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修房子时要把很多瓦从地面运到房顶应该使用哪一种简单的机械
轮 轴 课是按照“问题——实验——思考——结论——应用”的思路编写的。课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轮轴。这是本课的引入。课文以汽车方向盘为例,说明轮轴是由轮和轴两部分构成的,并可启发学生想到轮轴可能有省力的作用。 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认识轮轴的作用。关于轮轴的作用,本课重点指导学生认识在轮带动轴时的作用,而且仅是在省力方面的作用。关于省距离还是费距离,以及在轴带动轮的情况下的作用,为降低教学难度,本课不涉及。这部分内容分为两层: 1.通过实验,认识轮轴有省力的作用。这个实验应在教师指导下,分步进行操作。通过实验要求学生明确:在轮轴实验装置上,哪部分是轮,哪部分是轴;在用轮带动轴转动、提取重物时,怎样操作;怎样测定拉力的大小;怎样判断是省力还是费力。在实验时,也要像做滑轮的实验那样,把提起的重物稳定在一定高度时再观察用了多少力。通过实验,期望学生能总结出:轮轴有省力的作用。 2.通过实验,进一步认识轮轴的作用:在轴粗细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要用对比实验的方法。为此,实验2用的轮轴与实验1用的轮轴必须形成明显对比,轴的直径相同,轮的直径要有明显的不同(1.5:1或2:1)。另外,由于有了实验1的基础,实验2应尽可能让学生独立操作,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第三部分指导学生认识轮轴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这部分内容分为三层: 1.认识比较明显的轮轴,例如圆形的自来水龙头、门的把手、轮船舵轮等。 2.认识变形的轮轴,例如扳子、螺丝刀、给钟表上弦用的旋钮、手摇削铅笔刀等。这层教学内容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分析它们是否应用了轮轴原理,哪部分相当于轮,哪部分相当于轴。通过这层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对轮轴这种简单机械有更全面的认识。 3.研究怎样能比较省力地把钉圈拧进木头里。方法是:先把钉圈拧进木头里一点,使其能立在木头上;然后在钉圈上部的圆圈里横着穿进一根长钉子(或螺丝刀),手握长钉子,转动。此时,长钉子相当于轮的直径,钉圈螺丝处相当于轴,轮大于轴,就可以比较省力地把钉圈拧进木头里。这项内容应让学生实际操作,这样不但能使学生亲自体会轮轴的作用,而且能使他们学到一种有实用价值的劳动技能。 关于轮轴的应用,教学时还可以根据当地实际和教具准备的情况,补充或替换一些内容。 二、目的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轮轴的作用,以及轮轴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说明轮轴有省力作用的实验。 3.渗透科学自然观——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支架、轮轴实验装置(2个,轴粗细相同,轮大小不同)、钩码、测力计、木板、钉圈(如课本52页下图)、大钉子。 2.演示材料——自来水龙头(轮的部分分别是圆形的和直棍形的两种)、扳子、螺丝刀等。 3.挂图或投影片——轮轴的应用(辘轳、轮船舵轮、管道闸门、门的把手、摇把儿等。)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提问:在前两节课,我们认识了杠杆和滑轮两种简单机械。下面,我来提两个问题: (1)使用杠杆时,怎样才能省力? (2)滑轮有几种?各有什么作用? 2.谈话: (1)你坐汽车的时候,注意过司机怎样让汽车向左、右转弯吗? (2)关于这件事,你有什么问题?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轮轴的构造 (1)讲解: 一辆汽车重几吨甚至十几吨,为什么司机轻轻转动方向盘,就能使汽车听话地向左、右转弯呢?秘密就在方向盘上。 (出示汽车方向盘图,或看课本中的插图。) 原来,汽车方向盘也是一种简单机械。这种简单机械由一个大轮和一个轴组成,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在轮上用力,带动轴转动。这种简单机械叫做轮轴。 (2)提问: ①汽车方向盘属于什么机械? ②轮轴由哪几部分组成? 2.指导学生认识轮轴有省力的作用 (1)讨论:轻轻转动方向盘就能操纵整个汽车转弯。由此推想轮轴可能有什么作用? (2)讲解:轮轴是否真的有省力作用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每组都有两个用木板做成的轮轴实验装置,一大一小。为了实验需要,轴很短,在轴的中间有一个孔,利用这个孔可以把轮轴挂在支架上;在轮和轴的边缘有浅槽,在槽里分别钉有一根细线,在线的下端有一个铁丝钩。实验的步骤是: ①将比较小的那个轮轴挂在支架上。把轮上的细绳沿顺时针方向绕在轮边的槽内(演示),把轴上的细绳沿逆时针方向绕在轴边的槽内(演示)。 ②通过测力计提起2个钩码,观察用多少力。 ③把2个钩码挂在连着轴的绳的下面,把测力计挂在连着轮的绳的下面。 ④通过测力计拉动轮,带动轴转动,将钩码提起,稳定在一定高度,观察用多少力? (3)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用了多少力?与不用轮轴、直接把重物提起时用的力相比,是省力还是费力? (5)讨论:这说明轮轴有什么作用? (6)教师小结:以上实验说明轮轴确实有省力作用。这就是说,在轮上加一个比较小的力,在轴上会有比较大的力;或者说,要使轴上承载一个比较大的力时,在轮上用一个比较小的力就行。 (7)指导学生填写这部分内容的空白:轮轴有省力的作用。 3.指导学生认识轮轴省力多少与轮大小的关系 (l)讲述:下面,我们再来用另外一个轮轴做一次实验。 (2)观察:这两个轮轴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3)讲解:把这个比较大的轮轴挂在支架上,按照上面实验的方法,仍然提起那2个钩码,观察用多少力? (4)分组实验。 (5)汇报实验结果。 (6)讨论: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什么? (7)教师小结:实验结果表明,用轮轴提取重物,在轴粗细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8)指导学生填写这部分内容的空白。 4.指导学生认识轮轴的应用 (1)谈话:在生产和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轮轴?有什么作用? (2)讨论: (出示实物——轮是圆形的自来水龙头。) ①自来水龙头是不是轮轴?哪部分是轮?哪部分是轴?轮有什么作用?你看到的自来水龙头的轮大小相同吗?这是为什么? ②还有哪些装置像这种自来水龙头? (出示实物——轮是直棍形的自来水龙头。) ③这种自来水龙头是不是轮轴?哪部分是轮?为什么? ④还有哪些装置像这种自来水龙头? (出示实物——扳子。) ⑤这是什么?它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用手拧不动的螺丝帽,用扳子能拧下来?扳子应用了什么原理?它的哪部分相当于轮,哪部分相当于轴?各种扳子的把儿长短相同吗?什么时候用长把儿的扳子? ⑥还有哪些装置像扳子? (出示挂图或投影片——辘轳。) ⑦这是什么?它是干什么用的?为什么要用辘轳提水?它应用了什么原理?哪部分相当于轮?为什么? ⑧还有哪些装置是安装摇把儿的?它们有什么作用?(3)讲解:人们掌握了轮轴的规律,就能根据需要造出各种各样的轮轴类的工具,使工作更省力。 巩固应用 1.讲述: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简单机械——轮轴的作用。 2.提问: (1)轮轴有什么作用? (2)使用轮轴时,怎样能更省力? 3.操作:每组有一块木板和一个钉圈,请你把这个钉圈拧进木板里。想一想,怎样拧能更省力?(学生操作后,请学生汇报用的什么方法?应用了什么原理?) 布置作业 1.观察:在生产和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轮轴? 2.思考:拧螺丝钉时为什么用螺丝刀比较省力?螺丝刀的把儿为什么粗细不同? 五、课后小记 相关资源 加到收藏夹 添加相关资源 首页>>学科资源栏目>>学科教学资源>>小学自然>>教案集萃>>第十一册 斜面参考教案 加到收藏夹 添加相关资源 斜 面 一、课文说明 本课继14、15、16课之后,指导学生认识第四种简单机械——斜面;在能力培养方面,属于“实验能力”的系列。 本课是按照“问题——实验——结论——应用”的思路编写的。课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斜面。这部分内容分为两层: 1.提出问题:为什么搬运工人往高处运重物时,常斜搭一块木板,沿木板把重物推上去。这是本课的引入。 2.讲解:这样斜搭的木板也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叫做斜面。 第二部分指导学生认识斜面的作用。这部分内容分为两层: 1.通过实验,认识斜面有省力作用。这个实验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分步操作。在实验原理和方法方面,有以下几点应向学生说明:(1)沿斜面向上拉重物是否省力,要与垂直提起重物时用的力相比较才能知道;(2)用表面光滑的木板搭斜面,用能滚动的圆木作重物,是为了减小重物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3)尽可能拉着重物匀速向上运动,在这种状态下测定拉力的大小。通过实验,可以知道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2.通过实验,进一步认识斜面的作用:斜面越平缓(即坡度越小)越省力。为了使斜面变平缓,可以在实验1支撑斜面的木块上,搭一块较长的木板。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再换一块更长的木板(使斜面坡度更平缓)进行实验,这样能更好地说明斜面越平缓越省力。这个实验应尽可能让学生独立完成。 第三部分指导学生认识斜面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这部分内容分为三层: 1.明显的斜面,例如桥梁的引桥、斧头、劈等。其中引桥的作用更明显,斧头、劈的作用需作些解释。 2.盘山公路。这是一种变形的斜面,通过把路弯来弯去,将上山的路拉得更长,斜面更平缓,从而使汽车上山时更省力。 3.螺丝钉。如果把螺丝钉的螺纹展开,可以看到螺纹与钉子构成一个斜面。将螺丝钉沿着螺纹拧进木头里,实际是沿着斜面将它拧进去的,所以比直接将钉子钉进去要省力。这是本课选讲内容。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使学生对斜面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二、目的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简单机械——斜面的作用,以及斜面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说明斜面有省力作用的实验。 3.渗透科学自然观——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认识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木板2块(宽窄、薄厚相同,表面光滑,一块长30厘米,另一块长40厘米~45厘米)、木块(宽与木板宽相同,高12厘米~15厘米)、圆木(长与木板宽度相近,用粗铁丝作轴,可以拉着滚动)、测力计。 2.演示材料——劈、斧头、螺丝钉模型(剪一块三角形的纸,沿斜边画一条宽2毫米的红线,将三角形的纸红边向外缠在一支铅笔上,用胶带固定。) 3.挂图或投影片——引桥比较长的大桥、盘山公路、盘旋的楼梯等。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提问: (1)要撬动一个大木箱,应该使用什么工具?