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二战苏军火炮种类及各项数据
1、轻型火炮:
炮口初速达到了706米/秒,发射普通榴弹炮时射程可以达到13600米,是苏联红军手中当时同等口径榴弹炮射程最远的火炮,而同样装备苏联红军炮兵师的1927年式76.2毫米口径榴弹炮由于是以1902年式榴弹炮为基础研制,所以和1936年式相比,性能差距较大。
在1936年式榴弹炮基础上,苏联又发展了1939年式榴弹炮,为了加快研制进度,该炮采用1936年式榴弹炮上50%的零部件,针对后者炮架过重,严重影响机动性的不足。
1939年式榴弹炮对炮架进行了简化,随后重量大大减轻,同时还采用了套筒簧取代了原来的板弹簧,增强了行军过程中对不良地形的适应性。虽然该炮投入使用的时间不长,不过在1941年底,德国陆军就已经有相当数量的该型火炮在服役,德军为其分配编号为FK297(r)。
2、中型口径火炮:
在直射时,该炮能够在1000米距离垂直击穿140毫米厚的匀质装甲钢板,而且该炮的炮身有铆接和铸造两种类型,方便大量制造,炮身坚固,能够装上雪橇,方便在苏联冰天雪地的环境中转移机动。德军缴获该炮后对该炮赞叹不已,为该炮分配编号为K390(r)。
该炮除了能够发射杀伤榴弹外,还能发射破甲弹,烟雾弹,照明弹等各种类型炮弹,其中杀伤榴弹OF-462的有效杀伤面积为60米_20米,爆炸产生的弹坑直径为2米,深40厘米。
为了增加命中率,该炮还配属有BL-460A用于校准火力,BL-463则为曳光弹,D-462A为发烟弹,S-462则为照明弹,该弹在500米上空爆炸,能够照亮直径1公里的区域,而S-463则在400米上空爆炸,能够照亮直径800米的区域,通常这些炮弹的下降速率为8-9米/秒。
3、重型火炮:
在所有火炮中,BR-18式305毫米榴弹炮是红军最具威慑力的武器,该炮炮弹重达330公斤,能在1000米距离以60度角穿透2-2.5米厚的混凝土,该炮射程16500米,炮口初速530米/秒。
该炮的重量相当可观—战斗重量35000公斤,行军重量达到了54000公斤,运输时拆卸成3部分,炮管、炮架上部分和炮架下部分。该炮同样采用组合式炮管,由于该炮的笨重,所以从行军状态转至战斗状态需要将近3小时的时间,该炮在1944年列宁格勒地区的反击战中曾使用过。
(1)火炮设计二反后坐装置邱凤昌扩展阅读:
火炮通常由炮身和炮架两大部分组成。炮身包括身管、炮尾、炮闩等。身管用来赋予弹丸初速和飞行方向;炮尾用来装填炮弹;炮闩用以关闭炮膛,击发炮弹。炮架由反后坐装置、方向机、高低机、瞄准装置、大架和运动体等组成。
反后坐装置用以保证火炮发射炮弹后的复位;方向机和高低机用来操纵炮身变换方向和高低;瞄准装置由瞄准具和瞄准镜组成,用以装定火炮射击数据,实施瞄准射击;大架和运动体用于射击时支撑火炮,行军时作为炮车运动。
② 98式坦克的性能结构
98式坦克上安装的是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该系统属指挥仪型数字式坦克火控系统,主要由昼夜观瞄、测距三合一的下反稳像式瞄准镜、火控计算机、控制盒、耳轴倾斜传感器、炮塔水平角速度传感器、横风传感器、炮控分系统组成。该系统与简易式火控系统的差别在于其光学瞄准线与火炮相互独立稳定,以炮长瞄准线作为稳定的基准,火炮随动于炮长瞄准线。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是通过一个二自由度陀螺仪稳定瞄准镜中的下反射棱镜来实现炮长瞄准线的双向稳定。在瞄准状态时,炮长操作操控台驱动瞄准镜的瞄准线,使其瞄准跟踪目标,而火炮随动于瞄准线。当炮长在坦克行进间从瞄准镜向外观察目标时,瞄准镜中的目标和背景几乎是不动的,极大的方便了炮长在坦克行进间进行射击,而且射击时只需一次瞄准。使用时,炮长将瞄准镜标志瞄准目标中央并发射雷射测距后,目标不会出现扰动,炮长只需继续瞄准目标就可以射击。另外,火控系统中还配有火炮重合射击装置,当火炮调到计算机计算出的瞄准角和方位前置角的位置时,该装置会自动输出允许射击讯号,如果此时炮长已经按下射击按钮,火炮会自动射击。由于该下反稳像式火控系统是炮长瞄准线在高低向和水平向都稳定的,因此98式坦克不仅能在静止时以较高的命中率射击固定和活动目标,而且还可以在行进间以较高的首发命中率射击固定和活动目标。为提高坦克的作战能力,火控系统中增加了车长对火控进行操作的功能。在98式坦克车长指挥塔前方,有一具可360度旋转观察的上反式周视瞄准镜。该瞄准镜与炮长瞄准镜一样,均可在高低和水平方位上独立稳定,并有雷射测距和夜视功能,可独立稳定的搜索、选择和瞄准目标。车长可以进行目标指示,当炮长完成对一个目标射击后,车长可调转炮塔,使炮长捕捉车长选定的目标射击。此后,车长可继续搜索新的目标。如果车长突然发现对己方威胁较大的目标时,可立即调转火炮和炮塔,当火炮瞄准线与车长瞄准线重合时,炮塔停止转动,这就实现了超越调炮功能。如车长需了解炮长正在执行的任务时,可按下监视炮长按钮,此时车长瞄准线与炮长瞄准线重合,车长镜停止转动,车长镜和炮长镜观察同一目标,从而实现车长监视炮长功能。
98式坦克的车长和炮长无论昼夜都具备行进间射击固定和静止目标的能力,射击反应时间短,当静对静时≤5秒,静对动时≤秒,动对动时≤9秒。经测试,98式坦克在2000米距离上的首发命中率在85%以上。为适应错综复杂的战场环境,98式坦克的火控系统还可以降级使用。当稳像部分出现故障时,该系统还可作为自动装表简易式火控系统使用;假如自动装表简易式火控系统也出现故障,还可以用人工装定表尺进行瞄准射击。
近几年,由于在火控系统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先后研发成功了多种自动跟踪火控系统和瞄导合一的大死循环式火控系统。在98式改进型坦克上,安装的是最新型瞄导合一的大死循环火控系统。瞄导合一大死循环火控系统是一种可对射击结果实施自动校正的火控系统,假如首发射击不中时,该系统能对脱靶情况进行实时测量,把偏差的距离和角速度自动输入火控计算机进行下一发弹的修正计算后立即射击,大大提高了次发命中率。在大死循环火控系统中,如何自动的实时测出弹着点偏差并进行自动校正,是应用这种火控系统的前提和技术关键。系统中必须有能自动跟踪目标和自动跟踪弹丸的装置和传感器。目前跟踪目标用自动跟踪器实现,自动跟踪器可用闭路电视和热像仪实现;自动跟踪弹丸采用脱靶距离传感器(如无线电定位传感器及观点传感器等)实现。由于热像仪可以根据目标的热特征跟踪目标,又能利用弹丸的热特征自动跟踪弹丸,因而也可以作为自动跟踪器和脱靶距离传感器。由于大死循环火控系统是建立在对脱靶距离实时自动校正的基础上,因而要求火炮要有行高的初速,这样弹丸飞行的时间就能缩短利于迅速校正射击。大死循环火控系统可明显提高第二发弹的命中率,用于射击越野行进的高速目标效果明显。在测试中,98改进型坦克在2000米距离对运动目标进行的46次第二发补射中(人为设定),命中率为100%。
早在70年代,我国科研人员就展开了大口径坦克炮的研发工作,先后研发成功了120公厘、125公厘和130公厘等多种口径的坦克炮。在三代坦克炮口径的选择问题上,曾经有120公厘和125公厘两种口径之争。从实际情况看,120公厘高膛压光膛炮的性能并不比125公厘坦克炮逊色,甚至某些性能上还优于125公厘坦克炮。由于98式坦克在设计时参考了苏式t-72坦克的许多技术特点,并直接借鉴了其自动装填机,这主要是为了大幅缩短研发周期。重新研发适用于120公厘火炮的新型自动装填机,在增加坦克设计难度的同时,坦克的整体设计也必须做较大修改。再者,120公厘炮弹为整装式结构,这就意味着与其配套的自动装填机体积不会太小,会给炮塔内的安装划定难以逾越的技术鸿沟。从目前西方安装有自动装弹机的法国勒克莱尔坦克和日本90式坦克看,其尾舱式自动装弹机的结构都比较复杂。我国89式120公厘自行反坦克炮的尾舱就安装有半自动装弹机。尽管提高了射速,但单从89式自行反坦克炮庞大的炮塔就可对其内部半自动装弹机的体积和复杂程度窥之一二。
从防护上讲,虽然西方坦克大都实现了弹药隔舱化,但在战场上采用尾舱式炮塔的坦克的生存能力不见得就比采用炮塔吊篮式自动装弹机的坦克高多少。单从弹药被命中的几率看,将弹药布置在尾舱的坦克要高于布置在车体内的坦克。另外,随着整装弹药重量的不断增加,造成装填手工作负荷不断增大,以目前坦克炮向大口径化发展的趋势看,在坦克上实现弹药的自动装填已成为必然。
我国前后发展了120公厘和125公厘反坦克弹药,前者采用整装式结构,后者采用了分装式结构。125公厘坦克炮早在1985年就研发成功,经不断改进,定型后的125公厘坦克炮的膛压已高于120公厘坦克炮。最终安装在98式坦克上的是zpt-98式50倍径125公厘高膛压光膛坦克炮。炮声身采用高强度pcrni3nov,炮口动能比俄罗斯2a46m-1型125公厘坦克炮提高近45%,比“豹”2a5和m1a1/a2坦克上的rh-120型120公厘坦克炮高近30%。由于对身管实施了液力自紧技术,从而满足了高膛压火炮对身管强度的要求。为提高身管的耐烧蚀磨损寿命,火炮采用全膛镀铬工艺,使其寿命达到700发穿甲弹的水平,接近世界先进水准。为增强热防护效率,身管上安装了双层铝板气隙式热护套,防护效率为70%。
