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高效管理仪器设备使用记录问题
高效管理仪器设备使用记录问题:
一、档案需要记录哪些内容
一般来说,仪器设备档案的记录应至少应该包括这7个内容:
1、制造商名称、型号、出厂编号;
2、对设备是否进行了规范的核查,以及核查时间人员地点等;
3、仪器设备存放的位置;
4、制造商的说明书,或指明说明书存放的地点;
5、所有检定/校准、核查报告和证书;
6、设备维护计划以及维护记录;
7、设备的任何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记录。
二、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不完善
有部分检验检测实验室没有根据自身情况,创建有效的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制度,明确相关部门以及人员职责,缺乏有效的档案管理监管机制。
2、管理意识不强
主要体现在部分检验检测实验室,虽然制定了相应的档案管理规程,但因对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认识上的不足,导致相关制度形同虚设,造成仪器设备档案工作落实不到位。
3、管理队伍力量薄弱
目前,部分实验室的仪器使用部门都没有设置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员。部分实验室虽然设置了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员,但由于缺乏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对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不熟悉不精通,导致无法正确、及时地收集、整理和归档仪器设备档案资料。另外,也因为实验室人员流动大,会存在因交接不到位导致档案管理脱节的现象。
4、档案收集问题
仪器设备档案最后一个问题是档案材料收集不全,比如档案材料只收集了仪器设备招标采购及验收相关材料,随后使用过程中形成的检定/校准/核查、期间核查、维护、维修等档案在收集中有不完全或未收入档案的现象。另外,有很多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档案管理,还停留在纸质材料的阶段,导致档案在保存和查询都有不方便。
三、档案管理问题解决方案
对于上述备档案管理存在的4个问题,可采取以下解决方案:
1、完善档案管理制度,规范仪器设备管理
2、提高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3、加强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4、建立动态的仪器设备台账
5、严格档案的借阅制度
6、推进仪器设备档案数字化管理
❷ 仪器设备使用记录需要记录哪些内容
高效管理仪器设备使用记录问题:
一、档案需要记录哪些内容
一般来说,仪器设备档案的记录应至少应该包括这7个内容:
1、制造商名称、型号、出厂编号;
2、对设备是否进行了规范的核查,以及核查时间人员地点等;
3、仪器设备存放的位置;
4、制造商的说明书,或指明说明书存放的地点;
5、所有检定/校准、核查报告和证书;
6、设备维护计划以及维护记录;
7、设备的任何损坏、故障、改装或修理记录。
二、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不完善
有部分检验检测实验室没有根据自身情况,创建有效的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制度,明确相关部门以及人员职责,缺乏有效的档案管理监管机制。
2、管理意识不强
主要体现在部分检验检测实验室,虽然制定了相应的档案管理规程,但因对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认识上的不足,导致相关制度形同虚设,造成仪器设备档案工作落实不到位。
3、管理队伍力量薄弱
目前,部分实验室的仪器使用部门都没有设置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员。部分实验室虽然设置了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员,但由于缺乏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对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不熟悉不精通,导致无法正确、及时地收集、整理和归档仪器设备档案资料。另外,也因为实验室人员流动大,会存在因交接不到位导致档案管理脱节的现象。
4、档案收集问题
仪器设备档案最后一个问题是档案材料收集不全,比如档案材料只收集了仪器设备招标采购及验收相关材料,随后使用过程中形成的检定/校准/核查、期间核查、维护、维修等档案在收集中有不完全或未收入档案的现象。另外,有很多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档案管理,还停留在纸质材料的阶段,导致档案在保存和查询都有不方便。
三、档案管理问题解决方案
对于上述备档案管理存在的4个问题,可采取以下解决方案:
1、完善档案管理制度,规范仪器设备管理
2、提高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3、加强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4、建立动态的仪器设备台账
5、严格档案的借阅制度
6、推进仪器设备档案数字化管理
❸ 检测类仪器使用记录的内容
实验室一般对仪器进行定期检定或校准,以保证其量值的溯源性,并加以必要的维护和保养,以保证设备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因此,大多数实验室认为,只要对仪器进行了定期检定或校准,仪器就是可靠的,出具的数据就是有效的,使得仪器的期间核查成为实验室最易忽视也最不重视的环节。
期间核查如何定义?
