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高低压成套开关柜执行哪些标准
A、高压部分:
1.GB16927.1-1997 《高电压试验技术 第一部分:一般试验要求》
2.GB4208-1993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3.IEC60529:1989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4.GB/T7354-2003 《局部放电测量》
5.GB/T2900.20-1994 《电工术语 高压开关设备》
6.GB/T2900.1-1992 《电工名词术语 基本名词术语》
7.GB156-2003 《标准电压》
8.GB3906-2006 《3.6~40.5KV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9.DL/T593-1996 《高压开关设备的共用订货技术导则》
10.DL/T404-1997 《户内交流高压开关柜订货技术条件》
11.GB/T11022-1999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同技术要求》
12.IEC60694:1996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的通用技术要求》
13.GB/T3309-1989 《高压开关设备常温下的机械试验》
14.JB/T3855-1996 《3.6~40.5KV户内交流高压真空断路器》
15.DL/T403-2000 《12KV~40.5KV高压真空断路器订货技术条件》
16.DL/T402-1999 《交流高压断路器订货技术条件》
17.GB1984-2003 《高压交流断路器》
18.DL/T615-1997 《交流高压断路器参数选用导则》
19.JB/T9694-1999 《六氟化硫断路器通用技术条件》
20.GB3804-2004 《3.6~40.5KV高压交流负荷开关》
21.GB16926-1997 《交流高压负荷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
22.GB16926-1997 《高压交流开关-----熔断器组合电器》
23.GB1985-2004 《高压交流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
24.DL/T486-2000 《交流高压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订货技术条件》
25.GB15166.2-1994 《交流高压熔断器 限流式熔断器》
26.JB/T8455-1996 《高压开关设备用机械锁通用技术条件》
27.SD/T318-1989 《高压开关柜闭锁装置条件》
28.GB311.1-1997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
29.DL/T539-1993 《户内交流高压开关柜和元部件凝露及污秽试验技术条件》
30.GB/T17467-1998 《高压/低压预装式变电站》
31.DL/T537-2002 《高压/低压预装式变电站选用导则》
32.IEC61330:1995 《高压/低压预装式变电站》
B、低压部分:
1.GB/T14048.1-2000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总则》
2.GB14048.2-2001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低压断路器》
3.GB14048.3-1993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低压开关、隔离器、隔离开关及熔断器组合电器》
4.GB7251.1-2005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5.GB/T10233-2005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基本试验方法》
6.JB/T9661-1999 《低压抽出式成套开关设备》
7.IEC60439-1:1999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 对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试验成套设备的要求》
8.IEC60947-1:2004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 总则》
C、其它:
1.GB1207-1997 《电压互感器》
2.GB1208-1997 《电流互感器》
3.GB11032-2000 《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4.GB50150-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5.GB50168-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6.GB50169-200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7.IEC60726:1982 《干式电力变压器》
8.IEC60076-1:1993 《电力变压器第1部分 总则》
9.IEC60076-2:1993 《电力变压器第2部分 温升》
10.IEC60354:1991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负载导则》
11.IEC60905:1987 《干式电力变压器负载导则》
12.GB1094.1-GB1094.2-1996 《电力变压器》
13.GB/T6451-1999 《三相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
14.GB/T10228-1997 《干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
15.JB/T10217-2000 《组合式变压器》
16.JGJ/T16-199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17.GB50045-199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18.GB50052-19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19.GB50060-1992 《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
20.GB50054-19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21.GB50053-1994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22.GB50057-2001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23.GBJ65-1983 《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24.GB500217-1994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25.GB/T50265-1997 《泵站设计规范》
