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保险装置有多少种什么类型最安全
电气安全
第一节电气安全概述
电气安全主要包括人身安全与设备安全两具方面。人身安全是指在从事工作和电气设备操作使用过程中人员的安全;设备安全是指电气设备及有关其他设备、建筑的安全。
一、电的特点
(一)电的形态特殊,看不见,昕不到。人们日常所能感受到的电,只是电能的转换式,
如光、热、磁力等。
(二)电的传输速度(30万公里/秒)。
(三)电的网络性强,若干线路联结成一个整体。"发电、供电、用电"在瞬间同时完成。
局部故障有时可能会波及整个电网。
(四)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危害性大。发生人身触电、着火、损坏设备、爆炸等电气事故,会影响生产,甚至造成整个企业生产瘫痪,其后果非常严重。
二、电流对人体伤害
(一)感知电流
在一定概率下,通过人体引起人的任何感觉的最小电流称为感知电流。
(二)摆脱电流
通过人体的电流超过感知电流时,肌肉收缩增加,刺痛感觉增强,感觉部位扩展,至电流增大到一定程度,触电者将因肌肉收缩、产生痉挛而紧抓带电体,不能自行摆脱电极。人触电后能自行摆脱电极的最大电流称为摆脱电流。
(三)最小致命电流
在较短时间内危及生命的电流称为致命电流。电击致死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通过人体数十毫安以上的工频交流电流,既可能引起心室颤动或心脏停止跳动,也可能导致呼吸中止。但是,由于心室颤动的出现比呼吸中止早得多,因此,引起心室颤动是主要的。如果通过人体的电流只有20~25毫安,一般不能直接引起心室颤动或心脏停止跳动。
(四)电击和电伤
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内部,破坏人的心脏、神经系统、肺部的正常工作造成的伤害。由于人体触及带电的导线、漏电设备的外壳或其他带电体,以及由于雷击或电容放电,都可能导致电击。
电伤是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或机械效应对人体造成的局部伤害,包括电弧烧伤、烫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电气机械性伤害、电光眼等不同形式的伤害。
(五)电对人体的伤害程度的五个因素
1、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
通过人体的工频50~60赫兹交流电流不超过0.01安培,直流电流不超过0.05安培,对人体基本上是安全的。电流大于上述数值,会使人感觉麻痹或剧痛,呼吸困难,甚至自己不能摆脱电源,有生命危险。通过人体的电流不论是交流还是直流,大于0.l安培时,只要较短时间就会使人窒息、心跳停止,失去知觉而死亡。
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取决于外加电压和人体的电阻。人体电阻不同,一般为800~1000欧姆。在一般场所,对于人体只有低于36伏的电压才是安全的。
2、通电持续时间
发生触电事故时,电流持续的时间越长,人体电阻降低愈多,越容易引起心室颤动,即电击危险性越大。这是因为电流持续时间越长,能量积累增加,引起心室颤动的电流减小。
3、通电途径
电流通过心脏,会引起心脏震颤或心脏停止跳动,血液循环中断,造成死亡。电流通过脊髓,会使人肢体瘫痪。因此,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从手到脚最危险,其次是从手到手,再次是从脚到脚。
4、通过的电流种类
通过人体电流的频率,工频电流最为危险。20~400赫兹交流电流的摆脱电流值最低(即危险性较大);低于或高于这个频段时,危险性相对较小,但高频电流比工频电流易引起经肤灼伤,因此,不能忽视使用高频电流的安全问题;直流电的危险性相对小于交流电。
三、人体触电方式
人体触电方式,主要分为:单相触电:两相触电、跨步电压触电三种。
(一)单相触电
单相触电,是指人在地面或其它接地体上,人体的某一部位触及一相带电体时的触电。
(二)两相触电
两相触电,是指人体两处同时触及两相带电体时的触电。
(三)跨步电压触电
跨步电压触电,是指人进入接地电流的散流场时的触电。由于散流场内地面上的电位分布不均匀,人的两脚间电位不同。这两个电位差称为跨步电压。跨步电压的大小与人和接地体的距离有关。当人的一只脚跨在接地体上时,跨步电压最大;人离接地体愈远。跨步电压愈小;与接地体的距离超过20米时,跨步电压接近于零。
第二节电气事故
一、电气事故分类
(一)电气事故按发生灾害的形式,可以分为人身事故、设备事故、电气火灾和爆炸事故等。
(二)发生事故时的电路状况,可以分为短路事故、断线事故、接地事故、漏电事故等。
(三)按事故严重程度划分,可分为特大事故、重大事故和一般事故。
(1)特大事故,是指造成三人及三人以上死亡;大面积停电,造成严重减负荷;重大电气设备或生产厂房严重损坏,造成火灾事故损失超过30万元;造成其它用户停电,产生严重政治影响和经济损失。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一至二人死亡或三人及三人以上重伤;大面积停电,造成减供负荷;主要电气设备损坏,由于停电造成较严重的政治影响和经济损失。
(3)一般事故,是指除特大事故和重大事故外的其它事故。
(四)按事故的基本原因,电气事故可分为以下几类:
(1)触电事故。人身触及带电体(或过分接近高压带电体)时,由于电流流过人体而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触电事故是由于电流能量施于人体而造成的。触电又可分为单相触电、两相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三种。
