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实验室制氮气装置
制备氮气??
实验室一般不制备氮气
制备氨气倒是有
和制备氧气的装置相同,用NH4Cl和Ca(OH)2反应
B. 在实验室欲制取适量NO气体.①图中最适合完成该实验的简易装置是______(填序号);②根据所选的装置完成
①NO易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则应用排水法收集,收集时进气管较短,则应选择内I装置,
故答案为:I;
②I装置容中A加入稀硝酸和铜,为气体发生装置,B为气体的收集装置,用排水法收集,C为接受B中排出的水的装置,
故答案为:
应加入的物质 | 所起的作用 | |
A | 铜屑和稀硝酸 | 产生NO气体 |
B | 水 | 排水收集NO气体 |
C | 接收B中排出的水 | |
D |
C. 实验室用稀硝酸与铜反应来制备NO气体,如果采用下图(Ⅰ)装置(烧瓶内加入稀硝酸和铜片,必要时可加热)
(1)NO 2 可与水反应生成NO,为无色气体,烧瓶内有空气,与生成的NO很快被氧化为红棕色的NO 2 ,不易观察到有无色的NO生成, 故答案为:无;由于烧瓶内的空气不易排除,生成的NO很快被氧化为红棕色的NO 2 ,不易观察到有无色的NO生成; (2)①实验时应将装置内的空气完全排除,则应单孔塞下沿与液面间不留有空隙,否则不能观察到无色气体, 故答案为:单孔塞下沿与液面间不留有空隙; ②铜丝与稀硝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当生成气体时可停止解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可维持反应继续进行, 故答案为:铜丝上有气泡产生; (3)①当铜丝和稀硝酸不接触时,反应会自动停止,在左侧可观察到无色气体, 故答案为:当产生的NO气体将稀硝酸排入U型管B侧管内使铜丝网与稀硝酸脱离后反应会立即停止;在U型管A侧管内可观察到无色的NO气体; ②如果再将分液漏斗的活塞慢慢打开,右侧压强大于左侧,U型管B侧管中硝酸又回落到A侧管内,NO与空气接触而生成红棕色气体. 故答案为:U型管B侧管中硝酸又回落到A侧管内,分液漏斗中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
D. 求实验室制取一氧化氮的方法及收集,要装置。
原理: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收集:只能用排水法,因为一氧化氮会和氧气反应,2NO+O2==2NO2,而二氧化氮可以和水反应得到一氧化氮,3NO2+H2O==2HNO3+NO。
装置:制取装置和制氢气一样,收集用排水法。
(4)NO的实验室制备装置图扩展阅读:
在J型管的橡皮塞上固定一片宽约l厘米、长约3厘米的铜片,J型管中装入稀硝酸至橡皮塞的导管中。收集气体用的针筒通过橡皮管与J型管相连。
连接装置后打开止水夹,另取一支针筒在橡皮管处将管内剩余的空气抽尽。用酒精灯在J型管左侧微热,反应产生的NO无色气体即进入收集用的针筒内。若用止水夹夹住橡皮管,反应产生的气体便将酸液压向J型管右侧。铜片与酸液分离,反应即停止。
利用此装置可做如下NO气体的性质实验:用一支针筒收集氧气后慢慢注入收集有NO气体的针筒内,即有红棕色的NO。
气体生成:然后用另一针筒吸取蒸馏水后,慢慢注入。红棕色褪去即有硝酸生成;此时如注入紫色石蕊试剂。溶液显红色。
E. 高中化学常见气体制备的方法,方程式,及仪器
常见气体制备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原则
(1)安全:避免和防止爆炸、燃烧、有毒物质外泄。
(2)方便:应用常用试剂、装置简单、操作方便。
(3)快速:反应时间不宜过长,过于剧烈的反应不安全,以反应速率适中为宜。
(4)生成物纯净(或虽含杂质但较易提纯),减少分离操作。
2.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
(1)制取单质:用氧化还原反应。
(2)制取化合物:通常用复分解反应,如HCl、SO2、CO2、NH3、HNO3等;有时也可用氧化还原反应,如制NO2、NO等。
3.实验装置的安装、选择及操作步骤
