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生物必修3中吸虫器怎么用
吸虫器的使用方法:
当发现白蚁等中型土壤动物时,需要使用吸虫器完成,采集过程如下:
左手握住吸虫管,右手握住吸虫乳胶管近端部,对准被吸的游离昆虫,先把橡胶球压缩排气,然后让橡胶球吸气,通过所产生的气流能把游离昆虫吸进吸虫管内。
一定量后,将昆虫轻轻甩到管低,用一定浓度的乙醚麻醉处理后,转移至备用瓶中。
(1)诱虫器装置中试管中酒精作用扩展阅读
吸虫器的优点:
这样结构的吸虫器的优点在于,该滤芯可以防止吸气瓶中的灰尘被吸入至操作者口中,从而为操作者提供了进ー步的卫生保护。优选的是,该吸气管的吸气端设有可替换的吸嘴。
这样结构的吸虫器的优点在于, 通过更换吸嘴,该吸虫器可以被多个操作者使用。优选的是,该吸虫瓶瓶盖和吸气瓶瓶盖为软木塞或橡胶塞,或者所述吸虫瓶瓶盖和吸气瓶瓶盖与相应的吸虫瓶和吸气瓶为螺纹连接。
这样结构的吸虫器的优点在于储虫瓶的更换更加方便快捷。
② 高中生物中诱虫器上方的电灯有什么作用
发出光来,然后将土壤中的小动物逼至下方的试管(或烧杯)内(因为土壤中的小动物怕光)以便于收集计数。
③ 诱虫器酒精浓度
70%。
根据客道巴巴查询,诱虫器:用70%的酒精,作用为固定形态。
诱虫器采集小动物的原理是大部分土壤小动物都是避光、避热、趋湿的。诱虫器主要包括电灯、带金属网的无底花盆、漏斗、装有酒精的试管等。
④ 高中生物采集小动物的方法
1取样:取样可以在野外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即: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如采集缺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在实验室进行观察。
2采集小动物:使用诱虫器取样,比较方便,且效果较好,但时间可能要长一些。也可采用简易采集法:将采集到的土壤放在瓷盆内,用放大镜观察,同时用解剖针寻找。发现体形较大的动物,可用包着纱布的镊子取出;体形较小的动物可用吸虫管采集。采集到的小动物可放入酒精中,也可将活着的小动物放入试管中。
⑤ 生物实验盖玻片不能平放是什么意思
生物中的实验题是考试的拉分大项,今天老师给同学们整理了20个生物实验,帮助同学们掌握这些实验中用到的或者要考到的知识点,在以后的学习和考试中同学们一定不要在相关知识点上再丢分了。
必修一
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1.显微镜放大倍数是指_______,即_______和_______,而不是面积。
2.显微镜的使用步骤:置镜(装镜头)→_______→置片→调焦→观察。
3.高倍镜的转换:找到物像后,把要观察的物像移到_______,把低倍镜移走,换上高倍镜,只准用_______和_______把视野调整清晰,直到物像清楚为止。(顺序:移装片→转动转换器→调反光镜或光圈→调细准焦螺旋)
答案:
1.直径倍数 、长度、宽度 2.对光 3.视野中央、细准焦螺旋、反光镜
实验二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实验目的: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2.实验原理:
(1)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在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沉淀。淀粉遇碘变蓝色,若检验有色组织或器官,如绿叶,则需酒精_______处理。
(2)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_______(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_______)。
(3)蛋白质与_______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_______,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3.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_______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易于观察。
4.实验试剂
(1)斐林试剂(包括甲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_______CuSO4溶液)、与双缩脲试剂(包括A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_______CuSO4溶液)的比较:①CuSO4溶液的浓度不同。②原理不同。斐林试剂的实质是新配制的_______溶液;双缩脲试剂实质是Cu2+,能和肽键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络合物。③使用方法不同。斐林试剂是先将NaOH溶液与CuSO4溶液_______后再使用;双缩脲试剂是先加入_______溶液,再滴加_______溶液。
(2)脂肪鉴定中用体积分数为_______洗去浮色。
5.实验说明
(1)还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为_______到棕色到_______。
(2)花生种子切片要_______,这样才能透光,有利于显微镜的观察。转动细准焦螺旋时,若花生切片的细胞总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切片的_______。
答案:
2.脱色、橘黄色、红色、双缩脲试剂、肽键
3.含糖高、颜色为浅色
4.0.05g/ mL、0.01g/ mL、Cu(OH)2、混合、NaOH 、CuSO4 、50%的酒精溶液
5.浅蓝色、砖红色、很薄、 厚薄不均匀
实验三: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1.实验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_______对DNA亲和力强,使DNA显现出绿色,而_______对RNA的亲和力强,使RNA呈现出红色。用甲基绿、吡罗红的_______将细胞染色,可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盐酸的作用:改变细胞膜的_______,加速染色剂的跨膜运输;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便于DNA与_______的结合。
3.常用实验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片叶_______ 。
4.方法步骤:
(1)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_______溶液;用消毒牙签在已经漱净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再将牙签上的碎屑涂抹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中;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在酒精灯的火焰上_______。
(2)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装有30mL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的小烧杯中,进行材料的_______;
(3)30℃温水中保温5分钟后用_______冲洗载玻片10秒钟;再用吸水纸吸去载玻片上的水分。
(4)用2滴吡罗红甲基绿混合染色剂滴在载玻片上,染色5分钟;再吸去多余染色剂,盖上盖玻片。
(5)先用低倍镜找到染色_______、色泽_______的区域,再用高倍镜观察各部分的染色情况。
答案:
1.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
2.通透性、染色剂
3.内表皮细胞
4.0.9%的NaCl、烘干、水解、缓缓的蒸馏水、均匀 、浅
实验四: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1.实验步骤:
(1)用试管吸取少量红细胞_______,滴一小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
