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设备的备件管理规程
设备的备件管理规程
1 、备件的范围
①机械设备、设施常用的零部件:滚动轴承、电器、皮带、链条、皮碗、油封、密封环垫及水暖件等。标准件不属备件。
②由于经常受冲击或拆装容易损坏,以及可能损坏且加工复杂、要求铸锻的零件:齿轮、蜗轮、蜗杆、链轮、凸轮、轴、轴瓦等应列为备件。
③维修或新机器的原材料。
2 、备件管理的主要内容
①备件的计划管理
·设备科根据维修计划和储备定额,订出备件的年、季、月的需用量计划,并提前提出,以保证供应。各车间的备件用量由车间设备员提出。
·备件的'储存应以能按时供应,满足维修需要,不占用资金为原则。备件的储备定额和消耗定额应根据设备零件、部件的磨损磨蚀规律来编制,逐步过渡到用公式计算。
① 备件的基础管理
····制订设备备件目录,绘制整理备件图纸,建立备件卡片及统计图表,使图物相符。
·努力提高备件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程度,加强备件的国产化工作。
·在保证设备的修复质量的前提下,做好设备旧件的修复利用工作。
③备件的他贮管理
·备件入库要有合格证,或随新设备入库。要填写入库单,并登记上帐。
·入库的备件要按规格分类定位存放,码放整齐。摆放要合理,便于取用,并挂标签。
·入库的备件要定期检查涂油防锈,不损坏、不丢失、做好维护工作。
·领用备件时,由领用人填写领料单,有关负责人签章后方可发料。备件发出后要及时登记下帐。
·每年要适时清点盘库,做到帐、卡、物三一致。对存放年久,已报废设备的备件或无合格证的备件,报设备管理部门批准后处理。
·备件库要做好防火、防潮、防腐蚀、防尘、防盗的工作,库容库貌整洁。
Ⅱ 设备该如何管理
要做好设备管理,需要从如下个方面入手:
一、设备管理部门和人员配置
1.设置设备管理部门,人员配置适应企业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需要,各项工作有人负责, 并保持相对稳定。
2.有厂级领导主管设备工作。设备管理部门负责人应有大专以上文化水平(或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通过岗位培训,有实践工作经验。
3.设备管理部门及与设备管理工作相关的部门对设备管理的职能与职责明确。
4.各级(工厂、车间、班组)设备管理网络健全,活动正常。
5.设备维修组织健全。
二、设备管理规章制度
按照国家的法规和行业规定,制定并及时修订设备管理规章制度:
⑴.特种设备[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起重机械、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管理制度;
⑵.设备前期管理(包括设备采购和招投标管理)制度;
⑶.设备资产管理制度;
⑷.设备使用与维护保养制度;
⑸.设备检修管理制度;
⑹.设备备品配件管理制度等等。
三、设备管理规程与标准确定
设备管理与维修的各种工作标准、技术标准、安全操作规程、维护保养规程、检修规程、工作流程以及技术文件齐全、正确、规范。
四、技术经济数据统计
按时、准确填报设备管理统计报表并进行分析总结。设备管理技术经济指标应达到行业或有关部门规定的要求。技术经济指标(统计办法见附录)包括:
1.设备安全运行:
⑴.特种设备定检率;
⑵.设备事故频率;
⑶.设备事故停机率;
⑷.设备事故统计。
2.设备技术指标:
(1).主要设备完好率、全部设备完好率;
(2).主要设备利用率、全部设备利用率;
(3).设备综合效率;
(4).动、静密封点泄漏率;
(5).设备大修计划完成率;
(6).仪表“三率”:完好率、控制率、开表率;
(7).设备闲置率。
五、设备前期管理
1.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或参与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新建项目、扩建工程、自制设备及零星设备购置的规划制定及招标采购工作。
2.设备管理部门应参与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竣工验收工作。关键设备应参与其技术经济分析论证。
3.设备管理部门应参与自制设备设计方案的研究和审定工作。
4.设备管理部门负责或参与设备的选型关工作,并提出对备品配件、润滑油品、设备安装调试及维修等所需的技术资料等要求。
5.设备管理部门应将新投用设备使用初期发现的质量、功能、效率等存在的缺陷及时向制造单位反馈,促使制造单位制定整改措施并实施确保设备质量、功能、效率达标。
6.设备购置时,应掌握制造、销售单位的资质及业绩状况。在特种设备采购时,应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要求,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规定投标单位应具备的相应级别的设计资格、制作资格以及产品出厂时应提供的文件、资料,不得采购非法制作的产品。
7.严禁采购和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及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
六、设备技术基础管理
1.设备技术档案齐全、完整。技术资料保管符合有关技术档案管理的规定。
2.设备图纸、技术文件、竣工资料齐全、准确;特种设备所需技术文件、图纸、资料应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收集齐全。
3.设备的备品配件目录齐全,分类清楚;备品配件有采购(制造)计划和储备定额;库存备品配件入库手续清楚,凭证齐全,账、卡、物相符;库房整洁、备品配件无锈蚀损坏,保管良好。
4.制定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的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并经常对操作人员进行设备操作知识方面的培训、考核,记录齐全。