26.DL/T5137-2001 《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
27.DL/T5065-1996 《水力发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规定》
28.DL/T5132-2001 《水力发电厂二次接线设计规范》
29.GB50055-1993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
30.GB50258-1996 《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1.GB50168-1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32.GB50169-1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33.GB50171-1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34.GB50173-1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35.GBJ147-199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
36.GBJ148-199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37.GBJ149-199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38.GB50150-199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39.GB191-1985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40.GB/T13384-1992《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41.GB/T13385-1992《包装图样要求》
42.DL/T1059-2007 《电力设备母线用热缩管》
43.DL/T1071-2007 《电力大件运输规范》
44.GB6388-1986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45.DL/T5370-2007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通用安全技术规程》
46.DL/T5372-2007 《水电水利工程金属结构与机电设备安装安全技术规程》
47.DL/T5383-2007 《风力发电场设计技术规范》
48.DL/T5384-2007 《风力发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49.IEC60255-21-11《冲击和碰撞试验标准》
50.IEC60255-4-5 《冲击耐压试验标准》
51.IEC61000-4-1 《高频干扰试验标准》
52.IEC61000-4-2 《静电放电干扰试验标准》
53.IEC60000-4-3 《辐射电磁场干扰试验标准》
54.IEC60255-21-1 《振动试验标准》
55.GB/T20645-2006 《特殊环境条件 高原用低压电器技术要求》
56.GB/T20635-2006 《特殊环境条件 高原用高压电器技术要求》
57.GB/T20626.1-2006 《特殊环境条件高原电工电子产品 通用技术要求》
Ⅱ 用电检查考核与工作必备法规技术标准目录
前言
第一篇 用电检查必备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号)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1985年9月6日颁布,1986年7月1日实施)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颁布,2002年11月1日实施)
4. 用电检查管理办法(电力工业部令第6号)
5. 供电营业规则(电力工业部令第8号)
6. 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国务院令第196号)
7. 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及细则(国务院令第239号)
8. 居民用户家用电器损坏处理办法(电力工业部令第7号)
9. 供电营业区划分及管理办法(电力工业部1996年5月19日颁布,1996年9月1日实施)
10. 《供电营业区划分及管理办法》补充规定(电力工业部电政法[1997]283号)
11. 供用电监督管理办法(电力工业部令第4号)
12. 关于审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1]3号)
13. 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1]7号)
14. 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办法[(83)水电财字第215号文件,1983年12月2日]
15. 关于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家电力公司国电发[2001]296号)
16. 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管理办法(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15号令)
17. 电网调度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93年2月19日颁布,1993年11月1日实施)
18. 电力监管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5年2月15日颁布,2005年5月1日实施)
19. 供电服务监管办法(试行)(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2005年6月3日颁布,2005年8月1日实施)
20. 电力安全生产监管办法(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2004年3月9日颁布,2004年3月9日实施)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节选)(1981年12月1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根据1993年9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的决定》修正)
30. 部分省市防治窃电地方性法规摘要(粤检字[1999]第1号)
第二篇 用电检查必备技术标准
一、电业安全
1.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DL409-1991)
2.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电气部分)(DL408-1991)
