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朋友叫一起开一家CNC加工店,不知道这个行业利润如何
一、纯利润是在45000元左右,两人合伙的话,每个人的利润差不多22500元。
二、具体分析:
在广东地区,按加工模具来说cnc电脑铣一般是按每个钟头50元计算,一天也就1200左右;按24小时一台雕刻机计算的,是按每个钟头25元计算的,一天也就700元左右;如果按你买四台雕刻机算的话,四个开机师傅,两班制,每个师傅2800元,4个就的开销11000左右
两个编程师傅,每个4000元,就得开销8000元;
加上刀具损耗,一台机按每月400刀具,开销1600元;
加上伙食、铺租、机床维修费、工厂平时开销费;
如果你没有电脑铣,还要外加工开粗,按每台每月3000开粗费,就的开销12000元
这样算起来的话,4台机,每台每月的营业额是在20000元左右4台80000元
所以,纯利润是在45000元左右,两人合伙的话,每个人的利润差不多22500元。
一、(1)机械行业维修费利润取多少扩展阅读——因为最主要的是以后接单子这方面,所以怎么去找潜在客户以及需求客户很重要,那么以下几个途径:
(一)线下的:
1、找周边的大一些的加工厂,前去拜访,询问是否有外协的加工订单。
2、参与一些行业的展会,或者线下的采供对接会,当面结识采购,匹配订单。
(二)网上的:
1、拥有自己的官网(可以做网络推广竞价之类的,这个方法目的是让采购找到你----后续的正常进行)
2、在知名平台上注册商铺(也是要做付费排名的,这个方法目的是让采购找到你----后续的正常进行)
3、机械加工订单平台(也是要付一定的会员费用,不同的是你可以自己去找订单,找采购,进行匹配对接,大大提高了效率----后续的正常进行)
总之,最主要的还是要有一定的客户资源,这是立足之本。
② 建筑工程的利润率是多少
建筑行业正常的净利润率10%左右,如果一年完成工程量一亿元,净利润就是一千万,表面看利润率很高,实际上并不是那样的,现在工程或多或少要填资金的,一亿工程一般填资三千万,如果银行贷款来填资这样利息就需要三百万,如果工程款滞后进帐,利润损耗至少三至五百万,实际上做一亿工程真正产生的纯净利润就在三百万左右。
如果有家建筑工程集团公司,年营收一千亿,纯净利润大概就是二十亿左右,全中国的建筑行业总体就是那样的。
如果说建筑行业做什么最赚钱,技术含量不高,工程量很大的基础项目实际上最赚钱的。
如果特殊的材料专利技术含量很高的某些专项项目利润率可超过30%以上,并且大多数都是预付工程款的,基本上不会拖欠这部份工程款。
建筑行业水很深,处理好人际关键是很高的公关艺术的。
抛开这些我可以给你列举一下几个利润相对比较大的。
1.金桥,架桥的工程利润很高。但是一般单位是很难中标的,更别说私人承包了。
2.银路,这个利润也相当可观。同样的道理,私人几乎别想。除非干一些市政维修道路,乡村新建道路,能接上这些活也算很不错了。
3.承建高楼大厦,你没有一定的实力想都不用想。房地产的利润可以在富豪排行榜就能窥测一二,大多数富豪都有地产开发项目。
4.园林绿化,这个利润也相当不错,但是你必须得有铁一般的关系,不然连口汤你都喝不到。
5.装修项目,可不是说家装。而是大型装修,比如酒店写字楼等。还是同上利润可观,关系要过关才行。
就不一一列举了,建筑行业赚钱的项目很多,就看你有没有实力和关系。如果没有,还是好好搬砖吧。我写过几篇比较务实的建筑行业入行的项目,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也许有你合适的。做事情总得从底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因为大部分人都没那么强大的关系。
③ 设备维修费和购置费比例多少比例合理
设备维修费用通常占设备总值的2%-3%,而机床的大修费用可能达到设备总值的百分之二十左右。这个比例是由工程定额来决定的,工程定额是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完成一个合格单位产品或一定量工作所需的人力、材料、机械台班和财力的数量标准。
具体来说,设备的维修费用与设备的价值直接相关,一般情况下,较小的设备维修费用占其总值的2%-3%,对于大型设备或精密设备,维修费用可能会更高,有时甚至达到总值的百分之二十。然而,这个百分比取决于设备的类型、使用频率和维护状况。
工程定额是一种重要的工程管理工具,它根据国家或地区的规定和标准,规定了完成特定工程所需的资源量,包括人力、材料、机械和资金等。这些定额是基于长期实践经验总结得出的,确保了工程项目的合理性和经济性。
确定设备维修费用和购置费用的比例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设备的类型、使用环境、维护状况以及市场行情等。合理的比例不仅能够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设备更新换代的加快,设备维修费用和购置费用的比例可能会发生变化。因此,定期对这些比例进行审查和调整,以适应市场和环境的变化,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行业标准和经验,合理设定设备维修费用和购置费用的比例。这不仅有助于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还能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