期间核查(intermediatechecks)是指为保持对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在两次检定之间进行的核查,包括设备的期间核查和参考标准器的期间核查,二者合起来本质上相当于ISO/IEC导则25(1990)中的运行检查。这种核查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通过期间核查可以增强实验室的信心,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
为什么要进行期间核查
实际上,使用频率高、易损坏、性能不稳定的仪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操作方法,环境条件(电磁干扰、辐射、灰邕、温度、湿度、供电、声级),以及移动、震动、样品和试剂溶液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并不能保证检定或校准状态的持续可信度。因此,实验室应对这些仪器进行期间核查。
几个例子
比如分析天平是实验室称取物质质量的常用仪器,使用频率最高,容易受到被称量物质的污染,过载、使用不当还会造成刀口损坏,影响天平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2.又如,分光光度计对光波长的要求很高,在叶绿素的测定中波长偏差1-2nml~p可造成叶绿素b浓度测定结果10-20%左右的相对误差。此外,仪器的信噪比、单色光带宽、杂色光强度和样品室、比色皿的污染等都可能影响仪器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除了在开机前和关机后检查仪器外,对重要的检测设备在两次周期检定(校准)之间需进行期间核查。最终使其满足监测工作要求,保证监测结果的质量。
了解仪器的精度、准确度和灵敏度是否有变化,也对从上次检定到本次核查期间所做的工作作一结论,如以后仪器再发生问题,无需核查本次核查前的结果。
核查原因
期间核查通常在下述情况下进行:
(1)按照年核查次数进行;
(2)仪器设备导出数据异常;
(3)仪器设备故障维修或改装后;
(4)常期脱离实验室控制的仪器设备在恢复使用前(如外界);
(5)仪器设备经过运输和搬迁;
(6)使用在中心控制范围以外的仪器设备。
核查内容
核查内容一般为:
(1)仪器设备的基本漂移、本底水平、信噪比、零点稳定度检测;
(2)光学仪器设备的波长重现性和灵敏度检测;
(3)采用有证标准物质,对仪器设备进行准确度和精密度的检测;也可将以前做过的工作再做一次(留样再测)、使用标准样再测(作质控图)。
(4)制作测量工作校准曲线,根据线性回归方程,获得修正因子,确认仪器设备的检测范围和检出限量。
期间核查的方法分类
开展“期间核查”的方法是多样的,基本上以等精度核查的方式进行,如仪器间的比对、方法比对、标准物质验证、加标回收、单点自校等都是可以采用的。更多的期间核查是通过核查标准来实现.所谓核查标准是指用来代表被测对象的一种相对稳定的仪器、产品或其他物体。它的量限、准确度等级都应接近于被测对象,而它的稳定性要比实际的被测对象好。核查标准本身也应进行校准和确认。
①使用标准物质核查。标准物质包括各种标准样品、实物标准。使用标准物质核查时应注意所用的标准物质的量值能够溯源、在有效期内。如pH计、离子计、电导率仪等采用定值溶液进行核查,气体检测仪采用标准气体进行核查,气体采样器采用标准流量计等。使用标准物质核查时应注意所用的标准物质的量值能够溯源,并且有效。
②使用仪器附带设备核查。有些仪器自带校准设备,有的还带有自动校准系统,可以用来核查。如电子天平往往自带一个校准砝码。
③参加实验室间比对。
④与相同准确度等级的另一设备或几个设备的量值进行比较。
⑤对保留样品量值重新测量:保留的样品性能(测试的量值)稳定,也可以用来作为期间核查的核查标准。⑥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采用高等级的仪器设备进行核查。
核查结果
期间检查情况应记录并归档。期间检查中发现设备运行有问题时,应停用报修。对运行有问题的设备所涉及检测结果有效性有影响时,应对检测项目进行重新检测。
基本要求:
(1)使用标准物质和标准样品进行测定,误差应不超过允许差值的2/3。
(2)对适宜保留的样品进行再检验,比较检验结果,偏差应不超过相关检测方法标准规定的平行允差的1.5倍。
(3)与其它实验室进行比对实验。偏差应不超过检测方法标准规定的平行允差的2倍。
是不是全部仪器都要做?
