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电子产品加工制造有哪些国家标准
标准太多,你说的太笼统,从下面标准中找一找有没有需要的。
CNCA 01C-002-2007 电气电子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电线电缆产品 电线电缆
CNCA 01C-010-2007 电气电子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低压电器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
CNCA 01C-011-2007 电气电子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低压电器 开关和控制设备
CNCA 01C-012-2007 电气电子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低压电器 整机保护设备
CNCA 01C-013-2007 电气电子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小功率电动机
CNCA 01C-014-2007 电气电子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电动工具
CNCA 01C-015-2007 电气电子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电焊机
CNCA 01C-016-2007 电气电子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家用和类似用途设备
CNCA 01C-017-2007 电气电子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音视频设备
CNCA 01C-020-2007 电气电子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信息技术设备
CNCA 01C-022-2007 电气电子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照明电器
CNCA 01C-20001-2001 电气电子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电线电缆产品 电线组件
CNCA 01C-20002-2001 电气电子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电线电缆产品 电线电缆
CNCA 01C-20003-2001 电气电子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电路开关及保护或连接用电器装置 家用及类似用途插头插座
CNCA 01C-20004-2001 电气电子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电路开关及保护或连接用电器装置 家用及类似用途固定式电器装置的开关
CNCA 01C-20005-2001 电气电子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电路开关及保护或连接用电器装置 工业用插头插座和耦合器
CNCA 01C-20006-2001 电气电子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电路开关及保护或连接用电器装置 家用及类似用途器具耦合器
CNCA 01C-20007-2001 电气电子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电路开关及保护或连接用电器装置 热熔断体
CNCA 01C-20008-2001 电气电子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电路开关及保护或连接用电器装置 家用及类似用途固定式电器装置电器附件外壳
CNCA 01C-20009-2001 电气电子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电路开关及保护或连接用电器装置 小型熔断器的管状熔断体
CNCA 01C-20011-2001 电气电子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低压电器 开关和控制设备
CNCA 01C-20012-2001 电气电子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低压电器 整机保护设备
CNCA 01C-20013-2001 电气电子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小功率电动机
CNCA 01C-20014-2001 电气电子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电动工具
CNCA 01C-20015-2001 电气电子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电焊机
CNCA 01C-20016-2001 电气电子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家用和类似用途设备
CNCA 01C-20017-2001 电气电子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音视频设备
CNCA 01C-20018-2001 电气电子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音视频设备 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设备与部件(电磁兼容)
CNCA 01C-20019-2001 电气电子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音视频设备 卫星电视广播接收机(电磁兼容)
CNCA 01C-20020-2001 电气电子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信息技术设备
CNCA 01C-20021-2001 电气电子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信息技术设备 金融及贸易结算电子设备(电磁兼容)
CNCA 01C-20022-2001 电气电子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 照明电器
GB 10593.2-1990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参数测量方法 盐雾
GB 10593.3-1990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参数测量方法 振动数据处理和归纳
GB 12978-2003 消防电子产品检验规则
GB 16838-2005 消防电子产品 环境试验方法及严酷等级
GB 23757-2009 消防电子产品防护要求
GB 4797.3-1986 电工电子产品自然环境条件 生物
GB 5081-1985 电子产品现场工作可靠性、有效性和维修性数据收集指南
GB 5169.6-1985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用发热器的不良接触试验方法
