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阀门知识大全(常见阀门以及阀门适用场合的介绍)
管道系统和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而阀门元件又是和管道系统息息相关的,阀门主要是用来控制流体的,有控制流体的运动速度的,有控制流体的通过量的,有各种各样的功能,是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个元件,阀门的种类按照功能来区分就有非常多,而按照材质来区分阀门的种类就更加多了。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阀门的知识。
闸阀、截止阀、蝶阀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1.这三种阀按开关难易排列:截止阀、闸阀、蝶阀
按阻力大小排列:截止阀、蝶阀、闸阀;
按关闭严密排列:截止阀、蝶阀、闸阀;
按价格高低排列:截止阀、蝶阀、闸阀;(特种蝶阀除外)
这三种阀都属于驱动阀,根据上述特点不难看出,截止阀主要用于小口径管道(支管)或管路末端的启闭和流量调节;蝶阀用于支干管的启闭和流量调节;闸阀用于干管的启闭,一般不用于流量调节。
(1)闸阀
阀体长度适橡高中,转盘式调节杆,调节性能好,在较大管径管道中被广泛使用;
(2)截止阀
阀体长,转盘式调节杆,调节性能良好,适用于场地宽敞、小管径的场合(一般DN小于等于150mm);
(3)蝶阀
阀体短,手柄式调节杆,调节性能稍差,价格较高,但调节操作容易,适用于场地小、大管径的场合(一般DN>150mm)。
2.冷水机组、热交换器进出口、主管道调节,均可根据情况选用闸阀、截止阀或蝶阀;
3.分、集水器上,由于主要功能是调节,一般选截止阀或闸阀;
4.水泵入口装设阀门一只,出口装设阀门两只。其中出口端靠近水泵一侧阀门为止回阀,另两只阀门可选择闸阀、截止阀或蝶阀;
5.供热空调末端设备出入口小口径管道可选用截止阀或球阀;
6.多层、高层建筑各层水平管上可半、装设平衡阀,用以平衡各层流量;
7.水箱及管道、设备最低点装设排污阀,由于不用于调节,宜选用能严密关断的阀门如闸阀、截止阀等;
8.蒸汽-凝梁缓尺结水管道系统,如蒸汽供暖系统、锅炉水系统、蒸汽溴化锂冷水机组、汽-水热交换器系统中,一般在蒸汽入口处装设减压阀;在可能产生高压处装设安全阀;在排凝结水处装设疏水阀。
平衡阀都有哪些种类?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平衡阀有几种,最早出来的是静态平衡阀,可以进行精确的手动调节,可以连接仪器测量阻力并换算成流量,是一种局部阻哪喊力系数可以精确调节的阀门。通常设在干管上,要求高的也可以设在支干管或设备入口处。缺点是只能在额定流量时平衡系统阻力,在末端设电动阀改变阻力时水力平衡受影响。
上世纪90年代出来的动态平衡阀用于在系统压力变化的场合下恒定流量,也就是流量不随系统压力的变化而改变,因而称为动态平衡阀。它的使用场合是明显的,只能用于水流量恒定的系统,不可与电动阀合用。
这两种国产阀门最早都是中国空调研究所弄出来的。
丹麦产的FLOWCON动态平衡电动调节阀是更新一代的产品,它把电动阀和动态平衡结合在一起,在电动调节阀调节时动态平衡预设流量相应调整,例如,当电动调节阀调节流量至50%,该阀门就可以在50%流量点恒定流量。目前全世界只有这一家有这个产品。它用于空调末端原来设电动阀的位置,干管和支管其他水力平衡措施(包括同程管)都可以取消。
球阀
球阀是由旋塞阀演变而来。它具有相同的旋转90度提动作,不同的是旋塞体是球体,有圆形通孔或通道通过其轴线。球面和通道口的比例应该是这样的,即当球旋转90度时,在进、出口处应全部呈现球面,从而截断流动。
球阀只需要用旋转90度的操作和很小的转动力矩就能关闭严密。完全平等的阀体内腔为介质提供了阻力很小、直通的流道。通常认为球阀最适宜直接做开闭使用,但近来的发展已将球阀设计成使它具有节流和控制流量之用。球阀的主要特点是本身结构紧凑,易于操作和维修,适用于水、溶剂、酸和天然气等一般工作介质,而且还适用于工作条件恶劣的介质,如氧气、过氧化氢、甲烷和乙烯等。球阀阀体可以是整体的,也可以是组合式的。
截止阀
截止阀的阀杆轴线与阀座密封面垂直。阀杆开启或关闭行程相对较短,并具有非常可靠的切断动作,使得这种阀门非常适合作为介质的切断或调节及节流使用。
截止阀的阀瓣一旦处于开启状况,它的阀座和阀瓣密封面之间就不再接触,并具有非常可靠的切断动作,使得这种阀门非常适合作为介质的切断或调节及节流使用。
截止阀一旦处于开启状态,它的阀座和阀瓣密封面之间就不再有接触,因而它的密封面机械磨损较小,由于大部分截止阀的阀座和阀瓣比较容易修理或更换密封元件时无需把整个阀门从管线上拆下来,这对于阀门和管线焊接成一体的场合是很适用的。介质通过此类阀门时的流动方向发生了变化,因此截止阀的流动阻力较高于其它阀门。
常用的截止阀有以下几种:
1、角式截止阀;在角式截止阀中,流体只需改变一次方向,以致于通过此阀门的压力降比常规结构的截止阀小。
2、直流式截止阀;在直流式或Y形截止阀中,阀体的流道与主流道成一斜线,这样流动状态的破坏程度比常规截止阀要小,因而通过阀门的压力损失也相应的小了。
3、柱塞式截止阀:这种形式的截止阀是常规截止阀的变型。在该阀门中,阀瓣和阀座通常是基于柱塞原理设计的。阀瓣磨光成柱塞与阀杆相连接,密封是由套在柱塞上的两个弹性密封圈实现的。两个弹性密封圈用一个套环隔开,并通过由阀盖螺母施加在阀盖上的载荷把柱塞周围的密封圈压牢。弹性密封圈能够更换,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制成,该阀门主要用于“开”或者“关”,但是备有特制形式的柱塞或特殊的套环,也可以用于调节流量。
闸阀
闸阀是作为截止介质使用,在全开时整个流道直通,此时介质运行的压力损失最小。闸阀通常适用于不需要经常启闭,而且保持闸板全开或全闭的工况。不适用于作为调节或节流使用。对于高速流动的介质,闸板在局部开启状况下可以引起闸门的振动,而振动又可能损伤闸板和阀座的密封面,而节流会使闸板遭受介质的冲蚀。从结构形式上,主要的区别是所采用的密封元件的形式。根据密封元件的形式,常常把闸阀分成几种不同的类型,如:楔式闸阀、平行式闸阀、平行双闸板闸阀、楔式双闸板闸等。最常用的形式是楔式闸阀和平行式闸阀。
此类型阀门的作用是只允许介质向一个方向流动,而且阻止反方向流动。通常这种阀门是自动工作的,在一个方向流动的流体压力作用下,阀瓣打开;流体反方向流动时,由流体压力和阀瓣的自重合阀瓣作用于阀座,从而切断流动。其中止回阀就属于这种类型的阀门,它包括旋启式止回阀和升降式止回阀。旋启式止回阀有一介铰链机构,还有一个像门一样的阀瓣自由地靠在倾斜的阀座表面上。为了确保阀瓣每次都能到达阀座面的合适位置,阀瓣设计在铰链机构,以便阀瓣具有足够有旋启空间,并使阀瓣真正的、全面的与阀座接触。阀瓣可以全部用金属制成,也可以在金属上镶嵌皮革、橡胶、或者采用合成覆盖面,这取决于使用性能的要求。旋启式止回阀在完全打开的状况下,流体压力几乎不受阻碍,因此通过阀门的压力降相对较小。升降式止回阀的阀瓣座落位于阀体上阀座密封面上。此阀门除了阀瓣可以自由地升降之外,其余部分如同截止阀一样,流体压力使阀瓣从阀座密封面上抬起,介质回流导致阀瓣回落到阀座上,并切断流动。根据使用条件,阀瓣可以是全金属结构,也可以是在阀瓣架上镶嵌橡胶垫或橡胶环的形式。像截止阀一样,流体通过升降式止回阀的通道也是狭窄的,因此通过升降式止回阀的压力降比旋启式止回阀大些,而且旋启式止回阀的流量受到的限制很少在生产过程中,为了使介质的压力、流量等参数符合工艺流程的要求,需要安装调节机构对上述参数进行调节。调节机构的主要工作原理,是靠改变阀门阀瓣与阀瓣与阀座间的流通面积,达到调节上述参数的目的。属于这类阀门的统称为控制阀,其中分为依靠介质本身动力驱动的称为自驱式控制阀如减压阀、稳压阀等,凡领先上来动力驱动的(如电力、压缩空气和液动力)称为他驱式控制阀,如电动调节阀、气动调节阀和液动调节阀等。
