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蒋牧宸调研
大足县县委常委蒋牧宸带领县土房局、县市政局、县工商局和团县委的多名负责人,一行前往龙水镇,对城镇建设、规模企业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他们首先考察了十里村和龙东村的村级服务中心运行情况,以及这两个村庄的产业发展和村民收入,重点了解了重庆翔锋、兴业船舶和通达铁路三家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接着,蒋常委一行察看了五金市场群及会展中心和组团城市连接大道的建设进度,听取了龙水镇领导班子的工作汇报,并听取了部分企业负责人对龙水镇工业发展的意见和期望。蒋常委对龙水镇的地位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是全县的经济中心,也是重庆市十大综合实力乡镇之一,当前镇领导班子的工作思路清晰,措施得力,成效显著。
在调研中,蒋常委对龙水镇的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具体指示。他强调,龙水镇应把握四个关键点:一是通过培育产业,壮大农村经济,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二是结合产业发展和康居点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环境;三是要激活群众参与,通过土地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四是处理好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以期走在全县乃至全市的前列。在城镇化进程中,蒋常委指出要强化城市规划的前瞻性,提升产业层次,协调组团城市与工业重镇的关系,以及加快旧城改造,确保城市安全和问题解决。
最后,蒋常委在城市管理上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包括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风貌,规范广告和店牌,以及整治道路交通秩序,确保城市的正常运行和形象提升。
2. 五金的五金之都
浙江省永康市地处浙江中部,“黄帝铸鼎,春秋锻剑,汉造驽机,唐制铜铳”,是闻名国内外的中国五金产品集散中心,素有“五金工匠走四方,府府县县不离康”之说。
永康五金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5000年前的黄帝时代。黄帝曾在现永康城南的石城山上生活居住、炼丹,并用青铜器铸就了黄帝鼎。从那时起,冶炼就在永康这块土地上播散下了种子,一直延续下来。从宋代起,永康就有许多铜匠、铁匠、锡匠走南闯北。建国初期在外谋生的永康工匠就有2万人,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大足五金是以大足县龙水镇为中心,蔓延全县的一个大的五金生产群体,迄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产品内销全国各地,外销东南亚、澳、美、欧等地区和国家.由此在五金行业流传着“北有王麻子(剪刀),南有张小泉(小刀),西南有龙水小五金”的顺口溜。
90年代初,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指定购买轻便锋利的龙水“邓氏”菜刀,大足五金更是名声大振。
大足五金已经形成“日用五金、炊餐用具、农机配件、匠作工具、建筑五金、农林器具、畜禽用件、卫生器械、综合杂件、民族乐器”等十大门类、200多个品种、2000多个花色的产品体系,从业人员9万余人、年产值40亿元。 现代五金是指铁、钢、铝等金属经过锻造、压延、切割等物理加工制造而成的各种金属器件。按照产品的用途来划分,可以分为工具五金、建筑五金、日用五金、锁具磨具、厨卫五金、家居五金以及五金零部件等几类。随着现代科技成果在行业中的不断应用,五金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无论想在五金行业的哪一个领域站稳脚跟,都要充分了解市场的发展动态。
五金工具包括各种手动、电动、气动、切割工具、汽保工具、农用工具、起重工具、测量工具、工具机械、切削工具、工夹具、刀具、模具、刃具、砂轮、钻头、抛光机、工具配件、量具刃具、磨具磨料等。国内手动工具企业大多数都是以低端产品为主或者代工贴牌,高端产品和品牌产品仍然为欧美国家所把持。也由于手动工具的利润空间均在压缩,降价的空间日趋减少,企业单靠价格竞争难以建立核心竞争力,应该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只有企业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同时也就是保证了企业的诚信,才能够得到客户的信。虽然在工具的选择上,用户会考虑价格的因素,但是根据调查,质量才是用户考虑的最主要因素。若占有一席之地,扩大自有品牌影响力,提升产品质量也是关键。在有了好产品,质量有保证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品牌推广是特别重要的,另外是售后保障。国内企业的售后服务很多不到位,或者基本上没有售后服务,成为我们的一大软肋。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如果国内企业对此不重视,将影响自己的长久发展,做好售好服务也是重中之重。