GB/T 10593.1-200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参数测量方法 第1部分:振动
GB/T 11804-200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条件 术语
GB/T 13951-1992 移动式平台及海上设施用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一般要求
GB/T 13952-1992 移动式平台及海上设施用电工电子产品环境条件参数分级
GB/T 20626.1-2006 特殊环境条件 高原电工电子产品 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
GB/T 20626.2-2006 特殊环境条件 高原电工电子产品 第2部分:选型和检验规范
GB/T 20626.3-2006 特殊环境条件高原电工电子产品 第3部分:雷电、污秽、凝露的防护要求
GB/T 20643.2-2008 特殊环境条件环境试验方法 第2部分:人工模拟试验方法及导则电工电子产品(含通信产品)
GB/T 23685-2009 废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通用技术要求
GB/T 23687-2009 信息通信技术和消费电子产品的环境意识设计导则
GB/T 23689-2009 信息通信技术和消费电子产品环境意识设计声明导则
GB/T 2421.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概述和指南
GB/T 2421.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规范编制者用信息 试验概要
GB/T 2422-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术语
GB/T 2423.10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倾斜和摇摆
GB/T 2423.10-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Fc: 振动(正弦)
GB/T 2423.10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温度(低温、高温)/低气压/振动(正弦)综合
GB/T 2423.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A:低温
GB/T 2423.15-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Ga和导则: 稳态加速度
GB/T 2423.16-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J及导则:长霉
GB/T 2423.17-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Ka:盐雾
GB/T 2423.18-2000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 试验Kb:盐雾,交变(氯化钠溶液)
GB/T 2423.2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M:低气压
GB/T 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
GB/T 2423.22-200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N:温度变化
GB/T 2423.23-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试验Q:密封
GB/T 2423.24-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Sa:模拟地面上的太阳辐射
GB/T 2423.25-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Z/AM:低温/低气压综合试验
GB/T 2423.26-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Z/BM:高温/低气压综合试验
GB/T 2423.27-200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Z/AMD:低温/低气压/湿热连续综合试验
GB/T 2423.28-200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T:锡焊
GB/T 2423.30-199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XA和导则:在清洗剂中浸渍
GB/T 2423.3-200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Cab:恒定湿热方法
GB/T 2423.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Ta: 润湿称量法可焊性
GB/T 2423.33-200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Kca:高浓度二氧化硫试验
GB/T 2423.34-200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Z/AD:温度/湿度组合循环试验
GB/T 2423.35-200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Z/AFc:散热和非散热试验样品的低温/振动(正弦)综合试验
GB/T 2423.36-200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Z/BFc:散热和非散热试验样品的高温/振动(正弦)综合试验
GB/T 2423.37-200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L:沙尘试验
GB/T 2423.38-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R:水试验方法和导则
GB/T 2423.39-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e:弹跳
GB/T 2423.40-199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Cx:未饱和高压蒸汽恒定湿热
GB/T 2423.41-1994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风压试验方法
GB/T 2423.4-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Db 交变湿热(12h+12h循环)
GB/T 2423.43-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振动、冲击和类似动力学试验样品的安装
GB/T 2423.45-199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Z/ABDM:气候顺序
GB/T 2423.47-199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Fg:声振
GB/T 2423.48-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Ff:振动-时间历程法