5.国家和地方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的有关法规,规程和规定齐全,并经常对设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宣贯,其操作人员应具备有关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操作证书,持证上岗。
6.特种设备应接受技术监督部门的安全监察,进行注册登记,并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测、预防性试验和在线检验,及时排除隐患,确保特种设备在检验有效期内使用。
7.特种设备应有专人管理,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建立专门的档案,制定专门的安全操作规程,并按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和在线检查,做好记录,确保其正常运转。
8.对设备的安全阀、防爆模(片)、安全连锁装置应建立台账并有专人管理,经常进行在线检查、定期校验。检查、校验记录应存档。
9.设备事故应本着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广大干部与职工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原则,遵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或《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七、设备现代化管理
1.设备台账、档案资料、备品配件、设备状况、润滑管理、技术经济指标、报表、信息以及编制大修理计划等采用计算机辅助管理。
2.加强设备点检体系建设,采用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逐步实行以状态维修为主的预防性维修方式。
3. 加强信息化管理,及时了解同行业设备状态,在设备制造、改造和维修中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提高设备和装置的出力。
4. 采用科学和先进的方法对各种润滑油(包括液压油)的状态进行监测或采用现场快速分析方法,掌握油质情况,以此作为做好润滑计划的依据。
八、设备经济管理
1.设备管理的全过程中要注意经济效益。购置新设备和设备重大改造应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论证。
2.按规定足额提取折旧,折旧费主要用于企业设备的更新改造。
3.在编制设备检修计划时应同时编制设备检修费用预算计划。修理费用经核算落实后方能进入生产成本。
4.企业财务部门应会同设备管理部门对设备检修费用进行考核和统计管理,并进行检修成本审查、分析。
5.开展设备运行效能分析,及动能的经济核算,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降低能耗水平,做好动能控制和节能工作。
6.设备报废、调拨按有关规定,设备调拨转移应按有关规定办理资产转移手续。
7.设备资产分类、编号符合行业标准,设备台账、原始数据完整正确,账、物相符。
8.设备资产的投用验收、移交、移装、停用、、改造、更新、报废符合制度规定,凭证齐全。
9.设备技术改造后应按规定办理设备增值手续。
10.建立闲置设备台账,做好闲置设备的上报、调剂工作。
九、设备使用和维护、保养
1.操作人员应经培训考核合格,发给岗位操作证书后才能持证上岗。
2.操作人员应掌握“四懂(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三会(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实行岗位责任制,对多人操作的设备,实行班长负责制。
3.操作人员要严格执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设备运行参数要符合规定指标(温度、压力、流量、电流等),不得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操作记录清晰、完整、真实。
4.操作人员要坚持设备的日常维护和定期维护,并参与设备点检工作。设备维护保养应达到整齐、清洁、润滑、安全的标准,符合清洁文明生产的要求。
5.对关键和主要生产设备要定人、定机、定职责;执行交接班记录制度,对设备进行正确的使用维护。
6.设备维修人员要实行区域维修负责制,定期巡检、保养,巡检和保养记录清晰、完整、真实。
7.对设备的安全阀、防爆模(片)、安全连锁装置应经常进行维护、在线检查、定期校验,检查、校验有记录,记录真实、完整。
8.备用设备要建立定期试用制度。
9.闲置设备要按规定进行定期保养。
十、设备检修、改造与更新
1.设备检修计划编制有依据,调整有手续。设备大、中修计划纳入企业生产计划同时下达,由企业设备管理部门组织实施,按期完成并总结和考核;设备小修或故障检修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由车间自行安排、检查、总结和考核;外修设备按企业规定执行。
2.设备大、中修应下任务书,内容包括修前技术准备、生产准备、安全防范措施、工时、需更换的备品配件、材料和修理费用等内容。
3.特种设备检修时,检修单位要提供相应级别的维修资质证书和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书才能进行检修。在检修任务书中必须明确提出对检修单位及特种作业人员的资质等级要求。
4.特种设备检修必须与该设备的定期检测项目同时进行。检测工作必须由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检修任务书中必须明确规定对检测单位的资质要求。对于检测评定为不合格的,必须停用,并进行更换。
5.检修项目完成后,依据设备检修规程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验收,并办理验收技术资料和设备的交接手续。