电力驱动的阀门
电力驱动阀门是常用的驱动方式的阀门,阀门电动装置的特点如下:1)启闭迅速,可以大大缩短启闭阀门所需的时间;2)可以大大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特别适用于高压、大口径阀门;3)适用于安装在不能手动操作或难于接近的位置,易于实现远距离操纵,而且安装高度以不受限制;4)有利于整个系统的自动化;5)电源比气源和液源容易获得,其电线的敷设和维护也比压缩空气和液压管线简单得多。
阀门电动装置的缺点是构造复杂,在潮湿的地方使用更为困难,用于易爆介质时,需要采用隔爆措施。
阀门电动装置按所驱动的阀门类型不同,可分为Z型和Q型两大类。Z型阀门电动装置的输出轴可以转出很多圈,适用于驱动闸阀、截止阀、隔膜阀等;Q型阀门电动装置的输出轴只能旋转90º,适用于驱动旋塞阀、球阀和蝶阀等。按其防护类型有普通型、隔爆型(以B表示)、耐热型(以R表示)和三合一型(即户外、防腐、隔爆,以S表示)。
阀门电动装置一般由传动机构(减速器)、电动机、行程控制机构、转矩限制机构、手动-电动切换机构、开度指示器等组成。
气动和液动阀门
气动和液动阀门是以一定压力的空气、水或油为动力源,利用气缸(或液压缸)和活塞的运动来驱动阀门的,一般气动的空气压力小于0.8MPa,液动的水压或油压为2.5MPa~25MPa。
回转型气、液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球阀、蝶阀或旋塞阀。液动装置的驱动力大,适用于驱动大口径阀门。如用于驱动旋塞阀、球阀和蝶阀时,必须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换面回转运动。
手动阀门
手动阀门是最基本的驱动方式的阀门。它包括用手轮、手柄或板手直接驱动和通过传动机构进行驱动两种。当阀门的启力矩较大时,可通过齿轮或蜗轮传动进行驱动,以达到省略的目的。齿轮传动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和锥齿传动。齿轮传动减速比小,适用于闸阀和截止阀,蜗轮传动减速比较大,适用于旋塞闪、球阀和蝶阀。
1、闸板阀门
闸板阀门也叫闸板节门,它的特点是比较严密,常用于上水管道和热水供暖管道,由于闸板六门开启后不宜挡住异物,所以被用作供暖管网的排污阀和小型锅炉(如立式横水管锅炉)的排污阀。这种阀门习惯上不用在蒸汽管道上,因为压力较高时,闸板阀门会因单面承受压力而难于开启。
闸板阀门适合于在全开或全关的状态下工作,适宜用它调节流量。如果闸板长时期处于半开关的状态下工作,闸板的密封面会因受介质冲刷而变得不严密。
2、截止阀和节流阀
截止阀和节流阀这两种阀门过去统称球型阀。虽然截止阀是用于截断汽、水通路的,节流阀主要是用于调节流量的,但从外形上难以区别,不同的地方只在于阀芯。截止阀阀芯的端部是平的,而节流阀阀芯的是锥形的。
铜阀芯的截止阀,无论汽、水管道均可使用。阀芯上加装皮钱,胶皮或塑料热的截止阀(俗称皮钱节门),则只用于水或低温热水管道中,否则皮钱、胶皮或塑料会变质而失去严密性。
3、旋塞及球阀
旋塞去也叫明止水门,俗称转心阀门,小型旋塞过去又称考支,是一种快开阀门,按其分流情况有直通式、三通式、四通式等。旋塞的阀杆与阀芯是连成一体的,阀芯呈截锥体,其上开有矩形通孔,小型旋塞的通孔是圆形的。当阀杆顶端上的沟槽或手柄与旋塞的进出口方向平行时,阀门全开,垂直时为全阀。
球阀实际上是旋塞的变种,它和旋塞一样是靠改变阀芯的角度来实现阀门的开头的。球阀的阀芯是球体,球体上开有圆柱形孔、球体两侧衬氟塑料热环,作为阀座密封圈。
旋塞和球阀均是快开式阀门,阻力小、流量大。但它的密封面易磨损,开关力较大,容易卡住,故不适用于高温高压的情况。
旋塞与球阀规格一般为15mm(1/2in)~50mm(2in)。旋塞用于开关管路中的介质也可作节流阀门;球阀只用于开关管道介质,不宜作节流阀用,以免阀门长时间受介质冲刷而失去严密性。
4、逆止阀(止回阀)
逆止阀又叫止回阀,俗称单流阀门,能根据阀前阀后的压力差而自动启开,作用是自动控制液体的流动方向,使它向一个方向流动而阻止其逆向流动。逆止阀多用于给水管路,安装时有严格的方向性,一定不可装反。
升降机逆止阀。这种阀门的阀芯上部有导杆,导杆和阀芯可沿着阀盖上的导向套筒自由升降,流体自左向右流动时,即把阀芯压开,当流体反向流动时阀芯下降到阀座上,通路即截断。
摇板式逆止阀,也叫旋启式逆止阀,原理与升降式略同。
以上两种逆止阀只装在水平的管线上。
弹簧式逆止阀,这种阀门是升降式的发展。
普通升降式逆止阀只能安装在平向管道上而弹簧升降式逆止阀可以不受方向限制。无论在平向管道、竖向管道和成某一角度的管道均可使用。
弹簧升降式逆止阀。这种阀门的规格为15mm(1/2in)~50mm(2in)。
底阀。专门装在水泵吸入管进水口处的一种单向阀门,俗称"井底瓦拉"、"莲蓬头"等。
300X缓闭止回阀是安装在高层建筑给水系统以及其他给水系统的水泵出口处、防止介质倒流、水锤及水击现象的智能型阀门。该阀兼具有电动阀、逆止阀和水锤消除器三种功能,可有效地提高供水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并将缓开、速闭、缓闭消除水锤的技术原理一体化,防止开泵水锤和停泵水锤的产生。只需操作水泵电机启闭按纽,阀门即可按照水泵操作作规程自动实现启闭,流量大、压力损失小。适用于600口径以下的阀门消声止回阀用途和性能规范:本阀门用于工业管道上作阻止介质逆流的装置。
5、直气门与直角阀门
直气门是散热器专用的一种阀门,可用于汽暖散热器的入口处和水暖用热器的出口、入口处。直角阀门的进口与出口成90°直角。暖气系统用的直角阀门俗称八字气门,专门用于散热器上,汽暖时用于散热的进汽口处,水暖时可用于散热器的进、出水口处,起调节汽量或水量的作用。
6、减压阀
减压阀用以降低管道内介质压力,使介质压力符合生产的需要。常用的减压阀有活塞式、波纹管式减压阀、鼓膜式及弹簧式等。
减压阀应直立安装在水平管道上,阀盖要与水平管道垂直,安装时注意阀体的箭头方向。减压阀两侧应装置阀门。高低压管上都设有压力表,同时低压系统还要设置安全阀。这些装置的目的是为了调节和控制压力方便可靠,对低压系统保证安全运行尤其重要。
上文中小编给大家介绍了一下阀门主要使用在哪些场合以及一些常见的阀门的特点。了解一下一些常见的阀门的种类以及这些常见的阀门的种类有什么样的特点,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大家可以因此在生活中获得更多的便利,在有购买阀门的需要的时候,也能够更换算的,更迅速的将事情完成。上文中罗列的阀门的知识基本上都是属于很实用的那种知识,大家可以多多参考一下。
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https://www.to8to.com/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_m_jiare&wb】,就能免费领取哦~
B. 工程机械论文题目
工程机械论文题目