(2)雷电和静电事故。局部范围内暂时失去平衡的正、负电荷,在一定条件下将电荷的能量释放出来,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或引发的其他事故。雷击常可摧毁建筑物,伤及人、畜,还可能引起火灾;静电放电的最大威胁是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也可能造成对人体的伤害。
(3)射频伤害。电磁场的能量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亦即电磁场伤害。在高频电磁场的作用下,人体因吸收辐射能量,各器官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从而引起各种疾病。除高频电磁场外,超高压的高强度工频电磁场也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
(4)电路故障。电能在传递、分配、转换过程中,由于失去控制而造成的事故。线路和设备故障不但威胁人身安全,而且也会严重损坏电气设备。
以上四种电气事故,以触电事故最为常见。但无论哪种事故,都是由于各种类型的电流、电荷、电磁场的能量不适当释放或转移而造成的。
二、触电事故
1、常见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有:
电气线路、设备检修中措施不落实;
电气线路、设备安装不符合安全要求;
非电工任意处理电气事务;
接线错误;
操作漏电的机器设备或使用漏电电动工具(包括:设备、工具无接地、接零保护措施;
设备、工具已有的保护线中断;
带电源移动设备时因损坏电源绝缘;
电焊作业者穿背心、短裤、不穿绝缘鞋、汗水浸透手套、焊钳误碰自身、湿手操作机器按钮等;
因暴风雨、雷击等自然灾害导致;
现场临时用电管理不善导致。
2、防止触电事故,既要有技术措施又要有组织管理措施,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防止接触带电部件:常见的安全措施有绝缘、屏护和安全间距。
绝缘:即用不导电的绝缘材料把带电体封闭起来,这是防止直接触电的基本保护措施。
屏护:即采用遮拦、护罩、护盖、箱闸等把带电体同外界隔离开来。
间距:为防止体触及或接近带电体,防止车辆等物体碰撞或过分接近带电体,在带电体与带电体、带电体与地面、带电体与其他设备、设施之间,皆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2)防止电气设备漏电伤人: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是防止间接触电的基本技术措施。
保护接地:即将正常运行的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部分和大地紧密连接起来。其原理是通过接地把漏电设备的对地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内,防止触电事故。保护接地适用于中性点不接地的电网中,电压高于1KV的高压电网中的电气装置外壳,也应采取保护接地。
保护接零:在380/220V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把用电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外壳与电网中的零线紧密连接起来。
(3)采用安全电压
根据生产和作业场所的特点,采用相应等级的安全电压,是防止发生触电伤亡事故的根本性措施。国家标准《安全电压》(GB3805——83)规定我国安全电压额定值的等级为42V、36V、24V、12V和6V,应根据作业场所、操作员条件、使用方式、供电方式、线路状况等因素选用。
(4)漏电保护装置
漏电保护装置,又称触电保安器,在低压电网中发生电气设备及线路漏电或触电时,它可以立即发出报警信号并迅速自动切断电源,从而保护人身安全。
(5)合理使用防护用具
在电气作业中,合理匹配和使用绝缘防护用具,对防止触电事故,保障操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绝缘防护用具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安全防护用具,如绝缘棒、绝缘钳、高压验电笔等;另一类是辅助安全防护用具,如绝缘手套、绝缘(靴)鞋、橡皮垫、绝缘台等。
(6)安全用电组织措施
防止触电事故,技术措施十分重要,组织管理措施亦必不可少。其中包括制定安全用电措施计划和规章制度,进行安全用电检查、教育和培训,组织事故分析,建立安全资料档案等。
(四)用电安全要素
1、电气绝缘
保持电气设备和供配电线路的绝缘良好状态,保证人身安全和电气设备的无事故运行的最基本要素。
电气绝缘性能,可以通过测定其绝缘电阻、耐压强度、泄漏电流和介质损税等参数加以衡量。
2、安全距离
电气安全距离是指人体、物体等接近带电体而不发生危险的安全可靠距离,如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人体之间、带电体与其它设施和设备之间,均应保持一定的距离,这种距离称为安全距离。
3、安全载流量
导体的安全载流量是指导体内通过持续电流的安全数量。
4、标志
明显、准确、统一的标志是保证用电安全的重要因素。
第三节电气设备设施安全距离
一、配电线路安全距离
(一)配电线路
配电线路是指从供电设备到用电设备之间的连接导线。
(二)架空配电线路
