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学六年级科学 怎样设计污水处理装置
在设计一个简易的污水处理装置时,我们可以选择使用一个漏斗或玻璃容器。首先,从底部开始,我们可以铺设一层小卵石,这层卵石有助于过滤较大的杂质。接着,在小卵石之上铺设活性碳,这一步骤可以去除水中的有机物质和一些有害细菌,如果手头没有活性碳,也可以用火炭作为替代。随后,覆盖一层石英砂,或者使用陶瓷碎片作为替代品,这有助于进一步过滤水中的悬浮物。在石英砂之上,再铺设一层细沙,这有助于最终净化水质。在污水处理装置的顶部,可以种植一些水生植物,这些植物不仅可以吸收水中的养分,还能增加水体的氧气含量,进一步提高水质。
整个装置的构造简单,操作方便,非常适合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进行科学实验。通过观察和记录水的净化过程,学生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污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同时,这种简易的污水处理装置在家庭或学校的小型水体中也能发挥实际作用,帮助净化水质,保护环境。
在设计和构建这个污水处理装置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学习到许多科学知识,比如过滤、吸附、生物净化等。通过亲手实践,学生们不仅能够加深对这些科学概念的理解,还能培养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此外,通过观察和记录水净化过程中的变化,学生们可以学习到数据记录和分析的重要性,这对于培养科学素养是非常有益的。
在设计污水处理装置时,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例如,要确保每一层材料之间有足够的空间,以便水可以自由流动。同时,选择合适的水生植物也非常重要,它们应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并且能够适应装置内的生长环境。学生们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或请教老师,了解哪些水生植物适合用于这样的实验。
这个简易的污水处理装置不仅适合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进行科学实验,也适合其他年龄段的学生探索。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同时也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㈡ 水的净化方法
1、静置沉淀法: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吸附杂质,使杂质沉淀。
2、吸附沉淀法:用具有吸附作用的固体过滤液体,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物质。
3、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与水分开。
4、蒸馏:根据各物质沸点不同把相互溶解的液体物质进行分离。
5、煮沸:溶有较多含钙、镁物质的水是硬水,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减少或消除硬水的危害。
(2)水净化装置方法设计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饮用水过滤器是为满足消费者获得质量高、口感好的饮水需求而设计的饮用水处理装置。
自来水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能够保证公众安全使用要求,不会对健康产生有害影响,通常不必安装过滤器,但是自来水经过管道长距离输送,可能会因管道老化而带有某些颜色或异味,这时使用饮用水过滤器则有助于去除输送过程中产生的杂质、增进口感。
㈢ 幼儿园中班《水的净化》科学活动教案
科学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水的净化》科学活动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中班科学活动:
《水的净化》
活动目标:
1、学习净化水的方法:过滤和用明矾净化,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2、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
3、通过活动,促使幼儿建立初步的环抱意识,懂得要保护水源。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
自制实验瓶、漏斗,棉花、布、纸若干,明矾少许,记录卡人手一份,污水一大瓶。
知识准备:
课前带幼儿参观运河,感受污水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忆参观运河的过程,说说运河的水是怎样的?你想怎样帮助运河?
