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电气自动化应用逐渐深入人们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之中,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气自动化就是电气信息及其自动化工程,常见的家用电器都与电气自动化息息相关。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电气自动化专业 毕业 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一《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的运用 》
【摘要】所谓电气工程内部自动化应用技术,就是希望透过不同类型自动检测途径,以及专属控制器具,进行远程性电力系统精准调试和监管,进一步确保对周边不同区域企业、居民的电力供应质量,同步处理好内部各项经济、安全类事务。尤其最近阶段,我国不管是经济或是高新技术研发实力,都产生本质性的变化结果,这对于后期一线技术人员专业技能、素质等,更提出较为严格的规范要求。笔者的核心任务,便是依据如今我国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规范要求和发展态势,进行后期各项全新应用方案筹备,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工作人员,提供些许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功能;应用 措施
电气工程,在当今高新科技领域中的支撑地位毋庸置疑,其主张时刻以计算机网络为主导媒介,透过本质层面上整改基层人员生活、工作模式。而电气自动化涉足行业类型繁多,如电气开关设计和航天科技研究等,毕竟电力才是全方位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物质基础,针对电气工程中自动化技术应用细节,加以充分论证解析,绝对是迎合时代发展步伐的必要途径。
1目前我国电气工程内部电气自动化技术设
计规划的核心原则论述(1)其主张利用有限地资源,进行不同产品工艺制备流程电气自动化改造诉求满足。(2)电气自动化应用方案切勿过于复杂,旨在清晰划分处置机械、电气之间的关联特性。截至至今,大多数民用或是高新科技产品,都主张借助电气自动化技术予以改造,不可避免地牵涉到工艺形式创新、制造成本缩减、维护便捷性控制等问题。归根结底,技术人员在进行电气自动化方案布置应用过程中,需要精准地控制不同类型电器部件,确保现场施工的安全可靠状况,以及人工智能操作维护的简单、人性特征。
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灵活拓展沿
用的措施内容解析在电气工程领域内部改良延展自动化应用技术,其优势特征包括:①大幅度提升电气设备全程运行的安全、稳定水准。②全面深入地克制以往定期故障检修方式下遗留的诸多弊端,同步提升电力系统日常工作绩效,获取更多企业的广泛认知和大力推广沿用成就。尤其是透过技术应用层面观察,全新时代背景下的电气工程,有关内部状态检修技术,具体倾向于在电气工程中应用资产管理系统事务,将其在工程状态监测、故障诊断等方面的功能如数发挥,届时提供状态检修过程所需中的状态数据信息;同时,结合相应的数据,准确预测电气工程中各种电气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存在的安全故障以及故障出现的因素等。有关诸多应用控制细节表现为:
2.1电网调度层面
处理电气工程内部的电网调度自动化改造事务,需要快速集合调度中心内的 显示器 、打印装置、计算机网络、服务终端等,其核心动机在于针对电网运营质量加以经济化调度,使得电网运行细节,都能够得到细致地监控、验证解析,方便在任何时间范围内,快速搜集电力生产期间的数据,使得发电控制、电力系统状态科学评估、合理调度、电力负荷预测等工序,都能够自动交接。如若当中衍生任何事故,电气自动化系统会快速追踪发生源,辅助技术人员在当下制定实施合理对策,尽量防止事故扩散,节省合理数目的成本资金。
2.2发电厂分散测控系统应用层面
此类系统主要包括以太网、工程师工作站等分层分布结构单元,可以直接接受热电阻、电气量、开关量,以及脉冲量等信号,经过自行处理过后,针对既有设备运行参数加以实时显示,稳定内部信号输出效率,并将最终结果予以打印,妥善的处理设备与设备,线路与设备,线路与线路之间的关联,长此以往,对于快速贯彻电气生产中各类细节的实时监、保护指标,辅助功效异常深刻。
2.3变电站、配电工程层面
就是说在变电站透过不同类型自动化设备和计算机系统,替代过往复杂的人工作业,顺势提升变电站整体运作实效。透过此类角度观察验证,变电站内部自动化技术,主要是用以多层次、全方位地监控相关设备安全运行状况。技术人员需要全程利用微机设备,进行电磁式装置替代,顺势衔接自动测量、远程监控、事故信息自动记录等设备,完成操作监视图像、智能化改造指标,使得最终变电站能够顺利朝着综合自动化方向过渡扭转。
3结语
按照以上内容论述,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结果,是一类国家综合式经济、科研实力的象征产物,特别是经过全球化、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过后,我国电气工程内部自动化应用功能获得全面新生,开始朝着不同学科领域内自由扩散。今后,相关工作人员要做的便是,主动联合不同实际状况进行思维创新,争取为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全面改造沿用,创设应有的支撑辅助贡献。
作者:张诗淋 赵新亚 单位: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王伟.浅谈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8(36):123~130.
[2]牟佳媛.电气工程中自动化技术的运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4(01):88~91.
[3]乔荣耀.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9(17):123~138.
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二《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电系统中的运用 》
1供电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设计的原则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我国供电系统中的应用设计占据有重要的地位,极大的提高了我国供电系统技术的现代化水平,增强了其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在对供电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进行应用设计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以下原则,以提高供电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设计的效果。
1.1应用选型原则
选择恰当的自动化设备是确保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电系统中有效应用的重要物质性前提。因此,在供电系统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遵循相应的选型原则,即主要从远程调动及自动化系统监控的角度进行自动化设备功能选型,亦要注重自动化设备选型接线的简便性以及性能的稳定性、价格的合理性,以便于日常运行过程中的维护。
1.2应用设计原则
在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到供电系统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方面的应用设计原则:一是开关设计原则,即在供电系统中,对于需要远程操控的计算机监控系统开关,必须选用同时具有远程分闸和合闸功能的智能开关,以便于计算机监控系统远程操作功能的顺利实现;二是继电保护原则,即在供电系统规划设计中,要综合考虑变压保护和综合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机电保护装置中的应用,以便于实现继电保护装置效用发挥的最大化。
2供电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设计的重要性
供电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设计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有利于供电系统电力管理目标的实现
将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到供电系统中,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供电系统的信息化技术水平,亦可以实现对供电系统运行的连续性、自动化和智能化监控,从而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随时掌握供电系统的运行状态,使整个电力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从而更好的实行对供电系统的管理控制工作,实现供电系统的电力管理目标。
2.2有利于实现供电系统中设备运行的高效率、低成本
在供电系统规划设计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将无功补偿技术、节能结束等相关技术与电气自动化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亦可通过节能机械设备的选用实现供电系统运行的低损耗,并有效对供电系统中的超负荷运行进行调整,实现供电系统中设备运行的高效率、低成本。
3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电系统中的应用设计方向
3.1供电系统综合自动化技术与智能保护的应用设计方向
随着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以及供电系统自动化保护理论的不断发展,微机技术、综合自动控制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等相关技术在供电系统中的电气自动化保护装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仅实现了供电系统电气自动化保护装置控制的智能化,亦有效提高了供电系统电气自动化保护装置运行的安全性和效用性,而基于综合自动化技术的综合自动化保护装置则在不同电压等级的变电站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3.2供电系统自动化实时仿真系统的应用设计方向