一般架空配电线路是指10千伏及以下电压的架空配电线路。1~10千伏架空配电线路为高压配电线路,1千伏以下的架空配电线路为低压配电线路(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中高、低压是以1千伏为界限而分类的)。
(三)接户线、进户线
从配电线路至用户进线处第一个支持点之间的一段架空导线称为接户线;从接户线引人室内的一段导线称为进户线。
(四)电缆线路
随工作环境的不同,电缆线路可分房内隧道或沟道电缆线路、直埋电缆线路、桥梁下吊挂电缆线路和水底电缆线路等。
(五)配电线路安全距离
是指配电线路在敷设后,对其一定范围内的质保持的相对安全距离。如:架空配电线路、接户线、户内低压配线、电缆线路等,在新建、改建邮电局所过程中都应符合国家电气工程安装标准。
二、电工安全操作距离
检修作业安全距离:在带电区域中的非常电设备上进行检修时,工作人员正常活动范围与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应大于表20中所示的规定。
表工作人员的正常活动范围与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
设备电压(千伏)距离(米)设备电压(千伏)距离(米)
6以下0.351542.00
10~350.602203.00
440.903304.00
60~1101.50
第四节接地
电气设备、杆塔或过电压保护装置,将其用接地线与接地体连接,称为接地。
一、接地按其目的分类
(一)在电力系统中,运行需要的接地,如中性点接地等,称为工作接地。
(二)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钢筋混凝土杆和金属杆塔等,由于绝缘损坏有可能带电,为了防止这种电压危及人身安全而设的接地,称为保护接地。保护接地是中性点不接地的低压配电系统和电力高压系统中,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最采用的一种保安措施。
(三)接地电压保护装置,如避雷针、避雷器和保间隙等,为了消除过电压危险而设的接地,称为过电压保护接地。
(四)易燃油、天然气贮罐和管道等,为了防止静电危险影响而设的接地,称为防静电接地。
二、接地电阻
接地体或自然接地体的对地电阻的总和,称为接地的接地电阻。接地电阻的数值等于接地装置对地电压与通过接地体流入地中电流的比值。
三、接地的作用
1.防止电磁耦合干扰:如数字设备接地;射频电缆布线屏蔽层接地等;
2.防止强电和雷击通信设备:如列架及一般通信设备机壳接地,防止设备、仪表、人身伤害;
3.通信系统工作需要:如海缆中继设备的远供系统采用导线——大地制方式。
四、联合接地
随着通信业务发展,种类增多,分散接地方式已不能满足要求。
我们把通信设备的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包括接地和建筑防雷接地)共同合用一组接地体的方式称为联合接地。
联合接地这是强制性条文,新建站就必须按照这个去做,在机房里面,保护地、工作地要把它们都联起来,集中尽量做到接地电阻低。
第五节电气安全管理
电气安全技术措施
在用电中,一般采取:保护接地、防高压窜入低压保护、保护接零、重复接地保护;装设熔断器、脱扣器、热继电器、漏电保护装置;采用安全低电压等。同时还必须加强电气作业安全管理,认真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规程,以及坚持经常性的安全思想和安全知识的教育。
电气设备的交接试验一般是由电业部门负责,要求符合《电气设备交接试验规程》。
第六节电磁防护
一、电磁辐射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设备的应用更加广泛,遍及工业、农业、军事、交通、医疗、教育和文艺等许多领域,可以说,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电子设备。尤其是使用频率较高的通信、雷达、电视、广播、导航等设备,为了得到较大的覆盖范围,需要向空间辐射能量很强的电磁波。于是,众多的电磁辐射,宽广的辐射频谱,使我们人类居住的环境里电磁辐射陡然剧增,而且已经到了直接影响人类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程度。
尽管电磁辐射对人体有潜在的危害,尤其是在使用不当或不注意的时候。但文明社会和现代人类都不会因此拒绝或抛弃那些能产生电磁辐射,但与我们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的电子设备,诸如电视台、广播电台、雷达站、导航站、微波中继站和通信站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电视机、微波炉、手机等家庭或个人用品。可以说,我们生活的空间充满了电磁辐射!
二、电磁辐射的危害
辐射到人体上的电磁波,一部分会被人体表面的皮肤和衣物反射或折射出去,另一部分则会被表皮所吸收,并对人体的细胞组织和神经系统产生作用。电磁辐射确实能对人体产生不良作用——一是使人体细胞组织的温度升高而发生形态学改变;二是对人体神经系统发生作用产生功能性改变。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它对人体神经系统的不良作用,其主要症状是神经衰弱,具体表现为头昏脑胀、无精打采、失眠多梦、疲劳无力,以及记忆力减退和情况沮丧等,有时还有头痛眼胀、四肢酸痛、食欲不振、脱发、多汗、体重下降等现象。
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是现实存在的,尤其是较高的频段。我国现以法律或法规的形式规定有电磁辐射安全剂量的卫生标准,在对设备采取防范措施以限制非正常外泄的电磁辐射强度的同时,还给予从事与电磁辐射有关的高频电子设备专业人员一定的特殊劳保和补助。