与俄罗斯2a46m-1型125公厘光膛坦克炮一样,ztp-98型坦克炮的炮闩也为横楔式,由冲杆弹簧式半自动控制,其上装有机械和电气式双功能击发系统。火炮反后坐装置为下置式,由带液量调节的筒式后坐节制杆式驻退机以及带针形杆复进节制器的三筒液气式复进机组成。火炮的药室长880公厘,正常后坐距离为280公厘~320公厘,最大后坐距离为330公厘。火炮身管质量为2.02吨,炮闩质量为72公斤,回转部分质量为2.6吨。火炮身管的抗弯强度为4320牛顿/米,厚度公差为0.6公厘,工艺加工弯曲度为0.7密耳,自由误差为0.18密耳。射击精度比俄式2a46m-1提高了25%。
zpt-98型坦克炮的摇架呈箍形,底座长1500公厘。底座上设有两条后坐滑轨,前滑轨为铜质环形衬筒,衬筒与炮身之间的安全膨胀间隙为0.3~0.9公厘,用于补偿身管射击时产生的热膨胀量。后滑轨由位于炮尾环和摇架上的轨道支架构成。可快速拆卸的摇架颈部由4颗螺栓固定。楔形半自动炮闩设在火炮上方,开闩力为245牛顿。车内加装一个驻退器和复进机液量可见控制装置,可在火炮不进行人工后坐情况下检查液量。另外,在火炮炮口端面装有前瞄准镜垫片,炮长借此可在车内迅速调整火炮。根据需要,火炮可用电点火装置、电击发和机械式手动击发射击。火炮可前抽更换,更换可在1小时内完成。
zpt-98型坦克炮配备的弹种包括采用半可燃药筒的(使用新型太根发射药)钨/铀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尾翼稳定破甲弹和尾翼稳定多功能杀伤爆破榴弹,弹药基数为41发,其中2发置于自动装弹机的旋转输弹机内,19发放置在战斗室的各弹药箱内。在发射第三代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初速为1780米/秒),可在2000米距离击穿850公厘厚的均质装甲,而最新型特种合金穿甲弹(贫铀穿甲弹)在该距离上的穿甲厚度可达到960公厘,其弹芯长径比为30:1。为强化反坦克作战能力,98式坦克还配备了多功能榴弹,此乃增加装药的高爆型,威力较大,足以使坦克丧失战斗力。另外,98式坦克还配有仿俄制斯维尔河/反射9k119型(西方称at-11“狙击手”)雷射驾束制导炮射飞弹系统,车内一般携带有4枚飞弹。经过改进,新型炮射系统在98式坦克的炮长瞄准具内装有雷射发射机,飞弹的发射装药加长,全弹质量也有所增加。该弹可针对某种攻击情况(如静止发射攻击),选择复杂的飞行轨迹,低空飞向目标。
98式坦克的自动装弹机仿自俄式坦克,该系统由旋转输弹机、弹匣提升机、推弹机、药筒底壳抛出机构、火炮电机闭锁器、记忆装置、自动装填机配电盒、装弹操纵台、自动装填机操纵台、弹量指示器和全套电气系统安装组成。自动装弹机的装填角固定在4度30分,每发弹的装填时间为8秒。在自动装填方式时,98式坦克的主炮射速为8发/分,采人工装填,射速降为1~2发/分。试验证明,该自动装填机的间隔故障率为千分之三。目前,更新型的性能优良、使用可靠、操作方便的装弹机系统已研发成功,将装备在98改进型坦克上。
98式坦克的辅助武器包括1挺86式7.62公厘并列机枪,安装于火炮右侧,采遥控电击发,弹链供弹,每条弹链内装250发弹,总共备弹2000发。车长指挥塔上装有1挺qjc88式12.7公厘高射机枪,由车子在炮塔外手动操纵,用单倍准直瞄准镜,对空中目标的最大表尺射程为1.5公里,俯仰范围为-4~+75度,战斗射速为80~100发/分,备弹300发,分装在5条弹链中。为了方便射击,在98式坦克的炮塔上共设有3个高射机枪枪架,其中车长指挥塔前方和右侧各有一个,炮长舱门左边设有1个。另外,3名乘员各配有1支56c型或95式短突击步枪。
98式坦克上的炮长用热像仪是解放军装备的比较先进的热成像系统,该热像仪的探测器为SPRITE探测器,其光敏面是粘贴在蓝宝石衬底上以光刻掩膜而成底8条蹄镉汞芯片。SPRITE探测器与单元数组探测器相比,其优点是探测器就完成了时间延迟积分处理,即signal processing in the element,SPRITE也由此得名。SPRITE探测器必须在80K左右且真空中才有良好的性能,所以它需要封装在杜瓦瓶里,由制冷机对杜瓦瓶进行制冷。98式坦克上炮长热像仪采用分置式斯特林制冷机制冷,连续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上,试用探测器工作的制冷时间为5分钟。热像仪全重42公斤,采用串并联方式扫描,视场为5.6X3.8度(11.4倍);12X8度(5倍)。在昼间对坦克目标的识别距离为2600米,夜间为2750米。
目前,我国已研发成功第二代热像仪,该热像仪不需光电扫描,由探测器直接接受全视场的热辐射讯号而成凝视图像,因此也称凝视焦平面热像仪。其作用距离可达7~9公里,灵敏度和分辨率比第一代热像仪有很大提高,且结构紧凑,造价低廉,平均无故障时间为4000小时,在能见度只有100米的恶劣环境中对目标的发现距离为4000米,识别距离3100米。该热像仪已安装在98改进型坦克上。
98式坦克的外形低矮(不到2.3米),车首和炮塔正面采用可更换式新型复合装甲。其中车首用均质轧制装甲焊接而成,重要部位采用迭型陶瓷复合装甲加强。首上装甲板为多层复合装甲,具体结构为钢-玻璃纤维板-超硬钢-钢,总厚度为220公厘,倾角为22度,其防护能力相当于500~600公厘均质装甲。车体首下装甲板厚度为80公厘,挂装有两块大型钢质塑料板,也可以挂一具推土铲。车体两侧安装有8公厘厚夹布橡胶履带裙板,前护板和侧裙板对带倾斜引信的反坦克地雷和破甲弹有一定防护作用。另外,为保护驾驶员的安全,其座椅悬吊在车体上,底部加强了防护装甲,两侧各焊接有一根垂直钢架,用以提高结构强度。98式坦克的炮塔装甲由复合材质和特种钢组成,两者间的夹层内还有特种材质,故又称间隙式复合装甲。其在2000米距离上可抗击穿甲能力在700公厘的动能穿甲弹和破甲能力在800公厘以上的战防弹。在1997年冬季进行的低温试验中,98式坦克经受了14发105公厘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攻击,无一击穿坦克的前装甲。后来用T-72C坦克上的125公厘炮对其射击6次,依然无法击穿前装甲。
如果披挂上附加装甲,在车重增加0.7吨的情况下,98式坦克的抗APFSDS穿甲能力在830公厘以上,抗HEAT穿甲能力在1060公厘以上;在炮塔和车体上安装新型双防反应装甲后,抗APFSDS和HEAT的能力可达到1000~1200公厘。另外,98式坦克的侧屏蔽前端还装有反应装甲,顶部装甲也得以强化。
众所周知,坦克最薄弱的防护在炮塔顶部,在制导武器(尤其是攻顶弹药)比重日趋增重的今天,单纯依靠坦克的硬防护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坦克生存的要求。为进一步增强98式坦克的生存力,其上安装了反导软防护系统。该系统由JD-3红外干扰机、烟雾弹系统、雷射告警装置和控制系统组成。JD-3红外干扰机由红外发射机、电源和控制装置、控制板组成,系统总质量为75公斤。通常情况下,在坦克主炮两侧各装一台JD-3红外干扰机。JD-3红外干扰机的方位覆盖范围为主炮两侧22度方位角,高低覆盖范围是5度,在探测到来袭目标后2秒内发射0.7~2.5μm波段的红外脉冲辐射讯号。红外干扰机能够持续发射编码红外脉冲干扰讯号,使红外制导反坦克弹药的制导电路产生假讯号,可有效干扰“TOW”、“龙”、“霍特”等反坦克飞弹。
烟雾弹系统由94式烟雾发射器和97式烟雾弹组成。该系统可在3秒内在距离坦克50~80米处形成气溶胶烟雾屏障,对敌方的雷射目标指示器和雷射测距机产生屏蔽,对0.4~14μm波段具有较好的遮蔽作用,持续作用时间为20秒。试验证明,该系统可使“TOW”、“龙”、“小牛”、“地狱火”等反坦克飞弹的命中率降低75~80%;使“霍特”、“米兰”等反坦克飞弹的命中率降低2/3;使雷射测距机辅助射击的各种火炮命中率下降2/3。
除软防护系统外,98式坦克上还可以安装新型主动式防御系统。该系统由控制装置、毫米波雷达、发射系统组成,各子系统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可以快速更换。该系统的工作原理是:车长将系统置于工作状态,此时雷达采用监视工作状态。当探测到距坦克50米之内、在规定的范围内飞行的目标时,雷达自动转换成跟踪模式,并向火控计算机提供目标的弹道数据,由火控计算机确定来袭弹药是否可能命中坦克。如判断来袭弹药会命中坦克,雷达则提供精确跟踪数据,计算机确定防御弹药的发射位置和时间,在来袭弹药距坦克1.5~4.2米处爆炸,击中来袭弹药,使来袭弹药的弹头提起爆炸或使其偏离飞行轨道。如判断来袭弹药不构成威胁,雷达则恢复到监视状态。主动防御系统可对付速度为70~700米/秒的来袭目标,系统重新做好准备只需0.2~0.4秒。该系统对协同作战的步兵危险区为20~30米。另外,该系统可自动识别假目标,如飞鸟、子弹、炮弹破片和己方发射的炮弹或飞弹等。主动防御系统可安装在多种装甲车辆上,可将装甲车辆的生存能力提高近2倍。安装该系统的坦克不会对其他坦克产生电磁干扰,系统本身也有良好的反电子干扰能力。
