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熔点化学实验报告怎么写
实验装置包括显微熔点测定仪和提勒管(B形管),如图2所示。实验步骤分为两部分:毛细管法和显微熔点仪法。在毛细管法中,首先将0.1~0.2g干燥粉末状试样堆成小堆,将熔点管的开口端插入试样中,每次装样后,垂直立起熔点管,使其在桌面上轻轻撞击,使样品掉入管底,重复操作至样品厚度为2~3mm。然后,使用长约40~50cm的玻璃管从上部轻敲熔点管,以确保样品紧密堆积。每个试样应准备2~3支熔点管。接着,将B形管固定于铁架台上,倒入液体石蜡作为载热体,载热体量应略高于B形管的侧管上口。将装有样品的熔点管用橡皮圈固定在温度计下端,使样品部分位于水银球中部,通过有缺口的软木塞小心插入B形管,确保水银球位于侧管上下两叉口中间处。
在熔点测定过程中,可先以较快速度加热,距离熔点15~20℃时,每分钟1~2℃加热,直至熔程。需观察记录样品开始塌落和完全消失的温度。在测定未知熔点样品时,先粗测熔点范围,再进行细测。熔点测定需至少两次重复数据。
显微熔点仪法使用微量晶体,可在加热过程中观察晶体变化,测量室温至300℃样品熔点。具体操作为将微量晶体放在干净干燥的载玻片上,盖一片载玻片,放在加热台上,调节显微镜观察样品,开启加热器,快速加热至熔点附近,控制每分钟1~2℃升温速度。当样品结晶棱角开始变圆,表示熔化开始,结晶完全消失表示熔化完成。测毕停止加热,稍冷后用镊子拿走载玻片,铝板盖在加热台上快速冷却。
温度计校正方法包括比较法和定点法。比较法中,选标准温度计在同一条件下测定温度,比较指示温度值。定点法中,选择已知准确熔点的标准样品,测定熔点,观察熔点差值,如图3所示。
实验报告需记录数据,包括样品名称、毛细管法和显微熔点仪法的两次熔程测定结果。注意事项包括熔点管洁净、样品粉碎细实、样品干燥、适量、升温速度、熔点管壁厚度等。
思考题包括B形管中温度计位置及其原因、样品装样设备清洁干燥的影响、接近熔点时升温速度控制的原因及其影响。
Ⅱ 熔点测定的步骤和现象
熔点测定的步骤:
① 测试仪器
由带微型加热台的偏光显微镜、温度测量装置及光源等组成。微型加热台有加热电源,台板中间有一个作为光通路的小孔,靠近小孔处有温度测量装置可插入的插孔。加热台上面有热挡板和玻璃盖小室以供通入惰性气体保护试样。
熔点测定的现象:
“初熔”系指供试品在毛细管内开始局部液化出现明显液滴时的温度。
“全熔”系指供试品全部液化时的温度。测定熔融同时分解的供试品时,方法如上述,但调节升温速率使每分钟上升2.5~⒊0℃。
熔点测定的方法有毛细管测定法,显微镜热板测定法,自动熔点测定法(数字熔点测定仪)。
1、仪器因素:
a温度计要校正;
b 熔点管要干净,管壁要薄。
2、 操作因素:
a 样品必须干燥并研磨细、装填紧密;
b 严格控制升温速度观察准确。
Ⅲ 中国药典测定熔点的仪器用具有
1)容器:供盛装传温液用。可用b形管、烧杯或其他适宜容器。
(2)搅拌器:玻璃棒或磁力搅拌器等。
(3)温度计:供测定传温液的温度及供试品的熔点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中国药典》规定使用分浸型、具有0.5℃刻度的温度计,温度计应预先用熔点测定用对照品进行校正。
(4)毛细管:熔点测定用毛细管(简称毛细管),供放置供试品用。毛细管应由中性硬质玻璃制成,长9cm以上,内径0.9~1.1mm,壁厚0.10~0.15mm,一端熔封。装入供试品的高度应为3mm.
(5)加热器:用于加热传温液,加热速度应可以控制。
(6)传温液:熔点在80℃以下者,用水;熔点在80℃以上者,用硅油或液状石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