3.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站和发电厂电气部分)
4.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电力线路部分)
5. 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DL558-1994)
6. 农电事故调查统计规程(DL/T633-1997)
7. 电力生产事故调查暂行规定(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令第4号)
8.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国家电网安监[2005]145号)
9.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CSG/MSO406-2005)
10.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1993)
11. 农村低压电气安全工作规程(DL477-2001)
12. 农村安全用电规程(DL493-2001)
13. 国家电网公司客户安全用电服务若干规定(试行)(国家电网营销[2007]49号)
二、运行技术
1. 3~11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DL/T584-1995)
2. 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DL/T572-1995)
3. 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DL/T499-2001)
4. 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管理规程(DL/T587-1996)
5.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596-1996)
6.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Q/GDw168-2008)
7.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南方电网生[2004]3号,Q/CSGI0007-2004)
8. 架空配电线路及设备运行规程(试行)(SD292-1988)
9. 电力线路防护规程(水利电力部[79]水电规字第6号)
10. 电力电缆运行规程(电力工业部[79]电生字53号)
11. 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电力工业部[79]电生字53号)
12.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运行管理规程(水利电力部[82]水电生字第11号)
三、工程设计
1.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1995)
2.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1995)
3.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1994)
4.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601-1996)
5.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1997)
6. 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620-1997)
7. 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1992)
8. 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9-1992)
9. 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50060-1992)
10. 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DL/T5222-2005)
11. 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352-2006)
12. 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14285-2006)
13. 国家电网公司业扩供电方案编制导则(试行)(国家电网营销[2007]655号)
14. 国家电网公司业扩报装管理规定(试行)(国家电网营销[2007]49号)
15. 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GB50227-95)
16. 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137-2001)
四、工程施工验收
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3-1992)
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1996)
3.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流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5-1996)
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1992)
5.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2-1992)
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2006)
7.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7-96)
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7-90)
9.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2006)
1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
1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起重机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6-96)
1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旋转电机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0-2006)
13.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8-90)
1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9-90)
15.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程(DL/T602-1996)