在全球销售的电动工具中,绝大部分是从我国生产并出口的,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主要的电动工具供应商。电动工具工业在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特别是科研开发体制改革进展缓慢,与国外差距明显,出口产品创汇低,性能水平较低,售价也低,企业规模小,集度低,原材料涨价因素等严重制约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品质的提高。电动工具企业必须抓住新的发展形势,加大科技创新,积极开展产品认证,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完善配套措施,积极创造条件,吸收外资,促进企业资产重组,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
气动工具的市场被商家们看好,一方面在于它的技术要求比较高,气动工具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再加上售后服务的进一步跟上,打消了以往顾客担心产品坏了无处维修的顾虑,使气动工具的销势进一步得到稳定。但由于它的市场价位总的来说要比电动工具高,这也成为了气动工具没有普遍被运用起来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国内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成熟,气动工具的价格将逐渐下降。 随着老百姓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轿车驶入寻常百姓家庭,汽车随车工具及汽保配件的需求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汽车随车工具包括扳手、千斤顶、铆钉枪等,其中尤以电动车随车工具销售最好。电动车随车工具体积小、重量轻、性能优良、使用安全。铆钉枪还可适用于装潢、木工等装饰行业,一举多得。
与此同时,实用家庭组合工具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精巧的包装、齐全的种类、繁多的功能以及合理的价位,是家庭和企业的好帮手,也是馈赠亲友的好礼品。尤其是一些外来旅游者,对实用家庭组合工具更是情有独钟,选购一套自用或馈赠亲友,经济又实惠。
五金工具产品需求很旺盛,特别是礼品工具套装的出现,为五金工具行业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园林工具也堂而皇之地进入了普通老百姓家庭。其款式和色泽也一改以往的单调型,新增了造型别致和黄、绿、蓝等五颜六色的色泽,尤其在工具种类上,较之以前也丰富了不少。
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表示,在五金市场新兴趋势的带动下,实用家庭工具、园林工具、汽车用品工具、机配工具等五金工具类商品货俏价扬,采购稳中有升,销售形势乐观,应大力发展电动工具、手工具、量具、测距仪、风动工具、园林工具、台式工具,重点发展高档精致的组合工具、汽车随车工具、建筑五金、厨电工具等产品,加快形成多品种、多规格、系列化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
明确发展重点,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正是时候。我国电动工具行业生产经营形势依然旺盛。国内电动工具市场需求依旧很大,将推动国内企业中以内销为主的那些企业的生产经营向利好方向发展。但人们也注意到,由于外贸出口遇到的困难,许多原本只做外贸出口的电动工具企业开始或已经转向国内市场,加剧了国内电动工具市场的竞争。那些在困难面前采取守势,不思进取的企业,恐怕会遇到更多的危机。而国外的五金进口工具企业却十分注重产品的新型设计,所属的研发部门每年都有计划地对用户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产品进行新型设计。五金工具公司史丹利等在中国的oem订货,每年都有新型产品出现。因此,我们要看到差距,不断的学习超越才能更好的发展。
3. 重庆龙水镇文化历史
与大足石刻相伴而生的小五金是龙水地方传统特色产业,现已初步形成了五金机电、五金材料、汽摩配件、钢模铸造、农用机械等五大特色支柱产业,并带动商贸业的迅速发展与繁荣。辖区内有中国西部最大的五金专业市场,全国最大的废金属市场,亚洲最大的锶盐生产加工基地。近年来,龙水镇按照“工业强镇、科技兴镇、产业富镇、商贸活镇”的发展思路,不断拓展“一城一园一群一区一线”(“一城”指龙水城区,“一园”指工业园区,“一群”指五金市场群,“一区”指现代农业园区,“一线”指宝邮路一线),快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2008年,全镇GDP达到30.16亿元,同比增长23.6%;工业企业总产值61.37亿元,增长63.3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3.26亿元,增长131.3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03亿元,增长1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15亿元,增长30%;镇财政总收入实现1.2亿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5‰以内;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3330元,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400元,增长20.26%。综合实力在市百强镇中排名第一。