GB/T 2423.49-199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Fe:振动--正弦拍频法
GB/T 2423.50-199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Cy:恒定湿热主要用于元件的加速试验
GB/T 2423.51-2000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Ke:流动混合气体腐蚀试验
GB/T 2423.5-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a和导则:冲击
GB/T 2423.52-200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77:结构强度与撞击
GB/T 2423.53-200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Xb:由手的磨擦造成标记和印刷文字的磨损
GB/T 2423.54-200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 验Xc:流体污染
GB/T 2423.55-200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h:锤击试验
GB/T 2423.56-200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h:宽带随机振动(数字控制)和导则
GB/T 2423.57-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81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Ei: 冲击 冲击响应谱合成
GB/T 2423.58-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80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Fi: 振动 混合模式
GB/T 2423.59-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Z/ABMFh:温度(低温、高温)/低气压/振动(随机)综合
GB/T 2423.60-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U:引出端及整体安装件强度
GB/T 2423.6-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b和导则:碰撞
GB/T 2423.7-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c和导则:倾跌与翻倒(主要用于设
GB/T 2423.8-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d:自由跌落
GB/T 2424.10-19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大气腐蚀加速试验的通用导则
GB/T 2424.1-200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高温低温试验导则
GB/T 2424.13-200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温度变化试验导则
GB/T 2424.14-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太阳辐射试验导则
GB/T 2424.15-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3部分:温度/低气压综合试验导则
GB/T 2424.17-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T:锡焊试验导则
GB/T 2424.19-200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模拟贮存影响的环境试验导则
GB/T 2424.2-200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湿热试验导则
GB/T 2424.22-1986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温度(低温、高温)和振动(正弦)综合试验导则
GB/T 2424.25-2000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3部分:试验导则 地震试验方法
GB/T 2424.26-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3部分:支持文件和导则 振动试验选择
GB/T 2424.5-200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温度试验箱性能确认
GB/T 2424.6-200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温度/湿度试验箱性能确认
GB/T 2424.7-200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试验A和B(带负载)用温度试验箱的测量
GB/T 25654-2010 手持电子产品嵌入式软件API
GB/T 26669-201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意识设计 术语
GB/T 26671-201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意识设计评价导则
GB/T 4796-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条件分类 第1部分:环境参数及其严酷程度
GB/T 4797.1-2005 电工电子产品自然环境条件 温度和湿度
GB/T 4797.2-2005 电工电子产品自然环境条件 第2部分:海拔与气压、水深与水压
GB/T 4797.4-2006 电工电子产品 自然环境条件 太阳辐射与温度
GB/T 4797.5-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条件分类 自然环境条件 降水和风
GB/T 4797.6-1995 电工电子产品自然环境条件 尘、沙、盐雾
GB/T 4797.7-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条件分类 自然环境条件 地震振动和冲击
GB/T 4797.8-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条件分类 自然环境条件 火灾暴露
GB/T 4798.10-2006 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 导言
GB/T 4798.1-2005 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 第1部分:贮存
GB/T 4798.2-2008 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 第2部分: 运输
