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塞罕坝林场的历史是什么
历史上的塞罕坝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在辽、金时期称作"千里松林",曾作为皇帝狩猎之所。 公元年,清朝康熙大帝在平定了"三藩之乱"之后,巡幸塞外,看中了这块"南拱京师,北控漠北,山川险峻,里程适中"的漠南蒙古游牧地。
康熙大帝借皇帝"春搜、夏苗、秋狝、冬狩"四季狩猎的古代礼仪,同时锤练满族八旗的战斗力,实行怀柔政策绥服蒙古,遏制沙俄侵略北疆,维护多民族国家的团结统一等巩固国家政权的多种政治因素。
塞罕坝机械林场位于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最北部,毗邻京、津、内蒙,地处内蒙古高原南缘和坝上山地,地势分为坝上、坝下两部分:坝上是内蒙古高原南缘,以丘陵、曼甸为主,海拔1500——1940米。
坝下是阴山山脉与大兴安岭余脉交汇处,典型的山地地形,海拔1010一1500米。坝内是滦河、辽河的发源地之一。
2021年2月25日,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
⑵ 塞罕坝机械林场的造林
通过卫星遥感图,我们可以看到,在北纬42°02′-42°36′、东经116°51′-117°39′的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的河北省最北部,有一处集中连片的绿色与周边灰黄色相连的地区。当时针自300年前清王朝在此设有“木兰围场”开始转动,这里的色度变化记录着人与自然的一段值得我们反思与敬畏的历史。
清初,康熙于此设立木兰围场,清末开围放垦,从此森林遭到砍伐,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原始森林荡然无存,美丽的高岭变成了白沙弥天、林木稀疏的茫茫塞外荒原。
1962年,为了“建成华北地区中小径级用材林基地;改变当地自然面貌,保持水土,为改变京津地带风沙危害创造条件;研究积累高寒地区造林和育林经验;研究积累大型国有机械化林场经营管理的经验”,原林业部决定在这片荒原上建立直属塞罕坝机械林场。
1962年,来自全国19个省(市)的127名大、中专毕业生和242名工人,首先在这里扎下了恢复森林、重涂一片绿的梦想。也许来此之前他们从未听说这块荒无人烟的塞外高原。塞罕坝自然条件恶劣,生活条件艰苦,平均海拔1500多米,降雨少、低温、多风,无霜期年均仅为62天,年积雪长达7个多月的高寒气候,荒原上的树苗能否经得起风雨,让人怀疑。
建场之初,创业者们以“先治坡、后治窝,先生产、后生活”的实际行动开始了创业历程,吃的是全麸黑莜面,酸菜、土豆和 咸菜是他们最好的副食;住的是干打垒和土石结构的草房。造林季节,创业者们几十天吃住在野外。由于当时正是国民经济最困难的时期,粮食奇缺,创业者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一边造林一边种粮,既解决了吃饭问题,又保证了林业生产。
正是这支平均年龄只有24岁的队伍,在与世隔绝的的生存环境,无数次的失败以及一场场的自然灾害中,攻克了一道又一道技术难关,摸索出适合当地自然条件和生产力水平的育苗和造林全套技术,填补了国内林业生产技术领域的多项空白。
从1962年至1982年,塞罕坝机械林场共造林96.08万亩,总计3.2亿株,按株距1米计算,可绕地球8圈;保存67.93万亩,保存率70.7%,创下全国造林保存率之最。20世纪80年代后,林场在继续石质山地、干旱沙荒地造林攻坚的同时,突出以防火、防治有害生物为主的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加强森林抚育,积极发展木材生产、生态旅游、种苗花卉等产业,在突出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时,开始在多种经营上做文章。
如今这百万亩林海阻滞了浑善达克沙地的南侵,防止了该地区森林退化为草原、草原再向沙漠退化的演替进程,保护和涵养了滦河、辽河的水源,每年向两水系输入淡水400多万吨。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为京津阻沙源、保水源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的塞罕坝,已被人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
而今当我们穿行于这片一望无垠的林海时,在领略美景、聆听鸟鸣的同时,更应向那些我们记得的和无数不记得的造林人深表敬意。
⑶ 塞罕坝的历史由来
1、皇家狩猎场
历史上的塞罕坝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在辽、金时期称作“千里松林”, 曾作为皇帝狩猎之所。
公元1681年,清朝康熙帝在平定了“三藩之乱”之后,巡幸塞外,看中了这块“南拱京师,北控漠北,山川险峻,里程适中”的漠南蒙古游牧地。
康熙帝借皇帝“春搜、夏苗、秋狝、冬狩”四季狩猎的古代礼仪,同时锤练满族八旗的战斗力,实行怀柔政策绥服蒙古,遏制沙俄侵略北疆,维护多民族国家的团结统一等巩固国家政权的多种政治因素,以喀喇沁、敖汉、翁牛特等部 。
“敬献牧场,肇开灵圃,岁行秋狝”的名义,设置了“木兰围场”,将“木兰秋狝”定为祖制。史学家称之为“肄武绥藩”。
2、退化为荒丘
塞罕坝随着清王朝历史的推移,因吏治腐败和财政颓废,内忧外患的清政府在同治二年(1863年)开围放垦,随之森林植被被破坏,后来遭遇日本侵略者的掠夺采伐和连年山火,到解放初期,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当年“山川秀美、林壑幽深”的太古圣境和“猎士五更行”、“千骑列云涯”的壮观场面而不复存在。
