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法拉第效应的实验原理
法拉第效应是磁场引起介质折射率变化而产生的旋光现象,实验结果表明,光在磁场的作用下通过介质时,光波偏振面转过的角度(磁致旋光角)与光在介质中通过的长度L及介质中磁感应强度在光传播方向上的分量B成正比,即:
θ=VBL
式中V称为费尔德常数,它表征物质的磁光特性。几种材料的费尔德常数值如下表。
法拉第效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由光源产生的复合白光通过小型单色仪后可以获得波长在360~800nm的单色光,经过起偏镜成为单色线偏振光,然后穿过电磁铁。电磁铁采用直流供电,中间磁路有通光孔,保证人射光与磁场B方向一致。根据励磁电流的大小可以求得对应的磁场值。入射光穿过样品后从电磁铁的另一极穿出人射到检偏器上,透过检偏器的光进入光电倍增管,由数显表显示光电流的大小,即出射光强的大小。根据出射光强最大(或最小)时检偏器的位置读数即可得出旋光角。检偏器的角度位置读数也由数显表读出。
由经典电子论对色散的解释可得出介质的折射率和入射光频率w 的关系为:
式中ω0是电子的固有频率,磁场作用使电子固有频率改变为(ωL±ω0)(ωL是电子轨道在外磁场中的进动频率)。使折射率变为:
由菲涅耳的旋光理论可知,平面偏振光可看成由两个左、右旋圆偏振迭加而成,上式中的正负号反映了这两个圆偏振光折射率有差异,以R n 和L n 表示。它们通过长度为L的介质后产生的光程差为:
由它们合成的平面偏振光的磁致旋光角为:
通常,nR,nL,和n,相差甚微,故
将此代入上式,又因ωL≪ω可略去ωL项,得:
可见括号项即为费尔德常数,表示V 值和介质在无磁场时的色散率、入射光波长等有关。由马吕斯定律可知,平面偏振光通过磁场中的介质和检偏器后的光强为:
α为检偏器和起偏器透光轴的夹角,θ为法拉第磁致旋光角。当α=π/4时,
若磁场变化则:
表示此时由检偏器输出的光强将随产生磁场的电流i(调制电流)线性地变化,这就是光强度的磁光调制原理。在α=π/4时,dI/d= 1,即此时调制系统的信号检测灵敏度最高,失真最小。
❷ 什么是磁光克尔效应
克尔效应 1875年英国物理学家J.克尔发现,玻璃板在强电场作用下具有双折射性质,称克尔效应。后来发现多种液体和气体都能产生克尔效应。观察克尔效应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内盛某种液体(如硝基苯)的玻璃盒子称为克尔盒,盒内装有平行板电容器,加电压后产生横向电场。克尔盒放置在两正交偏振片之间。无电场时液体为各向同性,光不能通过P2。存在电场时液体具有了单轴晶体的性质,光轴沿电场方向,此时有光通过P2(见偏振光的干涉)。实验表明 ,在电场作用下,主折射率之差与电场强度的平方成正比。电场改变时,通过P2的光强跟着变化,故克尔效应可用来对光波进行调制。液体在电场作用下产生极化,这是产生双折射性的原因。电场的极化作用非常迅速,在加电场后不到10-9秒内就可完成极化过程,撤去电场后在同样短的时间内重新变为各向同性。克尔效应的这种迅速动作的性质可用来制造几乎无惯性的光的开关——光闸,在高速摄影、光速测量和激光技术中获得了重要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