在98式坦克的内部安装有集体三防装置和自动灭火抑爆系统,战斗舱、驾驶舱及其舱盖的内壁加装有一层防辐射衬层,可降低r射线对乘员的伤害。此外,在坦克被穿甲弹击中时还可以防止乘员受到从内部崩落的碎片的伤害。车体和炮塔均涂有三色迷彩涂层。
在波斯湾战争中,伊拉克的装甲车辆由于没有装备预防“二次”效应的有效设备,导致了惨重伤亡(尤其是较为先进的T-72坦克)。经测试,坦克战斗舱内,由HEAT射流引起的车内油气混合物爆炸,会在140毫秒~240毫秒内形成0.35~1.4兆帕的超压,有的甚至达到2兆帕,伴随爆炸形成的热辐射强度可达6~10瓦/平方公分。当弹丸穿透装甲板时,车内人员很容易受到三种主要危害:压力冲击、皮肤烧伤和毒剂效应。对人体而言,假如作用于身体的压力时间超过50毫秒,0.1兆帕以上的超压通常会造成肺部永久性损伤。0.3兆帕以上的超压将使人员的死亡率达50%。当超压值达到0.4~0.5兆帕时,人员将必死无疑。按医学要求,皮肤以下0.08公厘深处的温度超过43.5摄氏度,身体裸露部位将遭受难以恢复的2度烧伤。或者用热辐射计表示,即10瓦/平方公分强度的热辐射作用在皮肤上的时间超过100毫秒时,所引起的皮肤烧伤将会达到1度。除了超压、皮肤烧伤外,毒剂对乘员的伤害也不能忽视。在残酷的战场环境下,当车辆中弹时,车内乘员处于高度紧张、担忧状态。人员体内肾上腺素将会增高,这会增加人体对毒性物质的敏感性。毒性物质来自爆炸后的产物、燃烧的产物及热分解产物。爆炸产生的毒性物质取决于来袭弹药的性质,燃烧和热分解产生的毒性物质的多少取决于感受穿透射流的敏感速度和灭火的持续时间。综上所述,装甲车辆内一旦发生“二次效应”,对车内乘员的伤害将是致命。因此,给装甲车辆配备高效的灭火和抑爆系统,预防“二次效应”,对提高坦克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装甲车辆内,有效的灭火抑爆系统应该具备敏感的探测器、快速的控制系统和有效的灭火剂,这样才能有效制止爆炸和彻底地避免“二次效应”。通过研究人员地反复试验证明。如在130毫秒内扑灭坦克内的各种火灾,就能够避免各种油气混合物的爆炸。在预防二度烧伤时,只要10瓦/平方公分热辐射作用在皮肤表面的时间不超过100毫秒,就能使乘员避免遭受较为严重的二度烧伤。但是,如果压力的作用在50毫秒以上时,同样会造成人体的各部位损伤甚至死亡。因此,自动灭火抑爆系统的反应时间越快、抑制超压和避免烧伤效果就越好。
早在60年代初期,我国就展开了装甲车辆自动灭火系统的研发,但由于各种原因进展缓慢。直到中越边境冲突后,战场上的血的教训使解放军提高了对装甲车辆自动灭火装置作用的认识并产生了迫切要求,自动灭火系统的研究工作因而加快。1980年,我国自行研发了80式自动灭火装置并装备于各型装甲车辆上,经实践证明,使用效果良好。但是,该系统还不具备抑爆功能。因此,80年代初,我国引进了“SAFE”系统,并很快完成了样机试制和全部系统的国产化。后来,在其基础上我国又发展了更先进的自动抑爆系统。98式坦克上装备的是92式自动灭火抑爆系统,该系统由关系探测器(6个)、控制盒、灭火瓶(4个)、紧急开关和电缆组成。该系统可在50毫秒内抑制由于HEAT射流引起的战斗舱油气混合物爆炸,并能够将油气爆炸产生的压力限制在0.1兆帕以内,这样能够使乘员的皮肤烧伤程度限制在1度以下,故可以达到灭火抑爆作用,防止“二次效应”发生。在灭火瓶中,装有液态的“哈隆”1301灭火剂,并充满氮气,阀体直接装在瓶口上,不使用分布管路,这样可以极大的缩短喷射时间。
调频通信是扩展频谱(扩频)通信的一种,作为通信电子对抗的重要手段被广泛应用于装甲车辆的通信系统。98式坦克上采用的是新型VHF-2000型坦克通信系统,该系统具备良好的电子对抗性能,系统通用性好,便于使用维修,可靠性高,电磁兼容性及同台多机工作性能良好等特点。在98式坦克炮塔后部右侧,有一具敌我识别与雷射通信系统,其雷射敌我识别与雷射光波作为载波传递讯号。这是一套小型化的一机多功能的车载系统,供车长用于敌我识别、发射数字指令、进行语音通信,并可发展用于雷射搜索。系统的全方位接收机控制头也可用于对0.9~1.06μm雷射告警器。该系统可抗光、电、磁干扰,工作距离≥3.6公里,高低向-10~+45度(与车长周视镜相同),水平向360度,识别一次目标时间≤0.6秒,有60种敌我识别密码。系统能显示敌我识别结果。数字通信指令、正在通信与等待通信车的概略方位。
在坦克炮塔尾舱右侧顶甲板上方,装有9602型GPS导航定位接收天线,负责接收并放大导航卫星发射的高频讯号,并变成中频讯号送入接收机。在炮塔尾舱内右侧甲板上,接收并处理来自天线的中频讯号盒来自GPS接收机显示控制器的控制指令,其显示控制器安装在炮塔内右侧座圈下方,显示导航信息并输入输出控制指令。9602型GPS卫星导航仪是二通道的C/A码接收机,可对四颗卫星按时分制进行时序观测,采用L1载波上调制的C/A码进行续距测量,由导航处理机实时求出三维位置和速度。如果可供观测的卫星只有三颗时,接收机可以将人工输入的高程或上次三维定位得到的高程作为已知值,进行二维定位,实时求出经纬值,对于军事用户而言,可将经纬值交换成我国九四军用网络坐标值。9602型GPS接收装置被动式导航、无积累误差、保密性较好。可全天候向乘员提供坦克所处位置的三维坐标式军用网络直角坐标,能提供坦克的行进方位、行进速度等数据。输入目标可提供目标的方位和距离。输入多个航路点后可建立航线,并对偏航距离和接近目标距离进行报警。设备本身具备进行共况自检和故障诊断功能。9602型GPS属单一的粗码定位系统,其精度目前相对较低(100米),对于有些战术要求还不能满足。“GLONSS/GPS”兼容型导航定位位置在我国已研发成功。它的精度可以达到20米。单一GPS只是过渡产品,最终要被双G兼容机所取代,一旦98改进型坦克配备了双G兼容机,则可与车内电台、雷射测距等设备连接起来,构成车际信息系统,可实现战场管理,火力支持、目标营救、敌我识别等多种战术任务,届时98改进型坦克将成为解放军最新的数字化坦克。
在98式坦克炮长舱门后部基座上,装有一具新颖独特的装置,此即为雷射压制观瞄系统。由于红外干扰机的作用仅局限于干扰红外制导方式的飞弹,不能干扰其它方式制导的飞弹,要具备多功能干扰能力,就要为坦克配备多种不同的光电对抗设备。该系统在与敌方对抗时,能起到干扰和压制对方观瞄系统的作用。该系统供车长或炮长操作,能发射激光束对敌方观瞄体系进行压制、干扰。由于激光束固有的特性,既然能压制干扰观瞄系统,那么对人体的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对于使用直视型光学观瞄镜对己方观瞄的敌方人员的眼睛,其杀伤效果特别明显。另外,雷射压制观瞄系统还可以对敌方使用可见光、近红外光电传感器的火控、制导系统(如雷射测距机、微光夜视仪、电视摄像头、观瞄镜等)实施干扰,使之饱和失效,甚至产生永久性损坏,即仪器致盲,从而失去战斗能力。同样,为预防敌方对己方实施雷射照射,98式坦克上的驾驶员均配有防雷射光镜。雷射压制观瞄系统由微机控制器、跟踪转台及随动系统、雷射压制仪、热成像干扰机(气体雷射发射机)组成。为实现车长、炮长遥控跟踪瞄准,对跟踪转台采用数字式位置死循环控制方式。该系统可360度全方位工作,俯仰角为-12~90度,跟踪角速度左右为45度/秒,俯仰40度/秒。从炮长(或车长)按下按钮到系统对准目标只需1秒钟。雷射输出能量为1000兆焦,脉冲重复工作频率为10次/秒,最大作用距离为4000米,系统连续工作时间为30分钟,激光器的寿命为120万次。
长期以来,缺乏大功率引擎是制约我国主力坦克水平的一大技术瓶颈。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在80年代末研发成功了多种1200马力的大功率柴油引擎。其中150HB系列的1200马力涡轮增压中冷式大功率柴油引擎的性能较为出色,被选中作为98式坦克的动力系统。可能是在设计时参考和借鉴了德国MTU公司的MB871ka501型引擎的设计理念,所以150HB引擎与其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由于安装了大功率引擎,51吨重的98式坦克的单位功率达到了23.54马力/吨,最大公路时速高达70公里/小时,0~32公里加速时间为12秒。在输出功率相同的情况下,150HB引擎的质量比英国“挑战者”坦克上安装的CV12TVC-1200型引擎轻15%。
为适应装甲兵的发展要求,我国在150HB柴油引擎的基础上研发成功了具有世界水准的150HB1500马力大功率引擎,其研制时瞄准的目标九四德国的MT883型引擎。目前,该引擎已安装在98改进型坦克上。经测试,98改进型坦克的最大公路时速和最大越野时速分别为80公里/小时和60公里/小时。
在98式坦克上仍采用传统的机械传动、液力控制装置。传动装置由传动箱、两个侧变速箱和同轴侧传动器组成。侧变速箱为行星式,带摩擦离合器,采用液力操纵,有7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每个变速箱内有2个闭锁离合器和4个机械式制动器。