它属于什么简单机械?怎样才能更省力? (2)要拧动一个大螺丝帽,应该使用什么工具?它属于什么简单机械?怎样才能更省力? (3)在修房子的时候,要把很多瓦、泥从地面运到房顶,应该使用什么工具既省力又方便? 2.谈话:要把一大桶油从地面运到汽车上,怎样做比较省力?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简单机械——斜面 讲解: 要把一大桶油从地面运到汽车上,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其中有一种既简单又省力的方法,是从地面到车厢斜着搭一块木板,把油桶沿着倾斜的木板推上去。 一块木板,当把它从低处到高处搭成一个倾斜的平面,并沿着它向上搬运物体时,它就成为一种简单的机械——斜面。(板书课题) 2.指导学生认识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l)讨论:一大桶油很重,一个人搬不动;可是沿着斜面,一个人就能把它推上汽车。这说明斜面有什么作用?(省力) (2)讲解:斜面是不是有省力的作用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实验的方法是: ①每组都有一个木块和两块木板。把木块立在桌上,好比汽车的高度;将比较短的那块木板(光面朝上),一头支在桌面上,另一头架在木块上,使其成为一个斜面。 ②每组还有一个中间带轴的、能拉着滚动的圆木。用测力计把它提起,观察用多少力? ③把滚动的圆木放在斜面下端,通过测力计拉着它沿斜面向上滚动,速度要慢、匀,观察用多少力? (4)汇报实验结果: ①将圆木沿斜面向上拉用多少力? ②与不用斜面、直接将圆木提起用的力相比,是省力还是费力? (5)讨论:这说明斜面有什么作用? (6)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知道,斜面这种简单机械确实有省力的作用。 (7)指导学生填写这部分内容的结论。 3.指导学生认识斜面坡度与省力多少的关系 (l)讨论: ①在利用斜面搬运重物时,应该选用什么样的木板? ②如果有两块木板,一长一短,一样结实,都能从地面搭到汽车车厢,你选用哪块木板?为什么? (2)讲述:为了弄清用长短不同的木板搭成的斜面作用有什么不同,我们再来做一次实验。实验的方法是: ①还用实验1用过的那个木块支着,换用那块长的木板搭一个斜面。 ②把圆木沿着这个长斜面拉上去(拉的时候仍然要使圆木滚动的速度慢、匀),观察用多少力。 (3)分组实验。 (4)汇报实验结果: ①用了多少力? ②与沿着短木板搭成的斜面向上拉时用的力相比,是大了还是小了? (5)讨论: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什么?(沿着长木板搭成的斜面向上拉更省力。) (6)讲述:为什么沿着长木板搭成的斜面向上拉重物更省力呢?让我们再来观察这两种斜面有什么不同。请单数组(第1、3、5组)的同学把斜面改回用短木板搭的。我们比一比,这两个斜面除了长短不同外,还有什么不同? (7)汇报观察结果。(用长木板搭的斜面比用短木板搭的斜面坡度平缓。) (8)教师小结:当高度相同时,斜面越长坡度越平缓,坡度越平缓越省力。简单说,斜面越平缓越省力。 (9)指导学生填写这个问题的结论:斜面越平缓越省力。 (10)提问: ①斜面有什么作用? ②什么样的斜面更省力? ③斜面高度不变,怎样使斜面更平缓? 4.指导学生认识斜面在实际中的应用 (1) 讨论: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 (2)认识桥梁引桥、台阶、盘山公路的原理(出示大桥图。) ①谈话:江河上的大桥、公路上的立交桥,为了使大船、车辆能从桥下通过,通常桥面都修得很高。地面的车辆怎样爬上那么高的桥面呢?利用了什么原理? ②讲解:为了使地面的车辆能爬上高高的桥面,一般都要在桥的两头修建成斜面状的引桥。 ③讨论: 如果桥面很高,又要使汽车能比较省力地开上去,修桥时应注意什么?(把引桥修得长一些,坡度缓一些。) (出示台阶图。) 人要从地面登上一个高台,怎样走比较省力?为什么沿台阶向上登比较省力?(台阶是变形的斜面。) (出示盘山公路图。) 在山区,汽车是怎样从山脚开上山顶的?为什么盘山公路要在山腰上绕来绕去?这是利用了什么原理?(高度一定,斜面越长,坡度越平缓,越省力。) (3)认识劈、斧头等工具 ①讲述:有些工具也利用了斜面原理。 (出示劈。) ②谈话:这是什么?人们用它干什么?它的形状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做成这种形状? ③讲解:这个工具叫劈,是用来劈大木头的。人们在劈大木头时,不可能直接把木头劈开,而是先把劈钉进木头里,然后用锤子砸劈的上部,使劈从薄刃开始,沿着两边的斜面,逐渐砸进木头里去,从而使劈口越来越大,直到把木头劈开。这样劈木头比较省力。 ④讨论:还有哪些工具像劈一样,利用了斜面的原理?(斧头、凿子等) (4)认识螺丝钉原理 ①讨论: 要把一根粗大的钉子钉进木头里,需要用很大的力;可是把一个同样大的螺丝钉拧进木头里,用的力就比较小。这是怎么回事? 螺丝钉与普通的钉子有什么不同? 使螺丝钉进入木头和使钉子进入木头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由此推想:将螺丝钉拧进木头里比较省力,可能与什么有关系? ②讲解:将螺丝钉拧进木头里比较省力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拧螺丝钉的螺丝刀应用了轮轴原理,另一方面与螺丝钉本身的构造有关系。 (出示螺丝钉模型。) ③观察: 这是一个螺丝钉模型。在这个螺丝钉模型上,红色的线表示什么?(螺纹) 下面,我们把螺丝钉的螺纹展开。(演示)你有什么发现? ④讨论:根据以上发现,你有什么想法? ⑤讲解:将螺丝钉的螺纹展开,螺纹与钉长构成一个斜面。我们将螺丝钉沿螺纹往木头里拧时,实际是沿着斜面往里拧的,所以比较省力。 (5)总结:斜面的用处还有很多。人们了解了斜面的作用,将它广泛应用到生产和生活实际中,就可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 巩固应用 1.讲述: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简单机械——斜面的作用。 2.提问: (1)斜面有什么作用? (2)斜面省力多少与什么有关系? 布置作业 1.观察:汽车在换轮胎时,是用什么工具把汽车顶起来的?想一想,它怎么能有那么大的力量? 2.思考:有一座很高的塔,要修建一个能登上塔顶的梯子,要求梯子既容易攀登又占地面积小,应该怎样修? 五、课后小记 相关资源 加到收藏夹 添加相关资源 首页>>学科资源栏目>>学科教学资源>>小学自然>>教案集萃>>第十一册 机器参考教案 加到收藏夹 添加相关资源