GB/T 4798.3-2007 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 第3部分:有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
GB/T 4798.4-2007 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 第4部分:无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
GB/T 4798.5-2007 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 第5部分:地面车辆使用
GB/T 4798.6-1996 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 船用
GB/T 4798.7-2007 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 第7部分:携带和非固定使用
GB/T 4798.9-1997 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 产品内部的微气候
GB/T 5169.10-2006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第10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 灼热丝装置和通用试验方法
GB/T 5169.11-2006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第11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 成品的灼热丝可燃性试验方法
GB/T 5169.1-2007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第1部分:着火试验术语
GB/T 5169.12-2006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第12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 材料的灼热丝可燃性试验方法
GB/T 5169.13-2006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第13部分:灼热丝/热丝基本试验方法 材料的灼热丝可燃性试验方法
GB/T 5169.14-2007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第14部分:试验火焰 1kW标称预混合型火焰 设备、确认试验方法和导则
GB/T 5169.15-2008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第15部分: 试验火焰 500W火焰 装置和确认试验方法
GB/T 5169.16-2008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第16部分: 试验火焰 50W 水平与垂直火焰试验方法
GB/T 5169.17-2008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第17部分: 试验火焰 500W 火焰试验方法
GB/T 5169.18-2005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第18部分:将电工电子产品的火灾中毒危险减至最小的导则 总则
GB/T 5169.19-2006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第19部分:非正常热 模压应力释放变形试验
GB/T 5169.20-2006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第20部分:火焰表面蔓延 试验方法概要和相关性
GB/T 5169.21-2006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第21部分:非正常热 球压试验
GB/T 5169.2-2002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第2部分:着火危险评定导则 总则
GB/T 5169.2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第22部分 :试验火焰 50W火焰 装置和确认试验方法
GB/T 5169.23-2008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第23部分:试验火焰 管形聚合材料500W垂直火焰试验方法
GB/T 5169.24-2008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第24部分:着火危险评定导则 绝缘液体
GB/T 5169.25-2008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第25部分:烟模糊 总则
GB/T 5169.26-2008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第26部分:烟模糊 试验方法概要和相关性
GB/T 5169.27-2008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第27部分:烟模糊 小规模静态试验方法 仪器说明
GB/T 5169.28-2008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第28部分:烟模糊 小规模静态试验方法 材料
GB/T 5169.29-2008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第29部分:热释放 总则
GB/T 5169.30-2008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第30部分:热释放 试验方法概要和相关性
GB/T 5169.3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第31部分:火焰表面蔓延 总则
GB/T 5169.3-2005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第3部分:电子件着火危险评定技术要求和试验规范制定导则
GB/T 5169.5-2008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第5部分:试验火焰 针焰试验方法 装置、确认试验方法和导则
GB/T 5169.7-2001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试验方法 扩散型和预混合型火焰试验方法
GB/T 5169.9-2006 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第9部分:着火危险评定导则 预选试验规程的使用
GB/T 5170.10-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检验方法 高低温低气压试验设备
GB/T 5170.1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检验方法 腐蚀气体试验设备
GB/T 5170.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检验方法 总则