机械工程是一门涉及利用物理定律为机械系统作分析、设计、制造及维修的工程学科。机械工程是以有关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中的技术经验,研究和解决在开发、设计、制造、安装、运用和维修各种机械中的全部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科。以下是机械工程硕士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工程机械论文题目大全
1、车载液压机械臂动态设计与研究
2、基于网络模型的复杂机电系统可靠性评估
3、螺纹联接自动装配系统的研究
4、轴承压装仿真与试验以及液力变矩器导轮的热装配变形分析研究
5、硫系自润滑钢中原位自生金属硫化物自润滑相的形成机制与控制方法
6、基于电动气旋流的吸附器的开发和特性研究
7、动圈式比例电磁铁关键技术研究
8、箱式风机管道法兰的柔性制造系统
9、六自由度运动平台优化设计及动态仿真研究
10、面向恶劣服役环境的工件抗缺陷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11、基于数字液压缸组的多浮力摆波能装置压力平衡研究
12、具有运动控制功能的电液比例阀控制器研究
13、微型轴承内圆磨削加工的质量监控系统研究
14、抗负载波动回转控制阀优化设计研究
15、气浮式无摩擦气缸静动态特性研究
16、模拟风力机载荷的电液加载装置的设计研究
17、用于扩散吸收式热变换器的气泡泵性能实验研究
18、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与三乙醇胺硼酸酯水溶液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19、表面织构化固体润滑膜设计与制备技术研究
20、双压力角非对称齿轮承载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及参数优化
21、全电液式多路阀自动测试系统设计与实现
22、开关液压源系统研究分析及其试验系统的设计与搭建
23、飞轮储能系统电机与轴系设计
24、面向不完全数据的疲劳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
25、树木移植机液压系统的设计研究
26、新型双输出摆线减速器的设计与分析
27、基于ARM9架构的工业喷码机研究与实现
28、超高压水射流破拆机器人液压系统设计与研究
29、考虑轴承影响的摆线针轮传动动力学研究
30、车辆传动装置供油系统设计方法研究
31、润滑油复合纳米粒子添加剂摩擦学性能的研究
32、高速气缸的缓冲结构研究
33、大长径比柔性对象自动送料关键技术研究
34、空间索杆铰接式伸展臂根部锁紧机构运动功能可靠性研究
35、基于能量梯度理论的离心压缩机固定元件性能改进研究
36、并联RCM机构构型综合及典型机构运动学分析
37、多自由度气动人工肌肉机械手指结构设计及控制
38、闸板位置对闸阀内部气固两相流及磨损的影响
39、电液伺服阀试验台测控系统的设计
40、多盘制动器加压装置典型结构设计及试验研究
41、重型多级离心泵穿杠螺母拧紧装置的设计
42、气动增压阀动态特性的仿真研究
43、小间隙下狭缝节流止推轴承特性研究
44、离心通风机的性能预测与叶片设计研究
45、基于有限元法的齿面修形设计
46、离心泵输送大颗粒时固液两相流场的数值计算
47、小流量工况下离心泵内部流动特性分析
48、双粗糙齿面接触时的弹流润滑数值分析
49、工程专用自卸车车架疲劳寿命分析
50、倾斜式带式输送机断带抓捕装置的研究
51、基于骨架模型的自卸车装配设计平台研究
52、双馈式风力发电机齿轮箱的'动态特性分析
53、定常扭矩激励下转子系统动力学与摩擦学研究
54、恒流量轴向柱塞液压泵的研究
55、下运带式输送机能量回馈与安全制动技术的研究
56、压力容器筒体自动组对及检测装置的研究
57、高压容腔卸压曲线及卸压阀研究
58、一种小冲击高性能液压缸双向制动阀的研究
59、盘式制动器摩擦副热结构耦合及模态分析
60、输送带摩擦学行为及动力学特性研究
61、圆环链与驱动链轮磨损试验研究
62、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的动力学特性仿真分析
63、乳化液过滤器多次通过试验系统开发
64、电液流量匹配装载机转向系统特性研究
65、大位移低电压的静电斥力微驱动器的设计与仿真研究
66、圆柱斜齿轮传动误差的补偿分析
67、基于物理规划法的柔顺机构多目标拓扑优化研究
68、桥式起重机桥架结构静动态分析及多目标优化
69、柱塞泵及管路流固耦合振动特性研究
70、非对称柱塞泵直驱挖掘机液压缸系统特性研究
71、波箔动压气体轴承承载特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72、低温氦透平膨胀机中液体动静压轴承的承载特性研究
73、滚珠轴承支承高速电主轴热特性分析
74、基于许用压力角要求的共轭凸轮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开发
75、圆筒涨圆机液压与电气控制系统的研究
76、再制造液压缸性能检测技术的研究
77、气动高压高速开关阀的设计与研究
78、四轮四向叉车非对称转向机构双目标优化研究
79、基于桁架结构的3D打印轻量化模型生成研究
80、无转速计阶比分析方法研究
81、非圆齿轮行星轮系传动性能分析
82、永磁同步电主轴机电耦联动力特性研究
83、气动柔性驱动器的位置控制研究
84、高速旋转接头试验台的研制
85、永磁同步电主轴电磁噪声影响因素研究
86、水泵转子静挠度检测系统的构建与实现
87、磁悬浮飞轮储能支承系统的控制策略研究
88、聚磁式永磁涡流耦合器的性能分析和测试
89、起重机用永磁同步电机的设计与研究
90、大型往复式迷宫压缩机气缸体关键部件受力分析
91、准双曲面锥齿轮实体建模与齿面接触分析
92、风机风量调节伺服缸试验系统设计及控制特性研究
93、大型往复式压缩机迷宫密封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94、水泵轴向力测量装置现场静态标定系统设计
95、空压机用超超高效永磁同步电动机设计及铁耗研究
96、主动磁悬浮轴承及其控制方法研究
97、水泵转子径向跳动检测系统设计
98、板状超声物料输送装置的研究
99、钢制组合式路基箱力学性能研究
100、三种典型微细结构缺陷的试验研究
101、向心关节轴承摩擦磨损性能仿真及试验分析
102、离心压缩系统反转动力学特性研究与分析
103、计入弹性变形的复合材料水润滑轴承润滑特性的研究
104、气缸壁面温度预测研究
105、高速曳引界面的摩擦滑移实验方法研究
106、特征优化方法研究及其在轴承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107、小型机械零件拣货系统改良设计研究
108、活塞式压缩机排气量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109、小型安全阀便携离线校验设备研制
110、轴流风机数值模拟的若干问题探讨
111、催化装置富气压缩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12、变频电机拖动的变量柱塞泵液压动力系统特性研究
113、模具形线参数对厚壁封头成形的影响
114、条形砧旋转锻造封头的工艺研究
