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机械知识 > 2014年发生的机械电气事故有哪些

2014年发生的机械电气事故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1-01-18 08:56:10

❶ 电气机械性损伤是触电事故的一种吗

答:电气线路或导线由于受到机械性损伤、烫伤等,所造成的触电事故,是触电事故伤亡内率最高的一种。因为容损伤绝缘的表面特别的微小,所以不被人们给予足够的重视,不进行绝缘处理。
所以在人们工作中,轻易之间,在没有任何防范意识的情况下,触电。而且四周无人时。这时候的触电死亡率非常大。所以电气设备、家用电器、电动工具等,导线一旦受损,均应立即进行绝缘处理,不留后患。以确保用电安全。

❷ 谁能详细阐述一下用电设备的知识。

一、触电原因分析
据多年来的触电事故统计分析,触电死亡的主要原因
是:
1.缺乏电气安全知识
电线附近放风筝;带负荷拉高压隔离开关;低压架空线折断后不停电,用手误碰火线;线不明的情况下带电接线,误触带电体;手触摸破损的胶盖刀闸;儿童在水泵电动机外壳上玩耍、触摸灯头或插座;随意乱动电器等。
2.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带负荷拉高压隔离开关;在高低压同杆架设的线路电杆上检修低压线或广播线时碰触有电导线;在高压线路下修造房屋接触高压线;剪修高压线附近树木接触高压线等。带电换电杆架线;带电拉临时照明线;带电修理电动工具、换行灯变压器、搬动用电设备;火线误接在电动工具外壳上;用湿手拧灯泡等。
3.设备不合格
高压架空线架设高度离房屋等建筑的距离不符合安全距离,高压线和附近树木距离太小;高低压交叉线路,低压线误设在高压线上面。用电设备进出线未包扎好裸露在外;人触及不合格的临时线等等。
4.维修管理不善
大风刮断低压线路和刮倒电杆后,没有及时处理;胶盖刀闸胶木盖破损长期不修理;瓷瓶破裂后火线与拉线长期相碰;水泵电动机接线破损使外壳长期带电等。
5.偶然因素
大风刮断电力线路触到人体等。
为了避免触电事故,应当加强电气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学习贯彻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其他电气规程,采用合格的电气设备经常保持电气设备安全运行。
二、触电事故规律
1,触电事故有明显季节性
据统计资料,一年之中第二、三季度事故较多,6、9月的事故最集中。主要原因是,夏秋天气潮湿、多雨,降低了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人体多汗,人体电阻降低,易导电;天气炎热,工作人员多不穿工作服和带绝缘护具,触电危险性增大;正值农忙季节,农村用电量增加,触电事故增多。
2.低压触电多于高压触电
国内外统计资料表明,低压触电事故所占触电事故比例要大于高压触电事故。主要原因是低压设备多,低压电网广,与人接触机会多;设备简陋,管理不严,思想麻痹;群众缺乏电气安全知识。但是,这与专业电工的触电事故比例相反,即专业电工的高压触电事故比低压触电事故多。
3.触电事故因地域不同而不同
据统计,农村触电事故多于城市,主要原因是农村用电设备因陋就简,技术水平低,管理不严,电气安全知识缺乏。
4.触电事故“因人而异”
中青年工人、非专业电工、临时工等触电事故多。主要原因是,一方面这些人多是主要操作者,接触电气设备的机会多;另一方面多数操作者不谨慎,责任心还不强,经验不足,电气安全知识比较欠缺等。
5.触电事故多发生在电气连接部位
统计资料表明,电气事故点多数发生在接线端、压接头、焊接头、电线接头、电缆头、灯头、插头、插座、控制器、接触器、熔断器等分支线、接户线处。主要原因是,这些连接部位机械牢固性较差、接触电阻较大、绝缘强度较低以及可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缘故。
6.触电事故因行业性质不同而不同
冶金、矿山、建筑、机械等行业由于存在潮湿、高温、现场
混乱、移动式设备和携带式设备多或现场金属设备多等不利因素,因此,触电事故较多。
7.携带式设备和移动式设备触电事故多