塞罕坝地区退化为高原荒丘,呈现“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
(3)塞罕坝机械林场之前是什么扩展阅读:
"木兰围场"的满语名称"木兰辉罕",汉译为"哨鹿设围狩猎之地"。"木兰",满语"哨鹿"之意,是清帝行围的一种方式。
据《满汉大辞典》记载,猎人在黎明前隐藏在森林深处,头戴鹿皮帽,口中吹起木或桦皮制的长哨,模仿鹿鸣求偶声,以此引诱鹿以及猛兽为觅食而聚拢,给猎人创造好时机,伺机狩猎捕杀。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内蒙古高原的东南缘,地处内蒙古高原与河北北部山地的交接处,地貌上界于内蒙古熔岩高原和冀北山地之间,主要是高原台地;东西长51.46千米,南北宽17.84千米,区域海拔高度1500-2067米,面积20029公顷。
历史上的塞罕坝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地方,在辽、金时期称作“千里松林”, 曾作为皇帝狩猎之所,被誉为“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
⑷ 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历史
“塞罕坝”系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历史上,塞罕坝曾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辽、金时期称“千里松林”。
公元1681年,康熙在此设立了“木兰围场”(满语,意为哨鹿狩猎)。塞罕坝是“木兰围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史料记载,自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至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的139年间,康熙、乾隆、嘉庆共在“木兰围场”“肄武、绥藩”105次。
1993年,被林业部评为“中国一百佳国营林场”。
1993年5月,林业部批准设立塞罕坝国家级森林公园。
2007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塞罕坝机械林场之前是什么扩展阅读:
1、康熙点将台,又名亮兵台。位于森林公园阴河景区,为一孤立巨 岩,形如卧虎,顶部是狭长平台,周围地势平坦开阔。传说康熙大帝在乌兰布通之战胜利结束后,曾登临此台检阅得胜凯旋的清军将士。
2、七星湖假鼠草湿地公园,位于塞罕坝林场。在群山环抱的100万平方米的湿地范围内,分布着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七个天然湖泊,空中俯瞰形如天上的北斗七星,七星湖因此而得名。新建成的公园内有木栈道近5000米,观景平台8处,游船码头2个,木桥4座。
3、塞北佛石庙坐落于北曼甸管理区石庙子景区,周围是一望无际的万顷林海。一条清澈透底的山泉喷珠吐玉,缓缓流向远方。 石庙由13块削磨见方的石头砌成,座北朝南,高1.96米,面宽1.21米,进深1米。
⑸ 赛罕坝在哪呀
赛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北部。
在历史上,塞罕坝是一个天然花园,拥有丰富的水生植物,茂密的森林和丰富的动物。它在辽金时期被称为“千里松林”。它曾经是皇帝狩猎的地方。清朝时期,因腐败和财政颓废以及内部和外部的麻烦,在同治的第二年开围放垦,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塞罕坝地区退化为高原和荒丘。
赛罕坝的著名景点有: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 、塞罕坝草原、七星湖湿地公园。
(5)塞罕坝机械林场之前是什么扩展阅读
赛罕坝地处内蒙古高原与河北北部山地的交接处,地貌上界于内蒙古熔岩高原和冀北山地之间,主要是高原台地,区域海拔高度1500-2067米,面积20029公顷。
1.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
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坝上地区,在清朝属著名的皇家猎苑之一“木兰围场”的一部分。森林公园总面积41万亩,其中森林景观106万亩,草原景观20万亩,森林覆盖率75.2%。
全园规划6大类型景观,被誉为“水的源头,属国家一级旅游资源,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塞罕坝草原:
位于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最北端,与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锡林郭勒盟多伦县相接。是一个由草原、森林组成的地方。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塞罕坝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塞罕坝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