供电系统自动化实时仿真系统是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电系统中应用的重要方向之一,其是在实时仿真建模以及负荷动态特性监测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电系统中应用的逐渐成熟而引入了实时数字模拟仿真系统,为供电系统的暂态试验、稳态实验等营造了良好的实验环境,并经过实验提供了更加接近供电系统真实运行状态的实验数据,为新装置的实验测试提供了安全、稳定以及可靠的实验条件。
3.3供电系统人工智能的应用设计方向
专家系统、模糊逻辑等都是供电系统人工智能的应用设计方向,并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逐步发展和完善,并广泛应用在供电系统及其相关元件中,主要包括供电系统的运行分析以及元件故障诊断等;与此同时,随着供电系统中相关智能控制理论研究的日益成熟和完善,人工智能逐渐与机械智能等结合在一起,不仅有效提高了供电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亦大大提高了供电系统的稳定性。
3.4供电系统配电网电气自动化的应用设计方向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电系统配电网中的应用设计相对而言,比较成熟,且截止到目前,已达到国际的标准规范。电气自动化技术是实现供电系统配电网电气自动化的关键性技术,该技术在配电网电气自动化中应用的最大创新之处在于,其将高级现代化软件、配电网信息一体化技术以及数字化技术等相关技术进行有机融合,克服了传统配电网系统技术路由以及载波消耗等技术的缺点,有效提高了供电系统载波接收的精准度。
4供电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主要的应用设计
就目前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电系统中的应用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4.1供电系统电气自动化集中监控的应用设计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电系统中应用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具有操作灵敏性、远程跨界操作方便等方面的特点,且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为基础的供电系统电气自动化集中监控系统设计相对较为简单。但值得注意的是,电气自动化集中监控系统是由统一处理器对相关数据进行搜集和整理,这就导致处理器的功能处理任务较为繁重,且速度较为缓慢;与此同时,由于要对供电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电气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全面的监控,不仅会造成主机冗余下降,亦会导致电缆数量的增加,加大投资成本;此外,长距离电缆亦会影响影响到电气自动化集中监控效用的发挥。因此,在供电系统电气自动化集中监控系统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到相关因素对系统功能发挥的影响,以便于保障电气自动化集中监控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基于此,电气自动化集中监控系统被常用在小型电气自动化监控中,并没有在全场供电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4.2外电缆设计和电力监控器的选择
基于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电系统应用的逐渐成熟,变配电站中的外部电缆设计越来越简便,不仅能满足变配电站的功能需求,亦降低了设计成本。就目前我国变配电站外部电缆线的设计来讲,一般只有两部分构成:一是额定电源为220V的交流电源线;二是通信电缆,常用的主要有两种类型,即屏蔽电缆和双芯屏蔽双绞线。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选型的过程中,一般每种类型的通信电缆都需要选用两对,其中一对正常使用,而另一对则用于备用,以备不时之需。而在对电力监控器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要着重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电力监控器的抗干扰性;二是电力监控器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在供电系统电力监控器具体选型的过程中,要根据供电系统的电源类型进行选型,具体表现在:一是当供电系统为220V的直流电源时,一般选择直流屏作为电力监控器,以便于供电系统进行集中供电;二是当供电系统为10kV以下时,在进行电力监控器选型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到供电的集中性,亦要考虑到设备的监控功能。
4.3变压电站综合电气自动化系统的选用
就目前电力市场的生产状况来看,存在众多变压电站综合电气自动化系统设备的生产商,且各生产商所设计和生产出的电气自动化系统设备标准、参数等各有不同,如国外比较好的西门子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电气自动化系统设备选型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我国供电系统的具体情况以及其对电气自动化系统设备的功能性需求以及相关参数要求,以便于所选用的设备能够正常应用在我国供电系统中,满足网络互联、数据库建设等方面的功能需求,以为供电系统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相应的参考和支持。
5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电系统中应用设计的发展前景
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我国供电系统中应用设计的逐渐成熟以及领域的不断扩大,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体现出以下方面的发展趋势:一是电气自动化技术在我国供电系统中应用设计的国际标准化,如IED在我国供电系统中应用的兼容性和信息共享性等已达到国家标准;二是以太网技术的应用,该技术具有数据传播速度快、数据载量大等方面的特点,其在满足供电系统通信实时性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在供电系统中的应用前景较为广阔;三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与数字化、信息化等相关技术的有机结合,并在基于大量信息的基础之上,组合成由多维空间信息、动态变化信息以及高分率信息共同构成的电气自动化数字地球,创新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电系统中的应用。
6结语
综合上述可知,电气自动化技术在供电系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极大的提高了供电系统运行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推动我国供电系统技术与国际的接轨。因此,在进行供电系统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 种植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并在遵循相关应用原则的前提下,将人工智能、仿真设计、实时监控等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在供电系统的配电网、变电站等中,提高供电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三《 电气自动化控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
1现代建筑中电气技术的应用特点
1.1电气自动化应用于现代建筑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飞跃,生活环境的舒适度、信息交流的简便性、服务设备的完善性等等,备受人们的关注和青睐。这就给建筑设施的健全性以及电气设备的功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除此之外,随着建筑物高度的不断增加,给照明控制系统,供配电系统,以及消防控制系统等的管理和运行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在这种情况下,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为支撑的智能建筑设计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经途径。
1.2电气自动化控制的特点与技术优势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是由电力、空调、防灾、防盗、运输设备等构成综合系统。智能楼宇自动化是自动化技术应用在现代化楼宇方面的技术,其子系统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通过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对建筑整体的进行楼宇温度控制、湿度控制、电梯控制、照明电气控制等。随着全球智能化的发展,可以预见,楼宇建筑的自动化性将会越来越高。电气自动化技术主要包括电力电子技术和微机控制技术等高新技术,广泛用于供配电、各种电气设备、电气控制及自动化系统的安装调试、方案设计、设备维护、技术改进、产品的开发及管理中。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首先,联动性较高。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采用电子传感技术、计算机与现代通讯技术对包括采暖、通风、电梯、空调监控,给排水监控,配变电与自备电源监控,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安全保卫等系统实行全自动的综合管理,各个子系统之间可以通过信息进行沟通和互动。其次,有很强的安全性。由于电气系统本身就具有危险性,设备出现故障、操作不规范,以及环境突变等都可能是导致系统产生严重安全风险的原因。通过自动化控制可以使系统在发生危险时快速发现并解决,另外,在一定程度上通过远程遥控还可避免故障对维修工作人员产生直接的危害。最后,具有健全的数据以及精准的计算。自动化系统可以根据自身的操作流程、故障处理等数据建立完善健全的数据库以及精准的计算,为后期进行信息优化决策提供条件。