主要原因是,这些设备需要经常移动,工作条件差,在设备和电源处容易发生故障或损坏,而且经常在人的紧握之下工作,一旦触电就难以摆脱电源。
8.违章作业和误操作引起的触电事故多
主要原因是由于安全教育不够、安全规章制度不严和安全措施不完备、操作者素质不高造成的。
触电事故往往发生得很突然,且经常在极短的时间内造
成严重的后果,死亡率较高。触电事故有一些规律,掌握这些
规律对于安全检查和实施安全技术措施以及安排其他的电气安全工作有很大意义。触电事故的发生,情况是复杂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应当在实践中不断分析和总结触电事故的规律,为做好电气安全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第二节电气火灾和爆炸的原因、预防及扑救常识
一、电气火灾和爆炸的原因
电气火灾和爆炸在火灾、爆炸事故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如线路、电动机、开关等电气设备都可能引起火灾。变压器等带油电气设备除了可能发生火灾,还有爆炸的危险。造成电气火灾与爆炸的原因很多。除设备缺陷、安装不当等设计和施工方面的原因外,电流产生的热量和火花或电弧是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
1.过热
电气设备过热主要是由电流产生的热量造成的。
导体的电阻虽然很小,但其电阻总是客观存在的。因此,电流通过导体时要消耗一定的电能,这部分电能转化为热能,使导体温度升高,并使其周围的其他材料受热。对于电动机和变压器等带有铁磁材料的电气设备,除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外,还有在铁磁材料中产生的热量。因此,这类电气设备的铁芯也是一个热源。
当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降低时,通过绝缘材料的泄漏电流增加,可能导致绝缘材料温度升高。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电气设备运行时总是要发热的,但是,设计、施工正确及运行正常的电气设备,其最高温度和其与周围环境温差(即最高温升)都不会超过某一允许范围。例如:裸导线和塑料绝缘线的最高温度一般不超过70°C。也就是说,电气设备正常的发热是允许的。但当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遭到破坏时,发热量要增加,温度升高,达到一定条件,可能引起火灾。
引起电气设备过热的不正常运行大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短路。发生短路时,线路中的电流增加为正常时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使设备温度急剧上升,大大超过允许范围。如果温度达到可燃物的自燃点,即引起燃烧,从而导致火灾。
下面是引起短路的几种常见情况:电气设备的绝缘老化变质,或受到高温、潮湿或腐蚀的作用失去绝缘能力;绝缘导线直接缠绕、勾挂在铁钉或铁丝上时,由于磨损和铁锈蚀,使绝缘破坏;设备安装不当或工作疏忽,使电气设备的绝缘受到机械损伤;雷击等过电压的作用,电气设备的绝缘可能遭到击穿;在安装和检修工作中,由于接线和操作的错误等。
(2)过载。过载会引起电气设备发热,造成过载的原因大体上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设计时选用线路或设备不合理,以至在额定负载下产生过热;二是使用不合理,即线路或设备的负载超过额定值,或连续使用时间过长,超过线路或设备的设计能力,由此造成过热。
(3)接触不良。接触部分是发生过热的一个重点部位,易造成局部发热、烧毁。有下列几种情况易引起接触不良:不可拆卸的接头连接不牢、焊接不良或接头处混有杂质,都会增加接触电阻而导致接头过热;可拆卸的接头连接不紧密或由于震动变松,也会导致接头发热:活动触头,如闸刀开关的触头、插头的触头、灯泡与灯座的接触处等活动触头,如果没有足够的接触压力或接触表面粗糙不平.会导致触头过热;对于铜铝接头,由于铜和铝电性不同,接头处易因电解作用而腐蚀,从而导致接头过热。
