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七年级下学期生物
七年级(下)生物复习题(人教版)
第四单元 第一章 人的由来
1、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露西”少女下肢骨比上肢骨粗壮,和现代人一样说明她的运动方式是( 直立行走)。
3、“东非人”所用的石块说明他们具有了(使用 )工具和(创造)工具的能力。
4、事实:现实中已经存在的(事物)。观点:根据事实现象作出的(判断)。
5、(环境)变化使古猿下地生活以适应环境,同时古猿也改变(环境 )。
6、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的方法除事实(化石)证据外,还有(科学推测)和( 科学想象 )。
7、人类应该(珍视)不同的生物,对珍稀物种应大力(保护),并建立(自然保护区)。
8、科学家确定南方古猿化石是最早的原始人类化石,而不是最早的原始类人猿化石,主要
依据是(直立行走)。关于生命起源有多种观点,其中最科学、最正确的观点是(化学发
生论)。灵长类动物共有的重要形态特征是(直立行走)。进化论的建立者是( 达尔文 )。
9、生殖是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生殖系统是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
体,分泌性激素维持副性征的多个器官的总称。男女产生生殖细胞的器官分别是(睾丸)
和(卵巢 )。男女输送生殖细胞的器官分别是( 输精管 )和( 输卵管 )。
10、(睾丸)是产生( 精子 )和(分泌雄性激素)器官,(睾丸)是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
(卵巢)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器官,(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
11、(子宫)是( 胚胎 )和( 胎儿 )发育的场所。
12、精子和卵细胞在( 输卵管 )中结合,形成受精卵。即( 输卵管 )是受精的场所。
13、受精卵发育成胚泡,胚泡植入(子宫内膜)即怀孕。胎儿生活在半透明的(羊水)中。
14、胎儿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取营养物质并通过母体排除所产生的废物。
15、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的过程叫( 分娩 )。
16、( 吸烟 )、( 喝酒 )和( 某些药品 )对胎儿发育有(不利 )影响。
17、试管婴儿就是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 ),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移植到代孕母体子宫内发育而诞生的婴儿。
18、( 青春期 )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青春期形态发育的显著特征是:( 身高 )突增 ,(体重)迅速增加。形态发育女孩(8.5—9岁)开始,早于男孩(10.5—11岁)。青春期发育突出的特征是(性发育 )和(性成熟)。
19、男女青春期出现的生理现象。男出现(遗精 )现象;女会来(月经 )。
20、男女体形变化与( 睾丸 )和( 卵巢 )的发育有关。比较曲线图发现,随( 睾丸 )和( 卵巢 )的发育,身高、体重依次明显(增加)。
21、月经现象:女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每月一次)的( 子宫 )出血现象。
22、月经来潮与( 卵巢 )和( 子宫内膜 )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23、卵巢分泌的( 雌性激素 )和(孕激素),促使子宫内膜增厚和血管增生。
24、从阴道排出的脱落的( 子宫内膜 )碎片连同(毛细血管)破裂流出的( 血液 ),就是月经。月经周期平均为( 28 )天左右。行经期为(4---5 )天。
25、经期卫生:清洁卫生;避免着凉;情绪( 稳定 );( 适当 )运动;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进入青春期后,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开始萌动,这是正常的心理变化。
26、我国把( 计划生育 )列为一项基本国策。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晚婚、晚育)可以控制人口的数量过快增长;(少生 )是控制人口的数量过快增长的关键;(优生)可以提高人口的素质。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含有水 、无机盐、 维生素 、 蛋白质 、 淀粉 、脂肪六大类。食物中遇碘变蓝的营养物质是(淀粉 )。 15
2、人体细胞生活离不开(物质 )和(能量 );人体细胞中的物质都来自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不同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比例)和( 数量)不同 。
3、糖类、蛋白质、脂肪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 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供应者;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病人点滴葡萄糖是因为葡萄糖能为人体提供( 能量 )。血液中(血糖 )浓度急剧减少会引起(昏厥)。