2现代智能建筑中自动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的实现
现代智能建筑中自动化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实时的数据采集;实时的控制决策;实时的控制输出。其系统包括自控给排水系统、照明控制系统、供配电系统以及消防安全系统等。其中,给排水系统包含生活给水系统、生活排水系统、市政给排水管网系统、市政水处理(包括给水处理以及废水处理)建筑给排水、 雨水 系统、消火栓系统、喷淋系统等。照明控制系统能够满足和实现不同的灯光效果,而且还能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能源,延长灯具寿命,减少用户维护费用等等。供配电系统先从发电厂发出经过升压变压器(升压)到线路,中枢变电所这一部分为供电系统从中枢变电所经线路到用户变压器,开关柜这一部分完成大的配电系统从用户变电所到各个厂区或用电负荷,最后完成全部的配电。消防控制系统是指接到火警后,发出信号,相关设备自动转到到消防状态。例如电梯,在接到火警信号后,电梯自动关门转为下行至首层,由进入轿厢的消防员控制运行。除了以上所说的控制系统之外,为了满足不同人群对不同功能的需求,可以相应的根据建筑环境设置一些特定的子系统,如停车场管理系统、智能家居服务系统、物业管理应用系统等,实现个性化的自动管理。在现实生活中,为了实现现代智能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功能的丰富性,必须建立一套完善健全的数字化控制体系,这是实现控制技术应用的基本条件,与此同时,建立远程控制管理中心,这样可以对本地控制台出现的故障及时进行处理,以此提高数字控制体系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3电气自动化控制在智能楼宇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以及经济实力的迅猛发展,建筑智能化在我国得到了全面的推广,它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就加快了智能楼宇进程的日新月异。智能楼宇主要包括安防系统、计算机网络、通讯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等等,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需求,电气自动化控制是智能楼宇功能发挥的技术保障,在智能楼宇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3.1建筑电气设备自动化系统安装前,制定科学的计划
建筑电气设备自动化系统质量的好坏直接不仅影响建筑物功能是否正常运行,而且还影响该建筑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因此,在施工前,相关工作人员不能盲目地按照图纸进行施工,全面了解设计方案,及时对设计图纸中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避免工程返工的情况。此外,还要依照业主的需求及利益,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安装计划,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施工,以此满足建筑本身以及业主的相关需求。
3.2电气设备的安装
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是保证建筑电气设备自动化系统功能充分发挥的前提。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是保证其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需进行以下步骤:首先,一定要理解整个设备的工艺流程、控制流程,熟练掌握电气设备要用到的各种仪表。其次,仔细研究设计方案及施工图纸。最后,根据设计图纸对电气设备内部的接线了解清晰,接着就可以对设备进行实际的接线。在所有设备调试完毕后,再对其进行安装施工。在设备安装时,必须严格根据设备的安装要求与规范进行安装。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接线前一定要先进行校线,在确定设备外观完好、接线正确、外来信号正常的基础上,方可让使用方开始带电调试,在送电之前,要将所有断路器保持断电状态。
4结束语
众所周知,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要想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就要大力发展作为支柱性产业之一的建筑行业。然而,由于人们对建筑设计的要求逐渐增加,以往的传统性建筑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于是智能楼宇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其带来的高品质生活享受,令人们向往不已。而智能建筑的建立又离不开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支持。换句话说,智能建筑的出现,给电气自动化工程的发展带来了很好的平台,被广泛应用于很多领域及专业,其技术具有更新速度快,复杂程度高等特点,因此,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不断地学习及积累 经验 ,与时俱进。
有关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范文推荐:
1. 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范文
2. 电气工程自动化毕业论文范文
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
4. 电气自动化论文精选范文
5. 电气自动化毕业论文
6. 电力系统自动化论文范文
『贰』 工厂自动化控制论文
工厂自动化控制论文
自动化该专业是以自动控制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以电子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为主要技术手段,对各种自动化装置和系统实施控制。以下是我整理好的工厂自动化控制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 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实际发展中,由于信息化技术手段以及智能化手段的实际推动。使得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逐渐走上科学化、信息化发展方向。同时,随着科技不断进步,会使得针对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相关行业的发展得到推动,实现技术更新速度的提升。现代企业在实际发展中,应该针对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进行不断完善和更新,保证设备运行高效性以及可靠性,促进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工厂 电气自动化 控制技术
正文:
一、当前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状况与发展
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人们就是对电气自动化进行研究开发,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也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应用的电气自动化当中,从而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完善。目前,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已经被人们广泛的应用到了各个行业当中,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1.1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实际状况
近年来,人们也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用的到了电子自动化技术当中,这不仅有利于电气自动化系统的业务信息数据的管理,还可以对电气自动化系统的整个运行过程的实际动态进行监控,从而实现生产数据的现代化、规范化的管理。并且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电气自动化当中,也可以充分的发挥出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应用效果,这也有利于人们对电气自动化的控制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和检修工作的开展。此外,在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也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来对电气自动化系统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旁老将人员工作和计算机运作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使得人们在对电气自动化系统进行维护和检修的过程中更加便利。
1.2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发展
