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急求几个有趣的,现象明显的初中化学演示试验~
一、燃烧条件实验的改进
在讲授义务教育化学教材第一章第四节燃烧和缓慢氧化一节内容时,学生对隔绝空气可以灭火很容易理解,但对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同样可以灭火,总是持怀疑态度。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灭火原理,我们增加了一个降低温度灭火的实验。
实验过程是这样的:向一个250mL的烧杯中加入150mL左右的水,然后再在水中加入适量的NH4NO3,并不断搅拌,使水的温度急剧降低;接着将少量豆油倒入一个小铁盒中,并点燃;再用坩埚钳把小铁盒放在烧杯冰冷的水面上,学生这时可以看到由于温度的降低而使火焰一下熄灭。为了使观察到的现象更全面,我们再把小铁盒拿出来,重新点燃,残留在铁盒中的豆油在空气中则再次燃烧起来。至此学生们对降低温度可以灭火深信不疑,同时也加深了对灭火原理的理解。
二、氢气流吹泡实验的改进
按照义务教材演示实验〔3-4〕的装置做氢气吹泡实验,吹的泡泡不能连续,有时控制得不好,泡泡也比较校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我们将此装置做了如下改动:先将胶头滴管的玻璃尖嘴换成不带尖嘴的玻璃管,然后剪掉胶头滴管胶头的顶部,再将市面上销售的小孩吹彩泡玩具的多孔塑料头剪下来插入已经剪开的胶头顶部,蘸些洗涤液,从玻璃管处通入氢气,就可在多孔塑料头处吹出连续且体积较大的氢气泡。
② 化学改进后装置和之前实验装置比有什么优点。哪几个方面答。
改进装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实验装置要简洁易于操作;
2.实验现象要直观内;
3.安全问题,容比如防止倒吸等等;
4.环保问题,有污染的有没有尾气处理;
6.能否彻底符合题意。比如,反应物是否有杂质,是否有余下的等。
③ 某同学按实验装置安装好仪器后,观察光的干涉现象,获得成功.若他在此基础上对仪器的安装作如下改动,但
在波的干涉中,干涉条纹的间距△x=
L |
d |
④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他们进行了如下实
(1)该实验小组以二氧化碳为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内原料是二氧容化碳,因此该科学探究提出的问题应该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
(2)实验前,为避免叶片内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应将实验装置放在黑暗处24小时;以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3)在步骤③后迅速将一点燃的蜡烛放入甲装置,蜡烛将很快熄灭,这说明甲装置内的氧气含量大大的减少了,原因是甲装置内由于缺少二氧化碳,装置内的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而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的生理活动.
(4)若用图中的甲装置来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则应将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小烧杯取走,否则就不能说明装置内出现的水珠是植物的叶片散失的,也有可能来自于小烧杯内的溶液.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吗
(2)让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3)吸收氧气
(4)②
⑤ 墨墨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实验过程:他把盛有盐酸的试管小心地放入装有碳酸钠粉末
(1)由于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造成天平的左边质量减轻.所以,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天平指针向右偏转;
(2)由上述分析可知,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原因是:生成的二氧化碳排到空气中;
(3)要进行进行质量守恒探究活动,应该对实验装置做的改动是:在密闭的条件下进行;
(4)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所以,一定不变的是①②⑤.
故答为:(1)右;(2)生成的二氧化碳排到空气中;(3)在密闭的条件下进行;(4)①②⑤.
⑥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时以小车的加速度a为纵坐标,细线的拉力F(即
(1)实验复中认为砝码制和砝码盘的总重力G,为小车所受的合外力,故在实验时将木板一端垫高为的是平衡摩擦力;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得:
a |
F |
1 |
m |
mg |
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