6.对在用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或更新要有审批手续,改造和更新技术方案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论证,经公司主要领导会签后明确责任部门后执行。
7.设备技术改造或更新工作完成后要办理竣工验收手续、资产增值手续和被更新设备的报废手续。
十一、做好设备的现场管理
1.车间将设备管理目标分解到班组,目标明确,指标清楚,并定期进行考核、评价。
2.车间有各类设备台账,对本车间设备的安全、技术、经济指标和维修等均有统计资料和原始记录, 按企业分级管理的要求,做好资料、报表的管理工作。
3生产现场操作室有设备现场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巡回检查制、润滑管理制和设备维护保养制等),并能认真贯彻执行。
4.定期开展设备完好及文明生产检查,有检查考核办法和奖惩措施,设备生产场地清洁、文明,设备检修场地有明显区域标志和安全标志。
5.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无明显的“跑、冒、滴、漏”现象。
6.现场设备运行参数符合规定指标,各种原始操作记录及交接班记录齐全、填写认真、真实、规范。
7.配备专(兼)职润滑管理人员和润滑工,全面落实设备润滑“五定”(定人、定点、定时、定质、定量)工作,润滑站、润滑点实行油质检测,按时换油,设备润滑记录齐全,润滑状况良好。
8. 各类管线、阀门、管件支架稳固,管线排列整齐、色标符合行业规定,防腐、保温、绝缘良好,无明显“跑、冒、滴、漏”现象。临时接、配管线有审批手续,管线变动后有修改记录。
9.运行中的设备无超过允许的振动、杂音,设备基础及管架稳固,地脚螺栓无松动现象。
10.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证书整洁、有效并妥善保管。
Ⅲ 请教机械行业仓库如何分类摆放及仓库管理
1、首先依照产品复的分类进行划分制,具体按5个品类,量的大小把仓库分为5部分,做出标识,可以在地面上划线。
2、在每一个区域中,划分出三份,一份为正常产品区,一份为待处理区,一份为不合格品区。按照实际情况。(各产品占比来分)
3、这样在入库和临时退库时全部按照区域存放,不能混放,按产品大类存放在一起,做出标识。
4、大产品直接落地存放,小的物件可以采用货架,分层,分品种及型号存放。
5、保管的重要一条是对于易变质、易破损、易腐败的物品;对于机能易退化、老化的物品,应尽可能按先入先出的原则,加快周转。
(3)机械企业如何做好设备备件管理扩展阅读:
企业可以选择自建仓库、租赁公共仓库或采用合同制仓储为库存的物料、商品准备仓储空间。
1、自有仓库仓储,相对于公共仓储而言,企业利用自有仓库进行仓储活动可以更大程度地控制仓储,管理也更具灵活性。
2、租赁公共仓库仓储,企业通常租赁提供营业性服务的公共仓储进行储存。
3、合同制仓储,合同仓储公司能够提供专业、高效、经济和准确的分销服务。
Ⅳ 如何搞好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修保养论文
摘 要:首察举设备的使用、管理、保养及维修阶段占设备总寿命周期的绝大部分,抓好设备管理工作,保证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是企业管理工作中一项基础性工作,它维系着企业生产经营的根基,影响着企业的方方面面。加强企业机械设备的管理力度,充分发挥机械设备效能,挖掘机械设备的潜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机械设备 管理 维修 保养
机械设备是企业至关重要的施工工具,也是企业的外部形象之一。确保机械设备资源的过程使用能力,以良好的设备经济效益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是机械设备管理的主题和中心任务,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对象。因此,如何加强企业机械设备的管理力度,充分发挥机械设备效能,挖掘机械设备的潜力,具有重没桐要的现实意义。
一、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着潜在的安全隐患
由于目前不规范,管理制度未完全到位,一部分企业的领导为了追求利润和政绩,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必须的设备更新改造资金舍不得投入,致使设备异常陈旧、老化现象较普遍的存在,设备中存在着隐患,埋藏着诱发事故的祸根。
(二)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逐步弱化
企业内不重视设备管理工作这种现象普遍地存在。首先在企业诸多管理工作中,生产经营、安全无疑是被摆在最重要位置上的,而设备管理则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下等”工作。其次,许多企业中缺乏真正既有专业技能,又具备管理协调能力的专项人才。第三,资质高、管理能力强的企业目前大都作为施工总承包单位出现,客观上退出了设备管理工作的一线,这也是该项管理工作正在弱化的重要原因。
(三)工人队伍发生了变化,给做好设备管理增加了难度
我国的工人由原来企业自有的1—8级技术工人,变成了绝大部分是未参加过任何培训的、游兵散将似的劳务工、临时工。这部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机械设备的性能、操作规程、维护保养等基本常识知之甚少。再加上他们的工作内容大部分属承包性质等客观条件,决定了本该由这部分人来完成的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不会被完整地进行,设备的者碧日常维护工作也只能停留在表面上。
二、机械设备管理的措施