在行走部分上,98式坦克采用两条双销挂胶履带(每条由85块履带板组成,总质量为2.1吨,使用寿命为10000公里)、6对直径为730公里的双缘路轮、两对挂胶托带轮、两对挂胶托边轮以及主动轮和诱导轮组成,主动轮在后,诱导轮在前。在第一、第二和第六路轮上安装有液力套筒式避震器和“Z”形轴避震器。悬吊装置的扭杆沿底甲板横向布置,操纵装置的拉杆沿侧甲板布置。由于对扭杆进行了改进,路轮行程增至340公厘,从而使车辆平均行驶速度提高了12%,从停车状态加速到42公里/小时只需10秒。
③ 请问几个坦克机枪的问题
第一,59、69式坦克高射机枪枪身下方的圆筒状的东西是枪架的组成部分,叫做平衡机。由于59、69式坦克装备的高射机枪是由54式高射机枪改装而成,枪身重量极大,同时,由于坦克高射机枪由于受坦克顶舱直径的限制,不能像普通机枪那样将枪架置于枪身重心附近,而是非常靠近枪身尾部,因此,枪身前重后轻严重,重心严重不平衡,正常操作十分费力,而且动作极不灵活。而平衡机则是通过蜗杆等机件,与机枪高低机相联,在射手操作高低机时,平衡机对枪身产生反向作用力,抵消部分枪身重力,使射手的操作动作更加灵活。而96、99式坦克装备的高射机枪是由W85高射机枪改装而成,由于采取新型的设计和制造工艺,重量已经大大降低,不再需要平衡机射手就可轻便操作,因此就取消了平衡机。至于机枪的区别前面已经说了,一个是改自54式,一个改自85式。
第二,我国坦克没有采取遥控机枪主要是遥控机枪的意义并不大,坦克装备的高射机枪对现代战机的防御效能已经大大降低,基本是用于打击敌方轻型装甲目标和用于坦克自卫,高速运动中的坦克由于很难保证平称运行,因此使用遥控机枪很难保证射击精度,而且在车内使用观瞄设备进行观察要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使用遥控机枪不仅打击效果不明显,而且遥控机件还要占用车内宝贵的空间,有些得不偿失。多数国家的坦克都很少使用遥控机枪,只是在进行城市作战和反城市游击战时,考虑敌方火力多来自于高楼,不仅容易打击装甲车辆防护力较弱的顶部,而且容易杀伤露在炮塔之外的射手,因此,才在改进型坦克或轻装甲车上安装和使用遥控武器站。
第三,我国早期的机枪如59式坦克也装备前机枪,是固定在车体前部,由驾驶员操作,因为前机枪是固定的,射击方向与坦克方向一致,不能活动射击,因此,也叫做航向机枪。而二战时期的坦克前机枪由副驾驶兼无线电员操作,架设在球形枪架上,因此可以左右上下灵活射击。二战后坦克由于取消副驾驶,前机枪由驾驶员操作使用,由于驾驶员在作战中要驾驶坦克,不可能再灵活操作机枪,因此,战后早期的前机枪是固定不动的,后来干脆都取消了航向机枪。坦克的并列机枪由炮长使用,由于枪身固定的炮架上与主炮轴向一致,也被称为同轴机枪。因此,与主炮使用一套观瞄设备。
第四,我国坦克高射机枪上面的是光学瞄准装置,国外也有,只是我国的是固定的,外军多数是分装的,使用时再装上,不使用时就收在车内。
④ 请问哪位朋友有火炮的各个部分的结构图,有各个部分的功能解说,二战时期常规的火炮
⑤ IS-3重型坦克有哪些历史
1944年春,红军新式的NC-2重型坦克首次出现在战场上,并且给予德军的“虎”式和“黑豹”式坦克以沉重打击的时候,苏联的重型坦克设计师们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
1943年夏秋,根据斯大林本人的命令,苏军装甲坦克兵总局的扎弗雅洛夫技术兵上校率领一个庞大的调查团来到了刚刚平息下来的库尔斯克战场。
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仔细调查每一辆被击毁的德军和自己的重型车辆,主要包括“虎”式重型坦克、“黑豹”战斗坦克、“菲迪南”式重型自行火炮和自己的KB系列重型坦克,考察它们各部位的中弹概率,被不同弹丸命中后不同的效果,原设计的装甲厚度及倾角在现有反坦克火力威胁下是否有效。
苏军调查人员收获颇丰,很快他们的报告摊在了苏联坦克设计师的桌面上:KB的防护性能在德军业已增强的火力面前已不再有效;新式坦克必需加强防护性能;工作的重点和往常一样:应该继续加强车首和炮塔正面装甲。
战场上的要求就是命令,新型重型坦克的设计开始于1944年夏。以设计重型坦克闻名的科京设计局的技术人员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其中一个设计组由已经回到列宁格勒老家的科京和艾尔莫拉艾夫负责,而另一个由留在车里雅宾斯克的杜霍夫和巴拉吉领导。
第一种设计是在“244”工程、“245”工程和“248”工程重型坦克上开发的。科京小组的设计亮点在于新车型的车首上装甲,它由两块很大的装甲钢板焊接而成,中间突起,这样可以使车首前装甲在面对从正前方入射的炮弹时获得更大的倾角,增加炮弹的跳弹概率。
不过科京的设计沿用了NC-2重型坦克的炮塔,只是将炮塔前装甲和防盾的厚度增加到了180毫米。另外,科京还试图在自己的设计上安装600至650马力的大功率发动机。由于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新设计的全高还比NC-2降低了0.3米。
第二个设计的特点在于其与众不同的由工程师库切琴设计的球形炮塔,主武器仍然是一门122毫米Д-25T火炮。这种球形炮塔宛如一个扣过来的汤锅,有点象现代苏联坦克炮塔的设计。这种外形倾斜的炮塔容易使敌人的穿甲弹发生跳弹,因此比原先的侧面垂直的炮塔防弹能力更强。
然而,炮塔良好的设计虽然使得其装甲厚度高达220毫米,但是也减小了其内部空间。杜霍夫项目的新坦克的车首前上装甲采用的常规的单一斜面装甲,但是其装甲板厚度达160毫米。
科京和杜霍夫的设计向当时的坦克工业人民委员马雷舍夫做了表演。其中第一个设计由科京负责展示,第二个由基洛夫厂厂长萨尔茨曼和杜霍夫负责展示。
经过详细的对比测试,圆滑的马雷舍夫表示,既然两种设计的火力和机动性能完全一样,那么最好能将两种设计的优点,即把具有较好防弹外型的科京型车首和杜霍夫的炮塔结合起来。于是,在皆大欢喜的情况下,新式重型坦克诞生了,这就是“703”工程重型坦克。
1944年10月21日,“703”工程被送往莫斯科郊外的库宾卡装甲试验场,开始进行跑车试验。通过了跑车试验后,苏联军方又对其进行了严格的验收测试。验收测试成功后,“703”工程随即向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做了汇报表演。
两位元帅于1944年11月将表演结果反馈到斯大林那里,斯大林表示认可并且命令“703”工程以NC-3的正式编号列入苏军装备并立即在车里雅宾斯克的基洛夫工厂组织它的批量生产。
NC-3重型坦克战斗全重46.5吨,乘员四人,分别为车长、炮长、装填手和驾驶员。NC-3从前到后依次为驾驶室、战斗室和动力室。
驾驶员位于驾驶室正中央,他的上方有一个向右打开的三角形舱门,舱盖上有一具潜望镜。而它的前辈NC-2没有驾驶员舱门,驾驶员只能从炮塔舱门或车底安全门出入。
NC-3重型坦克则大大的方便了驾驶员的出入动作。在驾驶员座椅后方的地板上,布置有一个圆形的车底安全门,供乘员在紧急情况下脱出之用。车长位于炮塔左侧,有一个向前打开的舱盖和一具装在舱门顶部的TПK-1周视潜望镜。
这样,NC-3的车长视野甚至还不如装备有车长指挥塔的NC-2好。但是由于没有指挥塔,降低了NC-3的高度,减小了被敌方发现的概率。炮长的位置在车长的前下方,装填手在炮塔的右侧,他也有一个向前打开的舱盖和一具МK-4潜望镜。
动力室在炮塔的后方,里面布置有空气滤清器、发动机、变速箱、油箱、冷却装置和侧减速器等。车尾装甲板上布置有两个平行的圆形动力装置检查窗和一个炮管行军固定器。
车尾上装甲板的连接方式和NC-2、T-34相同,都是用两个铰链连接在车尾下装甲板上。如果要对动力传动系统做大的维修或更换的话,就可以很方便的把整个车尾上装甲板放下,当然代价是削弱了车尾的防护能力。
NC-3重型坦克的主武器和NC-2的完全一样,同样是一门25T-1943年型122毫米火炮,方向射界360度,水平射界负3至正20度。
射击俯角小,是苏联坦克的一个通病。为了追求完美的防弹外形降低炮塔高度,又不得不给布置在火炮尾部上方的反后坐装置留出足够的空间,苏联设计师只好在射击俯角上做出了让步。NC-3重型坦克的弹药为分装式,因此射速较慢,只有1.5~2发/分。
弹药基数和NC-2一样为28发,包括十发穿甲弹和十八发高爆榴弹。被帽穿甲弹丸重25.1公斤,初速为780米/秒,可以在1000米距离上击穿160毫米厚匀制钢装甲板,在2000米距离上则可以击穿120毫米厚匀制钢装甲板。
榴弹重27.3公斤,初速760米/秒,最大仰角射击时射程可达16000米。炮长通过一具望远式瞄准具瞄准射击。NC-3的副武器为一挺安装在装填手舱门处环行枪架上的12.7毫米高射机枪和一挺7.62毫米T并列机枪和一挺安装在炮塔左后部的7.62毫米T机枪。
其中,ШK高射机枪由装填手手动击发,T并列机枪和炮塔后机枪则分别由炮长和车长操纵。NC-3的火炮威力虽然强大,但是射击俯角太小,射速慢弹药基数也太少;再加上Л-25T是由陆军野战加农炮改进的,射击精度并不是很好,因此和战后装备90毫米火炮的美军M-46、M-47和M-48相比,NC-3的火力并不能算理想。
NC-3重型坦克拥有它那个时代最强的防护力,其车体和炮塔的倾斜装甲全面提高了坦克的防护力。直到现在,NC-3的装甲重量占战斗全重的比率仍然是世界各国所有坦克里最高的,它卓越的防护性能由此可见一斑。