目前,电气自动化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不仅有效败启袜的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还有利于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的改革,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环境,从而进一步的强化了企业或者事业单位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竞争力,使其工作效率得到全面的增长。
二、电气自动化技术优势
1)实现了设备与系统全工作流程内的高效监控。现代建筑电气系统结构复杂、功能多样,传统运行方式常留下管理盲区,导致故障的发生。而现代自动化技术通过“采集―处理―反馈”模块,对系统进行实时的数字化监控,能及时将控制中心的指令传达到系统,并将反馈信息同时传递到控制中心,实现对整个系统的高效控制。
2)联动性的提高。电气自动化技术将建筑中照明、配电、消防、空调等系统连接为一体,提高了其联动效果,解决了电梯系统依照各层用户流量实现其速度的自动调节,以及紧急情况下系统的自动识别、判断,及时实现预设的应急处理方案,实现子系统间的配置与互动。
3)安全性强。因电气系统固有的危险性,操作失误、设备故障等都可能造成系统产生安全风险,而自动化控制有利于系统对异常情况做出及时反应,并可通过遥控模式降低故障对维修管理人员产生直接伤害的'风险。
4)数据完备、计算精确。自动化系统可综合其操作流程、故障处理等数据建立准确清晰的数据库,为后期优化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三、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研究
针察激对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进行实际研究,主要根据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特征、技术作用、设计理念等方面进行实际研究,明确整个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基本作用
1.1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自动控制
整个技术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使用,能够实现自动化控制方式进行实际控制。在具体运行过程中,选用分散式控制系统进行控制,实现系统的集中控制。当整个设备无法实际运行时,控制系统会检测故障问题,进行自动切断运行电源,保证设备运行安全性提升。这就需要一整套技术进行实际操作与控制,实现控制过程完整性,提升生产效率性[2]。
1.2 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具有保护作用
电气设备在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会存在相应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如电路实际运行电流超过电路最大限制,会导致系统运行出现问题,致使故障发生。这就需要安全措施进行保护,实现具体问题应对策略制定,实现自动化控制技术对设备运行问题进行解决。同时需要针对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实际分析,通过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自动控制进行实际调整或者更换,保证电气系统运行安全[3]。
1.3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监督功能
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实际使用中,内部电流无法用肉眼观察。并且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内部是否有电流通过,也需要进行实际信号以及指示灯的设定。在整个监督系统下,进行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下指示灯的设计,能够实现故障问题及时预警。同时,应该严格管理与控制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备安全性,控制故障发生。这样系统设计,能够有效减少设备故障发生频率,利用电气设备维护质量问题实现效率的提升。
1.4 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测量功能
保证企业生产质量以及实现高效生产,需要对于设备整个运行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保证设备运行安全性,随时对设备进行实际观察,检查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使用,能够及时通过相应数据测量参数分析具体故障原因,并制定良好的控制方式,实现设备运行稳定性的提升[4]。
2. 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设计理念
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具体设计方式分为三种,分别为集中控制、远程控制以及现场总线控制方式。
2.1集中控制
集中控制是整个自动化控制系统当中的重要方式,其在实际控制过程中,主要优点:处理过程中由中央处理机进行集中处理,实际设计过程相对简单,并且具体保护措施设定过程中要求较低,设备运行以及维护过程相对便捷;主要弊端:由于所有信息处理过程由中央控制系统进行集中处理,处理器工作量巨大,导致处理器运行压力增加,导致处理速度缓慢,生产投资加大。同时,在进行长距离电缆干扰也会影响系统安全性,错误操作机率提升。 2.2 远程控制
远程控制系统在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当中有所应用,优点:远程控制实际组态灵活,并且节省电缆,节约成本,并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具有材料靠抗性较高等特点。弊端:由于远程控制电气设备实际通讯量较大,使得现场总线实际使用过程中处理速度缓慢。远程控制系统在设定过程中只能够满足电气设备系统需求,不能够在大型电气自动化系统当中进行实际应用,导致应用范围降低。
2.3 现场总线控制
以太网技术以及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对于电气设备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现智能化电气自动化设备可持续发展。现场总线控制方式能够针对电气设备当中具体问题进行实际分析,实现现场总线设备有效控制,其在实际应用当中具备以上控制方式的所有优点。并且节省变速器、隔离设备以及I/O卡件等等。并且智能设备在实际安装当中具有较好效果,实现安装与维护工作量成本较低。由于整个系统各项功能装置具备安全性,不会出现设备运行与信息处理过程中设备瘫痪状态出现,实现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有效发展。
四、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的发展方向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水平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自动化控制也成为了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发展的必然趋势。在Windows平台越来越普及的背景下,可以很好的将网络技术与其电气技术结合起来,这有利于促进建筑工程电气自动化的良好发展。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在各个领域中运用得越来越广,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已经成了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另外,实现IT平台与自动化相结合也是顺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普及,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从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的发展现状来看,自动化控制技术将应用于多个领域中。此外,相关科研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不断的改进,使之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提高生产率的同时还要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有效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结束语:
由于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许多问题,因此我们就要采用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来确保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也已经广泛的被人们应用到各个领域当中,这虽然有效的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但大大的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参考文献;
【1】申凌云,何俊正. 基于PID控制的煤气鼓风机变频调速系统[J].{H}电机与控制应用,2009.
【2】温为生. 浅谈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建材与装饰,2011.
【3】 刘祖茂. 两种电气控制技术在电厂中的应用与分析[J].机电工程技术,2006.
;『叁』 浅谈水电站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论文
