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工具箱》幼儿园大班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工具箱》幼儿园大班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活动目标:
1、了解家里常见的工具并对这些工具的形状、作用等感兴趣。
2、能比较区分一些常见工具,按一个以上的标准进行分类。
3、对科学探索感兴趣,体验积极探索带来成功的心情。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能区分一些常见工具并按标准分类。
活动准备:
1、幼儿完成了以“我家里的工具”为主题的调查问卷并将收回的结果粘贴在大展板上。
2、师幼共同收集各种工具实物,一部分工具放在桌子上展览。
3、柜子4张,箱子4个,4种工具标志各1张。
4、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
1、看一看:引领幼儿参观“调查问卷大展板”和“工具展览区”。
师提出参观要求: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宝宝们进去以后要仔细地观看,还要记住你看到的东西,看的'时候不要推挤,可以和同学小声地讨论。
2、说一说:引导幼儿集体交流“我知道的工具”。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东西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工具”。“工具”有一个很大的家,“工具”的家里有很多的工具宝宝。你刚才看到了哪些工具宝宝呢?你还知道哪些工具宝宝呢?(幼儿自由发言讨论后请一两名幼儿在集体面前说一说)
3、摸一摸:出示箱子,请2-3名幼儿从“工具宝盒”里摸出一样工具宝宝,边摸变猜是什么,再拿出来,说一说在什么地方见过,是用来做什么的。
二、了解工具的作用
1、播放幻灯片,师:工具宝宝可真好,能帮我们做很多的事。孩子们,你们瞧!这几个哥哥姐姐准备干什么,什么工具宝宝才能帮助他们呢?教师示范用菜刀的那幅图:这个哥哥在干什么,哪个工具宝宝能帮助他?
2、出示幼儿用书和粘贴卡,师:请孩子们从“工具宝库”里取出一件工具宝宝送到哥哥姐姐的手中,好吗?(注意不要撕烂,看准后再贴上去,记得把工具宝库放好。)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3、整理卡片,小结操作情况:孩子们为哥哥姐姐找到了需要的工具宝宝,你们很棒!哥哥姐姐谢谢你们!哥哥姐姐要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是什么秘密呢?我们来听一听!(锤子能锤东西是修理工具家里的宝宝,扫把能扫干净地板是清洁工具家里的宝宝,菜刀能切东西是厨房工具家里的宝宝,还有铅笔能写字是学习工具家里的宝宝。)
师:哦,原来工具宝宝还有不一样的朋友和家呢。刚才姐姐说了哪几个家呀?(引导幼儿复述修理工具、清洁工具、厨房工具、学习工具)
三、尝试按一个标准分类摆放工具。
1、学习按工具的用途分类。
播放幻灯片,师:孩子们,你们看,这里就有哥哥姐姐说的四个家,都是什么工具宝宝的家呢?(孩子们肯定会看到什么说什么,老师要引导孩子理解每件工具宝宝属于哪类工具。引导他们理解修理工具、学习工具、厨房工具、清洁工具是按用途分类的工具。)他家里现在有谁?没回家的工具宝宝在那里呢?还有那些工具宝宝没回家呢?(引导幼儿观察粘贴卡)请你把工具宝宝送回家。
2、出示幼儿用书和粘贴卡,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注意提醒幼儿粘贴卡上的工具都要送回家)
3、小结操作情况:孩子们真好,把工具宝宝都送回了家,工具宝宝谢谢你们!
四、用工具实物按用途进行分类
1、引导幼儿观察四个柜子上贴的标志,师:这里有四个家,我们来看看都是什么工具的家。(引导幼儿看标志)你们想知道工具宝宝在家做什么吗?(掀开遮布)呀!工具宝宝不在家,他们去哪了,孩子们快找一找!
2、找出工具实物,师:请孩子们把工具宝宝送回他们自己的家里去吧!(是学习工具的就送回学习工具的家里……)
3、幼儿分类,老师指导(他们的家有好几层,好多房间,工具宝宝在哪个房间都可以)。
4、小结分类情况:孩子们真厉害,工具宝宝都回家了。
活动延伸:
1、我们的身边还有好多的工具,工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我们每天都要用很多工具,对吗?孩子们课后到教室里找一找,回到家以后也找一找:这些工具宝宝可以帮助我们做什么,是哪个家里的工具宝宝,好吗?
2、但是有些工具比如刀很锋利、钉子很尖、有些要插电使用有危险,所以孩子们用工具时要特别注意安全,好吗?