(2)在高倍镜下观察,待观察清晰时,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_______,同时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小心吸引,注意不要把细胞吸跑。上述操作均在载物台上进行,并持续观察细胞的变化。可以看到近水的部分红细胞发生变化;_______,细胞体积增大,很快细胞破裂,_______。
2.稀释及稀释的时候用生理盐水的原因:稀释后,可以减少血液中的血浆蛋白等杂物。用生理盐水是为了保持_______,防止在稀释的时候就发生_______。
3.选择动物细胞进行实验的原因:动物细胞无_______。
4.选择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进行实验的原因: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无_______,可以得到较纯净的细胞膜。
5.细胞破裂后,用什么方法获得较纯的细胞膜:将涨破的细胞溶液,经过_______分离得到细胞膜。
6.如何获得植物细胞膜:先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将植物细胞壁水解得到_______;再将其放入清水中,水自由扩散进入,原生质体涨破;最后经过离心分离得到植物细胞膜。
答案:
1.稀释液、蒸馏水、凹陷消失、内容物流出
2.渗透压、细胞破裂
3.细胞壁
4.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膜)
5.离心
6.原生质体
实验五: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1.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散布于细胞质中,可以在_______下观察它的形态。一般选择藓类叶做实验材料。藓类属于低等植物,叶片是绿色的_______,不需加工即可进行观察。或取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因为表皮细胞不含_______,下表皮叶肉细胞排列疏松,叶绿体_______便于观察。
2.线粒体普遍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健那绿染液(将0.5g健那绿溶解于50mL生理盐水中,加温到30-40℃,使其充分溶解)能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_______。通过染色,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处于_______的线粒体的形态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可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没有_______干扰。
3.观察叶绿体时可以看到叶绿体是可以_______的,能随_______的流动而流动,还会受到_______的影响。
4.临时装片中的材料要随时保持_______状态的原因:保证细胞器的正常形态并能悬浮在细胞质基质中, 否则,细胞失水收缩,将影响叶绿体形态和分布的观察。
答案:
1.高倍显微镜、单层细胞、叶绿体、大且数目少
2.蓝绿色、生活状态、颜色
3.运动、细胞质、光照强度
4.有水
实验六: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_______,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够通过_______吸水或失水。
2.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根据扩散作用原理,水分会由细胞液中渗出到外界溶液中,通过渗透作用失水;由于细胞壁的_______较小,而原生质层的较大,从而使二者分开;反之,外界溶液浓度_______细胞液浓度,则细胞通过渗透作用_______,分离后的质和壁又复原。
3.实验材料:紫色特别深的洋葱外表皮、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
4.方法步骤:
(1)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临时装片。
(2)用_______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大小,以及_______的位置。
(3)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_______。这样重复几次,洋葱表皮细胞就侵润在蔗糖溶液中。
(4)再用低倍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大小,以及原生质层位置变化。
(5)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洋葱表皮细胞就侵润在清水中。
5.还用低倍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中紫色的中央液泡大小,以及原生质层位置变化。
6.相关问题探讨:
(1)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吗?可以,其他_______细胞也可以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选用外表皮细胞的原因是具有_______,便于观察。
(2)是不是只有在清水才可以使分离细胞发生复原?只要外界溶液浓度_______就可以使其复原。若观察分离时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可以观察到质壁分离和自动复原,原因是细胞主动吸收了_______。
答案:
1.半透膜、渗透作用
2.伸缩性、小于、吸水
4.低倍镜、原生质层、用吸水纸吸引
6.活的成熟的植物、紫色大液泡、低于细胞液浓度、K+和NO3-
实验七: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1.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本质酶是一种有机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相比较,其主要作用是高效性即在_______下能显著地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_______,从而促进化学反应高效地进行。
2.加热能促进H2O2的分解为水和氧气,提高反应速率;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较多的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在常温下可以催化H2O2分解。过氧化氢酶在不同的温度下催化效率不同。FeCl3溶液中的Fe3+也对过氧化氢具有催化作用。
3.需要注意实验设计中的变量和控制变量的方法。
(1)什么是自变量?本实验中哪些变量是自变量?自变量是_______的变量。本实验中FeCl3溶液和肝脏研磨液都属于自变量。
(2)什么是因变量?因变量是指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本实验中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就是因变量。
(3)什么是无关变量?如何控制无关变量对本实验结果的影响?无关变量是指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本实验中试管的洁净程度、是否准确滴加FeCl3溶液和过氧化氢酶溶液等都是无关变量。无关变量也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要尽可能地排除_______对实验的影响。
答案:
1.常温常压、活化能
3.人为改变 、无关变量
实验八: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1.实验原理: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等条件的影响,适宜的温度和pH有利于酶发挥活性。
2.淀粉酶和过氧化氢酶容易获得,温度和pH在实验室条件下容易控制。
3.几个具体案例:
(1)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说明:①本实验应该将底物和酶_______,然后才_______。
答案:分开保温、混合在一起