115、磁悬浮轴承-转子系统的运动稳定性与控制研究
116、两级行星齿轮减速器稳健设计方法的研究
117、机械产品原理方案优化建模与实现
118、错位码垛规划及其与码垛机器人控制融合的研究
119、3D打印技术中分层与路径规划算法的研究及实现
120、液压同步顶升系统设计及控制策略研究
121、机构可动性设计缺陷辨识模型与修复方法研究
122、码垛机器人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123、浮环轴承润滑特性研究
124、机械产品可持续改进研究设计
125、轮腿式轮椅传动机构的设计与仿真
126、低速叉车横置式转向电动轮设计与优化研究
127、面向机电系统运行状态监测的声源定位技术研究
128、摆线活齿传动齿形研究及仿真
129、旋转阀口试验台的研发及旋转阀口的仿真研究
130、水压阀口特性仿真研究
131、旋转式水压伺服阀的设计及研究
132、串联式混联机构的力学分析及动力学仿真
133、利用阳极键合封装MEMS器件所用离子导电聚合物开发
134、工业生产型立体仓库的设计与优化
135、九轴全地面起重机模糊PID电液控制转向系统分析
136、带式输送机多滚筒驱动功率平衡影响因素的分析与研究
137、折臂式随车起重机回转系统同步控制研究
138、九轴全地面起重机传动系统研究
139、桥式起重机安全监控与性能评估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140、大型磨机故障诊断方法的研究
141、水液压多功能试验台数据测控系统的研发
142、迷宫密封泄漏特性及新结构研究
143、组合型振荡浮子波能发电装置液压系统研究
144、机电一体化实训装置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45、穿孔扭转微机械谐振器件的挤压膜阻尼机理与模型
146、双螺杆式空压机转子型线分析与加工优化
147、铸造起重机安全制动温度场热耦合及机构振动分析
148、渐变箍紧力作用的起重机卷筒结构分析与优化设计
149、汽车起重机动力、起升系统参数优化及节能分析
150、贝叶斯网络系统可靠性分析及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151、圆锥破碎机止推盘磨损寿命预测及结构优化
152、喷油器火花塞护套成形工艺优化及模具分析
153、碟形砂轮磨削面齿轮加工技术及齿面误差生成规律研究
154、铝合金喷射沉积坯形状及组织控制
155、基于FACT理论的柔顺机构设计及其在振动切削方面的应用
156、高精度FA针摆传动尺寸链分析研究
157、水平带法兰阀体多向模锻工艺研究
158、并联机构的人机交互式装配实现及运动性能自动分析
159、铝合金薄壁件加工变形控制技术研究
160、三柱塞式连续型液压增压器的特性研究
161、液压泵新型补油装置研究
162、压力阀的新型阻尼调压装置研究
163、多轴电液转向系统优化设计
164、大型框架式液压机智能监控与维护系统设计
165、液压缸综合性能测试试验台机械结构及液控部分的设计与开发
166、考虑实际气体效应低速运转螺旋槽干气密封性能研究
167、液压型落地式风力发电机组主传动系统特性与稳速控制研究
168、装载机动臂液压缸可靠性研究
169、舰船稳定平台液压驱动单元控制及实验研究
170、单作用双泵双速马达专用换向阀设计与研究
171、二通插装式比例节流阀自抗扰控制方法研究
172、旋转机械状态趋势预测及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173、阶梯滑动轴承油膜流态可视化试验装置设计与应用
174、大型平行轴斜齿轮减速器可靠性分析
175、曲沟球轴承的设计与试制
176、汇率波动对重庆市机电产品进出口贸易影响传导机制及对策研究
177、流体动压型机械密封开启过程的声发射特征监测研究
178、桥门式起重机蒙皮式主梁结构性能分析
179、螺纹插装比例流量控制阀的振动特性研究
180、农耕文化符号的转换和再利用
181、石墨烯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在青铜织构表面的摩擦学行为研究
182、微粒子喷丸对螺纹紧固件抗松动性能影响研究
183、螺纹插装平衡阀结构和特性研究
184、机械密封端面接触状态监测技术研究
【拓展阅读】
工程机械基本介绍
工程机械是中国装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概括地说,凡土石方施工工程、路面建设与养护、流动式起重装卸作业和各种建筑工程所需的综合性机械化施工工程所必需的机械装备,称为工程机械。它主要用于交通运输建设,能源工业建设和生产、矿山等原材料工业建设和生产、农林水利建设、工业与民用建筑、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领域。
在世界各国,对这个行业的称谓基本雷同,其中美国和英国称为建筑机械与设备,德国称为建筑机械与装置,俄罗斯称为建筑与筑路机械,日本称为建设机械。在中国部分产品也称为建设机械,而在机械系统根据国务院组建该行业批文时统称为工程机械,一直延续到现在。各国对该行业划定产品范围大致相同,中国工程机械与其他各国比较还增加了铁路线路工程机械、叉车与工业搬运车辆、装修机械、电梯、风动工具等行业。
工程机械论文框架
1 绪论
1-1 全球工程机械市场概况
1-2 中国工程机械市场概况
2 中国工程机械的格局
2-1 中国工程机械的发展历程
2-2 国内外并购整合概况
2-3 中国工程机械的发展成就
3 中国工程机械现状分析
3-1 中国工程机械的发展优势
3-2 中国工程机械发展的劣势
3-3 中国工程机械发展的机遇
3-4 中国工程机械发展面临的问题
4 中国工程机械未来发展的思考
4-1 发展思路
4-2 对策措施
4-3 发展预测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C. Ⅰ某自然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用来研究不同金属跟稀硫酸反应的快慢.他们用此装置,选择
Ⅰ、(1)气泡的多少可说明反应进行的快慢,根据表格中的记录可知:金属的内活泼性为乙>容丙>甲>丁,
(2)镁、铝、铁、锌的活泼性为:镁>铝>锌>铁,则丁最有可能是铁.
Ⅱ、②由实验现象为无现象,说明插入的金属不能与氯化亚铁溶液反应,根据金属活动性,插入的金属应为铜;
故答案为:铜丝;
③为检验铝的活动性比铁强,把铝丝插入硫酸亚铁溶液,在铝表面会出现铁,生成的氯化铝溶液无色,故答案为:铝丝;
排在氢气的金属能把酸中的氢置换出来,所以根据金属活动性,铁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2价亚铁盐同时放出氢气;故答案为:Fe+H2SO4=FeSO4+H2↑;
D. (2004无锡)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其中A是底面积为50cm2
(1)在操作a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由B装置中玻璃管的敞口出加入专水,并调整B的高属度,使A中的液面至刻度15cm处,静置一会儿后观察A中液面若仍然在15cm处,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2)选项中只有木炭与氧气反应能产生气体,因此不能用木炭代替铜粉.故选B.