课后反思:
整堂课上下来,孩子们积极参与的热情和成功快乐的心情让我感觉这次活动是他们喜欢的,预期的目标也顺利达成了。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经验,我设定了具体、全面、科学、准确的活动目标,教学内容紧扣目标,几个环节紧密相连,探索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采用了多种有效的科学方法,让孩子们在轻松、安全的环境中自主、大胆探索,通过情感的激发让幼儿情绪活跃起来,增加了活动的气氛,对幼儿的情感态度产生积极的影响,让孩子们在做中学,玩中学。
1、选材:遵照《纲要》精神,选择了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感兴趣的身边的事物进行探索。
2、在教学理念上遵循以幼儿为主体,老师为支持者、组织者、参与者的原则,孩子们在轻松、自由的氛围里体验探索的快乐。
3、遵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中班孩子年龄特点,设计各种情景来不断地吸引幼儿,让幼儿学习兴趣持续不断。
4、不足:人数太多,场地太小,操作时出现拥挤现象。
5、课前设计的纠结:小组自己讨论分类还是有老师指定标准分类,老师指定标准分类会不会限定孩子的探索自由。考虑到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我们班孩子实际情况,还是采用了后一种方案。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有很多问题我可能看不到,请领导和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
❷ HRBP工具箱:六个盒子,你会用吗
出品:HR实名俱乐部(ID:hr_club)
主编:陈祖鑫(裙子)
【主要内容】
一、六个盒子的简洁介绍
二、六个盒子的案例解读
三、六个盒子在阿里的实践心得
一、六个盒子的简洁介绍
Q、 六个盒子是什么鬼?
六个盒子,江湖人称"六个BOX",也叫韦斯伯德的六盒模型, 是组织内部视角、不断检视业务实现过程的利器。
六个维度分别是“使命/目标、结构/组织、关系/流程、奖励/激励、支持/工具、管理/领导”。
Q、 六个盒子核心作用是什么?
用HR小伙伴的话来说 “不管业务和组织架构怎么变,六个盒子跑一遍。 ”
因此,六个盒子也是一种简单而实用的组织诊断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盘点现状”、“打开未来”,以及搭建起现实与未来的桥梁。帮助建立业务团队的组织大图起到了全面了解自已的关键作用。
Q、 六个盒子具体怎么用?
可以作为几种工具:
1、盘点工具: 能够就组织现状进行盘点。
2、诊断工具: 建立全面的组织视角,从解决单个问题到更全面看组织,
3、沟通工具: 是一套简洁的语言,就组织状态开启有效的沟通。好银
4、平台工具: HR和业务在一张大图上工作,能有效开展工作。
Q、 六个盒子使用场景是什么?
有三个主要场景:
1、新团队摸底: 当你进入一个新团队,想全面了解这个团队。
2、组织中调频察游: 当你和关键人对话,深度进行组织盘点和现实状况讨论。
3、组织架构调整前: 可用于帮助梳理现状,找到调整后的目标。
Q、 六个盒子适用于那些人?
业务Leader,期望对于组织有所发展的管理者,有责任感的领导者,和业务伙伴战斗在一起的HRBP们。
Q、 HR怎么才能玩转六个盒子?
两个要点:
1、日常对话: 平时跟业务 leader或核心骨干一对一的对话,有一个思维模型。
2、专业讨论: 与业务核心骨干团队,同业务或管理大图上讨论,有一个专业工具。
Q、 六个盒子到底讲的是什么?
核心内容是:
1.使命 ——组织是否有清晰的使命?员工是否理解并认同公司的使命?
2.结构 ——企业内部工作是如何被分配的?考虑到使命时,人力资源的分配是否合理?
3.奖励 ——考察所有需要完成的任务是否都有相对应的激励措施。奖励是支持还是阻碍了任务的达成?
4.关系 ——公司各单元协调的方式是怎么样的?缺乏协调是否会引起矛盾?
5.支持 ——支持组织工作的系统和流程是怎么样的?
6.管理 ——被视作密切观察其他五个盒子中非正常事件或意外结果的最后一个盒子。其作用就是否确保其他五个盒子能处于均衡的状态?若失衡时要采取怎么样的行动及时修正?
Q、 六个盒子落地关键点是什么?
