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装置空间设计

装置空间设计

发布时间:2025-03-27 05:19:16

『壹』 环境设计中的装置艺术

关于环境设计中的装置艺术

环境设计是指对于建筑室内外的空间环境,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进行设计和整合的一门实用艺术。下面我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关于环境设计中的装置艺术,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

一、装置艺术的概念及其独特性

装置艺术(Installation), 架下的创意组合与放大。它始于20世纪60年代,它作为雕塑的一种崭新的形式,横空出世。

装置艺术源自于雕塑,但是却也有着不同的地方。装置艺术在诞生时就使用了与雕塑相同的物质材料和多维度空间。不同的是它利用了现成物象置换后互为动因文化意义,这是与雕塑相区别的地方。

在环境艺术设计范畴里,室内装饰与装置艺术有一定的区别。室内环境的设计往往更注重的是室内装饰,对室内墙壁、天花、门、窗、家具等的修饰,而装置更注重的是对空间的分割和意境的渲染。

二、装置艺术的主题性

《招魂》,作者吕胜中以人形剪纸为元素,“疯狂地”复制再复制,运用装置的手段,将自己的思想、个性以一个“招魂”作为主题,用装置的手段展现在世人面前。在环境设计中,装置艺术的主题性,给装置艺术在环境设计中的运用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它广泛的主题选择,涉及了当代人生活和思想的很多方面:如宗教、多种风俗、多种文化等等,这些使它无论是在怎样的环境空间中,设计者都能根据各式各样的主题变化来得到想要得到的效果。

三、装置艺术的实用性

一般来说,装置艺术供短期展览,不是供收藏的艺术。正因装置艺术不是供收藏的艺术,它更具备实用价值,他缤纷的出现形式,同样也具备了艺术品的美感和震撼力,同时,它在付出低、效果好的前提之下,设计者更能放开自己的创作思维,毫无保留的.实验自己的创意,在艺术品和实用品之间来一个结合,通过实用的作品给于人们艺术品般的精神享受。

四、装置艺术的迷惑性

为了激活观众,有时是为了扰乱观众的习惯性思维,那些刺激感官的因素往往该经过夸张,强化或异化。在《丧宴》作品中,登昆燕玩了把“装置小把戏”,在宴会场地里,他大胆地利用白色花球和蜡烛的装置,与以往人们常见的丧场不同,这样的装置效果削弱了丧场内原本悲伤的气氛,增添了一份浓浓的缅怀亲人的柔情。

在环境设计中,往往出现一些特定氛围的场所,它特定的内容、涵义、氛围,都要求设计者在创意上去突破、去创新。装置艺术的迷惑性,让它在这样的一些环境场合中,得到运用。就像灯光、声效等等这些普通的元素一样,装置艺术做为这些环境中的一员,可以在设计者的创意思维下,通过不规则的,刻意性的摆设、铺装和放置,改变原本环境物语。装置艺术变成环境的魔术转轮。

五、装置艺术的感受性

装置艺术创造的环境,是用来包容观众、促使甚至迫使观众在界定的空间内由被动观赏转换成主动感受。

当装置艺术成为设计,我们可以从作品中体味到不同的思想。一个作品的成与败,要看观众在作品中感受到了一些什么,这个作品是否与观众形成共鸣。“借实有以喻虚无,使现代象征以巨大的神秘性、模糊性、多解性,以及观众参与的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而获得了更奇伟的审美效果”。每个人对于某一事物的感受都会不同,设计者可以运用装置艺术来引导观众在环境中“感同身受”,体会作品,体会作者。

六、装置艺术的可参与性

观众介入和参与是装置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苹果社区展厅,在展厅内外,设计者搬来数以万计的苹果,创作了建筑装置《能吃的房子》,能吃的房子是一个大众参与性极强的装置作品,强调参与者与装置的存在关系,苹果作为材料在完成对空间的围合后又成为信息的载体进入参与者的思想与身体,并且构成话题。在苹果被吃掉的同时,装置的视觉效果又回到虚的状态,用这样的一个过程,强调了这一装置作品的可参与性。