(2)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九: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_______。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酒精,还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碳。
2.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_______。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_______,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CO2的产生情况。
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_______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_______。
4.将装置(甲)连通橡皮球,让空气间断而持续地依次通过3个锥形瓶,既保证O2的充分供应,又使进入A瓶的空气先经过NaOH的锥形瓶,洗除空气中的CO2,保证第三个锥形瓶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由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所致。
5.B瓶应_______放置一段时间,待酵母菌将B瓶中的氧消耗完,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确保是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6.检测洒精的产生:各取2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2支干净的试管中。向试管中分别滴加0.5mL溶有0.1g重铬酸钾的_______溶液(体积分数为95%-97%)并轻轻振荡,使它们混合均匀, 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7.该实验是_______实验。此类实验一般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相当于“相互对照实验”。
答案:
1.兼性厌氧菌
2.蓝变绿再变黄、时间长短
3.酸性、灰绿色
5.封口
6.浓硫酸
7.对比
实验十: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实验目的:尝试用_______方法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和用_______法分离提取到的色素。
2.实验原理:
(1)叶绿体中的色素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易溶于_______中,所以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若没有无水乙醇,也可用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但要加入适量的_______,除去水分。
(2)层析液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_______不同,分子量小的溶解度 高,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所以用层析法来分离四种色素。
3.实验材料:幼嫩、鲜绿的菠菜叶。
4.提取色素:5克绿叶剪碎,放入研钵,加_______、CaCO3和10mL无水乙醇,进行迅速、充分研磨。(_______可中和液泡破坏释放的有机酸,防止叶绿体被破坏。)
5.划滤液细线时应注意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划出_______的一条滤液细线,干后重复三次。
答案:
1.过滤、纸层析2.有机溶剂、无水碳酸钠、溶解度 4.SiO2 、CaCO3 5.细、齐、直
实验十一 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1.实验原理:用琼脂块模拟_______。琼脂块越小,其表面积越大,则其与外界效换物质的表面积越大。琼脂块中含有酚酞,与NaOH相遇,呈紫红色,可显示物质(NaOH)在琼脂块中的扩散深度。然后通过计算在相同时间内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可以反映细胞的_______。
2.在相同时间内,NaOH在每一琼脂块内扩散的深度基本相同,说明NaOH在每一琼脂块内扩散的_______是相同的。
3.结论: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_______;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_______。
答案:
1.细胞、物质运输效率2.速率3.减小、减小
实验十二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实验原理:
(1)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_______细胞。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 进行的,因此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
(2)染色体容易被_______ (如龙胆紫溶液)着色,通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质)的存在状态,就可判断这些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进而认识有丝分裂的完整过程。
2.实验步骤:
(1)洋葱根尖培养到根长约5cm时可用。
(2)装片的制作(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① 解离:上午10时至下午2时,剪取洋葱根尖_______,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_______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室温下解离3~5min。目的:溶解细胞间质,使_______。此时,细胞已被盐酸杀死。解离时间要保证,细胞才能分散开来。解离时间也不宜过长,否则,根尖过于酥软,无法取出。
② 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_______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 min。目的是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
③ 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的龙胆紫溶液的玻璃皿中染色3~5min。
④ 制片:用镊子将这段洋葱根尖取出来,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尖把洋葱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_______。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使细_______。
3.观察
(1)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细胞。分生区细胞特点是:细胞_______,有的细胞正处于分裂期。
(2)再用高倍镜观察,找出处于细胞分裂期_______的细胞,再找出_______的细胞。
答案:
1.分生区、独立、碱性染料
2.2~3mm、95%的酒精、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清水、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胞分散开来
3.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中期和前期、 后期和末期
必修二
