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防火分区的原则有哪些
从防火的角度看,防火分区划分得越小,越有利于保证建筑物的防火安全。但如果划分得过小,则势必会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这样做显然是行不通的。防火分区面积大小的确定应考虑建筑物的使用性质、重要性、火灾危险性、建筑物高度、消防扑救能力以及火灾蔓延的速度等因素。
我国现行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等均对建筑的防火分区面积作了规定,在设计、审核和检查时,必须结合工程实际,严格执行。
5.3 防火分区和层数
5.3.1 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不同耐火等级建筑的允许建筑高度或层数、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应符合表5.3.1的规定。
表5.3.1 不同耐火等级建筑的允许建筑高度、层数、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
注:1 仓库内的防火分区之间必须采用防火墙分隔,甲、乙类仓库内防火分区之间的防火墙不应开设门、窗、洞口;地下或半地下仓库(包括地下或半地下室)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不应大于相应类别地上仓库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
2 室友库区内的桶装油品仓库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库设计规范》GB 50074的规定。
3 一、二级耐火等级的煤均化库,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12000㎡。
4 独立建造的硝酸铵仓库、电石仓库、聚乙烯等高分子制品仓库、尿素仓库、配煤仓库、造纸厂的独立成品仓库,当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时,每座仓库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和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1.0倍。
5 一、二级耐火等级粮食平房仓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不应大于12000㎡,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3000㎡;三级耐火等级粮食平房仓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不应大于3000㎡,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1000㎡
6 一、二级耐火等级且占地面积不大于2000㎡的单层棉花库房,其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000㎡。
7 一、二级耐火等级冷库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和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冷库设计规范》GB 50072的规定。
8 “—”表示不允许。
3.3.3 厂房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本规范第3.3.1条的规定增加1.0倍。当丁、戊类的场地上厂房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不限。厂房内局部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其防火分区的增加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1.0倍计算。
仓库内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时,除冷库的防火分区外,每座仓库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和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本规范第3.3.2条的规定增加1.0倍。
3.3.4 甲、乙类生产场所(仓库)不应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
3.3.5 员工宿舍严禁设置在厂房内。
办公室、休息室等不应设置在甲、乙类厂房内,确需贴临本厂房时,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爆墙与厂房分隔,且应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
办公室、休息室设置在丙类厂房内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h的防火隔墙和1.0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并应至少设置1个独立的安全出口。如隔墙上需开设相互连通的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3.3.6 厂房内设置中间仓库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甲、乙类中间仓库应靠外墙布置,其储量不宜超过1昼夜的需要量;