(3)液面至A装置的15cm刻度处后,A装置内气体的高度为15cm,其中氧气约占15cm×
1 |
5 |
E. plc毕业设计论文摘要怎么写
plc及其有关设备,都应按照易于与工业控制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来设计。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plc毕业设计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浅谈PLC的应用
【摘 要】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可编程控制器采用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指令,并通过数字式、模拟式的输入或输出,控制各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可编程控制器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特别是顺序控制中的地位,在可预见的将来,是无法取代的。
【关键词】可编程控制器;模拟量
可编程控制器是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的简称,通常缩写为PC。但它不是个人计算机的PC(Personal Computer)。也不仅是(但包括)早期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顺序控制器PSC(Programmable Sequenec Controller)及可编程矩阵控制器PMC(Programmable Matrix Controller)。
可编程控制器及其有关设备,都应按照易于与工业控制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来设计。目前 ,PLC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钢铁、石油、化工、电力、建材、机械制造、汽车、轻纺、 交通 运输、环保及文化娱乐等各个行业,使用情况主要分为如下几类:
1.开关量逻辑控制
取代传统的继电器电路,实现逻辑控制、顺序控制,既可用于单台设备的控制,也可用于多机群控及自动化流水线。如注塑机、印刷机、订书机械、组合机床、磨床、包装生产线、电镀流水线等。
2.工业过程控制
在工业生产过程当中,存在一些如温度、压力、流量、液位和速度等连续变化的量(即模拟量),PLC采用相应的A/D和D/A转换模块及各种各样的控制算法程序来处理模拟量,完成闭环控制。PID调节是一般闭环控制系统中用得较多的一种调节 方法 。过程控制在冶金、化工、热处理、锅炉控制等场合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3.运动控制
可编程控制器可以用于圆周运动或直线运动的控制。一般使用专用的运动控制模块,如可驱动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的单轴或多轴位置控制模块,广泛用于各种机械、机床、机器人、电梯等场合。
4.数据处理
可编程控制器具有数学运算(含矩阵运算、函数运算、逻辑运算)、数据传送、数据转换、排序、查表、位操作等功能,可以完成数据的采集、分析及处理。数据处理一般用于如造纸、冶金、食品工业中的一些大型控制系统。
5.通信及联网
可编程控制器通信含可编程控制器间的通信及可编程控制器与其它智能设备间的通信。随着工厂自动化网络的发展,现在的PLC都具有通信接口,通信非常方便。
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用于工业生产自动化控制的设备,一般不需要采取什么措施,就可以直接在工业环境中使用。然而,尽管有如上所述的可靠性较高,抗干扰能力较强,但当生产环境过于恶劣,电磁干扰特别强烈,或安装使用不当,就可能造成程序错误或运算错误,从而产生误输入并引起误输出,这将会造成设备的失控和误动作,从而不能保证可编程控制器的正常运行,要提高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可靠性,一方面要求可编程控制器生产厂家提高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另一方面,要求设计、安装和使用维护中引起高度重视,多方配合才能完善解决问题,有效地增强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当今时代是一个自动化时代,交通灯控制等很多行业的设备都与计算机密切相关。因此,一个好的交通灯控制系统,将给道路拥挤、违章控制等方面给予技术革新。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及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人工智能在控制技术方面的广泛运用,智能设备有了很大的发展,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主流方向。本文介绍了一个智能交通灯系统的设计。该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可以实现的功能有:对某市区的四个主要交通路口进行监控;各路口有固定的工作周期,并且在道路拥挤时中控中心能改变其周期;对路口违章的机动车能够即时拍照,并提取车牌号。在世界范围内,一个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先导的,以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为中心的信息革命方兴未艾。而计算机技术怎样与实际应用更有效的结合并有效的发挥其作用是科学界最热门的话题,也是当今计算机应用中空前活跃的领域。本文主要从单片机的应用上来实现十字路口交通灯智能化的管理,用以控制过往车辆的正常运作。
随着城市和经济的发展,交通信号灯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正因为有了交通信号灯,才使车流、人流有了规范,同时,减少了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然而,交通信号灯不合理使用或设置,也会影响交通的顺畅。
交通信号灯由红灯、绿灯、黄灯组成。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准许通行,黄灯表示警示。交通信号灯分为机动车信号灯、非机动车信号灯、人行横道信号灯、车道信号灯、方向指示信号灯、闪光警告信号灯、道路与铁路平面交叉道口信号灯。交通信号灯用于道路平面交叉路口,通过对车辆、行人发出行进或停止的指令,使各同时到达的人、车交通流尽可能减少相互干扰,从而提高路口的通行能力,保障路口畅通和安全。
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现场示意图如图1所示,南北和东西每个方向各有红、绿、黄三种信号灯,为确保交通安全,要求如下。
1)采用PLC构成十字路口的南北向和东西向交通信号灯的电气控制。系统上电后,交通指挥信号控制系统由由一个3位转换开关SA1控制。SA1手柄指向左45°时,接点SA1-1接通,交通指挥系统开始按常规正常控制功能工作,按照如图2所示工作时序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工作。SA1手柄指向中间0°时,接点SA1-2接通,交通指挥系统南北向绿灯常亮,东西向红灯常亮,。SA1手柄指向右45°时,接点SA1-3接通,交通指挥系统东西向绿灯常亮,南北向红灯常亮。
2)正常控制时
①当东西方向允许通行(绿灯)时,南北方向应禁止通行(红灯);同样,当南北方向允许通行(绿灯)时,东西方向应禁止通行(红灯)。②在绿灯信号要切换为红灯信号之前,为提醒司机提前减速并刹车,应有明显的提示信号:绿灯闪烁同时黄灯亮。③信号灯控制系统启动后应能自动循环动作。
