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装置知识 > 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发布时间:2021-01-20 01:55:32

1. 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研究用了多少经费

已经投入几十个亿了,这种大装置都是非常费钱的。
为了维持运行,每年还要上亿的投入。

2. 2007年3月1日,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EAST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在合肥顺利通过了国家发改委组织

(1)根据电荷数守恒抄和质量数守恒知,A中应为

1

3. 简要说明核聚变的前景

我国全超来导托卡马克核聚变自实验装置获重大突破

2016年1月28日凌晨零点26分,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成功实现了电子温度超过5千万度、持续时间达102秒的超高温长脉冲等离子体放电,这是国际托卡马克实验装置上电子温度达到5000万度持续时间最长的等离子体放电。

既定科学目标是实现1亿度1000秒的等离子体运行,但实现该科学目标目前仍面临着众多科学和技术的挑战。
前途是光明的,困难是复杂的。但是,如果人类一但实现冷核聚变的可控,就实现了清洁无污染的能源。如果再能够降低投入的费用,实现能量的大规模生产,则是全球的一场能源革命。

4. 托卡马克核聚变的中国状况

2006年9月28日,中国耗时8年、耗资2亿元人民币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而成的新一代热核聚版变装置EAST首次成功完成放电权实验,获得电流200千安、时间接近3秒的高温等离子体放电。EAST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成 并真正运行的全超导非圆截面核聚变实验装置。核反应释放的能量相当于相同质量的物质释放的化学能的数十万倍至百万倍。核反应有核裂变、核聚变两种形式。一个重核在中子的轰击下分裂成高能碎片的反应叫做核裂变,主要反应物是稀少的放射性元素铀、钚等,如原子弹爆炸;两个轻核发生碰撞结合成重核的反应叫做核聚变,主要反应物为氢的同位素氘和氚,如氢弹爆炸、太阳发光发热等。

5. 托卡马克核聚变的基本原理

核能是能源家族的新成员,包括裂变能和聚变能两种主要形式。裂变能 是重金属元素的核子通过裂变而释放的巨大能量。受控核裂变技术的发展已使裂变能的应用实现了商用化,如核 (裂变)电站。裂变需要的铀等重金属元素在地球上含量稀少,而且常规裂变反应堆会产生放射性较强的核废料,这些因素限制了裂变能的发展。聚变能是两个较轻的原子核聚合为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并释放出的能量。目前开展的受控核聚变研究正是致力于实现聚变能的和平利用。其实,人类已经实现了氘氚核聚变--氢弹爆炸,但那是不可控制的瞬间能量释放,人类更需要受控核聚变。维系聚变的燃料是氢的同位素氘和氚,氘在地球的海水中有极其丰富的蕴藏量。经测算,1升海水所含氘产生的聚变能等同于300升汽油所释放的能量。海水中氘的储量可使人类使用几十亿年。特别的,聚变产生的废料为氦气,是清洁和安全的。因此,聚变能是一种无限的、清洁的、安全的新能源。这就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不遗余力竞相研究、开发聚变能的根本原因。
受控热核聚变能的研究主要有两种--惯性约束核聚变和磁约束核聚变。前者利用超高强度的激光在极短的时间内辐照氘氚靶来实现聚变,后者则利用强磁场可很好地约束带电粒子的特性,将氘氚气体约束在一个特殊的磁容器中并加热至数亿摄氏度高温,实现聚变反应。
托卡马克(Tokamak)是前苏联科学家于20世纪50年代发明的环形磁约束受控核聚变实验装置。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在托卡马克上产生聚变能的科学可行性已被证实,但相关结果都是以短脉冲形式产生的,与实际反应堆的连续运行有较大距离。超导技术成功地应用于产生托卡马克强磁场的线圈上,是受控热核聚变能研究的一个重大突破。
超导不可能束缚高速带电粒子。假设两个距离很近的质子,往不同方向飞出,要同时束缚这两个质子,超导产生的磁场必须在很小的空间内有一个180度的方向改变。即便是超导体内的电子是悬浮的,也不可能实现这种磁场。磁场如果距离超导有一定的距离,不但难以在空间上发生突变,在时间上也难灵活改变。如果一个质子要飞出反应釜,磁场必须约束质子,可是质子一但改了方向,磁场要约束质子,也必须改方向。通俗地说,一个质子溜着超导体内的全部电子玩。电子本身是有质量的。电子要形成一个灵活的磁场,电子速度(速率和方向)就要不停的变。最后的结果就是超导体温度迅速增加,超导效果消失,质子飞出反应釜。