❷ 五年级下科学实验(pep版)
1、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
一、实验目的:杠杆尺实验
二、实验要求:说明杠杆三点,验证杠杆作用。
三、实验器材:铁架台、杠杆尺、钩码。(或简单机械实验盒)。
四、操作步骤: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照下图组装。
3、分别改变力点到支点,重点到支点的距离,实验什么情况省力?什么情况费力?什么情况不省力也不费力。
4、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5、把实验结果填入表中。
阻力点 动力点
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 钩码(个) 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 钩码(个)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方法4
方法5
方法6
注意:
A、认真调整杠杆尺平衡。
B、 实验时不要用测力计进行杠杆尺实验,应改用钩码进行,这样可获得比较准确的结果。
2、天平的使用
一、实验题目:怎样使用天平
二、实验要求:怎样使用天平
三、实验器材:天平
四、操作步骤:
1、取出天平放在桌面上,在盘中各放上一张大小相同的纸,旋转调节螺丝使指针指向0位。
2、在左侧盘中纸上放上所要称的物体。
3、用镊子夹出砝码放右侧盘的纸上。
4、增减砝码的数量,直至天平平衡。(还可以使用游码调节)
5、计算砝码及游码总量并记录。
6、依次取下天平盘中的砝码和物体。整理好天平。将天平和砝码放回盒中。
3、定滑轮实验。
一、实验题目:定滑轮实验。
二、实验要求:验证定滑轮作用。
三、实验器材:铁架台、定滑轮、钩码、线绳。(或简单机械实验盒)。
四、操作步骤:
1、 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将铁架台、定滑轮、钩码、线绳按下图组装好实验装置。
3、手拽线绳,通过定滑轮提起重物,研究定滑轮能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4、用钩码代替手拽绳的拉力。试试通过定滑轮,用多大力才能提起重物?研究定滑轮省不省力。
5、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注意:
做定滑轮能不能省力的实验时,要用钩码,最好不用弹簧称。
4、动滑轮实验。
一、实验题目:动滑轮实验。
二、实验要求:验证动滑轮作用。
三、实验器材:铁架台、动滑轮、线绳、弹簧称、重物。(或简单机械实验盒)。
四、操作步骤: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用弹簧称称出重物的重量,记录在纸上。
3、将铁架台、动滑轮、线绳、弹簧称、重物按下图要求组装好。
4、用手通过动滑轮提起重物,研究有没有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
5、通过弹簧称、动滑轮提起重物,研究省力还是费力,根据是什么。
6、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注意:
A、实验时手应垂直上提。
B、 可设法减小动滑轮阻力。
C、尽力加大重物的重量,可以使省力接近一半。
5、滑轮组实验
一、实验题目:滑轮组实验。
二、实验要求:验证滑轮组作用。
三、实验器材:铁架台、动滑轮、定滑轮、线绳、弹簧称、重物。(或简单机械实验盒)。
四、操作步骤: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 用弹簧称直接称出重物重量。
3、照下图组装。
4、用手通过滑轮组将重物提起,研究能不能改变用力方向,根据是什么。
5、通过弹簧称、滑轮组将重物提起,研究能不能省力,根据是什么。
6、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注意:
A、可设法减少滑轮组的阻力。
B、 测力时,弹簧称可垂直向下,斜向一方,也可向侧面水平拉出,上列各个方向,都不会影响测试结果。
C、实验时,弹簧秤应倒用,即挂钩在上,提环在下。
6、轮轴实验
一、实验题目:轮轴实验。
二、实验要求:验证轮轴作用。
三、实验器材:铁架台、轮轴、短线、长线、钩码、弹簧称。(或简单机械实验盒)。
四、操作步骤: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用弹簧称测出重物重量。
3、照下图组装。
4、实验时可用钩码,也可用弹簧称,测得省力情况。
5、将轮换成大轮,再按上述要求进行实验。
6、通过比较两次测定,认识到轴不变,轮越大越省力。
7、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注意:
A、可设法减小轮轴阻力。
B、 若用弹簧秤测力,应倒用。即钩在上,环在下,竖直向下拉动。
C、没有弹簧称时可改用钩码来测力。
7、齿轮实验
一、实验题目:齿轮的作用
二、实验要求:齿轮的作用
三、实验器材:厚纸板、图钉、剪刀、木板等。
四、操作步骤:
1、制作齿轮。用厚纸板制作大小两个齿轮,大齿轮20齿,小齿轮10齿。
2、将两个齿轮用图钉通过中心孔固定在木板上,让两个齿轮的齿相互咬合。
3、转动大齿轮看小齿轮有什么现象发生。
4、转动小齿轮看大齿轮有什么现象发生。
5、把现象记录下来。
记录:1、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时,大齿轮向()转()圈,小齿轮向()转()圈,可以()小齿轮的工作速度。