NC-3后部的装甲板也和NC-2重型坦克、T-34中型坦克一样向后倾斜。NC-3的车首前装甲板两侧各挂两块履带板,车尾下装甲板上也可以挂两块,这些履带板同样可以起到辅助防御的作用。此外,NC-3还可以在车尾携带两个大型的发烟罐,各部位装甲厚度及倾角见后表。
NC-3重型坦克的发动机是一台B-11-NC-3型12缸V型四冲程水冷柴油机,在转速为2000转/分最大功率为520马力。B-11-NC-3是著名的B-2柴油机的发展型号,缸径150毫米,冲程180毫米,汽缸总排量38.888升,最大扭距2254牛·米〔转速1300转/分〕。
外形尺寸为长1568毫米,宽916毫米,高1029毫米,重920千克,长度比NC-2的B-2-10缩短了135毫米,尽管如此,B-11-NC-3的长度还是超过了动力室宽度,因此它不得不纵置布置在动力舱内,这样就增加了车辆的长度。
NC-3的动力传动装置也是从NC-2重型坦克上的动力传动装置发展来的,包括机械式手动行星变速箱、行星转向机构和侧减速器。变速箱为横轴式,有高、低速两个档位,每个档位又各有四个前进档和一个倒档,所以该变速箱共有八个前进档和两个倒档。因为变速箱变速范围较大,所以有利于提高坦克的平均行驶速度。
但是由于NC-3的变速箱没有同步器和预选器,操作十档的变速箱对于驾驶员来说并不是个轻松的工作。侧减速器由的外啮合直齿轮和布置在主动轮里的一级行星排组成。
NC-3重型坦克的动力舱内装有四个内部燃料箱,总容积为450升。燃料箱成对地布置在发动机两侧。而且它还装有四个圆筒型的外挂速抛燃料箱。这些附加燃料箱每个装载90公升燃油。
NC-3加装了副油箱高压空气吹除系统,驾驶员在车内利用这个系统就可以很方便的将副油箱里的油料压入车内。这和以往的NC-2、T-34的乘员必需到车外才能将副油箱里燃油转移到车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进步。NC-3还可以在车体右侧携带一根用于自救的圆木。
NC-3重型坦克的悬挂系统为扭杆式,在每侧第一、二、四、六负重轮的平衡肘处布置有减震器。NC-3的行走装置基本上和NC-2一样,每侧有六个小直径全钢双轮缘负重轮和三个直径为310毫米的全钢双轮缘拖带轮。诱导轮在前并且可以和负重轮互换,主动轮在后。
履带为全钢单销铸造式,履带板宽650毫米,节距162毫米,部分履带板的诱导齿上有一个直径12毫米的圆孔。每条履带由86块履带板连接而成。虽然NC-3的履带宽度比NC-2小,但由于两种坦克的履带板啮合孔的尺寸和间距一样,所以NC-3的整个行走装置完全可以和NC-2重型坦克通用。
NC-3重型坦克的最大公路速度为37公里/小时,最大越野速度19公里/小时,最大公路行程185公里;单位压力0.82千克力/平方厘米,越壕宽2.5米,过垂直墙高1.0米,涉水深1.3米,最大爬坡度36度,最大倾斜度30度。
NC-3的对外通讯联络装置为一部由车长操作的10-PK-26无线电台,电台天线基座位于车长舱门的左侧炮塔上。内部乘员间通讯设备是一台TПУ-4车内通话器。
第一批测试用的NC-3重型坦克于1945年5月中旬开下生产线。
⑥ 火炮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早在春秋时期,中国已使用一种抛射机。公元10世纪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后,这种抛石机便用来抛射火药包、火药弹。
宋代在12世纪30年代,出现了以巨竹为筒的管形喷射火器——火枪;13世纪50年代,又出现了竹制管形射击火器——突火枪。这种身管射击火器的出现,对近代火炮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至迟在元代,中国已经制造了最古老的火炮——火铳。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的元代至顺三年(1332)制造的青铜铸炮,重6.94公斤,长35.3厘米,炮口直径105毫米,炮身上有“至顺三年二月吉日绥追讨寇军第叁佰号马山”等铭文。炮的尾部有两个方孔,可装耳轴。
中国明朝政府设有“兵仗”、“军器”二局,分造火器,仅在正德到嘉靖年间(1506~1566)制造的火炮就有数十种。“虎蹲砲”用铁爪限制后坐,射击时后坐不过五寸,能装小铅弹百个以上。
“攻戎砲”装在车上发射,便于骡马挽曳,用铁锚限制后坐。“无敌大将军砲”重千斤,装在车上,能装铁子500个,击宽二十余丈,“毒火飞砲”、“飞摧炸砲”能发射爆炸弹。
00这种炮弹为铁铸空心体,内装火药及其他药剂,并装有将药线安放在竹管内的引信。发射时将弹丸装入炮管,先点燃引信,后点燃炮管内发射药,弹九到达目标后爆炸。
中国的火药和火器西传以后,火炮在欧洲开始发展。14世纪上半叶,欧洲开始制造出发射石弹的火炮。16世纪前期,意大利人N·塔尔塔利亚发现炮弹在真空中以45度射角发射时射程最大的规律,为炮兵学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
16世纪中叶,欧洲出现了口径较小的青铜长管炮和熟铁锻成的长管炮,代替了以前的臼炮(一种大口径短管炮)。还采用了前车,便于快速行动和通过起伏地。
16世纪末,出现了将子弹或金属碎片装在铁筒内制成的霰弹,用于杀伤人马。1600年前后,一些国家开始用药包式发射药,提高了发射速度和射击精度。
17世纪,伽利略的弹道抛物线理论和牛顿对空气阻力的研究,推动了火炮的发展。瑞典王古斯塔夫二世在位期间(1611~1632),采取减轻火炮重量和使火炮标准化的办法,提高了火炮的机动性。
1697年,欧洲用装满火药的管子代替点火孔内的散装火药,简化了瞄准和装填过程。17世纪末,欧洲大多数国家使用了榴弹炮。
18世纪中叶,普鲁士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和法国炮兵总监J·B·V·格里博沃尔曾致力于提高火炮的机动性和推动火炮的标准化。英法等国经多次试验,统一了火炮口径,使火炮各部分的金属重量比例更为恰当:还出现了用来测定炮弹初速的弹道摆。19世纪初,英国采用了榴霰弹,并用空炸引信保证榴霰弹适时爆炸,提高了火炮威力。
从火炮出现到19世纪中叶以前,大炮一般是滑膛前装炮,发射实心球弹,部分火炮发射球形爆炸弹、霰弹和溜霰弹。最初的线膛炮是直膛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前装弹丸方便。
这种火炮发射速度慢,射击精度低,射程近。为了增大火炮射程,19纪初欧洲各国进行了线膛炮的试验。1846年,意大利G·卡瓦利少校制成了螺旋线膛炮,发射锥头柱体长形爆炸弹。
螺旋膛线使弹丸旋转,飞行稳定,提高了火炮威力和射击精度,增大了火炮射程。在线膛炮出现的同时,炮闩得到了改善,火炮实现了后装,发射速度明显提高。
线膛炮的采用是火炮结构上的一次重大变革,直到现在,线膛炮身还被广泛而有效地使用。滑膛炮身则为迫击炮等继续使用。
反后坐装置的创制19世纪末叶前,炮身通过耳轴与炮架相连接,这种火炮的炮架称为刚怜炮架。刚性炮架在火炮发射时受力大,火炮笨重,机动性差,发射时破坏瞄准,发射速度慢,威力提高受到限制。
19世纪末期出现了反后坐装置,炮身通过它与炮架相连接,这种火炮的炮架称为弹性炮架。1897年,法国制造了装有反后坐装置(水压气体式驻退复进讥)的75毫米野炮,后为各国所仿效。
弹性炮架火炮发时时,因反后坐装置的缓冲,作用在炮架上的力大为减小,火炮重量得以减轻,发射时火炮不致移位,发射速度得到提高。弹性炮架的采用缓和了增大火炮威力与提高机动性的矛盾,火炮结构趋于完善,是火炮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
19纪末期,相继采用缠丝炮身、筒紧炮身、强度较高的炮钢和无烟火药,提高了火炮性能。采用猛炸药和复合引信,增大弹丸重量,提高了榴弹的破片杀伤力。
20世纪初,一般75毫米野炮射程为6500米,105毫米榴弹炮射程为6000米,150毫米榴弹炮射程为7000米,150毫米加农炮射程为10000米,火炮还广泛采用了周视瞄准镜、测角器和引信装定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对隐蔽目标和机枪阵地射击,广泛使用了迫击炮和小口径平射炮。为了对付空中目标,广泛使用高射炮。飞机上开始装设航空炮。
随着坦克的使用,出现坦克炮。机械牵引火炮和自行火炮的出现,对提高炮兵的机动性有重要的影响。骡马挽曳火炮仍被大量使用。当时交战国除大量使用中小口径火炮外,还重视大口径远射程火炮的发展。一般采用的有203~280毫米榴弹炮和220~240毫米加农炮。
法国1917年式220毫米加农炮,最大射程达22公里。德国1912年制成的420毫米榴弹炮,炮弹重1200公斤,最大射程9300米。各国还采用过在铁道上运动和发射的铁道炮。
20世纪30年代,火炮性能进一步改善。通过改进弹药、增大射角、加长身管等途径增大了射程。轻榴弹炮射程增大到12公里左右,重榴弹炮增大到15公里左右,150毫米加农炮增大到20~25公里。
改善炮闩和装填机构的性能,提高了发射速度。采用开架式大架,普遍实行机械牵引,减轻火炮重量,提高了火炮的机动性。由于火炮威力增大,采用自紧炮身和活动身管炮身,以解决炮身强度不够和寿命短的问题。