2 甲、乙、丙类中间仓库应采用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h的不燃性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
3 丁、戊类中间仓库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1.0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
4 仓库的耐火等级和面积应符合本规范第3.3.2条和第3.3.3条的规定。
3.3.7 厂房内的丙类液体中间储罐应设置在单独房间内,其容量不应大于5m³。设置中间储罐的房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和1.50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房间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3.3.8 变、配电站不应设置在甲、乙类厂房内或贴临,且不应设置在爆炸性气体、粉尘环境的危险区域内。供甲、乙类厂房专用的10kv及以下的变配电站,当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分隔时,可一面贴临,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等标准的规定。
乙类厂房的配电站确需在防火墙上开窗时,应采用甲级防火窗。
3.3.9 员工宿舍严禁设置在仓库内。
办公室、休息室设置在丙、丁类仓库内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0h的防火隔墙和1.00的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并应设置独立的安全出口。隔墙上需开设相互连通的门时,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3.3.10 物流建筑的防火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建筑功能以分拣、加工等作业为主时,应按跟规范有关厂房的规定确定,其中仓储部分应按中间仓库确定。
2 当建筑功能以仓储为主或建筑难以区分主要功能时,应按本规范有关仓库的规定确定,但当分拣等作业区采用防火墙与存储区完全分隔时,作业区和储存区的防火要求可分别按本规范有关厂房和仓库的规定确定。其中,当分拣等作业区采用防火墙与储存区完全分隔且符合下列条件时,除自动化控制的丙类高架仓库外,储存区的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和储存区部分建筑的最大允许占地面积,可按本规范表3.3.2(不含注)的规定增加3.0倍:
1)储存除可燃液体、棉、麻、丝、毛及其他纺织品、泡沫塑料等物品外的丙类物品且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一级;
2)储存丁、戊类物品且建筑的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
3)建筑内全部设置自动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3.3.11 甲、乙类厂房(仓库)内不应设置铁路线。
需要出入蒸汽机车和内燃机车的丙、丁、戊、类厂房(仓库),其屋顶应采用不燃材料或采取其他防火措施。
所谓防火分区是指采用防火分隔措施划分出的、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区域(空间单元)。在建筑物内采用划分防火分区这一措施,可以在建筑物一旦发生火灾时,有效地把火势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减少火灾损失,同时可以为人员安全疏散、消防扑救提供有利条件。
防火分区,按照防止火灾向防火分区以外扩大蔓延的功能可分为两类:其一是竖向防火分区,用以防止多层或高层建筑物层与层之间竖向发生火灾蔓延;其二是水平防火分区,用以防止火灾在水平方向扩大蔓延。
竖向防火分区
竖向防火分区是指用耐火性能较好的楼板及窗间墙(含窗下墙),在建筑物的垂直方向对每个楼层进行的防火分隔。
水平防火分区
水平防火分区是指用防火墙或防火门、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物将各楼层在水平方向分隔出的防火区域。它可以阻止火灾在楼层的水平方向蔓延。防火分区应用防火墙分隔。如确有困难时,可采用防火卷帘加冷却水幕或闭式喷水系统,或采用防火分隔水幕分隔。
2. K28次丹东-北京机车,车厢问题。
对 牵引机车是京局调到沈局的DF11G跨越
新型的“跨越”号东风11G型内燃机车
东风11G型内燃机车,代号DF11G,是戚墅堰机车车辆厂为完成我国铁路第五次大提速而专门研制的双机重联型准高速客运内燃机车。机车装配着16V280ZJA型牵引用主柴油机、JF204D型同步主发电机、ZD106E型牵引电动机、进口的MTU12V183TB12G型供电用辅助柴油机及LSA47.1L11-4P型发电机。机车整体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机车牵引功率:柴油机装车功率2×3610kW,牵引20节客车速度160km/h时仍有0.0245m/s2的剩余加速度。
机车具有向列车供电功能:机车装有辅助柴油发电机组,最大供电功率2×400kW,供电制式为AC380V。
机车技术先进:安装了目前国内最先进2000型安全监控装置,该系统具有完全的机车逻辑控制、网络重联控制、完善的机车故障诊断功能和远程监控、诊断功能。
机车成熟可靠:充分借鉴DF11、DF11Z型机车成熟可靠的先进技术,其关键部件如增加器、调速器、轴箱轴承等采用进口部件。
机车适应性强:为适应特长交路和一个司机操纵的特点,采用了大容量的承载式油箱、火灾报警灭火装置,并将常用开关集中于司机室内。
机车设计制造精良:吸收和借鉴提升制造水平的所有成果,全面提升机车设计制造水平。采用流线型车体、管路规范化。