三、电磁屏蔽
电磁屏蔽是防止电磁伤害的主要措施。
(一)电磁屏蔽工作原理
高频电磁屏蔽装置由铜,铝或钢制成,当电磁波进入金属内部时,产生能量损耗,一部分电磁能转变为热能。随着进入导体表面的深度增加,能量逐渐减小,电磁场逐渐减弱。显然,导体表面场强最大;越入内部,场强越小。这些现象就是电磁辐射的集肤效应。电磁屏蔽就是利用这一效应进行工作。
(二)屏蔽方式
1、主动屏蔽
是指将场源置于屏蔽体内,将电磁场限制在某一范围内,使其不对屏蔽体以外的工作人员或仪器设备产生影响的屏蔽方式。
2、被动场屏蔽
是指屏蔽室,个人防护等屏蔽方式。这种屏蔽是将场源置于屏蔽体之外,使屏蔽体内不受电磁场的干扰或污染。
(三)屏蔽材料
用于高频防护的板状屏蔽和网状屏蔽均可用铜,铝或钢(铁)制成。必要时可考虑双层屏蔽。
四、高频接地
高频接地包括高频设备外壳接地和接屏蔽的接地。高频接地应符合一般电气设备接地的要求,还应符合高频接地的特殊要求。
屏蔽装置有了良好的接地以后,可以提高屏蔽效果,且以中波波段较为明显。
高频接地的接地线不宜太长,其长度最好能限制在波长的1/4以内。如无法达到这个要求时,也要避免波长1/4的奇数倍。
对于屏蔽接地,只宜在屏蔽的一个点与接地体相连。如果同时有几个点与接地体相连,由于各点情况不完全相同。可能产生有害的不平衡电流。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❷ 漏电保护器有什么作用
问题一:漏电保护器的作用? 漏电保护器俗称漏电开关,是用于在电路或电器绝缘受损发生对地短路时防人身触电和电气火灾的保护电器,一般安装于每户配电箱的插座回路上和全楼总配电箱的电源进线上,后者专用于防电气火灾。
其适用范围是交流50HZ额定电压380伏,额定电流至250安。
低压配电系统中设漏电保护器是防止人身触电事故的有效措施之一,也是防止因漏电引起电气火灾和电气设备损坏事故的技术措施。但安装漏电保护器后并不等于绝对安全,运行中仍应以预防为主,并应同时采取其他防止触电和电气设备损坏事故的技术措施。
1 漏电保护器的工作原理
漏电保护器主要包括检测元件(零序电流互感器)、中间环节(包括放大器、比较器、脱扣器等)、执行元件(主开关)
以及试验元件等几个部分。
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的漏电保护器工作原理示意图。TA 为零序电流互感器, GF 为主开关, TL 为主开关的分励脱扣器线圈。
在被保护电路工作正常, 没有发生漏电或触电的情况下, 由克希荷夫定律可知, 通过TA 一次侧的电流相量和等于零, 即:这样TA
的二次侧不产生感应电动势, 漏电保护器不动作, 系统保持正常供电。
当被保护电路发生漏电或有人触电时, 由于漏电电流的存在, 通过TA 一次侧各相电流的相量和不再等于零,产生了漏电电流Ik。
在铁心中出现了交变磁通。在交变磁通作用下, TL二次侧线圈就有感应电动势产生, 此漏电信号经中间环节进行处理和比较,
当达到预定值时, 使主开关分励脱扣器线圈TL 通电, 驱动主开关GF 自动跳闸, 切断故障电路,从而实现保护。
用于单相回路及三相三线制的漏电保护器的工作原理与此相同, 不赘述。
问题二:家里装漏电保护器有什么作用 你的问题是问只有电路发生接地时漏电保护器才能动作吗?如果是这样意思的话那么答案就是“是”。
如果你问的是“家里的电器必须安装保护接地漏电保护器才能发挥作用”,那么答案就是“否”。
理论上按照正常的用电,进入家庭火线流进的电流与零线流出的电流是相等的,当在漏电保护器之后发生漏电时,火线流进的电流等于零线流出的电流加上漏电电流。一般漏电保护器的原理就是比较进入家庭的火线和零线的电流差来判断是否发生漏电,有点近似于差动保护的原理。当火线电流大于零线的电流超过保护器的整定值的话保护器动作跳闸。
一般安装了漏电保护器之后,如果家里的电器又安装了保护接地,而电器又有漏电的现象,这种情况一般会导致漏电保护器经常跳闸。我发现不少家庭就有这样的情况,最后没办法只能将漏电开关退出。
安装漏电保护器和电器外壳接地的作用是相同的,就是当电器发生漏电时能起到保护人身安全的作用,但它们的原理不同。
漏电保护器的原理前面已经叙述过了,而电器外壳接地的道理就是将电器外壳的电位强制与地同电位,当电器内部发生漏电时漏电电流直接通过接地线引入大地,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人触碰电器外壳也是安全的。但这必须有一前提条件,就是家里必须有可靠的接地线引入,一般我们的家庭用电没有引入接地线,有些人将自来水管作为接地线是不可靠的。所以很多家庭采用的是安装漏电保护器。
根据漏电保护器的工作原理,如果在保护器后面发生漏电,保护器将会跳闸,而实际上家庭里发生轻微漏电的现象比较多,比较容易发生漏电的电器有:洗衣机、电饭煲、电风扇等等,藏式安装的电线如果绝缘层破损也会漏电,这种情况下漏电保护器就会经常跳闸甚至合不上。所以往往很多家庭安装了漏电保护器之后被迫将其退出。
综上所述,家庭里如果要防止漏电伤人,最好的办法还是引入可靠的接地线,将人容易触摸到的电器外壳可靠接地。实际做法就是家里安装的插座都要三孔的,将接地线可靠接到上边的一孔。但这必须增加电线的投资,同时还必须有可靠的接地线引入。
问题三:漏电保护器有什么作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 漏电保护器俗称漏电开关,是用于在电路或电器绝缘受损发生对地短路时防人身触电和电气火灾的保护电器,一般安装于每户配电箱的插座回路上和全楼总配电箱的电源进线上,后者专用于防电气火灾。漏电保护器的工作原理是:
将漏电保护器安装在线路中,一次线圈与电网的线路相连接,二次线圈与漏电保护器中的脱扣器连接。