信号灯动作的时序图如图2所示,它是按信号灯置1与置0两种状态绘制的,置1表示信号灯点亮。
3)输入/输出信号分配
随着微处理器、网络通信、人―机界面技术的迅速发展,工业自动化技术日新月异,各种产品竞争激烈,新产品不断涌现。PLC也由最初的只能处理开关量而发展到可以处理模拟量和数据,加之与DCS、pid调节器、工业pc等技术相结合,使之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控制设备,而且必将随着自动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生存下去。可编程控制器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特别是顺序控制中的地位,在可预见的将来,是无法取代的。
PLC工程应用分析
摘要:文章针对PLC工程应用开发过程中的使用特点,研究了PLC硬件组成、软件结构,分析了PLC控制使用的工作过程,最后探讨了PLC编程语言语句,对PLC在控制系统的应用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PLC工程;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编程语言语句;控制系统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P27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34-0033-03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34.017
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al Controller,PLC)是一种新型的工业自动化装置,PLC的核心是微处理器,由自动化、通信、计算机技术三者融合而成。PLC的特征是具有简单灵活的可编程性、能够抵抗恶劣工作环境的高抗压能力以及适应性能强。PLC凭借体积小、价格便宜、重量轻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上,在热电厂自动化工程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1 PLC的结构研究
不同型号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结构及组成基本原理相同,研究可编程控制原理应该从硬件结构与软件开发入手。
1.1 PLC的硬件组成部分
PLC的硬件系统组成部分包括CPU板、输入和输出电路、存储器扩展接口等。
1.1.1 CPU板:PLC的核心系统就是CPU板,CPU板中包含中央处理器、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储器、并行接口及串行接口等等组成部件。CPU板在PLC的作用是运算和控制程序,对不同的逻辑运算、算术运算以及系统整体的部件起到管理、控制的作用。随机存储器和只读存储器配备在PLC程序内部,具有存储各种系统程序的作用。并行接口和串行接口实现中央处理器与每一个接口电路之间的信息交换。
1.1.2 输入/输出电路:输入电路包括直流输入和交流输入两种电路。输入电路能够对现场输入设备所提示的控制信号程序进行接收,接收后光电耦合器可将控制信号隔离进行程序编码,从而转换为PLC程序中的标准使用的信号格式,再经过CPU实现信号读入,从而传输至存储器内。
输出电路在PLC中,主要作用是实现输出信号,在PLC系统中的控制信号输出时,输出电路负责将控制信号传送至其他外部输出设备中,实现输出电路的工作。输出电路的形式分为三种:(1)继电器形式的输出电路,该形式的输出电路对继电器的线圈进行控制,使继电器的触点发生通断,从而达到电气隔离的目的;(2)晶体管输出型电路,该电路运用光电耦合器达到电路开关晶体管出现通断的目的,以此来对输出设备进行控制;(3)可控硅输出型,以可控硅为媒介对输出设备进行控制,当触发可控硅,即可出现电路通断。
1.1.3 存储器扩展接口:是只读存储器与随机存储器所运用的扩展卡盒。扩展卡盒常用的类型有三种:(1)COMS ROM,COMS可由主板上的锂电池提供备用电量,该卡盒的优点在于停电或断电故障下确保数据及程序不会丢失;(2)可擦除可编程ROM卡盒,该卡盒在写入时需要运用专门的编程器,才能将调试好的ROM内的资料进行写入,在擦写时,透过紫外线照射可见内部芯片,从而擦除其内的数据,且在写入时,需具备一定的编程电压,可以重复进行擦除和编程;(3)EEPROM卡盒,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是一种断电情况下也不会出现数据丢失,实施编程与擦除操作时运用专用编程器即可实现。
1.1.4 输入/输出扩展接口:CPU与输入、输出扩展接口之间通过总线连接法进行连接,它对所有的扩展单元均可连接,从而让信号点数规模具备更强的灵活性。输入/输出扩展接口也可与模拟量、高速脉冲等其他适配器进行连接,从而扩展、增强PLC的作用。
1.1.5 编程器及其接口:编程器在PLC中的作用是对数据和信息的输入进行调试、编辑以及检测输入数据的安全性。正常运行状态下的PLC不需要编程器进行编程数据,所以编程器作为PLC部件中独立设计的存在。PLC上通常设有一个编程器专用接口,该接口适应于连接不同类型的编程器,以便完成对PLC程序的写入及调试。
1.2 对可编程控制的研究分析
一个控制系统如要实现自身的控制功能,必须借助相应的控制程序才能得以实现。控制程序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2.1 固定布线程序控制。在旧模式下的继电器中,如果要对各种程序进行控制,继电器的电路连接需为布线形式,输入设备的作用是将控制信号送入控制系统,如按钮开关、传感器等。输出设备的作用是将被控制者的动作进行控制。该设备对输出的控制信号的控制方式是由连线来完成的。接线完成后,控制程序也随之确定,如需要重新对控制程序改动时,需要将原先控制程序的整个连线重新布线连接,制定新的连接方式。在复杂的控制系统中,该类型的程序控制难度较大,编程可行性不高。
1.2.2 可编程序控制。可编程序控制对系统进行控制时,只需运用专用编程器,通过相应的程序语言实现编程,将控制程序下装至存储器中,最后借助可编程序控制器对编程实施各项操作。如要改动可编程系统,只需将程序存储器中的程序语言进行相应改动,通过编程器即可完成,无需改动电路连接重新布线。通俗地说就是使用特定的软件程序语言编写程序代码实现被控对象的各种动作控制。
2 PLC工程的工作原理
PLC的核心电子部件是微处理器,也可视为由继电器、定时器、状态器等的综合组成部件。PLC中,输入继电器通过外部开关进行驱动,输出继电器则安装有许多触点。PLC开展工作,其实就是执行程序。PLC在工作状态下,CPU以分时操作为工作原理,在一个周期内执行相应的操作,即CPU的程序扫描。CPU在对程序进行运算处理时速度很快,因此从宏观角度看其数据结果可发现CPU的程序运算似乎是在极短时间内完成。PLC对程序的执行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2.1 输入处理 PLC在执行程序过程中,运用重复扫描来完成。执行前,CPU将所有的输入信号以地址中出现的编码顺序为标准编程至输入存储器中,随后开始开展程序执行。在CPU执行程序时,即使输入状态发生了变化,但输入寄存器中的数据内容不会随着输入状态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直至扫描周期结束CPU才对输入状态进行重新读取。
2.2 程序执行
PLC在执行程序时,依据顺序对用户程序进行扫描。完成一条程序的执行后,所需信息将经过寄存器由程序读出,并参与程序运算,接着再将程序执行的数据结果编程到相关的寄存器中。
2.3 输出处理
当PLC将所有指令全部执行结束后,PLC会把所有程序结果输入到输出锁存寄存器中,最终传送至程序执行终端。
3 PLC的软件系统组成部分
一个完整的PLC控制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组成,两者结合构成复杂的控制功能。在PLC软件系统中,分为系统程序和用户程序。