环境设计中的装置艺术鼓励参与,加大了人们与环境的互动,让环境不仅仅是冰冷的环境,让人们与环境的互动中得到更多更好的感受。

七、装置艺术的可变性

装置艺术是可变的艺术。艺术家既可以在展览期间改变组合,也可在异地展览,增减或重新组合。正是因为装置艺术具备了这样的一种特征,所以它在以商业为社会运转和生存基础的时代里,频频以商业行为的形式出现。在商业空间环境里,有的商家用装置艺术作为哗众取宠的门面装饰,有的在 商铺里用激光制造任何形体和图案,制造相应的室内气氛,制造空间幻觉。大胆地运用了装置艺术的可变性。

总之,环境设计里的装置艺术有着独特性、主题性、感受性、可参与性和迷惑性,我们要在做设计的过程中去认识它、研究它、运用它。它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环境设计的精神需要和物质载体需求,同时,在很多成功的作品中,它还承载了作品的灵魂 ,将环境设计作品得到更高层次的提升。装置艺术的种种特性,在标新立异,不断变革的环境设计界里,被环境设计师们看中,在环境设计领域,设计师们纷纷拜倒在了装置艺术的石榴裙下。愈来愈多的设计者用装置的构置方式来充实和美化空间环境,他们把装置艺术与环境空间氛围进行了完美的结合,让空间结构更为丰富,独特,让环境更富于个性化。

;

『贰』 什么是装置艺术 - 装置艺术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 著名的装置艺术家和作品

装置艺术是一种艺术形式,艺术家通过选择、利用、改造和组合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并赋予其价值和观念,以特定时空环境为背景进行展示。这种艺术形式的材料是三维物体,与绘画不同,观众需要移动观看和体验。

艺术家伊利亚·卡巴科夫的《从他的公寓飞入太空的人》作品,以1.4 x 3.0 x 2.5米的大小陈列在泰特现代美术馆,展现了装置艺术的特色。

装置艺术自上世纪60年代兴起,被称为“环境艺术”,与波普艺术、极少主义、观念艺术等有联系。在短短几十年间,装置艺术已经成为当代艺术的时尚,许多画家和雕塑家都加入了“装置艺术家”的行列。

艺术家托马斯·萨雷塞诺的《时空泡沫》作品,展示了装置艺术的创意。装置艺术的文献记录功能,远超绘画、雕塑和摄影等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的兴起,是对“极少主义”美术的反动,它迫使观众放慢节奏,满足了当代人对生理和心理平衡的需求。

装置艺术的特点包括:是一个能使观众置身其中的三度空间;艺术家根据特定展览地点设计和创作的艺术整体;具有独立的空间,不受其他作品的影响和干扰;观众的介入和参与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装置艺术创造的环境,是包容观众、促使或迫使观众在界定的空间内由被动观赏转换成主动感受;不受艺术门类的限制,自由综合使用各种手段;为了激活观众,刺激感官的因素往往经过夸张、强化或异化;供短期展览,不是供收藏的艺术;是可变的艺术,艺术家可以在展览期间改变组合,也可在异地展览,增减或重新组合。

装置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人法国拉斯卡的洞窟绘画,以及宗教庙宇和教堂。60年代的青年一代艺术家开始反对传统艺术分类,随意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和材料,促进了装置作为一种艺术门类的形成。

从70年代起,装置艺术更接近观念艺术,关注女权主义、社会问题等热点。80年代,电视和录像在装置艺术中越来越广泛地使用,90年代,装置艺术题材越来越广泛,涉及当代人生活的多个方面,如世界和平、多种文化、种族矛盾等。

90年代末至新世纪,装置艺术的前卫性、实验性、观念性愈发凸显,逐渐代替了百年来在艺术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架上艺术。艺术家们越来越注重装置艺术的开放性,世界各大美术院校也纷纷开设装置艺术课程。装置艺术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刺激着观众的感官,人们通过参观艺术作品获得从未有过的感官体验。

丹麦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以其充满诗意的作品,展示了装置艺术的多样性和开放性,传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他的作品常常以风、光、水、冰、气等自然现象作为艺术材料,旨在唤起人们对自然的关注与对未来的思考。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装置艺术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刺激着观众的感官,使得人们能够通过参观艺术作品获得从未有过的感官体验。装置艺术的前卫性、实验性、观念性等特质使其成为了当代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叁』 什么是装置艺术一起来学习了解装置艺术!

