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初中化学,图中能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的装置,叫什么
是c,名字叫启普发生器,通过控制出口阀门来改变压力,从而达到控制的目的。
B. 初中化学实验什么装置可以控制反应速率速度
器材一:锥形瓶与分液漏斗
器材二:锥形瓶与注射器
C. 初中化学实验仪器,你知道哪些
初中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
1、量筒--------量取液体体积的,不能加热或盛装热溶液
2、试管--------盛装少量固体、液体或做反应容器,可以直接加热。
3、烧杯、烧瓶、锥形瓶--------盛装液体试剂的,可以直接加热。
4、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质量的
5、漏斗类------普通漏斗、长颈漏斗
6、酒精灯-------加热用做热源的
7、玻璃棒-----用做搅拌(加速溶解)、过滤时用作引流或转移如PH的测定等。
8、燃烧匙--------装固体药品做燃烧实验。
10、温度计------刚用过的高温温度计不可立即用冷水冲洗。
11、药匙----------用于取用粉末或小粒状的固体药品,每次用前要将药匙用干净的滤纸揩净。12、铁架台、铁架、试管夹-----------固定试管时使用的
13、集气瓶-------------收集气体时使用
14、滴瓶、细口瓶-----------盛装液体试剂15、广口瓶--------盛装固体试剂
16、蒸发皿--------加热蒸发液体的
17、坩埚------------加热固体使用
18、表面皿-----------盛放少量固体试剂
19、燃烧匙-----------固体燃烧时使用
20、试管刷----------洗涮试管或烧瓶时使用
不能用来加热的玻璃仪器:量筒、集气瓶、漏斗、温度计、滴瓶、表面皿、广口瓶、细口瓶等
能直接加热仪器: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
不能直接加热(垫上石棉网):烧杯、烧瓶、锥形瓶
D. 初中化学实验什么装置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分液漏斗抄——可以一滴滴地滴加液体
胶头滴灌——插在橡皮塞里,效果应等同于分液漏斗
止水夹——在有压强变化时可以控制液体、气体的流通,从而达到控制反应物的量的多少以控制速度
总之,反应速率是靠反应物浓度的大小来控制的,只要找到能够控制反应物量的仪器就可以啦
那个带眼的是靠控制液面高低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于停止
左下角是放液体的,加药从上面加,右边的是气阀,调节中间球形容器的气压的。球形容器与底部用带孔的稳定介质链接(玻璃毛、玻璃珠)使得液体能都与介质上部的反应物反应。通过调节气阀、药品的量来控制下面液面的高低,从而控制反应。
E. 初三化学实验题 图中反应装置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长颈漏斗中的"稀硫酸"流到U型试管中,,与隔板上的“锌粒”反应生成“回氢气”。也可以用于稀盐酸答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有孔隔板可以将块状反应物与液体隔离。
关闭弹簧夹后,反应产生的气体不能排出,使管内右侧气压增加,将酸液压回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
F. 初中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Ⅰ.这些装置都有其优点,其中发生装置的图1,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Ⅰ、可根据装置的特点分析解答,如:发生装置操作是否简单,能否控制反应速率,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节约药品等;
(1)图2可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2)图3中打开活塞,固液接触生成气体,关闭活塞,容器内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入漏斗,反应停止;
(3)图4的优点是通过弹簧夹的开闭控制试管内压强,从而使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且可以节约药品,操作方便;
(4)图5的优点是可通过将试管拿出和放入液体里,使反应发生和停止;
(5)图6的优点是打开活塞,固液接触生成气体,关闭活塞,U型管内压强增大,U型管左侧液面上升,右边的下降,与固体分离,从而使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
Ⅱ、尾气处理处置可从是否吸收充分和是否防倒吸进行分析;
(6)图7中气体通入液体,可与液体充分接触,从而使气体被充分吸收;
(7)图8有漏斗,气体溶于液体后液面不会上升太多,从而可防止液体倒吸;
(8)图9气体可充分与液体接触被充分吸收,尾气被吸收,引起装置压强减小,液体最多进入小球,压强变化,又会流回烧杯,不会引起倒吸;
(9)图10气体可充分与液体接触被充分吸收,尾气被吸收,引起装置压强减小,液体最多进入长颈漏斗,压强变化,又会流回烧杯,不会引起倒吸;
故答案为:Ⅰ、(1)可以控制反应速率;通过控制液滴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2)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通过活塞的开闭控制容器内压强,从而使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
(3)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合理均可);通过弹簧夹的开闭控制试管内压强,从而使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
(4)操作简单,可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通过将试管拿出和放入液体里,随时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
(5)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通过活塞的开闭控制U型管内压强,从而使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
Ⅱ、(6)使气体充分吸收;气体与液体充分接触,从而使气体充分吸收;
(7)防止液体倒吸;有漏斗,气体溶于液体后压强减小,液面不会上升太多,从而可防止液体倒吸;
(8)既能使气体充分吸收,又能防止倒吸;气体与液体充分接触,从而使气体充分吸收,且液体最多进入小球,压强变化,又会流回烧杯,从而可防止液体倒吸;
(9)既能使气体充分吸收,又能防止倒吸;气体与液体充分接触,从而使气体充分吸收,且液体最多进入长颈漏斗,压强变化,又会流回烧杯,从而可防止液体倒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