2、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时,小齿轮向()转()圈,大齿轮向()转()圈,可以()大齿轮的工作速度。
3、齿轮传动可以有()的作用。
8、研究斜面的作用
一、实验题目:斜面实验。
二、实验要求:验证斜面作用。
三、实验器材:圆木(长10厘米)、铁丝、测力计、长木板(长50厘米)、方木块。
四、操作步骤: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照下图组装。
3、用铁丝做轴,使圆木能绕轴转动。
4、通过测力计将圆木提起,用多少力,记录在纸上。
5、在桌面立一木块,从桌面到木块斜搭一块光滑的木板。通过测力计沿斜面上拉,用多少力。
6、分析比较,使用斜面省力。
7、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9、帮助植物繁殖
一、实验题目:帮助植物繁殖。
二、实验要求:帮助植物繁殖。
三、实验器材:植物枝条(月季枝条、柳枝、杨枝)、小刀、小木箱或花盆、土、喷壶。
四、操作步骤:
1、将土放在木箱或花盆中,在土中挖一个洞,深度为插条长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2、选取有2-3个芽的月季(或柳、杨)枝条,用刀在节下削平,不要剥掉茎上的刺。
3、将削平的枝条插入挖好的洞中。
4、用手指轻轻按实插条的基部,用细孔喷壶喷洒足够的水,使土保持湿润。
10、模拟化石的形成
一、实验题目:模拟化石的形成
二、实验要求:模拟化石的形成
三、实验器材:沙子、熟石膏(或黏土或水泥)、纸盒、生物材料(贝壳、核桃、鱼骨等)、一个碗、肥皂水。
四、操作步骤:
1、将沙子、熟石膏(或黏土或水泥)和水,在碗里混合,搅拌成糊状。
2、向纸盒中倒入一半石膏混合物(将剩余的石膏混合物封好,防止变硬),将涂抹过肥皂水的生物材料部分压入纸盒内的石膏混合物国。
3、晾至微干时,再涂上一层肥皂水,并将剩余的石膏混合物全部倒入盒中,将生物材料全部掩埋。
4、待石膏混合物全部干燥后,去掉外面的纸盒,敲开石膏混合物,看看自己的“化石”做得怎么样。
11、自然力量对山脉的影响(一)
一、实验题目:温度对玻璃的影响
二、实验要求:温度对玻璃的影响
三、实验器材:玻璃、酒精灯、试管夹、护目镜、冷水。
四、操作步骤:
1、取一块玻璃,仔细观察玻璃的表面,并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2、用试管夹夹住玻璃,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3、加热一段时间后,把玻璃迅速放在冷水中。
4、重复以上过程3次,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
注意:将玻璃放入冷水中时要小心,不要被破碎的玻璃伤着。
12、自然力量对山脉的影响(二)
一、实验题目:冰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二、实验要求:冰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三、实验器材:气球、纸盒、熟石膏、水、小木棒。
四、操作步骤:
1、用水填充一个小气球,直到像乒乓球一样大,扎紧后,把它放在纸盒中。
2、往纸盒中倒入一些糊状的熟石膏(熟石膏与水的混合物),用小木棒把充满水的气球推到熟石膏1下面厘米处,取出木棒。
3、放置一段时间,待熟石膏变硬时,从盒中取出,观察熟石膏的变化。
4、把熟石膏模型放置在冰箱的冷冻室,24小时后取出,仔细观察其变化。
5、待冷冻的熟石膏恢复到室温时,看看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13、沙洲的形成
一、实验题目:沙洲的形成
二、实验要求:沙洲的形成
三、实验器材:喷壶、沙土、各种大小的石子、2个托盘、报纸。
四、操作步骤:
1、先用土壤制作一个带有丘陵的自然景观。
2、用喷壶模拟“下雨”,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14、卵石的形成
一、实验题目:验证磨圆作用实验。
二、实验要求:了解水流冲击及相互碰撞对岩石的磨圆作用。
三、实验器材:粉笔、广口瓶、水。
四、操作步骤: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取白色粉笔三、四根,掰成约长10毫米的许多粉笔头。
3、将粉笔头放入广口瓶中,装上水,盖好。
4、用力摇动,磨圆后捞出观察。
5、研究为什么被磨圆了。
6、想一想自然界的岩石碎块变圆的原因是什么。
7、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注意:
瓶中只灌1/3的水。
15、自制钟乳石
一、实验题目:自制钟乳石
二、实验要求:自制钟乳石
三、实验器材:曲别针、线绳、两只烧杯或玻璃瓶、一个碟子、苏打晶体、水。
四、操作步骤:
1、分别向两只烧杯中注入半杯水。然后逐渐倒入尽可能多的苏打晶体,直至溶液不能再溶解晶体为止。
2、将线绳打一个结,并将线绳放在溶液中浸泡。然后把线绳两端分别浸在两个烧杯中,把碟子放在两只烧杯中间,用曲别针把线绳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上。
3、坚持观察4天,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
16、开采一个“矿”
一、实验题目:开采一个“矿”
二、实验要求:开采一个“矿”
三、实验器材:几种矿物、天平、信封、熟石膏混合物、锤子、棉布、泡沫塑料杯。
四、操作步骤:
1、设想自己小组是一个矿业公司,将要去开采金属矿产,给自己的矿业公司起个名字。
2、选取2-3种不同的矿物,各取一小块,分别称量其质量,并将矿物名称和质量记录在纸条上。将纸条放进一个信封,并在信封上写下本组矿业公司的名字,交给老师。
3、在泡沫塑料杯里倒入一层熟石膏混合物,加入一种矿物,再加一层熟石膏混合物,在熟石膏混合物上再放另一种矿物,做成“矿石体”。
4、把“矿石体”放置24小时使它坚固。并从杯中取出。在“矿石体”上写下本组矿业公司的名字,与其他小组的“矿石体”放在一起。
5、取出其他“矿业公司”的“矿石体”,想办法把“矿物”开采出来,并称量其质量。
17、煤的分离实验
一、实验题目:煤的分离实验
二、实验要求:煤的分离实验