实验十三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1.实验原理: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_______,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_______,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2.问题探讨:
(1)为什么每次抓取小球后都必须先_______,然后才重新抓取?确保每个小球被抓取的几率相等,数据准确。
(2)随机抓取10次,请同学们统计结果,是否出现三种基因组合,且性状分离比是否为1:2:1?不能,因为实验统计的样本数目足够多,是孟德尔能够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前提条件之一。当对10株豌豆的个体做统计时,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答案:
1.雌雄生殖器官、雌雄配子 2.放回原位
实验十四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1.目的要求:通过观察_______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2.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3.先用低倍显微镜依次找到_______的细胞。
4.再在高倍显微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_______。
答案:
1.蝗虫精母细胞
3.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
4.形态、位置和数目
实验十五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1.实验原理:
(1)进行有丝分裂的植物分生组织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子染色体在纺缍丝的作用下分别移向两极,最终被_______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2)低温处理植物组织细胞,纺缍体的形成受抑制,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植物细胞_______发生变化。
2.实验步骤:
(1)低温诱导:培养洋葱根,待洋葱根长出1cm左右时,将整个装置放入冰箱的低温室内(4℃),诱导培养36h。
(2)固定形态: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约0.5-1cm,放入_______中浸泡0.5-1h,以固定细胞形态,然后用体积分数为_______溶液冲洗2次。
(3)制作装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4)观察:用显微镜观察,并寻找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化的细胞。
答案:
1.平均分配、染色体数目 2.卡诺氏液、95%的酒精
实验十六 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1.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_______遗传病;所调查的群体要足够大,并注意在人群中_______调查。
2.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要在_______中调查并绘出_______。
答案:
1.单基因、随机抽样 2.患者家系、遗传系谱图
必修三
实验十七 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作用
1.实验原理:植物插条经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对植物插条的生根情况有很大的影响,而且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处理其影响程度亦不同。其影响存在一个最适浓度,在此浓度下植物插条的_______。
2.选择插条:以1年生苗木为最好(1年或2年生枝条形成层细胞分裂能力强、发育快、易成活)。枝条的形态学上端为平面,下端要削成_______,这样在扦插后可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促进成活。每一枝条留3-4个芽,所选枝条的芽数尽量一样多。
3.插条处理方法:(1) _______(2)_______。
4.可先设计一组_______比较大的_______进行摸索,再在预实验的基础上设计细致的实验。
答案:
1.生根数量最多,生长最快 2.斜面 3.浸泡法、沾蘸法 4.浓度梯度、 预实验
实验十八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1.在含糖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液)中酵母菌繁殖很快,迅速形成一个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通过细胞计数可以测定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随时间而发生的数量变化。
2.养分、空间、温度和有毒排泄物等是影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的限制因素。
3.酵母菌计数方法:_______。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_______,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细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_______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4.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_______。如果小方格中酵母菌数量过多难以计数时要先_______再计数。
答案:
3.抽样检测法、盖玻片边缘、估算4.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稀释
实验十九 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1.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研究土壤中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操作简便,有助于理解群落的_______ 。
2.取样可以在野外用_______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3.采集小动物:一般使用_______取样。也可采用简易采集法。发现体形较大的动物,可用包着纱布的镊子取出;体形较小的动物可用_______采集。采集到的小动物可放入酒精中,也可将活着的小动物放入试管中。
4.丰富度的统计方法:_______和_______。目测估计法的等级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
答案:
1.基本特征与结构 2.取样器取样3.诱虫器、吸虫管4.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
实验二十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1.在有限的空间内,依据生态系统原理,将生态系统具有的_______进行组织,构建一个人工微生态系统是可能的。但同时,这个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也可能是短暂的,它会发生群落的_______。
2.水族箱必须是密封且是_______的。
3.生态缸中放置的生物必须具有较强的生活力,放置的生物_______,具有很强的生活力。
4.放置在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要避免阳光_______。
答案:
基本成分、演替2.透明 3.种类要齐全数量要合适 4.直接照射
— END —
[声明:本文采集自提分高中生(tifengzs)由绿卡图书整理发布,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