GB/T 5170.13-200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 振动(正弦)试验用机械振动台
GB/T 5170.15-200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鉴定方法 振动(正弦)实验用液压振动台
GB/T 5170.16-200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折本基本参数 检定方法 稳态加速度试验用离心机
GB/T 5170.17-200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定方法 低温/低气压/湿热综合顺序试验设备
GB/T 5170.18-200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 基本参数检定方法 温度/湿度组合循环试验设备
GB/T 5170.19-200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 基本参数检定方法 温度/振动(正弦)综合试验设备
GB/T 5170.20-200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 基本参数检定方法 水试验设备
GB/T 5170.2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基本参数检验方法 振动(随机)试验用液压振动台
GB/T 5170.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检验方法 温度试验设备
GB/T 5170.5-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检验方法 湿热试验设备
GB/T 5170.8-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检验方法 盐雾试验设备
GB/T 5170.9-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设备检验方法 太阳辐射试验设备
HJ 527-2010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JB/T 11039-2010 高原电工电子产品型号编制方法
LD/T 81.5-2006 “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职业技能实训和鉴定设备技术规范
MT 209-1990 煤矿通信 检测 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 通用技术要求
MT 210-1990 煤矿通信 检测 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 基本试验方法
MT 211-1990 煤矿通信 检测 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 质量检验规则
SJ 20895-2003 电子产品生产中的临时性防护要求
SJ 2170-1982 一般电子产品运输包装基本试验方法 总则
SJ 2715-1986 电子产品用字体和符号
SJ 2735-1986 电子产品图样绘制规则
SJ 3212-1989 电子产品运输包装总技术条件
SJ 3213-1989 一般电子产品运输包装基本试验方法 汽车运输试验
SJ 3214-1989 一般电子产品运输包装基本试验方法 叉车装运试验
SJ 3215-1989 一般电子产品运输包装基本试验方法 起吊试验
SJ/T 10091-1991 电子产品用真空电阻炉通用技术条件
SJ/T 10092-1991 电子产品用真空电阻炉测试方法
SJ/T 10094-1991 电子产品用氢气电阻炉通用技术条件
SJ/T 10095-1991 电子产品用氢气电阻炉测试方法
SJ/T 10151-1991 电子产品设计文件的标准化检查
SJ/T 10224-1991 CAD绘制电子产品图样用图形和符号库 标准结构件图形
SJ/T 10378-1993 CAD绘制电子产品图样和简图用表格库
SJ/T 10385-1993 CAD绘制电子产品图样用符号库
SJ/T 10694-2006 电子产品制造与应用系统防静电检测通用规范
SJ/T 10720-1996 电子产品安全性名词术语
SJ/T 11391-2009 电子产品焊接用锡合金粉
SJ/T 9501-1991 电子产品质量分等标准编制导则
SJ/Z 3216-1989 电子产品防护、包装和装箱等级
TB/T 3133-2006 铁道机车车辆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RAMS)
TB/T 3213-2009 高原机车车辆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条件
SJ 2176-1982 电子产品防潮包装容器透湿度试验方法
Ⅱ 电气设备接地有何要求
标准接地电阻规范要求:
1、独立的防雷保护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10欧;
2、独立的安全保护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4欧;
3、独立的交流工作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4欧;
4、独立的直流工作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4欧;
5、防静电接地电阻一般要求小于等于100欧
6、共用接地体(联合接地)应不大于接地电阻1欧。
电气设备接地属于安全接地,如果是独立设备,应该不大于4Ω,如果是公共接地应不大于1Ω。
1、应当接地的部分
① 电机、变压器、开关设备、照明器具、移动式电气设备、电动工具的金属外壳或构架。
② 电气传动装置。
③ 电动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线圈(继电保护另有要求时除外)。
④ 室内外配电装置、控制台等金属构件以及靠近带电部位的金属遮栏和金属门。
⑤ 电缆终端盒外壳、电缆金属外皮和金属支架。
⑥ 安装在配电线路杆塔上的电气设备,如避雷器、保护间隙、熔断器、电容器等金属外壳和钢筋混凝土杆塔等。
2、不需接地的部分
① 在不良导电地面 (木质、沥青等) 的干燥房间内,当交流电压为 380V 及以下和直流额定电压 400V 及以下时,电气设备金属外壳不需接地。但当维护人员因某种原因同时可触及到其他电气设备中已接地的其他物体时,则应当接地。
② 在干燥地方,当交流额定电压为 36V 及以下和直流额定电压为 110V 及以下时,电气设备外壳不需接地,但遇有爆炸性危险的除外。
③ 电压为 220V 及以下的蓄电池室内的金属框架。
④ 如电气设备与机床的机座间能可靠地接地,可只将机床的机座接地。
⑤ 在已接地的金属构架上和配电装置上可以拆下的电器。
接地的作用主要是防止人身遭受电击、设备和线路遭受损坏、预防火灾和防止雷击、防止静电损害和保障电力系统正常运行。
接地是为保证电工设备正常工作和人身安全而采取的一种用电安全措施,通过金属导线与接地装置连接来实现,常用的有保护接地、工作接地、防雷接地、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等。
接地装置将电工设备和其他生产设备上可能产生的漏电流、静电荷以及雷电电流等引入地下,从而避免人身触电和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等事故。
Ⅲ 手持电动工具绝缘等级怎么分类各等级的要求是多少兆欧标准是怎么测量的