(4)铁芯发热。变压器、电动机等设备的铁芯,如果铁芯绝
缘损坏或承受长时间过电压,涡流损耗和磁滞损耗将增加,使设备过热。
(5)散热不良。各种电气设备在设计和安装时都要考虑有
一定的散热或通风措施,如果这些部分受到破坏,就会造成
设备过热。
此外,电炉等直接利用电流的热量进行工作的电气设备,
工作温度都比较高,如安置或使用不当,均可能引起火灾。
2.电火花和电弧
一般电火花的温度都很高,特别是电弧,温度可高达3000°C -6000° C,因此,电火花和电弧不仅能引起可燃物燃烧,还能使金属熔化、飞溅,构成危险的火源。在有爆炸危险的场所,电火花和电弧更是引起火灾和爆炸的一个十分危险的因素。
电火花大体包括工作火花和事故火花两类。
工作火花是指电气设备正常工作时或正常操作过程中产的。如开关或接触器开合时产生的火花、插销拔出或擂人时的火花等。
事故火花是线路或设备发生故障时出现的。如发生短路或接地时出现的火花、绝缘损坏时出现的闪光、导线连接松脱时的火花、保险丝熔断时的火花、过电压放电火花、静电火花以及修理工作中错误操作引起的火花等。
此外,还有因碰撞引起的机械性质的火花;灯泡破碎时,炽热的灯丝有类似火花的危险作用。
二、电气火灾的预防
根据电气火灾和爆炸形成的主要原因,电气火灾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
(1)要合理选用电气设备和导线,不要使其超负载运行。
(2)在安装开关、熔断器或架线时,应避开易燃物,与易燃
物保持必要的防火间距。
(3)保持电气设备正常运行,特别注意线路或设备连接处的接触保持正常运行状态,以避免因连接不牢或接触不良,使设备过热。
(4)要定期清扫电气设备,保持设备清洁。
(5)加强对设备的运行管理。要定期检修、试验,防止绝缘损坏等造成短路。
(6)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应可靠接地或接零。
(7)要保证电气设备的通风良好,散热效果好。
三、电气火灾的扑救常识
1.电气火灾的特点
电气火灾与一般火灾相比,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1)电气设备着火后可能仍然带电,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触电危险。
(2)充油电气设备如变压器等受热后可能会喷油、甚至爆炸,造成火灾蔓延且危及救火人员的安全。
所以,扑救电气火灾必须根据现场火灾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以保证灭火人员的安全。
2.断电灭火
电气设备发生火灾或引燃周围可燃物时,首先应设法切断电源,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1)处于火灾区的电气设备因受潮或烟熏,绝缘能力降低,所以拉开关断电时,要使用绝缘工具。
(2)剪断电线时,不同相电线应错位剪断,防止线路发生短路。
(3)应在电源侧的电线支持点附近剪断电线,防止电线剪断后跌落在地上,造成电击或短路。
(4)如果火势已威胁邻近电气设备时,应迅速拉开相应的开关。
(5)夜间发生电气火灾,切断电源时,要考虑临时照明问
题,以利扑救。如需要供电部门切断电源时,应及时联系。
3.带电灭火
如果无法及时切断电源,而需要带电灭火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应选用不导电的灭火器材灭火,如干粉、二氧化碳、1211灭火器,不得使用泡沫灭火器带电灭火。
(2)要保持人及所使用的导电消防器材与带电体之间的足够的安全距离,扑救人员应带绝缘手套。
(3)对架空线路等空中设备进行灭火时,人与带电体之间的仰角不应超过45°C。而且应站在线路外侧,防止电线断落后触及人体。如带电体已断落地面,应划出一定警戒区,以防跨步电压伤人。
4.充油电气设备灭火
(1)充油设备着火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如外部局部着火时,可用二氧化碳,1211、干粉等灭火器材灭火。
(2)如设备内部着火,且火势较大,切断电源后可用水灭火,有事故贮油池的应设法将油放人池中,再行扑救。