6. 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的研究成果

HT-7装置1995年投入运行,经过多方面的改进和完善,装置运行的整体性能和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13年来,物理实验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获得了一系列国际先进或独具特色的成果。
在中心等离子体密度大于2.2×1019/m3条件下,最高电子温度超过5 000万度;获得可重复大于60秒(最长达到63.95秒)、中心电子温度接近500万度、中心密度大于0.8×1019/m3的非感应全波驱动的高温等离子体;成功地实现了306秒的稳态等离子体放电,等离子体电流60kA,中心电子密度0.8×1019/m3,中心电子温度约1 000万度;2008年春季,HT-7超导托卡马克物理实验再次创下新纪录:连续重复实现了长达400秒的等离子体放电,电子温度1 200万度,中心密度0.5×1019/m3。这是目前国际同类装置中时间最长的高温等离子体放电。
同时,还在HT-7上开展了石墨限制器条件下的运行模式、等离子体物理特性和波加热、波驱动高参数等离子体物理特性以及高参数、长脉冲运行模式等世界核聚变前沿课题的研究,出色完成了国家“863”计划和中科院重大课题研究任务。HT-7实验的成功使中国磁约束聚变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也使HT-7成为世界上(EAST建成之前的)第二个全面开放的、可进行高参数稳态条件下等离子体物理研究的公共实验平台。
EAST在2007年1-2月的第二轮等离子体放电实验中,获得了稳定、可控具有大拉长比的偏滤器位形等离子体放电,最大等离子体电流达0.5MA,在0.2MA等离子体电流下最长放电达9秒,并成功完成了磁体、低温、总控和保护、等离子体控制等多项重要工程测试和物理实验。
2016年2月,中国EAST物理实验获重大突破,成功实现电子温度超过5000万度、持续时间达102秒的超高温长脉冲等离子体放电。这也是截至2016年2月国际托卡马克实验装置上电子温度达到5000万度持续时间最长的等离子体放电。标志着中国在稳态磁约束聚变研究方面继续走在国际前列。 发展目标:通过15年(2006-2020)的努力,使EAST成为我国磁约束聚变能研究发展战略体系中最重要的知识源头,使我国核聚变能开发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消化、吸收、掌握聚变堆关键科学与技术,锻炼队伍,培养人才,储备技术,使得我国有能力独立设计和建设(或参与国际合作)聚变能示范堆。
HT-7装置是国际上正在运行的(EAST投入正式运行之前)第二大超导托卡马克装置,配合EAST的科学目标开展高温等离子体的稳态运行技术和相关物理问题的研究,其稳态高参数等离子体物理实验结果和工程技术发展对EAST最终科学目标的实现和国际聚变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直接意义。
EAST的科学研究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3-5年):长脉冲实验平台的建设;第二阶段(约5年):实现其科学目标,为ITER先进运行模式奠定基础;第三阶段(约5年):长脉冲近堆芯下的实验研究。
EAST将对国内外聚变同行全面开放,结合国内外聚变的科学、技术和人才优势,开展磁约束聚变的科学和技术研究,培养国内磁约束聚变人才,为中国聚变能的发展奠定基础。

7. 热核聚变,托卡马克装置

托卡马克的中央是一个环形的真空室,外面缠绕着线圈。在通电的时候托卡马克版的内部会产生巨权大的螺旋型磁场,将其中的等离子体加热到很高的温度,以达到核聚变的目的。

8. 托卡马克核聚变的实验装置

“超导托卡马克抄核聚变”实验包括袭一个具有非圆小截面的大型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和低温、真空、水冷、电源及控制、数据采集和处理、波加热、波驱动电流、诊断等子系统。其中超 导托卡马克装置是本项目的核心。而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又包括超导纵场与极向场磁体系统、真空室、冷屏、外真空杜瓦及面对等离子体部件等部件。承担各部件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充分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借鉴国际上同类装置的经验,通过一丝不苟的努力工作,目前各项工作的进展呈良性循环---设计推动了预研工作的进行,预研工作的结果又使设计得到进一步优化。 为世界近堆芯聚变物理和工程研究搭建起了一个重要的实验平台,为我国磁约束核聚变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升中国磁约束聚变物理、工程、技术水平和培养高水平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EAST是世界上唯一投入运行的全超导磁体的托卡马克装置,将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的建设及聚变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9. 核聚变试验装置托卡马克的等离子体需要的高温一千万度如何产生的