机械安全是从人的需要出发,在使用机械的全过程(使用、维修、保养)的各种状态下,达到使人的身心免受外界因素危害的存在状态和保障条件。针对以上几个难点问题,结合施工过程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解决措施。
(一)正确选型,合理调配
任何一种机械由于自身的性能、结构等特性,都有一定的使用技术要求。如能严格地按规定合理使用机械,就能充分发挥机械效率,减少机械磨损,延长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对于各项目之间的机械调配问题,做到提前及时的掌握机械设备方面的需求、退场信息,安排好机械设备调用过程中的二次保养维护工作,解决好使用与保养的矛盾冲突。
(二)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测
特种设备就是与人身、财产安全,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承压和载人设备的总成,在生产过程中,比一般性生产设备具有更大的潜在危险性。由于特种设备是属于危险性较大的设备,易发生事故造成操作者本人或他人的伤害,以及机械设备,公共设施等重大的财产损失,为保证其正常运行必须进行定期和巡回检测检验,以避免机械事故的发生,保障生产安全和生命安全。
(三)人员培训,持证上岗
人员培训包括作业技能的.培训与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要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针对性:一要抓好施工项目机械操作人员的准入关,将上岗前的三级安全教育工作做到位;二是编制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与安全操作规程手册,发给现场的每一位作业人员;三是做好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同时,对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应树立“全员安全教育培训”的理念。无论什么人,只要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机械设备相关生产活动,就必须受到安全教育培训,上至领导,下到一般工作人员,甚至包括生产者的家属,要让他们知道所从事的生产劳动其安全的重要性和防护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方法,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达到从源头上控制机械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机械设备强制保养的经济效益
维护保养技术要求简单,费用低,同时保证设备的正常作业,减少零部件的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特别对大型主要机械,必须强化必要的技术保养作业,以消除故障隐患,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更能减少大量的不必要成本,极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设备使用年限越短,可靠性越高,使用年限越长,可靠性越低。可靠性越低即机械设备容易发生故障,设备的有形磨损越严重,修复其所需费用也就越大。现代化机械设备是资金密集的装备,设备投资和使用费用十分昂贵,迫切要求设备管理的经济效益。
四、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方法、措施
首先,强保养、零等候工程制度,其工程的主体内容是:以“强保养”为核心,辐射修订和实施以生产者为执行主体的64种类别的设备完好标准和操作维护保养规程,指定了主要生产设备的维修保养条例等管理制度;以“零等候”为核心,辐射设备修管人员为执行主题的软硬件增补与完善。“零等候”是指:设备发生故障后等候维修人员时问为零,等候维修备件时问为零,等候维修工具时问为零,等候维修资料时问为零。“强零工程”对于企业来说同样具有较高价值。
针对机械设备保养的现状以及施工企业的新特点、新情况,我国提出了机械设备强制保养制度。机械的维修保养可以提高效率,但如何在保证使用效率的前提下使维修保养的费用达到最低,最终达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最优,笔者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出几条建议:
提高认识,明确强制保养的原则,所谓强制保养,是对保养的硬性规定,必须按时进行,决不能因为工作紧张而不安排时间、人员进行保养。要开展现代化设备管理教育,使各级领导和广大设备管理者明白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寿命,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保养工作的好坏。
要建立健全保养制度并合理确定维护保养周期 施工企业应该采取定期维护、保养、检查(点检)制,执行“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定班保养、定期保养、巡回保养制度,并按各级保养规程执行,低级保养由操作人员进行,高级保养由维修人员会同机械操作上进行。只有保养做好了,机械出现故障的几率下降了,才能降低维修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同时,维护保养周期应根据机械设备使用维修的实际情况,收集使用维修的各种数据,分析机械设备各子系统的使用标准,故障出现的规律等多种因素综合确定,其方法有概率统计法、技术一经济分析法和维护作业统计法等。