❸ 施工现场哪些属于安全可视化管理范围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工具材料民用爆炸品

施工项目安全控制措施有:
安全管理是为施工项目实现安全生产开展的管理活动。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重点是进行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控制,落实安全管理决策与目标,以消除一切事故,避免事故伤害,减少事故损失为管理目的。

控制是对某种具体的因素的约束与限制,是管理范围内的重要部分。
安全管理措施是安全管理的方法与手段,管理的重点是对生产各因素状态的约束与控制。根据施工生产的特点,安全管理措施带有鲜明的行业特色。
一、落实安全责任、实施责任管理
施工项目经理部承担控制、管理施工生产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等目标的责任。因此,必须同时承担进行安全管理、实现安全生产的责任。
建立、完善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生产领导组织,有组织、有领导的开展安全管理活动。承担组织、领导安全生产的责任。建立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 抓制度落实、抓责任落实,定期检查安全责任落实情况,及时报告。
项目经理是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各级职能部门、人员,在各自业务范围内,对实现安全生产的要求负责。全员承担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从经理到工人的生产系统做到纵向到底,一环不漏。各职能部门、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做到横向到边,人人负责。
施工项目应通过监察部门的安全生产资质审查,并得到认可。一切从事生产管理与操作的人员、依照其从事的生产内容,分别通过、施工项目的安全审查,取得安全操作认可证,持证上岗。
特种作业人员、除经的安全审查,还需按规定参加安全操作考核;取得监察部核发的《安全操作合格证》,坚持“持证上岗”。施工现场出现特种作业无证操作现象时,施工项目必须承担管理责任。施工项目经理部负责施工生产中物的状态审验与认可,承担物的状态漏验、失控的管理责任,接受由此而出现的经济损失。一切管理、操作人员均需与施工项目经理部签定安全协议,向施工项目经理部做出安全保证。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的检查,应认真、详细的记录,做为分配、补偿的原始资料之一。
二、安全教育与训练
进行安全教育与训练,能增强人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生产知识,有效的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人失误。安全教育、训练是进行人的行为控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因此,进行安全教育、训练要适时、宜人,内容合理、方式多样,形成制度。组织安全教育、训练做到严肃、严格、严密、严谨,讲求实效。
1、一切管理、操作人员应具有基本条件与较高的素质
具有合法的劳动手续。临时性人员须正式签定劳动,接受入场教育后,才可进入施工现场和劳动岗位。没有痴呆、健忘、精神失常、颠痫、脑外伤后遗症、心血管疾病、晕眩、以及不适于从事操作的疾病。没有感官缺陷,感性良好。有良好的接受、处理、反馈信息的能力。具有适于不同层次操作所必须的文化。输入的劳务,必须具有基本的安全操作素质。经过正规训练、考核,输入手续完善。
2、安全教育、训练的目的与方式
安全管理是为施工项目实现安全生产开展的管理活动。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重点是进行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控制,落实安全管理决策与目标,以消除一切事故,避免事故伤害,减少事故损失为管理目的。
控制是对某种具体的因素的约束与限制,是管理范围内的重要部分。
安全管理措施是安全管理的方法与手段,管理的重点是对生产各因素状态的约束与控制。根据施工生产的特点,安全管理措施带有鲜明的行业特色。
安全教育、训练包括知识、技能、意识三个阶段的教育。进行安全教育、训练,不仅要使操作者掌握安全生产知识,而且能正确、认真的在作业过程中,表现出安全的行为。安全知识教育。使操作者了解、掌握生产操作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安全技能训练。使操作者逐渐掌握安全生产技能,获得完善化、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减少操作中的失误现象。安全意识教育。在于激励操作者自觉坚持实行安全技能。
3、安全教育的内容随实际需要而确定