车体是25T
25T型客车是为满足中国铁路第五次大提速而设计制造的,它吸收了多年来25型准高速客车、提速客车的设计制造技术及运用经验,同时采用近几年来研究的新技术。车辆的设计制造贯彻先进、成熟、经济、适用、可靠的方针,遵循标准化、系列化、模块化、信息化的原则。
1、具有良好、可靠的安全性。采用了先进成熟的CW-200K及SW-220K转向架,整列车设安全行车监控系统,车下悬吊装置均采用安全防护设施。
2、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以舒适性、适用性为出发点,充分考虑旅客的旅行需求。如采用密接式车钩,避免纵向冲动。
3、环境保护的设计理念。采用阻燃、环保材料。客车结构尽可能采用无木结构,整列车设真空集便装置,采用无明火、无煤烟的电气化厨房设备,减少环境污染。
4、采用了机车供电技术,实现了机车向客车供电,取消了发电车。
5、采用信息化技术。整列车构成PLC控制的无主网络监控系统、行车安全监测诊断系统和无线传输系统,实现了列车监控、诊断的信息向地面设备的传输。 目前成都铁路局还没这类型的车。
主要车型包括:YW25T型硬卧车、RW25T型软卧车、CA25T型餐车及RW19T型高包车,25T型客车总体概况如下:
1. 25T型客车运营检修模式
25T型客车以其更高的安全性、可靠性、免维护性及自监控系统稳定性满足了第五次大提速所采用的全新的运营及管理模式,即可持续长达20小时的城际间点对点式运行,持续运行速度达到160km/h,一次库检作业满足5000km(一个往返)无须检修的运营检修模式。
2. 25T型客车编组模式
25T型客车最大编组19辆,每编组的首尾车辆端部装用15#小间隙车钩与牵引机车连挂,中间各车装用密接式车钩相互连挂。大大减少了车辆间的纵向冲击。
3. 25T型客车运用条件
25T型客车运用的环境温度为-40℃~+40℃、最大相对湿度为≤95%,适于300mm、500mm和1200mm的站台高度(站台边缘距线路中心距为1750mm),线路最大坡度≤30‰。
4. 车体钢结构
采用整体承载无中梁筒形结构。枕内车底两侧设裙板以减少运行时的空气阻力提高动力学性能。风挡上方设车端阻尼装置,增加车辆之间的阻尼力,减轻车辆运行中的横向摆动,提高车辆运行品质。
5. 车内装饰结构
内装骨架采用无木结构;广泛采用隔音减振措施;地板采用铝型材骨架浮筑结构。装饰用材具有绿色环保可二次回收的特点。
6. 卫生装置
厕所内设有MONOGRAM集便装置,此次为我国主干线铁路首次全列车装用集便装置。首次在我国铁路客车上设置符合UIC标准具有残疾人使用功能的厕所,在体现尊重残疾人群,开辟无障碍绿色通道,提供特殊服务设施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7. 空调系统
采用环保型铝箔复合风道。采用静压、静音、柔和的隐形风口的送风方式。其中软卧及高包车包间送风量可由旅客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意调节。
8. 电气系统
采用AC380V兼容DC600V供电的供电系统。 电气设备满足3C认证要求。
9. 旅客信息系统
设有集中控制的旅客信息系统,主机设在播音室并有便携式微机和外挂式显示屏,可以显示运行速度、时间、车内、外温度、前方到站等旅客关心的信息,信息内容可以修改。
10. 电气监控及行车安全监测系统
乘务员室内的电气系统监控主机通过列车网收集全列的电气、防滑、轴报、烟火、塞拉门等信息并可对全列的供电及空调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车底设车体传感器、转向架传感器,列车管及制动缸传感器,构成行车安全监测系统。上述两套系统通过采用两套Lonworks网络电缆实现网络传输及信息传递,各车包间及电气设备室内的感烟探头与乘务员室的报警主机形成本车的烟火报警系统。 为保证车底设备防松、防脱及防剪切,吊装的安全措施冗余。
11. 人性化服务设施
柔和高雅的车内装饰风格及舒适的卧铺、餐椅等车内设备为乘客的休息、就餐及娱乐等营造了良好的旅行环境。
餐车厨房设备电气化,既解决了对沿线环境及乘客就餐环境的污染,同时又为厨房工作人员提供了整洁的工作环境。
手动对开外端双拉门、电动触摸式自动内端门、摆门,所有门扇都设有透明玻璃,不仅保证了通道的通透性,特别是在紧急状态下便于乘客的快速疏散及集中。
软卧车、高包车的侧门、折棚门及包间内设置呼唤终端按钮,与乘务员室内的呼唤主机构成本车的呼唤系统以实现紧急救助及特殊服务的快速反应。
软卧车、高包车的每铺位设置一套影视系统,餐车餐厅及酒吧区共设置3台35寸的高清晰度等离子电视,以上电视可实现8套影视节目的播放选择。
12. 综述:
25T型客车在功能性、安全性、质量可靠性、环保性、舒适性等方面集成了我国目前铁路装备的最新技术,代表了目前我国主干线铁路装备的最高水平。
技术参数
轨距: 1435mm
构造速度: 180km/h
持续运营速度: 160km/h
在平直道上重车紧急制动距离,初速度160km/h时: ≤1400m
通过最小曲线半径: 单车100m、连挂145m
平稳性指标: W≤2.5
噪音(140km/h时): 硬卧车、餐车餐厅≤68dB(A)
null 软卧车、高包车≤65dB(A)
静止状态下车体传热系数(K值): 硬卧车、餐车≤1.16W/m2.k
null 软卧车、高包车≤1.1W/m2.k
照度: 符合GB/T12815《铁道客车照明设计基本参数》的要求。
转向架型式: SW-220K型转向架
制动型式: 盘形制动、电子防滑器,104集成式电空制动装置
空调型式: 车顶单元式空调机组
采暖型式: 部统型板式电加热器
供电型式: AC380V集中供电并预留DC600V 兼容供电
车窗形式: 25K统型组合铝窗,活动窗为内翻式
风挡型式: 折棚式密封风挡
轴重: ≤15.5t
车体长度 25500mm
车体宽度 3105mm
车顶距轨面高度(空车时) 4433mm
车辆定距 18000mm
车钩中心线距轨面高度 880mm(密接钩)、 880 mm(15号钩)
通过台渡板面距轨面高度 1333mm
地板面高度 1283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