16.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17. 110kV及以上送变电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DL/T782-2001)
五、电能质量
1. 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允许偏差(GB/T15945-1995)
2.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GB/T12325-2003)
3. 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12326-2000)
4. 电能质量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GB/T15543-1995)
5.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1993)
6. 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力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1988年颁布,1988年实施)
7.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无功补偿配置技术原则(国家电网公司2004年8月24日颁布,2004年8月24日实施)
六、电能计量
1. 电能计量装置安装接线规则(DL/T825-2002)
2. 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L/T448-2000)
3. 电能计量装置检验规程(SD109-1983)
4. 电能计量柜(GB/T16934-1997)
5. 电能计量装置的安装、使用规定(华北电集营[2001]1]102号)
Ⅲ 注册电气工程师(发输变电)专业考试需要哪些书籍复习
注册电气工程师(发输变电)执业资格考试
专业考试规范及设计手册
一.规程、规范: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2.《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50049;
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
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
5.《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
6.《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
7.《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9;
8.《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50060;
9.《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
10.《标准电压》GB156;
1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 ;
12.《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
13.《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GB50227;
14.《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
15.《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50260;
16.《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311.1;
17.《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 GB/T16434;
18.《同步电机励磁系统》GB/T7409.1~7409.3;
19.《电力变压器 第一部分 总则》GB1094.1;
20.《电力变压器 第二部分 温升》GB1094.2;
21.《三相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GB/T6451;
22.《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500kV级》GB/T16274;
23.《电力变压器选用导则》GBT17468;
24.《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
25.《电信线路遭受强电线路危险影响的允许值》GB6830;
26.《电能质量 供电电压允许偏差》GB12325
27.《电能质量 电压波动和闪变》GB12326
28.《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谐波》GB/T14549;
29.《电能质量 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GB/T15543
30.《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14285;
31.《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DL5000;
32.《火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技术规定》DL/T5153;
33.《水力发电厂机电设计规范》DL/T5186
34.《水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技术规范》DL/T5164;
35.《火力发电厂、变电所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定》DL/T5044;
36.《火力发电厂和变电所照明设计技术规定》DLGJ56 ;
37.《水力发电厂照明设计规范》DL/T5140;
38.《水利水电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规范》DL5061;
39.《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设计规程》 DL5053;
40.《220~500kV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DL5182;
41.《220~500kV变电所所用电设计技术规程》DL/T5155;
42.《330~500kV变电所无功补偿装置设计技术规定》DL5014;
43.《变电所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056。
44.《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5027 ;
45.《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352;