5、脂肪是供给人体能量的(重要)物质,一般情况下,脂肪作为(备用能源 )物质储存在体内。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动物、植物的脂肪)
7、(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 能量 );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所以儿童、青少年、伤病员应当多吃一些含(蛋白质)丰富的食品。(奶、蛋、鱼、肉、大豆、豆腐)
8、( 水 )是人体细胞的最主要成分之一;人体内的物质只有溶解在(水 )中才能运输、吸收、利用。 水的比热×水的质量×温差
9、测定食物中的能量计算方法:食物中的能量=-----------------------------
燃烧的食物质量
10、为避免偶然因素对科学实验数字结果的影响,应当取各实验组的( 平均值 )。
11、 钙 、 磷 是构成(骨骼、牙齿)的重要成分。牙齿的(釉质)是人体内最硬的结构。
12、( 铁 )是血液中(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 缺铁 )时会患(贫血 )。(铁 )主要含在黄豆、绿豆、动物的 肝脏 中。
13、缺( 钙 )时中老年人可能患(骨质疏松 )、儿童会患( 佝偻病 )。( 钙 )主要含在( 牛乳 类、豆类、鱼类、 蛋类、 )中。缺( 磷 )会患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主要含在(奶类、花生、猪肝、谷类)中。缺(锌 )时会患生长发育不良、味觉障碍。主要含在(花生油、黄豆、瘦肉)中。缺( 碘 )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孕妇 胎儿可能患呆小症。( 碘 )主要含在(海带 )。
14、无机盐、维生素 不是 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原料,也 不能 为人体提供(能量),但是起着其它营养物质不可替代的作用。
15、缺少维生素A会患 夜盲症 、 干眼症 、皮肤干燥。维生素A主要含在(动物 肝脏 、蛋类)中;(胡萝卜、菠菜、韭菜)中的( 胡萝卜素 )也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
缺少维生素B会患( 神经炎 )和( 脚气病 ),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唇、口角
发炎等症。(维生素B)主要含在(动物 肝脏、全粒谷类、豆类)中。缺少维生素C(又
叫抗坏血酸)会患( 坏血病 )或(牙龈出血),抵抗力下降。维生素C主要含在 葡萄
等水果 、 辣椒 等蔬菜、干果以及动物肝脏中。缺少维生素D,儿童会患( 佝偻
病);中老年会患(骨质疏松)。维生素D主要含在咸水鱼、 动物肝脏 、鱼肝油、卵
黄、奶及奶制品、黄油、植物油中。
16、维生素A和维生素D溶于( 油脂 )中;维生素B和维生素C溶于( 水 )中;维生
素 c 高温和长时间储存容易遭到破环。维生素 C 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17、膳食纤维 能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排便通畅;减少患(大肠癌)的机会;降低人体过高的(血糖 )和(血脂),有利于(心脑血管)的健康;有利于预防(糖尿病);有利于维持正常体重。膳食纤维 被称为“第七类营养素”。
18、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系统有( 消化 食物),( 吸收 营养),( 排出 食物残渣)的功能。
19、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肠、肛门)组成。消化腺有分布在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腺)和分布在消化道壁内的小消化腺( 胃腺、肠腺)。
20、消化:在(消化道 )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16
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 )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21、消化系统的开始部位是( 口腔 );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是( 咽 )。
22、口腔中( 舌 )的搅拌、( 牙 )的咀嚼)使唾液与淀粉混合。唾液中的(淀粉酶 )在( 37.5 )℃左右时将( 淀粉 )分解成麦芽糖。口腔中的消化酶是(唾液淀粉酶)。影响淀粉在口腔中被消化的因素有( 舌 的搅拌、 牙 的咀嚼、唾液、 温度 )等。 ( 淀粉 )最开始在口腔中被消化。口腔只有初步( 消化 )的功能,没有(吸收 )功能。 舌头、牙齿进行的是( 物理性 消化);唾液进行的是( 化学性 消化)。 物理性 消化有助于化学性消化更好地完成。
23、( 咽 和 食道 )既没有( 消化 )功能,又没有( 吸收 )功能。
24、胃通过(蠕动)搅拌食物与胃液混合;胃液的成分是( 盐酸)和( 胃蛋白酶 );胃初步消化( 蛋白质 );胃吸收(少量 水 )和(部分 酒精 )。
25、肝脏分泌的(胆汁)和胰腺分泌的(胰液)通过导管流入(十二指肠);(胆汁)不含任何消化酶,但对消化脂肪有帮助乳化脂肪;肠液、胰液都含有消化( 淀粉 、蛋白质 、 脂肪 )的酶。
26、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先填写实验现象,然后回答问题)
试管 实验设计 滴加碘液后的现象 分析原因
1号 馒头块+2ml唾液,不搅拌,37℃水浴10分钟 周围不变蓝
中间变蓝 馒头块周围的淀粉被唾液分解成了麦芽糖,中间的淀粉没有被分解。