新工人入场前应完成三级安全教育。对学徒工、实习生的入场三级安全教育,重点偏重一般安全知识,生产组织原则,生产环境,生产纪律等。强调操作的非独立性。对季节工、农民工三级安全教育,以生产组织原则、环境、纪律、操作标准为主。二个月内安全技能不能达到热练的,应及时解除劳动,废止劳动资格。结合施工生产的变化、适时进行安全知识教育。一般每10天组织一次较合适。结合生产组织安全技能训练,千什么训练什么,反复训练、分步验收。以达到出现完善化、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划为一个训练阶段。安全意识教育的内容不易确定,应随安全生产的形势变化,确定阶段教育内容。可结合发生的事故,进行增强安全意识,坚定掌握安全知识与技能的信心,接受事故教训教育。受季节、自然变化影响时,针对由于这种变化而出现生产环境、作业条件的变化进行的教育,其目的在于增强安全意识,控制人的行为,尽快地适应变化,减少人失误。采用新技术,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推行新工艺之前,应对有关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技能、意识的全面安全教育,激励操作者实行安全技能的自觉性。
4、加强教育管理,增强安全教育效果
教育内容全面,重点突出,系统性强,抓住关键反复教育。反复实践。养成自觉采用安全的操作方法的习惯。使每个受教育的人,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鼓励受教育者树立坚持安全操作方法的信心,养成安全操作的良好习惯。告诉受教者怎样做才能保证安全,而不是不应该做什么。奖励促进,巩固学习成果。
5、进行各种形式、不同内容的安全教育,都应把教育的时间、内容等,清楚的记录在安全教育记录本或记录卡上。
三、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是发现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的重要途径。是消除事故隐患,落实整改措施,防止事故伤害,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方法。安全检查的形式有普遍检查,专业检查和季节性检查。
1、安全检查的内容
主要是查思想、查管理、查制度、查现场、查隐患、查事故处理。
施工项目的安全检查以自检形式为主,是对项目经理至操作,生产全部过程、各个方位的全面安全状况的检查。检查的重点以劳动条件、生产设备、现场管理、安全卫生设施以及生产人员的行为为主。发现危及人的安全因素时,必须果断的消除。
各级生产组织者,应在全面安全检查中,透过作业环境状态和隐患,对照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检查对安全生产认识的差距。
对安全管理的检查,主要是:
安全生产是否提到议事日程上,各级安全责任人是否坚持 “五同时”。业务职能部门、人员,是否在各自业务范围内,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专职安全人员是否在位、在岗。安全教育是否落实,教育是否到位。工程技术、安全技术是否结合为统一体。作业标准化实施情况。安全控制措施是否有力,控制是否到位,有哪些消除管理差距的措施。事故处理是否符合规则,是否坚持 “四不放过”的原则。
2、安全检查的组织
建立安全检查制度,按制度要求的规模、时间、原则、处理、报偿全面落实。成立由第一责任人为首,业务部门、人员参加的安全检查组织。安全检查必须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有整改,有总结,有处理。
3、安全检查的准备
思想准备。发动全员开展自检,自检与制度检查结合,形成自检自改,边检边改的局面。使全员在发现危险因素方面得到提高,在消除危险因素中受到教育,从安全检查中受到锻练。业务准备。确定安全检查目的、步骤、方法。成立检查组,安排检查日程。分析事故资料,确定检查重点,把精力侧重于事故多发部位和工种的检查。规范检查记录用表,使安全检查逐步纳入科学化、规范化轨道。
4、安全检查方法
常用的有一般检查方法和安全检查表法。一般方法。常采用看、听、嗅、间、测、验、析等方法。
看:看现场环境和作业条件,看实物和实际操作,看记录和资料等。
听:听汇报、听介绍、听反映、听意见或批评,听机械设备的运转响声或承重物发出的微弱声等。
嗅:对挥发物、腐蚀物、有毒气体进行辨别。
问:评影响安全问题,详细询问,寻根究底。
查:查明问题、查对数据、查清原因,追查责任。
测:测量、测试、监测。
验:进行必要的试验或化验
析:分析安全事故的隐患、原因。
安全检查表法。是一种原始的、初步的定性分析方法,它通过事先拟定的安全检查明细表或清单,对安全生产进行初步的诊断和控制。安全检查表通常包括检查项目、内容、回答问题、存在间题、改进措施、检查措施、检查人等内容。
5、安全检查的形式
定期安全检查。指列入安全管理活动计划,有较一致时间间隔的安全检查。定期安全检查的周期,施工项目自检宜控制在10~15天。班组必须坚持日检。季节性、专业性安全检查,按规定要求确定日程。突击性安全检查。指无固定检查周期,对特别部门、特殊设备、小区域的安全检查,属于突击性安全检查。特殊检查。对预料中可能会带来新的危险因素的新安装的设备、新采用的工艺、新建或改建的工程项目,投入使用前,以“发现”危险因素为专题的安全检查,叫特殊安全检查。
特殊安全检查还包括,对有特殊安全要求的手持电动工具,电气、照明设备,通风设备,有毒有害物的储运设备进行的安全检查。
6、消除危险因素的关键
安全检查的目的是发现、处理、消除危险因素,避免事故伤害,实现安全生产。消除危险因素的关键环节,在于认真的整改,真正的、确确实实的把危险因素消除。对于一些由于种种原因而一时不能消除的危险因素,应逐项分析,寻求解决办法,安排整改计划,尽快予以消除。安全检查后的整改,必须坚持“三定”和“不推不拖”,不使危险因素长期存在而危及人的安全。
“三定”指的是对检查后发现的危险因素的消除态度。三定即定具体整改责任人;定解决与改正的具体措施,限定消除危险因素的整改时间。在解决具体的危险因素时,凡借用自己的力量能够解决的,不推拖、不等不靠,坚决的组织整改。自己解决有困难时,应积极主动寻找解决的办法,争取外界支援以尽快整改。不把整改的责任推给上级,也不拖延整改时间,以尽量快的速度,把危险因素消除。
四、作业标准化