三个关键点:
1、Who和谁用? 关键是不是一个人去面对这些盒子,而是和谁一起来探寻,即“INPUT”高质量的信息将对于"OUTPUT"的有效性是重要影响。
2、Why为什么用? 考虑到六个盒子的作用边界,六个盒子是站在较为微观看组织大图。就像雷达屏幕一般,显现在上面的光点告诉了我们组织的事情——也就是业务实现过程的状况。
3、How怎么用? 有团队DIY出了属于自己的问题和内容,也玩出了独特的味道,通过在一起共识和讨论提升了效率。不但听懂了别人的还清晰地表达了自己所想的内友没宴容。
Q、 六个盒子应用有什么要注意的?
常见的一些误区:
1、过度聚焦: 把所有问题都归结为某个盒子,并从这个盒子切进去找解决方案。
2、过度简化: 只关注某个盒子的静态状况,忽略六个盒子动态的演进过程
3、过度排序: 把六个盒子当作强制排序,忽略了他们同时存在,彼此影响。
4、过度理想: 把六个盒子当成万能钥匙,不考虑六个盒子以外的其他因素。
二、六个盒子的案例解读
案例一:六个盒子在阿里云的案例
第一盒子:使命、战略、目标
使命——愿景
战略——三到五年的蓝图、里程碑
目标——一年左右切实可行的衡量指标
1、战略大图
1)是否有清晰的客户价值
2)是否清晰
3)是否让人兴奋
4)大家是否有Buy in
2、战略大图落地
1)战略路径是否清晰
2)核心抓手是什么 ——能够最体现战略的落地点核心点或是核心事件或活动,例如阿里云200个HC,搜索:移动搜索、云搜索
3)是否被合理分解为各个部门的目标:化学分解而非物理分解
3、如何衡量( KPI是什么)
4、拼大图
1)这个环节主要是了解业务目标,业务逻辑,暂时不需要考虑人的因素。
2)抓手——从量变到质变
3)关于客户价值——
(1)客户是谁,细分客户市场
(2)客户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3)什么情况出现才表示的问题解决了(解决问题的展现结果)
例如:运维的客户需求:系统的稳定/系统的灵活/成本
(4)怎么判断客户价值已经清楚了?——看业务部门是否已近达成一致,客户的声音是被清晰的在内部传递的。阿里云是技术驱动业务。
第二个盒子:结构&组织
1、排兵布阵
1)分工&职责是否都清晰
2)模糊边界越来越多,挑战在于:各司其职、混战
3)如何看待跨界
2、核心关键部门Leader是否胜任?
1)如何搭配
2)有什么好处和风险
3)能力有啥缺失?有没有发展计划?
3、战略所需要的核心能力是否具备?
4、扁平化是趋势、弹性、自我驱动
1)清晰的分析组织,从业务和人来看,哪些人是外招、哪些是内招、培养的周期。
2)阿里云之前的业务需要,主要招聘技术人员,但目前技术稳固的情况下,人员可能要更多的进行内部流转。通过人才盘点的形式,了解组织的需求。
3)呼之即来,来之即战,战之即散——未来的方向。
第三个盒子:关系&流程
1、部门和主体其他部门的关系
1)与集团相关业务块的关系
2)产品、工程、技术的关系
3)和客户部门、横向部门的关系
4)创新小组和本职业务的关系
2、关注官方的流程,更要关注民间的流程
3、边界模糊是常态
4、组织文化:让大家在面临选择时判断一致,而不依赖于流程制度,人际依赖越来越强。
第四个盒子:酬劳&激励
1、奖励:由外而内 激励:由内而外
1)什么是个体动力
2)是否了解和释放了个体的能量和潜力
3)对什么行为和结果予以奖励
4)对什么行为和结果给予鼓励
5)谁被奖励
6)谁奖励个体
7)奖励是公平和有序的吗?
8)奖励个体还是团队
2、如何奖励和激励
1)物质、奖项、无意识的潜意识影响、办公环境,鼓励创新
2)多长时间做一次激励,激励的范围(集体还是个人)
第五个盒子:支持&工具
1、是否有足够的资源去做?