2、出示污水,模仿“污水弟弟”的语调,请幼儿来帮忙,引起幼儿的兴趣。并请幼儿说说该怎样使污水变得干净。
3、教给幼儿过滤的方法。出示棉花、纸、布等材料,请幼儿尝试用这些材料来过滤水,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4、幼儿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教师演示用明矾净化水的方法。
6、评价幼儿记录卡。
7、小结:每个人都喜欢生活在干净、整洁的环境里,让我们以后一起来保护我们的运河,保护我们的环境。
教学设计思路:
从学生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分析讨论、实验探究、调查报告等方法,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掌握净化水的几种方法。对于过滤操作的训练及其方法掌握,采取学生课前合作预习,课堂实际操作,学生互评,教师总评的教学方法。对于自来水净化过程的难点突破,采用课堂启发讲解,课后小组合作制造“自来水生产模型”的方式,加深认识。硬水和软水知识较为抽象,通过生活生产中的实例介绍,促使对其形成感性认识,知道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以及硬水的危害和硬水软化的方法。课文安排的演示实验3-4(蒸馏水的制作),由于其直观性不强、讲解费时,故改用多媒体教学法,组织学生观看“蒸馏水制作”的教学短片,使学生可以在有限时间内,直观地获得大量信息。在本节课结束前安排一场“当地饮用水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交流会,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乡情、民情,培养学生“忧国”、“忧民”之心,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
教学目标
1、知道沉淀、吸附、过滤、蒸馏等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能述说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初步学会过滤的操作。
2、懂得纯净水和自来水的区别,学会用肥皂水鉴别硬水与软水,知道硬水的危害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3、通过对水净化方法的学习,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4、通过过滤操作的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观察、协作等能力。
5、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要从卫生、健康的角度,正确选择饮用水,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
重点
1、水净化的方法。
2、过滤的操作方法。
3、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以及硬水软化的方法。
难点
1、自来水的净化过程。
2、过滤的操作方法。
3、硬水的软化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实验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仪器药品明矾、滤纸、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投影仪。
学生准备
1、分小组合作预习过滤操作。
2、分小组调查本地饮用水使用的情况。
㈣ 求解:如何设计过滤器净化池塘水
1:架子先架好。
2:用剪头把丝袜剪开,然后铺在筛上,这个做为第一层.这一层主版要是过滤大颗权粒,悬浮水草。
3:第二级,布用夹子夹在架子上,用来过滤更微小的有机物。
4.最后一级就是海绵了,海绵的过滤孔径小于10微米。基本上来说肉眼可见的固体都可以过滤掉。
最后就是用塑胶瓶取水,用烧杯接水。
㈤ 鱼池循环水系统怎么做
鱼池循环水系统的构建主要涉及水泵、过滤器、管道和生物净化环节等关键部分。这样的系统不仅能维持水质的清澈,还能为鱼类提供一个健康的生存环境。
首先,水泵是循环水系统的动力源,负责将水从鱼池抽出并推送至过滤系统。选择水泵时,需要考虑其流量和扬程,以确保水能够顺畅地在整个系统中循环。例如,一个适当功率的水泵可以保证鱼池中的水每小时至少循环一次,这是维持水质的基本要求。
其次,过滤器是去除水中杂质和有害物质的关键设备。常见的过滤器类型包括机械过滤器、化学过滤器,以及生物过滤器。这些过滤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以提高水质净化的效率。比如,在生物过滤器中,可以放置一些生物球或陶瓷环,它们能为微生物提供附着生长的空间,从而加速有机物的分解。
再者,管道系统负责连接鱼池、水泵和过滤器,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回路。在设计和安装管道时,需要考虑到水流的顺畅性、管道的耐压能力以及方便日后的维护和清洁。例如,使用PVC或不锈钢等耐腐蚀材料制成的管道,能够确保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最后,生物净化环节是模拟自然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在鱼池中种植水生植物、投放益生菌等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水质的自净能力。水生植物如莲花、水葱等能够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减少藻类的生长;而益生菌则能分解有机物,转化为对鱼类无害的物质。这些生物净化措施不仅有助于维持鱼池的生态平衡,还能为鱼类提供一个更加自然的生存环境。
综上所述,构建鱼池循环水系统需要综合考虑水泵、过滤器、管道和生物净化等多个方面,以确保水质的稳定和鱼类的健康。
㈥ 实验室废水处理方法和装置有哪些
实验室废水含有酸、碱、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离子、病原微生物,PH 值变化幅度大,COD 浓度高,主要分为三大类:
1、有机废水:主要来源是实验试剂、溶剂;
2、无机废水:主要来源是酸碱试剂、重金属试剂;
3、生物致病废水:主要来源是微生物培养、血液生化实验,血站、疾控中心等;
实验室废水排放标准:【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主要检测指标是:重金属、PH值、悬浮物、色度、COD、大肠杆菌等。
实验室废水处理比较成熟的方法及设备:
1、重金属混凝共沉工艺:去除重金属、悬浮物、色度;
2、PH自动调节工艺:酸碱废水自动调节PH值;
3、臭氧氧化消毒工艺:有机废水降解、去除COD、杀灭大肠杆菌;
4、医疗废水按要求还要投二氧化氯;
5、实验室废水处理净化装置:一体化组合工艺处理,全自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