在操作者产生的不安全行为中,由于不知正确的操作方法,为了干的快些而省略了必要的操作步骤,坚持自己的操作习惯等原因所占比例很大。按科学的作业标准规范人的行为,有利于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人失误。
1、制定作业标准,是实施作业标准化的首要条件
采取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操作者三结合的方式,根据操作的具体条件制定作业标准。坚持反复实践、反复修订后加以确定的原则。
作业标准要明确规定操作程序、步骤。怎样操作、操作质量标准、操作的阶段目的、完成操作后物的状态等,都要做出具体规定。
尽量使操作简单化、专业化,尽量减少使用工具、夹具次数,以降低操作者熟练技能或注意力的要求。使作业标准尽量减轻操作者的精神负担。
作业标准必须符合生产和作业环境的实际情况,不能把作业标准通用化。不同作业条件的作业标准应有所区别。
2、作业标准必须考虑到人的身体运动特点和规律,作业场地布置、使用工具设备、操作幅度等,应符合人机学的要求。
人的身体运动时,尽量避开不自然的姿势和重心的经常移动,动作要有连贯性、自然节奏强。如,不出现运动方向的急剧变化;动作不受限制;尽量减少用手和眼的操作次数;肢体动作尽量小。作业场地布置必须考虑行进道路、照明、通风的合理分配,机、料具位置固定,作业方便。要求:
a.人力移动物体,尽量限于水平移动;
b.把机械的操作部分,安排在正常操作范围之内,防止增加操作者的精神和体力的负担;
c.尽量利用重力作用移动物体;
d.操作台、座椅的高度从与操作要求、人的身体条件匹配。
使用工具与设备
a.尽可能使用专用工具代替徒手操作;
b.操纵操作杆或手把时,尽量使人身体不必过大移动,与手的接触面积,以适合手握时的自然状态为宜。
反复训练,达标报偿
训练要讲求方法和程序,宜以讲解示范为先,符合重点突出、交待透彻的要求。边训练边作业,巡检纠正偏向。先达标、先评价、先报偿,不强求一致。多次纠正偏向,仍不能克服习惯操作、操作不标准的,应得到负报偿。
五、生产技术与安全技术的统一
生产技术工作是通过完善生产工艺过程、完备生产设备、规范工艺操作,发挥技术的作用,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的。包含了安全技术在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的全部职能和作用。两者的实施目标虽各有侧重,但工作目的完全统一在保证生产顺利进行、实现效益这一共同的基点上。生产技术、安全技术统一,体现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具体的落实“管生产同时管安全”的管理原则。具体表现在:
施工生产进行之前,考虑产品的特点、规模、质量,生产环境,自然条件等。摸清生产人员流动规律,能源供给状况,机械设备的配置条件,需要的临时设施规模,以及物料供应、储放、运输等条件。完成生产因素的合理匹配计算,完成施工设计和现场布置。施工设计和现场布置,经过审查、批准,即成为施工现场中生产因素流动与动态控制的唯一依据。
施工项目中的分部、分项工程,在施工进行之前,针对工程具体情况与生产因素的流动特点,完成作业或操作方案。这将为分部、分项工程的实施,提供具体的作业或操作规范。方案完成后,为使操作人员充分理解方案的全部内容,减少实际操作中的失误,避免操作时的事故伤害。要把方案的设计思想、内容与要求,向作业人员进行充分的交底。交底既是安全知识教育的过程,同时,也确定了安全技能训练的时机和目标。
从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预防伤害事故,保证生产工艺过程顺利实施去认识,生产技术工作中应纳入如下的安全管理职责:
进行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教育,规范人的行为,使操作者获得完善的、自动化的操作行为,减少操作中的人失误。参加安全检查和事故调查,从中充分了解生产过程中;物的不安全状态存在的环节和部位、发生与发展、危害性质与程度。摸索控制物的不安全状态的规律和方法。提高对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控制能力。严把设备、设施用前验收关,不便有危险状态的设备、设施盲目投入运行,预防人、机运动轨迹交叉而发生的伤害事故。
六、正确对待事故的调查与处理
事故是违背人们意愿,且又不希望发生的事件。一旦发生事故,不能以违背人们意愿为理由,予以否定。关键在于对事故的发生要有正确认识,并用严肃、认真、科学、积极的态度,处理好已发生的事故,尽量减少损失。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同类事故重复发生。
发生事故后,以严肃、科学的态度去认识事故、实事求是的按照规定、要求报告。不隐瞒、不虚报,不避重就轻是对待事故科学、严肃态度的表现。
积极抢救负伤人员的同时,保护好事故现场,以利于调查清楚事故原因,从事故中找到生产因素控制的差距。
分析事故,弄清发生过程,找出造成事故的,人、物、环境状态方面的原因。分清造成事故的安全责任,总结生产因素管理方面的教训。
以事故为例、召开事故分析会进行安全教育。便所有生产部位、过程中的操作人员,从事故中看到危害,激励他们的安全生产动机。从而在操作中自觉的实行安全行为,主动的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
采取预防类似事故重复发生的措施,并组织彻底的整改;使采取的预防措施,完全落实。经过验收,证明危险因素已完全消除时;再恢复施工作业。
未造成伤害的事故,习惯的称为未遂事故。未遂事故就是已发生的,违背人们意愿的事件,只是未造成人员伤害或经济损失。然而其危险后果是隐藏在人们心理上的严重创伤,其影响作用时间更长久。未遂事故同样暴露安全管理的缺陷、生产因素状态控制的薄弱。因此,未遂事故要如同已经发生的事故一样对待,调查、分析、处理妥当。