强化机械设备保养的技术管理,机械设备具有施工工期较强的季节性、施工作业的分散流动性和作业环境的恶劣。针对设备的这些特点,加强机械设备的保养,和及时维修是强化其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首先,加强保养,确保设备技术状况良好,要树立“按时保养、按级保养、按项保养”的思想,突出“科学性、强制性、预见性”,做到防患于未然。其次,精心修理,保障设备及时修复。在设备维修工作中要配备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的维修人员,突出预防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注重装配工艺和优化修复工艺。
五、结束语
机械设备的管理和强制保养维护一个复杂的综合性课题,除了把好管、用、养、修关之外,还必须做到领导重视,各级机械管理人员、机械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及相关配合人员之间责任明确,只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真正做到“预防为主”,就一定能够杜绝重大机械设备事故的发生,保障机械设备安全优质高效地为我们的施工生产服务。
Ⅳ 陈数如果你是机修段长应如何管理好本车间的机修工g运转设备和备件
哎哟,这可是道大题 。。。
一、工作责任:
完成公司安排的设备维护维修工作,确保全厂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
二、工作任务:
1、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公司的现行有效的维修手册中的方法、技术要求或实施准则,配合完成公司下达的正常设备检修计划(大、中修)、日常维修和临时故障抢修设备检修工作。
2、按公司设备润滑及其它维护保养规定,完成设备润滑和较复杂的设备维护工作。
3、在确保设备检修质量的前提下,做好可利用设备旧件的修复利用。
4、配合改造与更新项目,完成公司下达的设备改造、安装和调试工作。
5、负责所用工具、量具、维修设备的维护保养、保管工作。
6、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
三、机修工生产派遣
1、粉磨机修工实行常日班排班,员工应在接到排班计划后5日内提出是否异议,否则员工应严格按照排班计划上班考勤,遇有人员紧张或特殊的情况,自行调整的,须提前通知调度长。
2、排班应注意以下事项:
(1)合理调配人员搭配,如新进员工必须安排相应的师傅同班、各专业力量搭配合理等,保证每一横班的人员力量搭配。
(2)休假。准备休探亲假(或年休假)的员工应提前15天前,向所在部门提出申请。所在部门将根据下月生产情况安排休假。如若因生产原因不能如期安排休假的,将在其下一次申请时优先安排。
四、机修工工作的四个阶段
(一)预先准备阶段
1、机修工必须于规定上班时间提前15分钟参加由车间组织的的工作安排会,否则视为迟到处理。
2、听取车间主任介绍公司昨天生产整体情况。
3、从机械技术员领取本班工作任务:包括本班的常日班设备维修任务和备件制作任务、三班需要重点维护设备和相应维修技术文件、安全及“5S”注意事项。
4、学习近期公司管理规定的有关内容。
(二)直接准备阶段
1、工作安排会结束以后进入岗位。
2、技术准备:弄清当天布置的维修项目的工作重点、难点故障原因及技术要求文件,确定需要准备什么工具、量具等,初拟施工方案,不清楚之处,及时向主任或主管技术人员请示。
3、个人防护用品准备:根据现场工作环境状况,做好防护用品的准备工作,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縄、防护服、护目镜、面罩等。
4、工具及材料准备:根据项目特点,准备和检查必备工具、量具:
a)手锤、大锤手柄是否装牢;
b)活动扳手、套筒扳手是否打滑;
c)量具是否精确、适用等;
d)砂纸、棉纱、油、焊条等材料是否齐备等等;
e)氧气瓶、乙炔瓶是否装上瓶帽并拧紧,瓶架是否牢固;
f)氧气瓶、乙炔瓶表是否完好、管道是否漏气;
g)焊钳接头导线不裸露;
h)氧气割枪不漏气,割嘴不堵塞。
(三)维修工作实施阶段
1、维护
(1)按规定的清洁、润滑、紧固等保养规定和作业范围进行保养维护作业(巡检工不能处理的较复杂的保养维护作业)。
(2)检查巡检工反应的异常故障现象,需要简单调整和必要校正的,可以进行部份机构的拆检,并清除发现的故障。
(3)填写相关检修记录表,签署工作者姓名。
2、修理
(1)设备修理开始实施前,应进行目视检查或对设备的部件、系统等进行原位检查。原位检查发现与故障判断有误的,应暂停拆卸,待技术员重新判定后,在组织拆卸修理。
(2)基本可以判定故障设备的,应对故障设备及其部件和系统进行离位的彻底的检查修理:
a、检查并清除设备内及周围的一切杂物,调整照明。
b、拆卸时注意人身和设备安全保护,必要时应做好设备的安全支撑装置。
c、拆卸时应按从外到里的顺序逐步拆解。
d、拆卸时应记录先后顺序、方向和位置,须做标记的一定要做好标记。
e、拆卸下来的零件要按顺序摆放整齐,以免遗失。
f、拆卸时遇到锈蚀严重的零件和螺丝时可运用辅助化学制剂进行处理最好不要破坏性的拆卸,以免造成设备故障扩大。
g、拆卸下来的部件有修理价值,可以现场修复的应在现场修复安装;现场无法修复的应在拆卸下来后尽快修复作为备件处理;无修理价值的应作废品处理,并安装新的备件。
h、设备部件脱落、开裂的可以焊接修复的,应及时焊接处理。
i、安装要遵循从里到外的顺序,并进行调整间隙和中心线等校准工作。
j、更换的零件回收数量应详细记录在检修记录表上。
k、检修完成后进行清场,清除剩余的零件,恢复现场卫生。
l、与中控联系,等待设备检修完备,实施送电,准备试车。
m、试车时仔细观察设备运行情况,如果试车时发现问题立即停车再次处理,如果无误,记录试车时的电流、声响、温度等参数。
n、试车结束确认设备正常后交付生产单位正常开车。
3、维修后,应在维修单上填写相应内容。同时在对实施维修和维护过程中发现以下影响安全运行和设备的重大缺陷和隐患状况时,应当在12小时之内向上级报告:
4、可利用备配件修复
为维修的目的临时从设备上拆下有利用价值并重新修复安装的备配件,按以下程序进行修复、处置:
a、检查并清除设备内及周围的一切杂物。
b、修复应按原工艺和材料进行修复,修复工艺、材料进行技术改进的,应根据工程师指令,不得随意采用。
c、不得破坏备配件的原有结构。
d、需要化学处理的应根据实施条件选择合适单位实施。
e、修复后的备配件应及时进库,严禁不进库直接使用。