高射炮提高了初速和射高,改善了时间引信,反坦克炮的口径和直射距离不断增大。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飞机提高了飞行高度,出现了大口径高射炮、近炸引信和包括炮瞄雷达在内的火控系统。由于坦克和其他装甲目标成了军队的主要威胁,出现了无后坐炮和威力更大的反坦克炮。
⑦ 有哪几种类型的炮
.迫击炮迫击炮是用座钣承受后坐力的高射角曲射火炮。通常发射尾翼弹。其主要特点是:身管短,构造简单,重量较轻,运动方便,适用于在各种地形上作战;初速小,射角大(通常为45度一85度),弹道弯曲,适用于射击遮蔽物后的目标和水平目标。主要配用杀伤爆破榴弹,用于压制、歼灭敌有生力量和技术兵器,破坏铁丝网和其它障碍物;还可配用照明弹、烟幕弹等特种炮弹,以完成多种战斗任务。按装填方式分为前装式和后装式;按炮膛结构分为滑膛式和线膛式;按运动方式分为便携式、驮载式、牵引式和自行式;按口径可分为轻型、中型、重型三类,轻型一般为50、51、60毫米口径,全炮重小于20公斤,主要装备步兵。作战时,一般由单兵携带,或分解成几个部件,由几人背负或由牲畜驮载;中型一般为81、82毫米口径,全炮重在40公斤左右,可分解成几个部件搬运;重型一般口径大于100毫米,全炮重在100公斤以上,采用车辆牵引或自行。追击炮通常由炮身、炮架、座钣和瞄准具组成。在战斗状态时,炮身尾部的炮杵置于座钣驻臼内。进行触发射击时,击针外突,炮弹从炮口装填,靠下滑撞击击针击发底火;进行拉发射击时,击针缩回,炮弹入膛后,靠拉火机的击锤撞击击针击发底火。发射时,炮身的后坐力经座钣传至地面,靠土壤的变形吸收后坐能量,限制后坐运动。
.加农炮加农炮是弹道低伸的火炮,属地面炮兵的主要炮种之一。主要用于射击装甲目标、垂直目标和远距离目标。对装甲目标和垂直目标,多用直接瞄准射击;对远距离目标,则用间接瞄准射击。主要由炮身、炮架、瞄准装置等部件组成。主要特点是身管长(一般为口径的40-80倍)、初速大(通常在700米/秒以上)、射程远(如152-155毫米加农炮的最大射程可达22-35公里)。按其口径可分为小口径加农炮(75毫米以内)、中口径加农炮(76-130毫米)和大口径加农炮(130毫米以上);按运动方式和结构分为牵引式、自运式、自行式和运载式(安装在坦克、飞机、舰艇上)四种。反坦克炮、坦克炮、高射炮、航空炮、舰炮和海岸炮也属加农炮类型。使用弹种有杀伤榴弹、爆破榴弹、杀伤爆破榴弹、穿甲弹、脱壳超速穿甲弹、碎甲弹、燃烧弹等。是进行地面火力突击的主要火炮。
.榴弹炮榴弹炮是身管较短,初速较小,弹道较弯曲的火炮,属于地面炮兵的主要炮种之一。适于对水平目标射击,主要用于歼灭、压制敌有生力量和技术兵器,破坏工程设施、桥梁、交通枢纽等。它由炮身、炮架和瞄准装置组成,按其机动方式,分为牵引式和自行式榴弹炮两种。主要特点是:身管较短(一般为口径的20-30倍)、初速较小(通常为300-600米/秒);射角较大(约达70度),弹丸落角也大,杀伤爆破效果好;采用多级变装药,在射角不变的条件下,可获得不同的初速、弹道和射程,便于在较大纵深内实施火力机动。现代榴弹炮炮身长达口径的33-44倍,初速达827米/秒,最大射角75°,使用一般榴弹,最大射程达18000多米,使用增程弹时,最大射程可达30000米。是进行地面火力突击的主要火炮。
.加农榴弹炮简称“加榴炮”。加榴炮是指兼有加农炮和榴弹炮弹道特性的火炮。主要用于射击较远距离目标和破坏较坚固的工程设施。由炮身、炮架和瞄准装置组成,具体结构与加农炮和榴弹炮相似。其特点是:可以平射和曲射;比加农炮炮身短,弹丸初速范围广(使用变装药),炮身射角和弹丸落角大;比榴弹炮炮身长,射程远;用最大号装药和小射角射击时,具有加农炮的性能;用小号装药和大射角射击时,具有榴弹炮的性能。现代加榴炮的口径多为152-155毫米。身管长一般为口径的25-40倍,弹重为45公斤左右,最大射程为17-25公里。配用弹种与榴弹炮相似。按其运动方式分为牵引式、自运式和自行式三种。是进行地面火力突击的主要火炮。
.火箭炮火箭炮是一种多发联装火箭发射装置,属于地面炮兵的主要炮种之一。主要用于对大面积目标射击。通常由定向器、回转盘、方向机、高低机、平衡机、瞄准器、点火系统及平台运动系统等组成。按定向器种类,可分为轨式、笼式和管式;按运动方式,可分为自行式和牵引式。火箭炮的主要作用是引燃火箭弹的点火器和赋予火箭弹初始飞行方向。装弹完毕后,可一次发射一发,也可连续发射数十发。发射速度快、火力猛、威力大、机动性好,但射弹散布大,发射时火光大,阵地容易暴露。火箭炮的口径一般为107-273毫米,最大射程40公里,主要配用杀伤爆破火箭弹,也可配用特种火箭弹,布设地雷、照明和施放烟幕等。是进行地面火力突击的主要火炮。
.无坐力炮也称“无后坐力炮”。它是一种滑膛无反后坐装置的火炮。。发射时,利用发射药生成的部分火药气体由炮尾向后喷出,产生反作用力,其方向与弹丸出口时赋予炮管的后坐力方向相反,故该炮没有反后坐装置。无坐力炮主要用于摧毁近距离的装甲目标和火力点。由炮身、炮闩、炮架和瞄准装置等组成。其口径一般为57-120毫米,对坦克的直射距离为400-800米。主要配用空心装药破甲弹、高爆榴弹。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便于机动等特点。
.高射炮简称“高炮”。是从地面上对空中目标射击的火炮。必要时也可用于对地面或水面目标射击。主要特点是:炮身长、初速大、射界大、射速快、射击精度高,多数配有火控系统。按运动方式分,有牵引高炮和自行高炮;按口径分,有小口径高炮(口径小于60毫米)、中口径高炮(口径为60-100毫米)、大口径高炮(口径大于100毫米)。高炮通常都装有半自动或全自动炮闩,有机械化或自动化装填机构,可连续自动地装填和发射;大多数装有随动装置,能自动瞄准和追随目标。大、中口径高炮还装有引信侧合机,以自动装定引信分划。小口径高炮通常装有自动高射瞄准具,能不断地计算装定射击目标,以满足瞄准不断变化的空中目标的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现了120毫米和128毫米等大口径高炮。60年代以后,大口径高炮逐步被地空导弹所取代,小口径高炮则获得较大发展,采用了多管联装,提高了发射速度,增大了火力密度。由于跟踪雷达、光电跟踪和测距装置、火控计算机和火炮组成的自行高炮系统的出现,提高了机动能力、行进中射击能力的射击效果。小口径高炮将继续向雷达、计算机、火炮等结成一体、多管联装或多管旋转、自行化以及弹(地空导弹)炮结合的方面发展。
.自行火炮自行火炮是指与车辆底盘结合为一体,能自行运动的火炮。主要用于配合坦克部队和摩托化部队作战,及时为其提供火力支援。主要特点是:越野性能好、机动灵活,’占领和撤出阵地快、射击反应快。自行火炮由武器系统、装甲车体和底盘部分组成。武器系统包括武器、装填机构和火控系统。武器包括火炮(加农炮、榴弹炮、加榴炮等)。装填机构有半自动和全自动两种。新一代自行火炮已装备有夜视设备和以弹道计算机为中心的自动化火控系统。装甲有钢质装甲、铝合金装甲或简易的复合装甲。底盘有轮式和履带式两种。它们装有动力、传动、行走和操纵装置。履带式底盘一般采用坦克或装甲车辆的底盘或它们的改进型,以及专用底盘。
.自行高射炮简称“自行高炮”,是将瞄准发射系统与车辆底盘结合在一起,能自行运动的高射炮。主要用于歼灭低空和超低空目标,掩护行军、战斗的部(分)队。必要时也可用于消灭地(水)面目标。按口径分,有小口径和中口径自行高炮;按自行方式分,有履带式和轮式自行高炮;按功能分,有全天候和非全天候自行高炮。自行高炮通常是独立的高射炮系统,普遍采用火力系统、探测装置和解算装置装于同一车体上的“三位一体”结构。自行车辆由装甲车体、炮塔、动力装置、电源系统和行驶部分组成。火炮一般由数个结构相同的小口径自动炮身(有的是一门中口径炮身)、瞄准装置、平,衡机和高炮随动装置组成,装在旋转炮塔内或两侧。炮塔有封闭式、半封闭式和敞开式三种。车内装有雷达、光电或光学火控系统,装有导航仪以测定自身行进中所在位置的坐标。车上还装有防核、化学、生物武器的仪器和设备。与牵引高炮相比,自行高炮越野能力强、机动性好、可靠性高、自动化程度高、反应时间短,具有对低空、超低空飞行目标作战的能力,可实施短时间停止射击和行进间射击,是各国陆军致力发展的防空武器之一。
.电磁炮也称“电磁发射器”,是利用电磁力(洛仑磁力)代替火药发射炮弹的一种装置。该种武器目前只获得原理成功,尚处于可行性研究阶段。美国现已能把100克重的炮弹加速到10公里/秒,并成功地进行了硅面阵列承受10万个g载荷的试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1970年建造了第一台电磁发射装置,用一台能量为550兆焦耳的单极发电机首次把3克重的塑料块加速到6000米/秒。电磁炮研制成功后,可用于打飞机、反坦克和作为天基反导弹系统。但反战略导弹要求电磁炮炮弹质量达到2公斤,速度达20公里/秒,要达到这些要求,有待解决诸如研究适合天基用的数百兆焦耳的脉冲能。源;解决轨道的强度、尺寸、重量;解决炮弹上电子设备承受10万个g载荷等问题。电磁炮根据发射装置的结构和部件,可分为导轨炮、线圈炮和“重接”炮等。它们主要由能源、加速器和开关三部分组成。在美国“战略防御”计划中将把电磁炮作为天基动能武器系统发展。
