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五年级渗水实验的装置图

五年级渗水实验的装置图

发布时间:2025-02-04 03:33:48

A. 跪求五年级科学活动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和第四单元答案,急!!答得好有加分!

一、填空题(共40分)

1、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太阳钟 )就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

2、(日晷)是根据太阳与(影子)的关系制成的古老(计时器)。

3、古代的人们利用流水来计时,通常水钟有(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类。

4、通过我的反复实验发现,摆在每分钟来回摆动的次数与(摆长)有关,

与( 摆幅)无关,与(摆重)无关。

5、(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6、在时钟发明之前,古人是用(太阳)、(光影)来计量时间。

7、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天)。

8、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个星座,利用星座来计算时间。

9、在太阳下,随着时间的变化,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

10、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出(水钟)用来计时。

11、在滴漏实验中我们发现水位越高,滴漏的速度(越快)一些。

12、“泄水型”水钟的计时原理是:容器内的水面随着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

13、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

14、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15、摆是由(摆绳)和(摆锤)两部分组成。

16、实验发现,机械摆钟的钟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

17、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 短 )摆动越(快)。

18、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摆的快慢与木条的(长短)有关系,木条越(长)摆动得越慢。

19、垂体时钟是利用下垂物的(重力)来转动齿轮。

20、摆钟的主要部件是:(齿轮操纵器)、(齿轮)、(摆锤)和(垂体)。

二、判断题(共20分)

1、( × )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一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一小时。

2、( √ )虽然一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但我们在这一分钟里也可以做很多事情。

3、( √ )摆长越长摆的速度就越慢,摆长越短摆的速度就越快。

4、( √ )古埃及人把天空划分为36个星座,并利用星座来计算时间。

5、( √ )钟摆每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是相等的。

6、( × )摆锤的重量越大,每分钟摆动回来次数越多。

7、( √ )垂体时钟是利用下垂物的重力来转动齿轮的。

8、( × )时间流逝的速度是有快慢的。

9、( √ )日晷是古代人们利用光影来计时的一种工具。

10、( × )在我们做300毫升水的滴漏实验中,我们发现前10毫升水和最后10毫升水滴的速度一样快。

11、( × )时间流逝的速度是有快慢的。

12、( √ )机械摆钟中,摆锤与齿轮操纵器是联合工作的。

13、( √ )摆钟齿轮操纵器两端各有倒钩,可以控制齿轮转动。

14、( × )日晷是可以用于夜间计时又可以用于日间计时的古代计时器。

15、( × )同一个摆,摆锤的重量越大,每分钟来回摆动次数越多。

16、( × )摆绳长短完全相同的两个摆的摆动快慢不一定完全相同。

17、( × )不同的单摆在相同的计时内摆动的次数都是相同的。

18、( × )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小时。

19、( × )根据自身的感觉来估计时间是非常准确的。

20、( √ )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三、选择题(共20分)

