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临床上常用的耳部影像学检查法有几种
(1)耳部X 线检查法:颞骨岩乳突部的X 线拍片是耳部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常用的投照位有:
①乳突侧斜位(35°):亦称伦氏位。可显示鼓室、鼓窦入口、鼓窦及乳突气房,尚可观察乙状窦板、下颌关节突等。有助于了解中耳乳突的骨质破坏性病变及其范围。
②岩部轴位:又称麦氏位。能显示上鼓室及鼓窦入口。临床上常将该位与伦氏位共同作为中耳乳突X 线拍片的常规位置。
③岩部斜位:又称斯氏位。主要用于观察内耳道、内耳骨迷路、岩尖等病变。
④颞骨额枕位:又称汤氏位。可观察岩尖、内耳道及内耳。
(2)颞骨CT 扫描:颞骨CT 扫描能清晰地显示颞骨的细微解剖结构,如外耳道、鼓室、鼓窦入口、乳突、3 个听小骨、面神经管、内耳道、乙状窦、前庭水管开口、耳蜗、前庭及3 个半规管等。颞骨CT 扫描仪不仅可清晰显示颞骨的细微骨性病变,尚可显示其中的异常软组织块影。因此,对耳的先天畸形,颞骨骨折,各种中耳炎症,肿瘤等具有较高的助诊价值。
颞骨CT 扫描一般采取轴位(横断面)和冠状位,扫描层厚2mm。轴位以外耳道口上缘与眶上缘顶点的连线为基线,由下而上逐层扫描。冠状面则与听眦线(外耳道口与同侧眼外眦的连线)相垂直,从外耳道口前缘开始,自前而后逐层扫描。
颅脑CT 扫描对某些耳源性并发症及小脑脑桥角肿瘤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磁共振成像可显示与颞骨病变有关的小脑脑桥角及颞叶、脑室等软组织解剖结构变化,如肿瘤、脓肿、出血等。
② 什么是柯氏位,瓦氏位,乳突许氏位
瓦氏位(Waters'位)和柯氏位(Caldwell's位)是鼻窦X射线检查中常用的两种投照方式。瓦氏位主要用于观察额窦、筛窦以及上颌窦,而柯氏位则特别适合显示额窦和筛窦。
在进行瓦氏位摄影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使用滤线器进行摄影时,应确保摄影距离在滤线栅的栅焦距范围内。2. 为保持头部的稳定性,患者在对侧手握拳支撑下颌的同时,应保持身体不动。3. 常规采用分格摄影,确保双侧乳突的投影出现在同一张照片上。
柯氏位的摄影要点包括:1. 患者应俯卧于摄影台上,确保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床面,并与床面中线对齐。2. 患者的额部和鼻尖应置于床面上,下颌内收,听眦线应垂直于床面。3. 暗盒可以放置在过滤器托盘上,或者平放在摄影台上(在暗盒上放置滤线栅以防止康普顿效应导致照片灰度增加),确保其长轴与床面中线平行。4. 鼻根部应位于胶片中心。
在进行这些摄影操作时,确保患者头部姿势正确,以便获得清晰的鼻窦图像。这些图像对于诊断鼻窦相关疾病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