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喷泉实验装置做法

喷泉实验装置做法

发布时间:2025-04-05 11:49:30

1. 氨气的“喷泉实验”

这个实验原理是氨极易溶于水, 实验操作:在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氨气,用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预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瓶口,立即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剩有水的烧杯里(水利预先加入少量酚酞试液)。安装好装置,打开橡皮管上的夹子,挤压滴管的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
实验现象:烧杯里的溶液有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液体呈红色。
实验结论:氨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

实验本质原因:较大量的氨气溶于较小量的水中,使烧瓶内的气压明显小于瓶外气压,在大气压作用下,水迅速进入烧瓶,形成喷泉。

气体在水中溶解度较大,或气体与液体能剧烈反应,形成较大压强差都能做成喷泉实验,如HCL\HBr\HI\SO2\CO2用NaOH溶液吸收

注意问题:1烧瓶要干燥2氨气要充满3塞子要严密4由滴管内挤入的水不要太少

2. 喷泉实验的发生实例

可设计成喷泉实验
氨气(NH3)和氯化氢(HCl)气体均极易溶于水。1体积的水常温下大约分别能溶解700体积的氨气和500体积的氯化氢气体。因此,氨气和氯化氢气体溶于水的实验可设计成喷泉实验。
气态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固态或液态物质的反应可设计成喷泉实验 在500ml圆底烧瓶里收集满氯气(Cl₂),加入约10g氢氧化钙(Ca(OH)2),塞紧带尖嘴的玻璃管的胶塞。小心摇动烧瓶,使氯气跟氢氧化钙充分反应后,将玻璃管插入盛有红颜色水的烧杯中,打开玻璃管上的止水夹,烧瓶内即出现美丽的喷泉。
反应方程式:
2Cl₂+2Ca(OH)₂=Ca(ClO)₂+CaCl₂+2H₂O 在500ml烧瓶内加入10ml浓硝酸(HNO3),再放入一小块铜片。待反应产生的红棕色二氧化氮(NO2)气体赶尽空气充满整个烧瓶时,立即用尖嘴下绑有一团浸湿水的棉团的玻璃管的胶塞塞紧烧瓶瓶口,并将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将玻璃管插入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烧杯中(装置如图2)。打开玻璃管上的止水夹,轻轻摇动烧瓶,即可产生美丽的红色喷泉。
反应方程式:
Cu+4HNO3(浓)=Cu(NO3)₂+2NO₂+2H₂O
3NO₂+H₂O=2HNO3+NO 在500ml烧瓶中收集满二氧化碳(CO2)气体,小心地加入10ml40%的氢氧化钠(NaOH)溶液,立即用带玻璃尖嘴管的胶塞塞紧(或不加氢氧化钠溶液而直接在尖嘴玻璃管上绑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棉团)。轻轻摇动烧瓶,待充分反应后,打开插入盛有红色水溶液烧杯中玻璃管上的止水夹,即可形成喷泉。
反应方程式:CO₂+2NaOH Na₂CO3+H₂O 向500ml的烧瓶中先通入氯气(Cl₂),再通入甲烷(CH4),塞紧带尖嘴玻璃管的胶塞,将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200W电灯泡在反光镜配合下照射烧瓶2~3分钟,打开玻璃管上的止水夹,即可形成喷泉。实验完毕后,在烧瓶内液面上出现油层。
反应方程式:CH4+Cl₂=CH3Cl+HCl
CH3Cl+Cl₂=CH₂Cl₂+HCl 用500ml圆底烧瓶排水法收集满氧气(O2)。在带玻璃尖嘴管的胶塞上插入燃烧匙,燃烧匙内放少量红磷(P)。将燃烧匙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待红磷燃烧后,迅速将燃烧匙伸入圆底烧瓶内,并将烧瓶口用胶塞塞紧(装置如图3)。等反应完成,烧瓶逐渐冷却后,将烧瓶倒置固定在铁架台上,玻璃管伸入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烧杯中。打开玻璃管上的止水夹,即可形成美丽的红色喷泉。
反应方程式:4P+5O₂=2P₂O₅ 用500ml干燥的圆底烧瓶收集满氨气(NH3),瓶口用带玻璃尖嘴管的胶塞塞紧,玻璃管的另一端通过单孔胶塞插入盛有浓盐酸(HCl)的塑料瓶中(装置如图4)。打开玻璃管上的止水夹,用手挤控塑料瓶,使塑料瓶中的氯化氢气体通过玻璃尖嘴进入圆底烧瓶内与氨气接触,即可形成白色的喷烟。
反应方程式:NH3+HCl= NH4Cl
3 液态物质与固态物质反应生成气态物质的反应可设计成喷泉实验 取两支具支试管,用乳胶管将两支管连接起来。在一支试管内放入少量的二氧化锰(MnO₂),管口用带分液漏斗的胶塞塞紧,分液漏斗中装10%的过氧化氢(H₂O₂)溶液。另一支试管内装约2/3体积的红色溶液,管口用带玻璃尖嘴的胶塞塞紧,玻璃管的另一端插入试管内溶液的底部(装置如图5)。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一次性放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关闭分液漏斗。过氧化氢分解放出的氧气进入另一试管,将试管内红色溶液压出形成红色喷泉。
反应方程式:2H₂O₂MnO₂2H₂O+O₂ 取一支大试管,管内盛约3/4体积滴加酚酞试液的水溶液。在试管内投入一小块金属钠(Na),立即用带玻璃尖嘴的胶塞塞紧管口。钠与水反应放出氢气,将溶液通过尖嘴压出形成红色喷泉(装置如图6)。
反应方程式:2Na+2H2O=2NaOH+H2