浅谈水电站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论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水电站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近年来,用电负荷的不断增加给水电站带来了巨大的运行压力,再加上水电站运行年限增加、设备老化、不断攀升的人力成本,诸多不利因素都在制约水电站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正视水电站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要努力在保持电力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利用定量水能发电,要致力于追求水电站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1水电站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国水电站运行管理体系存在一定的不足,已经不再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水电事业,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1水电站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有待完善
水电站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电站环境一般湿度较大,而且尘土较多,这样的环境容易导致不完全封闭的消防报警控制模块的控制面板导电甚至短路;其次,水电站中存在许多大功率的强电设备,比如断路器、电刨、隔离开关等,这些设备会产生脉冲群干扰到水电站的火灾报警设备,从而导致系统中的敏感元件误动或者损坏;最后,由于报警回路总线有很多的接入端,操作不当容易引起线间绝缘电阻达不到要求进而导致设备接地故障。
1.2人才培训制度有待加强
水电站运行管理需要根据新的形势不断加以改革,尤其是技术进步带来了许多先进的设备,水电站运行需要这些先进设备,更需要具有较高专业技术素养能够驾驭先进设备的专业人才。水电站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要想实现水电站的良性运行,就必须加强人才培训。但是目前,水电站管理培训工作存在缺失,水电站技术人员参与岗位技术培训的机会不多,专业进修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专业素养较高的人才相对比较匮乏,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的平均水平偏低,导致水电站运行效率不高,设备运行故障和运行隐患不能得到及时的处理。
1.3水电站监管工作不到位
水电站监控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的完善,这也是导致监控工作不到位的最主要的原因。水电站监管不严会直接影响到水电站的运行和管理,运行时缺少严格的建立制度依据,容易发生混乱。
1.4事故应急体制不够健全
水电站往往建立在偏远的山区,运行的自然环境比较恶劣,也容易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在自然灾害预防和紧急处理体制方面,当前的工作体制存在欠缺,水电站运行一旦出现生产事故,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可能酿成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因此,健全的事故应急体制是十分必要的,是保障水电站顺利运行的先决条件。这需要结合水电站运行经验和对过去的事故教训不断总结,为水电站运行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2加强水电站运行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2.1加强水电站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改良和调试工作
我们可以通过添加橡胶垫到消防控制模块箱、添加除湿机、涂环氧树脂胶结合剂等方面增加其密封性,从而将湿度大、灰尘多等问题的影响减到最低;为了有效解决电磁干扰问题,可以将所有的主控设备进行可靠的接地。将干粉灭火装置的控制面板中的接地线与专用的接地扁铁进行连接,并对于其控制线路采用专门的屏蔽线路,进行电磁屏蔽;关于绝缘电阻问题,可以对回路接入点做特殊工艺处理,以尽可能地保护绝缘层。
2.2主要设备的保护装置应进一步完善
设备的保护装置必须进一步完善,一旦发生设备故障或者其他影响水电站运行状况的事件时,主要设备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发出可靠动作,自动限制影响范围。一般来说,我们为了控制电网稳定运行,尽可能地减少事故的发生率,主要的途径是加强继电保护,以停机或者跳闸的方式达成保护目的。在现行的设计中,存在着许多非电气量参数监测不全的问题,比如机组运行的`各部位的温度监测、液位监测等,并多设计为读数、记录或报警,而这些运行参数的控制往往对机组运行安全很重要,鉴于现代测量元件更加可靠、测量更加精确,并可以利用现代可编程技术实现准确判别,宜设计为一级越限报警、二级越限跳闸停机,避免造成主设备损坏。
2.3冗余配置
后备紧急停机措施设置要注意独立于监控系统,在水力机械事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内,可以即时可靠地停机减少损失。部分拥有快速闸门的机组设置,一定要为其配备相应的远程紧急关闭设置。这样在事故发生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远程人工手动紧急关闭。主要控制设备应冗余配置包括不限于调速器、机组保护装置以及励磁装置等,要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可以自动切换、互为备用。冗余配置还应该体现在一些其他重要控制与保护设备的控制电源和工作电源,以保证用电的可靠性。
2.4水电站通信可靠化设计
水电站的内外部通信应可靠,电站与远程控制中心之间的通信采用在物理上完全独立、不同路由的两路及以上通道,并互为备用。原则上以光纤通信(专网及公网)为主,卫星通信一般作为应急备用方式,满足正常生产和应急需要。
2.5积极利用设备状态在线检测与故障辅助诊断技术
从许多指标都可以看出设备的健康状态,也可以预估是否会有故障的发生,比如油气绝缘介质的组份变化、机组各部的振动、重要电气设备的绝缘、发电机的气隙指标等。在利用可行性技术方案实时检测获取这些重要指标的时候,我们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尽可能地保证设备不停机。在线检测并获取这些重要指标是本着谨慎性、防微杜渐的原则,尽可能地将可能发生的故障扼杀在萌芽阶段,防止保护动作跳闸停机等的发生。在线检测的完成效果取决于检测技术和专业人才的进步,我们必须不断引进高科技技术人才,不断加大技术人员的学习和培训,争取建立先进的科学的设备故障辅助诊断系统来实现设备状态的高效在线检测。
2.6提高电站对自然灾害预防和处理能力
自然灾害预防和处理体制的建立,需要结合水电站实际的地况特征、自然条件、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类型,结合丰富的工作经验,不断加以总结:如电缆线路用于外引电源一般是在经济许可且距离较短的情况下;交联聚乙烯绝缘耐寒电缆一般被应用于高寒地区;如果距离比较长,采用架空线路成为唯一的选择时,我们一般要按照永久线路并提高等级加以设计,35kV级以下线路建议全线架设避雷线。如水电站的位置是一些地震灾害频发的地区,且枢纽布置较为复杂的情况下,我们一般会采用架空线的方式,为了实现防洪目的,可以在厂房或坝区或上、下库区按需要分设柴油发电机的方案。
;『肆』 运用PLC设计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毕业论文指点下
PLC火灾自动报警控制暑号 张燕生口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由可编程控制器(PLC)控 制的火灾自动探测报警控制器。将烟感、温度探测 器接入PLC,经PLC逻辑判断,经专用声光报警集 成电路来进行火灾报警、异常报警(烟感、温感其 中之一动作)、故障报警,并发出不同的声光信号、 显示出事故类型及位置。本控制器适用于总建筑面 积不超过100om2的各种地方,如图书馆、档案馆、 计算机房等处。由于PLC系统集成度高、杭干扰性 强、编程简单、系统便于开发和维护及升级,因此 其结构简单、可靠性强、开发使用及维护的成本都 很低,便于推广。 关键词:可编程控制器;火灾自动报警;烟感探头; 温感探头;自动监测 室内烟雾及温度的突变进行报警。 2、如探测器遗落,布线故障,内部元件损坏能 发生故障声光报警。 3、如两只探测器中有一个动作表示室内有异常 现象(如烟雾浓度过大或室内温差过大),该装置 能发出异常报警信号,令值班人员到现场处理。 4、如烟感、温感探测器同时动作说明有火灾, 该装置发出火灾报警。 5、故障、异常、火灾报警的声光各不相同,有 明显的区别,并能准确地显示出事故类型及位置。 6、留有接口,便于以后的系统维护和升级。 一、引言 近几年来建筑事业发展迅猛,现代建筑中要求 具备火灾报警以至自动消防系统,目前国内厂家生 产的还是以晶体管、小规模集成电路或单片机为基 础的产品,其系统复杂、成本高,不易维护,因此 我提出一种由PLC控制的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的设 想,其系统简单、成本适中、易于系统维护和升级。 该装置能满足以下要求: 1、该装置具有烟感探测器及温感探测器,能对 二、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系统硬件原理如图1所示。1为探测器,包括 温感和烟感实现各种信息的采集;2为PLC控制器, 实现逻辑判断和控制;3为电源,提供24V直流电 源;4报警显示盘,能够准确地显示出事故发生的 类型及位置;5为声光报警电路,发出三种不同的 声光报警信号。PLC不断地发出探测信号到探测器 上,其反馈信号由PLC采集并判断是正常、故障、 异常、火灾四种情况哪一种,然后控制声光报警电 路。 1、探测器 传感器世界2000.7—27 技术与应用 Teehnology&APPlieation加州细映眨翻的翔以吐切~ (1)温感探测器采用机械式差定温探测器。这种 探测器结构简单,灵敏度高,适于温度变化小的场 所。它是膨胀系数不同的双金属片组成,当温度变 化时,由于两种金属片会产生弯曲,因而使触点接 通。温感探测器信号探测的工作原理如图2(a)所示。 温度探测器K有三个接线端子,l是检查线,检查 探测器是否有故障;2是电源线;3是信号线,如温 度探测器动作,信号可从此线发出。平时在检查线 上加以矩形波信号,如图2(b),高电平为检查周期, 由图2(a)可知,1端为高电平则3端信号线输出也为 高电平此为正常,反之如l端为高电平而在3端为 低电平,则表明温感有故障,故可以根据检查周期 3端信号线上的电平高低来检查探测器是否正常。 在探测周期1端无电压,如温感未动作(K未闭合), 则信号线3端也应无电平输出,当有温度变化温感 动作K触头闭合,即使1端无电平输入,3端信号 线也有电平输出,此电平就是电源电压,故在探测 周期可根据3端的电压来判断温感是否动作。