当用电设备正常运行时,线路中电流呈平衡状态,互感器中电流矢量之和为零(电流是有方向的矢量,如按流出的方向为“+”,返回方向为“-”,在互感器中往返的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正负相互抵销)。由于一次线圈中没有剩余电流,所以不会感应二次线圈,漏电保护器的开关装置处于闭合状态运行。
问题四:空气开关和漏电保护器的作用各是什么? 空气开关起过载保护作用,是以空气作为灭弧介质的,此外还有以油为灭弧介质的。作用是过载保护,比如短路时的瞬间大电流能使空开在不到一秒断掉不至引起火灾等什么的。漏电保护器是为了保护人的安全的,只要是线路中的电流能通过人或物漏向大地达到一定值就会跳闸,从而不会使人触电,空开保护不了人触电。 空气开关应该是因为电路中电流过大(电路短路或者用电器总功率过大都可,可能引起电流过大)而自动关掉开关.切断电路漏电保护器也就通过检测电路中地线和火线中电流大小差异来控制开关的,当火线有漏电时(单线触电)通过进户火线的电流大,而通过进户地线的电流小,引起绕在漏电保护器铁芯上磁通变化,而自动关掉开关.切断电路。 漏电保护开关:它的里面有两个一样大小,一样圈数的线圈绕组,同在一个铁心上,将两个线圈分别串在电路的火线和零线中,当没有漏电时,两个绕组产生的磁场相互抵消,故无论多大的电流流过(当然不超过最大额定电流),所产生的磁场都抵消,不会使得电磁铁吸住衔铁,电路不断开,但是当线路漏电时,火线上的电流就分为两个方向,一个为零线,另一个为漏电处,此时,就引发了电磁铁上两个线圈的电流不同,而产生磁场,吸住衔铁,断开电路保护触电者或电线的安全!!同时,一般的漏电保护器上都有一个测试按钮,原理就是主动产生磁场,看断路器是否能自动关断!!故障排除后,在拨上开关即正常工作!! 空气开关,又称自动开关,低压断路器。原理是:当工作电流超过额定电流、短路、失压等情况下,自动切断电路。目前,家庭总开关常见的有闸刀开关配瓷插保险(已被淘汰)或空气开关(带漏电保护的小型断路器)。
问题五:空开与漏电保护器有什么区别? 空气开关和漏电保护器
1、空气开关是我们平常的熟称,它正确的名称叫做空气断路器。空气断路器一般为低压的,即额定工作电压为1Kv。空气断路器是具有多种保护功能的、能够在额定电压和额定工作电流状况下切断和接通电路的开关装置。它的保护功能的类型及保护方式由用户根据需要选定。如短路保护、过电流保护、分励控制、欠压保护等。其中前两种保护为空气断路器的基本配置,后两种为选配功能。所以讲空气断路器还能在故障状态(负载短路、负载过电流、低电压等)下切断电气回路。
2、漏电开关的正确称呼为剩余电流保护装置(以下简称RCD),是一种具有特殊保护功能(漏电保护)的空气断路器。它所检测的是剩余电流,即被保护回路内相线和中性线电流瞬时值的代数和(其中包括中性线中的三相不平衡电流和谐波电流)。为此,RCD的整定值,也即其额动作电流IΔn,只需躲开正常泄漏电流值即可,此值以mA计,所以RCD能十分灵敏地切断保护回路的接地故障,还可用作防直接接触电击的后备保护。
漏电保护器是一种利用检测被保护电网内所发生的相线对地漏电或触电电流的大小,而作为发出动作跳闸信号,并完成动作跳闸任务的保护电器。在装设漏电保护器的低压电网中,正常情况下,电网相线对地泄漏电流(对于三相电网中则是不平衡泄漏电流)较小,达不到漏电保护器的动作电流值,因此漏电保护器不动作。当被保护电网内发生漏电或人身触电等故障后,通过漏电保护器检测元件的电流达到其漏电或触电动作电流值时,则漏电保护器就会发生动作跳闸的指令,使其所控制的主电路开关动作跳闸,切断电源,从而完成漏电或触电保护的任务。它除了空气断路器的基本功能外,还能在负载回路出现漏电(其泄漏电流达到设定值)时能迅速分断开关,以避免在负载回路出现漏电时对人员的伤害和对电气设备的不利影响。
3、漏电开关不能代替空气开关。虽然漏电开关比空气开关多了一项保护功能,但在运行过程中因漏电的可能性经常存在而会出现经常跳闸的现象,导致负载会经常出现停电,影响电气设备的持续、正常的运行。所以,一般只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或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插座回路中采用。
漏电开关也可以说是空气开关的一种,机械动作、灭弧方式都类似。但由于漏电开关保护的主要是人身,一般动作值都是毫安级。
另外,动作检测方式不同:漏电开关用的是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它所检测的是剩余电流,即被保护回路内相线和中性线电流瞬时值的代数和(其中包括中性线中的三相不平衡电流和谐波电流)。为此其额动作电流只需躲开正常泄漏电流值即可(毫安级),所以能十分灵敏地切断接地故障,和防直接接触电击。 而空气开关就是纯粹的过电流跳闸(安级)。
问题六:漏电保护器作用大吗? 先说说 它可以在电线电压过大时自动跳闸,防止烧坏了线路。
个人经历而言,好处是有,坏处也有,当漏电保护器一天跳5.6次闸时,恼火。如果你遇到我这样的问题龚建议检查下保护器,不要学我。。。。。
问题七:漏电保护器和漏电断路器有什么区别吗? 漏电保护器 仅有漏电跳闸的功能, 用以对低压电网直接触电和间接触电进行有效保护,也可以作为三相电动机的缺相保护,它有单相的,也有三相的。漏电保护器一般的额定电流较小,可以直接保护与某电器!漏电断路器 除了有漏电跳闸功能外还有过流跳闸功能;即:含漏电,过载,短路,有的还有过压保护功能;一般的漏电断路器的额定电流较大,适用于整条的线路保护!
问题八:漏电断路器和漏电保护器有什么区别? .漏电保护器、漏电附件等漏电产品的功能是什麽?
用于保护人体触电和设备绝缘破坏触电的故障。 .漏电保护器与漏电附件有何异同?
二者都起漏电保护作用。但漏电保护器可独立安装,而漏电附件必须与小型断路器配合使用。
漏电断路器与漏电保护器、漏电附件有何异同?
