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某兴趣小组设计出如右图所示装置来改进教材中“铜与硝酸反应”的实验,以探究化学实验的绿色化.(1)实
(1)实验前,关闭活塞b,试管d中加水至浸没长导管口,塞紧试管c和d的胶塞,加热c.其内目的是检查装置容的气密性,
故答案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浓硝酸和铜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4HNO3(浓)=Cu(NO3)2+2NO2↑+2H2O,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O,
故答案为:3Cu+8H++2NO3-=3Cu2++2NO↑+4H2O;
(3)方案①是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和水,有污染气体生成,不能体现绿色化学理念;方案②是稀硝酸和铜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有污染气体生成,不能体现绿色化学理念;③是利用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反应过程中无污染气体生成,能体现绿色化学理念,
故答案为:③不产生有污染的氮氧化合物,消耗硝酸量最少.
2.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用氢气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1)写出仪器名
(1)仪器名称:A长颈漏斗;D烧杯; (2)锌粒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专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 2 SO 4 (稀)=ZnSO 4 +H 2 ↑; (3)对于操作的填写,根据上面关于关闭开关B后冷却至室温后,此时乙装置处于密闭状态,所以要观察现象就要改变乙装置的密闭状态,所以应该打开开关C.观察到的现象是水倒吸入乙装置,大约占集气瓶容积的 ; (4)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虽然消耗掉氧气,但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所以不能用CO气体代替氢气进行上述实验;如果用CO气体代替氢气改进措施:验前在乙瓶内壁先附着一层浓NaOH溶液. 故答案为:(属1)长颈漏斗;烧杯; (2)Zn+H 2 SO 4 (稀)=ZnSO 4 +H 2 ↑; (3)打开开关C;丙中的水倒流入乙瓶,进入水的体积约占乙瓶容积的 ; (4)不能;实验前在乙瓶内壁先附着一层浓NaOH溶液. |
3. 对实验装置的改进与创新,能够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能力。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设计(注:图中部
(1)分子在不断运动 (2)①试纸变红;下面的先变红上面的后变红 ②木条熄灭 ③二氧化碳不可燃、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能和水反应生成酸 (3)浓盐酸;浓盐酸有挥发性,会发出的氯化氢溶于大试管中的水又得到盐酸,进而与锌粒发生反应 |
4.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请你参与.【设计实验】第一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的
【设计实验】第一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的A、B两套装置:
(1)实验A和B的区别在于红磷的位置,而这一点与氧气的密度有关,由于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所以红磷在稍微低的位置更利于反应的进行,也更利于氧气的消耗,所以实验设计A更合理.
(2)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红磷在装置内燃烧,发出大量白烟,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在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容器容积的
.
【改进实验】第二小组同学设计了C实验,而实验C是在装置内点燃,这样红磷不会在装置外的空气中燃烧,也就是红磷燃烧的产物有毒的五氧化二磷不会散失到空气造成环境污染,也节约了红磷,即C装置的优点是:环保,同时也利于实验的结果的准确.
(1)至于其他的实验现象及误差分析,要考虑全面就可以.首先注意误差是小于
,这样就与药品不能将氧气完全消耗有关,即红磷的量不足或者气密性等方面的问题.
(2)对于氮气的性质,在回答时要和氧气对比回答,氧气反应掉了,而氮气剩余了,说明氮气是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在有水环境中氮气能够安然无恙,说明氮气难溶于水和也不和水发生反应.因此要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反思与交流】实验原理是通过可燃物消耗氧气使装置内气压减小,外界液体就可以等体积进入,从而测定出氧气的体积.所以改进实验要建立的此原理上.至于实验出现的失败,就与该原理有关,与是否能够消耗氧气有关,与能否完全消耗氧气有关,与外界气体能否有效进入有关,而在具体回答是要结合本题的环境来回答: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不能使内部气压减少,从而导致不能使外界液体进入.总结以上分析,在选择该实验的替代物质时,物质应该满足:能够和氧气等单一物质反应,且本身不能是气体且生成物不能是气体(如果能够想办法处理后期生成的气体也可以考虑使用).
故:(1)通过可燃物消耗氧气使装置内气压减小,外界液体就可以等体积进入,从而测定出氧气的体积.
(2)在实验前集气瓶底预先要放点水,其作用是:防止溅落物炸裂瓶底、吸收二氧化碳.
(3)能够和氧气等单一物质反应,且本身不能是气体且生成物不能是气体(如果能够像办法处理后期生成的气体也可以考虑使用).故答案为: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
故答案为:
【设计实验】(1)A;
(2)红磷在装置内燃烧,发出大量白烟,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在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水进入容器容积的
;
【改进实验】环保,同时也利于实验的结果的准确.
(1)红磷的量不足;或者装置气密性不够好;没有等到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等
(2)
.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合理即可,不求全面)
【反思与交流】(1)通过可燃物消耗氧气使装置内气压减小,外界液体就可以等体积进入,从而测定出氧气的体积;
(2)防止溅落物炸裂瓶底、吸收二氧化碳;
(3)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生成物为固体.
5. CO2在高温下能与木炭反应生成CO.为验证该反应,某课外兴趣小组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装置图如下(夹持装
(1)C中装有浓硫酸,浓硫酸有吸水性,故其作用是吸水作干燥剂;D中装有木版炭,作用是在高温权下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E中装有Na0H溶液,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CO2;
(2)CO2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生成CO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
高温 | .
6. 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A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白磷燃烧产生的
【改进实验】燃烧必须达到三个条件:①物质本身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氧气充分地接触,③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所以投入水中的白磷虽然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是在水中与空气隔绝,所以不会燃烧;试管中的白磷会燃烧,它的温度即达到着火点又与空气接触,满足燃烧的条件;试管中的红磷尽管与空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它的着火点,所以不会燃烧; 【反思评价】(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燃烧后的产物在试管中不会散发到空气里,所以优点是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 (2)图3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松动; 【拓展迁移】白磷燃烧消耗了试管中的氧气,造成试管内压强较小,所以水会进入试管,且进入水的体积为试管中中氧气的体积. 故答案为:【改进实验】①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②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 【反思评价】(1)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 (2)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松动; 【拓展迁移】水会进入试管,约占试管容积的五分之一;五分之一.
与某兴趣小组设计出如图所示装置来改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实验室装置画
发布:2025-04-22 22:00:53
浏览:1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