f、修复后的备配件应保证72小时连续运转。
(四)交班阶段
(1)下班前30分钟,维修人应到维修工作现场实地察看,掌握维修后设备的运转情况。
(2)下班前5分钟,应将当天出现的有关情况记录工作记录本上。
(3)做好卫生清洁工作,关灯、锁门。
五、安全文明标准
1、现场“5S”标准:
(1)检修现场遗漏在地面的油、水等污物应清理干净。
(2)检修现场物品按定置管理规定规范放置,无杂物和随意摆放行为。
2、安全注意事项
(1)上班前必须穿戴好劳保用品,长发不准外露。进入工作场地必须戴安全帽。
(2)班前和班中禁止喝酒,当班时不准打闹、睡觉、做与工作无关的事。
(3)停车检修时,必须切断电源,并在设备旁边挂上“正在检修,禁止合闸”的警告牌子,在中控工确认后方可允许检修开始。检修完成重新起动设备前,负责做最后的检查。
(4)不准随意拆除安全罩等一些防护设施,如果是工作需要,工作完成后应及时恢复,防止伤人。照明出现问题要及时反映并督促处理。
(5)检修磨机内部等涉及高温工作环境必须佩带齐全相关安全面罩等劳保用品,外面必需有人。
(6)高空作业必须佩带齐全安全带、绳等劳保用品,并保证有二人以上在场。工作环境应当满足维修或者改装工作任务的要求;当因气温、湿度、雨、雪、冰、雹、风、光和灰尘等因素影响而不能进行工作时,应当在工作环境恢复正常后开始工作
(7)进入高粉尘场所、高噪音场所必须佩带齐全相关安全防护用品。
(8)供电、控制系统出现故障,要求电工处理,非电工不得进行电气维修。
(9)电焊机、照明、临时线的接线,应叫电工处理,非电工不得操作。
(10)乙炔、氧气瓶应放置安全、阴凉处。严禁在阳光下暴晒。
(11)维修设备时需要转动、点动设备,必须和岗位工联系,由岗位工操作。
(12)设备检修,发现异常应及时向主管领导、带班长汇报,立即进行处理,设备不得带病运转。
(13)维修设备时,卸下的防护罩、螺旋输送机、埋刮板等设备的盖板,必须盖上,拧紧螺栓。
(14)维修工具、机具必须完好。使用后擦净油污。
(15)维修工作中,禁止隔着运动部件传递工具。
(16)检修斗提、螺旋输送、埋刮板,需要点动设备,启动时检修人员要及时撤出机壳内,工具要拿出壳体外。
(17)不得擅自操作设备,开闭使用中的各种电气、开关、水阀气阀。
(18)吊装重物时,吊钩底下严禁站人。
(19)在禁止烟火的场所,严禁吸烟、明火。
(20)使用后的废汽油、柴油及易燃易爆物品,应及时交仓库统一保管。
(21)调整各种压力管道,事先应知道管道的额定压力,调整压力不得超过额定压力。
(22)严禁野蛮施工,在高空处往下抛物品伤人。
(一)专业知识:
1、掌握设备维护保养和日常检查、设备拆卸和装配基本知识;
2、熟悉所辖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特性、机械传动系统和相关的专业知识;
3、掌握机械设备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
4、熟悉水泥粉磨生产的基本工艺过程知识;
5、了解电工等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
(二)工作能力:
1、能独立完成中小型简易机械设备的拆卸、装配、安装和调试工作;
2、能对设备进行比较复杂的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查;
3、能通过感觉判断出机械设备是否运转正常,并且能分析故障产生原因,独立处理较复杂的机械设备故障;
Ⅵ 浅谈如何做好设备管理基本工作
【内容提要】设备管理的方式,历来众说份纭,但总的操作程序大致相同,现结合笔者从事多年设备管理的经验,谈一下如何做好设备管理基本工作。【关键词】管理 维护 维修 设备管理工作是一个正在发展的行业,没有一个定型的固定的管理方法,从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笔者在此根据自身多年来设备管理的经验,谈谈设备管理的基本工作。一、做好设备资料管理工作设备管理资料是设备一生最基本的记录文件,记录了一台设备从规划、设计、制造到使用、维护、改造、更新、报废的全过程。它包括设备说明书、图纸图册、技术标准、档案以及原始记录等。它的记录和使用,对帮助设备管理人员更详细的综合评价管理费用,更准确地制订维护和维修工艺标准,以及备品备件的选购都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作为设备管理人员,一方面要通过它获取设备的管理资料,另一方面,要对它进行不断完善和完整。完整是指对新的设备运行状况和维护维修情况及时作详细记录,以备后查。而完善有两层含义:第一、是指设备在一生的运行过程中,随着磨损的加剧,原有性能和精度会发生变化,即开始老化。老化之后的设备,原有部位故障发生性质和发生率会发生变化,那么原点检和润滑标准也应该随之改变。作为设备管理人员应该不怕麻烦,结合自己日常管理经验,细心重新修订。第二、由于各设备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不同,经验不同,或者业务能力和经验得到了提高,可能会对现有标准产生不满意,那么无论是从节能降耗,或是安全使用等方面,都应该获得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及时重新修订。二、加强设备日常维护1、正确制订维护标准并严格执行维护标准主要有两种:点检标准和润滑标准,这两项标准的正确制订,对设备的高效使用产生直接影响。①、点检:点检就是通过对设备运转部件作正确详细分析后,制订标准(如温度、压力、振动、声音、腐蚀、泄露等),然后采用各种手段,例如听、看、摸、嗅等,对这些部位按测定标准定人定时进行运转正常性判定。重点部位需采用高精度仪器,如振动测试仪、磁粉探伤仪等,这是发现设备事故并将其消除于萌芽状态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设备管理部门应不惜重金,培训点检人员,配备高精仪器。②、润滑标准:绝大多数设备故障是因润滑不良而加重设备磨损造成的,应重视润滑标准的制订和执行工作。制作这些标准时,应该从运转部位速度、间隙参数、受力情况、温升以及设备工作环境、性能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以免在实际润滑过程中,形不成油膜或油太多,起不到润滑作用并造成污染和人力物力浪费。