故根 据检查线上不同周期,信号线3上是否输出电平来 判断探测器是否丢失或断线,以及室内温度是否异 常。 吧吧县叠叠叠叠叠叠叠叠图图1系统硬件原理图光光光22222222222222222PLCCCCC报警电路路路lllll探测器器器器器器器器器器器 111检查线线 222电源线线 333信号线线 (((a)温度探测器接线端端 一一少蔺匕燮J藤-L塑习习 卜卜一水一一一神卜弓岭一一今}}} (((b)检查线上的矩形波波 图图2温度等效线图及波形形 (2)烟感探测器采用离子式感烟传感器。图3(a) 为离子烟感传感器的原理图,图3(b)为工作电压波 形图。它由1检查电离室、2补偿电离室、3信号放 大电路、4开关转换电路、5火灾模拟检查电路以及 6故障自动监测电路等组成。当无烟时,补偿室和 检查室的电压几乎相等:而当有烟时,烟进入检查 室,使电离电荷迁移速度降低,电离电流减少,监 测室的等效阻抗增加,而补偿室内阻抗保持不变, 因而引起电离室分压比的变化,在信号放大回路输 入端产生电压△V,此电压增加到一定值时,开关 转换电路即动作,发出报警信号并使确认灯亮。 为了防止传感器至控制器间发生电路断线、接 触不良、传感器丢失等问题发生,设有故障自动监 测电路。当发生上述情况之一时,故障监测电路动 作并发出报警信号,为防止探测器内部元件损坏而 引起误报。传感器设有火灾模拟检查电路,定期通 以电平,在信号端应有信号发生,否则应报传感器 故障。由图3(b)工作电压波形图可知在传感器检查 线上加以矩形电压波形,如传感器正常则信号线上 电平与检查线波形相同。如传感器内部元件损坏或 断线则不论检查线上电压如何,信号线上的电压皆 无电压,即为故障状态。而当检查线无电平输入时, 信号线上仍有电压输出则表明烟感探测器己动作。 2、PLC控制系统 PLC采用日本欧姆龙(OMRON)公司的C20 可编程控制器。其输入端0000一0015分别接入各室 的烟、温感信号线(至多16个)。输出端0500输 出一个矩形波信号接到各室的烟、温感检查线, 0501一0503接到声光报警器上发出不同的声光信号, 0501一0508接到报警显示盘上,显示事故类型及地 址。 3、报警显示盘 报警显示盘的面板如图5所示。由PLC输出端 0501一0505发出的状态信号送至报警显示盘,可以显 示出烟、温感异常或故障或火灾状态,并且由 0506一0509发出的四位地址信号送至显示盘,可以显 示具体地址(至多8个)。 SenSOrWOrjd2D00.7 ~~甘胜切汹 技术与应用 Teehnology&APPlieation 白匕,. 翔叹奢7U一 A检查线 B电源线 6故障自动全爹包客 确认灯检查电离室 信号放大电 5火灾模拟 检查电路 4故障自动 监测电路 2补偿电离室C信号线 D地线 (a)离子烟感探测器原理 检查线 一一门 一一-习 信号线(正常) 信号线(故障) 信号线(异常) (b)工作电压波形 图3离子烟感探测器原理图及波形 烟信1 温信1 0000 C20 0500+黔号接至传感器的检查线05011井.军r~~~~, 烟信2 温信2 00020502 0503 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编程使用用梯形图语言,因 此其系统非常便于维护,功能扩展性强、升级容易 且成本低。 声光报警 0504 INPUI, 0014 0015 24V 0505 OUTPUT0506 0507 报警 显示盘 烟信… 温信… +24V 0508 0509 地 熬 蕊落夏漂 石刃、 地址b 地址c/ 地址.材 地 图4PLC系统原理图 }}}}亚亘三三二}、心}}}}}}}}}}}}}以以二巫亘』砂灰才口口}心心心心心 }}}匡巫巫』可农八口口}常门门门门……巨画巫三口冽’{口门门门门门 巨巨巨画巫三口冽’显示盘面板板板 烟烟烟烟感故障障障障障障障障障障 PLCFireAutoalarm Abstraet:Thisartieleofl七rsusaninstrumenioffireallto 一alanneontrolledbyPLC.Itreeeivesfiresignalby ,andanalyses logie,thenissuesdifferentlight&soundsignalsand statusmessages:FireAlarlll,UnusualAlert,FaultAlert, andshowsthePlaces.,forexample, libraries,arehivesandeomPuterroomsete二This ,andean bedeveloped, eheaply,一amminglevel,molarsystems如etureand15easytobe programmed. Keywords:progr田的mableLogiealController,Fire Autoalarlll,SmokeDeteetor,TemPeratureDeteetor, Aut0IT10llitor一 三、总结 本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不同于其他的专用火灾 报警控制器之处就在于它是采用PLC为控制核心, 作者简介 张燕生:中国煤田物探研究院,河北泳州072750 读者服务卡编号008口 传感器世界2000.7
『伍』 求火警报警器电路设计的论文
标签
智能火灾探测器 复合传感器 神经网络
资料描述
[页数] 36 [字数] 23119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
2 系统架构设计 4
3 8051单片机的介绍 5
4 系统硬件设计 9
5 系统软件设计 25
6 结论 28
参考文献
致谢
[原文]
1 绪论
1.1 火灾报警器概述
随着传感器技术、微处理器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复合火灾探测已经成为火灾自动探测技术的发展方向。目前复合火灾探测器的主要有光电感烟和感温复合、离子感烟和感温复合以及光电感烟、离子感烟和感温三复合等形式。采用复合探测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使探测器能够均衡探测各种类型的火灾,特别是散射光烟雾探测器通过温度补偿,克服了其对带温升的黑烟不敏感的缺点,有力地推动了光电烟雾探测器的应用。但是光电感烟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复合探测器对低温升的黑色烟雾相应较差,离子感烟由于其存在放射性污染的可能性而越来越难以被市场接受,而且不论是光电还是离子感烟方法,本质上还是离子探测,各种灰尘、水汽和油雾等粒子干扰同样对它们产生影响。尽管可以采用信号处理的方法抑制这些干扰,但很难做到完全消除,因此需要寻找能更加有效探测火灾和减少误报的新的火灾探测方法。
众所周知,绝大多数火灾都要产生一氧化碳(CO)气体,在燃烧不充分的火灾早期更是这样,而且CO气体比空气轻,扩散性比烟雾强,特别是许多常用感烟方法的误报源并不产生CO气体,因此将CO传感器引入火灾探测,构成复合火灾探测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早期火灾探测方法。
九十年代以来,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自适应、自组织特性,引起了各国消防界和工程界的极大关注。日本的Y. Okayama 提出使用一种三层前馈BP神经网络来探测火灾,具有一定的自学习性和自适应性,但它对传感器信号的特点考虑不够全面,而且仅仅采用简单门限直接进行判决,不利于减少火灾的误报率。S. Nakanishi等人利用模糊逻辑方法处理烟雾浓度信号的烟、温、CO复合信号,系统的调节还采用了神经网络算法,实际结果显示误报率降低了50%,火灾报警时间还有所提前,但它只是用模糊逻辑方法调整报警延迟时间,没用充分发挥神经网络的优势......
[摘要]
目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领域中网络化、自动化技术日臻完善,但火灾探测器还存在着误报和漏报等问题。火灾探测器探测火灾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整个自动报警系统的性能。因此,火灾探测器技术己成为该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
登陆 帮助 主页 资料广场 最新资料
最热门的资料
销售最多的资料
公开标签
权威会员
圈子 搜索圈子
公开圈子
会员注册
所有的资料
圈子名和圈子介绍
圈子内帖子
复合型智能火灾报警器的设计
复合型智能火灾报警器的设计
¥525.0 抓取资料 文件内搜索 收集到购物车
复合型智能火灾报警器的设计.doc (773KB)
标签
智能火灾探测器 复合传感器 神经网络
资料描述
[页数] 36 [字数] 23119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
2 系统架构设计 4
3 8051单片机的介绍 5
4 系统硬件设计 9
5 系统软件设计 25
6 结论 28
参考文献
致谢
[原文]
1 绪论
1.1 火灾报警器概述
随着传感器技术、微处理器技术和信号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复合火灾探测已经成为火灾自动探测技术的发展方向。目前复合火灾探测器的主要有光电感烟和感温复合、离子感烟和感温复合以及光电感烟、离子感烟和感温三复合等形式。采用复合探测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使探测器能够均衡探测各种类型的火灾,特别是散射光烟雾探测器通过温度补偿,克服了其对带温升的黑烟不敏感的缺点,有力地推动了光电烟雾探测器的应用。但是光电感烟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复合探测器对低温升的黑色烟雾相应较差,离子感烟由于其存在放射性污染的可能性而越来越难以被市场接受,而且不论是光电还是离子感烟方法,本质上还是离子探测,各种灰尘、水汽和油雾等粒子干扰同样对它们产生影响。尽管可以采用信号处理的方法抑制这些干扰,但很难做到完全消除,因此需要寻找能更加有效探测火灾和减少误报的新的火灾探测方法。
众所周知,绝大多数火灾都要产生一氧化碳(CO)气体,在燃烧不充分的火灾早期更是这样,而且CO气体比空气轻,扩散性比烟雾强,特别是许多常用感烟方法的误报源并不产生CO气体,因此将CO传感器引入火灾探测,构成复合火灾探测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早期火灾探测方法。
九十年代以来,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自适应、自组织特性,引起了各国消防界和工程界的极大关注。日本的Y. Okayama 提出使用一种三层前馈BP神经网络来探测火灾,具有一定的自学习性和自适应性,但它对传感器信号的特点考虑不够全面,而且仅仅采用简单门限直接进行判决,不利于减少火灾的误报率。S. Nakanishi等人利用模糊逻辑方法处理烟雾浓度信号的烟、温、CO复合信号,系统的调节还采用了神经网络算法,实际结果显示误报率降低了50%,火灾报警时间还有所提前,但它只是用模糊逻辑方法调整报警延迟时间,没用充分发挥神经网络的优势......