三、实验器材:酒精灯、试管、带玻璃管的试管塞、棉花、煤。
四、操作步骤:
1、在试管内装入一定量的纯净煤,在试管口放点棉花,用带玻璃管的试管塞将试管口塞住。
2、在酒精灯上加热试管,直到试管里的煤发红。
3、把点燃的火柴放在玻璃管口处,观察发生的现象。
❸ 轮轴的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轮轴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轮轴进一步认识滑轮。
2、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及在我们日常中生活中的使用。
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教学用具:铁架台、滑轮、钩码、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利用挂图让学生了解在码头,那些庞大的货物是怎样被装上船和运上岸的。
(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并指名表述说出自己的看法)
二、研究旗杆顶部的轮子
1、引导学生观察国旗台的旗杆顶(或回忆长旗仪式),想一想为什么轻轻一拉绳,旗帜就能长那么高。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旗杆顶有一个轮子)
2、结合导入新课的内容让学生头脑中的问题逐渐清晰。
并通过引导学生把思考的焦点凝到了那个轮子上。
3、认识定滑轮的定义。 P10
4、实验操作了解定滑轮的作用:
(1)试试,当我们向下拉动绳子时,挂有旗子的那部分绳子会怎样运动?
(2)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5、仔细体会利用定滑轮后有什么不同?
(指名学生发言,把探讨内容引到省力上)
1、可以用挂秤实际测试。
三、会移动的轮子。
1、认识动滑轮的下义。
2、讨论动滑轮在生活中主要在那些地方得到使用。
3、比较动、定滑轮有什么不同。
四、拓展训练
如果说定滑轮也是一处杠杆,能找到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吗?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
2、过程和方法:通过在轴不变、轮变大的轮轴上挂重物的实验分析,认识轮越大越省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科学研究活动中能够与同学合作,积极参与实验、分析和调查。
【教学重点】 经历探究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的规律过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轮轴省力原理。
【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
事先放抽屉:每组螺丝刀2把;事先下:轮轴研究记录表;
第一次领:水2瓶;(毛巾)
第二次领:小轮轴1个,支架1个、钩码1盒(注意打结、每盒放8个);
第三次领:大轮圈1个。
老师材料:螺丝刀、学生材料一份、课件、演示台、水龙头。
材料放置:
【教学过程】
一、了解构造:
1、(出示水龙头)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样东西,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现在水龙头是关着的,谁能上来将它拧开呢?你来试一试!
2、看来是很难将它拧开!老师再给你一样东西,把它们组合在一起,请你再来试一试!
4、(学生演示)哟!很容易就拧开了!与刚才相比,你有什么感觉呀?
5、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仔细观察一下水龙头上面的这个装置,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每部分分别有什么特点?(课件出示水龙头,点击出示:轮和轴)
6、归纳:(课件点击出示)我们把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7、在刚才的试验中,我们直接去拧轴,很难把水龙头拧开,但加上轮以后就很轻松了。看来轮轴里的学问还真不少,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轮轴的秘密。板书:轮轴的秘密
二、玩螺丝刀:
( 教师投影出示螺丝刀)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螺丝刀是轮轴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课件点击出现轮和轴)
(一)“比谁力气大”游戏
1、让我们来玩一玩螺丝刀吧!老师已经为每组准备了两把螺丝刀,请同学们以两人为一组,一个握住轮,一个握住轴,向相反的方向用力,比一比谁能取得胜利?比完后交换一下握的位置再比一比!(教师示范)开始吧!
2、交流:在玩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吗?(握在轮上轻松取胜)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二)“吊水瓶”游戏
1、我们还是继续来玩其他的游戏吧!我们用螺丝刀这个轮轴来吊起这瓶水,怎么玩呢?老师向大家介绍三种玩法!(出示课件)(边讲边演示):
第一种玩法是把水系在螺丝刀的轴上,转动轮,把水吊起来。
第二种玩法是把水系在轮上,转动轴,把水吊起来。
第三种玩法还是把水系在轴上,在轮上用一块毛巾包起来,看老师是怎样裹毛巾的。
转动这个裹有毛巾的轮,把水吊起来;会玩吗?(演示叠毛巾的过程)
2、那么你觉得玩的时候应注意哪些问题?
渗透握稳的方法:我们可以把系有水的一头放在桌面上,再转动,这样比较稳;渗透系线的方法:先留出一个线头,绕几圈把线头压住,这样系得比较牢!
老师还要作一个提醒:每位同学每种玩法都要玩一次!清楚了吗?
下面请各组材料员上台领取材料!
3、提醒:完成前面两种玩法的上来领取毛巾!