漏电断路器集过载、短路和漏电保护于一体,相当于漏电保护器加小型断路器或漏电附件加小型断路器。
问题九:家里用什么样的漏电保护器合适? 不知道您家的电表是多大的?漏电保护器的额定电流不能大于电表的最大电流。
粗略估计您家的用电器总功率:电饭锅1000W;电热水壶1000W;电热锅2000W;空调2000W;冰箱150W;电热水器2000W;电脑400W;电视100W;总功率约为8650W,总电流约39.3A。您的漏电保护器额定电流63A,也可以。
但是,您应该在总开关下,安装几个分开关,比如额定电流16A或者25A的漏电保护器,每个漏电保护器接1---3个用电器。分别控制方便安全。
您的电饭锅短路,可能电流没有超过63A,所以漏电保护器没跳闸。
❸ 保险装置是如何动作的
漏电保护器
漏电保护器,用以对低压电网直接触电和间接触电进行有效保护,也可以作为三相电动机的缺相保护。它有单相的,也有三相的。
由于其以漏电电流或由此产生的中性点对地电压变化为动作信号,所以不必以用电电流值来整定动作值,所以灵敏度高,动作后能有效地切断电源,保障人身安全。
根据保护器的工作原理,可分为电压型、电流型和脉冲型三种。电压型保护器接于变压器中性点和大地间,当发生触电时中性点偏移对地产生电压,以此来使保护动作切断电源,但由于它是对整个配变低压网进行保护,不能分级保护,因此停电范围大,动作频繁,所以已被淘汰。脉冲型电流保护器是当发生触电时使三相不平衡漏电流的相位、幅值产生的突然变化,以此为动作信号,但也有死区。目前应用广泛的是电流型漏电保护器,所以下面主要介绍电流型的保护器。
一、电流型漏电保护器的分类
按动作结构分,可分为直接动作式和间接动作式。直接动作式是动作信号输出直接作用于脱扣器使掉闸断电。间接动作式是对输出信号经放大、蓄能等环节处理后使脱扣器动作掉闸。一般直接动作式均为电磁型保护器,电子型保护器均为间接动作式。
在型式上,按保护器具有的功能大体上可分为三类:
(1)漏电继电器。只具备检测、判断功能,不具备开闭主电路功能。
图1为漏电缆电器的结构示意图。它分组装式和分装两种。
图1电流型漏电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组装式主要部件有零序电流互感器、漏电脱扣器、试验回路、触头系统和塑料外壳。触头系统有动断触头、动合触头各一,用以将执行信号送向执行机构。试验回路包括试验按钮和模拟漏电阻抗的电阻,用以在运行中试验漏电继电器动作是否正常和灵敏。分装式是将漏电脱扣器分离出来,再由外部接线连接。
(2)漏电开关。同时具备检测、判断、执行功能。它是漏电继电器和开关的结合体。
(3)漏电保护插座。将漏电开关和插座组合在一起,使插座具备触电保护功能。适用于移动电器和家用电器。
二、电流型漏电保护器的工作原理
图2为漏电保护器的工作原理图。图中LH为零序电流互感器,它由坡莫合金为材料的铁芯,和绕在环状铁芯上的二次线圈组成检测元件。电源相线和中性线穿过圆孔成为零序互感器的一次线圈。互感器的后部出线即为保护范围。
图2漏电保护器的工作原理图
正常情况下,三相负荷电流和对地漏电流基本平衡,流过互感器一次线圈电流的相量和约为零,即由它在铁芯中产生的总磁通为零,零序互感器二次线圈无输出。当发生触电时,触电电流通过大地成回路,亦即产生了零序电流。这个电流不经过互感器一次线圈流回,破坏了平衡,于是铁芯中便有零序磁通,使二次线圈输出信号。这个信号经过放大、比较元件判断,如达到预定动作值,即发执行信号给执行元件动作掉闸,切断电源。
由工作原理可见,当三相对地阻抗差异大,三相对地漏电流相量和达到保护器动作值时,将使断路器掉闸或送不上电。同时三相漏电流和触电电流相位不一致或反相,会降低保护器的灵敏度。
电流型漏电保护器可实施分级保护,以达到选择性动作。漏电保护器动作方框图见图3。
图3 电流型漏电保护器动作方框图
三、电流型漏电保护器的额定值
(1)额定频率为50HZ。
(2)额定电压Un为220V,380V。
(3)辅助电源电压Usn为:直流为 12、24、40、60、110、220V;交流为12、48、220、380V。
(4)额定电流In为6、10、16、2O、25、32、4O、 50、(60)、63、100、(125)、160、200、250A。带括号的不优先推荐采用。
(5)额定漏电动作电流In·dz为0.006、0.01、(0.015)、0.03、(0 .05)、(0.075)、0.1、(0.2)、0.3、0.5、1、3、5、10、20A。带括号的值不优先采用。
(6)额定漏电不动作电流的优选值为0.5I n·dz。
(7)漏电保护器的最大分断时间:
l)* 直接接触保护。当动作电流I n·dz≤0.03A时,若保护器流过的零序电流为1倍I n·dz时为0.2s,2倍时为0.1s,流过0.25A时为0.04s;
2)间接接触防护。流过l倍时为0.2S,2倍时为O.1S,5倍时为0.04s;
延时型漏电保护器只适用于间接接触保护,其In·dz>0.03A。延时保护延时时间的优选值为0.2、0.4、0.8、1、1.5、2s。
四、应用范围
漏电保护器的应用范围如下:
(1)无双重绝缘,额定工作电压在110V以上时的移动电具。
(2)建筑工地。
(3)临时线路。
(4)家庭。
防止直接接触带电体保护的动作电流直为30mA,0.1s内动作。
可按需要安装间接接触保护的漏电保护器。
五、安装要求
(1)被保护回路电源线,包括相线和中性线均应穿入零序电流互感器。
(2)穿入零序互感器的一段电源线应用绝缘带包扎紧,捆成一束后由零序电流互感器孔的中心穿入。这样做主要是消除由于导线位置不对称而在铁芯中产生不平衡磁通。
(3)由零序互感器引出的零线上不得重复接地,否则在三相负荷不平衡时生成的不平衡电流,不会全部从零线返回,而有部份由大地返回,因此通过零序电流互感器电流的向量和便不为零,二次线圈有输出,可能会造成误动作。
(4)每一保护回路的零线,均应专用,不得就近搭接,不得将零线相互连接,否则三相的不平衡电流,或单相触电保护器相线的电流,将有部分分流到相连接的不同保护回路的零线上,会使二个回路的零序电流互感器铁芯产生不平衡磁动势。
(5)保护器安装好后,通电,按试验按钮试跳。
六、运行维护
漏电保护器运行维护注意事项如下:
(1)应制订制度,专人维护,定期试跳,并做好运行记录。
(2)遇有问题,应分析处理,不得擅自退出运行,或有意识使其失效。
(3)在正常运行时跳闸,若原因为电动机启动或大电流冲击,则采取交替启动,适当调整定位,或带短延时躲过冲击。若系下雨等原因使漏电流增加造成,则可临时调节灵敏度。
* 直接接触保护为人体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间接接触保护为人体接触由于漏电等故障,使金属外壳带电的保护。
(本网收集整理)--
----------
参考资料里还有图..