GB3787-93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 有规定,附:x0dx0ax0dx0a【 标 准 编 号】 GB3787-93x0dx0a【标准中文名称】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x0dx0a【标准英文名称】x0dx0a【ics 分 类 号】x0dx0a【 中标分类号 】x0dx0a【 代替标准号 】x0dx0a【 实 施 日 期】 1994-08-01x0dx0a【 发 布 日 期】 1993-12-28Ax0dx0a【 采 标 情 况】x0dx0a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x0dx0a本标准规定了手持式电动工具(以下简称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的安全技术要求。x0dx0a本标准适用于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x0dx0a2 引用标准x0dx0aCB2900.28 电工名词术语 电动工具x0dx0aGB3883.1-3883.12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x0dx0a3 生产、销售、选购和贮运x0dx0a3.1 工具及其附件的设计、制造必须符合GB3883.1-3883。12的相应规定。x0dx0a3.2 工具及其附件必须经国家指定的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取得安全认证后,方能生产、销售。x0dx0a3.3 工具在出厂时,必须附有详细的产品使用说明书,说明书中应有独立的章节说明工具使用时的安全要求,其内容应包括必须注意的事项,可能出现的危险和相应的预防措施等。x0dx0a3.4 工具的销售和使用单位所经销和使用的工具必须具有安全认证标志。x0dx0a3.5 在正常运输中,必须保证工具的安全技术性能不受震动、潮湿等的影响。x0dx0a3.6 工具必须存放在干燥、无有害气体或腐蚀性物质的场所。x0dx0a4 管理x0dx0a4.1 工具的管理必须包括:x0dx0aa.贯彻执行本标准和其他有关安全管理的要求;x0dx0ab.监督、检查工具的使用和维修;x0dx0ac.对工具的使用、保管、维修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和培训;x0dx0ad.对工具引起的触电事故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提出预防措施,并上报有关部门;x0dx0ae.按照本标准和工具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及实际使用条件,制订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x0dx0a4.2 安全操作规程的内容至少应包括:x0dx0aa.工具的允许使用范围;x0dx0ab.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操作程序;x0dx0ac.工具使用前应着重检查的项目和部位,以及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和相应的防护措施;x0dx0ad.工具的存放和保养方法;x0dx0ae.操作者注意事项。x0dx0a4.3 使用单位(部门)必须建立工具使用、检查和维修的技术档案。x0dx0a5 使用x0dx0a5.1 工具在使用前,操作者应认真阅读产品使用说明书或安全操作规程,详细了解工具的性能和掌握正确使用的方法。x0dx0a5.2 在一般作业场所,应尽可能使用Ⅱ类工具,使用Ⅰ类工具时还应采取漏电保护器、隔离变压器等保护措施。x0dx0a5.3 在潮湿作业场所或金属构架上等导电性能良好的作业场所,应使用Ⅱ类或Ⅲ类工具。x0dx0a5.4 在锅炉、金属容器、管道内等作业场所,应使用Ⅲ类工具,或装设漏电保护器的Ⅱ类工具x0dx0aⅢ类工具的安全隔离变压器,Ⅱ类工具的漏电保护器及Ⅱ、Ⅲ类工具的控制箱和电源联接器等必须放在作业场所的外面,在狭窄作业场所应有人在外监护。x0dx0a5.5 在湿热、雨雪等作业环境,应使用具有相应防护等级的工具。x0dx0a5.6 1类工具电源线中的绿广黄双色线在任何情况下只能用作保护线。x0dx0a5.7 具的电源线不得任意接长或拆换。当电源离工具操作点距离较远而电源线长度不够时,应采用耦合器进行联接。x0dx0a5.8 工具电源线上的插头不得任意拆除或调换。x0dx0a5.9 插头、插座中的接地极在任何情况下只能单独联接保护线。严禁在插头、插座内用导线直接将接地极与中性线联接起来。x0dx0a5.10 具的危险运动零、部件的防护装置(如防护罩、盖)等不得任意拆卸。x0dx0a6 检查、维修x0dx0a6.1 具在发出或收回时,保管人员必须进行一次日常检查;在使用前,使用者必须进行日常检查。x0dx0a6.2 工具的日常检查至少应包括以下项目:x0dx0aa.外壳、手柄有否裂缝和破损;x0dx0ab.保护线联接是否正确,牢固可靠;x0dx0ac.电源线是否完好无损;x0dx0ad.电源插头是否完整无损;x0dx0ae.电源开关动作是否正常、灵活、有无缺损、破裂;x0dx0af.机械防护装置是否完好;x0dx0ag.工具转动部分是否转动灵活、轻快、无阻滞现象;x0dx0ah.电气保护装置是否良好。x0dx0a6.3 工具必须由专职人员按以下规定进行定期检查。x0dx0a6.3.1 每年至少检查一次。x0dx0a6.3.2 在湿热和常有温度变化的地区或使用条件恶劣的地方还应相应缩短检查周期。x0dx0a6.3.3 在梅雨季节前应及时进行检查。x0dx0a6.3.4 工具的定期检查,除6.2条的规定外,还必须测量工具的绝缘电阻。绝缘电阻应不小于表1规定的数值。x0dx0a表1 x0dx0a测量部位 带电零件与外壳之间 I类工具 Ⅱ类工具 Ⅲ类工具x0dx0a 绝缘电阻 2 MΩ 7 MΩ 1MΩx0dx0ax0dx0a注:绝缘电阻用500V兆欧表测量。x0dx0a6.4 长期搁置不用的工具,在使用前必须测量绝缘电阻。如果绝缘电阻小于表l规定的数值,必须进行干燥处理或维修,经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x0dx0a6.5 工具如有绝缘损坏、电源线护套破裂、保护线脱落、插头插座裂开或有损于安全的机械损伤等故障时,应立即进行修理,在未修复前,不得继续使用。x0dx0a6.6 工具的维修必须由专门指定的维修部门进行,同时应配备必要的检验设备或仪器。x0dx0a6.7 使用单位和维修部门不得任意改变工具的原设计参数,不得采用低于原用材料性能的代用材料和与原有规格不符的零部件。x0dx0a6.8 在维修时,工具内的绝缘衬垫、套管不得任意拆除或漏装,工具的电源线不得任意调换。x0dx0a6.9 工具的电气绝缘部分经修理后,必须进行下列测量和试验。x0dx0a6.9.1 绝缘电阻测量按表1。x0dx0a6.9.2 绝缘耐压试验按表2。x0dx0a表2 Vx0dx0a试验电压的施加部位 试 验 电 压x0dx0a Ⅲ类工具 Ⅱ类工具 I类工具x0dx0a带电零件与外壳之间: x0dx0a仅由基本绝缘与带电零件隔离 380 950x0dx0a由加强绝缘与带电零件隔离 2800x0dx0a x0dx0a注:①波形为实际正弦波,频率50Hz的试验电压施加1min,不出现绝缘击穿或闪络。x0dx0a②试验变压器应设计成:在输出电压调到适当的试验电压值后,在输出端短路时,输出电流至少为200mA。x0dx0a6.10 工具如不能修复或修复后仍达不到应有的安全技术要求必须办理报废手续。