[摘要]
目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领域中网络化、自动化技术日臻完善,但火灾探测器还存在着误报和漏报等问题。火灾探测器探测火灾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整个自动报警系统的性能。因此,火灾探测器技术己成为该领域的主要发展方向。
本文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对火灾探测器技术进行研究。在硬件方面,采用温度传感器、CO传感器和光电感烟传感器组成复合型探测器,利用这三种传感器对火灾发生时的三种主要参数进行测量;软件方面,采用神经网络对采集各传感器的信号进行处理,而后再经模糊判决器来发出报警信号。这使探测器在输出报警信号时具有一定的智能化功能。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结构的火灾探测器不仅报警的准确性大大提高,还能进一步判定火灾的状态。由此可见,复合技术和神经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够大大提高火灾探测器的性能,大大降低了误报率和漏报率,为早期报警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吴启鹏,新世纪消防科学技术展望.中国消防大全,2002 (11):4-5
[2] 徐春燕,火灾探测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鞍钢技术,2000年第9期:60-62
[3] 王新军,三种火灾探测器性能比较及应用.隧道建设,2005 , 25(3)74-78
[4] 张佳薇,孙丽萍,宋文龙主编.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3.99-102
[5] 张建华,王占林.基于神经网络的控制系统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方法研究.96年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
[6] 刘世良,潘一平,火灾多元复合探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1998年04期:21-24
[7] 吴龙标,火灾探测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人类工效学.1997, 3 (2) :39-41
[8] 尚峰,蒋国平,DS18B20在火灾探测器中的应用.电子测量技术2003.
[9] 范冰彦,家庭无线智能防盗报警系统.安防科技,2003. 3: 70-71
[10] 杨振汀,流行单片机实用子程序及应用实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83~86
[11] 张毅刚,彭喜元,姜守达,乔立言.新编MCS-51单片机应用系统.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8~27,142~146,155~156,164~166,215~217
[12] 周航慈,单片机应用程序设计技术(修订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56~72
[13] 焦李成,神经网络系统理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
[14] 睢丙东主编,单片机应用技术与实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13~25,81~85
[15] 王慧主编,计算机控制系统.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教材出版中心,2005.53~62
[16] 尚峰,复合形火灾探测器的研究[硕士论文].大连理工大学.2003.8
[17] 曹君,火灾报警系统设计[硕士论文].哈尔滨理工大学.2006.3
[18] BRITISH STANDARD, Fire detection and fire alarm systems-Part5:Heat detectors-Point detectors. BS EN 54-5:2001:5-20
[19] James A. Milke, Monitoring Multiple Aspects of Fire Signatures for Discriminating Fire Detection, Fire Technology. Vol. 35. No. 3. 1999:25-29
[20] Holt, Mike.Fire Alarm Signaling Systems. Electrical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2003,102(8):40, 42-43
『陆』 关于楼宇火灾报警系统的毕业论文,谢谢
摘要: 对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及智能火灾报警控制系统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在高层建筑设 计中采用智能火灾报警控制系统的主—从式网络结构, 解决了高层建筑与大型建筑中探测区 域广、探测器数量多、原有系统不能适应等问题。 关键词:高层建筑 火灾自动报警 探测器 智能控制 联动控制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automatic fire warning control system in high buidings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re antomatic warning system and the intelligent fire warning control system. By using the sytem a lot of traditional problems can be solved, including using a lot of probes but cotrolling olny a relalively small area. Key words: high rised buiding; fire automatic warning system; probe; intelligent control; coordinated control system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现代高层建筑及重要建筑的防火问题引起了国家消防部门及设 计院等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国家制定了一系列防火规范, 从而促进火灾自动报警设备的研究和 推广使用。高层建筑建设规模大,装修标准高,人员密集,各种电气设备使用频繁,因而存在着 火灾隐患, 在建筑电气设计中必须严格依照规范要求设计火灾报警控制系统。 但选择何种控制系 统,使该系统充分有效地发挥功能,是设计中十分重要的问题。 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主要部件及特征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基本形式有三种,即:区域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的控制中心报警系 统。高层建筑和大型建筑主要采用控制中心报警系统,这是一种复杂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主要 由触发器件、火灾报警装置、消防控制设备及电源组成。该系统从通报火灾到启动灭火系统和控 制各种消防设备,基本实现自动化。 触发器件 主要包括火灾探测器和手动火灾报警按钮。 火灾探测器是对火灾参数 (如烟、 温、 光、火焰辐射、气体浓度等)响应,并自动产生火灾报警信号的器件。按响应火灾参数的不同, 火灾探测器分为感温火灾探测器、感烟火灾探测器、气体火灾探测器、感光火灾探测器和复合火 灾探测器五种基本类型。 火灾报警装置 火灾报警装置 消防控制设备 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用以接收、 显示和传递火灾报警信号, 并能发生控制 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用以发出区别于环境声、光的火灾警报信号的装置, 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当接收到来自触发器件的火灾报警信号, 能自动或手 信号和具有其它辅助功能的控制指标设备。 如火灾警报器, 它是一种基本的火灾警报装置, 以声、 光音响方式向报警区域发出火灾警报信号。 动启动相关消防设施并显示其状态的设备。主要包括:火灾报警控制器;自动灭火系统的控制装 置;室内消火栓系统的控制装置;防排烟系统及空调通风系统的控制装置;常开防火门、防火卷 帘的控制装置;电梯回降控制装置以及火灾应急广播、火灾警报装置、消防通信设备、火灾应急 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的控制装置等十类控制装置。 