2号 馒头屑+2ml唾液,搅拌,37℃水浴10分钟 不变蓝 馒头屑中的淀粉全部被唾液分解成了麦芽糖
3号 馒头屑+2ml清水,搅拌,37℃水浴10分钟 变蓝 清水对馒头屑中的淀粉没有消化作用
4号 馒头屑+2ml唾液,搅拌,(60℃或10)℃水浴10分钟 变蓝 唾液只有在适宜的温度下才能对淀粉起消化分解作用
⑴、1号、2号试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其实验现象说明了(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有助于( 唾液 )的消化作用 。
⑵、2号、3号试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其实验现象说明了唾液中的( 淀粉酶 )能把( 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清水对馒头屑中的(淀粉)没有消化分解作用 。结论: 唾液 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⑶、如果要进一步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作用的影响”,请将你的实验设计及预测的实验现象填在上表4号试管所对应的空白处,你认为应选( 2 号试管和 4 号试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
⑷、 1、3号; 1、4号; 3、4 号装置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因为它们两两之间有两个变量。一组对照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
※ ※ 27、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以下三种处理。请回答:
试管 实验设计
1号 馒头屑+2ml唾液,充分搅拌,37℃水浴10分钟
2号 馒头屑+2ml清水,充分搅拌,37℃水浴10分钟
3号 馒头块+2ml唾液,不搅拌,37℃水浴10分钟
(1)、上述实验中只研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的实验组是(1)号试管,作为对照组的是( 3 )号试管。
(2)、取出三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发现(1)号试管中的馒头遇碘不变
17
蓝;( 3 )号试管中的馒头遇碘部分变蓝;( 2 )号试管中的馒头遇碘全变蓝。
(3)、实验结论: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腺 )的分泌都有关系。
28、(小肠 )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的起始部是(十二指肠);小肠中的消化液有( 肠液 、 胰液 、 胆汁 );消化后的营养成分全部通过( 小肠壁 )吸收。
而大肠吸收(少量 水 、 维生素 和 无机盐 );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并帮助排便。(盲肠)是(大肠)的起始部,是大肠中最粗、最短、通路最多的一段;
(阑尾)又称蚓突,其上端连通盲肠的后内壁。( 粗纤维 )在(大肠)中被某些
共生的菌类分解成(水、 无机盐和 维生素 )。
29、食物在消化道内,最终淀粉被分解成(葡萄糖);蛋白质被分解成(氨基酸);脂肪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葡萄糖)、(氨基酸)以及低于12个碳的(脂肪酸)直接被小肠粘膜内壁的(毛细血管)吸收,长链脂肪酸再被酯化成甘油三酯,与胆固醇、
脂蛋白、磷脂结合,形成乳糜微粒进入(淋巴循环)系统,最后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30、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特点:①、小肠很长(5--6米);②、小肠壁的皱壁上有许多(小肠绒毛),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有利于消化和吸收。③、小肠绒毛内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的管壁很薄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 组成,适于吸收营养物质;④、小肠内有(各种)消化液。大肠壁没有(皱壁),也没有(绒毛状突起)。
31、淀粉开始消化的部位是(口腔);蛋白质开始消化的部位是(胃);脂肪开始消化的部位是(小肠)。一般情况下,(小肠)中消化液最多,其次是(胃),(口腔)中最少。
32、合理营养就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并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合理营养的原则 ①、愉快就餐;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均匀摄入五类食品。 ②、安排好一口三餐(早、中、晚比为3:4:3),特别要重视早餐。③、食品要荤素、粗细搭配,多吃新鲜筑菜水果。④、适当增加奶、蛋、瘦肉和豆类等优质蛋白,少吃盐、甜食和动物脂肪。⑤、科学烹调,尽量减少食物中营养素的破坏和损失。
33、食品安全: ①、(生食)食品洗净或去皮;熟食要熟透。②、生熟要( 分开 )、密闭存放,用具要( 消毒 )。 ③、不吃有毒食品,预防食物中毒和污染;④、买检疫合格的食品;⑤、保持厨房和橱具干净;⑥、包装食品要注意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 购买非包装食品是应注意新鲜食品是否(硬挺、有光泽、有气味)。
