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装置图

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装置图

发布时间:2025-04-04 08:11:38

❶ 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 )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______的关系.( 2 )两根等

(1)在实验中用到刻度尺,但尺并不是测量像、物的大小用的,而是测像到镜的距离、物到镜的距离,然后比较二者关系用的.
(2)两只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两只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
(3)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所以光屏不能接收到的烛焰的像,所以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4)为了确定像的位置,让蜡烛A的像和蜡烛B重合,既能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实验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
(5)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
(6)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蜡烛成的像不与蜡烛重合,所以有可能找不到像.
(7)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像等大,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像的大小不变.
(8)不合理,因为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偶然性较大,不能找到普遍规律;应该多次改变蜡烛的位置,多测几组数据(至少要测三组以上)得出的结论才具代表性.
(9)取两只蜡烛,一只点燃在玻璃板前,一只不点燃,在玻璃板后,使后面的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后面蜡烛的位置就是前面蜡烛的像的位置,这是一种等效替代的方法.
故答案为:(1)到平面镜的距离;(2)像与物的大小;(3)虚;(4)确定像的位置;(5)2;(6)有可能找不到像;(7)不变;(8)不合理;只从一组数据不能找到普遍规律,至少要测三组以上;(9)用另一只等大的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等效替代.

❷ 如图1为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1)除了图中所示器材之外,为了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1)实像是可以呈现在光屏上的,虚像不能.因此要探究是实像还是虚像,应该用一个光屏接收像;
(2)要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既能像平面镜一样成像,还能透过平面镜观察对面的物体;
选用大小相同的两个蜡烛,是为了用蜡烛B代替蜡烛A,来比较物像的大小.
(3)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为止,发现: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玻璃板垂直;物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4)①作出物点P的像点P′的,连接P′与小红的眼睛,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O,再连接PO,画上箭头,如下图所示
②因为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与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已知视力表距平面镜2.5m,小红距离平面镜0.4m
所以可得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距离平面镜为2.5m,小红与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的距离应该是5m-0.4m=4.6m.
故答案为:(1)光屏;(2)玻璃板;大小;(3)垂直;相等;(4)见下图;4.6.

❸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实验时除了图所示器材外,还需要:铅笔、直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需要点燃蜡烛;因此实验时除了图所示器材回外,还需要:铅笔、直答尺和火柴.
(2)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即垂直于桌面,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3)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还可以透过玻璃清楚的看到放在后面B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而平面镜无法解决这些问题.
(4)实验时选用刻度尺的作用是探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 距离关系.
(5)两只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两只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
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和物到镜的距离无关,人们感觉到的近大远小是一种视觉效果,不影响真实的大小.所以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它的像不变.
故答案为:(1)火柴;(2)垂直;(3)便于观察像的位置;(4)距离;(5)大小;不变.

❹ 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勇选择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1)除图甲中所示的器材外,实验还需要的

(1)实验中抄需要测量物体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进行比较,所以用到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勇选择的两支蜡烛应满足的条件是大小相同,要求两个蜡烛完全一样,是便于利用等效替代法来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或与水平面垂直,若要检验玻璃板的放置是否符合要求,可移动后面的蜡烛看与前面蜡烛的像是否完全重合,如果重合,则玻璃板的放置是否符合要求,否则,不符合要求.
(3)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所以可以透过玻璃板来观察这支蜡烛的像,从而确定像的位置.
(4)当把蜡烛B放到A蜡烛像的位置上,使其完全重合时,才能测量像距,由图可知,蜡烛B没有放到A蜡烛像的位置上,即二者没有完全重合就测量像距,
这样导致像距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大.
(5)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所以应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上面的实验.
(6)会发现两蜡烛位置的连线跟镜面垂直,两个蜡烛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即像与物相对于镜面对称.
故答案为:(1)刻度尺;大小相等;(2)重合;(3)透过;(4)大;(5)蜡烛A的位置;(6)对称.

❺ 如图所示的为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她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并保持玻

①;②;不能

❻ 如图1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小鹭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刻度尺的上面,并保持玻璃板与刻

(1)两只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两只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
故答案为:大小.
(2)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像距等于物距可知,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为15cm,则光屏与玻璃板相距也为15.0cm.
故答案为:15.0.
(3)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且像距等于物距,所以若蜡烛A以0.2m/s的速度远离玻璃板,则它的像远离玻璃板的速度也是0.2m/s.且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0.2;不变.

❼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图1中的白纸上竖直放置的是一块______,其目的是____

(1)图1中的白纸上竖直放置的是一块玻璃板,这是因为玻璃板既可回以透光也可以反答光,这样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实验时要点亮的是A蜡烛灯;白纸上并不呈现烛焰灯的像,这一现象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3)如图2所示,图中OO′是镜面所处位置,分析图中蜡烛A的三个位置a、b、c与蜡烛灯B的三个位置a′、b′、c′的位置关系可以看出,对应的物与像的位置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实验中,用方格纸放在玻璃板底下,可以不用B蜡烛灯也同样可比较像和物分别到镜面的距离,这是因为可利用纸上方格确定像的位置;
(5)在科学探究实验中,应该尊重实验测量的结果,不能随意调整数据,发现问题应该查出出产生的原因,因此,该同学对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1)玻璃板;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A;虚象;
(3)①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②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4)可行;可利用纸上方格确定像的位置;
(5)错误.

❽ 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除图甲所示的实验仪器外,还需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抄1)刻度尺(2)垂直袭平面镜反射(3)相等垂直对称

❾ 如图,图甲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1)实验装置中,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______.

(1)平面镜所复成的像和制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蜡烛成的像不与蜡烛重合,所以有可能找不到像.
(2)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他成的像大小相等,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同时还可以确定像的位置.
(3)本实验是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他们下一步应该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可以借助于直角三角板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得到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然后利用刻度尺量出点A、B、C、A′、B′、C′到镜面的距离,会发现点A与A′,点B与B′,点C与C′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最终得出结论: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故答案为:(1)垂直;(2)像和物大小相等;(3)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与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装置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快手k歌需要哪些设备 浏览:57
美的空调冷静星怎么不制冷了 浏览:169
快手申诉那个常用设备是什么意思 浏览:452
宋plus怎么在仪表看续航 浏览:54
东城电动工具廊坊总代理 浏览:904
容声电热水壶制冷跳不熄什么原因 浏览:569
沈阳机械工程工资一般多少 浏览:94
设备产能的评估包括哪些 浏览:646
压下装置设计 浏览:629
秋千上像轴承一样能转动的叫什么 浏览:755
晨光安全阀门笔怎么用 浏览:788
机械设备振动怎么控制 浏览:286
做机械的去大族激光怎么样 浏览:295
卖美容仪器的第一条朋友圈怎么发 浏览:541
cps工具箱升级版 浏览:609
gl8怎么用机械钥匙启动 浏览:813
过程控制实训装置实验报告 浏览:857
刀库机械手卡刀怎么解决 浏览:739
cnc轴承坏了怎么修复 浏览:225
小丸工具箱只内嵌字幕不压视频 浏览:377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