不知道楼主问的是托卡马克在开始运行的加热阶段还是以后理想运行态下的加热方式内,因为一开始的加热阶容段不能说是稳态。我都说下。
托卡马克的加热方式有很多种:
1.欧姆加热 利用磁场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进而在等离子体内形成电流,等离子体有电阻,会发生欧姆加热,和电线通电发热的道理一样。
2.微波加热 向托卡马克内发射电磁波,电磁波加热等离子体,和微波炉有点像。
3. 中性束加热 向托卡马克内注入高能粒子,高能粒子把能量传给等离子体,实现加热,和往洗澡水里加热水很像,只是中性束粒子需要先用加速器加速,所以这个用起来有点贵。
目前主要的就是这三种了,一般是先用欧姆加热达到一定温度,再用后面两种,可以达到你说的温度。

以后希望可以做到的理想运行态下:
利用聚变产生的高能粒子自身的能量维持温度并且向外界输送能量。

10. 托卡马克装置

托卡马克(Tokamak)是一种利用磁约束来实现受控核聚变的环性容器。它的名字 Tokamak 来源于环形toroidal)、真空室(kamera)、磁(magnit)、线圈(kotushka)。最初是由位于苏联莫斯科的库尔恰托夫研究所的阿齐莫维齐等人在20世纪50年代发明的。
托卡马克的中央是一个环形的真空室,外面缠绕着儿所线圈。在通电的时候托卡马克的内部会产生巨大的螺旋型磁场,将其中的等离子体加热到很高的温度,以达到核聚变的目的。
相比其他方式的受控核聚变,托卡马克拥有不少优势。1968年8月在苏联新西伯利亚召开的第三届等离子体物理和受控核聚变研究国际会议上,阿齐莫维齐宣布在苏联的T-3托卡马克上实现了电子温度 1 keV,质子温度 0.5 keV,nτ=10的18次方m-3.s,这是受控核聚变研究的重大突破,在国际上掀起了一股托卡马克的热潮,各国相继建造或改建了一批大型托卡马克装置。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由仿星器-C改建成的 ST Tokamak,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奥尔马克(Ormark),法国冯克奈-奥-罗兹研究所的 TFR Tokamak,英国卡拉姆实验室的克利奥(Cleo),西德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 Pulsator Tokamak。
托卡马克装置:
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中期,世界各国陆续建成了四个大型的托卡马克,他们分别是:
美国的 TFTR (Tokamak Fusion Test Reactor)
日本的 JT-60
欧洲的 JET (Joint European Torus)
苏联的 T-15
受控热核聚变研究的一次重大突破是将超导技术成功地应用于产生托卡马克强磁场的线圈上,建成超导托卡马克,使得磁约束位形的连续稳态运行成为现实。超导托卡马克是公认的探索、解决未来稳态聚变反应堆工程及物理问题的最有效的途径。1988年,法国建成世界上第三个超导托卡马克Tore-supra。
中科院等离子体所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开展自主创新,1994年建成我国第一个超导托卡马克HT-7。投入运行10年来,HT-7实验成果已进入世界前列,与Tore-supra共同成为全面开放的、能开展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的两大国际合作平台。HT-7装置可以探索长脉冲和接近稳态下的等离子体运行,最长等离子体放电已达240秒。

与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路桥五金电机批发市场 浏览:299
物流教学设备可以和哪个公司购买 浏览:227
轴承的公称内径怎么算 浏览:238
真空蒸馏系统车是什么仪器 浏览:455
肠外营养机械性并发症有哪些 浏览:203
武汉阀门厂招聘车工 浏览:38
天然气阀门关了还有味 浏览:439
燃气表自动断气阀门 浏览:596
松柏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浏览:167
襄樊市五金机电城 浏览:454
电动机轴承里面小方块是什么 浏览:128
铸造怎么判断是否是锻造 浏览:914
机床平面不平是什么意思 浏览:915
美的冷静星空调怎么开启制冷 浏览:796
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合理的是 浏览:386
绿佳电动车仪表出现M是指什么 浏览:252
带封套的轴承怎么拆 浏览:330
为什么需要阀门定位器 浏览:729
12v车载冰箱不制冷怎么加氟 浏览:162
三轮摩托车工具箱开箱图片 浏览:725
© Arrange www.fbslhl.com 2009-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