34、绿色食品是指产自(良好)生态环境的、无( 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绿色食品分
( A )级(正方形)和( AA )级(圆形)。绿色食品既有益于(健康),又有益于(环保)。
35、营养师是学过(医学)和(营养学)专门知识的专业人才。 ※ ※
※ ※36、为了做到合理营养,我国营养学家将食物分为五大类,并形象的设计成“平衡膳食宝塔”(见图)
(1)、请写出“B”和“C”的食物类型:B是( 奶类 ),C是(肉类 )。
(2)、这些食物中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水、( 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其中,在人体内作为备用能源物质储存的的是(脂肪);人体细胞主要成分之一,约占体重60%---70%的是( 水 ) 。
(3)、在人饥饿疲劳时,你建议他最好吃
E (填序号)类食物,因为这类食物含
18
( 糖类 )比较多,可以为人体提供较多的能量。
(4)、如果某人患了坏血病,你建议他最好吃 D (填序号)类食物,因为这
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36、技能训练: 解读食物消化曲线
下图表示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E、F表示)被消化的程度。
A
X
B
Y
C Z
D
E
F
①、图中 x 表示的淀粉消化过程;图中 y 表示的蛋白
质消化过程;图中 z 表示的脂肪消化过程。
②、淀粉、蛋白质、脂肪分别在 口腔 、 胃 、 小肠 中开
始消化的。
③、A、B、C、D、E、F分别代表的器官依次是A口腔、
B咽和食道、C胃、D小肠、E大肠、F肛门。
④、A中的消化液有 唾液 ;C中的消化液有胃液;D中的消化液有胆汁、肠液、胰液。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 )组成。人体内温度恒定在( 37.5 )℃左右。
2、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呼
吸道有(骨)和( 软骨 )作支架,保证气体通畅进出。
3、呼吸道适于呼吸的特点:①、鼻毛可以挡住灰尘,( 清洁)空气;②、呼吸道黏膜分泌
黏液,可以( 清洁、温暖、 湿润)吸入的空气;③、黏膜中的毛细血管也可以(温暖、
湿润)吸入的空气;④、气管壁中的(腺细胞)分泌黏液含有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杀
死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还可以使气管湿润。呼吸道的作用是(清洁、温暖、湿润)空气
4、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不停地向咽喉方向摆动,把(尘粒、粘液和 细菌)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这就是痰。痰中可能含有(病原体)使生物致病,所以不要随地吐痰。 人工呼吸时清除被救者口、鼻中的污物是为了保证(呼吸道)的畅通。
5、常见呼吸道疾病:①、哮喘是(支气管)感染的一种疾病。常由(灰尘、兽毛、花粉、)等物质引起。②、急性支气管炎、肺炎都是由( 细菌 、 病毒 )引起的。③、尘肺是长期在( 粉尘 )比较多的场所工作的人易患的一种职业病。(沙尘暴)时人们往往戴(口罩)减少尘埃的吸入;遇到(剧毒气体)时还要戴(防毒面具 )。
6、呼吸时,会厌软骨(抬起),空气通过喉口进入(气管)。吞咽食物时,会厌软骨盖住喉口,食物进入(食道)。吞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会误入(气管 ),
引起咳嗽,严重时,会引起呼吸困难。 声音是由喉部的( 声带)震动发出的。
7、肺由(肺泡)组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左肺(两叶),右肺(三叶)。最细的(支气管)末端形成肺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由( 一层)上皮细胞组成,适于气体交换。肺的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 )。
8、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又叫肺的通气),肺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完成的。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 )两个动作。 呼吸频率为(16--18)次/分。呼吸频率与性别、年龄、锻炼程度有关。
19
9、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通气 )、(肺泡 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 血液 中的运输)、和( 组织 里的气体交换)四个连续的过程。
10、探究胸廓容积(肺活量)是可以通过测量(胸围差)来进行。测胸围差要点:①、自然站立,双手下垂、不挺胸,不憋气,呼吸均匀。②、软尺在胸前,下缘
与乳头上缘齐平,背侧软尺固定在肩胛骨下缘。③、测三次,取(平均值)作为胸围差。
11、呼吸运动的过程:①、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向 上 向 外 运动,胸廓的左右
径、前后径 增大 ,膈肌(收缩 ),膈顶(下降),胸廓的上下径 增大 ,胸廓容积(增
大 ),胸廓内气压(减小 ),( 小于 )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肺扩张)。②、