❹ 影响国际原油价格的因素有哪些

供求关系,原油库存,汇率因素,经济发展状况,突发事件与气候状况。

习惯上把未经加工处理回的石答油称为原油。一种黑褐色并带有绿色荧光,具有特殊气味的粘稠性油状液体。是烷烃、环烷烃、 芳香烃和烯烃等多种液态烃的混合物。

(4)2014年发生的机械电气事故有哪些扩展阅读:

原油主要成分是碳和氢两种元素,分别占83~87%和 11~14%;还有少量的硫、氧、氮和微量的 磷、砷、钾、钠、钙、镁、镍、铁、钒等元素。比重0.78~0.97,分子量280~300,凝固点-50~24℃。

原油产品可分为石油燃料、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润滑剂、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等6类。 其中,各种燃料产量最大,接近总产量的90%;各种润滑剂品种最多,产量约占5%。

原油分类

按组成分类:石蜡基原油、环烷基原油和中间基原油三类;

按硫含量分类:超低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四类;

按比重分类:轻质原油、中质原油、重质原油以三类。

阅读全文

与2014年发生的机械电气事故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sw轴承怎么画二维图 浏览:106
小米无线网访客设备怎么关闭 浏览:626
海尔热水器阀门怎么看开关 浏览:96
蒸馏装置中长玻璃导管的作用 浏览:565
合肥利水阀门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180
铜芯阀门套什么清单 浏览:230
旋压铸造轮毂质量怎么样 浏览:778
温湿度检测设备如何做定期检测 浏览:859
一汽红塔仪表上时间怎么调 浏览:46
吉利自由舰仪表盘指针不动怎么办 浏览:755
云溪五金机电在昌宏西路几号 浏览:627
漫游怎么打机械 浏览:334
机械式保险柜怎么开 浏览:353
机械岗位有哪些 浏览:491
思域十代怎么在仪表盘上看胎压 浏览:480
如何拆除汽车仪表台 浏览:413
电厂机械伤害有哪些类型 浏览:95
做鸡的工具箱 浏览:874
切断机轴承坏了怎么办 浏览:755
空调要开关重复才制冷是怎么回事 浏览: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