http://www.spdsm.com/KPYD/kpyd1002.htm
参考资料:http://www.spdsm.com/KPYD/kpyd1002.htm
http://218.78.213.237/
漏电保护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国内外多年的运行经验表明,推广使用漏电保护器,对防止触电伤亡事故,避免因漏电而引起的火灾事故,具有明显的效果。本文就广泛使用的电流型漏电保护器(以下简称漏电保护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作些介绍。
1漏电保护器的工作原理
漏电保护器主要包括检测元件(零序电流互感器)、中间环节(包括放大器、比较器、脱扣器等)、执行元件(主开关)以及试验元件等几个部分。
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的漏电保护器工作原理示意图。TA为零序电流互感器,GF为主开关,TL为主开关的分励脱扣器线圈。
在被保护电路工作正常,没有发生漏电或触电的情况下,由克希荷夫定律可知,通过TA一次侧的电流相量和等于零。即:这样TA的二次侧不产生感应电动势,漏电保护器不动作,系统保持正常供电。
当被保护电路发生漏电或有人触电时,由于漏电电流的存在,通过TA一次侧各相电流的相量和不再等于零,产生了漏电电流Ik。
在铁心中出现了交变磁通。在交变磁通作用下,TL二次侧线圈就有感应电动势产生,此漏电信号经中间环节进行处理和比较,当达到预定值时,使主开关分励脱扣器线圈TL通电,驱动主开关GF自动跳闸,切断故障电,从而实现保护。
用于单相回路及三相三线制的漏电保护器的工作原理与此相同,不赘述。
2装设漏电保护器的范围
1992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标GB13955292《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对全国城乡装设漏电保护器做出统一规定。
2.1必须装漏电保护器(漏电开关)的设备和场所
(1)属于I类的移动式电气设备及手持式电动工具(I类电气产品,即产品的防电击保护不仅依靠设备的基本绝缘,而且还包含一个附加的安全预防措施,如产品外壳接地);
(2)安装在潮湿、强腐蚀性等恶劣场所的电气设备;
(3)建筑施工工地的电气施工机械设备;
(4)暂设临时用电的电器设备;
(5)宾馆、饭店及招待所的客房内插座回路;
(6)机关、学校、企业、住宅等建筑物内的插座回路;
(7)游泳池、喷水池、浴池的水中照明设备;
(8)安装在水中的供电线路和设备;
(9)医院中直接接触人体的电气医用设备;
(10)其它需要安装漏电保护器的场所。
2.2报警式漏电保护器的应用
对一旦发生漏电切断电源时,会造成事故或重大经济损失的电气装置或场所,应安装报警式漏电保护器,如:
(1)公共场所的通道照明、应急照明;
(2)消防用电梯及确保公共场所安全的设备;
(3)用于消防设备的电源,如火灾报警装置、消防水泵、消防通道照明等;
(4)用于防盗报警的电源;
(5)其它不允许停电的特殊设备和场所。
3漏电保护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的选择
正确合理地选择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非常重要:一方面在发生触电或泄漏电流超过允许值时,漏电保护器可有选择地动作;另一方面,漏电保护器在正常泄漏电流作用下不应动作,防止供电中断而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为了保证人身安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人体安全电流值,国际上公认30mA为人体安全电流值;
(2)为了保证电网可靠运行,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躲过低电压电网正常漏电电流;
(3)为了保证多级保护的选择性,下一级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小于上一级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各级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有级差112~215倍。
第一级漏电保护器安装在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出口处。
该级保护的线路长,漏电电流较大,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在无完善的多级保护时,最大不得超过100mA;具有完善多级保护时,漏电电流较小的电网,非阴雨季节为75mA,阴雨季节为200mA;漏电电流较大的电网,非阴雨季节为100mA,阴雨季节为300mA。
第二级漏电保护器安装于分支线路出口处,被保护线路较短,用电量不大,漏电电流较小。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介于上、下级保护器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之间,一般取30~75mA。
第三级漏电保护器用于保护单个或多个用电设备,是直接防止人身触电的保护设备。被保护线路和设备的用电量小,漏电电流小,一般不超过10mA,宜选用额定动作电流为30mA,动作时间小于011s的漏电保护器。
4漏电保护器的正确接线方式
TN系统是指配电网的低压中性点直接接地,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线与该接地点相接。
TN系统可分为:
TN2S系统整个系统的中性线与保护线是分开的。
TN2C系统整个系统的中性线与保护线是合一的。
TN2C2S系统系统干线部分的前一部分保护线与中性线是共用的,后一部分是分开的。
TT系统配电网低压侧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电气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护线直接接地。
漏电保护器在TN及TT系统中的各种接线方式,安装时必须严格区分中性线N和保护线PE。三极四线或四极式漏电保护器的中性线,不管其负荷侧中性线是否使用都应将电源中性线接入保护器的输入端。经过漏电保护器的中性线不得作为保护线,不得重复接地或接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保护线不得接入漏电保护器。