x0dx0a附录Ax0dx0a工具的分类x0dx0a(补充件)x0dx0a工具按触电保护方式分为:x0dx0aA1 I类工具x0dx0a工具在防止触电的保护方面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而且它还包含一个附加的安全预防措施,其方法是将可触及的可导电的零件与已安装的固定线路中的保护(接地)导线连接起来,以这样的方法来使可触及的可导电的零件在基本绝缘损坏的事故中不成为带电体。x0dx0aA2 Ⅱ类工具x0dx0a工具在防止触电的保护方面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而且它还提供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的附加安全预防措施和没有保护接地或依赖安装条件的措施。x0dx0aⅡ类工具分绝缘外壳Ⅱ类工具和金属外壳Ⅱ类工具,在工具的明显部位标有Ⅱ类结构符号 。x0dx0aA3 Ⅲ类工具x0dx0a工具在防止触电的保护方面依靠由安全特低电压供电和在工具内部不会产生比安全特低电压高的电压。x0dx0a附加说明:x0dx0a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提出。x0dx0a本标准由上海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x0dx0a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缪正荣。x0dx0a本标准于1983年6月首次发布。
Ⅳ 使用电动工具的注意事项登高作业,国家安全规程上有什么要求
电动工具安全操作规程
1. 设备安全注意事项
1.1 切勿在杂乱的工作场所或凌乱的工作台面上使用本工具否则可能导致以外事故。
1.2 切勿让电动工具淋雨。切勿在潮湿的环境中使用电动工具。请使工作场所保持充足的
照明。切勿在可能引起火灾或爆炸的场所使用电动工具。请避免与接地表面接触。
1.3 切勿让无关人员接触本工具或电源线。不得让任何外来人员进入工作场所。
1.4 当不使用时应将工具保存在干燥、儿童触挂不到、较高或上锁的地方。
1.5 在设计范围内可更安全、更有效地使用本工具。
1.6 切勿勉强使用小负荷工具或附件完成重负荷操作。切勿将本工具用于设计范围以外的
用途如不要用圆锯切割树枝或原木。
1.7 果备有连接吸尘和集尘系统的设备请确认是否已正确接通这些设备。
1.8 切勿通过电源线提工具或从电源插座中拔出时直接拉拔电源线。请务必避免电源线受
热、油或尖锐边角的影响。
1.9 请用夹具或老虎钳固定工件。
1.10 保持好切割刀片的锋利和清洁以确保更安全的操作和更好的性能。遵照有关说
明进行润滑和更换附件。请定期检查工具的电源线。若有破损请立即送至授权的服
务中心修理。请定期检查电源延伸线如有破损即时更换。请务必保持手柄干燥、
干净不得粘有油污或润滑油。
1.11 当工具不使用时或进行维修、更换刀片、钻头和刀具等附件时请关掉工具电
源开关拔出电源插头确保断电。
2. 操作注意事项
2.1 切勿穿戴宽松的服装或佩带饰物否则可能会卷入旋转的工具内。室外操作时建议
穿戴橡皮手套和防滑工作鞋。长发操作者须戴头发护套以包住头发。
2.2 当进行多粉尘的切割作业时还必须戴面罩或防尘口罩。
2.3 切勿将手伸得太远自始至终保务必站稳并保持身体平衡。
2.4 请养成在打开工具电源之前检查所有调节用具和扳手等是否已从工具上取下的习惯。
2.5 手持接插在电源上的工具时切勿将手指放在开关上。当工具插在电源插座上时请
务必关掉电源开关。
2.6 在室外使用电动工具时只能使用室外专用电源延伸线。
2.7 要专心于工作。工作时务必保持头脑清醒。疲劳、酒后切勿操作使用工具。
2.8 继续使用工具之前当护盖或其它部分有损坏时请仔细检查以确定它是否能正常
工作或完成正常功能。检查可移动部分的对位状况、可移动部分是否可自由移动、零
件的破损情况、安装情况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其正常使用的状况。除非使用说明书有特
殊说明对损坏的护盖或其它部分必须由授权的服务中心进行妥善修理或更换。损
坏的开关必须请授权的服务中心更换。当开关无法正常开闭时切勿使用工具。
2.9 警告禁止使用说明书或产品样本中所建议以外的配件或附件否则可能导致人身伤
害。
高处作业及登高架设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 从事高处作业及登高架设作业的人员要定期体检。经医生诊断,凡患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病、癫痫病以及其他不适于高处作业及登高架设作业的人员,不得从事高处作业及登高架设作业。
2. 高处作业及登高架设作业前,必须对有关防护设施及个人安全防护用品进行检查,不得在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下强令或强行冒险作业。
3. 作业时衣作要灵便,禁止穿硬底和带钉易滑的鞋,在没有防护设施的高空、悬崖和陡坡施工,必须按规定使用安全带,安全带必须高挂低用,挂设点必须安全、可靠。
4. 高处作业所用材料要堆放平稳,不得妨碍作业,并制定防止坠落的措施;使用工具应有防止工具脱手坠落伤人的措施;工具用完应随手放入工具袋(套)内。上下传递物件禁止抛掷。
5. 遇有恶劣气候(如风力在六级以上)影响施工安全时,禁止进行露天高处及登高架设作业、起重和打桩作业。
6. 使用梯子登高作业,梯子不得缺档,不得垫高使用,如需接长使用,应有可靠的接地措施,且接头不得超过一处。梯子横挡间距以300mm为宜。使用时上端要固定牢固,下端应有防滑措施。
7. 单面梯工作角度以75°±5°为宜;人字梯上部夹角以35°~45°为宜,使用时第一档或第三档之间应设置拉撑。禁止两人同时在梯子上作业。在通道处使用梯子,应有人监护或设置围栏。脚手架上禁止使用梯子登高作业。
8. 没有安全防护设施,禁止在屋架的上弦、支撑、桁条、挑架的挑梁和未固定的构件上行走或作业。高处作业与地面联系,应设通讯装置,专人负责。
9. 乘人的外用电梯、吊笼,应有可靠的安全保护装置。除指派的专业人员外,禁止攀登起重臂、绳索或随同运料的吊篮、吊装物上下。
Ⅳ 手持电动工具绝缘等级怎么分类各等级的要求是多少兆欧标准是怎么测量的
GB3787-93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 有规定,附:
【 标 准 编 号】 GB3787-93
【标准中文名称】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
【标准英文名称】
【ics 分 类 号】
【 中标分类号 】
【 代替标准号 】
【 实 施 日 期】 1994-08-01
【 发 布 日 期】 1993-12-28A
【 采 标 情 况】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手持式电动工具(以下简称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的安全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
2 引用标准
CB2900.28 电工名词术语 电动工具
GB3883.1-3883.12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
3 生产、销售、选购和贮运
3.1 工具及其附件的设计、制造必须符合GB3883.1-3883。12的相应规定。
3.2 工具及其附件必须经国家指定的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取得安全认证后,方能生产、销售。
3.3 工具在出厂时,必须附有详细的产品使用说明书,说明书中应有独立的章节说明工具使用时的安全要求,其内容应包括必须注意的事项,可能出现的危险和相应的预防措施等。
3.4 工具的销售和使用单位所经销和使用的工具必须具有安全认证标志。
3.5 在正常运输中,必须保证工具的安全技术性能不受震动、潮湿等的影响。