系统程序在PLC中的作用是管理、服务和翻译用户程序,可将其视为一个软件平台。系统程序的质量与PLC的性能具有直接联系,系统程序质量好,则PLC的性能强,反之性能弱。系统软件是固定存在于程序中的,无法自行修改或存取。用户程序即应用程序,是用户根据控制系统的要求运用程序语言进行编制的应用,其存放于系统程序指定的存储位置。
4 PLC的编程语言
运用面向顺序和面向过程对程序进行控制的“自然语言”,即为PLC的编程语言,PLC的编程语言有很多,如梯形图、逻辑方程式、语名表或布尔代数式等语言种类。下面对常用的PLC编程语言进行介绍。
PLC的基本指令(如三菱FX2系列为例)如下所示:
4.1 逻辑联取及输出(LD/LDI/OUT)指令
LD/LDI指令用于取常开触点/常闭触点于母线相连。另外,在分支开始处,这些指令与后述的ANB(块与)指令组合使用;OUT指令用于驱动输出继电器,辅助继电器、状态器、定时器及计数器的线圈,但不能用来驱动输入继电器的线圈。对于定时器、计数器的线圈,在输出指令(OUT)后必须设定适当的常数。
4.2 触点串联指令
AND(与),ANI(非)指令,AND为常开触点串联连接,ANI即常闭触点串联连接,AND与ANI均可用于对触电进行串联连接,同时运算于逻辑。对串联触点并不限制其个数,是可以重复使用的程序指令。
4.3 触点并联指令
OR(或),ORI(或非)指令,OR常开触点并联连接,ORI常闭触点并联连接,两者可对触点进行并联连接或使用于逻辑运算。对并联触点的设置并不限制其个数,是可以重复使用的程序指令。当两个以上触点的串联电路块进行并联连接时,应使用后述的ORB(块或)指令。
4.4 串联电路块的并联指令(ORB)块
串联电路块是指将两个以上的触点电路进行串联连接,一般情况下,一个串联电路块就是一条线路分支。在对串联电路块实施并联连接的形式时,各分支的始端用LD或LDI指令,在分支的终点用ORB指令。在多重并联电路中,若每个串联电路块的终点分别使用ORB指令,则并联的串联电路块的数量不受限制。ORB指令与后述的ANB指令一样都是无操作元件号的独立指令。
4.5 并联电路块的串联指令
ANB(块与)并联电路块的串联连接两个以上的触点并联接的电路称为并联电路块,通常每一个并联电路块称为一条分支。在进行并联电路块的串联连接时,各分支的始端用LD或LDI指令,并联电路块结束后,使用ANB指令,实现与前面的电路串联。
ANB指令与前述的ORB指令一样,都是无操作元件号的独立指令。若多个并联电路块依次与前一电路串联,则ANB指令的使用数量不受限制。
4.6 主控触点指令
MC(主控),MCR(主控复位),MC主控电路块起点,MCR主控电路块终点。
在编程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几个逻辑行同时受一个触点或一组触点的控制,受到一个公共条件的控制,叫做主控,这时就可以使用MC/MCR指令进行编辑。当主控条件满足时,执行MC和MCR之间的指令。执行MC指令后,使母线移至MC主控触点之后,执行MCR指令后,母线又返回到原来的位置上。MC和MCR指令必须配对使用。
4.7 置位和复位指令
SET(置位),RST(复位),SET令元件自保持ON,令元件自保持OFF,清除数据寄存器。当执行SET指令时,将对应的操作元件(Y,M,S)置位,并具有自保持功能。当执行RST指令时,将对应的操作元件(Y,M,S)置位,并具有自保功能。使用RST指令还可以数据寄存器D、变址寄存器V和Z清零。
4.8 END(程序结束)指令
END输入输出处理程序回到第“0”步。
5 结语
在使用PLC系统设计时,要求输入点数很多。尤其对于需要进行多个位置、多点控制的热电厂系统,对输入点数要求较为突出。所以,能够有效地减少系统的输入点,有效地降低PLC的成本。在进行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时,要求运用以下的技巧和要点:(1)在设计时,根据软件的控制功能不同进行相应设计,如果是梯形图,则设计方式应采用模块化形式;(2)在使用循环扫描时,应保持指令与指令、模块与模块之间的时序关系不变,使程序在设计功能基础上正常运行;(3)对于自动关门、换速、自动切换时间等需要进行调节的参数项目,使其与程序分离。因此,在需要进行调整参数时,无需将程序进行改动,方便快捷、便于调试,同时能够使软件的可靠性有效提高;(4)对于串联开关、联动开关,比如层门之间的连锁开关、轿顶和轿厢之间,可将其设置为一个输入点;(5)对于具备相同作用的开关信号,如安全触板的开关以及大门开关,可将其采用并联的形式输入PLC内;(6)采用组合式按钮输入法,应用该方法时应使用两个输入点数,把按钮键进行组合,再由程序自动对组合信号进行识别和复原;(7)进行编码的输入:运用二进制编码,在按钮开关中输入识别信号,再自动转接到PLC程序进行复原、识别,可以非常有效地减少PLC输入点数。
参考文献
[1] 朱善君,等.可编程序控制系统原理、应用、维护[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
[2] 王兆义.可编成控制器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王琼(1980-),男,浙江嵊州人,上虞杭协热电有限公司热控工程师,研究方向:电厂自动化控制系统管理与维护、硬件的日常维护及软件编程。
F. ASPEN PLUSAspen Plus包含
ASPEN PLUS是一个功能丰富的工艺模拟工具,它涵盖了广泛的模块,以满足各种化学和工程应用的需求。其中,通用模块包括混合、物流分流、子物流分流和组分分割,以及闪蒸处理,支持两相、三相和四相操作。它还提供了多种类型的加热器,如单一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和多股物流热交换器。
闪蒸模块和液液单级倾析器的加入,确保了对多相分离过程的精确模拟。此外,平衡反应器、连续搅拌釜、柱塞流和间歇反应器,以及压缩和透平设备,为复杂化学反应和能量转换提供了全面支持。
在物流处理方面,ASPEN PLUS拥有物流放大、拷贝、选择和传递模块,同时考虑了压力释放计算。精馏部分包括简捷精馏、严格多级精馏和多塔模型,涵盖了石油炼制分馏塔的设计与校核,包括板式塔、散堆和规整填料塔。
对于固体系统,ASPEN PLUS的固体处理能力也不容忽视,包括文丘里涤气器、静电除尘器、过滤器等,能够处理固液分离和净化过程。
在模型分析方面,ASPEN PLUS提供了强大的功能,如收敛分析帮助用户自动优化流程,calculator models支持在线FORTRAN和Excel模型,进行灵敏度分析以理解参数变化影响。案例研究功能允许用户比较不同输入,设计规定能力能自动满足性能目标,数据拟合确保模型与实际装置的精确匹配,而优化功能则旨在最大化指定的目标,如收率、能耗和工艺效率。
Aspen Plus是一个生产装置设计、稳态模拟和优化的大型通用流程模拟系统。Aspen Plus是大型通用流程模拟系统,源于美国能源部七十年代后期在麻省理工学院(MIT)组织的会战,开发新型第三代流程模拟软件。该项目称为“过程工程的先进系统”(Advanced System for Process Engineering,简称ASPEN),并于1981年底完成。1982年为了将其商品化,成立了AspenTech公司,并称之为Aspen Plus。该软件经过20多年来不断地改进、扩充和提高,已先后推出了十多个版本,成为举世公认的标准大型流程模拟软件,应用案例数以百万计。
G. 方案设计与实施
以技术调研、室内可行性评价实验和油藏精细描述研究成果为基础,优化设计了CO2驱油试验方案,并于2003年3月进行了矿场试验。
1.注气方案
(1)数值模拟研究
根据地质研究成果,建立了试验区的三维地质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网格划分,纵向上划分为4个网格,并形成一套变深度的网格系统。平面上网格方向基本与构造长轴一致,网格总数为40×42=1680个。在三维地质建模的基础上,对注气驱油室内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