每个系统根据工程的需要应具有十类控制装置 的部分或全部。 电源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属于消防用电设备,主电源采用消防电源,备用电源采用蓄电池, 保证不间断供电。 设计中消防控制设备主要设置在消防控制中心, 便于实行集中统一控制, 有些消防控制设备 可设在消防设备现场,而动作信号必须返回消防控制中心,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控制方式。 但该探测器有误报现象、控制器容量较小。 2 智能火灾报警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智能火灾报警控制系统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不同之处在于: 将发生火灾期间所产生的烟、 温、 光等, 以模拟量形式连同外界相关的环境参量一起传送给报警器, 报警器再根据获取的数据及内 部存贮的大量数据,利用火灾判据来判断火灾是否存在。 智能火灾报警器中编址单元包括: 智能控测器、 智能手动按钮、 智能模块、 探测器并联接口、 总线隔离器和可编程继电器卡等。新型的智能火灾探测器,又称模拟量火灾探测器,这种探测器 给出的输出信号是代表被响应的火灾参数值的模拟量信号或其等效的数字信号。 传统探测器称为 有阈值火灾探测器,而智能火灾探测器没有阈值,却设有专用芯片,智能火灾探测器的应用提高 了报警系统的准确性和智能化程度。 在火灾报警时,报警控制器通过控制模块启动相应的外探设备,如排烟阀、送风阀、卷帘门 等,需要接受外控设备的反馈信号时,应加一个监视模块,控制模块和监视模块一样,联接在报 警回路总线上,安装在所控设备的附近。模块内设十进制编码开关,可现场编号,各占用回路总 线上一个地址。通过报警控制器显示控制模块和监视模块的具体地址,用声、光报警可反映联动 设备的工作状态。 可编程继电器卡,通过编程可实现对风机、水泵等大型设备的二级联动控制。智能控制是一 种无需人的干预就能够自主地驱动智能机器实现其目标的过程。 3 工程实例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应用 笔者 1992~1993 年参与设计的海南省物资局金属大厦,该大厦是座地下 1 层,地上 22 层, 建筑高度 70 多米,建筑面积 1.2 万平方米的写字楼。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 定,建筑高度超过 50 m 的办公楼属于一类防火建筑,因此该大厦要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设计中选择了国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这种系统在当时较普遍,仅有一台主机控制器,因而 适用于中、小型建筑。 3.1 大厦消防控制中心设在 1 层,每层设层显示器。地下室作设备用房有变电室、空调机房、 水泵房,机房内设有防排烟风机、消防水泵等消防设备,当火灾发生时,温度达到一定值排 烟风机自动启动,并打开排烟阀,开始排烟(图 1)。 图1 排烟风机控制原理 该工程地下室是消防联动控制的集中点,将地下室的防排烟风机、排烟阀等控制线均引 至消防中心的联动控制器。消防泵、喷淋泵、正压风机、排烟风机、消防电梯等却属于外控 设备,均由联动控制器控制。整个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合理、运行可靠。 3.2 智能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火灾报警系统问世,从传统型走向智能型是国内外火灾报警 系统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工程设计人员必须予以充分重视。 徐州某大型建筑群由三栋塔楼组成,一栋为 25 层,一栋 13 层和一栋 12 层的塔楼由 4 层 裙楼连接而成,建筑面积 6 万平方米,建筑高度 85 m,主要功能:1 至 4 层为商场,5 层以上 为写字楼。由于该大厦建筑面积大,探测区域广,探测器数量非常可观。传统的火灾自动报 警系统已无法满足需要,因此,在设计中,经过反复的方案比较,选择了采用主—从式网结 构的智能火灾报警控制系统,该系统利用大容量的控制矩阵交叉查寻软件包,以软件编程代 替硬件组合,满足了大型工程的适用性,提高了消防联动的灵活性和可修改性。系统由主机、 从机、复示器等构成。该工程消防控制中心设于 1 层,主机和消防联动控制柜设在消防中心, 从机与复示器分设于楼层内。 智能探测器数量的确定 设计时先根据《火灾自动报警器系统设计规范》的规定确定探 测器的布局和设置。其规定探测区域内的每个房间至少应设置一只火灾探测器。感烟、感温 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应按表 1 确定。表中列出的是一个感烟探测器或感温探测器的 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建筑物内往往一个探测区域的面积较大,超过一只探测器的保护面积, 这时需要计算一个探测区域内所需设置的探测器数量,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N 为一个探测区域内所需设置的探测器数量(只),N 取整数;S 为一个探测区域的面 积(m );A 为探测器的保护面积;K 为修正系数,重点保护建筑取 0.7~0.9,非重点保护建 筑取 1.0。 根据上式计算结果,可确定一个探测区内的智能探测器的安装数量。 选择控制器容量计算 该系统控制器为主—从式网络结构,每个主—从机系统,只能有 一台主机,从机数量根据工程要求确定,一般按探测器数量计算,从机数量最多为 15 台。 表1 感烟、感温探测器的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探测器的保护面积 A 和保护半径 R 火灾探测 器的种类 地面面积 S (m ) 2 2 房间高度 H (m) θ≤15° A (m ) 2 屋顶坡度 θ 15°<θ≤30° A (m ) 80 100 80 30 30 4.9 4.9 2 θ>30° A (m ) 80 120 100 30 40 2 R (m) 6/7 6.7 5.8 4.4 3.6 R (m) 7.2 8.0 7.2 R (m) 8.0 9.9 9.0 5.5 6.3 S≤80 感烟探测器 S>80 h≤12 6<h≤12 h≤6 80 80 60 30 20 感温探测器 S≤30 S>30 h≤8 h≤80 每台控制器最大有四个回路,每个回路容量均为 198 个地址,其中 99 个智能探测 器,99 个编址模块。因此一台主机或从机的最大容量为 4×99=396 个智能探测器, 4×99=396 个编址模块。 该工程经过计算,选用了一台主机和四台从机,每台控制器都按四个回路设计。 主机 N 控制 1~4 层商场内的所有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控制按钮,水流指示器等消 防设备,从机 N1 控制地下室的所有探测器、送风阀、排烟阀、防火阀等消防设备,从 机 N2 控制 13 层和 12 层两座连通塔楼的 5~13 层的消防设备,N3、N4 分别控制 25 层 塔楼的 5~13 层和 14~25 层的消防设备。 整个大厦智能火灾报警控制系统设计比较合理,充分考虑到建筑群的特点,选用 一台主机、四台从机控制了 6 万平方米的建筑,如果用传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则需要 几套控制系统分别控制,现有系统设计即经济实用,又准确可靠。 4 结论 综合上述工程设计与实践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与结论。 1) 传统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适合于中、 小型建筑, 它的特点是探测器属于阀值型, 控制器仅有主机一台。而智能火灾报警控制系统,采用模拟量探测器,控制系统采用 主—从式网络结构,适应性强,尤其适合大型建筑的火灾报警系统。 2)智能火灾报警系统,克服了传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存在的漏报和误报的难题, 提高了报警系统的准确性、可靠性。在设计中可灵活应用,根据工程需要选择适当的 从机数量,使工程设计最经济、最合理。 3)为了防患于未然,火灾报警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十分重要,设计人员应根据不同 的建筑工程,优化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1〕 蔡自兴, 徐光礻 〔2〕 右.人工智能及其应用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6,329~ 360 戴汝为.智能系统的综合集成〔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28~ 160 〔3〕 陈一才.大楼自动化系统设计手册 〔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4,230~ 270 〔4〕 王根堂.公安消防监督员业务培训教材,群众出版社,1997,21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