46.《水利水电工程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SL311;
47.《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DL5222;
48.《大中型水轮发电机静止整流励磁系统及装置技术条件》DL583
49.《大型汽轮发电机自并励静止励磁系统技术条件》DL/T650
50.《35-110kV无人值班变电所设计规范》DL/T5103;
51.《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DL/T5136;
52.《电测量及电能计量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137;
53.《220-500kV变电所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5149;
54.《电能量计量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5202
55.《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620;
56.《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 ;
57.《高压直流输电大地返回运行系统设计技术规定》DL/T5224
58.《水力发电厂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技术导则》DL/T5090;
59.《水力发电厂接地设计技术导则》DL/T5091;
60.《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092;
61.《220~500kV 紧凑型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5217;
62.《高压直流架空送电线路技术导则》DL436;
63.《光纤复合架空地线》DL/T832;
64.《输电线路对电信线路危险和干扰影响防护设计规程》DL5033;
65.《高压架空电线无线电干扰计算方法》DL/T691;
66.《电力系统设计技术规程》SDJ161;
Ⅳ 电能计量装置现场管理
电能计量装置现场管理
摘要:根据计量装置现场管理现状,结合生产实践,在分析计量装置现场管理的意义与难点之后,指出如何通过计量装置选型、安装、检测轮换、职工与客户管理等,加强电能计量装置的全过程管理,以保证电能计量装置管理的严顺性和电能量值的准确、可靠和统一,维护电能交换过程中的公正、公平。
电能计量装置管理要做好前期的选型与安装;中期要注意现场的检查、校验与轮换;同时加强对职工的教育,与客户加强宣传与沟通。
关键词:电能;计量装置;现场管理
电能计量管理工作是供电企业生产经营管理重要环节,是电网安全运行的组成部分,其技术和管理水平不仅关系着企业的形象,而且影响着贸易结算的准确、公正,涉及广大电力客户的利益。
“努力超越,追求卓越”是国家电网公司的企业精神,正因为如此,供电企业就应该本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诚信作为电力营销的重要手段,做好电能计量的公平交易工作,其中包括电能计量装置现场管理工作,达到双赢,用户花钱不仅买来电力,还买来放心、舒心、满意,同时也促进供电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计量装置现场管理的意义、难点与装设现状
1.计量装置管理相关概念
用电计量装置是供电企业与用电客户针对电力能源进行贸易计算的器具,也可以说是电力销售的一杆秤,对其准确性要求极高。
尤其是电力能源的销售不同于其他物品,它的销售过程是瞬间完成的,不具备事后处理的基本条件。
一旦用电计量装置发生故障,对电力能源销售双方都不是一件容易说清楚的事情。
用电计量装置包括计费电能表(有功、无功电能表及最大需量表)和电压、电流互感器及二次连接线导线。
互感器是计量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压计量装置中使用的互感器分为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低压计量装置中只涉及电流互感器。
额定电压是互感器设计的基本依据,通常为该互感器的适用电压等级。
如电压等级为0.66千伏的电流互感器适用地点为380伏的.低压供电设施中。
额定电流是一次允许通过的额定电流。
如150/5安即为一次额定电流为150安。
电流互感器精度等级和电压互感器精度等级是一样的,目前常见的有1.0级、0.5级、0.5S级、0.2级、0.2S级。
计量装置现场管理的目的是为通过有效的手段,使电能表、互感器、表箱(柜)、连接线安装更加安全规范,维护更加简便、不易损毁、不易因双方电能计量不实而产生纠纷。
2.计量装置现场管理的难点
一是数量多、类别多。
经历多年变迁,各种电力计量器具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其中既有原理上的突飞猛进的飞跃,也有原理相同,但具体适用地点、容量大小等千差万别。
因此,五花八门的型号,给计量装置的管理者带来了麻烦。
每个客户都要有自己的电能计量装置,每套电能计量装置又包含多个电能计量相关器具、多个节点,都为给电能计量装置的管理增加了难度。
二是安装方式随意。
过去,电能计量装置现场管理缺乏统一安装标准,或者计量安装标准变更,在安装电能计量装置的时候,有较强的随意性,埋下了很多安全隐患,也为以后的抄表、维护、检查带来了很多困难。
严重的时候甚至发生前期安装之后找不到计量装置的现象。
三是基础数据不够完善。
计量装置数量大、型号多,在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没有普遍应用的时期,数据信息不全,通过基础数据管理很难提供可靠的统计依据,给计量装置的现场管理带来了困难。
近年来,随着营销现代化系统的推广,计量装置作为一项基础数据的管理,也得到增强。
但是,数据不完善的现象依然存在,影响着计量装置现场管理的进行。
四是定检、轮换等不到位。
由于对电能表计基础数据管理不规范,计量点档案不完善,维护不及时,使电能表轮换抽检、周期检定难度加大。
同时,供电企业员工薪酬激励机制改革不到位,员工薪酬、职位调动等的激励作用不大,造成职工执行力不强。
即使有完善的关于定检、轮换等规章制度,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走形式的现象,检测数量不够、检测过程中敷衍了事、检测抽取样本不具代表性等现象影响着电能计量装置问题的发现。
3.大用户电能计量装置的装设现状
按照用电容量的区分,大用电客户是指用电容量在315千伏安及以上的用电客户。
由于历史原因其电能计量方式分高供高计、高供低计及低供低计三种,在一个很长的时期,没有一个统一的装设要求,导致管理不善,在计量费上存在一些争议。
装于产权分界点的高供高计最为公平合理,无需变、线损,但专线用户装在用户侧的高供高计侧需另计线路损耗。
高供低计即高压供电但计量点装在供电变压低压侧处,其计费结算需另计算变压器的损耗和线路的损耗,并按用电量进行摊分计算,较为不合理。
低供低计是指低压供电但其总用电负荷达到315千伏安及以上的用电客户。
由于供电部门多年来实施了“一户一表”工程,这些用户目前基本上已经不存在。
对于计量装置的改造,历来是供电部门实施的一项重要工程,大多数供电部门的计量装置接近了标准化水平,科技含量愈来愈高,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在个别供电部门仍存在着死角。
二、做好计量装置现场管理的措施
1.选型与安装