3.6 工具必须存放在干燥、无有害气体或腐蚀性物质的场所。
4 管理
4.1 工具的管理必须包括:
a.贯彻执行本标准和其他有关安全管理的要求;
b.监督、检查工具的使用和维修;
c.对工具的使用、保管、维修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和培训;
d.对工具引起的触电事故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提出预防措施,并上报有关部门;
e.按照本标准和工具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及实际使用条件,制订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
4.2 安全操作规程的内容至少应包括:
a.工具的允许使用范围;
b.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操作程序;
c.工具使用前应着重检查的项目和部位,以及使用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和相应的防护措施;
d.工具的存放和保养方法;
e.操作者注意事项。
4.3 使用单位(部门)必须建立工具使用、检查和维修的技术档案。
5 使用
5.1 工具在使用前,操作者应认真阅读产品使用说明书或安全操作规程,详细了解工具的性能和掌握正确使用的方法。
5.2 在一般作业场所,应尽可能使用Ⅱ类工具,使用Ⅰ类工具时还应采取漏电保护器、隔离变压器等保护措施。
5.3 在潮湿作业场所或金属构架上等导电性能良好的作业场所,应使用Ⅱ类或Ⅲ类工具。
5.4 在锅炉、金属容器、管道内等作业场所,应使用Ⅲ类工具,或装设漏电保护器的Ⅱ类工具
Ⅲ类工具的安全隔离变压器,Ⅱ类工具的漏电保护器及Ⅱ、Ⅲ类工具的控制箱和电源联接器等必须放在作业场所的外面,在狭窄作业场所应有人在外监护。
5.5 在湿热、雨雪等作业环境,应使用具有相应防护等级的工具。
5.6 1类工具电源线中的绿广黄双色线在任何情况下只能用作保护线。
5.7 具的电源线不得任意接长或拆换。当电源离工具操作点距离较远而电源线长度不够时,应采用耦合器进行联接。
5.8 工具电源线上的插头不得任意拆除或调换。
5.9 插头、插座中的接地极在任何情况下只能单独联接保护线。严禁在插头、插座内用导线直接将接地极与中性线联接起来。
5.10 具的危险运动零、部件的防护装置(如防护罩、盖)等不得任意拆卸。
6 检查、维修
6.1 具在发出或收回时,保管人员必须进行一次日常检查;在使用前,使用者必须进行日常检查。
6.2 工具的日常检查至少应包括以下项目:
a.外壳、手柄有否裂缝和破损;
b.保护线联接是否正确,牢固可靠;
c.电源线是否完好无损;
d.电源插头是否完整无损;
e.电源开关动作是否正常、灵活、有无缺损、破裂;
f.机械防护装置是否完好;
g.工具转动部分是否转动灵活、轻快、无阻滞现象;
h.电气保护装置是否良好。
6.3 工具必须由专职人员按以下规定进行定期检查。
6.3.1 每年至少检查一次。
6.3.2 在湿热和常有温度变化的地区或使用条件恶劣的地方还应相应缩短检查周期。
6.3.3 在梅雨季节前应及时进行检查。
6.3.4 工具的定期检查,除6.2条的规定外,还必须测量工具的绝缘电阻。绝缘电阻应不小于表1规定的数值。
表1
测量部位 带电零件与外壳之间 I类工具 Ⅱ类工具 Ⅲ类工具
绝缘电阻 2 MΩ 7 MΩ 1MΩ
注:绝缘电阻用500V兆欧表测量。
6.4 长期搁置不用的工具,在使用前必须测量绝缘电阻。如果绝缘电阻小于表l规定的数值,必须进行干燥处理或维修,经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6.5 工具如有绝缘损坏、电源线护套破裂、保护线脱落、插头插座裂开或有损于安全的机械损伤等故障时,应立即进行修理,在未修复前,不得继续使用。
6.6 工具的维修必须由专门指定的维修部门进行,同时应配备必要的检验设备或仪器。
6.7 使用单位和维修部门不得任意改变工具的原设计参数,不得采用低于原用材料性能的代用材料和与原有规格不符的零部件。
6.8 在维修时,工具内的绝缘衬垫、套管不得任意拆除或漏装,工具的电源线不得任意调换。
6.9 工具的电气绝缘部分经修理后,必须进行下列测量和试验。
6.9.1 绝缘电阻测量按表1。
6.9.2 绝缘耐压试验按表2。
表2 V
试验电压的施加部位 试 验 电 压
Ⅲ类工具 Ⅱ类工具 I类工具
带电零件与外壳之间:
仅由基本绝缘与带电零件隔离 380 950
由加强绝缘与带电零件隔离 2800
注:①波形为实际正弦波,频率50Hz的试验电压施加1min,不出现绝缘击穿或闪络。
②试验变压器应设计成:在输出电压调到适当的试验电压值后,在输出端短路时,输出电流至少为200mA。
6.10 工具如不能修复或修复后仍达不到应有的安全技术要求必须办理报废手续。
附录A
工具的分类
(补充件)
工具按触电保护方式分为:
A1 I类工具
工具在防止触电的保护方面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而且它还包含一个附加的安全预防措施,其方法是将可触及的可导电的零件与已安装的固定线路中的保护(接地)导线连接起来,以这样的方法来使可触及的可导电的零件在基本绝缘损坏的事故中不成为带电体。
A2 Ⅱ类工具
工具在防止触电的保护方面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而且它还提供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的附加安全预防措施和没有保护接地或依赖安装条件的措施。
Ⅱ类工具分绝缘外壳Ⅱ类工具和金属外壳Ⅱ类工具,在工具的明显部位标有Ⅱ类结构符号 。
A3 Ⅲ类工具
工具在防止触电的保护方面依靠由安全特低电压供电和在工具内部不会产生比安全特低电压高的电压。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缪正荣。
本标准于1983年6月首次发布。
Ⅵ 不同场合的手持电动工具的使用根据国家标准
不同场合的手持电动工具的使用根据国家标准:
采用Ⅱ、Ⅲ类绝缘型的手持电动工具。
II类工具的设计制造者将操作者的个人防护用品以可靠有的方法置于工具上,使工具具有双重的保护电流,保证在故障状态下,当基本绝缘损坏失效时,由附加绝缘和加强绝缘提供触电保护。Ⅱ类工具是带有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的。
Ⅶ 手持电动工具可以使用220V的一根火线一根零线的插排吗
手持电动工具可以使用220V的一根火线一根零线的插排,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确认手持电动工具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如果手持电动工具的额定电压为220V,那么可以使用220V的电源插座进行供电。如果额定功率较大,需要使用能够承载该功率的插座,同时需要注意插座和插头的插拔是否牢固。
确认电源插座和插头的接线是否正旁悔确。在使用插排进行供电时,需要确保插排和电源插座的接线正确,否则可能会对电气设备和人身安全造成危害。运搏正
遵循相关安全操作规范。在使用手持电动工具时,需要遵循相关安全操作规范,注意用电安全。比如,需要使用专业配电箱供电,保证电气设备的安全性能;使用绝缘手套、安全帽、眼镜等安全防护措施,防止电气设备带来的伤害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任何电气操作中,安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如果您不具备相关的电气知识和操作经验,最好请专业人员进行咨询、设计和银腊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