(1)实验装置的安装顺序可用如下图表示:
(2)制取气体时各部分装置的选择依据:
①发生装置:所用试剂的状态及反应条件;
②收集装置:气体的水溶性及相对空气的密度大小、是否与空气中成分反应;
③净化装置:依据气体与杂质的性质的不同,使杂质被吸收或转化成所需物质;
④尾气处理(吸收)装置:根据所制气体是否有毒或污染环境来确定是否要安装尾气处理装置。有毒物质可用溶液吸收或燃烧去除。
(3)“气密性检查”在整个实验中的位置一般放在第二位,一般在装置连接好后、但在反应开始前检验气密性,决不可在药品混合并开始反应后检查气密性。
4.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典型装置
主要掌握实验室三种不同类型制备气体的装置,以及三种不同类型的气体收集方法。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干燥、净化和吸收装置。
实验室常用的三种不同类型制备气体的装置:
(1)固体——固体加热装置(见图)
所需仪器:铁架台、铁夹、酒精灯、大试管、单孔橡胶塞、导气管等。常用于制O2、NH3、CH4等。
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以防止产生的水蒸气在管口冷凝后倒流而引起试管破裂。
②铁夹应夹在距试管口1/3处。
③固体药品要在试管底部平铺开。加热时首先均匀预热(移动酒精灯),然后在试管的药品最后部位集中加热,并逐步前移。
④胶塞上的导管伸入试管里面不能过长,否则会妨碍气体的导出。
⑤如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停止制取气体时,应先从水槽中把导管撤出,然后再撤走酒精灯,以防水倒流。
(2)固体——液体(液体——液体)加热装置(见图)
所需仪器:铁架台、铁夹、烧瓶、分液漏斗、双孔塞、导管等。常用于制H2、CO2、H2S、NO2、SO2、NO等。
注意事项:
①烧瓶应固定在铁架台上。
②先把固体药品放入烧瓶中,然后再慢慢加入液体。
③分液漏斗内为挥发性液体时要盖上盖,注意盖上的小槽要对准分液漏斗颈上的小孔。
④制H2、CO2、H2S时也可用下面的装置。
这类装置使用方便,可以随时使反应发生或停止。
说明:①在简易装置中长颈漏斗颈的下口应伸入液面以下,否则起不到液封作用而无法使用。②加入的固体药品块状大小要适宜,如果太碎会落入底部的酸中使反应无法终止。③加入酸的量要适当。④最初使用时应待容器内原有的空气排净后,再收集气体。⑤在导管口点燃氢气或其他可燃性气体时,必须先检验纯度。
5.气体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检验气密性时,可把导管一端浸入水里,用手掌紧贴烧瓶外壁,如果装置不漏气,烧瓶里的空气受热膨胀,导管口就会有气泡冒出。把手移开后,过一会儿烧瓶冷却,水就会上升到导管里,形成一段水柱(见下图I、Ⅱ)。如果发现漏气,必须找出原因,并进行调整、修理或更换零件.
F. NO实验室怎么制取
制一氧化氮
3Cu+8HNO3(稀)=加热=3Cu(NO3)2+2NO↑+4H2O
G. 实验室制取NO NO2 O2 NH3 H2 N2的 装置 区别与联系,为什么,有图更好,详细点
实验室制法:
O2:KMnO4/KClO3(一般要+MnO2/KMnO4)加热。用固固加热,排水法收集。或常温下催化(一内般用MnO2)分解H2O2(质量分容数一般用10%)溶液,固液不加热,排水法收集。
H2:非氧化性酸加活动性H前Ca后的金属,如Zn+稀硫酸。固液不加热,排水法收集
CO2:CaCO3+稀盐酸。固液不加热,排水法收集。
N2:NaNO2+铵盐(NH4Cl或(NH4)2SO4,不能用NaNO3,易爆炸),加热。用固固加热,排水法收集。
NH3:碱石灰+铵盐固体(同上)加热,或加热分解浓氨水。用固固加热,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H2:锌颗粒+稀盐酸。固液不加热,排水法收集
NO:铜和稀硝酸,固液不加热,排水法收集
NO2:铜和浓硝酸,固液不加热,向上排空气法!
A:固固加热B固液不加热C排水法D向下排空气法E向上排空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