4、我看同学们都完成的差不多了!请把材料放中间,我们来交流一下!在玩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吗?我们来给三种玩法从省力到费力来排排队!看来第一种玩法比第二种要省力多了。我们感受到把力用在轮上比较省力,把力用在轴上很费力,而在轮上加上毛巾,我们就会感到非常省力!(引导得出:转动轮省力,转动轴费力;)板书:省力、费力
三、轮轴原理研究:
1、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轮轴!(课件出示)老师这里有一个轮轴,你知道它哪部分是轮?哪部分是轴吗?
2、(实物出示)我们就借用这个轮轴来进一步研究。现在老师要在这个轮轴的轮和轴上分别吊一个钩码。为了使防止钩码掉到地上,可将轮轴朝向盒子的内部!我请一位同学来帮忙!我先拿出系有线的钩码,把线头放进轮上的凹口中,在轮上绕几圈把头压住。接着用同样的方法在轴上再挂上一个方向相反的钩码。如果现在老师把手放掉,你能推测一下轮上和轴上的钩码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为什么?
3、同学们想自己来试一试吗?请各组材料员上台领取材料!
4、师生交流:都有结果了吗?(轮上的钩码往下掉、轴上的钩码往上升)同学们能不能把轮轴左右两边调平衡呢?开始吧!请各组记录员及时做好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5、已经调平衡的小组请把材料放中间坐好了,还没完成的小组因为时间关系也请停下来坐好了。现在老师要为这个轮轴加上一个轮圈,组合成一个新的轮轴,这个轮轴与刚才的轮轴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轮变大了,轴是一样的)如果老师还在这个轮轴的轮上挂一个钩码,同学们还能把这个轮轴调平衡吗?请各组材料员上台领取材料!请记录员及时做好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6、都完成了吗?请同学们把材料放中间,我们来交流一下。
在轮没有扩大前,轮上挂一个钩码能与轴上的几个钩码保持平衡?轮上挂两个钩码能与轴上的几个钩码保持平衡?从这些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
轮扩大后,轮上挂一个钩码能与轴上的几个钩码保持平衡?轮上挂两个钩码能与轴上的几个钩码保持平衡?
教师出示表格,板书学生汇报的数据。并追问:你们的结果能一样吗?从这些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发现的。得出:轴不变,轮越大越省力。
板书:轴不变
越大越省力
7、如果老师再将这个轮轴的轮扩大,在轮上还是挂一个钩码,你能猜一下这个轴上需要挂几个钩码才能保持两边的平衡?(肯定不止3个,因为轮扩大了)
四、拓展整理:
1、现在谁能告诉大家,刚才在轮上加上毛巾为什么会感到很省力?
2、老师心中一直有个疑问:我们都知道汽车是很重的`,而驾驶员却能很轻松的转动汽车的轮子,他靠的是什么呢?(课件出示图片)方向盘是轮轴码?
3、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轮轴?同学们可以交流一下!
4、课件交互分析:圆轮的自来水龙头、一字型的自来水龙头、门锁把手等。
(其实生活中的很多轮轴的轮,为了使用的方便都变形了,但不管怎样,他们的运动方式一般都是转动的。)
5、总结:生活当中的轮轴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找一找,并思考
这些轮轴帮我们解决了哪些问题?(下课)
6、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面请各小组整理材料,请材料员把轮轴盒和钩码放到( );请组长把水瓶放到();请汇报员把螺丝刀和毛巾放到( );请记录员把记录表交给我!
板书: 轮轴的秘密
轴不变 (越大越) 省力
费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能够省力,轮越大越省力;在轴上用力费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大小差别更大的轮轴上挂重物的实验分析,认识轮越大越省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发展研究简单机械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了解轮轴作用和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教学难点】 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教学准备】 大螺丝刀1把、阀门式水龙头一个;每组钩码1盒、2段棉线、1个铁架台、1个大轮、1个小轮、一个轴(简易机械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水龙头是我们每家每户都有的一种工具,他能有效控制水的流量。我请一位同学来拧开这个水龙头;(出示阀门式水龙头)
出示水龙头图片,并指出轴、轮所在位置;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二、轮轴作用的研究
1、设计家在设计水龙头的时候都是有一定目的的,那么水龙头上的轮有什么作用呢?(学生尝试回答)
2、请学生尝试拧开去掉轮的水龙头,然后说一说轮的作用。
3、用一个轮轴装置来研究轮轴的作用。
实验操作:
(1)把一些大小不同的轮和轴分别固定在一起,安装在支架上,在轮和轴的凹槽内装上棉线,把钩码分别挂在轮和轴上,试试看,能发现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书本P10),这里主要培养学生的协同分工能力。
4、小组成员汇报数据,并进行交流和思考,发现了什么规律?(挂在轮上
的钩码更少,证明在轮上用力能省力)
5、轮轴作用的运用(小游戏):猜猜胜者是谁?请几对同学上台来进行游
戏。
一个同学握住螺丝刀柄,一个同学握住螺丝刀轴,2人按不同方向转。
三、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1、 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和游戏了解了在轮轴的轮上用力是比较省力,那么如果轴固定不变,把轮换大些会怎么样呢?(请学生进行大胆推测)
2、 示范操作实验:把更大的轮和轴(不变)固定在一起,先在轴的棉线上挂3~5个钩码,然后请学生尝试在轮上加钩码,使轮上的钩码刚好能拉起轴上的重物。
3、 在小组内开展实验活动,用不同大小的轮和轴进行实验,并请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填入书本(P11)的表格内。
