分量称为属剪应力或切应力,用τ表示。弯曲梁的正应力画法如下图所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正应力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弯曲应力
❹ 建筑力学基础。梁的正应力计算,试求图示梁的最大正应力及其所在的位置。谢谢啦,需要详细过程!
首先,要明白一个概念,不知道截面,是无法求得正应力的。正应力的产生缘由,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轴力,另一类是弯矩作用。因而正应力计算公式分为两部分:σ=F/A+M*Y/I,F--轴向力,A-截面面积;M-弯矩,Y-截面上的点到截面形心的距离,I-截面的惯性矩。
很显然图中所示轴力为则扮零。现在要求的是弯矩,上面的那位回答很详细,中间两个集中荷载之间的弯矩最大,7KN.m。而且为纯弯矩部分(剪力为零)。用 σ=M*Y/I 此公式套用即可。当然自己要知道截面的惯性矩,截面上离形心点最远的点正应力最大。
(4)梁的弯曲正应力实验装置简图扩展阅读:
是梁纯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改斗应力分布规律。横截面上任一点处的正应力与该点到中性轴的距离成正比,距中性轴等远的同一横线上的各点处的正应力相等,中性轴各点处的正应力均为零。
横截面上的正应力。至此有两个问题尚未解决:一是中性层的核盯磨曲率半径ρ仍未知;二是中性轴位置未知,故式中之y还无从确定。解决这两个问题,需要借助于静力学关系。
令横截面纵向对称轴为y轴,中性轴为x轴,梁轴线为x轴,在坐标(y,a)处取一微面积dA,法向微内力为ρdA(图3),横截面各微面积上的法向微内力ρdA组成一空间平行力系,而且横截面上不存在轴力,仅存在位于x-y平面内的弯矩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