1)硬的:技术资源
2)软的:关系、连接
2、公开透明的协调程序
计划、预算、控制、信息、评估的流程
3、支持:
1)技术、服务、合作、制度、工具
2)禁区和底线清楚
3)协调自己控制区域以外资源的能力
4)员工有不断成长能力的机会和资源
5)关系:你对合作伙伴的了解认同和合作伙伴对你的了解认同。
第六个盒子:管理和领导
正确的做事&做正确的事
1、在第一个盒子的表现:指明方向,使众人行
2、在第二个盒子的表现:排兵布阵,知人善用
3、在第三个盒子的表现:建机制,造土壤
4、在第四个盒子的表现:梦想驱动,奖谁罚谁
5、在第五个盒子的表现:协调资源,扩大影响力
案例二:某O2O行业的图文案例 。
三、六个盒子在阿里的实践心得
分享嘉宾:2011年加入阿里电销的前线团队,2014年的四月份转的后台HRG 。
【提问:你在什么样的背景下选用了“六个盒子”工具?】
阿里HRG:
1、业务的差异: 我转到后台,发现前线与后台的业务和组织非常不同:业务上,前台是相对简单一个业务线,而后台相对复杂,有18条业务线,包括商业产品、策划、品控、培训、资源管理、业务拓展等;同时,我的搭档在后台也变成了五个。
2、遇到的挑战: 随着这些业务现状的差异性,组织的方式也变得非常有挑战。前线很统一,后台变得更加要灵活,作为HRG,我变得很难有精力全程参与所有的大小业务会议,最大挑战是如何快速看清业务和组织的现状,找到HR的核心发力点。
3、使用的初衷: 六个盒子的工具给了我一些快速地做出诊断的方法,与业务伙伴们一起找到核心的发力点,这是我运用这个工具的初衷。
【提问:在运用六个盒子的过程中,需要做什么样的准备吗?】
阿里HRG: 六个盒子在阿里就那么几个人会讲课,我也听过好几个版本的内容。我自己面临的是一个小的组织,想要请到讲师来帮助,现实上比较困难的,最后决定我自己来,也就从这儿开始了我与六个盒子的缘份。前面主要有几个准备动作:
第一是明确了只有我自己来授课和帮助团队一起跑六个盒子。
第二是如果我来做,用什么方式和流程来做。
第三是从理论和实践活动都要做什么准备。
【提问:六个盒子落地的现场什么样的?】
阿里HRG: 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
1、理论的部分: 比如开场部分梳理部分,要讲清楚几个问题:“六个盒子是什么?”、“为什么要用六个盒子?”、“六个盒子的价值是什么?”、“六个盒子能够带来什么?”。比如说“使命和目标”这个盒子,核心讲清楚几个问题,“今天为什么我们要谈这个内容?”、“使命和目标分别是什么?”、“为什么当下我们要重点谈目标”、“这个内容需要回答清楚的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客户、合作伙伴、支持方的差异”、“内容如何衡量好与不好的标准是什么?”等等。
2、实战的部分: 关键是是现场前的准备,要在流程、问题、机制,如何做引导等上进行设计和思考,当然核心的目的是什么呢?组织诊断的核心目的是什么?我认为应该是真实地呈现现状和问题,而不是抱怨过去,或是探讨未来的愿景。所有的人和流程的设计,最终的目的是让所有人都参与进来,敢于讲真话,是整个过程的核心要Hold的场域。
【提问:第一次使用六个盒子,大家给予你的反馈如何?】
阿里HRG: 透过六个盒子跑几遍后,我发现的变化是:
1、业务Leader的反馈: 从原来的焦虑变得有力量而笃定。
2、业务同学的反馈: 从原来认为是Leader的事情变成是我们共同要面对的事情。
3、我个人的反馈: 从原来我个体的看见,只是点对点的建议,力量是不足的,现在感觉更有力量和动力。
4、整体上的反馈: 经过六个盒子后,大家共同看见,有一个共同的语境,在同一个视角去发现业务和组织的现状,变得不再是自己,而是和一群人一起,更容易达成共识,这是大家共同推动的结果。
【提问:”六个盒子”实践最困难是什么?】
阿里HRG: 还没有开始的时候是有很多的焦虑和担心的,担心搞砸了,担心搭档不满意,担心现场自己HOLD不住。可一旦开始了,就没有什么困难可言了,在现场就会很自然的在场子里,和搭档一起坚定地往下走,边做边设计。
我内心的信心是:不是一个人的事,是大家共同在做组织诊断。
【提问:如果要告诉即将使用”六个盒子”的小伙伴们一句话,你会说什么?】
阿里HR G: 几场跑下来我最大的感受是,想要做一件事很难,特别是在策划的阶段,但当真正的实现时,发现没有想象中这么难,只要开始实践开始时,就成功90%成了。
实践的勇气非常重要,就如奥托说到0.8的原则,就是边实践边反思。我们要相信六个盒子的力量,它足够帮助到业务和组织的,就是实践实践再实践,实践的力量可以帮助我们活出来。
-end-
我提示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更多HRBP工具,可留意HRBP工具版训练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