.海岸炮简称“岸炮”,是配置在海岸重要地段、岛屿和水道翼侧的海军炮。主要用于歼灭敌海上目标,也可对陆上和空中目标射击。有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固定式一般配置在永备工事内,移动式有机械牵引炮和铁道列车炮。海岸炮具有不易被干扰、命中概率高、射击死角小、摧毁力强等特点。初期的海岸炮与陆炮相同,19世纪开始出现专用海岸炮。一般海岸炮的口径为100-406毫米,射程16-58公里。现代岸炮配有射击指挥仪、雷达和光电观测仪,使战斗性能有了很大提高。
⑧ 中国火炮发展史~
在春秋时期,中国已使用一种抛射武器——礮。至迟10世纪火药用于军事后,礮便用来抛射火药包、火药弹。至迟在元代,中国已经制造出最古老的火炮——火铳。13世纪中国的火药和火器西传以后,火炮在欧洲开始发展。
到了十五世纪中期,火炮与火药的技术已经达到高峰,跃升为重要的武器。最明显的例子,是在1453年时,君士坦丁堡的城墙,被攻城巨炮所发射的大石炮弹所轰毁。虽然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似乎是因为小城门被轰开所致,但其实可归因于炮轰让突击成为可能的因素。
中古时代的火炮,被用作攻城时炮轰城墙以及在战场上向大批的敌军开火之用。它们可以精准地轰毁在城堡里面建筑物的垂直外墙,因此人们便发展出倾斜低矮的外墙取替高耸垂直的外墙。
现代的火炮是陆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火力突击力量。具有强大的火力、较远的射程、良好的精度和较高的机动能力,能集中、突然、连续地对地面和水面目标实施火力突击。
主要用于支援、掩护步兵和装甲兵的战斗行动,并与其他兵种、军种协同作战,也可独立进行火力战斗。炮兵在历史上有“战争之神”的称号。
(8)火炮设计二反后坐装置邱凤昌扩展阅读:
火炮是战争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装备单元,在战场上有“战争之神”的美誉。在常规战争中如果没有高性能、威力大的火炮给予强大的火力支援,那么这场战争的结果就是未开战之前已经输了。
所以世界各个军事强国在进行装备竞赛中都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到火炮的发展中。我国也不例外,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强大,现在我国的火炮已经在世界上处于领先的地位。
在现代立体化战争中,火力仍然是战斗力的核心。火炮——战场上的活力骨干,以其火力强、灵活可靠、经济性和通用性好等优点,已成为战斗行动的主要内容和左右战场形势的重要因素。
火炮既可摧毁地面各种目标,也可以击毁空中的飞机和海上的舰艇。因此,作为提供进攻和防御活力的基本手段,火炮在常规兵器中占有巩固的地位。
火炮的发展受到社会经济能力和科学技水平的制约,同时也受到军事战略和战术思想的支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的飞快进步,特别是微电子、计算机、光电子和新材料等技术的发展,是火炮在设计、制造和使用方面有了一系列变化,大大加快了火炮更新换代的步伐。
现代火炮早已不是单纯的机械装置,而是与先进的侦察、指挥、通信、运载手段以及高性能弹药结合在一起的完整的武器系统。因此,从不断发展的战略、威力、反应速度和机动能力在内的综合性能,是火炮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高新科学技术在兵器领域的应用,引起火炮技术的总大变革。液体发射药火炮、机器人火炮、电磁炮、电热炮、激光炮等新概念、新理论火炮的出现,将揭开火炮发展世上的新篇章。
⑨ 有哪几种类型的炮
1.迫击炮
迫击炮是用座钣承受后坐力的高射角曲射火炮。通常发射尾翼弹。其主要特点是:身管短,构造简单,重量较轻,运动方便,适用于在各种地形上作战;初速小,射角大(通常为45度一85度),弹道弯曲,适用于射击遮蔽物后的目标和水平目标。主要配用杀伤爆破榴弹,用于压制、歼灭敌有生力量和技术兵器,破坏铁丝网和其它障碍物;还可配用照明弹、烟幕弹等特种炮弹,以完成多种战斗任务。按装填方式分为前装式和后装式;按炮膛结构分为滑膛式和线膛式;按运动方式分为便携式、驮载式、牵引式和自行式;按口径可分为轻型、中型、重型三类,轻型一般为50、51、60毫米口径,全炮重小于20公斤,主要装备步兵。作战时,一般由单兵携带,或分解成几个部件,由几人背负或由牲畜驮载;中型一般为81、82毫米口径,全炮重在40公斤左右,可分解成几个部件搬运;重型一般口径大于100毫米,全炮重在100公斤以上,采用车辆牵引或自行。追击炮通常由炮身、炮架、座钣和瞄准具组成。在战斗状态时,炮身尾部的炮杵置于座钣驻臼内。进行触发射击时,击针外突,炮弹从炮口装填,靠下滑撞击击针击发底火;进行拉发射击时,击针缩回,炮弹入膛后,靠拉火机的击锤撞击击针击发底火。发射时,炮身的后坐力经座钣传至地面,靠土壤的变形吸收后坐能量,限制后坐运动。
2.加农炮
加农炮是弹道低伸的火炮,属地面炮兵的主要炮种之一。主要用于射击装甲目标、垂直目标和远距离目标。对装甲目标和垂直目标,多用直接瞄准射击;对远距离目标,则用间接瞄准射击。主要由炮身、炮架、瞄准装置等部件组成。主要特点是身管长(一般为口径的40—80倍)、初速大(通常在700米/秒以上)、射程远(如152—155毫米加农炮的最大射程可达22—35公里)。按其口径可分为小口径加农炮(75毫米以内)、中口径加农炮(76—130毫米)和大口径加农炮(130毫米以上);按运动方式和结构分为牵引式、自运式、自行式和运载式(安装在坦克、飞机、舰艇上)四种。反坦克炮、坦克炮、高射炮、航空炮、舰炮和海岸炮也属加农炮类型。使用弹种有杀伤榴弹、爆破榴弹、杀伤爆破榴弹、穿甲弹、脱壳超速穿甲弹、碎甲弹、燃烧弹等。是进行地面火力突击的主要火炮。
3.榴弹炮
榴弹炮是身管较短,初速较小,弹道较弯曲的火炮,属于地面炮兵的主要炮种之一。适于对水平目标射击,主要用于歼灭、压制敌有生力量和技术兵器,破坏工程设施、桥梁、交通枢纽等。它由炮身、炮架和瞄准装置组成,按其机动方式,分为牵引式和自行式榴弹炮两种。主要特点是:身管较短(一般为口径的20—30倍)、初速较小(通常为300—600米/秒);射角较大(约达70度),弹丸落角也大,杀伤爆破效果好;采用多级变装药,在射角不变的条件下,可获得不同的初速、弹道和射程,便于在较大纵深内实施火力机动。现代榴弹炮炮身长达口径的33—44倍,初速达827米/秒,最大射角75°,使用一般榴弹,最大射程达18000多米,使用增程弹时,最大射程可达30000米。是进行地面火力突击的主要火炮。
4.加农榴弹炮
简称“加榴炮”。加榴炮是指兼有加农炮和榴弹炮弹道特性的火炮。主要用于射击较远距离目标和破坏较坚固的工程设施。由炮身、炮架和瞄准装置组成,具体结构与加农炮和榴弹炮相似。其特点是:可以平射和曲射;比加农炮炮身短,弹丸初速范围广(使用变装药),炮身射角和弹丸落角大;比榴弹炮炮身长,射程远;用最大号装药和小射角射击时,具有加农炮的性能;用小号装药和大射角射击时,具有榴弹炮的性能。现代加榴炮的口径多为152—155毫米。身管长一般为口径的25—40倍,弹重为45公斤左右,最大射程为17—25公里。配用弹种与榴弹炮相似。按其运动方式分为牵引式、自运式和自行式三种。是进行地面火力突击的主要火炮。
5.火箭炮
火箭炮是一种多发联装火箭发射装置,属于地面炮兵的主要炮种之一。主要用于对大面积目标射击。通常由定向器、回转盘、方向机、高低机、平衡机、瞄准器、点火系统及平台运动系统等组成。按定向器种类,可分为轨式、笼式和管式;按运动方式,可分为自行式和牵引式。火箭炮的主要作用是引燃火箭弹的点火器和赋予火箭弹初始飞行方向。装弹完毕后,可一次发射一发,也可连续发射数十发。发射速度快、火力猛、威力大、机动性好,但射弹散布大,发射时火光大,阵地容易暴露。火箭炮的口径一般为107—273毫米,最大射程40公里,主要配用杀伤爆破火箭弹,也可配用特种火箭弹,布设地雷、照明和施放烟幕等。是进行地面火力突击的主要火炮。
6.无坐力炮
也称“无后坐力炮”。它是一种滑膛无反后坐装置的火炮。发射时,利用发射药生成的部分火药气体由炮尾向后喷出,产生反作用力,其方向与弹丸出口时赋予炮管的后坐力方向相反,故该炮没有反后坐装置。无坐力炮主要用于摧毁近距离的装甲目标和火力点。由炮身、炮闩、炮架和瞄准装置等组成。其口径一般为57—120毫米,对坦克的直射距离为400—800米。主要配用空心装药破甲弹、高爆榴弹。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便于机动等特点。
7.高射炮