装置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始于20世纪60年代,也被称为“环境艺术”。它的概念及发展历程受多种观念影响,内容、题材、文化指向、艺术手法、价值定位、情感流向及操作方法等多方面呈现出多元繁复的状态。尽管其表现形式不断变化,但固有特征始终未变。装置艺术不仅融入了更多媒介,如电子设备,还特别引入了如3D投影等现代技术。它对传统艺术的分类提出了挑战,自由地使用各门类艺术手段,显示了人类表达思想观念的无限可能。在展览和收藏方面,装置艺术不拘泥于美术博物馆的权威,常在非正式场所展出,将艺术普及化,拉近了与普通民众的距离。

装置艺术在艺术上有其独特的特点。首先,它是一个三度空间的实体,既包括室内也包括室外的空间,主要是室内空间。其次,它是根据特定展览地点的室内外空间特点设计和创作的艺术整体。装置艺术强调整体性和独立性,要求在视觉、听觉等方面不受其他作品的影响。观众的参与是装置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延伸了人们的生活经验,创造出包容观众的环境,促使观众从被动观赏转换为积极感受,利用所有感官进行体验。装置艺术不受艺术门类限制,自由地综合运用绘画、雕塑、建筑、音乐、戏剧、诗歌等手段。为了激活观众,有时会使用夸张、强化或异化的感官刺激因素。一般而言,装置艺术是为短期展览设计的,不具备长期收藏的价值。装置艺术是可变的艺术形式,艺术家可以根据展览需求调整组合,甚至在异地展览时重新组合。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装置艺术设计师及其作品,供您欣赏:

1. 徐冰《天书》:通过现成品的组合、装配来构成作品,创造出一种意境,表达思想与观念。

2. 卢卡斯《镜屋》:在室内地板、墙面、天花板上装上玻璃镜,观众在里面走动,映照出一个幻觉似的,不断扩大和延伸的虚幻空间。

3. 蔡国强《撞墙》:由99只真实大小的狼雕塑与一面玻璃墙组成,冲击视觉和情感,引发对群体团结与意识形态盲目追随的思考。

4. 兰登国际《雨屋》:屋内大雨不断,但游客不会被淋湿,设计依赖于隐藏在房间内的3D镜头,监测游客运动并控制雨水。

5. 达米恩·赫斯特《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展示了对死亡与生命关系的思考,强调生者对死亡的无知。

6. 伯德瑙·斯米尔德《Nimbus》系列:在不同场所展示,提出在不应该包含云的空间中创造云的想法,激发观众的想象力。

7. 阿孔奇《穆尔岛》:一座螺旋形的人行天桥,连接两岸,提供独特的视角看待城市和银行,反映周围山区景观。

阅读全文

与装置空间设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士顿的机械表怎么样 浏览:869
光氧催化装置设计参数指哪些 浏览:396
机械设备处置税率多少 浏览:693
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检查项目 浏览:431
2021款逍客仪表盘怎么设置 浏览:672
办公设备怎么销售 浏览:701
电脑常用绿色工具箱2015 浏览:456
全国演唱会安保设备有哪些 浏览:376
颐达仪表如何开夜间灯 浏览:695
arcgis搜索没有工具箱 浏览:988
有玻璃碎片用什么仪器 浏览:900
什么拍摄仪器能拍到面部肌肉 浏览:362
部门用的水暖器材计什么科目 浏览:60
揽胜仪表盘有多少码 浏览:260
太原万水五金机电城螺丝 浏览:781
装置类型是指什么作用是什么意思 浏览:149
怎么分辨飞度原始仪表公里数 浏览:51
太阳能热水管用什么阀门好 浏览:78
空调进出气阀门位置 浏览:92
冷库房不制冷时和环境温度差多少 浏览: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