不是所有的设备都需要进行期问核查。通常来讲,期间核查的对象主要是新购设备,使用频次高的和使用环境恶劣的检测设备;主要或重要检测设备;不够稳定、易漂移、易老化且使用频繁的检测设备;经常携带到现场检验、校验的设备;运行过程中有可疑现象发生的检验、校验设备;选择对关键参量的检测质量影响较大的检测设备。
期间核查主要是核查测量仪器、测量标准或标准物质的系统漂移,即其长期稳定性。必须具备相应的核查标准和实施条件的,对无法寻找核查标准(物质)的不进行期间核查。期间核查可以提高监测质量的可靠性,降低出错的风险,但不能完全排除风险。期间核查的实施以及实施频次应结合监测自身的特点寻求成本和风险的平衡点。
对于采用相对测量方法的仪器,一般不必进行期间核查。包括:可见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离子发射光谱仪、色谱类仪器等。
应针对具体的设备或计量标准的各自特点,从经济性、实用性、可靠性、可行性等方面综合考虑相应的期间方法。使用技术手段进行期间核查的方法。
期间核查重点关注的10类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并不是每一个都要做,有些仪器并不需要做期间核查,下面这十类设备需要在做期间核查的时候重点关注:
1.对测量结果有重要影响的(比如在用液相色谱测醛类物质含量,液相色谱需要期间核查);
2.检定或校准周期较长(比如校准和检定周期超过两年的设备);
3.频繁使用的(比如一把卡尺每天使用的次数非常多);
4.容易损坏的仪器设备;
5.性能不稳定的仪器设备;
6.检测数据有争议、易漂移的仪器设备;
7.易老化的仪器设备;
8.经常带到现场使用的仪器设备;
9.贵重的仪器设备;
10.仪器设备的使用环境较为恶劣,导致了仪器设备的性能可能发生改变的。
实验室应针对具体的仪器进行分析研究,掌握仪器分析原理和性能特性以及可能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和稳定性的因素,确定需要进行期间核查的仪器名称,编制相应的期间核查方法。仪器的期间核查并不等于检定周期内的再次检定,而是核查仪器的稳定性、分辨率、灵敏度等指标是否持续符合仪器本身的检测/校准工作的技术要求。针对不同仪器的特性,可使用不同的核查方法,如仪器间比对、方法间比对、标准物质验证、添加回收标准物质等。条件允许时,也可以按检定规程进行自校。期间核查的时间间隔一般以在仪器的检定或校准周期内进行一二次为宜。对于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仪器,应增加核查的次数。
❹ 仪器设备的维护记录怎样才能管理好,有什么好方法
科室仪器管理是重要的护理工作之一。加强对仪器的使用管理,保证仪器安全正常运行,既是护士的职责,也是患者安全的保障。但是在临床工作中,如何能既方便护士使用,又能保证仪器随时处于性能良好的备用状态,还要能方便护士记录呢?
我院为做好此项工作,制定了《仪器设备“三级维护保养”制度》,其中一级保养(日常保养)由仪器设备使用部门实施,包括外部除尘、清洁、紧固易松动的零部件,定期更换易耗品,经常检查仪器设备的主件和附件等是否正常,观察并记录使用过程中仪器设备的运行情况。
注:
1、仪器设备无论是否使用都应至少每日检查并做好日常维护保养,维护保养和检查内容参考《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
2、仪器设备使用前必须经过检查后确保正常方可使用,并做好记录。使用后的清洁、消毒、保养等内容参考《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
3、正常或已保养打“✔”,异常情况打“✘”,备注栏注明异常具体情况。
设备科给我们印发了《医疗设备使用登记与维护保养记录本》,一个仪器一本,大到医生偶尔使用的日间手术仪器,小到日常工作中使用频率高的输液泵等仪器,都要每日使用后做好记录。
但是,每个科室大大小小的仪器少则七八个,多则几十个。以我科为例,大小仪器就有18个。这18个记录本,每天只要使用就要记录。根据医护人员临床使用的实际情况,存在问题如下:
1、这些记录本由谁使用谁记录吧,但输液泵可能每个护士都要用,由谁来记录?如果不责任到人,就总有人是不会记录的。
2、规定一个人统一记录吧,有时又不知道今天哪个用了哪个没用,还要互相问问,比较麻烦。
3、像这样的记录,只能在下班或工作间歇赶紧记录,不可能用一个记一个吧。
种种原因,导致实行起来确实不方便,不仅浪费护士的时间,还起不到真正的效果。
为了做好仪器管理,流程上不仅要方便护士操作使用,也方便护士记录,还要保证仪器随时处于备用状态,在运行过程中有故障能第一时间通知维修并让每个护士及时知道。我科经过大家的积极讨论,做出以下改进:
1、首先我们把A4纸大小的记录本缩小一半,装订成册,挂在每个仪器旁边。在使用时,谁用谁记录。这样既方便护士记录,又能让每个护士查看仪器使用维护记录情况,如有疑问及时提醒监督。
2、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当事人必须及时用“红笔”在记录本上注明故障具体情况,并在仪器上挂上“故障”标识,并将故障仪器图片发到医护群里,让大家及时了解信息。同时当事人或主班通知相关部门维修,直至维修正常。
3、严格交接班,尤其对使用中的仪器,接班护士要检查运行及记录情况,如有疑问及时提出确定。
4、每周四由专管人检查维护一次,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到科室微信群并提出改进措施。
5、护士长每周随机检查一次,对存在问题进行科室微信群反馈,晨会或科会再强调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