3. 喷泉实验的实验关键

实验器材:

剪刀、水瓶、吸管、胶带

实验步骤:

1、在瓶盖上用剪刀扎两个吸管专口大小的孔;属

2、将两个吸管插入瓶盖,一根没入水中,一根在水面上;

3、用透明胶带封住瓶盖的洞与吸管的缺口;

4、向水面上的吸管里面吹气,就可以看见喷泉形成。

实验原理:

在吹未接触空气的吸管的时候,瓶内外的压强是一致的;用力吹吸管导致瓶内压强增加,因此瓶内的水就会被瓶内气压压入直吸管,直至喷,形成了喷泉。

这样一个简单的实验就可以感受到压强的力量和存在,是不是非常有趣呢?同学们在家也可以进行这样的喷泉实验哟~想要学习更多初中物理知识点学习视频,请持续关注科学高分网。

更多信息可以参考 喷泉实验

4. 喷泉实验装置原理是什么

根据克拉伯龙方程(也称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推出P=(nRT)/V (R为常数)。

要使P变小,可改变n、T、V中的一个变量。

所以减小气压的方法有三种:①减少气体的物质的量(n);②降低气体的温度(T);③增大气体的体积(V)。

减少气体的物质的量有两种方法:物理方法与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可把气体抽走或物理溶解,化学方法可通过化学反应或化学溶解;降低气体的温度,我们可以采用冷水浇注或用湿毛巾放于瓶底,也可以把装置转移入较低温的环境;而增大气体的体积,可以采取,升高温度(如:用热水浇注或热毛巾放于瓶底)或改变容器的体积的方法。

对于用化学方法来减少气体的物质的量的方法又和气体的溶解度、吸收液的种类有关。

①气体溶解性大小会对喷泉的形成产生影响。如,易溶于水的气体、在水中溶解度不大的气体、难溶于水的气体;由于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不一样,从而就使得压强的减少不一样,是喷泉能否产生以及喷泉大小的关键。

②吸收液的种类也会对喷泉的形成产生影响,不同的吸收液,与气体之间能否反应、气体在其中溶解度的大小,都决定了喷泉实验的成功与失败

实验过程

实验者用滴管把少量的水挤入一个充满了氨气的干燥容器中。氨气溶解在水中,使容器内产生负压。因此更多的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从另一个入口处进入,产生喷泉效应。这一演示实验可用于向初学者介绍气体溶解度和气体定律等基本概念。

其他在水中具有相对较高溶解度的气体,例如氯化氢气体或二氧化硫气体,可用于替代氨气使用。

改进

改进之一是加入酚酞或紫甘蓝作为指示剂,产生彩色效果;另一种方法则是将氨气换成液体蒸汽(如水蒸气)。在这种情况下,实验者需要加热盛有少量水的容器,使之全部变为水蒸气,然后将容器快速降至室温。当其蒸汽压高于室温蒸汽压时,蒸汽会自发凝结为液态,从而产生相似的效果。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喷泉实验