相同的设备在不同的企业和时期都有不同的点检润滑标准,设备管理人员应因地、因时、因经验制订,不可盲从。标准制订结束后,应会同生产人员、维修人员会审后,再投入生产使用并严格监督执行情况,定时检查记录是否完整,是否按规程操作,切不可马虎从事。2、全员参与管理:在不少企业,存在一种误区,认为设备管理是设备技术人员和维修维护人员的工作,与生产操作人员无关。其实生产操作人员是设备的直接使用者,他们虽然对设备的结构、原理不如维修人员清楚,但他们对设备的使用性能比维修人员要熟悉得多,加之他们常年累月就在设备跟前,因此,异常事故发生前,往往是他们先发觉,并且得以避免。但正因为他们不是设备专业技术人员,他们所能发现的,也是比较显而易见的,对于比较隐蔽的,就难以及时发理,这就要由设备管理人员制订标准,交由他们负责。详细制订工艺操作规程并严格监督执行。生产操作人员对设备操作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设备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设备管理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应引起足够重视,共同制订工艺操作规程并随时监督。三、维修设备从试车生产开始,至报废为止一般要经过3个阶段:磨合期,正常使用期,性能衰退期。其使用寿命是由无形磨损程度、维护保养质量决定的。1、提高人员素质:第一、采用自学、进修、授课等方式,综合提高设备管理人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让大家懂科学管理,用科学管理。第二、多渠道、多层次提高维修人员业务能力和思想政治水平。2、合理安排大、中、小修时间及内容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各种原因,如振动、腐蚀等,原有精度会降低,设备管理人员应适时组织人员进行检修。前期应作好准备工作,包括修前检查(目的是掌握设备具体现状,充分做好修理的有关备件、工具等工作)、备件准备、网络制定、标准制定、财务预算等,确保以最短工期和最少资金完成检修任务。3、设备绝不能带病作业设备发生故障后,应立即组织人员抢修,绝不能带病作业,对于重要部位,应制订严格维修标准,对维修人员给以指导和正确约束。4、维修质量检查:设备维修结束后,设备管理人员和生产技术人员应一起对维修质量进行检查。项目包括结构检查和精度检查。结构检查即检修修后设备是否完整,有无遗漏等。精度检查即检查修后设备是否保持原有精度和性能。精度检查是一项细致和重要的工作,经验表明,如果精度达不到,维修部位很快会发生同样故障,因此一定要耐心进行这项工作。四、备品备件管理:现在各企业普遍采用ABC管理法,价值高、制造同期长的划归A类;价值中等、使用频率中等、不重要的划归B类,如小型轴承、线圈、小型电机等:其他的如一些螺栓、密封图等可划入C类。设备管理人员员首先要对备件库存情况了如指掌,通过对其使用情况记录的分析,掌握其使用寿命,结合市场销售情况和制作周期,适时提供采购计划给供应部门。其次,备件到库后,要组织有经验的测量和维修人员对其进行检查,即使上面贴有“合格品”字样也不能放过,除非确认合格,否则,立即返回供应部门,换下来的零部件能修复的尽快修复,不能抱着“先放着以后再修复”的态度,因为时间一长,容易忘掉,造成浪费;再者零件生锈后,会给修复造成困难。五、因人而宜的安排设备维护和维修:因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技术力量、经验参差不齐,在设备的维护维修过程中应因人而宜,也可以采用ABC分类法,视设备重要和复杂程度,与技术人员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一一对应承包。设备管理是一项复杂而耐心的工作,既需要设备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组织能力,更需要具备高的思想政治水平,真正树立“以厂为家”的观念,如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设备,关心设备。 参考文献:《绿色设备管理与维修》 何 庆《机械设备维修工程学》 李新和
Ⅶ 新形势下企业如何加强设备备件的管理
1、建好动态备件管理档案卡。机械设备从计划订购之日起,就由设备管理部门根据有关图纸、资料逐台建立备件卡片。并在设备进厂后逐台核实。设备投放运行后,再根据设备的种类、工作环境、工作寿命以及在维修及检查中发现问题的部位、时间、备件耗用等,以月、季、半年为间隔周期,对易损部件的规格、型号、数量和产地作相应调整,建立起相对动态的备件卡片,为实现备件最佳储备提供依据。
2、加强计划与合同管理,规范备件工作。加强备件计划管理是在满足生产设备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降低备件储备、减少流动资金占用的有效措施。公司备件计划分年,季和临时计划。为杜绝盲目性和大而全,各级单位依据公司下发的年度检修计划,结合对生产设备状态监测所获取的情况,总结以往设备检修中备件实际消耗量和统计寿命周期,反复核查后向公司主管部门申购。应坚持比质比价的原则。备件制造厂必须是经IS09001质量标准审查并确认合格的分承包方。
3、强化备件质量管理,确保设备正常运产行。珠啤公司设备的特点是高度自动化、流程化,因此对设备及零部件的质量要求很高,对备件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实行质量责任制,业务人员不仅要掌握国家经济合同法规,且要精通技术,熟悉所订购备件的图纸、技术资料,充分掌握备件的技术性能和质量要求。
4、抓好关键备件现场使用质量跟踪调查。开展质量小组活动,分析和研究备件损坏的原因,加强备件使用周期考核,对不能满足生产长周期运行的备件从技术上认真分析,提出改进办法。备件入库前,对分承包方提供的有关检测数据进行检测或验证并填写检验报告存档备查。备件入库验收单据上必须盖有质量检验合格章方可办理入库手续,以此杜绝不合格品进入库存的可能。连续两次出现不合格品的分承包方,将被取消供货资格。