呼气时,正好相反。 ③、胸廓的扩大(肺容积增大)导致(吸气 )。
12、呼出的气体吹入装有石灰水的乙瓶中,石灰水明显变( 浑浊 ),说明呼出的气体中
( 氧气 )少了,(二氧化碳)气体增加了。( 氧气 )进入了肺部的毛细血管中。
13、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即肺内的气体交换):肺内气体交换的原理是通过气体的
(扩散运动)实现的。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与血红蛋
白结合;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与血红蛋白分离,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肺
泡,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这样血液流经肺泡后,血液中的氧气( 增加)了,(静脉 血)变成了( 动脉 血)。
14、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人体内的氧气和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循环)运送的。
15、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 扩散运动 )实现的。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
白分离,进入到细胞中;细胞中的( 二氧化碳 )进入血液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这样
血液流经组织后,血液中的氧气( 变少)了,(动脉)血变成了( 静脉 )血。吸入的
氧气最终到了组织(细胞)的(细胞质)中的(线粒体)中。
16、空气的质量影响人体健康,大气中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有害物质能引起呼
吸系统的疾病。 空气污染的原因:工业污染、尾气、秸秆焚烧、扬尘。
17、探究: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五点取样法:先确定对角线的中点作为中心取样点,
再在对角线上选择(四个点)与(中心样点)距离相同的点作为样点。
18、森林浴就是沐浴森林中的( 氧气);有氧运动就是机体消耗的氧量大致(等于 )机
体吸入的氧量;(有氧运动方式有 散步 、慢跑 、做操)。高压氧治疗就是在( 高压)下
吸入氧。可用于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氨气中毒、脑栓塞等疾病,有利于健康的恢复。
※ ※ 19、下图模拟的是呼吸时膈肌的运动情况,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气球代表的是( 肺 ),瓶底橡皮膜代表的是( 膈肌 )。
(2)、如图乙所示,用手下拉橡皮膜时气球会( 扩大 ),这表示( 吸 )气的过程。在人体内,此过程进行时,橡皮膜代表的结构会( 收缩 ) (填“收缩”或“舒张”),其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增大),使得胸廓的容积( 增加 ),肺便扩张,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 减小),于是气体就被(吸入 )。
(3)、人体通过吸气和呼气实现了肺与( 外界环境 )之间的气体交换。
※ ※ 20、下图是“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
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此探究实验中,用于吸气
并作为对照的装置时( 甲)瓶。
20
(2)、吸气、呼气完成后,甲、乙两瓶中的石灰水明显变浑浊的是( 乙)瓶,说明了人体
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气体成分增多了。增多的
这种气体是由人体的(组织)细胞产生的,然后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达肺部,再从血液中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⑵ 7年级下册生物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试题
把握时间观念,认真做 七年级生物 练习题。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7年级下册生物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试题,仅供参考。
7年级下册生物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试题及参考答案
1.肺
(1)位置。
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分别与左右支气管相通。
(2)结构。
肺是由细支气管的树枝状分支和肺泡组成的。
①肺泡是由最细小的支气管的末端膨大形成的。
②肺泡的数目很多,约有3亿个。
③肺泡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④肺泡的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毛细血管的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其结构特点适于进行气体交换。
【例1】下列叙述中与肺内气体交换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
