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1)小明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位置偏高,
(1)烛焰在光屏上的像位置偏高,由于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所以蜡烛相对于凸透镜偏低,所以可以将蜡烛向上移或将凸透镜向下移.
故答案为:下.
(2)透镜的焦距为10cm,由图知,此时凸透镜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物距处于f和2f之间,像距大于2f=20cm.
幻灯机或投影仪就是根据凸透镜成放大、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故答案为:20;幻灯机(或投影仪).
(3)不能在光屏上成像,可能是不能成像,物体放在焦点上,即物距为10cm;或成虚像,物距小于焦距10cm.
故答案为:物距小于(或等于)焦距.
(4)小明将实验装置上的凸透镜取下,观察手指,此时物距小于焦距,所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如果用此凸透镜观察窗外的物体,由于物距大于2倍焦距,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正立的虚;倒立、缩小的.
『贰』 如图所示为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装置,根据要求回答.(1)要使物体成倒立,放大实像时,物体应放在_____
(1)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要使物体成倒立,放大实像时,物距f<u<2f,即物体应放在B点;
故答案为:B.
(2)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u<f,成正立放大的实像,即当物体放在C点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这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放大镜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故答案为:正立放大的虚;放大镜.
(3)当物体从A点向f点靠近时,物距减小,则像距变大,像变大.
故答案为:变大;增大.
『叁』 如图所示的是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在蜡烛从 P 点左侧向 F 点靠近的过程中,调节光屏的位置,
变大;在光屏一侧透过透镜看蜡烛
『肆』 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此时烛焰能在光屏上成等大的清晰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15,右,缩小
『伍』 小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其中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
(1)实验中使用光具座,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 蜡烛在光具座上25cm刻度线处,物距是25cm,在1倍和2倍焦距之间,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蜡烛在光具座上40cm刻度线处,物距是10cm,小于1倍焦距,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3)图中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水球具有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因此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此时王亚平到水球的距离与水球焦距的关系是大于2倍焦距,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在图1中相当于将蜡烛放在大于30cm刻度线范围所成的像,此时光屏应放在15~30刻度线范围; (4)因为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不仅左右相反,而且上下相反.根据图丙,首先找出左右相反的像即B,然后确定与B上下相反的像即A.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放大;(2)正立;(3)15~30;(4)A.
『陆』 小刚同学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实验,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在实验过
(1)物距为40厘米,凸透镜的焦距是10厘米,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物体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将蜡烛放于20cm刻度线处时,此时物距为30cm,物距变小,则像距变大,即向右移动光屏,此时像变大. 故答案为:缩小;右;增大. (2)当照完合影后,又给小明同学照半身像时,照相机所成的像变大了,像距也要变大,物距变小,故照相机到小明的距离变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变大. 故本题答案为:减小;增大. |
『柒』 如图所示,是某物理实验小组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1)将蜡烛
(1)物体此时距透镜的距离有可能恰好为一倍焦距,此时物体不成像.所以光屏上没有清晰的像. 物体此时距透镜的距离有可能小于一倍焦距,物体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由于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所以光屏上也不会有清晰的像. 物体此时的距离即使大于一倍焦距,成实像,若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此时光屏上也不会有清晰的像.故有以下三种可能:A.光屏、烛焰的中心不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B.物距小于透镜的一倍焦距;D.蜡烛在透镜的焦点上. (2)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或投影仪.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物距增大,要在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像距要减小,所以光屏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即应该向左移. (3)如果用遮光板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仍能会聚光线成完整的像,但由于会聚的光线比原来减少,所以像比原来变暗. 故答案为:(1)A、B、D; (2)放大;左; (3)C.
『捌』 初二物理。。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时,某同学首先使发光点S,凸透镜L和光
:(1)由“发光点S移到图示位置时,发光点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成为平行光”,根据从焦点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变为平行光,可知S即为焦点. (2)因为是在光屏P上成清晰的像,即要得到的是实像,则 A、在图示位置时,保持烛焰S′和光屏P不动,只将透镜L向右移适当距离,即增大物距,则物距大于焦距,即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应在2倍焦距以外,所以应将光屏P向右移适当距离,故本选项不正确. B、在图示位置时,保持透镜L和光屏P不动,只将烛焰S′向左移适当距离,故可以将S'移至两倍焦距以外(从光具座可得知光屏在一倍至两倍焦距之间),即可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本选项正确. C、在图示位置时,保持透镜L不动,将烛焰S′向左移适当距离,则物距大于焦距,即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应在2倍焦距以外,所以应将光屏P向右移适当距离,故本选项正确. D、在图示位置时,保持透镜L不动,将烛焰S′向左移适当距离,即增大物距,则物距大于焦距,再将光屏P向左移适当距离,即可得到实像,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BCD.
『玖』 某同学利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比较甲、乙、丙三个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三次实验时,烛焰与凸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来分析,物距大于乙凸透镜的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物距大于甲凸透镜的二倍焦距,物距小于丙凸透镜的焦距.保持各凸透镜跟烛焰距离相等可知物距相等,所以丙凸透镜的焦距最大,乙次之,甲最小.所以选项A正确. 故选A.
与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装置相关的资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