1、你估计现在接近( ② )点钟。

① 8 ② 10 ③12

2、我们科学课一节课的时间是(②)。

① 30分钟 ② 40分钟 ③ 50分钟

3、可以用于夜间计时又可以照亮的古代计时器是( A )。

① 蜡烛 ② 日晷 ③ 滴漏

4、影响单摆摆动快慢因素是摆绳长短,(③ )证实了这一点。

① 傅科 ② 牛顿 ③ 伽利略

5、经过实验研究,我们认为滴漏的滴水速度是与(③)无关的。

① 滴漏中的水位② 漏水孔的大小 ③ 容器的颜色

6、日晷是测量( ② )的工具。

① 体积 ② 时间 ③ 长度

7、出现比较早的计时工具是( ③ )。

① 机械钟 ② 原子钟 ③ 日晷

8、一天中最短的影子是在( ② )。

① 早晨 ② 中午 ③ 傍晚

9、下面三种计时工具中,最早出现并被广泛应用的是( ③ )。

① 机械钟 ② 原子钟 ③ 日晷

10、 用流水来计时主要解决( ① )。

① 水流速度 ② 水流量 ③ 水质的处理

11、不同的单摆在相同的计时内摆动的次数都是( ② )的。

① 相同 ② 不同 ③ 先相同后不相同

12、影响摆快慢的因素是( ② )。

① 摆锤的重量 ② 摆绳的长度 ③ 摆动的幅度

13、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锤重量( ③ )。

① 有时有关系,有时没有关系,要看具体情况 ② 有关系 ③ 没有关系

14、金属圆片在木条上固定的位置不同,对摆的快慢是( ① )的。

① 有影响 ② 没有影响 ③ 不知道

15、摆的快慢与木条的长短有关系,木条越长摆动得( ① )。

① 越慢 ② 越快 ③ 先快后慢

16、古代人们制作的利用太阳来计量时间的仪器是( ① )。

① 日晷 ② 燃油钟 ③ 滴漏

17、影响单摆摆动快慢因素是摆绳长短,(③ )证实了这一点。

① 傅科 ② 牛顿 ③ 伽利略

18、我们一般可以通过观察树的( ② )来估计树龄。

① 粗细 ② 年轮 ③ 方向

19、当我们的手表或者时钟出现计时不准时,最好的校时方法是( ② )。

① 与同学对表 ② 听广播报时 ③ 自己估测

20、下面( ③ )图所示的摆在一分钟时间里摆的次数最多。







四、探究题(共20分)

1、制作一个水钟:

(1)我准备做一个受水型水钟

(2)材料及作用:饮料瓶:用来装水 水:用来计时 剪刀:剪开饮料瓶 锥子:用来钻孔。

(3)制作步骤:①把两个饮料瓶分别剪开,

②在瓶盖上钻一个孔,

③把饮料瓶组装起来标上刻度,并装上水。

④再用输液装置控制滴漏速度。

(4)设计简图:(见教材56页)

2、“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与什么因素有关”的研究计划:

(1)研究的问题: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与(摆绳长短)有关吗?

(2)我的假设:摆的快慢与摆绳长短有关

(3)材料及作用:铁架台:支撑作用 钩码:作摆锤 细绳:作摆绳

(4)不改变的条件是:摆锤重量 摆幅大小

(5)要改变的条件是:摆绳长短

(6)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①、把一根长20厘米的细绳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挂一个钩码,让摆自由摆动,测出摆在15秒的时间里摆动的次数。

②、接着把摆长增加原来的两倍、三倍,让摆自由摆动,测出摆在15秒的时间里摆动的次数。

③、作好实验记录

(7)实验设计与记录:

摆的

长度(厘米)
实 验 结 果(次/15秒)
最 后 结 果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60
8
8
9
8
8
8

40
9
9
9
9
9
9

20
10
10
10
10
11
10

(8)研究结论:同一个摆,摆的快慢与摆的长度有关,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9)设计简图:(见教材61页)

3、做一个每分钟正好摆30次得钟摆。

要准备的材料
铁架台 木条 金属圆片 棉线

相同条件
木条的长短 金属圆片的大小、重量

不同条件
金属圆片定位在( 10 )厘米处
金属圆片定位在( 20 )厘米处
金属圆片定位在( 30 )厘米处

第一次摆动的次数
32
29
28

第二次摆动的次数
34
31
26

第三次摆动的次数
33
30
27

比较与发现
通过比较,我发现金属圆片在木条上固定的位置不同,对摆的快慢是有影响的。

B. 怎样改进“摆的特点”实验装置

“摆的特点”实验探究及地球自转的奥秘是小学科学教学的一处难点。目前版,现行仪器配备权标准中只有1个单摆,关于摆的特点学生存在很大误区。其中,如何设计实验装置,提供直观可见的“摆的特点”的实验现象,更是当前科学实验教学中所关注的要点。一、“摆的特点”实验装置的创作意图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科书提供了“摆的特点”实验装置。笔者试图通过这一装置来破解难点,并达成相关的教学目标。教材还提供了具体的实验方法:在铁架台下放1个圆底盘,再缓慢而平稳地转动圆底盘,观察摆摆动的方向。具体要领是通过教科书中的装置获得“底盘转动,而摆摆动的方向基本保持不变”的结论,再运用逆向思维,让学生得出地球在自转的结论。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这一实验装置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即圆底盘转动时不稳定,转盘也不能近似匀速运动,而铁架台立柱会阻碍摆摆动的方向并且使其发生一定的偏离,从而使实验结论很难准确得出,也使学生难以通过实验来理解地球自转的奥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来解决这一教学难点。尽管这样,实验结论却很难得出,甚至有时教师只是空洞地进行解释。