A.肺泡数目极多
B.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
C.肺泡位于细支气管的末端
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由一层细胞构成
解析:
A × 肺泡是构成肺的最基本单位,也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基本单位。肺泡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肺泡的数目比较多;(2)肺泡外面包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3)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壁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B ×
C √
D ×
答案:C
2.胸廓变化与肋间肌和膈肌的关系
(1)胸廓的组成。
胸廓由脊柱、肋骨、胸骨和肋间外肌组成,底部由膈封闭。
(2)胸廓变化与肋间外肌之间的关系。
当肋间外肌收缩时,胸骨上提,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增大,胸廓扩大;
当肋间外肌舒张时,胸骨下放,肋骨向下向内移动,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缩小,胸廓缩小。
(3)胸廓变化与膈肌的关系。
当膈肌收缩时,膈顶下降,胸廓上下径增大,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容积增大;当膈肌舒张时,膈顶上升,胸廓上下径减小,胸廓缩小,肺回缩,肺容积变小。
与呼吸有关的肌肉收缩,胸廓扩大;肌肉舒张,胸廓缩小。
【例2】下列关于肋间外肌和膈肌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肋间外肌和膈肌交替舒缩
B.肋间外肌和膈肌同时收缩或舒张
C.肋间外肌收缩可缩小胸廓容积
D.膈肌舒张可扩大胸廓容积
解析:
A × 肋间外肌和膈肌是与呼吸有关的肌肉,两者同时收缩或舒张。
B √
C × 肋间外肌和膈肌同时收缩使胸廓扩张。
D × 肋间外肌和膈肌同时舒张使胸廓缩小。
答案:B
3.呼吸运动实现了肺通气
呼吸运动是指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包括吸气和呼气。
(1)吸气。
人体吸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同时收缩,胸廓扩大,肺随之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新鲜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
(2)呼气。
人体呼气时,肋间外肌和膈肌同时舒张,胸廓缩小,肺随之回缩,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肺泡内的部分气体呼出体外。
所以,呼吸运动实现 了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
哦,是不是每一次呼吸都 把肺内所有的气体更换了呢?
不是!人出生经过第一次呼吸后,肺中永远存留着气体,每次呼吸运动,只能把肺内气体更新一部分。
【例3】在做胸部的X光检查过程中,医生要求你吸气后闭 气不动,吸气过程中你的肋骨和膈的运动方式是()。
A.肋骨上举,膈舒张而上升
B.肋骨上举,膈收缩而下降
C.肋骨下降 ,膈舒张而上升
D.肋骨下降,膈收缩而下降
解析:
A × 吸气时,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这是因为肋间肌收缩,肋骨上提,胸廓的前后、左右径扩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变大,使胸廓扩张,肺也随之扩张的结果。
B √
C ×
D ×
答案:B
4.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1)肺换气的原理。
气体由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运动就是气体扩散。肺的换气就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2)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①气体交换的过程。
氧气:吸入新鲜空气后,肺泡中氧的含量高于血液里的氧含量,氧气由肺泡扩散进入血液。
二氧化碳:流经肺泡的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肺泡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进入肺泡。
②气体交换的结果。
通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进入血液中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被利用,分解物质后产生二氧化碳,再进入下一次的气体交换。
【例4】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要经过()。
A. 一层细胞B.二层细胞
C.三层细胞 D.四层细胞
解析:
A × 肺泡周围包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所以,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中需要穿过两层细胞。
B √
C ×
D ×
答案:B