目前,龙水镇正在迅速发展成为县城经济的核心区域,全力打造“重庆最具实力的经济强镇”和“中国西部五金之都”,扎实推进城乡统筹建设,努力构建宜居龙水、文明龙水、法治龙水、健康龙水。龙水,北距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14公里,距大足机场6公里;南距成渝高速公路、成渝铁路12公里;西丛做距成都280公里;东距重庆90公里;镇东郊有重庆市级风景旅游区龙水湖,西山森林公园、侏罗纪桫椤公园等名胜古迹。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优越,是成功人士居家、经商、建厂、谋求人生奋斗的理想选择。 近年来,全镇已投资5亿多元,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开发和旧城改造,现已新建商住房面积100多万平方米,城区面积已达6.25平方公里,成为渝西建制镇中最大的镇。 龙水人民“致富思源,富而国民进”,奋斗不息,将以更强烈的创新意识,更开放的姿态,更完善的投资环境和更周到的服务功能,引进更多的人才,以众人的智慧和力量。到2015年,把龙水建设成为特色突出,市场活跃,环境整洁,治安良好。城区面积13.4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0万人以上全国最大的五金旅游城。
大足龙水是著名的"五金之乡",与全国闻名并传扬海外的大足"石刻之乡"齐名。在昌州刺史韦君靖屯军大足北山开凿石刻之始的晚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刀具、石雕用具等小五金制品应运而生。到南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名僧赵智凤在宝顶凿石造像,规模宏大,用工人数众多,前后达七十余年。小五金产品亦随之发展为日用小五金,分炊餐用具、铁制农具、匠作工具、园艺工具等四大类。 清乾隆年间,龙水镇豆腐街搭有草棚,内设摊位出售,初步形成专业市场,由于业趋发达,客商纷至,渐不敷容纳,三易场地。 近年来,传统品种规格减少,新五金大类小类品种增加,比旧五金产值利润高出几倍至几十倍即:在小五金市场外,龙水区(镇)乡镇企业还生产销售家具五金、五金器械(邮电、纺织、医疗、包装)、五金机械(汽配、摩配、船舶铸钢件、可锻铁氧气瓶颈瓶帽、钢球、钣金加工件、火车配件)和建筑钢筋等,生产企业以外向型生产加工的龙水铸钢厂(镇办)、大足县铸钢厂(乡办)为代表,1991年,两个厂产值共1205万元,出口和间接创汇346万元,利润87.6万元,上缴税金81万元,共有年产铸钢件1.5万吨生产能力,前者产品出口日本、南韩、东南亚五国,钢球产品在毁郑卖云南一大型电厂向全国招标时一举中标,后者是重庆市和美国浦益斯汽油机有限公司的主要配套合资企业,91年被评为重庆市一级企业。各类五金机械乡镇企业104个,形成了西南最令人注目的乡镇五金机械业生产群体,成为龙水五金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龙水小五金业和小五纤逗金市场及五金一条街,形成全国著名的五金机械专业工商经济小区。 在龙水最著名的号称72道工序出品的"金忠牌"不锈钢刀系列1990年销往澳大利亚,1991年销往美国,但仍以生产规模小,工艺设备差,成本高等不足而限制了其发展。1992年6月,加拿大一外商准备投资改造并扩大生产规模,将以"世界刀王"之名向世界各地推出更丰富的"金忠牌"不锈钢刀系列品种。以传统工艺生产的手工菜刀即用手拉风箱在红炉盘砧上靠一个或两个铁匠一锤一锤手工锻打的菜刀,寒光逼人,削铁如泥,因一天功夫只能锻打几把,十分抢手。在大足县各项对外联络和外出参展开会时,人们都指名点姓要某铁匠的手工刀,著名铁匠有幸光村邓尚吉等人。 前夕,国家主席邓小平,指明购买邓氏刀具。邓氏家族接到上级通知在一个月内赶制40套传统工艺精美刀具。1992年4月,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栏目与四川电视台联合拍摄的1992中国国际观光旅游年--"大足石刻之乡·五金之乡"节目中,就把手工菜刀的邓氏传统工艺作为拍摄对象。 1985年,大足二轻工业局系统生产的刀、剪、锁、马铁管件、不锈钢制品等总产量821.33万把,加上乡镇企业局系统刀剪锁等小五金总产量924.1万把,全县小五金主要品种产量也即总销1996.21万把。到1990年,全县小五金总产值达一亿元,其中刀剪锁产值五千万元,总产销量达一亿把,1985年后,有管件、小刀、镰刀、锯弓、不锈钢炊餐具等销往国外。1990年销往国外的小五金达一百多万美元。1991年,龙水区(镇)乡镇企业五金机械业总产值9571万元,完成工商税收520.43万元,企业4580个,人数6728人,独立核算乡、镇企业利润105.27万元。 在龙水五金市场内,除大足县五交化公司设了一个小固定门市外,市场经营者都是私营商家和个体户,市场经营设施从1991年开始得到改造,1992年年底竣工后,其扩建加层改造工程新增原营业面积一倍,摊位门市总量增加一倍多,有关部门正积极鼓励各类企业入场交易。 1991年,龙水五金市场大门两侧、对面、附近、街市上仍有数百工具五金、建筑五金、农用五金、自行车配件、汽车配件、五金机械、交电机电、废旧钢铁经营门市和摊位,在非赶场期时,仍照常经营,只是交易额比赶场期小。\
http://ke..com/view/11187.htm
4. 龙水五金市场简介
龙水五金市场,作为西南地区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规模宏大、业务多元化和鲜明的地方特色而闻名。这座专业市场坐落于享有“五金之都”美誉的重庆市大足县龙水镇。地理位置优越,它南面紧邻繁忙的成渝铁路和高速公路,相距仅16公里,为交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市场北部距世界文化遗产大足宝顶石刻仅28公里,历史文化气息浓厚,增添了独特的吸引力。
市场东边则是风景秀丽的龙水湖景区,距离仅5公里,为前来采购的游客和商家提供了休闲和观光的好去处。这里的批零兼营模式,不仅满足了本地商户的需求,也吸引了来自各地的零售商和批发商。无论是想要批发五金商品的业界人士,还是寻找特色五金制品的消费者,龙水五金市场都能提供丰富多样的选择和优质的服务。
总体来说,龙水五金市场以其完善的设施、便捷的交通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西南地区五金行业的重要枢纽,是商家和消费者理想的交易之地。无论是对于本地经济的推动,还是对外交流与合作,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