❹ 家庭电路中最常见的保险装置有什么是如何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的
1、保险装置:
保险丝,电流过大熔断
2、保护装置:
空气开关,过流短路可跳闸、超载过热可跳闸
漏电开关,对地漏电可跳闸
❺ 家庭电路部分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总结,请指点。
初中物理电学部分,家庭电路应该掌握的知识点:
1、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低压供电线(火线与零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装置(保险丝或空气开关)→插座、用电器、开关等(箭头表示先后次序)。
2、家庭电路的连接:各种用电器是并联接入电路的,插座与插座是并联的,控制各用电器工作的开关与用电器是串联的。
3、家庭电路的各部分的作用:
(1)低压供电线(进户线):相当于电源。进户线两根,是给用户提供家庭电压的线路。提供220V交流电压。
a. 进户线两根分为火线和零线。
b. 火线:也叫端线,俗称火线;零线:在发电厂或在户外就已经和大地相连;
c. 火线和零线之间有220V 的电压;火线和接地线之间也有220V的电压,正常情况下,零线和接地线之间电压为 0V;
e. 用测电笔来辨别火线和零线。火线发光,而零线不发光。
(2)电能表:
a. 电能表的用途:计量用户消耗电能(电功)的多少的仪表;
b. 电能表的安装:安装在家庭电路的干路上。原因:这样才能测出全部家用电器消耗的电能。
c. 电能表的铭牌:所标的电压U是“额定电压”;所标的电流I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UI是“电能表后能接用电器的最大功率”;如果同时使用的家用电器的总瓦数超过这个数值,电能表的计数会不准确,甚至烧坏。
d. 单位是千瓦时(kW•h),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消耗电能的多少。
(3)总开关(空气开关):
a. 总开关的作用: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方便检测室内电路或更换设备,以保证安全(空气开关、漏电保护器还能起到保险作用)。
b. 总开关的安装:安装在家庭电路的干路上,空气开关的静触点接电源线。
c. 新建的楼房里,连接客户的总开关上大多装有漏电保护器,如果站在地上的人触电,电流经过人体流入大地,漏电保护器会迅速切断电流,保护人身安全。如果用电器外壳带电,电流经接地线流入大地,漏电保护器也会迅速切断电流。
(4)保险装置:保险丝(盒):电流过大时熔断,切断电路;空气开关:电流过大时跳闸,切断电路。
a. 保险丝材料:保险丝是由电阻率大、熔点较低的铅锑合金制成;
b. 保险原理:当过大的电流通过时,保险丝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于是保险丝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作用;
c. 保险装置的电路符号:
d. 保险装置的连接:保险装置与所保护的电路串联,且一般只接在火线上;
e. 保险丝的选择:选择保险丝的额定电流等于或稍大于家庭电路的最大工作电流;
f. 保险丝的规格:保险丝越粗,额定电流越大;
g. 注意:不能用较粗的保险丝或铁丝、铜丝、铝丝等代替保险丝。因为铜丝的电阻小,产生的热量少,且铜的熔点高,不易熔断。
h. 应用举例:☆某家庭需要使用10A保险丝,可只有5A 和15A 保险丝。如何分别来代替使用:①可用两根5A保险丝并起来代用;②可将15A保险丝用刀轻切一小口使剩余部分截面积和10A保险丝截面积相同。
(5)插座与插头:三线插头(座):一线接火线(L),一线接零线(N),另一线(E)接用电器的外壳(大地);为安全用电。
a. 插座的作用:连接家用电器,给可移动家用电器供电;
b. 插座种类: 固定插座、可移动插座;二孔插座、三孔插座;
c. 插座安装:并联在家庭电路中;
d. 插座与插头的接线情况(对插座来说“左零右火”):
e. 插头上标着E的导线和用电器的金属外壳相连,插座上相应的导线和室外的大地相连。万一用电器外壳带电,电流就会流入大地。
f. 把三脚插头插在三孔插座里,在把用电部分连入电路的同时,也把用电器的金属外壳与大地连接起来,防止了外壳带电引起的触电事故。
(6)用电器(电灯)、开关:
a. 白炽灯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进行工作的。小功率的灯泡灯丝细而长,里面抽成真空。大功率的灯泡灯丝粗而短,里面抽成真空后,还要充入氮气、氩气等惰性气体,且气压为0.1Pa,目的是平衡大气压对玻璃壳的压力,并阻止灯丝升华。灯泡长期使用会变暗,原因是:灯丝升华变细电阻变大,实际功率变小;升华后的金属钨凝华在玻璃内壁上降低了灯泡的透明度。
b. 灯泡的种类:螺丝口灯泡、卡口灯泡。注释:螺丝口灯泡的螺旋接灯头的螺旋套,进而接零线;灯泡尾部的金属柱接灯头的弹簧片,再通过开关接火线:原因:防止维修触电。
c. 用电器串联,控制用电器。如果开关短路用电器会一直工作,开关不能控制,但不会烧干路上的保险丝。
d. 全用电原则连接电路,每个开关都可以单独控制灯。
4、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发生短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即负载过大)。
5、庭电路保险丝烧断的原因:发生短路、用电器功率过大、选择了额定电流过小的保险丝。
希望帮助到你,若有疑问,可以追问~~~
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__^*)
❻ 07年迈腾13号保险漏电
过载保护,控制回路。
1、漏电保护器有过载保护的功能,如果电路当中的电流超过了漏电开关的额定电流,漏电保护器就会自动断电,从而能够有效保护家中的电路安全,保护好电器。
2、另外漏电保护装置还能够控制回路,电路出现了短路的问题,电流通过断路器内部的线圈,推动杠杆脱落,将电路断开,起到了保护的作用,避免触电的危险,也避免了电线问题引发的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