5.测量胸围差
(1)实验原理分析。
①人胸廓的变化是由呼吸引起的,人在呼吸时胸廓会随着变大和变小。
②计算公式:胸围差=尽力吸气时胸围的长度-尽力呼气时胸围的长度。
(2)测量过程。
①准备:三人一组,且男女分开。3人互相配合,2人为测量者,1人为被测者。受测者脱去外衣,自然站立,双手下垂,不挺胸,不憋气。
②测量位置:一个人在前,将软尺置于乳头上缘,另一人将软尺固定在两肩胛骨的下角。
③应在同一位置测量三次。
(3)结果分 析。
同学间的胸围差有差异,与性别、年龄以及是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等有关。
胸围差不能完全代表胸腔容积的变化。膈顶部的下降和回升使胸腔的上下径发生变化,也可以影响胸廓的容积。
6.验证人呼出气体中含较多的二氧化碳
(1)实验用具。
玻璃管、锥形瓶、橡皮管、澄清的石灰水等。
(2)实验步骤。
按照下图安装实验装置。在吸入气体时,左手捏紧橡皮管,右手松开。在呼出气体时,右手捏紧橡皮管,左手松开。
(3)实验现象。
乙瓶比甲瓶中的石灰水浑浊程度大。
(4)实验 结论。
甲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小,说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少;乙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大,说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
7.模拟膈运动实验
(1)模型设计。
模型中烧瓶代表胸廓,玻璃管代表气管,气球代表肺,橡皮膜代表膈肌。
(2)实验过程。
一手握住瓶颈,一手向下拉橡皮膜;然后 ,一手放开橡皮膜。
(3)实验现象。
上推橡皮膜,气球回缩;放松橡皮膜,气球胀大。
(4)实验分析及结论。
放松橡皮膜相当于膈肌收缩,膈顶下降,胸廓的上下径增大,气球胀大即肺扩大,气体入肺,吸气;上推橡皮膜相当于膈肌舒张,膈顶上升,胸廓上下径缩小,气球回 缩即肺回缩,气体出肺,呼气。
【例5】(哈尔滨)下表是某学习小组测量的明明同学的胸围长度,明明同学的胸围差是()。
状态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静 吸气时的胸围 82 cm 82 cm 83 cm
平静呼气时的胸围 80 cm 80 cm 81 cm
深吸气时的胸围 90 cm 90.5 cm 91 cm
深呼气时的胸围 78 cm 78.2 cm 77.4 cm
A.13.6 cmB.12.3 cm C.12.6 cm D.2 cm
解析:
A × 胸围差是指尽力吸气再尽力呼气时,两次胸围长度之间的差值。应在同一位置测量三次,并计算三次结果的平均值。
B ×
C √
D ×
答案:C
【例6】下图是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两瓶内均装入澄清的石灰水,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吹气和吸气均选择弯管,在实验时,应向甲瓶________,向乙瓶________。
(2)经向两瓶内分别吹气、吸气后,石灰水明显变浑浊的是________瓶。
(3)在本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________瓶。
解析:
(1) 甲瓶的弯管通向石灰水,只能吹气;乙瓶的弯管在瓶中,可以吸气 。
(2) 通入甲瓶的是呼出气体,其中含较多的二氧化碳。
(3) 乙瓶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答案:(1)吹气吸气(2)甲(3)乙
【例7】下图为呼吸运动与膈的运动关系模型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1代表__________,2代表__________,3代表__________,4代表__________。
(2)A图表示__________动作,B图表示__________动作。
解析:
(1) 模型中玻璃管代表气管和支气管,气球代表肺,烧瓶代表胸廓,橡皮膜代表膈肌。
(2) A图中橡皮膜回缩,使胸廓缩小,肺回缩,表示呼气;B图中橡皮膜伸长,胸廓扩大,肺扩张,表示吸气。
答案: (1)气管肺胸廓膈(2)呼气 吸气
8.吸入气、呼出气和肺泡气
气体成分 吸入气/% 呼出气/% 肺泡气/%
氧气 20.97 16.4 14.3
二氧化碳 0.03 4.1 5.6
氮气 79.00 79.5 80.1
合计 100.00 100.00 100.00
(1)吸入气。
吸入气中,二氧化碳的容积仅占气体总容积的万分之三。
(2)呼出气。
由肺内呼出的气体,其气体种类与吸入的气体相同,但各种气体的容积百分比已经改变,主要是氧气减少而二氧化碳增加。
(3)肺泡气。
肺泡气中气体种类和吸入气相同,但二氧化碳却占5.6%,同时氧气含量减少。这表明氧气被消耗,同时产生了二氧化碳。
呼出气与肺泡气不同,实际上是呼吸道内存留的气体和肺泡气混合的结果。
【例8】呼出气与吸入气相比,呼出气中含 有较多的二氧化碳,那么,这些二氧化碳最终来自人体的哪些结构?()
A.肺泡 B.呼吸道
C.组织细胞 D.心脏
解析:
A × 在人体的组织细胞中,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成二氧化碳、水等物质,并释放能量。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肺泡处,经过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扩散进入肺泡,再通过肺通气排出体外。所以,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最终来自组织细胞。
B ×
C √
D ×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