一是做好计量装置典型设计。
计量装置典型安装设计要满足三个要求:保证安全、防窃电,便于安装与维护。
具体包含以下内容:
计量功能要符合电力负荷实际情况,高、低压计量点计量方式合理可靠。
电能表、互感器准确等级不能完全依靠用户的报装容量配置。
对于实际用电量与报装电量差距比较大的,要配置灵敏度高的装置,以满足准确计量的需要。
为便于电费回收与电能计量管理,能够安装负荷控制装置的,就要安装负荷控制装置,不够安装负荷控制装置的,要安装电卡表。
对于直通型表计要考虑到最大电流是否与用户实际容量相匹配。
如果最大电流超过实际容量,有可能造成用户使用容量超过报装容量,而出现私自增容、扰乱电力市场秩序、影响用电安全的现象。
二是选型要做到防窃电。
把先进的计量装置和科学的计量管理相结合起来,从技术上提高窃电难度,让窃电分子望而却步。
大用户一般采用高供高计的计量方法,表前接线的窃电方法可能性不大,要想窃电就必须改动计量装置。
因此,对计量装置的密封极为重要。
所有表箱用电磁密码锁加封。
同一套计量装置上所有封印编码都要做好书面记录,并让用户予以签名确认。
封印的管理、领取、使用和报废都要严格按照《计量封印管理办法》执行。
对于大用户的电能计量全部采用高供高计多功能加装负荷监控终端方式计量,并在表箱上加装门开关,通过负控终端后台的监控,能准确掌握用户负荷情况,能及时发现计量异常情况以及准确掌握计量表箱门开关情况。
在变压器低压侧加装一套三相四线参考计量,弥补三相不平衡(B相负荷较大时)三相三线计量误差。
三是选择可靠的产品。
首先,选用具有CMC标志(即《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的产品,同时产品还必须有《电工仪器仪表产品型号注册卡》及电力设备及仪表质量检验测试中心的检验报告。
其次,要选择生产条件好、产品供货能力强、质量保证体系完善、售后服务良好、产品质量稳定、故障率低的厂家,经过统一招标购买。
最后,要与厂方签订详细的技术协议,按技术协议的要求对产品进行抽检,经过抽检合格的表方能购买。
2.检查与校验
一是完整性检查。
首先是外观检查与维护工作。
电能计量装置长期安装于户外或客户端,经常发生损坏,影响计量准确性。
因此,在电能计量装置现场要加强外观完整性检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更换。
其次是封印管理工作。
电能计量封印在电能计量及防窃电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封印管理一直是困扰供电企业的难题,为此只有一丝不苟地执行封印管理制度,决不能掉以轻心。
二是周期检定。
用于贸易结算的电能表被列入国家强制检定计量器具,每只表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计量检定规程进行检定合格,运行中的表还要按周期进行更换检定。
供电公司对每只表检验后,电能表还要通过技术监督部门的抽样检定合格才能投放使用。
计量装置周期检定中的用户类别要注意按照容量与用电量两者结合考虑,同时要注意与市场开发工作人员沟通,对季节性生产的用户、常年生产用户等信息有效利用,最终确定检定周期。
三是表计轮换。
在计量表计的轮换中,要注意合理安排表计轮换批次。
计量工作人员要依据电能表计的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结合现场情况确定轮换批次。
对于同一型号、同一安装时间的电能表计,抽样中重点关注用电量。
可以按照发行电量从高到低排序,抽样取电量较高的表计。
对于现场条件,例如安装于室内的与安装于户外的计量装置,由于受自然条件侵蚀程度不同,表计的性能可能有很大差别。
通常,表计安装于室内的,可使用时间长。
安装于在户外的,受到自然条件影响比较大,使用时间可能相对较短。
由于自然环境不同,可能导致检验结果差别很大。
因此,在进行表计轮换时,在可能的条件下,对于室内表与户外表,最好分别抽样。
3.激励与监控
一是加强员工教育与引导。
对员工进行敬业爱岗、道德品质的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以私利损害集体利益。
同时要对员工采取各种培训方式,提高他们现场检验的技能、经验,使之具备及时发现计量装置现场问题的能力。
二是加强基础数据管理。
目前供电企业均已建成并应用营销现代化管理信息系统,其对数据的检索及统计功能,可以有效加强电能计量器具的基础信息管理。
通过建立电能表条形码管理系统,建立表记档案,可以确定每个计量装置的安装地点、容量、安装时间、当前使用状态、客户平均用电量等性能参数,及时发现电能计量异常信息。
三是加强客户管理。
对于供电企业的客户,不仅要了解其用电信息,同时也要积极主动与客户沟通,向他们讲解安全用电的常识以及按约定缴费的必要性,使客户了解电能表的购置、安装、移动、更换、校验、拆除、加封、启封及表计接线等,均由供电企业负责办理,客户不能私自改动计量装置,同时帮助客户解决用电过程中的困难。
对于不听劝解、侵害供电企业利益的行为,要严厉打击、惩处,依法追究其民事、刑事责任。
三、小结
综上所述,电能计量装置管理要做好前期的选型与安装;中期要注意现场的检查、校验与轮换;同时加强对职工思想观念与技能的教育,与客户加强宣传与沟通。
综合各方面因素,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DL/T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供电营业规则[S].
[3]韩玉.电能计量[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Ⅳ 计量柜如何设计
计量柜,安装专用计量表(装置)的柜体,称为计量柜。在我国计量柜一般指的是电能计量柜,根据规范《电能计量柜》(GB/T16934-2013)中的术语定义,电能计量柜:专用柜型式的用电计量装置(电能计量装置)。用电计量装置:计量电能的所有电气设备、电气部分及机械结构体的组合的通称。安装在用户处的电能计量装置,由用户负责保护封印完好,装置本身不受损坏或丢失。当发现电能计量装置故障时,应及时通知电能计量技术机构进行处理。贸易结算用电能计量装置故障,应由供电企业的电能计量技术机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及其配套法规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设计:10kV及以下供电的用户,应配置全国统一标准的电能计量柜(箱)。35kV供电的用户,宜配置全国统一标准的电能计量柜(箱)。1、计量柜(箱)必须配置专用电流互感器。2、不宜选用多抽头变比电流互感器。3、进线柜的继电保护及电流表应另单独配置电流互感器。4、电流互感器额定一次电流的确定,应保证其在正常运行中的实际负荷电流达到额定值的60%左右,至少应不小于30%。5、专用互感器额定二次负荷的确定,应保证实际二次负荷在25%一100%额定二次负荷范围内。
月平均用电量500万KwH及以上高压计费用户,或变压器容量为10000KVA及以上的高压计费用户,必须配置0.2s级电流互感器;0.2级电压互感器;0.2S或0.5S级电能表。月平均用电量100万kwh及以上高压计费用户,或变压器容量为2000kVA及以上的高压计费用户,必须配置0.2s级的电流互感器,0.2级的电压互感器,0.5s或0.5级的电能表。月平均用电量在10万kwh及以上计费用户,或变压器容量为315kVA及以上的计费用户,必须配置0.5s级的电流互感器,0.5级的电压互感器,1.0级电能表。变压器容量在315kVA以下计费用户、三相低力用户、单相用户,应配置0.5S级的电流互感器,2.0级电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