PVT相态实验拟合:应用相态模拟软件Winprop对芳48井区原油高压PVT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主要包括地层流体重馏分的特征化、组分归并、饱和压力计算、单次闪蒸实验拟合、等组成膨胀实验拟合、多级脱气实验拟合、注CO2气膨胀实验拟合及相图计算等。最后得到了能反映地层流体实际性质变化的流体PVT参数场。
拟组分划分:将芳48井区地层原油归并为6个拟组分:CO2,N2-C1,C2-C6,C7-C16,C17-C30,C31+。在参数优化过程中重点考虑对原油性质和流动性质影响较大的饱和压力、气油比、密度等组成膨胀和流体黏度的拟合效果。
细管实验拟合及注气混相驱研究:通过细管实验拟合,确定了芳48井区油藏流体注CO2气的最小混相压力,同时模拟计算了注气过程P-X相图和多级接触的拟三元相图。分析了芳48井区油藏流体在注CO2气时的混相能力及特征。
长岩心驱替实验拟合:长岩心驱替实验拟合的目的是通过对注气方式和实验结果的匹配,对相对渗透率曲线和毛管压力曲线等参数进行适当的修正,为三维油藏数值模拟研究提供符合实际的基本渗流特征数据。对3个不同压力下的注CO2气长岩心驱替实验进行了拟合(表6-28)。
表6-28 注CO2气长岩心驱替实验拟合结果
在地质建模和实验数据拟合的基础上,对不同注气速度的6套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指标预测(表6-29)。从表中可见,随着注气速度的提高,采收率增加。主要由于注气速度提高后使地层压力保持水平升高,从而更有利于提高驱油效率。但随着注气速度的进一步提高,换油率下降。
表6-29 不同注气速度数值模拟主要指标预测结果
从注气速度与累积增油量的关系看(图6-20),随着注气速度的增加,累积增油量变化不大,表明提高注气速度对开发效果影响不明显。
图6-20 CO2注入速度与累积增油量的关系
(2)方案设计结果
根据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成果,平均日注CO215t时方案预测指标较好,且随着注气速度增加,采收率提高。到模拟结束时累积产油6.14×104t,采出程度24.02%。考虑到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与矿场实际有一定的误差,且为便于现场实际操作,尽量加快试验进程,力争早日得出CO2驱油试验结论,方案设计初期日注气20t,同时根据注气井和连通油井动态变化情况进行跟踪调整。
2.采油工艺
(1)注入工艺
油管:通过玻璃钢油管、渗镍磷油管、耐蚀合金钢油管对比分析,优选了J55钢级、 ″平式渗镍磷油管。
注入管柱:采用Y341-114封隔器整体式注入管柱,该管柱由井下循环阀、Y341-114封隔器、球座、喇叭口组成,井下工具采用抗CO2腐蚀合金钢加工,管柱可实现抗CO2腐蚀、承压高、密封性能好的要求,承压差为25MPa,耐温120℃,使用寿命可达2年以上。
注入井井口:注入井井口抗CO2腐蚀可分为DD、EE和FF3个级别。DD级井口材质为35CrMo;EE级井口材质在与腐蚀性介质接触的关键部位,如阀芯、隔环、压盖等采用抗CO2腐蚀合金钢材料制造,其他部位采用35CrMo;FF级井口材质全部采用抗CO2腐蚀合金钢;根据压力资料,选择承压高、密封性好的KQ65-35-FF注入井井口;井口安装单流阀。
辅助防腐工艺:在使用防腐油管和套管的同时,油管使用柴油作为隔离液,缓蚀剂预处理;油套环空加缓蚀剂进行压力平衡、防腐来保护油、套管。目前,国内外较好的缓蚀剂主要类型有丙炔醇类、有机胺类、咪唑啉类和季胺类。中原油田对咪唑啉类缓蚀剂在不同浓度和不同分压下进行了试验,缓蚀率达86.7%~96.0%,说明咪唑啉类缓蚀剂能够很好地防CO2腐蚀。管柱下井后反循环替入防腐剂充满油套管环形空间,后期注入过程间断补充防腐剂。投注时,油管先挤入隔离液柴油,然后挤入防腐剂进行油管预处理。
(2)抽油举升工艺
油管和抽油杆:渗镍磷处理技术主要依靠渗镍磷层(厚度为20~40μm)来隔绝钢体与腐蚀介质的接触,从而达到防腐的目的。该技术的优点是工艺简单、成本低。考虑与测试技术相容,油井采用 小接箍外加厚 平式组合油管,即上部800m采用渗镍磷 小接箍外加厚油管,其余井段采用渗镍磷 平式油管。
抽油杆采用Ф25×Ф22×Ф19mmH级表面渗镍磷抽油杆;抽油泵选用Ф32mm整筒泵;抽油机选用YCYJ10-3-37HB节能抽油机;为满足动态监测要求,考虑防CO2腐蚀,井口选用偏心250-EE井口。
(3)机械采油配套工艺
防气工艺:为提高泵效,防止气锁,在抽油泵下安装气锚。
清防蜡工艺:清防蜡剂采用油溶性清防蜡剂。
防腐工艺:采出井见效后,气、水、油混合物存在一定的腐蚀性,在使用防腐蚀油管和抽油杆的同时,生产过程中,采用缓蚀剂防腐,并根据采出液CO2监测量,确定加药制度。
防垢工艺:从江苏油田试验情况看,CO2驱在采出井出现了井下结垢现象,采取的措施是采用点滴加药方式向油套环空加入阻垢剂。大庆油田采油八厂在2000年研究了井下固体防垢工艺,主剂为氨基三甲叉膦酸和聚丙烯酸钠。室内实验结果表明,当防垢剂浓度在2.0~6.0mg/L范围内时,防垢率可达90.2%~98.4%。将防垢剂固化,安装在抽油泵下部,随生产管柱下入井内。现场检测结果表明,试验井采出液中阻垢剂的浓度能够控制在有效浓度之内,有效期1年,起到了较好的防垢作用。因此在采出井下入井下固体防垢器和油套环空加阻垢剂的措施进行防垢。
计量工艺:根据地面流程,确定相应的单井计量工艺,采用液面恢复法和井口收油罐量油或翻斗计量方式同时计量。
3.地面工艺
注入工程:在试验区建注入站1座,液态CO2冷冻储存,升压注入。在注入井西南侧建注入站1座,由CO2站的罐车将CO2送到注入站后,经卸车泵输入30m3储罐,设置一套制冷装置维持储罐温度在0~10℃,储罐内的CO2经注入泵注入井口。由于该工艺未考虑喂液泵,在试验过程中无法正常运行,后调整为撬装注气装置,满足了试验区注气要求。
原油集输工程:原油集输系统新建油井5口采用集中拉油方案。单井计量均采用固定式翻斗仪计量;集油管道内采用熔结环氧粉末防腐层,厚度大于等于350μm,工厂预制;补口采用承插式管道内补口接头,现场焊接。储罐内防腐层结构为:环氧富锌底漆2道,干膜厚度80μm,环氧防静电涂料面漆2道,干膜厚度120μm。
4.方案实施情况
注气井(芳188-138)于2003年3月开始试注,该井只射开FⅠ7层,砂岩厚度10.3m,有效厚度6.0m,未压裂直接投注。初期井口压力14~15MPa,日注液态CO25t。截至2004年6月底,油压13.0MPa,日注液态CO23t左右,受注入状况等因素影响,仅累积注入液态CO2596t。2004年7月以来,按方案实施,平均日注气20t左右。截至2004年12月底,注入压力在12.5MPa左右,累积注入液态CO25396t(0.1079PV)。
2005年继续按方案设计注气(日注20t左右),其间5~7月对注气井组进行了整体试井。截至2005年底,注入压力在12.5~13.0MPa,累积注入液态CO215000t(0.3PV)。
根据井组内油井受效和见气情况,2005年10月改为脉冲注气,并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脉冲注气周期、注气速度等参数进行了优化。根据优化后的方案,先后分3个段塞注入液态CO25239t。截至2006年底,累积注气20373t,注入地下体积0.407PV。2007年1~2月按方案要求停注,4月份恢复注气11d,共注入CO2301t;受钻关等因素影响,5~9月注气井停住;10月份开展了注气井组双向调剖现场试验,共注入调剖剂480m3和CO2533t。截至2007年底,累计注入CO220674t(0.413PV)。
试验区4口老油井平均单井射开砂岩厚度12.9m,有效厚度10.9m。1999年10~11月用YD-89型射孔枪射孔后,进行了压裂改造,平均单井压裂砂岩厚度12.2m,有效厚度10.3m。2002年底转抽油投产,初期平均单井日产油3.5t,采油强度0.34t/d·m;2004年8月为加快试验进展,投产了距注气井80m的未压裂井芳188-137,投产初期几乎没有自然产能,2005年3月对该井进行了吞吐试验,吞吐后该井开始受效,日产油最高1.5t。试验区从2004年7月开始受效,到2005年3月见到注入气,经过脉冲注气、油井间开等调整措施,投产5年时平均单井日产油0.8t,采油强度0.08t/d·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