5. 氨水喷泉实验原理

就拿氨气氯化氢喷泉实验为例

氨气和氯化氢都极易溶于水 1体积的水可以溶解700体积的氨气和500体积的氯化氢 因此二者都是极易溶于水的物质

用500ml干燥的圆底烧瓶收集满氨气(NH3),瓶口用带玻璃尖嘴管的胶塞塞紧,玻璃管的另一端通过单孔胶塞插入盛有浓盐酸(HCl)的塑料瓶中(装置如图所示)。打开玻璃管上的止水夹,用手挤控塑料瓶,使塑料瓶中的氯化氢气体通过玻璃尖嘴进入圆底烧瓶内与氨气接触,即可形成白色的喷烟 。烧瓶内压强减少,浓盐酸会进入烧瓶,产生白色喷泉。

只要是反应能够造成压强差的反应 都可以设计为喷泉实验 或者是易溶于水的气体、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只要能对压强造成影响 就可以

实验原理图

6. 高中化学“喷泉实验”具体内容是什么

要注意的地方:喷泉来实验成功的自关键是:
①盛气体的烧瓶必须干燥,否则甁中有液体,会使瓶口留下空气,形成的喷泉压力不大(喷泉“无力”)
②气体要充满烧瓶;
③烧瓶不能漏气(实验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④所用气体能大量溶于所用液体或气体与液体快速反应。

某同学用HCl气体做喷泉实验时,喷入烧瓶内的水不足烧瓶容积的1/3,其原因不可能是( )。
(A)烧瓶潮湿 (B)装置气密性不好(C)水里没有加石蕊试液 (D)烧瓶内未集满HCl
喷泉实验失败的原因很多,要弄清本质进行大胆假设。很明显(A)(B)(D)都能使喷入烧瓶内的水不足烧瓶容积的1/3,所以答案为(C)。

7. 喷泉实验怎么做

在干燥的圆底烧瓶力充满氨气,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滴管力预先吸入水)的塞子塞紧瓶口。立即倒置烧裤辩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水的烧杯里(水里事先加入少量的酚酞试液),把实验装置装好后。打开橡皮管的夹子,挤压滴管的胶头,使少量的水进入烧瓶。观察现象。
可以看到,烧杯里的胡誉缺水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烧瓶内液体呈红色。
从上面的实验可以看出,氨极易溶于水,经试验测定,在常温,常压下,一体积的水虚首中能溶解700体积的氨。

8. 大气压对许多物理实验和化学实验有着重要影响。下图是喷泉实验的装置图(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1

(1)2NH 4 Cl+Ca(OH) 2 CaCl 2 +2NH 3 ↑+2H 2 O〔或NH 3 ·H 2 O(浓)+CaOCa(OH) 2 +NH 3 ↑〕(2)向下排空气碱石灰
(3)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专,然后打开属止水夹氨极易溶于水,使烧瓶内压力减小,与外界形成压力差
(4)打开止水夹,用热毛巾捂热烧瓶,赶出玻璃管中的空气,关闭止水夹;待烧瓶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即可。

与喷泉实验装置做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阀门上的HP什么意思 浏览:571
下列设备总哪些都是输入设备 浏览:53
鱼缸自动喂食装置设计 浏览:195
德国默克轴承中国有多少代理商 浏览:724
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第二版 浏览:963
excel工具箱怎样注册码 浏览:666
自行车包含哪些简单机械的原理 浏览:559
设备句柄什么意思 浏览:162
g机械中g什么意思 浏览:788
农业机械手表多少钱 浏览:538
电子厂产品性能用什么仪器 浏览:130
四川省阀门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615
环宇五金制品品牌 浏览:406
新空调制冷一股酸臭味怎么办 浏览:383
初中化学实验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浏览:12
漯河哪里有水处理设备 浏览:669
雅阁仪表盘的灯怎么调 浏览:836
气体检测装置价格 浏览:427
平行阀门怎么开 浏览:959
wifi连接设备查询软件叫什么 浏览:748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