C.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热是怎样传递》PPT_百度文库

热是怎样传递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
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
过程与方法:
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2、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
2、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 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怎样传导的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铁架台;铁丝(钢条)、热水;火柴、金属圆片、酒精灯、蜡烛油、凡士林等。
【教学过程】
引入:用酒精灯给金属条加热,一会儿金属条就会变得很热、很烫。我们能解释这种变化吗?你觉得热是怎样传递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一、观察研究热在金属条中是怎样传递的
1、把金属条的一端浸在很烫的热水中,用触摸露出水而的那部分金属条。
2、交流手的感觉。
3、说说热在金属条中是怎样传递的。
4、师:根据材料,我们有没有办法使自己能“看”到或感觉到热在固体中的传递过程?
5、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6、交流实验方案:哪些办法可以进行实验研究。
7、学生实际操作实验,并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实验中教师要把握两个发展方向:观察记录火柴跌落的先后顺序和火柴下落时间和间隔距离之间的关系,以描述热在传递方向中和速度上的特点。)
8、小结: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逐步传递到较冷的一端的。
二、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1、在涂有蜡的金属圆片的中心加热,观察蜡的融化情况,推测热在金属片中是怎样传递的?
2、怎样让金属片上的热传递可以“看到”?
3、小组设计实验方案。
4、交流实验方案:哪些办法可以进行实验研究。
5、按照教科书实验设计装置图小组开展实验观察活动。
6、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让学生尽可能亲身体验,以发展学生对热传递的认识,活动中要特别强调注意安全)
板书设计:
热是怎样传递的
温度较高 温度较低

教学后记:

D. 五年级下科学实验(pep版)

1、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
一、实验目的:杠杆尺实验
二、实验要求:说明杠杆三点,验证杠杆作用。
三、实验器材:铁架台、杠杆尺、钩码。(或简单机械实验盒)。
四、操作步骤: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照下图组装。
3、分别改变力点到支点,重点到支点的距离,实验什么情况省力?什么情况费力?什么情况不省力也不费力。
4、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5、把实验结果填入表中。
阻力点 动力点
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 钩码(个) 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 钩码(个)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方法4
方法5
方法6
注意:
A、认真调整杠杆尺平衡。
B、 实验时不要用测力计进行杠杆尺实验,应改用钩码进行,这样可获得比较准确的结果。
2、天平的使用
一、实验题目:怎样使用天平
二、实验要求:怎样使用天平
三、实验器材:天平
四、操作步骤:
1、取出天平放在桌面上,在盘中各放上一张大小相同的纸,旋转调节螺丝使指针指向0位。
2、在左侧盘中纸上放上所要称的物体。
3、用镊子夹出砝码放右侧盘的纸上。
4、增减砝码的数量,直至天平平衡。(还可以使用游码调节)
5、计算砝码及游码总量并记录。
6、依次取下天平盘中的砝码和物体。整理好天平。将天平和砝码放回盒中。
3、定滑轮实验。
一、实验题目:定滑轮实验。
二、实验要求:验证定滑轮作用。
三、实验器材:铁架台、定滑轮、钩码、线绳。(或简单机械实验盒)。
四、操作步骤:
1、 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将铁架台、定滑轮、钩码、线绳按下图组装好实验装置。
3、手拽线绳,通过定滑轮提起重物,研究定滑轮能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4、用钩码代替手拽绳的拉力。试试通过定滑轮,用多大力才能提起重物?研究定滑轮省不省力。
5、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注意:
做定滑轮能不能省力的实验时,要用钩码,最好不用弹簧称。
4、动滑轮实验。
一、实验题目:动滑轮实验。
二、实验要求:验证动滑轮作用。
三、实验器材:铁架台、动滑轮、线绳、弹簧称、重物。(或简单机械实验盒)。
四、操作步骤: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用弹簧称称出重物的重量,记录在纸上。
3、将铁架台、动滑轮、线绳、弹簧称、重物按下图要求组装好。
4、用手通过动滑轮提起重物,研究有没有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
5、通过弹簧称、动滑轮提起重物,研究省力还是费力,根据是什么。
6、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注意:
A、实验时手应垂直上提。
B、 可设法减小动滑轮阻力。
C、尽力加大重物的重量,可以使省力接近一半。
5、滑轮组实验
一、实验题目:滑轮组实验。
二、实验要求:验证滑轮组作用。
三、实验器材:铁架台、动滑轮、定滑轮、线绳、弹簧称、重物。(或简单机械实验盒)。
四、操作步骤: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 用弹簧称直接称出重物重量。
3、照下图组装。
4、用手通过滑轮组将重物提起,研究能不能改变用力方向,根据是什么。
5、通过弹簧称、滑轮组将重物提起,研究能不能省力,根据是什么。
6、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注意:
A、可设法减少滑轮组的阻力。
B、 测力时,弹簧称可垂直向下,斜向一方,也可向侧面水平拉出,上列各个方向,都不会影响测试结果。
C、实验时,弹簧秤应倒用,即挂钩在上,提环在下。
6、轮轴实验
一、实验题目:轮轴实验。
二、实验要求:验证轮轴作用。
三、实验器材:铁架台、轮轴、短线、长线、钩码、弹簧称。(或简单机械实验盒)。
四、操作步骤: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用弹簧称测出重物重量。
3、照下图组装。
4、实验时可用钩码,也可用弹簧称,测得省力情况。
5、将轮换成大轮,再按上述要求进行实验。
6、通过比较两次测定,认识到轴不变,轮越大越省力。
7、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注意:
A、可设法减小轮轴阻力。
B、 若用弹簧秤测力,应倒用。即钩在上,环在下,竖直向下拉动。
C、没有弹簧称时可改用钩码来测力。
7、齿轮实验
一、实验题目:齿轮的作用
二、实验要求:齿轮的作用
三、实验器材:厚纸板、图钉、剪刀、木板等。
四、操作步骤:
1、制作齿轮。用厚纸板制作大小两个齿轮,大齿轮20齿,小齿轮10齿。
2、将两个齿轮用图钉通过中心孔固定在木板上,让两个齿轮的齿相互咬合。
3、转动大齿轮看小齿轮有什么现象发生。
4、转动小齿轮看大齿轮有什么现象发生。
5、把现象记录下来。
记录:1、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时,大齿轮向()转()圈,小齿轮向()转()圈,可以()小齿轮的工作速度。
2、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时,小齿轮向()转()圈,大齿轮向()转()圈,可以()大齿轮的工作速度。
3、齿轮传动可以有()的作用。
8、研究斜面的作用
一、实验题目:斜面实验。
二、实验要求:验证斜面作用。
三、实验器材:圆木(长10厘米)、铁丝、测力计、长木板(长50厘米)、方木块。
四、操作步骤: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照下图组装。
3、用铁丝做轴,使圆木能绕轴转动。
4、通过测力计将圆木提起,用多少力,记录在纸上。
5、在桌面立一木块,从桌面到木块斜搭一块光滑的木板。通过测力计沿斜面上拉,用多少力。
6、分析比较,使用斜面省力。
7、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9、帮助植物繁殖
一、实验题目:帮助植物繁殖。
二、实验要求:帮助植物繁殖。
三、实验器材:植物枝条(月季枝条、柳枝、杨枝)、小刀、小木箱或花盆、土、喷壶。