4、 交流讨论数据表,说说你是按什么顺序进行收集数据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按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实验,然后进行对比;发现轮越大,越省力,轮越小,越费力的规律)
四、巩固与应用
1、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轮轴?说说它们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那些方便。
2、这些轮轴的作用是什么?他们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方向盘、轱辘、门把手、扳手、牛顿盘)其中牛顿盘在旋转时是拧轴,属于费力的轮轴。
【信息反馈】:
科学教学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自主实践。在本节课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体现学生主体。在教学中我安排了3次小组合作实践活动,并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有结构的材料,学生在充分实践的基础上感知了轮轴里的秘密。从一开始出示水龙头引出,到后续的几个探究活动。学生们在疑问、在思考、在讨论、在实践、在总结、在验证……学生们的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正说明课堂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属于了学生。在教学中,本节课凸显了以下几大亮点:
亮点一:教具的优化。
在玩螺丝刀的环节中,教师自行增加了一个“螺丝刀吊水瓶”的游戏中,在游戏中作了一个大胆的改进,增加了一种玩法:在轮上裹上毛巾,再转动轮吊起水瓶。虽然只用了毛巾这一种方便简易的材料,却达到了极为不错的效果。使学生在轮轴原理探究这个环节前,已对“轮越大越省力”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从而为后续探究打下基础。在轮轴原理探究环节后,又再次质疑:现在谁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轮裹上毛巾会感到更省力?从而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在轮轴原理探究这个环节中,课堂中使用的实验器材设计比较巧妙,通过往上套轮圈使轮扩大,真正做到了同轴不同轮。有了这样精巧的实验材料,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轮越大越省力的原理。材料在课的重难点突破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亮点二:活动的改进。
在本节课中,教师很好地对教材中的几个活动进行了处理。在揭示轮轴概念前,教师安排了让学生来拧取下轮子的水龙头,让学生既对轮轴的组成加深了印象,又使学生产生了探寻轮轴秘密的兴趣。在“比谁力气大”这一游戏中,通过两人一组,每组做两次,学生轮换握住螺丝刀的部位的设计,使学生不拘泥于成败本身,而是聚焦于原因分析。在“比谁力气大”游戏之后,我设计了用螺丝刀吊水瓶的游戏,学生从三次玩法中充分感受到了轮上省力、轴上费力,在轮上加上毛巾更省力。大大节省了原本的探究时间,从而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轮轴原理的研究上,突出了重点,解决了难点。在轮轴原理的研究中,我采用了大块的活动时间,共用了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一个接一个的持续探究。在持续探究后进行整体的讨论分析。多次实验,一次分析,给学生以思考、探究的空间,使最后的汇报更为丰富,更具条理。
亮点三:螺旋地上升
本节课旨在体现过程与概念的双螺旋上升。课一开始,教师就得出了轮轴的概念,其实孩子此时对概念是模糊的,文字概念的呈现只是为了便于交流。在得出文字概念后,教师又引领学生经历了一个个涉及概念本质的活动,使学生对概念的认识不断深化,最终建立起了对“轮轴”的完整概念。
当然在教学中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如对学生原有的认知情况了解不够,在具体问题的交流中还应该给于学生更多的空间,……这些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磨练、改进。
❹ 在轮轴实验装置中,轴指的是什么
在轮轴实验装置中,轴指的是轮子。
轮和轴没有明确的分别,只要同轴固定的两个轮子(或者力的作用位置可以围着固定点转动)合成为轮轴。解题思路中,往往习惯把动力作用的轮子叫轮,而把阻力作用的轮子叫轴。
轮轴的定义:由轮和轴组成,能绕共同轴线旋转的机械,叫做轮轴。轮轴的实质是能够连续旋转的杠杆,支点就在轴心,轮轴在转动时轮与轴有相同的转速。
外环叫轮,内环叫轴
由上式可知:当动力作用在轮上,则轮轴为省力杠杆;动力作用在轴上则轮轴为费力杠杆。
以汽车为例,动力不是简单的传递轮轴,如果是那样,汽车就不能拐弯,在汽车轴的中间,有一个“差速器”,在通过两个半轴给左右车轮传动,这样在汽车拐弯时,两边车轮行驶的距离才能不同。人力三轮车的后轴,为了拐弯,一个后轮和轴是固定的传递动力,另一个后轮是可以和轴转动的,用以差速拐弯。
❺ 轮轴的作用是什么还有斜面的作用是什么
斜面来的作用
【设计】自 斜面的作用是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通过对比实验,把竖直提起物体用的力与沿斜面拉起物体用的力进行比较,把沿不同坡度的斜面(高度相同)拉起物体用的力进行比较,可以知道斜面的作用。
【器材】 可改变坡度的斜面实验板、弹簧秤、重物。
【步骤】
1.把重物挂在弹簧秤下竖直提起,记录弹簧秤的读数。
2.把实验板折叠着支起来,成一斜面。用弹簧秤把重物沿着斜面向上拉,观察弹簧秤的读数,记录下来。
3.通过比较,可以知道:把重物沿着斜面向上拉,比把重物竖直向上拉省力。
4.把实验板展开,成为一个高度不变,坡度变小的斜面。再用弹簧秤沿斜面把重物向上拉,观察弹簧秤的读数,可知所用的力比前次实验的要小。这说明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
这个实验也可以用单股橡筋代替弹簧秤。通过比较拉动重物时橡筋拉伸的长度变化,便可知力的大小变化:橡筋拉伸得越长,说明越费力;拉伸得越短,说明越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