5、严格选定备件制造单位。依据IS090001质量标准程序成立专业评审组,严格审查,选定合格的分承包方,只有具有先进加工设备和工艺要求,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和完善的检测手段、良好的企业信誉和服务能力的企业才能被评审为合格的分承包方,这是保证生产优质备件的前提。关键备件则由公司备件主管部门对分承包方加强备件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和出厂前的检验,建立质量卡,进行现场跟踪。
6、消化吸收引进技术,提高备件国产化水平。我公司的主生产流程均为国外引进的技术先进的生产装置。然而,进口备件采购手续复杂,订货周期长、价格昂贵,且部分备件已停止生产,给设备维护保养和检修工作造成很大困难。为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和节约费用,我们把进口备件国产化当作一项重要工作,立足国内,组织攻关。进口备件国产化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技术性强,风险大。首先对引进设备的图纸、技术资料进行消化吸收,了解零部件结构特点,材质等情况,进行技术分析和经济论证,据此寻找合作攻关单位。
7、加强设备备件的“管、用、养”
(1)管:为提高备件有效利用率,促进备件的优化配置,企业应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进一步加强企业设备管理,使设备在使用阶段充分发挥机械效能,创造最佳效益。同时要加强设备的经济管理,使其寿命周期最长,费用支出最合理。
(2)用:合理配置设备,还应配备合格的机械操作工人,充分调动操作工人的积极性,坚持岗前培训。建立和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要求每个操作工人严格遵守作业原则。对大型关键设备要实行定机定人负责制,以提高设备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3)养: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在对设备进行实时状态监测的同时,从实际出发,加强完善日常维护工作。实行周检或月评制度,及时总结和推广设备保养工作中的先进经验,以鼓励先进,改进不足。
8、眼望技术进步,认真搞好改革。厂家在设备生产相对稳定一段时期后,对其同规格型号性能的设备,会在某些易损的零、部件上做些改进,再重新推向市场。因此,我们要注意收集同类设备的最新发展信息。同时还要抓好小改小革。这样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可以减少备件用量,降低维修费用,而且有利于机械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同时,要认真开展“节能降耗”活动,加强节约意识和成本意识。提倡修旧利废,以降低生产成本。
9、要把责任落到实处。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方针,由设备管理部门制订相应的设备管理目标与工作计划。车间、班组、个人层层落实,层层考核,充分调动各级设备管理、操作、维修人员的积极性,运用听、看、摸、闻等各种方式,随时巡视检查设备的工作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时要搞好设备的日常保养,防止发生机械设备突发事故。
Ⅷ 如何进行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是以设备为研究对象,追求设备综合效率,应用一系列理论、方法,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进行全过程(从规划、设计、选型、购置、安装、验收、使用、保养、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科学型管理。
企业设备管理规章制度
(1)设备前期管理办法或制度 (2)设备使用与维护管理办法或制度 (3)设备润滑管理办法或制度 (4)设备检修管理办法或制度 (5)设备备件管理办法或制度 (6)设备技术改造管理办法或制度 (7)设备事故管理办法或制度 (8)设备资产处置管理办法或制度 (9)设备档案管理办法或制度 (10)设备统计管理办法或制度 (11)设备管理与技术人员培训管理办法或制度 (12)设备工作考核与奖惩办法或制度。
设备的管理:
一、要注意高温天气对设备的影响,持续高温,设备高效运转,需要注意温度过高的问题,防止设备燃烧和毁坏; 二、要注意雨水对设备的影响,进入雨季,空气潮湿,雨水多而勤,设备的防雨、防潮要提上日程; 三、要注意连续工作对设备的影响。野外工程项目,都在抢时间,争速度、连续作战,设备也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转,这种情况可以理解,但设备保养、维护一定要跟上。 四、要注意设备状况,设备高效运转,难免因“疲劳”出现损坏或不在正常状态工作,切不可“萝卜快了不洗泥”。带病作业,必然造成大的损失。 五、要注意对“新手”的培训。生产大忙季节,难免招用一些临时工。一些大、中专毕业生也陆续前来报到,对他们的工作热情应当鼓励,但是设备的性能、操作规程、使用的的防护措施,一定要向他们交代清楚,经考核他们确定掌握这些技术后,方可上岗,否则,决不能开绿灯。 六、要注意加强对设备管理制度的学习,设备使用是有严格规定的,必须经常学习,否则就是老职工也会淡忘,而不按制度规定领用设备,就难以落实设备管理制度,就有可能造成对设备的损害和对使用者本人的伤害。因此,要经常学习设备管理制度,在制度的约束下开展工作。 七、要注意整改设备隐患。“磨刀不误砍柴工”对已知的各种设备隐患,如钻机防护设备不全、机器漏油漏电、开关不灵活、仪表刻度不准等等,要逐一检查核实,校正完善,确保设备完好率。 总之,工作越忙越要注意安全,设备使用率越高,越要加强检修,任何疏忽、侥幸都会酿出不安全的祸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