四、操作步骤:
1、将土放在木箱或花盆中,在土中挖一个洞,深度为插条长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2、选取有2-3个芽的月季(或柳、杨)枝条,用刀在节下削平,不要剥掉茎上的刺。
3、将削平的枝条插入挖好的洞中。
4、用手指轻轻按实插条的基部,用细孔喷壶喷洒足够的水,使土保持湿润。
10、模拟化石的形成
一、实验题目:模拟化石的形成
二、实验要求:模拟化石的形成
三、实验器材:沙子、熟石膏(或黏土或水泥)、纸盒、生物材料(贝壳、核桃、鱼骨等)、一个碗、肥皂水。
四、操作步骤:
1、将沙子、熟石膏(或黏土或水泥)和水,在碗里混合,搅拌成糊状。
2、向纸盒中倒入一半石膏混合物(将剩余的石膏混合物封好,防止变硬),将涂抹过肥皂水的生物材料部分压入纸盒内的石膏混合物国。
3、晾至微干时,再涂上一层肥皂水,并将剩余的石膏混合物全部倒入盒中,将生物材料全部掩埋。
4、待石膏混合物全部干燥后,去掉外面的纸盒,敲开石膏混合物,看看自己的“化石”做得怎么样。
11、自然力量对山脉的影响(一)
一、实验题目:温度对玻璃的影响
二、实验要求:温度对玻璃的影响
三、实验器材:玻璃、酒精灯、试管夹、护目镜、冷水。
四、操作步骤:
1、取一块玻璃,仔细观察玻璃的表面,并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2、用试管夹夹住玻璃,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3、加热一段时间后,把玻璃迅速放在冷水中。
4、重复以上过程3次,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
注意:将玻璃放入冷水中时要小心,不要被破碎的玻璃伤着。
12、自然力量对山脉的影响(二)
一、实验题目:冰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二、实验要求:冰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三、实验器材:气球、纸盒、熟石膏、水、小木棒。
四、操作步骤:
1、用水填充一个小气球,直到像乒乓球一样大,扎紧后,把它放在纸盒中。
2、往纸盒中倒入一些糊状的熟石膏(熟石膏与水的混合物),用小木棒把充满水的气球推到熟石膏1下面厘米处,取出木棒。
3、放置一段时间,待熟石膏变硬时,从盒中取出,观察熟石膏的变化。
4、把熟石膏模型放置在冰箱的冷冻室,24小时后取出,仔细观察其变化。
5、待冷冻的熟石膏恢复到室温时,看看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13、沙洲的形成
一、实验题目:沙洲的形成
二、实验要求:沙洲的形成
三、实验器材:喷壶、沙土、各种大小的石子、2个托盘、报纸。
四、操作步骤:
1、先用土壤制作一个带有丘陵的自然景观。
2、用喷壶模拟“下雨”,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14、卵石的形成
一、实验题目:验证磨圆作用实验。
二、实验要求:了解水流冲击及相互碰撞对岩石的磨圆作用。
三、实验器材:粉笔、广口瓶、水。
四、操作步骤:
1、检查器材:检查器材是否齐全、适用。
2、取白色粉笔三、四根,掰成约长10毫米的许多粉笔头。
3、将粉笔头放入广口瓶中,装上水,盖好。
4、用力摇动,磨圆后捞出观察。
5、研究为什么被磨圆了。
6、想一想自然界的岩石碎块变圆的原因是什么。
7、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注意:
瓶中只灌1/3的水。
15、自制钟乳石
一、实验题目:自制钟乳石
二、实验要求:自制钟乳石
三、实验器材:曲别针、线绳、两只烧杯或玻璃瓶、一个碟子、苏打晶体、水。
四、操作步骤:
1、分别向两只烧杯中注入半杯水。然后逐渐倒入尽可能多的苏打晶体,直至溶液不能再溶解晶体为止。
2、将线绳打一个结,并将线绳放在溶液中浸泡。然后把线绳两端分别浸在两个烧杯中,把碟子放在两只烧杯中间,用曲别针把线绳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上。
3、坚持观察4天,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
16、开采一个“矿”
一、实验题目:开采一个“矿”
二、实验要求:开采一个“矿”
三、实验器材:几种矿物、天平、信封、熟石膏混合物、锤子、棉布、泡沫塑料杯。
四、操作步骤:
1、设想自己小组是一个矿业公司,将要去开采金属矿产,给自己的矿业公司起个名字。
2、选取2-3种不同的矿物,各取一小块,分别称量其质量,并将矿物名称和质量记录在纸条上。将纸条放进一个信封,并在信封上写下本组矿业公司的名字,交给老师。
3、在泡沫塑料杯里倒入一层熟石膏混合物,加入一种矿物,再加一层熟石膏混合物,在熟石膏混合物上再放另一种矿物,做成“矿石体”。
4、把“矿石体”放置24小时使它坚固。并从杯中取出。在“矿石体”上写下本组矿业公司的名字,与其他小组的“矿石体”放在一起。
5、取出其他“矿业公司”的“矿石体”,想办法把“矿物”开采出来,并称量其质量。
17、煤的分离实验
一、实验题目:煤的分离实验
二、实验要求:煤的分离实验
三、实验器材:酒精灯、试管、带玻璃管的试管塞、棉花、煤。
四、操作步骤:
1、在试管内装入一定量的纯净煤,在试管口放点棉花,用带玻璃管的试管塞将试管口塞住。
2、在酒精灯上加热试管,直到试管里的煤发红。
3、把点燃的火柴放在玻璃管口处,观察发生的现象。

阅读全文

与五年级渗水实验的装置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ampnetconnect是什么设备 浏览:803
新盟机械键盘怎么调灯 浏览:124
美博柜式空调制冷效果不好怎么办 浏览:348
机械手表计时了怎么恢复正常 浏览:161
设备的横向与纵向如何区分 浏览:1
角磨机后轴承皮套多少钱 浏览:49
哪里收饲料设备 浏览:873
江苏安厦消防器材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734
制冷量2350w格力空调是多少匹 浏览:4
内径4外径9厚5什么型号轴承 浏览:54
惠州化学教学仪器设备有哪些 浏览:243
特种设备法律法规一共有多少 浏览:788
肺部长结节什么仪器能查出 浏览:542
什么地方卖单缸四轮车机械启动装置 浏览:609
远景x6制冷剂加多少 浏览:590
厦门桐福机械制造公司怎么样 浏览:363
暖气注水要把阀门打开吗 浏览:834
超声波测距模拟演示用什么好 浏览:992
阀门的o和c代表什么意思 浏览:85
怎么剪好阀门垫子 浏览: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