简称“高炮”。是从地面上对空中目标射击的火炮。必要时也可用于对地面或水面目标射击。主要特点是:炮身长、初速大、射界大、射速快、射击精度高,多数配有火控系统。按运动方式分,有牵引高炮和自行高炮;按口径分,有小口径高炮(口径小于60毫米)、中口径高炮(口径为60—100毫米)、大口径高炮(口径大于100毫米)。高炮通常都装有半自动或全自动炮闩,有机械化或自动化装填机构,可连续自动地装填和发射;大多数装有随动装置,能自动瞄准和追随目标。大、中口径高炮还装有引信侧合机,以自动装定引信分划。小口径高炮通常装有自动高射瞄准具,能不断地计算装定射击目标,以满足瞄准不断变化的空中目标的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现了120毫米和128毫米等大口径高炮。60年代以后,大口径高炮逐步被地空导弹所取代,小口径高炮则获得较大发展,采用了多管联装,提高了发射速度,增大了火力密度。由于跟踪雷达、光电跟踪和测距装置、火控计算机和火炮组成的自行高炮系统的出现,提高了机动能力、行进中射击能力的射击效果。小口径高炮将继续向雷达、计算机、火炮等结成一体、多管联装或多管旋转、自行化以及弹(地空导弹)炮结合的方面发展。
8.自行火炮
自行火炮是指与车辆底盘结合为一体,能自行运动的火炮。主要用于配合坦克部队和摩托化部队作战,及时为其提供火力支援。主要特点是:越野性能好、机动灵活,’占领和撤出阵地快、射击反应快。自行火炮由武器系统、装甲车体和底盘部分组成。武器系统包括武器、装填机构和火控系统。武器包括火炮(加农炮、榴弹炮、加榴炮等)。装填机构有半自动和全自动两种。新一代自行火炮已装备有夜视设备和以弹道计算机为中心的自动化火控系统。装甲有钢质装甲、铝合金装甲或简易的复合装甲。底盘有轮式和履带式两种。它们装有动力、传动、行走和操纵装置。履带式底盘一般采用坦克或装甲车辆的底盘或它们的改进型,以及专用底盘。
9.自行高射炮
简称“自行高炮”,是将瞄准发射系统与车辆底盘结合在一起,能自行运动的高射炮。主要用于歼灭低空和超低空目标,掩护行军、战斗的部(分)队。必要时也可用于消灭地(水)面目标。按口径分,有小口径和中口径自行高炮;按自行方式分,有履带式和轮式自行高炮;按功能分,有全天候和非全天候自行高炮。自行高炮通常是独立的高射炮系统,普遍采用火力系统、探测装置和解算装置装于同一车体上的“三位一体”结构。自行车辆由装甲车体、炮塔、动力装置、电源系统和行驶部分组成。火炮一般由数个结构相同的小口径自动炮身(有的是一门中口径炮身)、瞄准装置、平,衡机和高炮随动装置组成,装在旋转炮塔内或两侧。炮塔有封闭式、半封闭式和敞开式三种。车内装有雷达、光电或光学火控系统,装有导航仪以测定自身行进中所在位置的坐标。车上还装有防核、化学、生物武器的仪器和设备。与牵引高炮相比,自行高炮越野能力强、机动性好、可靠性高、自动化程度高、反应时间短,具有对低空、超低空飞行目标作战的能力,可实施短时间停止射击和行进间射击,是各国陆军致力发展的防空武器之一。
10.电磁炮
也称“电磁发射器”,是利用电磁力(洛仑磁力)代替火药发射炮弹的一种装置。该种武器目前只获得原理成功,尚处于可行性研究阶段。美国现已能把100克重的炮弹加速到10公里/秒,并成功地进行了硅面阵列承受10万个g载荷的试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1970年建造了第一台电磁发射装置,用一台能量为550兆焦耳的单极发电机首次把3克重的塑料块加速到6000米/秒。电磁炮研制成功后,可用于打飞机、反坦克和作为天基反导弹系统。但反战略导弹要求电磁炮炮弹质量达到2公斤,速度达20公里/秒,要达到这些要求,有待解决诸如研究适合天基用的数百兆焦耳的脉冲能源;解决轨道的强度、尺寸、重量;解决炮弹上电子设备承受10万个g载荷等问题。电磁炮根据发射装置的结构和部件,可分为导轨炮、线圈炮和“重接”炮等。它们主要由能源、加速器和开关三部分组成。在美国“战略防御”计划中将把电磁炮作为天基动能武器系统发展。
11.海岸炮
简称“岸炮”,是配置在海岸重要地段、岛屿和水道翼侧的海军炮。主要用于歼灭敌海上目标,也可对陆上和空中目标射击。有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固定式一般配置在永备工事内,移动式有机械牵引炮和铁道列车炮。海岸炮具有不易被干扰、命中概率高、射击死角小、摧毁力强等特点。初期的海岸炮与陆炮相同,19世纪开始出现专用海岸炮。一般海岸炮的口径为100—406毫米,射程16—58公里。现代岸炮配有射击指挥仪、雷达和光电观测仪,使战斗性能有了很大提高。
⑩ 德国二战的800MM口径的多拉列车炮,还存在吗陈列在哪里
帝国巨锤--多拉列车炮
帝国巨锤--多拉列车炮0
N粹德国的“大多拉”列车炮
1928年,饱尝德国侵略之苦的法国为了抵御德国的再次人侵,沿法德边界构筑
了举世闻名的马奇诺防线。该防线全长351 千米,约由5600座永备工事组成。工事
坚固,其掩蔽部顶盖与墙壁厚达3 .5 米。即使有像大贝尔塔炮那样420 毫米口径
火炮的炮弹直接命中,也难以造成人员的伤亡与装备的损坏。法国人天真地认为,
有了坚不可摧的防线就可高枕无忧了,而忽视了由于军事科技的发展而导致的作战
方式的变革。XTL上台后,马奇诺防线成了他的眼中钉、肉中刺。为了能摧毁这
难以逾越的障碍,1935年,XTL命令军方研制口径在700 ~1000毫米的超级巨炮。
德国陆军兵工局把这一重任交给了曾设计制.造过“大贝尔塔”和“巴黎大炮”的克
虏伯兵工厂。双方签订合同,于1940年交货。克虏伯兵工厂虽然有研制巨型大炮的
经验,但对于研制口径如此之大的巨型大炮,也感到是个难啃的“硬骨头”。该工
厂的设计师穆拉和保兹尤主持了火炮的设计工作。他们把全部精力投入巨炮的研制、
试验和改进当中,长年累月地忘我工作着。当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发动第二次世
界大战时,超级巨炮尚未设计完毕。1940年5 月,德军攻占荷兰、比利时、卢森堡
之后,主力从比利时、卢森堡南部越过阿登山脉,从北面绕过法国重兵把守的马奇
诺防线。6 月14日,德军在洛林和阿尔萨斯的接合部两面夹击,一举突破了马奇诺
防线。此时超级巨炮尚在制.造之中,1941年克虏伯工厂才完成炮身的发射试验。
到1942年春,克虏伯兵工厂终于造出了800 毫米口径的超级巨炮。巨炮的口径
大得出奇,炮膛内可蹲下一名大个子士兵。为纪念该厂的创始人古斯塔夫·克虏伯,
XTL叫它“重型古斯塔夫”。设计师穆拉为纪念他的妻子,将巨炮命名为“多拉”
(穆拉妻子的名字),德国炮兵则更喜欢叫它“大多拉”。
同年3 月 19 日,“大多拉”火炮进行实弹射击试验。XTL在陆军元帅凯德
尔、装甲兵司令古德里安、军工部长施佩尔的陪同下,亲自来到戒备森严的鲁根沃
尔靶场,观看并鉴定射击效果。中午12时20分,“大多拉”火炮发射了一发混凝土
破坏弹,弹丸实测重量为7 .086 吨,火炮射角65度,射程达26.09千米。40分钟
后,火炮又以射角45度发射了一发重4 .759 吨的榴弹,射程达47.22千米。对火
炮颇为熟悉的XTL对“大多拉”火炮的性能非常满意。
“大多拉”火炮由身管、摇架、上炮架、下炮架、炮耳轴、反后坐装置、炮闩
和输弹机等组成。整根身管由两段组成,即带身管套的前身管与后身管。安装时,
先将后身管插人身管套与前身管相连,再用硕大的连接螺母将它们固定。每个炮管
发射100 发,就得吊换新炮管,不然就会炸膛。换一次炮管也得1 天的时间,且炮
管的造价很昂贵。操作火炮可通过电力和液压机构来完成。即由电力机构赋予火炮
高低射界十10~+65度,用卷扬机吊装炮弹,输弹与闭锁则由液压机构来实现。自
动化程度非常高。
“大多拉”除了身管长度(32.48米)和射程(40多千米)不如“巴黎大炮”
之外,在许多方面都堪称世界之最:全炮约长 43 米、宽 7米、高 11 .6 米,有
4 层楼那么高,重1350吨,几乎是“巴黎大炮”的两倍,它的块头之大,宛如一艘
军舰;炮弹也大得惊人,有7 .8 米长,竖起来比两层楼还高,其中榴弹丸重4 石
1 吨。内装大量炸药,破坏力巨大,射程可达47千米;另一种用于破坏混凝土掩蔽
部的弹丸则重达7 吨,内装200 公斤炸药。据说它的威力足以击穿3 .4 千米处厚
度为0 .85米的混凝土墙。
“块头大”既是“大多拉”的优势,也是它的缺陷。与“巴黎大炮”一样,由
于块头太大,运输、操作、保障都极为不便。就运输而言,首先要把下炮架、身管、
炮闩等部件卸下来,再分别装车。为了装运这门炮,德国又同时研制了大功率军用
火车。1941年10月,克虏伯兵工厂制成了两台功率为1050马力、时速达60千米的D311
型机车。运炮车与两层楼的楼房相当。整座大炮及所需的弹药需动用60节列车。由
于炮宽7 米,标准宽度的铁路无法运输,需采用特设的轨道。到达发射阵地后,还
需借助巨大的吊车将各部件安装在炮架上。仅安装好这座巨炮就需1500人至少整整
忙上3 个星期。
“大多拉”作为德军最高统帅部的王牌,由一名陆军少将担任总指挥。射击时
则由一名上校具体指挥。直接操作大炮的士兵多达1400多名,加上两个担任防空任
务的高炮团、警卫人员、维修保养人员,共需 4000 多人。动用这座大炮需经陆军
参谋长哈尔德上将批准。
http://bbs.cga.com.cn/UploadFiles/40/2004-11-9/21383169/20041192141167274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